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琵琶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琵琶行》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詞語,特別是古今異義詞;品味詩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賞析詩中描寫音樂的方法,并學以致用;發(fā)展學生主動學習、深入探究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琵琶曲《漢宮秋月》,要求學生用心傾聽,感受曲中的感情。然后,利用知音傳說,引入新課——
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雅士,一個山野樵夫,是音樂將他們聯(lián)系了起來,于是世上便流傳著知音的佳話;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音樂讓他們共同演繹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那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遭貶謫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憐而信筆寫來的經典樂府《琵琶行》。
(點評:之所以播放《漢宮秋月》,是由于這個曲子渲染了一種凄清、哀怨的感情,與本詩所抒發(fā)的感情異曲同工,有利于營造一種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導語故意設置得較為典雅,引入知音的傳說,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意,使學生處于“憤”“悱”的狀態(tài),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誘思導學》中“預習導學”部分習題。
2、補充檢查:(多媒體展示)
(1)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左遷:貶官,降職
(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出官:京官外調
(3)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遷謫:貶官,降職
(4)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明年:第二年
(5)鐵騎突出刀槍鳴 突出:突然出現,爆發(fā)出
(6)老大嫁作商人婦 老大:年紀大了
(7)凄凄不似向前聲 向前:先前,剛才
(8)因為長句,歌以贈之 因為:于是作
(9)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命:命名
(10)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 信:隨便地
(11)如聽仙樂耳暫明 暫:一下子
(12)卻坐促弦弦轉急 卻:后退
(點評: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為下一步分析賞析、主動探究服務的。因為計劃用一課時講授完畢,故而設置預習檢查,以掃清語言障礙。)
三、整體感知課文,提出問題。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自己最感興趣或最欣賞的句子或段落。
(點評:誘思探究理論認為,課堂應是學生的課堂,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所以,在設計此環(huán)節(jié)時,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打破了原來教師設計問題、學生思考回答的慣例,而由學生自主選擇。這種“自助餐”也許正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能力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四、集體討論學生認為最好的句子或段落。
方法:學生提出句子或段落,并說明理由。若無法說明,則交由全體同學討論解決。
(點評:因為本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十余首古典詩詞,已初步具備了鑒賞詩歌的能力,但能力發(fā)展水平各異。再者,“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各人看法不同,觀點不同,所以就有讓觀點碰撞的必要,也許會激出耀眼的火花。這也是對以往講授式課堂的一種突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示例:(說明:以下示例并非給學生舉例分析,而是預計學生會談到的諸多問題。學生在主動探究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爭議性的、難解決的、欠深度的問題。而此時,教師必須能夠敏銳地把握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及時地、適度地予以點撥,這樣也是充分發(fā)揮教師作用的一個途徑。)
1、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賞析:這句話不僅點出了人物(主人和客人)、地點(潯陽江頭)、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時間(夜晚),而且作了環(huán)境的渲染,寫出了秋夜送客的蕭瑟落寞之感。正因其蕭瑟落寞,才有“舉酒欲飲無管弦”之說。而“無管弦”則既與后面的“終歲不聞絲竹聲”相呼應,又為琵琶女的出場和彈奏作了鋪墊。
(點評:這個問題,是需要對課文反復誦讀才能發(fā)現的。它屬于意境的創(chuàng)造,而一般鑒賞能力稍弱的學生,很難朝這方面想。所以,當學生發(fā)現這個問題時,我感到較為欣慰。)
2、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賞析:琵琶女之所以“千呼萬喚始出來”,是由于她有一肚子“天涯淪落之恨”,不便明說,也不愿見人。惟其如此,詩人才用“琵琶聲停欲語遲”“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寫來表現她的難言之痛。
(點評:這是學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可見這組名句在詩中的重要地位。)
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賞析:這些詩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將抽象的音樂化為形象的事物,既有聽覺形象,又有視覺形象,都加強了形象性。最后兩句又以環(huán)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詠回味的廣闊空間。
(點評:這是學生提出的第二個問題。而這個問題也正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為了誘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這段描寫的好處,在學生賞析后,又特意將原句改寫,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悟描寫音樂的技巧。)
試比較這段話與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
大弦濁雜又粗重,小弦輕細又潤圓。時暢時澀至無聲,突爆強音情迸濺。曲終收撥當心畫,掌聲頓起盡美贊。
很顯然,這樣表達一點也不形象,因為它是僅就音樂來寫音樂,僅就抽象來寫抽象,無法給人一種具體的美感。
在我國廣袤的文學天地中,類似的作品很多,下面試舉一例——劉鶚的《老殘游記·明湖居聽書》中的一段,大家思考與上面一段話有何相同點:(多媒體展示)
王小玉便啟朱唇,發(fā)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后,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于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huán)轉折。幾囀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jié)節(jié)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干仞,以為上與大通;及至翻到做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做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后,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仿佛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fā)出。這一出之后,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并發(fā)。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討論后明確:這段話也是既用了比喻,也用了側面烘托。比喻即是上文中劃線的句子,劃波浪線的句子即是側面烘托。
(點評:只是改寫原詩的語言,已使學生較深入地理解了文章的筆法。而上面聯(lián)想到《明湖居聽書》一節(jié),則是使學生再次加深認識,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有助于他們觸類旁通。)
再舉一例——李賀的《李憑箜篌引》,思考其描寫音樂的手法與《琵琶行》有何異同。(多媒體展示)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討論后明確:相同點:都運用了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的方法,使音樂這種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了。
不同點:《琵琶行》主要運用了比喻和側面烘托的手法,而《李憑箜篌引》則盡夸張想像之能事,盡寫聽眾的感覺和音樂的藝術效果,這也是一種側面烘托的手法,正是由于聽眾的感覺和藝術效果,才讓人覺得李憑之演技高超絕倫。
(點評:舉完《明湖居聽書》一例后,本可就此結束對描寫技巧的賞析。但由于這是個難點,而描寫音樂的技巧也不只此一招,故而為使學生更深入地、更透徹地理解寫作技巧,又舉一例,意在引導學生進一步提高賞析能力。而經過一步一步地引導、探究之后,對課文的重點、難點的突破才算告一段落。由此感到,對于授課過程中出現的有價值的、學生感興趣的、有利于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問題,我們必須把握好深淺程度,使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獲,又不至于使學生陷入到死摳字眼之中。)
4、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賞析:這句話可視為本詩的詩眼。因為全詩的感情全灌注到了這句話里。作者左遷潯陽,謫居臥病,又于秋夜送客,心中之悲凄自不待言。而琵琶女卻也是天涯淪落,孤苦無依。她過去曾經令善才服,秋娘妒,也曾經“一曲紅綃不知數”。但如今卻是“門前冷落鞍馬稀”,年老色衰,嫁與商人,卻不能享受家和愛的溫暖,“江口守空船”,“忽夢少年事”,這也不由得她不“夢啼妝淚紅闌干”了。作者和琵琶女有著相似的經歷——一個是被侮辱、被損害、命運悲慘,一個是滿腹的天涯淪落之怨恨、謫居臥病之凄涼,自然就心與心相通,情與情相染,發(fā)出這種感慨也就自然而然了。
(點評:這個問題是全詩的“肯綮”。這個問題的解決,也就等于第一個教學重點得到了解決。由于學生對白居易的經歷較為熟悉,所以結合琵琶女的自述身世,學生較容易地分析出了作者感慨的緣由。而涉世未深的學生能夠較深入地理解這兩句話,也說明了本節(jié)課誘導的成功,學生主動探究的成功。)
5、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賞析:為什么詩人流淚最多?當然是因為其與琵琶女心心相通,同病相憐。如此的天涯淪落之恨也只有他這樣有切身經歷的人才能體會得更深切。
(點評:在上一個問題得到解決后,這個問題已不是太難的問題,所以學生較輕松地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6、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賞析:在曲終之后,作者略去了關于身世的詢問,而用這兩個描寫肖像的句子向“自言”過渡:“沉吟”的神態(tài),顯然與詢問有關,這反映了她欲說還休的內心矛盾;“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等一系列動作和表情,則表現了她克服矛盾、一吐為快的心理活動,這也使得女主人公的形象更生動真實,更具有典型性。
(點評:此問題仍屬于對第一個重點的研討和探究。學生已具備了賞析之的能力。)
五、小結,布置作業(yè)。(多媒體展示)
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是我們平時寫作常用的寫作方法。有些話題很抽象,難狀難摹,但我們若能化抽象為具體,事情也就變得容易了。
請認真欣賞歌曲《青藏高原》,寫一段話,要求用上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的方法,可仿照本節(jié)課所舉的三種對音樂的描寫手段。字數不少于200字。
(點評:此作業(yè)意在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使其能力得到遷移。事后檢查作業(yè)時發(fā)現,學生的寫作出乎意料地好。比如一個學生就有如此描寫:“那聲音粗獷豪放,有如天籟之音。起初便拔地而起,高入天際,如一枚火箭直沖云霄,打了一個回旋,略微低落后,再一次沖上了更高的天際。接著一聲脆響,仿佛禮炮在轟鳴,又好像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光芒四射。只覺得自己站在珠穆朗瑪峰上仰天長嘯,渾身暢快無比。接著那聲音漸漸低回,仿佛從遙遠的天際傳來,如青藏高原上的雪浪滾滾向前,延伸到天邊;又仿佛雅魯藏布江翻卷著波浪奔涌著向前,流到一片古老的土地,帶去了一片莊嚴,一片神秘,一片蒼涼,帶給那里遠古的呼喚,留下了千年的期盼。人的心潮在翻滾,血液在奔涌,激情在奔流,如雪浪滾滾,如海浪濤濤。濤聲之后,聲音忽又揚起,眼前出現了一座高山,又一座高山,一座勝似一座,緊緊相連,冰雪閃亮,蒼鷹翱翔,古老神秘的青藏高原就在眼前。接著又是樂曲的低回,把我們帶入一個莊嚴神秘的世界。歌唱的聲音漸漸向上回環(huán),如雪浪翻滾,直延伸到云端,與藍天融為一體,天地合一,云雪合一,人也融合在其中。突然,又一次節(jié)節(jié)高起,如一架云梯,有數十個臺階,直升到云層上面;又如一只蒼鷹拍動著雙翅,飛到一個山巔又一個山巔,最后直沖云霄,飛到那藍天白云之上……”應該說,這也是學生能力得到發(fā)展的體現。)
課后反思:本節(jié)課應該是一堂較為成功的語文課,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探究的主動性、拓展的有效性、遷移的科學性。內容充實,教學目標也得到了順利得實現。當然,也有不足。由于內容較多,時間較緊張,學生朗讀得有點少,而古詩詞的學習又是很重視誦讀的。另外,本節(jié)課發(fā)言的學生較多,但也有部分同學一直都沉默,這也提醒我們,應該多注意那些內向的學生,多予他們以鼓勵,使他們也敢于表達自己,展現自己的風采,使他們的學習潛能得到最大的發(fā)揮。
通過這節(jié)課,我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的深刻內涵,體會到了教師適當點撥的重要意義。更為重要的是,我感到:只要你給予學生表現的機會,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可低估的!
