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終南山》詩詞鑒賞

        時(shí)間:2024-08-13 12:47:56 古詩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終南山》詩詞鑒賞

        《終南山》詩詞鑒賞1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終南山》詩詞鑒賞

          李白

          暮從碧山下, 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 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 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 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fēng), 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fù)樂, 陶然共忘機(jī)。

          我國的田園詩以晉末陶潛為開山祖,他的詩,對后代影響很大。李白這首田園詩,似也有陶詩那種描寫瑣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風(fēng)格。

          李白作此詩時(shí),正在長安供奉翰林。從詩的內(nèi)容看,詩人是在月夜到長安南面的終南山去造訪一位姓斛斯的隱士。首句“暮從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蒼蒼”,“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隨人歸”和第三句的“卻顧”,“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個(gè)字,卻無一字虛設(shè)!吧皆码S人歸”,把月寫得如此脈脈有情。月尚如此,人而不如月乎?第三句“卻顧所來徑”,寫出詩人對終南山的余情。這里雖未正面寫山林暮景,卻是情中有景。不正是旖旎山色,使詩人迷戀不已嗎?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寫!按湮ⅰ敝盖啻溲谟车纳搅钟纳钐!吧n蒼”兩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皺M”有籠罩意。此句描繪出暮色蒼蒼中的山林美景。這四句,用筆簡煉而神色俱佳。詩人漫步山徑,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攜及田家”,“相攜”,顯出情誼的密切。“童稚開荊扉”,連孩子們也開柴門來迎客了。進(jìn)門后,“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寫出了田家庭園的恬靜,流露出詩人的稱羨之情!皻g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得所憩”不僅是贊美山人的庭園居室,顯然也為遇知己而高興。因而歡言笑談,美酒共揮。一個(gè)“揮”字寫出了李白暢懷豪飲的神情。酒醉情濃,放聲長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籟寂更深!伴L歌吟松風(fēng),曲盡河星稀”句中青松與青天,仍處處綰帶上文的一片蒼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這就不在話下了。最后,從美酒共揮,轉(zhuǎn)到“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jī)”,寫出酒后的風(fēng)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機(jī)巧之心,一掃而空,顯得淡泊而恬遠(yuǎn)。

          這首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很顯然是受陶潛詩的影響,然而兩者詩風(fēng)又有不同之處。陶潛的寫景,雖未曾無情,卻顯得平淡恬靜,如“暖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暗廓M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微雨從東來,好風(fēng)與之俱”之類,既不染色,而口氣又那么溫緩舒徐。而李白就著意渲染,“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不僅色彩鮮明,而且神情飛揚(yáng),口氣中也帶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飲酒詩中,豪情狂氣噴薄涌泄,溢于紙上,而此詩似已大為掩抑收斂了。“長歌吟松風(fēng),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jī)!笨墒且槐绕鹛赵,意味還是有差別的。陶潛的“或有數(shù)斗酒,閑飲自歡然”,“過門輒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一觴雖自進(jìn),杯盡壺自傾”之類,稱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無可無不可的那種意味,就使人覺得李白揮酒長歌仍有一股英氣,與陶潛異趣。因而,從李白此詩既可以看到陶詩的影響,又可以看到兩位詩人風(fēng)格的不同。

        《終南山》詩詞鑒賞2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巍巍的太乙山臨近長安城,山連著山一直蜿蜒到海邊。

          白云繚繞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靄迷茫進(jìn)入山中都不見。

          中央主峰把終南東西隔開,各山間山谷迥異陰晴多變。

          想在山中找個(gè)人家去投宿,隔水詢問那樵夫可否方便?

          注釋

          終南山,在長安南五十里,秦嶺主峰之一。古人又稱秦嶺山脈為終南山。秦嶺綿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漢水的分水嶺。

          太乙:又名太一,秦嶺之一峰。唐人每稱終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縣志》:"終南山在縣(京兆萬年縣)南五十里。按經(jīng)傳所說,終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這里指帝都長安。

          青靄:山中的嵐氣。靄:云氣。

          海隅:海邊。終南山并不到海,此為夸張之詞。

          分野:古天文學(xué)名詞。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個(gè)星宿的位置來區(qū)分中國境內(nèi)的地域,被稱為分野。地上的每一個(gè)區(qū)域都對應(yīng)星空的某一處分野。

