1. <rp id="zsypk"></rp>

      2. 陶淵明詩歌藝術特點

        時間:2022-12-21 13:38:51 陶淵明 我要投稿

        陶淵明詩歌藝術特點

          引導語:晉代詩人陶淵明其作品以風格自然、語言質樸、凝練、意境雋永而為人所稱道,下面是有關他的詩歌藝術特點知識,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陶淵明詩歌藝術特點

          具體地說,陶詩的藝術特點可以概括為:

          一、情、景、事、理的渾融。

          陶淵明描寫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敘事也不追求情節(jié)的曲折,而是透過人人可見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達高于世人之情,寫出人所未必能夠悟出之理。陶詩重在寫心,寫那種與景物融而為一的、對人生了悟明徹的心境。他無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與不似,只是寫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詩發(fā)乎事,源乎景,緣乎情,而以理為統(tǒng)攝。在南風下張開翅膀的新苗,伴隨他鋤草歸來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煙,不嫌他門庭荒蕪重返舊巢的春燕,在中夏貯滿了清陰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壺中的濁酒,以及在他筆下常常出現(xiàn)的青松、秋菊、孤云、飛鳥,都已不是尋常的事物,它們既是客觀的又是體現(xiàn)了詩人主觀感情與個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且看《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這首詩歌頌田園生活的恬靜閑適,突出地表現(xiàn)詩人與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詩中著名的詩篇之一。前半部分著重敘說“心遠地自偏”的道理,后半部分集中寫欣賞自然景物的悠然心情。首二句便以一對矛盾對立的句式為后文的設問埋下了伏筆:結廬(造屋)在人境(人世)就免不了人世交往的紛擾(車馬的喧鬧不正是紛擾人世的一個縮影和象征嗎?),而我們于人境中結廬的詩人卻恰恰避開了車來馬去的人間的喧囂。為什么能如此呢?這便自然引出一個帶有懸念性的設問(“問君何能爾”?),而“心遠地自偏”便道出一個富有深刻哲理意蘊的回答:心靈既遠遠地擺脫了世俗的束縛,那么雖處喧境也和居于偏僻之地一樣。存在決定意識。一般來說,環(huán)境的偏僻幽靜方能使心境恬淡靜謐;然而在一定的條件下意識也可對存在產生反作用,心境的恬淡靜謐也可使喧鬧的環(huán)境變得偏僻幽靜。一千五百年前的詩人通過自身的體驗,形象地道出了這樣一個辯證的道理,這可謂由藝術通向辯證法認識論的奇跡。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則形象地寫出了“心遠地自偏”的全部意境。其中的這個“見”字用得極好,它精確地表達出詩人采菊之時,本非有意看山,可是抬頭之際,山的形象忽然進入他眼中的情景。有的本子作“望”則大謬。蘇軾曾說:“因采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近歲俗本皆作‘望南山’,則此一篇神氣都索然矣!(《東坡題跋》)“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進一步豐富了詩人“悠然見南山”時的美妙意境。“日夕”乃“傍晚”,“相與還”即“結伴而歸”,詩人看到夕陽映照下的南山籠罩在一片蒙蒙的青靄之中,益發(fā)變得佳妙神奇,而一雙雙飛鳥眼看暮色漸濃,結伴飛向林間的巢窠。《歸去來兮辭》中有“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之句,這“飛鳥相與還”也隱含著詩人舍棄“以心為形役”的官場而歸返田園的愜意情懷。最后二句是又一對富有哲理性的名句,從字面來看是說此情此境中的田園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該怎樣用言語來表達了。其實詩人的意思是說:既然領會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別,何必要用言語去表達呢?“欲辨已忘言”句意本《莊子》而來。《莊子·齊物論》云:“辨也者,有不允也。夫大道不稱,大辨不言!薄锻馕锲吩疲骸把哉咚栽谝庖玻靡舛!眳卿吭凇读x詩定論》中說:“‘意’字從上文‘心’字生出,又加上‘真’字,更跨進一層,則‘心遠’為一篇之骨,‘真意’為一篇之髓!睎|方樹在《昭昧詹言》中也說:“境既閑寂,景物復佳,然非‘心遠’則不能領略其真意味!边@對全詩的精要作了極好的概括。