《琵琶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感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悲劇美;
2. 感知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體會敘事詩的抒情藝術。
3.了解相關的文學常識和語言知識。
教學重、難點:
鑒賞音樂描寫,實現與詩中人物的情感溝通
教學設想:
詩歌教學的方法應來源于對詩歌本質的理解。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說,詩歌是個人情緒的瞬間爆發(fā);對讀者來說,感受到的卻是人類的愛與恨、美與丑、和諧與沖突等普遍的感情。因此我在教學中著重抓住詩歌中的感情,按照先“知人”而后“察情”的線索,先讓學生了解人物經歷,進入某種情境,再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在完成讀者和詩中人物感情的“對接”后,注重啟發(fā)學生抒發(fā)個人感受。
誦讀是學習詩歌的一種很重要的方法,但課堂時間有限,不能一一到位。我采用重點段落進行突破,指導學生讀出韻味,讀出節(jié)奏,讀出意境。
為了能在課堂上有更多時間,能更集中地進行“詩中之情”的研讀,我將對內容的梳理布置為課前預習作業(yè),堂上檢查。將文學常識、語言分析等放在第二個課時。
課前預習題:
1. 讀“序”,然后請概括:詩人因何事有感而寫《琵琶行》?
2. 讀第四段,請用幾個四字成語分別概括詩人“從前”和“現在”的生活狀況,注意兩個階段在同一方面的相對比較。
3. 讀第一段,了解詩人此時的心情。若琵琶女彈奏的是江南小調,對詩人能否有同樣的吸引力?為何?
4. 讀第三段,請用幾個四字成語分別概括琵琶女“從前”和“現在”的生活狀況,注意兩個階段在同一方面的相對比較。
5. 讀第二段,請展開合理的想象,揣摩一下琵琶女為何會獨自一人在舟中彈奏?當她聽到有人詢問并邀她出來演奏時,為何會“欲語遲”?為何會“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她內心在想些什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引入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唐宣宗李忱)
·這是為一位詩人寫的悼詞,請問這位詩人是誰?他的名作有哪些?流傳范圍如何?
二、 點明學習目標——體味詩中之情
1. 全班朗讀“序”
2. 概括:詩人因何事有感而寫《琵琶行》?
琵琶女因情而彈曲,詩人聽曲而動情,又因情而寫詩。一切皆因“情”而起。
三、 知人(該環(huán)節(jié)的前兩個內容共四個點,分別交給四個小組討論完成,同步進行)
要“察情”,得先“知人”。情不是無源之水,它來自對人生的體會。只有了解了詩中人物的經歷之后,我們對他們的“情”的認識才能更深刻。
(一) 了解詩人
1.根據第四段,概括詩人的經歷。
以前:高居朝堂 兼濟天下 詩酒流連,絲竹不絕
現在:謫居僻壤 獨善其身 有酒無樂,不聞絲竹
“序”中點明內心的句子: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2.根據第一段,了解白居易此時的心情
·若琵琶女彈奏的是江南小調,對詩人能否有同樣的吸引力?為何?
。ǘ 了解琵琶女
1. 根據第三段,概括琵琶女的經歷
以前:色藝雙絕 眾星捧月
現在:年老色衰 獨守空閨
2. 琵琶女為何會獨自一人在舟中彈奏?當她聽到有人詢問并邀她出來演奏時,為何會“欲語遲”?為何會“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她內心在想些什么?
(三) 兩人此刻境遇的共同點
·同是天涯淪落人。
四、 體驗曲中之情(第二段)
。ㄒ唬 整體感知
播放孫道臨配樂朗誦的《琵琶行》片斷(描寫琵琶曲的部分)
(二) 把握節(jié)奏變化,梳理情感脈絡
·請大家根據樂曲的起伏變化,對它進行相應的劃分。
調弦校音——珠落玉盤——幽咽冷澀——凝絕暫歇——銀瓶乍破——曲終裂帛
·琵琶女是帶著滿腔幽怨在彈奏的,詩人是帶著失意的耳朵來聽的,這音樂的曲折回環(huán),其實也是琵琶女和詩人內心感情的跌宕起伏。
。ㄈ 體驗曲中之情
請大家根據人物的經歷,樂曲的變化和自己的理解,揣測一下樂曲背后琵琶女復雜的感情變化?扇芜x一句自己有感觸的來分析。
(四) 根據剛才的感情分析,重新朗誦。注意情感醞釀,體現其變化、起伏。
(先單個學生讀,老師指導,再全班集體朗誦)
五、 情的升華——高超的結尾藝術
1. 全班朗誦最后一段。
2. 如果從講故事的角度來說,詩的結尾似乎太倉促,是否應該修改或在添加一些什么?若不,請說明原因。
六、 深化感受,全班再次朗誦全文
第二課時
1)介紹關于詩人白居易的生平
2)簡介“新樂府運動”。
3)介紹關于“行”的文體常識
4)學生提問,老師和學生一起共同解決字詞的問題。
5)分析詩中的修辭等語言現象。
6)簡單拓展一首白居易的其它作品。
《琵琶行》教學設計3
【設計意圖】
1、賞析作者描寫音樂的高超技巧。
2、領悟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的共鳴點。
3、背誦全詩,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設計提要】
1、描寫琵琶樂時,詩人成功地運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
2、“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北磉_了詩人對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巴翘煅臏S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碑a生共鳴,點明題旨。
【設計實施】
一、先讓學生欣賞一段琵琶曲,然后依勢將學生引入《琵琶行》
點撥:在白居易生活的時代,有一句流行語“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長恨歌》和《琵琶行》!靶小,又叫“歌行”,是樂府歌辭的一種體裁。它源于漢魏樂府,是樂府曲名之一。
二、讓學生自由地誦讀全詩,讀出其中的感情來
三、配樂示范背誦全詩
四、課文賞析
1、賞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提問:第一段在全詩中有何作用?
點撥:“潯陽江頭夜送客”,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再用“楓葉獲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種悲涼訴氣氛,為全詩定下了基調!爸魅恕彼木洌瑢?zhàn)T別時的凄涼情景。“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一個“慘”字點出了凄涼環(huán)境。最后借江邊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昂雎劇眱删鋵鋈粋鱽淼呐寐曈迫簧裢,從感情上由憂轉喜,引起下文。
2、賞析詩人是如何將“仙樂”繪聲繪色地表現出來的。
點撥:詩人運用一連串的比喻來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的音樂,用音強、音高、音色、節(jié)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種聲音來比喻四根琴弦所發(fā)出的不同樂聲:“如急雨”“如私語”“鶯語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澀”“銀瓶乍破”“刀槍鳴”“如裂帛”等等,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此外,還用“嘈嘈”“切切”等象聲和“間關”“幽咽”等雙聲詞來描摹琵琶聲,更增加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感。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并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huán)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3、詩人與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樣產生共鳴的?
點撥:詩人聽完琵琶曲,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由自主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磥砼门羧赵诰┏抢铩扒T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的情況和作者被貶以前的情況有相通之處。同樣,他被貶以后的處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以后的處境有類似的地方。
4、賞析最后一段。
點撥:“我”的訴說,反轉來又撥動了琵琶女的心弦,當她又一次彈琵琶的時候,那聲音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過來又激動了“我”的感情,以至熱淚直流,濕透青衫。
5、在前面賞析時,一邊賞析,一邊引導學生背誦。最后在音樂聲中,全班齊誦課文,再次體味詩的韻味。
五、課外擴展:賞析蘇軾的一首寫琵琶聲的詞《水調歌頭》
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厥啄涸七h,飛絮攪青冥。眾禽里,真彩鳳,獨不鳴。階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琵琶行》教學設計4
【總體思路】
本設計是問題式,由三個問題組成。即:
。、誰解琵琶聲;
。、誰解青衫淚;
。、誰解風物意。
【實施步驟】
1、誰解琵琶聲:
提問:讀了本詩,我們恐怕更多的是對琵琶女的命運掬一把同情淚。確實,琵琶女的命運令世人感嘆。但是,我們是否能夠從琵琶曲調的起伏變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變化的軌跡呢?
明確:
整個曲調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睗£柦叄L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凄涼。所以其出場彈奏時旋律低沉抑郁。
強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對往昔生活的深情回憶,于是音樂進入第二部分“歡樂曲”:“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边@時歡快明朗、清脆悅耳的琵琶聲,忽高忽低,交織起起伏生動的樂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紅的青年時代。青年時代的她,可謂色藝超群,名噪京華,“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成功的榮譽與醉酒歡歌構成她生活的全部。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轉為清脆圓潤、輕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盤”更如往日盈盈笑語,讓人過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長,時光不再!暗茏邚能姲⒁趟,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女“年長色衰”,生活變故,門庭冷落。迫于生計,她“老大嫁作商人婦”;貞浀竭@兒,琵琶女怎不肝腸寸斷?所以旋律又進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生。”旋律變得“冷澀”“凝絕”,音樂之聲“暫歇”,命運的變化使此時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憤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段音樂情緒高漲起來,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jié)奏,表達琵琶女對命運的不平之感與憤懣之情。琵琶女受傷的心靈本渴望愛情的撫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輕離別”,讓她時常空船獨守。這現實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樂之聲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對世人重色輕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憤怒控訴。收撥一劃,“四弦一聲如裂帛”,是憤激的哀號,更是對不公平社會現實和命運的抗爭!
總之,詩人不但寫出了琵琶女音樂技藝的高超,而且通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正如詩人所云:“我聞琵琶已嘆息!北瘧嵉那{,令普天下傷心人聞聲一哭!
板書: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ㄕf明:這一問使學生從全新的角度去體味音樂的藝術魅力。音樂的描寫已經超出了藝術欣賞的范疇,蘊含著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運的揭示。讓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能夠大大調動學生的情趣,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誰解青衫淚:
提問:“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時!痹娙税拙右诪楹卧谝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淚灑青衫呢?