          前四句講了“心”與“地”也就是主觀精神與客觀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只要“心遠”,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會受塵俗喧囂的干擾!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偶一舉首,心與山悠然相會,自身仿佛與南山融為一體了。那日夕的山氣、歸還的飛鳥,在自己心里構成一片美妙的風景,其中蘊藏著人生的真諦。這種心與境的瞬間感應,以及通向無限的愉悅,是不可落于言筌的。正如《古學千金譜》所說:“籬有菊則采之,采過則已,吾心無菊。忽悠然而見南山,日夕而見山氣之佳,以悅鳥性,與之往還。山花人鳥,偶然相對,一片化機,天真自具。既無名象,不落言詮,其誰辨之。”

          《擬挽歌辭》其三也是情景事理四者渾融的佳作:

          荒草何莽莽,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峣。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這首詩先寫親友為自己送葬的情事,“荒草”、“白楊”烘托出悲涼的氣氛。然后說人皆有死,誰也不能避免,而一個人的死去對活著的人來說并無太大的影響,不必過于執(zhí)著。最后兩句以理語作結,統(tǒng)攝了全詩。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這個困惑被陶淵明勘破了。

          陶詩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學說教,而是在生活中親自體驗到的,其中包涵著生活的情趣。陶詩表現(xiàn)了他對宇宙、歷史和人生的認識,是探求其奧秘和意義的結晶,而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樣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語言表現(xiàn)的,取得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如:“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雜詩》其一)“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雜詩》其二)“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雜詩》其一)“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飲酒》其十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歸園田居》其四)“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煙。”(《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飲酒》其八)這些詩句言淺意深,富有啟示性。清人潘德輿說陶淵明“任舉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 (《養(yǎng)一齋詩話》),是中肯之論。

          二、平淡中見警策,樸素中見綺麗。

          前人往往用“平淡樸素”概括陶詩的風格,然而陶詩不僅僅是平淡,陶詩的好處是在平淡中見警策;陶詩不僅僅是樸素,陶詩的好處是在樸素中見綺麗。陶詩所描寫的對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雞犬、豆苗、桑麻、窮巷、荊扉,而且一切如實說來,沒有什么奇特之處。然而一經詩人筆觸,往往出現(xiàn)警策。陶詩很少用華麗的辭藻、夸張的手法,只是白描,樸樸素素。如:“種豆南山下”,“今日天氣佳”,“青松在東園”, “秋菊有佳色”,“悲風愛靜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話。然而,平淡之中可見綺麗。又如《擬古》其三: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fā)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從橫舒。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春天來了,燕子雙雙回到自己的草廬。一年來自己的門庭日見荒蕪,但仍然堅持著貧窮的隱居生活。有些朋友并不理解自己的態(tài)度,一再勸說出仕?墒茄嘧訁s翩翩而來,絲毫也不嫌棄它們的舊巢以及自己這個貧士。似乎燕子在問詩人:我的心是堅定的,你的心也像我一樣堅定嗎?這首詩好像一個美麗的童話,淺顯平淡卻有奇趣。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例如:“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讀山海經》其一)“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其二)兩個“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尋味。又如:“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歸園田居》其五)一條山澗、一只雞、一根荊薪,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經詩人點化便有了生活情趣,顯示出他對鄰人的親切,以及農村淳樸的風俗!皟A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平淡的十個字便寫出了雪的輕柔之美。關于陶詩的這個特點,蘇軾概括為“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與蘇轍書》),十分精辟。

          陶詩的語言不是未經錘煉的,只是不露痕跡,顯得平淡自然。正如元好問所說:“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論詩絕句》)例如:“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雜詩》其一)“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雜詩》其二)“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和郭主簿》其一)“待”字、“擲”字、“貯”字,這三個動詞都是常見的,看似平淡卻很精彩,不可更易。

          關于陶詩的藝術淵源,鍾嶸《詩品》曰:“其源出于應璩,又協(xié)左思風力!逼浜蠖嘤蟹磳Υ苏f的,今人則多表示贊同。從今存應璩詩以及關于應璩的傳記資料看來,他與陶淵明很不一樣,與其說陶詩源于應璩,不如說源于漢、魏、晉諸賢,應璩一人不足以籠罩他。如果一定要說得具體些,可以說陶詩源于《古詩》,又紹阮籍之遺音而協(xié)左思之風力。魏晉詩歌在他那里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陶淵明詩歌影響:

          田園詩人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直傳為美談。詩人堅持高遠的理想和志趣,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成為后世正直文人的人生目標。他的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藝術上,他追求詩歌語言樸素明潔,平淡自然,使人感到像是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這種質樸的風貌在雕琢詩風彌漫文壇的魏晉時代獨樹一幟,實際上開啟了隋唐詩風的先河。

          晉代詩人陶淵明其作品以風格自然、語言質樸、凝練、意境雋永而為人所稱道,尤其大量以田園生活為內容的作品,更是詩壇上一枝秀麗的奇葩,被后人稱為“田園”詩派。陶淵明的田園詩,在人讀來初覺平淡,再詠則有“平中蘊奇、枯木茂秀”之感,詩人對于語言文字的提煉運用達到了很高的造詣,他把自己對自然和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融入到詩作之中,使人讀之仿佛身臨其境,在自然恬靜的田園中漫步一樣,給人無窮的遐想,正所謂“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他的詩著重地細致地描寫了純潔、幽美的田園風光,字里行間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愛。在這里、淳樸、寧靜的田園生活與虛偽、欺詐、互相傾軋的上層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意境悠遠恬淡,意蘊深長,號稱是田園詩中的極品。蘇軾評陶詩是“質而實綺,癯而實腴”。朱光潛說古往今來,陶淵明是詩界第一人!扒Ъ易⒍牛灏僮⑻铡。陶淵明獨特的藝術個性以及作為偉大詩人的品格,仍然深刻影響著并將繼續(xù)影響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在紅塵滾滾、人欲橫流的時代,世俗的誘惑是無與倫比的,但能潔身自好,守住良知和人格,也算偉大。

          陶詩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樸素親切的語言。陶詩平易近人,除了精選的名詞、動詞外,幾乎看不見什么形容詞,但詩人更泛地卻把日常生活寫進詩里,使之充滿詩意。真摯的感情。詩人不會把具體的形象精雕細刻,而是把自己最真摯、最美好的內在感情傾注筆端,將自己的人格之“真”與藝術之“美”統(tǒng)一為一體。白描的手法。陶詩平平地敘述,淡淡地描寫,無奇突的警句和華麗的詞藻,卻精煉而富于形象性,以它真淳的風韻意致,激發(fā)起讀者最廣泛、最豐富的藝術聯(lián)想。給后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更給后世的文人們留下有益的啟示。

          陶淵明生平:

          青少年時期(28歲以前)

          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過大司馬,祖父、父親也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但陶淵明的父親死得早,淵明少年時,家運已衰落,“少而貧苦!彼允觯骸白杂酁槿耍赀\之貪。簞瓢屢罄,絺綌冬陳!(《自祭文》)但物質生活雖然貧乏,陶淵明的精神生活卻很豐富。他學習儒家《六經》,學習《老子》、《莊子》,“猛志逸四海,鶱翮思遠翥”,頗有“佐君立業(yè)”的政治抱負。而另一方面,匡廬山水和田園風景,也使他愛好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薄安黄萜萦谪氋v,不汲汲于富貴!

          學仕時期(29-41歲)

          晉代的門閥制度,使得“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痹谀欠N統(tǒng)治階級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淵明根本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29歲時他進入官場,當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職自解歸家閑居。以后又先后幾次出任小官,不僅無由施展?jié)辣ж,而且于“志意多所恥”。最后一次為官是當彭澤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場黑暗,“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辭官歸田。

          歸田時期(42-63歲)

          陶淵明歸田之后,即在家鄉(xiāng)過著躬耕隱居的生活,并親自參加了農業(yè)勞動。親自撰寫《五柳先生傳》這一著名的文章,用以明志。這使他改變了鄙視勞動的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勞動的價值;也在與農民的共同勞動和交往中,對他們產生了親切的感情。在他晚年,生活貧困,“老至更長饑”,但他不受“嗟來之食”,拒絕權貴的饋贈,表現(xiàn)出君子固窮的志氣。