明確:
詩人淚灑青衫,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 傷琵琶女:正如詩中云:“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卿卿!迸门畱嵓び脑沟那{本引發(fā)詩人情感的共鳴,在聽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傾訴后,更是激起詩人深深的憐憫。
⑵ 傷己:詩人才華橫溢,譽滿天下,然而今朝淪落,幽愁悲憤;再加上朋友一別,更感孤寂難耐。
人悲,己憐,“同是天涯淪落人”。傷人,傷己,兩重感傷交融一體,積累沉淀,詩人怎不悲愴滿懷,淚灑青衫?這“淚”,既是詩人對被壓迫婦女的同情與尊重,又是對當時社會的控訴。
板書: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ㄕf明:通過這樣一個問題,能夠使學生了解“淚”的深沉含義,從而進一步把握本詩思想感情的另一側面。)
。、誰解風物意:
提問:詩歌往往少不了風物的描寫,同樣,本詩歌前后貫穿了幾處風物描寫的文字。這些風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確:
篇首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敘述了江東送客時的環(huán)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構成清晰如畫的意境,令人頓感秋涼襲身,曲曲傳達出詩人凄涼愁慘的心情,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別時茫茫獎浸月”,敘述別時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無不彌散著詩人的離愁別緒,仿佛詩人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風物有了感應。
“唯見江心秋月白”,寫音樂結束時寂靜的環(huán)境。音樂結束,但其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為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情景交融,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繞船明月江水寒”,寫琵琶女獨守空船時的環(huán)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涼的心情;“黃蘆苦竹繞宅生”,寫詩人的生活環(huán)境,渲染詩人被貶后的孤寂悲涼。
總之,一枝一葉總關情。詩歌中的風物成了溢滿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個詩境恍若沉浸在潯陽江頭那一派憂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書:
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ㄕf明:設計這樣一問,能夠使學生明確,鑒賞詩歌一定不能忽視詩中風物描寫的文字,它們也是詩歌思想感情的載體。)
4、總體評說: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詩歌,筆者在引導學生鑒賞時,沒有常式的詞句翻譯、結構梳理等,有意識地從新的角度設置問題,激發(fā)興趣,使學生讀得深入,讀得興濃。學生在獲得情感愉悅的同時,鑒賞力也確有明顯的提高。
【附板書設計】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教案點評】
對本詩的教學,一般是在學生朗讀、背誦的基礎上,先簡要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再逐字逐句逐段詳細分析,然后引導學生體會音樂描寫的高妙,分析詩歌雙線交織的結構特點,最后歸納詩歌的主旨。這樣的講析內容基本照抄教學參考書,沒有創(chuàng)意,比較平庸。本設計擬突破此模式,設置帶有獨特視點和角度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樹立全新的詩歌鑒賞觀,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琵琶行》教學設計5
一、學習目標與任務
1、學習目標描述
1、1知識目標
、倭私獍拙右椎纳絼(chuàng)作以及其倡導的“新樂府運動”,在時代的共名歷史背景下初識白居易的創(chuàng)作風格。
、谛蕾p詩中運用比喻,形象地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了解運用環(huán)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方法。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實。
、蹖W會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感知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體會敘事詩的抒情藝術。
1、2技能目標:
、倌軌蚶镁W絡資源(Internet)搜集、甄選、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
、谡n題研究的分工合作與協(xié)調能力,在協(xié)作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完成報告的能力。
1、3情感態(tài)度目標以及價值觀培養(yǎng):
、偻ㄟ^自己的研究學習過程培養(yǎng)對中國古典詩歌濃厚的興趣,提高人文素養(yǎng)。
②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一條獲取美感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以及審美態(tài)度,并以此去感受人生,領悟生活的真諦。
2、學習內容與學習任務說明
2、1學習重點
、倮斫狻杜眯小返膬热莺驮娙松畛恋母星。
、诹私夂驼莆彰枘∫魳返氖址āW髡呷绾瓮ㄟ^音樂藝術溝通人物之間的情感,進而塑造人物形象。
應對策略:
、偬峁┴S富的經過嚴格篩選的資源,供學生查找,了解《琵琶行》相關知識。
、谕ㄟ^交流協(xié)作,初步探討詩歌所表達的核心內容,揣摩作者的情感發(fā)展線索。
2、2學習難點:
、僭趯嶋H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如何在眾多的資源當中去粗取精,獲得有用的信息。
、谡n堂的時間分配,以及如何克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的慣性,把握好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模式的分寸,從而很好地當好協(xié)調人、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
應對策略:
、倜鞔_教學目標,做好教學規(guī)劃,特別做好教學流程的總體設想。預設情境,準備充分,這樣,既能夠按照正常的教育設計進行新課程,又能夠很好處理課堂上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這一點對教師來說的確是一個潛在的挑戰(zhàn)。)
、诩皶r指導學生,并采取激勵措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及提問。
2、3學習的主要內容:
、僬b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把握詩人的深沉感情。
、诶斫獠⒄莆赵姼杳枘∫魳返姆椒ā
、燮肺丁杜眯小返恼Z言。
2、4完成任務的過程:
①提前分組,明確學習目標,利用網絡自主學習,協(xié)作完成任務。
②教師指導學生,組長匯總本組同學的疑問和對某個問題的看法。
、劬C合評價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并分類匯總,得出結論。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1、學習能力
高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強,具備自己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對古詩文有著較高的鑒賞評價能力。
2、信息素養(yǎng)
學校從初中開始普及電腦教育,因而它們具有較強的自主操作能力。并且它們對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方式興趣濃厚,樂于自己動手,但是,面對良莠不齊的網絡資源,很多同學不知道該如何取舍,存在著許多的困惑,這也是教師的隱憂之一。
3、知識水平
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已經具備了詩歌評鑒的基本能力,知識面很寬,但是深度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4、對策
、俣嗝襟w教室為載體,經過教師精選和推薦的資源網站為平臺,充分調動其積極性,正確引導,積極鼓勵。
、谕ㄟ^學習,寫讀后評論,評價論文等。
三、學習環(huán)境選擇與學習資源設計
1、學習環(huán)境選擇(打√)
。1)Web教室√
。2)局域網√
。3)城域網
。4)校園網√
。5)Internet√
(6)其它
2、學習資源類型(打√)
(1)課件(網絡課件)
。2)工具
(3)專題學習網站√
。4)多媒體資源庫√
。5)案例庫
(6)題庫
。7)網絡課程
。8)其它
3、學習資源內容簡要說明
1、學習資源內容
硬件:①Web教室
軟件:①校園網②Internet
2、輔助教學手段
、俳處熂翱傮w控制客戶端,展示教學目標,問題設計,以及音樂、朗誦、圖片等教學素材。
、趯W習小組論壇小組協(xié)作學習階段,目的是給學生搭建一個交流協(xié)作的平臺,讓學生把疑問或者獲取的信息加工,形成文字,與人交流。
3、學習資源內容概要
四、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
1、學習情境類型(打√)
(1)真實情境√
。2)問題性情境√
(3)虛擬情境
。4)其它
2、學習情境設計
1、真實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
通過課前預習,學生深入了解了白居易的生平身世,以及《琵琶行》創(chuàng)作的背景。音樂營造氣氛,并且由名家朗誦《琵琶行》把大家?guī)氚拙右姿鶆?chuàng)造的詩境之中。
2、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
①《琵琶行》詩前小序有何作用?
、凇巴咏庖鏖L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保ㄌ菩诶畛馈兜醢拙右住罚杜眯小返莫毺厮囆g魅力如何產生?
、鄯謩e從詩人和琵琶女的角度用一句七言詩句概括各個詩節(jié)的主要內容。
、茉娭凶髡呤侨绾闻c琵琶女產生心靈的共鳴的?
⑤討論、理解并掌握詩歌描摹音樂的方法。
五、學習活動組織
1、自主學習設計(打√并填寫相關內容)
類型
相應內容
使用資源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1)拋錨式√
、侔拙右咨揭约啊杜眯小穼懽鞅尘。
、凇杜眯小吩娗靶⌒蛴泻巫饔?
③“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保ㄌ菩诶畛馈兜醢拙右住罚杜眯小返莫毺厮囆g魅力如何產生?
、芊謩e從詩人和琵琶女的角度用一句七言詩句概括各個詩節(jié)的主要內容。
、菰娭凶髡呤侨绾闻c琵琶女產生心靈的共鳴的?
、抻懻摗⒗斫獠⒄莆赵姼杳枘∫魳返姆椒疤攸c。
1、Internet以及局域網,制作詩歌鑒賞專題網站,包括專題介紹、知識積累、能力訓練、拓展延伸等內容。
2、參考網站
3、(國學網)
1、學生上網搜集資料,查閱相關信息,整合信息,作好發(fā)言以及作業(yè)的準備。
2、分別以六人一組,組長負責組織組內成員積極展開討論,形式可以多樣化。
3、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與別人分享。
1、通過巧妙設計,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的情境,導入新課。
2、播放《琵琶行》的古曲以及朗誦,把學生引入到古詩文的.真實境界里去。
3、分六個協(xié)作學習小組并選出組長。明確探究學習的目標、方向以及指導性意見。
4、指導學生在網絡上搜集資料,搜索引擎:
注意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相互結合。
。2)支架式
。3)隨機進入式
。4)其它√
白居易的其他詩作以及其“新樂府運動”
搜索并歸納總結其創(chuàng)作的風格傾向。
鼓勵學生加強拓展
2、協(xié)作學習設計(打√并填寫相關內容)
類型
相應內容
使用資源
分組情況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1)競爭
(2)伙伴
、邸巴咏庖鏖L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琵琶行》的獨特藝術魅力如何產生?
、芊謩e從詩人和琵琶女的角度用一句七言詩句概括各個詩節(jié)的主要內容。
、僬Z文教材
、诔浞掷镁W站搜索&課外圖書館資源。做好學習小論文的寫作工作。
按照問題情境的設置序列,分別編組,學生先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小組,然后教師做細微調整。
1、根據需要,在網上搜集資料或參考書目,以便在課后進一步加以補充和完善。
2、組長負責組織組內成員積極展開討論,形式可以多樣化。
教師適時加以正確引導,鼓勵以及及時處理學生提出的疑問。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能。
(3)協(xié)同
、菰娭凶髡呤侨绾闻c琵琶女產生心靈的共鳴的?
⑥討論、理解并掌握詩歌描摹音樂的方法及特點
(同上)
。4)辯論
。5)角色扮演
。6)其它
①白居易生平以及《琵琶行》寫作背景。
、凇杜眯小吩娗靶⌒蛴泻巫饔?
白居易生平簡介:
3、教學結構流程的設計
結束
網絡布置作業(yè)網絡情境創(chuàng)設開始進入在線課堂明確目標任務網絡搜索學習資源自主協(xié)作學習點撥,答疑,指導學生學習網絡組與組之間協(xié)作學習網絡利用網絡交流平臺發(fā)表對問題的解決方案教師總結評點,梳理知識結構網絡學生討論論文選題教師指導、篩選作業(yè)網絡公布選題及分組情況圖符說明
開始、結束
判斷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網絡應用學生活動教師活動、教學內容
六、學習評價設計
1、測試形式與工具(打√)
(1)堂上提問√
。2)書面練習
(3)達標測試
。4)學生自主網上測試√
。5)合作完成作品√
。6)其它
2、測試內容
、俾牎扒保赫J真聽一段琵琶曲。
、谫p“聲”:然后談談聽后的感受;白居易在聽到琵琶曲之后又是如何寫下他的感受的?
③品“情”:如何理解“無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
、茏R“音”:我們通過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聽出了她曲中“情”,可詩人為何在得知其遭遇之前就聽出了她曲中所含的感情呢?
、荼容^欣賞閱讀:劉鶚的《老殘游記·明湖居聽書》
3、學習評價表:
學生自評
參與積極性
新學習環(huán)境下的適應性
信息收集和整合的能力
組內協(xié)作的貢獻
好
較好
一般
較差
改進建議
教師綜合評價
教學總體策劃可行性
課堂調控情況
學習環(huán)節(jié)把握
問題提出及解決情況
教學效果反饋
好
較好
一般
較差
改進建議
《琵琶行》教學設計6
一、設計意圖:
1、賞析作者描寫音樂的高超技巧。
2、領悟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的共鳴點。
3、背誦全詩,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二、設計提要:
1、描寫琵琶樂時,詩人成功地運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
2、“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北磉_了詩人對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碑a生共鳴,點明題旨。
三、設計實施:
1、先讓學生欣賞一段琵琶曲,然后依勢將學生引入《琵琶行》。
點撥:在白居易生活的時代,有一句流行語“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長恨歌》和《琵琶行》!靶小,又叫“歌行”,是樂府歌辭的一種體裁。它源于漢魏樂府,是樂府曲名之一。
2、讓學生自由地誦讀全詩,讀出其中的感情來。
3、配樂示范背誦全詩。
4、賞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提問:第一段在全詩中有何作用?