          陶淵明文學成就

          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飲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語態(tài)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xiàn)詩人退出官場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xiàn)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從詩的情趣和筆調看,可能不是同一時期的作品。東晉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次年殺之自立,建劉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隱晦曲折地記錄了這一篡權易代的過程,對晉恭帝以及晉王朝的覆滅流露了無限的哀惋之情。此時陶淵明已躬耕隱居多年,亂世也看慣了,篡權也看慣了,但這首詩仍透露出他對世事不能忘懷的精神。

          詠懷詩

          陶淵明的詠懷詩以《雜詩》十二首,《讀山海經》十三首為代表!峨s詩》十二首多表現(xiàn)了自己歸隱后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fā)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梢娫娙藘刃臒o限深廣的憂憤情緒!蹲x山海經》十三首借吟詠《山海經》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容,如第十首借歌頌精衛(wèi)、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fā)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

          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jié)操;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xiàn)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里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讀者間接地了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的《桃花源詩并記》大約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表現(xiàn)了詩人對現(xiàn)存社會制度徹底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無限追慕之情。它標志著陶淵明的思想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者。他的田園詩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在他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污濁現(xiàn)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在《歸園田居》中,他將官場寫成“塵網”,將身處其中比喻為“羈鳥”和“池魚”,將退隱田園更是比喻為沖出“樊籠”,返回“自然”。因為有實際勞動經驗,所以他的詩中洋溢著勞動者的喜悅,表現(xiàn)出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歸園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證明,這也正是他的田園詩的進步之處。

          陶淵明的詩在南北朝時影響不大。劉勰著《文心雕龍》,對陶淵明只字未提。鐘嶸《詩品》列陶詩為中品,稱陶淵明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認為其詩“其源出于應璩”。梁代昭明太子蕭統(tǒng)對陶淵明推崇備至:“其文章不群,詞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文選》收錄陶淵明的詩文十余首,是作品被收錄較多的作者。陶淵明的田園隱逸詩,對唐宋詩人有很大的影響。杜甫詩云:“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詩人蘇東坡對陶潛有很高的評價:“淵明詩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舐什鸥咭膺h,則所寓得其妙,造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蘇東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連雨獨飲二首》,《和陶勸農六首》、《和陶九日閑居》、《和陶擬古九首》、《和陶雜詩十一首》、《和陶贈羊長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贈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劉柴!、《和陶酬劉柴!、《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詩,可見陶淵明對蘇東坡影響之深。

          散文辭賦

          陶淵明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有賴于他的散文和辭賦的,實不下于他的詩歌。特別是《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和《歸去來兮辭》,這三篇最見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傳》采用正史紀傳體的形式,并不注重描述生平事跡而重在表現(xiàn)生活情趣,帶有自敘情懷的特點,這種寫法是陶淵明首創(chuàng)。文章用極其簡潔的筆墨表達了不同流俗的性格,清楚地劃出一條與世俗的界限,從而塑造了一個清高灑脫、怡然自得、安貧樂道的隱士形象,五柳先生也成為寄托中國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

          《歸去來兮辭》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文中不乏華彩的段落,其跌宕的節(jié)奏,舒暢的聲吻,將詩人欣喜若狂的情狀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歐陽修曾評價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片而已!

          《桃花源記》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處,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其中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獨特之處:在桃花源生活的是一群普通的人,一群躲避戰(zhàn)亂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純。陶淵明在歸隱之初想到的還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不限于個人,而是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能夠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生活有關。雖然桃花源只是一個空想,但能提出這個空想是十分可貴的。

          陶淵明的詩及其影響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潛,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荊林街)人。他是中國東晉時代最杰出的詩人。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是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而詩歌幾乎被玄言詩占據(jù)著。然而,正因為陶淵明的出現(xiàn),才使詩歌藝術的脈絡重新接上,并且增添了許多新的充滿生機的因素。陶詩沿襲魏晉詩歌的古樸風氣而進入更成熟的境地,象一座里程碑標志著古樸的詩歌所能達到的高度。

          陶淵明可謂是魏晉風流的一位代表,他的詩主要可以分為五類:田園詩、詠懷詩、詠史詩行役詩、贈答詩。

         。、田園詩

          田園詩和山水詩往往并稱,但這是兩類不同的題材。田園詩會寫到農村的風景,但其主體是寫農村的生活、農夫和農耕。山水詩則主要是寫自然風景,寫詩人主體對山水客體的審美,往往和行旅聯(lián)系在一起。而陶淵明寫得多的是田園詩。他的田園詩有的描寫田園景物的恬美、田園生活的簡樸,表現(xiàn)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如《歸園田居》其一;有的寫躬耕的生活體驗。這是其田園詩最有特點的部分,也是最為可貴的部分,如《歸園田居》其三;還有的寫自己的窮困和農村的凋敝,如《歸園田居》其四。可以看出,田園詩是陶淵明為中國文學增添的一種新的題材,以自己的田園生活為內容,并真切地寫出躬耕之甘苦,陶淵明無疑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人。