點撥:“潯陽江頭夜送客”,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再用“楓葉獲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種悲涼訴氣氛,為全詩定下了基調。“主人”四句,寫?zhàn)T別時的凄涼情景。“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一個“慘”字點出了凄涼環(huán)境。最后借江邊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昂雎劇眱删鋵鋈粋鱽淼呐寐曈迫簧裢瑥母星樯嫌蓱n轉喜,引起下文。
5、賞析詩人是如何將“仙樂”繪聲繪色地表現出來的。
點撥:詩人運用一連串的比喻來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的音樂,用音強、音高、音色、節(jié)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種聲音來比喻四根琴弦所發(fā)出的不同樂聲:“如急雨”“如私語”“鶯語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澀”“銀瓶乍破”“刀槍鳴”“如裂帛”等等,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此外,還用“嘈嘈”“切切”等象聲和“間關”“幽咽”等雙聲詞來描摹琵琶聲,更增加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感。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并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huán)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6、詩人與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樣產生共鳴的?
點撥:詩人聽完琵琶曲,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由自主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磥砼门羧赵诰┏抢铩扒T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的情況和作者被貶以前的情況有相通之處。同樣,他被貶以后的處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以后的處境有類似的地方。
7、賞析最后一段。
點撥:“我”的訴說,反轉來又撥動了琵琶女的心弦,當她又一次彈琵琶的時候,那聲音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過來又激動了“我”的感情,以至熱淚直流,濕透青衫。
8、在前面賞析時,一邊賞析,一邊引導學生背誦。最后在音樂聲中,全班齊誦課文,再次體味詩的韻味。
四、課外擴展:賞析蘇軾的一首寫琵琶聲的詞《水調歌頭》。
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厥啄涸七h,飛絮攪青冥。眾禽里,真彩鳳,獨不鳴。階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琵琶行》教學設計7
相關課程標準: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誦讀古代詩歌,閱讀前線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品味。
課前預習:
朗讀該詩,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課時:
琵琶行(2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有關白居易的文學常識,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熟讀成誦。
3·翻譯該詩。
評價任務:
1·初讀課文,度準字音和節(jié)奏。
2·再讀課文,掌握詞義理解內容。
3·能基本背誦下來。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
1·學生自讀課文,圈畫字詞,注意讀音
錚(zhēng) 憫然(mǐng) 轉徙(xǐ) 潯陽(xún) 楓葉(fēng) 瑟(sè) 聲聲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秋月白(bó) 衣裳(cháng) 紅綃(xiāo) 鈿頭銀蓖(diàn bì) 謫居(zhé) 整頓衣裳——(cháng) 還獨傾——(huán) 間關——(jiān)
2、聽配樂朗讀
3、自由散讀
二、譯一譯
晚間在潯陽江邊送別友人,楓葉荻花,在秋風里沙沙抖動。主人下了馬,走進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卻沒有音樂助興。
悶悶地喝醉了,凄凄慘慘地將要分別,將分別的時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著明月。
忽然聽見水面上飄來琵琶的聲音。主人忘記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著聲音悄悄地詢問是什么人在彈琵琶,琵琶聲停止了,想說話卻遲遲地沒有說話。
移近船只,請那個人相見。添酒、挑燈,又擺上酒宴。
再三呼喚,她才肯走出船艙,還抱著琵琶,遮住半邊臉龐。
擰轉軸子,撥動了兩三下絲弦,還沒有彈成曲調,已經充滿了情感。
每一弦都在嘆息,每一聲都在沉思,好象在訴說不得意的身世。
低著眉隨著手繼續(xù)地彈啊,彈,說盡那無限傷心的事件。
輕輕地攏,慢慢地捻、又抹又挑,開頭彈的是《霓裳》,后來彈的是《六么》。
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風驟雨,細弦切切,好象是兒女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滿了玉盤。
花底的黃鶯間間關關──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艱難!
流水凍結了,也凍結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凍結了,聲音也暫時停止。
另外流露出一種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愁恨,這時候沒有聲音,卻比有聲音的更激動人心。
突然爆破一只銀瓶,水漿奔進,驟然殺出一隊鐵騎,刀槍轟鳴。
曲子彈完了,收回撥子從弦索中間劃過,四根弦發(fā)出同一個聲音,好象撕裂綢帛。
東邊西邊的船舫里都靜悄悄沒人說話,只看見一輪秋月在江心里閃耀銀波。
三、背一背
要求優(yōu)秀學生在10-15分鐘背誦全詩。
《琵琶行》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琵琶行》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三板塊“筆落驚風雨”的“詩從肺腑出”專題。本專題選取的都是流芳百世的名篇,都來自于生命的力量,都充分展示了中國古典文學的獨特魅力。《琵琶行》是一篇情感充沛的美文,通過誦讀和學案導學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情感美和手法巧。本篇課文的亮點是情景動人,細節(jié)點透露著深刻的含義,作者的語言描繪恰當貼切。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還原情景,整體感知內容情節(jié)。在此基礎上,探究文本中兩個重要細節(jié)點,一是音樂的文學呈現,二是天涯淪落人這一感嘆的歸因分析。
【學生分析】
學生需要從《琵琶行》這篇課文中學習詩歌語言的生動和諧以及情感表達的深刻細膩,更需要學習詩人如何通過高超的比喻來描摹音樂的能力。在認知上,高一學生已初步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基本能自行對本文的字詞進行疏通。在情感上,他們基本具備了對詩歌美好意境的感知力,具有一定的探究古詩詞意蘊和情感的興趣。學生需要采用誦讀體會、合作探究等方法來學習本文。
【自主學習】
首先誦讀明意,這篇文章比較長要想在一節(jié)課內完成就必須做好課前預習。而導學案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首先導學案上設置讀準字音掃清字詞障礙,然后多讀要求至少讀三遍最后思考,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把有疑惑的地方和不能確定答案的地方做上標記可以在下次的課堂上作為自己的學習重點來解決。另外補充描寫音樂的文章增加內容的厚重感,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情感和描寫音樂的高超的語言藝術。
【教學目標】
1、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
2、了解運用環(huán)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方法。
3、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原因。
【重點難點】
1、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
2、有感情的誦讀課文,把握詩歌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導入
伯牙是有名的琴師,鐘子期是一砍柴的。伯牙彈琴時,琴聲雄壯高昂,鐘子期知道他要表達高山的雄偉氣勢;而琴聲轉為清新流暢時,鐘子期知道他要表達無盡的流水。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說出他的心意。鐘子期死后,伯牙認為世上再也沒有懂他琴的人了。于是把他那心愛的瑤琴摔碎在青石上,終生不再彈琴。這就是有名的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一千年后,一文人騷客,一天涯歌女,又是音樂讓他們共同演繹了一首千古傳誦的知音絕唱。今天我們學習白居易的《琵琶行》共同見證他們的知音傳奇。
二、認識作者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中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揭露現實黑暗,反映勞動人民痛苦的詩篇。有“兼濟天下”、“為民請命”的理想和信念,屢次上書針砭時弊。作品有以《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和長篇敘事詩《琵琶行》、《長恨歌》等。
三、了解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遺官職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歲被改職任太子左贊善大夫,次年由于上書皇帝,言辭急切,被加上越職奏事的罪名,先被貶為江州刺史,又被貶為江州司馬,《琵琶行》就寫于第二年秋天。詩人正是由琵琶女的遭遇引起共鳴,訴說自身天涯淪落的不幸。
四、誦讀悟情
1、誦讀正音
請六個同學分別朗讀包括序在內的六段文字,請其他同學指出朗讀中的讀錯的字詞。教師適當板書。
2、聽配樂朗讀
要求學生聽讀中把握詩中的情感。
五、品味賞析
聽配音朗讀我們已被深深打動了,是什么打動了你?文中幾次寫音樂?那次寫的最精彩?劃出有關描寫音樂的句子,細細品味。
◆一品音樂美
用自己的話描述你從文中聽出的音樂美。
有嘈嘈的如急雨的大弦聲
有切切如私語的小弦聲
有嘈嘈切切如珠落玉盤的大小弦合奏聲
有花底鶯語的滑
有泉流冰下的難
有愈流愈小愈流愈弱的艱澀
有無聲處的有聲
有銀瓶乍破鐵騎刀槍的轟鳴
有收撥一劃的戛然而止
這琵琶聲真可謂是五彩繽紛、變化多端,有大有小、有快有慢、有滑有澀、有抑有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令人蕩氣回腸,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之功效。
◆二品手法巧
這美妙的音樂,詩人是怎樣描繪出來的,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
1、選用恰當的動詞
“轉”“撥”“信手”表達出琵琶女雖只是調弦定音、信手彈來卻無不合乎節(jié)拍,非同凡響!皵n”“捻”“挑”描繪琵琶女彈奏時動作的嫻熟、技藝的高超。
2、用比喻,以聲喻聲
大弦的嘈嘈、小弦的切切、大小弦合奏的嘈嘈切切,到底是怎樣的音響,讀者很難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語,比之于大小珍珠墜落玉盤敲出的聲響,就可以使讀者感受到兩弦的美妙各具特色。用花底鶯語、泉流冰下喻曲調的流轉與凝澀,用銀瓶乍破鐵騎突出刀槍鳴喻曲調的雄壯高昂,用裂帛喻強力收束、嘎然而止。這里選用大家熟知的聲響作喻,化無形的樂聲為具體可感的聲響,寫出琵琶聲的五彩繽紛疾徐抑揚的變化,使讀者能通過文字領略到音樂的妙處。
3、巧用疊詞、擬聲詞、連綿詞
嘈嘈、切切、間關、幽咽
讀起來朗朗上口,增加了詩句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感
4、用聽者的感受襯托
“東船西舫悄無言”演奏結束了,悄然無聲,人們被音樂打動了心醉神迷沉浸其中,襯托出音樂的美妙絕倫。
5、用環(huán)境烘托
“唯見江心秋月白”,寫音樂結束時寂靜的環(huán)境。音樂結束了,但其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為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情景交融,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6找異同,悟手法、
比較《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與《明湖居聽書》中對王小玉歌聲的描寫的異同,進一步體會詩中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
相同:(1)用比喻
《琵琶行》以聲喻聲,用熟悉的聲音作比,把琵琶的旋律描繪得多姿多彩淋漓盡致,使人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想象,有親耳聆聽之感。
《明湖居聽書》用視覺感覺設喻,描繪出王小玉唱腔的多姿多彩變化無窮
(2)用聽者的感受襯托
《琵琶行》中聽者的感受凝煉含蓄!睹骱勇爼酚帽扔骺鋸垖懧犝叩母惺
不同:《琵琶行》既贊嘆琵琶女技藝的高超,又慨嘆其凄涼遭遇抒發(fā)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不平!睹骱勇爼窐O力形容王小玉唱腔的美妙,無弦外音。
◆三品用情深
1、琵琶女用情彈奏,詩人飽含深情地進行描摹,請劃出音樂描寫中飽含詩人和琵琶女感情的句子,并體會他們的深情。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闭{弦定音,聲中含情,情隨聲出。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泵恳宦暶恳幌叶急M量壓抑心中的悲苦,但聲聲含悲,傾訴著不得意的經歷!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毙攀謴梺,每一拍都流露出無限的辛酸。
琵琶曲調時而急切歡快,時而輕快流暢,時而低沉抑郁,時而憤激不平,更是飽含著琵琶女濃濃的情。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詩人能從無聲處聽出琵琶女幽幽的愁,深深地怨,比有聲的彈奏更悲涼。