         。、詠懷詩和詠史詩

          詠懷詩和詠史詩內容有相近之處,詠史也是詠懷,不過是借史實為媒介而已。他的詠懷詩有些是以組詩的形式寫成的,如《飲酒》。而他的詠史詩所詠的對象偏重于古代的人物,表現(xiàn)自己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抒發(fā)憂憤之情。

         。、行役詩

          陶淵明的行役詩都是他宦游期間的作品,它們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悲嘆行役的辛苦,表達對仕宦的厭倦,反復訴說對田園的思念和歸隱的決心。如以下例句:“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保ā妒甲麈(zhèn)軍參軍經曲阿作》)

          4、贈答詩

          陶淵明的贈答詩頗能見其對友人的敦厚之情。陶淵明的贈答詩又有他自己的特點:以其真摯的感情、家常的內容、雋永的意味、既不火熱也不冷淡的語調,為自己塑造了一位仁厚長者的形象。而《答龐參軍》是其贈答詩中最深沉的一首詩。

          自然,不僅是陶淵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詩歌的總體藝術特征。因此,陶淵明在中國詩史上是第一個大量寫作田園的詩人,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派。他的田園詩有著濃厚的田園生活氣息;彌漫著五谷和桑麻的芬芳,洋溢著勞動的歡悅和艱辛,表現(xiàn)著農民生活的苦難。這些散發(fā)著泥土氣息的田園詩到后來與謝靈運的山水詩相結合,形成了綿綿不絕的山水田園詩派。陶淵明田園詩在詩史上的革新作用,還在于它沖擊了彌漫著詩壇的玄言詩,打破了自魏末以來玄言詩一統(tǒng)詩壇的局面,給詩壇帶來了清閑的氣息。猶如一股春風,使窒息的詩壇漾起了勃勃生機。這股春風匯合了謝靈運的山水詩,終于滌蕩了“談乎寡味”的玄言詩,徹底解放了詩壇,恢復了詩歌不是以說理取勝,而應以抒情見長的傳統(tǒng),放射出新穎的藝術光芒。

          因此,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論述“自然”的藝術特色在他田園詩中的表現(xiàn)。其一,語言上自然本色、精練傳神。“陶詩是當時社會文化的自然狀態(tài),有著什么樣的陶淵明,也就有著什么樣的陶詩,‘語言是存在的家’,陶詩就是陶淵明其人的家!边@個比喻可謂形象。陶淵明的田園詩不尚藻飾,不事雕琢,而是慣用樸素自然的語言和疏淡的筆法精練地勾勒出生動的形象,傳達出深厚的意蘊,從而達到寫意傳神的藝術效果。然而事實上,陶詩的語言并非是未經錘煉的,反而是高度精練、去蕪存精后才顯得平淡而自然,從這一角度看,陶淵明對文字的提煉運用可說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其二,藝術風格上恬淡自然、醇厚雋永。清人方東樹曾說:“讀陶公詩,專取其真事、真景、真理,真不煩繩削而自合!彼膫“真”字,可見陶詩真實感之強,“自然”氣之盛。縱而觀之,其田園詩的題材和內容多采自歸隱后的生活,他將勞動視為自然的生活方式,認為自躬自耕式的生活雖苦且累,然而卻是最貼近田園的純自然性質的生活。其三,藝術境界上高遠拔俗、天然渾成。主要體現(xiàn)在追求情、景、事、理的交融統(tǒng)一。陶淵明曾借《五柳先生傳》道:“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可見其田園詩的特點乃以“意”為詩,“直寫胸中天”。其實詩意也直接源于自然——觸景生情,于是“詩緣情而綺麗”。陶詩的魅力,在于以其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沖淡之美的藝術境界;在于詩句充滿感情力量,但同時又舒緩、平和、少有激蕩,嚴謹?shù)嘏c冷靜的哲理思維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高遠拔俗的意境;在于從平凡的生活素材中提煉深沉的意蘊和哲理,從而實現(xiàn)田園詩的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的境界?傮w而言,陶詩的意境都較為完整,勝在以整體為單位感染讀者,而不以一字一句或某個片斷吸引人。