詩人能從旋律節(jié)奏的抑揚快慢的變化中聽出琵琶女的復雜的內心情感,并對音樂進行聲情并茂真切感人的描寫。
2、琵琶女借樂訴怨,悲情彈奏,詩人為什么能聽出詩中的悲情,甚至淚濕青衫?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找同學概括他們“天涯淪落”的遭遇
琵琶女白居易
才貌雙全名動京城才高位顯
年長色衰飄零憔悴謫居臥病
◆授之于漁,體驗踐行
學習第二段中描寫音樂的手法,找學生試分析第一段、第三段中描寫音樂的手法
六、小結
有人說:音樂是心靈的律動和交響,是流淌著的文字;文字是心靈的聲音和共鳴,是飄飛著的音樂。正是由于遭遇相同才能引起詩人與琵琶女的共鳴,引起文字與音樂的共鳴;有了共鳴才能有感而發(fā),讓詩從肺腑出?梢哉f《琵琶行》是詩人最真誠的情感流露,是詩人靈魂深處最真切的吶喊。
七、作業(yè)
反復聆聽一首你喜歡的音樂,借助于聯(lián)想想象,用恰當的比喻描摹音樂,200字左右
《琵琶行》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詩歌線索。
2、學習、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再現音樂形象的藝術手法。
3、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學習用文字表現音樂的藝術手法。
2、理解詩歌“同是天涯淪落人”的主旨。
教學難點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對比襯托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預習題:
1、借助《創(chuàng)新方案》了解作者及相關背景和文學常識。
2、讀課文,疏通字音;結合注釋,通譯全詩,完成“文本層析”中的翻譯部分。
錚(zhēng)憫然(mǐn)轉徙(xǐ)潯陽(xún)楓葉(fēng)瑟(sè)
聲聲思(sì)捻(niǎn)霓裳(nícháng)秋月白(bó)衣裳(cháng)
紅綃(xiāo)鈿頭銀蓖(diàn bì)幽咽(yè)謫居(zhé)整頓衣裳(cháng)
還獨傾(hái)間關(jiān)
3、找出詩中的三次音樂描寫,思考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4、“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時!痹娙税拙右诪楹卧谝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淚灑青衫呢?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ㄒ唬杜眯小愤@首詩早在白居易在世時就已經風行全國。唐憲宗在吊唁白居易的詩中曾寫道:“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钡搅饲宕瑢W者張維平也盛贊此詩,他在詩中寫道:“楓葉荻花何處尋,江州城外柳陰陰。開源伐取無人繼,一曲琵琶唱到今!边@些都形象的說明《琵琶行》這首詩流傳之遠,影響之大。今天就來學習這首《琵琶行》。
(二)一位盲人將要離開人世時,對別人說:“我多想看看陽光及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人們請來莫扎特,莫扎特用小提琴拉了一首曲子,盲人流下了眼淚,說:“我看見了!我看見了!我看見了陽光、鮮花、小鳥、河流!泵と藥е矏倽M足的神情離開了人世。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聽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老淚縱橫,說自己“觸摸到了俄羅斯民族的靈魂”。美妙的音樂能引起不同經歷、不同心境的人共鳴!杜眯小分信门纳畛裂葑嗑褪挂淮娙税拙右卒粶I下,F在,我們就一起來體會琵琶女的高超技藝,欣賞作者化琴聲為美妙詩句的非凡本領,探究作者淚濕青衫的原因。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由于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著有《白氏長慶集》。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托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長篇敘事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閱讀詩序思考:白居易寫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1、齊讀小序
需要強調的字詞:
左遷:貶官,降職明年:第二年,古今異義詞色衰:姿色衰老遂命酒:擺上酒宴使快彈數曲:暢快感斯人言:被感動;話因為長句:因此創(chuàng)作歌以贈之:作歌
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字
2、自由討論:小序寫了幾層內容。(以白居易為陳述主體來概括)
發(fā)言明確
左遷九江→偶遇倡女→使彈數曲→引起共鳴→因為長句。
究竟是什么樣的音樂引起了作者共鳴,為什么他聽后會產生共鳴?我們先隨著白居易的生花妙筆一起去欣賞一下琵琶女的彈奏。
四、鑒賞詩中的音樂描寫,初步了解琵琶女形象。
。ㄒ唬╄b賞第一段
鑒賞過程中需要強調的字詞。
瑟瑟:形容微風吹動的聲音管弦:音樂
主人下馬客在船:互文見義,我們下了馬上了船
1、一生讀第一段
2、具體分析:
時間秋天的夜晚地點潯陽江頭環(huán)境蕭瑟
事件設酒送客心境寂寥凄涼
(注:“別時茫茫江浸月”一句烘托人物凄涼的心境。)
2、這一段在全文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渲染凄涼的氛圍,奠定全詩的基調,為琵琶女的出現設伏,做好鋪墊。
3、齊讀第一段,體會凄涼意境。
(二)鑒賞第二段
需要強調的字詞
發(fā):出發(fā),動身上路暗:悄悄遲:遲疑思:悲、傷信手:隨手
間關:形容鳥聲婉轉澀:凝滯暫:短暫幽愁:深沉的憂愁
突出:突然出擊,古今異義詞
1、齊讀首句至“猶抱琵琶半遮面”。
2、琵琶女出場有幾個階段?(教師點撥)
引導回答:樂聲引人→尋聲問人→相邀始見。
3、“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側面烘托,突出樂聲之妙。
4、重點分析“琵琶聲停欲語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所展示的琵琶女的內心及作者當時的心情。(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琵琶女:羞怯。(2)作者:急切。
5、在眾人的千呼萬喚中她終于露了半張臉,遲遲不肯出場的琵琶女演奏了什么樣的音樂?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根據其演奏過程劃分出不同階段。(老師點撥即可)
轉軸調音未成曲調先有情大家風范出手不凡
聽者感受弦弦掩抑聲聲思抑郁不止訴說心事
交代指法曲目指法嫻熟演奏名曲
。1)一生讀
(2)琵琶女的演奏可謂精彩絕倫,詩人的描寫更是讓人拍案叫絕。如此難以描摹的音樂詩人是如何做到描寫的這么成功的?
思考討論:所寫音樂的具體特點,描寫音樂的表現手法。
學生分組討論,統(tǒng)一認識,選派一名代表發(fā)言。
詩句特點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粗重急促親切細柔疊音擬聲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錯落有致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悠揚婉轉比喻摹聲
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幽咽冷澀低沉暫歇比喻摹聲
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愁恨暗生回味無窮感受烘托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高亢激昂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凄厲比喻摹聲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鴉雀無聲繞梁不絕環(huán)境烘托
小結:詩人運用多個比喻描寫音樂的美妙與技藝的高超,“如急雨”“如私語”“鶯語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澀”“銀瓶乍破”“刀槍鳴”“如裂帛”等等,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此外,還用“嘈嘈切切”等象聲詞和“間關”“幽咽”等雙聲詞來描摹琵琶聲,更增加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感。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并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huán)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詠回味的廣闊空間。
正是以上手法的綜合運用,才使難以捕捉,稍縱即逝的音樂形象得以永存,使千年之后的我們同樣能夠領略到琵琶女高超的技藝,欣賞到琵琶女精彩的演奏。
。3)聽第二段配樂朗讀,感受音樂之美。
結束語:琵琶女的彈奏僅僅是單純的應約表演嗎?前邊提到:“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不,她更是在借助音樂來訴說心事,那么這個舉止不凡,技藝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琵琶曲的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請同學們課下思考談論,我們下節(jié)課再繼續(xù)探討。
板書設計:
特點手法
粗重急促親切細柔疊音擬聲
錯落有致清脆圓潤
悠揚婉轉比喻摹聲
幽咽冷澀低沉暫歇比喻摹聲
愁恨暗生回味無窮感受烘托
激越雄壯高亢激昂
凄厲比喻摹聲
鴉雀無聲繞梁不絕環(huán)境烘托
(以情演曲)(以情繪聲)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分析作者和琵琶女的身世,理解體會“同是天涯淪落人”。
一、導入:
上節(jié)課講到:琵琶女的不僅僅是單純的應約表演,更是在借助音樂來訴說心事,那么這個舉止不凡,技藝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樣的經歷呢?請看第三段琵琶女的自敘身世。
二、閱讀第三段,概括琵琶女身世。
需要強調的字詞:
斂容:收斂面部表情,嚴肅矜持而有禮貌的態(tài)度。等閑:隨隨便便顏色故:容貌衰老。
老大:年紀大了來去:走了以后。闌干:縱橫亂錯的樣子,形容流淚。
1、學生分組討論,統(tǒng)一認識,選派發(fā)言代表。
2、代表發(fā)言分析,明確結果。
。1)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家住京城
。2)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年輕貌美技藝高超
。3)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紅極一時
(4)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奢華歡樂光陰虛度
。5)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親人離散時過境遷嫁與商人
。6)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獨守空船凄涼孤獨
。7)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今昔對比感慨萬千
3、總結琵琶女經歷:曾經色藝雙全,紅極一時如今年長色衰,漂流淪落。
4、學生再品第二段音樂描寫,自由交流,讓學生明白此段音樂描寫既是在表現琵琶女技藝的高超,更是在通過音樂來書寫琵琶女的情感。為下文自敘身世做鋪墊。
總結:正是這樣既旋律多變,又飽含情感的音樂引起了作者的共鳴。在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禁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那么詩人與琵琶女究竟同在何處?
三、閱讀第四段,概括詩人現狀。
需要強調的字詞:
唧唧:嘆息聲。嘔啞嘲哳:形容聲音繁雜。琵琶語:琵琶聲,琵琶所彈奏的樂曲。
卻坐:退回坐下。促弦:把弦擰緊。向前:以前。掩泣:掩面哭泣。
1、齊讀第四段
2、由同學發(fā)言分析。
(1)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被貶離京,臥病潯陽
。2)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地勢荒僻,環(huán)境惡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孤獨苦悶
3、補充作者經歷,體會作者淪落之嘆。
白居易29歲時中進士,32歲授校書郎、35歲升周至縣蔚、36歲時被擢為翰林學士,37歲任左拾遺(諫官),期間,他除了直言諍諫外,還寫了大量諷喻詩,這些詩使權貴切齒、扼腕、變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親病死在長安,白居易回故鄉(xiāng)守孝三年,服孝結束后回到長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歲時,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武元衡當場身死,對如此大事,當時掌權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居然保持鎮(zhèn)靜,不急于處理。白居易十分氣憤,便上疏力主嚴緝兇手,以肅法紀?墒悄切┱茩嗾叻堑话勊麩嵝膰,反而說他是東宮官,搶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是一種僭越行為;于是被貶謫為州刺史。王涯說他母親是看花時掉到井里死的,他寫賞花的詩和關于井的詩,有傷孝道,這樣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實際上他得罪的原因還是他的直言進諫和那些諷喻詩。
4、今昔對比,總結作者經歷
曾經得志升遷,如今被貶離京;曾經春風得意,如今孤獨苦悶。
5、總結詩人與琵琶女的共同點,理解主旨句。
曾經色藝雙全紅極一時歡樂奢華春風得意才華橫溢連續(xù)升遷
如今年長色衰漂流淪落孤苦寂寞苦悶無聊被貶離京臥病潯陽
正是有如此的相似,再加上音樂的溝通,詩人忍不住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感慨。這既是對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又是對自己處境的感傷,更是對遭壓抑,受打擊的不滿。
四、鑒賞最后一段。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先前我為琵琶女而嘆息,現在琵琶女為我“良久立”,二人已經有了情感上的共鳴,此時心中充滿的是“天涯淪落”的凄涼,因而再彈琵琶已是“凄凄不似向前聲”,而聽者的感受也有了變化,先前只是被琵琶女超凡的技藝折服,現在也為二人的經歷感傷,因而“滿座重聞皆掩泣”而詩人感觸最深,故而“江州司馬青衫濕!边@真是“天涯淪落至九江,潯陽秋夜遇知音。知音一曲引詩情,世人永唱《琵琶行》!
五、聽最后兩段的配樂朗誦,體會作者的貶謫之恨。
六、作業(yè)完成《創(chuàng)新方案》評估卷相關內容 。
板書設計:
昔今
琵琶女紅極一時門庭冷落
歡樂奢華寂寞凄涼
技藝超凡色衰淪落
同是天涯淪落人
才華橫溢被貶淪落同病相憐感慨多
白居易得志升遷被貶離京
春風得意孤獨苦悶
《琵琶行》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習、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再現音樂形象的藝術手法。
2體會作者對琵琶女身世的無限同情和共鳴。
教學重點
學習用文字表現音樂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感受“聲中之情”
教學步驟
一、聽“曲”(導入,播放音樂)
聽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對琶琶聲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二、賞“聲”
1學生談聽后之感
2白居易在聽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寫下他的感受的?(直接進入第二段的琵琶聲部分)
3詩人是如何用文字來描述音樂形象的?(師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問設計:音樂是主人公內心情感的流露,那我們一起去體會琵琶女的琵琶聲中的“情”。
1勾劃出文中能體現“聲中之情”的詩句
明確: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主中無限事;別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無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過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據課文,學生先朗讀,后討論,理解“聲中之情”
明確:琵琶女是一賣藝之女,年輕時因美貌和超群的音樂才華受眾人矚目。然年長色衰,才華無人賞識,下嫁商婦,獨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種“懷才不遇”的“惆悵”,“幽愁”是一種落漠和孤獨。
四、識“知音”
設計提問:我們通過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詩人卻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為什么?(過渡到詩人的處境)
1學生討論
2明確:白居易是貶官,政治抱負不得施展,與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貶謫將辭行“醉不成歡慘將別”心情與琵琶女一樣“幽愁”
3總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五、比較欣賞劉鶚的《老殘游記明湖居聽書》
《琵琶行》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薄⒄莆兆髡哂帽扔鞯氖址鑼懧曇舻母叱挤ā
。、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作者,簡介作者與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繼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狈磳Α俺帮L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杜眯小肥且皇灼哐蚤L篇敘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tǒng),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于敘事與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yōu)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典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時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師引導學生對詩的內容作整體把握
三、串講小序,講前布置兩個思考題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串講后提問
。、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況,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
。、小序已經簡明清楚地敘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么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明確:寫成了詩,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
四、分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楓葉荻花秋瑟瑟”:
敘述秋夜江邊送客時的環(huán)境,秋夜江邊,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情感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令人頓覺秋涼襲來,渲染了送別時人物凄涼愁慘的心情。
2、“別時茫茫江浸月”:
敘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無不彌散著作者的離愁別緒,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哀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出現準備好氛圍。
板書:
潯陽江邊聞琵琶
秋瑟瑟 忘歸
無管弦 悲涼(奠下基調) 忽聞水上琵琶聲(驚喜)
慘將別 不發(fā)
江浸月
五、分析第二段“江心聆聽琵琶曲”
。ㄎ覀冎,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我們平常只是聽,要描寫它十分困難,然而白居易對琵琶音樂的描寫卻非常成功,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要求學生齊讀第二段,體會作者高超的音樂描寫方法。
。病⒁髮W生找出比喻音樂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樣的樂聲。
板書:
比喻句 音樂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語 幽細
大珠小珠落玉盤 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 宛轉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 低沉入微
銀瓶乍破水漿迸 激越雄壯
鐵騎突出刀槍鳴 激越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 戛然而止
。场⒗首x這些句子,師生總結運用比喻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一連串精妙的比喻,寫出音樂的變化,用這些具體的現實生活中聽到過的聲音和形象比擬描繪樂聲,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刻劃成有形可感的實體。讀者不僅仿佛聽到了那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揚,或低回鳴咽的應接不暇的樂音,而且仔細欣賞起來,還可以聽出這一聲和那一聲又有明顯的音色、音調上的區(qū)別,熱鬧而不紊亂,復雜而有層次。聽了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聽完一支完整的樂曲:先從輕徐悠長開始,仿佛從沉思中喚起記憶;接著眾音繁會,像波濤起伏;馬上又轉到幽細甚至聽不見,宛似悲慟抽泣;最后以短促剛勁的音響終曲,猶如急雷破山,崩巖走石。讀者從這連珠式的具體可感的樂聲中還能體會出彈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難以明白的“無限事”,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對主題的表達。
4、要學生找出通過寫演奏者動作神態(tài)描寫音樂的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轉軸撥弦”是彈奏前試弦調音的動作。“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是彈奏的神態(tài)!皵n”、“捻”、“抹”、“挑”和“收撥”、“畫”是彈奏時的指法,如此細膩地描寫動作神態(tài),交代了音樂的層次,從而更好地引導讀者領會音樂,也表現了歌女技藝的熟練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樂修養(yǎng)。
六、小結本課內容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三段“江中聽訴身世苦”
學生齊讀,找一個學生用第三人稱的口吻敘述琵琶女的身世。
明確:
“自言”以后二十二句敘述了琵琶女兩個階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寫早年色藝超群、紅極一時的歌妓生涯。“秋月春風等閑度”一句過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寫年長色衰后的寂寞處境,“弟走”兩句寫琵琶女生活道路發(fā)生轉折的三個原因:弟走從軍,阿姨身死,年長色衰。后邊寫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轉折以及嫁作商人婦后的孤苦凄涼的寂寞生活。
這一段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用年輕貌美襯年長色衰;用門庭若市襯獨守空房;用昔日歡笑襯后來的辛酸;用夜夢往事襯孤寂傷感的情懷。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的典型形象,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訴。
板書:
江中聽訴身世苦
前半部:色藝超群,紅極一時,歡樂奢華
對比、反襯
后半部:年長色衰、委身賈人,孤苦寂寞
二 、師生共同學習第四、五段
板書:
同病相憐感慨多
重聞琵琶青衫濕
三、結合全文,讓學生找出寫音樂效果的句子,說明其作用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以主人與客人的表現襯托音樂美妙驚人。
。病⒌谝淮窝葑嗪蟆皷|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人們被音樂打動,心往神馳沉浸在音樂當中,襯托音樂高超迷人。
。、再次彈奏時:“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坐中泣下誰最多?江洲司馬青衫濕”寫盡音樂的感人力量。
四、分析琵琶女的人物形象
五、分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內涵
“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發(fā)了自己謫居江洲后的郁悶的心情,隱含當時社會變亂,政治衰落給人們造成的痛苦,意義深刻。“天涯淪落”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寫出了人們對苦難生活的共同的情感體驗,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鳴。由于詩句簡明準確,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六、分析本文明暗兩線,畫出結構圖
秋江夜送客──月夜聽琵琶──凄涼話身世。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江洲司馬青衫濕,為君翻作琵琶行
七、解決練習
《琵琶行》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品味詩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脈絡,分析本課的結構特點;學習描寫音樂的方法,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像能力,背誦本段。認識當時社會的黑暗,領悟作者關注現實,同情和尊重受損害的下層婦女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并從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中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難點: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以及是如何將樂曲的情調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的。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 教學要點:
1.理清全文思路,分析本詩結構特點。
2.鑒賞高超的音樂描寫
(二)過程設計:
一.導語設計
教師播放名曲《高山流水》(學生沉醉其中)
教師:剛才同學們都沉醉在美妙的音樂世界中,那么哪位同學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受呢?(學生們各抒已見,有的說輕快、流暢;有的說悲傷、憂郁;有的說激揚動聽等等,很多同學覺得難以表達出來)
教師小結:從同學們表達的感受可以看出,用語言來表達音樂的感受可以說是比較難的事,大家知道音樂并不是實實在在,可感的、可觸摸到的實物,它是有聲無形,縹緲難以捕捉的。歷代用詩歌來表現音樂的作品很少,堪稱精品就更罕見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謂描寫音樂的極品,自唐以來歷詠不衰,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白居易是怎樣描寫樂曲的。首先來看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出示多媒體投影:內容為白居易簡介,新樂府運動,“行”體介紹及創(chuàng)作背景介紹(略)。
二.整體感知,糾正字音,學生朗讀全詩。
三.在預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敘事結構,鑒賞整齊兼變化的結構美。
1.《琵琶行》以人物為線索,形成明暗對稱又交織匯聚的雙線結構,這種結構既嚴謹縝密,又錯落有致,顯現出對稱的整齊美,交織匯聚的變化美,明線是琵琶女的人生遭遇,暗線是詩人的感受,兩線重點匯合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個句子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歸納出詩文如下的結構(多媒體展示),即板書設計(附在后文)。
2.請學生認真讀詩歌的“序”部分,理出“序”與正文的關系。
本詩的序文交代了寫作原因,內容上與正文前后照應。例如:序文的第二句與詩的第一段呼應;第三四五句與詩的第二三段呼應;第六七句與詩的第四段呼應。
四.鑒賞詩歌中的音樂描寫(琵琶女總共有三次演奏,重點欣賞第二次演奏)。
1.請學生找出詩歌中詳細描繪琵琶曲的段落(學生能夠很快找出第二段)。
2.請學生集體朗讀第二段,再請一位同學朗讀(此時學生的朗讀感情無甚變化)。
教師點撥:樂曲是有節(jié)奏感的,是起伏變化的,大家剛才沒有讀出樂曲的起伏變化,可能是大家還沒有體會到樂曲的情感變化,接下來我們仔細地來品讀這段琵琶曲的描寫。課前我們探討過,音樂是無形的抽象的,用文字來表達是很困難的,但我們發(fā)現白居易用了一種什么表現手法來使大家感受到音樂的美?(學生頓時領悟是用了一連串的比喻)。
3.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形象美,讓學生想象“大弦”“如急雨”,“小弦如私語”等這些句子模擬的聲音,再讓學生揣摩琵琶女用這些聲音表達的情感,這樣學生不僅獲得“粗重繁密”、“細幽柔宛”“清脆圓潤”等音響上的認識,也體味到人物情感的變化。
4.師生合作探究:是否能從琵琶曲調的起伏變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變化的軌跡呢?從詩中找出相關內容。
教師點撥:“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盤”,此時琵琶聲歡快明朗,清脆悅耳,唱出了琵琶女火紅的青春時代。“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年輕的她色藝超群,名噪京華;“間關鶯語花底滑”至“此時無聲勝有聲”旋律變得“冷澀”“凝絕”,音樂之聲“暫歇”,命運的變化使此時的琵琶女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年長色衰,又值社會動亂,“門前冷落鞍馬稀”,不得已“嫁作商人婦,“轉徙于江湖間”;“銀瓶乍破水漿迸”至“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段音樂高漲,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jié)奏表達琵琶女對世人重色輕才和丈夫“重利輕別離”命運的不平之感與憤懣之情,也是對不公平社會現實的憤怒控訴!