          陶淵明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成就最高的文學家,對后世的影響極其深遠。在玄言詩盛行,文尚雕琢的時代,陶淵明的出現(xiàn),給沉悶的文壇帶來了新的氣息。他的田園詩獨特的藝術風格,為中國詩歌發(fā)展開辟了一塊新的園地。雖然,陶淵明在當時并不受人重視,到了唐代,陶淵明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得到了普遍承認,但陶淵明的事跡和作品,則廣為流傳,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貴品格,酒和菊已成為他的象征,曾被后世引以自勵。

          陶淵明的詩的影響,在中國詩史上則極為廣泛和深遠。直到今天;陶淵明田園詩的深刻內蘊,仍然是展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十分廣闊的、有待我們進一步開發(fā)探索的領域。

          拓展閱讀

          陶淵明的詩詞原文注釋賞析

          飲酒十四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shù)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譯文

          老友賞識我志趣,相約攜酒到一起。

          荊柴鋪地松下坐,酒過數(shù)巡已酣醉。

          父老相雜亂言語,行杯飲酒失次第。

          不覺世上有我在,身外之物何足貴?

          神志恍惚在酒中,酒中自有深意味。

          注釋

          故人:老朋友。挈(qiè)壺:提壺。壺指酒壺。相與至:結伴而來。

          班荊:鋪荊于地。荊,落葉灌木。這里指荊棘雜草。

          行次:指斟酒、飲酒的先后次序。

          “不覺”二句:在醉意中連自我的存在都忘記了,至于身外之物又有什么可值得珍貴的呢?

          悠悠:這里形容醉后精神恍惚的樣子。迷所留:謂沉緬留戀于酒。深味:深刻的意味。這里主要是指托醉可以忘卻世俗,消憂免禍。

          雜詩其三

          榮華難久居,盛衰不可量1。

          昔為三春蕖2,今作秋蓮房3。

          嚴霜結野草4,枯悴未遽央5。

          日月有環(huán)周,我去不再陽6。

          眷眷7往昔時,憶此斷人腸。

          注釋:

          1 榮華難久居,盛衰不可量:意謂榮華難以久持,盛衰不可預計。古《箋》:“曹子建《(雜)詩》:‘榮華難久恃!豆旁娛攀住罚骸⑺ジ饔袝r!本樱菏爻、擔當。量:估量。

          2 。很睫。春苫。

          3 蓮房:蓮蓬。

          4 嚴霜結野草:古《箋》:“《古詩十九首》:‘嚴霜結庭蘭!苯Y:聚集《文選》陸機《挽歌》:“悲風徽行軌,傾云結流藹!崩钌谱ⅲ骸敖Y,猶積也!

          5 枯悴未遽央:意謂枯悴未遂盡,尚有更為枯悴之時也。漢樂府古辭清調曲《相逢行》:“調弦未遽央。”遽:遂,就。《呂氏春秋·察今》:“其父雖善游,其子豈遽善游哉?”

          6 日月有環(huán)周,我去不再陽:意謂日月運轉有循環(huán)往復,而我死則不再生矣。古《箋》:“張茂先《勵志》詩:‘四氣鱗次,寒暑環(huán)周。’《莊子·齊物論》:‘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屛模骸畯完,陽謂生也!懯亢狻抖谈栊小罚骸A不再陽!

          7 眷眷:顧戀貌。

          賞析:

          湯注:“此篇亦感興亡之意!笨植蝗。此乃感嘆人生無常,榮華難久,古詩中常見之主題也。

        【陶淵明詩歌藝術特點】相關文章:

        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點08-23

        杜甫詩歌的敘述藝術特點10-14

        陶淵明的詩歌風格10-16

        淺析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藝術特點05-12

        陶淵明田園詩歌11-02

        論陶淵明的藝術特色06-22

        蘇軾詩歌的特點10-13

        徐志摩詩歌的特點03-23

        李白的詩歌特點10-29

        白居易詩歌的特點09-12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