5.學生通過琵琶女身世情感的變化再次朗讀,感情有了起伏變化。
6.教師播放名家示范朗讀,讓學生跟讀。
7.學生探討:白居易在談詩歌創(chuàng)作時說:“事物牽于外,情感動于內,隨感遇而形成于詠嘆。”(《與元九書》)這首詩就是因事興感之作。閱讀詩序,說說琵琶女的琴聲為什么會引起詩人的強烈共鳴?
教師點撥:詩人是通過琵琶女彈奏琵琶和聽她訴說身世了解琵琶女的經歷的。詩人借助琵琶曲這一媒介聽出了琵琶女的“平生不得志”,感覺到她心中的“無限事”,聽其訴說則更是直接了解到她昔日的風光和今天的落魄。琵琶女的經歷,在某種程度上說和詩人有共同點。從序中可讀出詩人在長安期間,以極大的政治熱情參與朝政,憂國憂民,不顧身計,結果落得遠謫僻地,無所事事的下場,所以詩人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可以說詩人對琵琶曲的描繪正是自身身世的傾訴。
8.學生再次朗讀,并嘗試背誦,結束全課。
【附】誦讀指導:“大弦”以下四句應急讀,有輕快情調;“間關”兩句速度放慢,要讀得流暢;“冰泉”以下四句是為高潮蓄勢,要小聲讀;“銀瓶”以下四句寫樂曲高潮和終止,要讀得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9.作業(yè)布置:
(1)延伸閱讀韓愈《聽穎師彈琴》(多媒體顯示)。
(2)讓學生課后試著去找一些琵琶曲來聽,加深體會樂曲節(jié)奏的變化。
第二課時
(一) 教學要點
1. 復習音樂描寫藝術
2. 引導學生探析人物命運,感受人物的情感,鑒賞人物美
(二) 過程設計
1.讓學生試著說說自己聽過的琵琶曲,當然很少學生會熟悉,教師可以把琵琶名曲《十面埋伏》播放給學生聽,并結合課文的樂曲部分一齊感受。
2.請學生根據樂曲節(jié)奏變化填圖(多媒體展示),附在后文,也可讓學生自己繪制出來。
3.請學生評析韓愈的《聽穎師彈琴》。
4.引導學生在誦讀感知的基礎上品味景物描寫和人物情感,鑒賞詩歌意境。首先,讓學生含情頌讀,在學生有了第一感覺時,讓他們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品味這些句子的意境,因為詩中寫景的句子是具體可感的,學生大多數可以找出這些句子,此時教師讓他們將自己找出來的句子進行想象勾畫,用更豐富的語言將畫面描述出來。
例如:“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這句敘寫江邊送客的句子,有位學生把它豐富為:“秋風瑟瑟,潯陽江頭佇立著兩個神情黯然的人,他們都無語凝噎,木然注視著茫茫江水中的那輪寒月,他們沉重的心緒如楓葉荻花飄轉在寒風中一樣”。應該說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將有限的文字恰到好處地描繪了一幅凄美的畫面,非常契合詩歌的意境。顯然學生在鑒賞詩人筆下景物的時候,已經調動了個人的情感(悲情),已經做到了意(情感)與境(畫面、景物)的結合。詩中寫景的句子還很多,這些句子或景中藏情,或情景并茂,都可以讓學生發(fā)掘美的素材,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慘、空、繞、寒、悄無言,秋月白”等關鍵詞,讓學生聯(lián)系敘事感觸人物在此景下的心情。當然以我校學生的素質都能象前面那位同學描繪得如此有文采,是很少的,但至少他們能感受到詩人的情感與景物相結合就相當不錯了。
5.引導學生探析人物命運,感受人物的情感,鑒賞人物美
(1)引導學生再創(chuàng)造琵琶女形象
引導學生再創(chuàng)造的目的,不只是要學生具體地描摹她的美貌,還要求學生能依托文字材料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審美體驗。
教師讓學生找出描寫琵琶女形象的語句,加以揣摩,想象。
例如:“千呼萬喚”、“猶抱琵琶半遮面”這些名句,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如“千、萬、始、半遮面”來揣摩,大部分學生能夠體會到琵琶女害羞的神態(tài)及復雜沉重的心理。
學生還會通過琵琶女自述身世的段落去理解琵琶女不幸的人生遭遇,且在上節(jié)學習的基礎上,學生還能夠通過具體可感的音樂去理解琵琶女的心境,以及她如何在樂曲中傾注自己的感情。
(2)引導學生再創(chuàng)造詩人形象
詩人在“序”里的自述是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主要材料,讓學生結合寫作背景概括出詩人政治失意,無辜遭貶,漂泊江湖,郁悶孤苦的仕人形象。再讓學生結合“醉不成歡慘將別”“同是天涯淪落人”“江洲司馬青衫濕”等句子感受詩人心境與情感。他的心境凄楚而悲涼,他的情感怨憤而又富有柔情,他能從琵琶女的不幸遭遇與自己的失意人生中找到情感的相通點,并能將這種情感的共鳴升華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達出社會變亂,政治衰敗帶給人民深重災難的深刻主題。
6.學生再次朗讀全詩(此時學生很有感情地朗讀)。
7.課文總結
音樂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藝術,然而詩人白居易用比喻的手法將樂曲的美妙表現的淋漓盡致,更可貴的是詩人使用雙線結構,一虛一實,虛實相生,將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為我們繪制出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難怪“文章已滿行人耳”,胡兒能唱《琵琶篇》。
8.作業(yè)布置:
(1)聽一首你喜歡的樂曲,然后用形象的語言寫出你的感受,文體,字數不限。
(2)背誦全詩。
教學反思
1.對新教材及課程標準地認識。對本詩的教學,一般是在學生朗讀、背誦的基礎上,先簡要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朗讀鑒賞,分析詩歌雙線交織的結構特點,最后歸納詩歌的主旨。本設計旨在突破此模式,設置帶有獨特視點和角度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樹立全新的詩歌鑒賞觀,提高詩歌鑒賞能力。本設計由鑒賞琵琶曲入手,在分析音樂描寫技巧的同時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和人物身世的再現。
2.教學上能針對學情,挖掘教材的課程資源,形象再創(chuàng)造,調動想象與情感的審美方法的運用;美文誦讀技巧的學習獲得審美體驗。
3.教學過程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如合作探究,個體表現等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驗合作的愉快。
4.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重難點突出,通過圖表形象再現抽象的音樂感受,體現了教學的靈活,有利于學生抽象與形象思維能力的提高。
5.教學方法上,多媒體輔助教學,誦讀配樂,既形象可感又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
《琵琶行》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了解琵琶女的的涼身世和詩人貶職失意的苦悶心情,琵琶女的飄零身世和詩人宦途潦倒,溝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訴了封建社會摧殘人才的黑暗現實。
2、賞析這首詩的音樂美、意境美。領會運用多種手法描繪音樂形象,運用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寫作特點。
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朗讀背誦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引導學生從對物身世命運的分析中解讀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誦全詩。
教學過程:
一、寫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轉衰的中唐時期。當時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很尖銳,外族不斷入侵,自安史之亂后,國內連年戰(zhàn)亂,民不聊生。朝廷宦官專權跋扈,藩鎮(zhèn)割據作亂,統(tǒng)治階級內部朋黨之爭日益加劇,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日漸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亂江南,接近人民,對政治的混亂,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他為官有“兼濟天下”之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擔任左拾遺(諫官),多次向唐憲宗上書,提出一系列改革時弊的措施,同時他又寫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樂府》、《秦中吟》等諷喻詩,結果觸犯了掌握軍政大權的豪門貴族,引起唐憲宗和一些權臣的惱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贊善大夫這一閑職。
元和十年,平盧節(jié)度使李師道派人殺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權示,白居易認為這是重大“國恥”。激于義憤,他率先上疏“急請捕賊,以雪國恥”。但都被權貴們加上“越職奏事”的罪名,又造謠誣蔑說,白居易的母親因看花墜井而死,而白居易卻作賞花詩,新井詩,“有傷明教”,于是貶為江州刺史,繼而又貶為江州司馬(九品小官)。白居易獲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寫的針砭時弊的諷諭詩,正如他自己所說,“始得名于文章,終得罪于文章”。
對于這次遭貶,詩人既感傷又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會世態(tài)炎涼,他有滿腔的怨憤無處傾訴。這首詩是詩人貶職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寫的,當時詩人45歲。
《琵琶行》的“行”是古詩的一種體裁,統(tǒng)稱“歌行體”。它的特點是“篇無定句,句無定字”,音節(jié)、格律比較自由,句法長短不一,富于變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詩體裁。
二、整體感知
1、 聽朗讀錄音,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賈(gǔ) 恬(tián) 謫(zhé) 思(sì) 霓裳(cháng) 六幺(yāo) 嘈嘈(cáo) 間(jiān)關 蝦(há)蟆(má) 名屬(zhǔ)教坊(fāng) 綃(xiāo) 鈿(diàn) 篦(bì) 嘔(ōu)啞(yā)嘲(zhāo)哳(zhā)
2、學生默讀全詩,然后用一句話概括名段內容。
第一段寫潯陽江頭夜送客;第二段寫江心聆聽琵琶曲;第三段寫江心自訴身世苦;第四段寫同病相憐感慨多;第五段寫重聞琵琶青衫濕。
三、講析小序
1、請學生朗讀小序。
2、請學生口譯小序,教師提示注意以下詞句。
左遷:貶官降職。古代以右為尊,以左為卑,所以把貶官降職叫“左遷”。
明年:第二年。
錚錚然有京都聲:音調清脆動聽,有京都流行樂曲的聲調。錚錚,金屬相擊聲,這里形容弦聲清脆。
倡女:“倡”通“娼”。這里指歌妓。
命酒:吩咐擺酒席。命,動詞,叫,吩咐,命令。酒,名詞用作動詞,擺酒席。
憔悴:臉色黃瘦。
轉徙:不斷轉換地方,遷移居處。
恬然自安:心境平靜,自覺安適。恬然,平靜坦蕩地。
斯人:這個人,指琵琶女。
是夕始覺有遷謫意:這天晚上才感覺到有被貶的不愉快的意味。謫,降職外調。
因為長句:就寫了一首長詩。因,連詞,于是,就。為,動詞,寫,作。長句,指七言詩。
凡六百一十六言:共計六百一十六個字。凡,共計。言,字。
命曰:命,動詞,取名,叫它。
3、請學生概述小序的內容及作用。
明確:詩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經過,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小序的作用:說明了寫這首長詩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詩凄切傷懷的感情基調。本詩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敘事詩。
4、小序和詩歌哪些段落分別照應?
明確:“明年秋,……錚錚然有京都聲”和第1自然段照應!皢柶淙耍D徙于江湖間”和第2、3自然段照應。“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和第4自然段照應。
5、小序中說“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對此,你有何看法?
明確:“恬然自安”者,是話中有話,實際是說遭受貶謫的苦悶始終縈繞心頭,一直無法自安,而“遷謫意”當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這兩句反話,既是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抑郁憤慨之情,也是強調這次與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給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淪落人”來說的。
四、賞析詩歌第1段。
1、學生朗讀第1段,教師提示下面詞句。
潯陽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面的一段長江,因臨近潯陽,故古稱潯陽江。
主人下馬客在船:這一句是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馬,登上船。
2、作為敘事詩的開頭,這一段都寫了什么內容?這段中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么?請用詩句中的一個字概括這一段所渲染的氣氛特點。
明確:這一段是全詩的引子,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引了了琵琶聲。
頭兩句寫江頭送客,正當秋夜,楓葉如丹,荻花飄白,風聲瑟瑟,這就烘托了一種惆悵惜別的悲涼氣氛。
中間四句寫船中餞別,“舉酒欲飲無管弦”為琵琶女的出場埋下伏筆,并和后文“潯陽地僻無音樂”照應。在無管弦的寂寞中飲酒,自然“醉不成歡”酒喝得雖多,卻不成歡,言外之意是心情郁悶,一個“慘”字不但渲染出氣氛的特點,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詩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則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詩人的離情別緒,有如荒江冷月。這些景物描寫不僅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為琵琶女的出場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氣氛。
最后兩句用“忽聞”造成語氣的強烈轉折,未見其人先聞其琵琶聲,用水上傳來的琵琶聲打破了寂寞、郁悶和凄清。用“主人忘歸客不發(fā)”突出琵琶聲的藝術魅力,感情由悲抑轉為驚喜。
這種氣氛可用詩中的一個“慘”字加以概括。
五、作業(yè)
背誦第1自然段。
《琵琶行》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保畬W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玻莆兆髡哂帽扔鞯氖址鑼懧曇舻母叱挤ā
3.感受“聲中之情”
教學重難點: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教學方法:朗讀、探究
學生分析:
1、學習特點:學習對象為高一學生,對學習資源利用和知識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與綜合能力較低,但富有朝氣且對本課學習有濃厚興趣。
2、學習習慣:知識面仍較為狹隘,對琵琶的了解不多,缺乏獨立發(fā)現和自主學習能力且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不強。
學法指導:
采用誦讀感悟式教學。本詩是唐詩中的經典,文辭優(yōu)美,感情濃厚,尤其是對琵琶聲的音樂表現手法非常豐富,應引導學生多多誦讀,品味語言的藝術魅力,感悟意境,特別是集中描寫音樂的第二部分更要細心玩味。誦讀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既加強了學生對詩歌情感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一箭雙雕。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以復習第一課時內容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解到詩歌中一共描寫了三次音樂的演奏,你發(fā)現哪一次的音樂寫得最為精彩的嗎?
明確:是第2自然段
二、朗讀感知
1、全班齊讀第2自然段
2、教師正音,朗讀指導
3、個別學生朗讀
三、具體研讀
1、找出第二段中描寫音樂的八個比喻句(邊提問邊板書)
音樂特征情感
轉軸撥弦和緩低沉(序曲)先有情
低眉信手聲聲思
輕攏慢捻抹復挑(過渡)無限事
如急雨粗重急驟
如私語輕微委婉
珠玉落盤清脆圓潤
鶯語花底宛轉流暢
冰泉冷澀阻塞壓抑幽愁暗恨
銀瓶乍破激越奔涌(高潮)
鐵騎突出高亢雄壯
如裂帛短促急迫(曲終)、余韻悠悠
2、八個比喻句分別描摹了音樂的哪些特征?音樂的旋律有什么變化?
。1)、以聲喻聲,使用大家熟悉的、類似的聲音作為比喻,寫出了音樂的五彩繽紛和疾徐抑揚的變化,使人有親耳聆聽之感。(視覺、聽覺融通——通感)
。2)、以形摹聲(視覺角度)
。3)、聽者與彈者情感交織
(4)、景特描寫烘托氣氛
四、拓展訓練
聽蜀僧睿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要求:學生先在課堂上用練習本,獨立自主完成,再給時間讓學生交換答案,互相討論和交流,教師提問和總結放最后。
1、詩的第二聯(lián)中“一揮手”和“萬壑松”分別表現了什么?
明確:“一揮手”寫蜀僧彈琴的姿態(tài);“萬壑松”寫出了琴聲的音樂效果。
2、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lián)“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的理解。
明確:①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②寫出了作者沉醉于琴聲之中的狀態(tài),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五、指導背誦
六、課堂小結
全班再讀課文精彩部分第二自然段收束全課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上特別注重創(chuàng)設情景,意在使學生在特定的情景氛圍中感受音樂的高超,體會人物以曲傳情的情懷。對詩中運用的比喻句很形象,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充分調動起了他們的想象力。在拓展訓練中有效地檢查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琵琶行》教學設計15
《琵琶行》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的
學習詩歌,了解琵琶女和詩人的悲慘遭遇,從中體會當時社會現實的黑暗。
誦讀詩人描寫音樂的詩句,深切體會詩人描摹之精彩。
分析詩歌,了解本詩以音樂敘事的特點,把握文章縝密的結構。
教學重點
分析詩人描寫音樂的詩句,深切體會詩人描摹之精彩。
教學難點
分析詩歌,了解本詩以音樂敘事的特點,把握文章縝密的結構。
教學過程
導入
由對聯(lián)“楓葉四弦秋棖觸天涯遷謫恨,潯陽千尺水句留江山別離情!睂搿
作者簡況
1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以44歲為分界線,前期抱定“兼濟天下”之思,后期則“獨善其身”。
2 詩歌主張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保ā杜c元九書》)——詩歌的政治作用和社會意義。
“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反映時事,為現實而作。
“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反映人發(fā)疾苦。
3 詩作《白氏長慶集》71卷,存詩2806首。
諷喻詩、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分類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心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題
誦讀《琵琶行》
1讀
(1)初讀,要求a、正確發(fā)音、斷句、體會其于詩句中抒發(fā)的感情
b、著重體會詩人對音樂描寫的段落
。2)再讀 “轉軸撥弦三兩聲——四弦一聲如裂帛”一段。
(3)三讀理清詩歌的敘事思路。
2品讀詩詞
(1)概括詩詞每部分的內容
。2)用現代語言描述白居易介紹的這段琵琶曲,并給予評述。
詩歌賞析
1詩歌首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首句交待地點、時間、事件,次句以景物描寫渲染人物心境(悲涼、凄楚、孤寂)以下幾句皆承此而來,“醉不成歡慘將別”,直接表述了友人相別的凄涼情景,“茫茫江浸月”更是一片迷茫、一片冰涼、一片愁緒,把別時之情傷托于眼前!昂雎勊吓寐暋,在沉寂之中飄來了渺渺之音,令人忘憂而喜!爸魅送鼩w客不發(fā)”,可見技高曲佳。詩人由述別情,寫凄景引出思管弦之情。又由“無管弦”、“慘將別”襯托琵琶曲佳,琵琶女技高。
2詩人聽到琵琶曲后的情緒如何?琵琶女的態(tài)度又如何?請用具體詩句分析。
明確:“暗問”“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詩人為琵琶曲所吸引而熱切邀請琵琶女(欣喜、迫切)。“琵琶聲停欲語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詩人以動作刻畫其作為女子的羞澀。
3詩人如何描摹琵琶曲的,請具體分析。
明確:從“轉軸撥弦三兩聲”到“唯見江心秋月白”,正面工描琵琶女彈奏琵琶技藝的精湛及樂曲所表現出的感情色彩!稗D軸撥弦三兩聲”調弦校音還沒有正式彈,但是已“有情”,正式彈奏,“弦弦”“聲聲”都表現出低沉抑郁的情思,仿佛在講述“平生不得志”。隨著音樂旋律的發(fā)展,琵琶女把感情完全溶入彈奏之中,“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中《霓裳》后《六幺》”。指法靈活多變、樂曲內容的豐富和彈奏難度之大。從“未成曲調先有情”到“似訴平生不得志”,再到“說盡心中無限事”,既是琵琶女調試核音、正式彈奏任情驅使,隨心所欲演奏的描寫,也是詩人從視覺、聽覺和感覺等角度作的層次分明的描寫。接著精細描述琵琶曲的旋律聲音
詩人描述大弦聲音粗壯,小弦聲音細小,先以象聲詞狀其音“嘈嘈”“切切”,再經比喻使之形象化“如急雨”“如私語”,大弦之聲與小弦之聲交遞進行,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旋律起伏抑揚,聲音清脆圓潤,本是無形,卻訴之于視覺形象、聽覺形象。樂曲旋律不斷變化著:時而宛轉如花間鶯語,時而壓抑幽咽似冰下泉流,“冰泉冷澀”凝絕難通,不通而“聲暫歇”。旋律由舒徐流暢逐漸沉咽直至低沉停頓,此時音斷而意不斷,馀音裊裊,意味無窮。恰是“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笨删褪窃谌藗冏屑毻嫖叮突矡o限之時,那樂曲又是像“銀瓶乍破”“鐵騎突出”,紛繁多思的情感噴薄而出,樂曲由低谷推向高潮,激越雄壯。然而誰料正是積勢噴發(fā),感情高亢激越之際,“四弦一聲如破帛”,樂曲嘎然而止,令人思之不及,又思之切切。
音樂是難以捕捉的,白居易卻借助語言把它變成了讀者易于感覺的具體形象,他用生活中人人可以感覺到的聲音比喻各種不同的音樂節(jié)奏和旋律,他著重寫彈者和聽者的感情交流,不但寫有聲,還寫無聲,用樂曲休止時的余韻來渲染樂曲的效果。
4請就琵琶女自述身世一節(jié),具體分析其形象。
明確:
世人重色輕才:“曲罷曾教善才服”(強中之強),“妝成每被秋娘妒”(美中之美),“五陵年少爭纏頭”(色藝雙全),“暮去朝來顏色故”(年老色衰),“門前冷落鞍馬稀”。
商人重利輕情:“商人重利輕離別”——“夢啼幢淚紅闌干”,嫁作商人婦孤苦空虛而夢“少年事”,而夢中之景更增今日生活之可悲,故張弦代語,排遣愁緒,這正是“忽聞水上琵琶聲”一幕。
5詩人為何泣下最多?
明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詩人與琵琶女雖不是一個階層的人,但是兩人遭遇的感覺相似,同是盛極而哀的“天涯淪落人”,兩人雖是偶遇卻似知已。詩人在這段細述潯陽城的環(huán)境特點,雖未指斥朝政,卻語語不滿,字字牢騷,如此來表達郁悶悲憤的心情,這恰好說明了為何詩人能夠深悟琵琶女所談之曲。琵琶女感我“此言良久立”,她在思何?同是天涯淪落人,詩人同情她,她亦憐惜詩人,兩人感情相通、相互了解,“更坐彈一曲”,“凄凄不似像前聲”,溶進了他的遭遇不平的憤懣之情,而詩人聽曲如聽訴自身遭遇,在極富感染力的樂曲中,他淚濕青衫,任情奔溢。
6小結:
。1)秋夜送客聞琵琶聲 別情、凄景——無管弦
。2)江心對月賞琵琶曲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技藝精湛 樂曲美妙
。3)悄然聽訴身世苦 世人重色輕才 商人重利寡情
。4)同病相憐發(fā)感慨 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里的(2)之樂曲表現著(3)(4)所包含的內容,(3)(4)實是對(1)(2)的補充。以曲事相合這是本文的特色之一,這一點變體現出詩歌結構縝密,照應緊密,情事相溶。
【《琵琶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琵琶行的教學設計12-11
《琵琶行》的教學設計12-01
《琵琶行》教學設計11-03
琵琶行優(yōu)秀教學設計10-09
琵琶行教學設計教案11-02
《琵琶行》教案教學設計11-17
《琵琶行》教學設計范例11-16
教案《琵琶行》教學設計11-05
琵琶行并序的教學設計12-11
琵琶行并序教學設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