          壑:山谷!胺忠爸蟹遄儯幥绫娵质狻边@兩句詩是說終南山連綿延伸,占地極廣,中峰兩側(cè)的分野都變了,眾山谷的天氣也陰晴變化,各自不同。

          人處:有人煙處。

          賞析

          藝術(shù)創(chuàng)作,貴在以個(gè)別顯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劉勰所謂“以少總多”,古代畫論家所謂“意余于 象”,都是這個(gè)意思。作為詩人兼畫家的王維,很懂得此中奧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個(gè)字的一首五言律詩,為偌大一座終南山傳神寫照。

          首聯(lián)“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先用夸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這個(gè)總輪廓,只能得之于遙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視。所以,這一聯(lián)顯然是寫遠(yuǎn)景。

          “太乙”是終南山的別稱。終南雖高,去天甚遙,說它“近天都”,當(dāng)然是藝術(shù)夸張。但這是寫遠(yuǎn)景,從平地遙望終南,其頂峰的確與天連接,因而說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張寫真實(shí)。“連山接海隅”也是這樣。終南山西起甘肅天水,東止河南陜縣,遠(yuǎn)遠(yuǎn)未到海隅。說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實(shí),說它“與他山連接不斷,直到海隅”,又何嘗符合事實(shí)?然而這是寫遠(yuǎn)景,從長安遙望終南,西邊望不到頭,東邊望不到尾。用“連山接海隅”寫終南遠(yuǎn)景,雖夸張而愈見真實(shí)。

          次聯(lián)寫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與下句“入看”對偶,則其意為“回頭望”,王維寫的是入終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剛走過的路。詩人身在終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彌漫,看不見路,也看不見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幾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繼續(xù)前進(jìn),白云卻繼續(xù)分向兩邊,可望而不可即;回頭看,分向兩邊的白云又合攏來,匯成茫茫云海。這種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經(jīng)驗(yàn)的人都并不陌生,而王維卻能夠只用五個(gè)字就表現(xiàn)得如此真切。

          “青靄入看無”一句,與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們交錯(cuò)為用,相互補(bǔ)充。詩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靄,仿佛繼續(xù)前進(jìn),就可以摸著那青靄了;然而走了進(jìn)去,卻不但摸不著,而且看不見;回過頭去,那青靄又合攏來,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這一聯(lián)詩,寫煙云變滅,移步換形,極富含蘊(yùn)。即如終南山中千巖萬壑,蒼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異草,值得觀賞的景物還多,一切都籠罩于茫!鞍自啤薄⒚擅伞扒囔\”之中,看不見,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進(jìn)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經(jīng)看見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戀,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靄”俱“合”,則剛才呈現(xiàn)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籠以青紗,或裹以冰綃,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隱沒,更令人回味無窮。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明說,但他卻在已經(jīng)勾畫出來的“象”里為我們留下了馳聘想象的廣闊天地。

          第三聯(lián)高度概括,尺幅萬里。首聯(lián)寫出了終南山的高和從西到東的遠(yuǎn),這是從山北遙望所見的景象。至于終南從北到南的闊,則是用“分野中峰變”一句來表現(xiàn)。游山而有“分野中峰變”的認(rèn)識,則詩人立足“中峰”,縱目四望之狀已依稀可見。終南山東西之綿遠(yuǎn)如彼,南北之遼闊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陰晴眾壑殊”,就是盡收眼底的全景。所謂“陰晴眾壑殊”,當(dāng)然不是指“東邊日出西邊雨”,而是以陽光的或濃或淡、或有或無來表現(xiàn)千巖萬壑千形萬態(tài)。

          對于尾聯(lián),歷來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評價(jià)。有些人認(rèn)為它與前三聯(lián)不統(tǒng)一、不相稱,從而持否定態(tài)度。王夫之辯解說:“‘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則山之遼廓荒遠(yuǎn)可知,與上六句初無異致,且得賓主分明,非獨(dú)頭意識懸相描摹也!(《姜齋詩話》卷二)沈德潛也說:“或謂末二句與通體不配。今玩其語意,見山遠(yuǎn)而人寡也,非尋常寫景可比!(《唐詩別裁》卷九)

          這些意見都不錯(cuò),然而“玩其語意”,似乎還可以領(lǐng)會到更多的東西。第一,欲投人處宿”這個(gè)句子分明有個(gè)省略了的`主語“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見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處處有“我”,以“我”觀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處宿”而要“隔水問樵夫”,則“我”還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賞心悅目,詩人之避喧好靜,也不難于言外得之。第三,詩人既到“中峰”,則“隔水問樵夫”的“水”實(shí)際上是深溝大澗;那么,他怎么會發(fā)現(xiàn)那個(gè)“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樹林,有音響。詩人尋聲辨向,從“隔水”的樹林里欣然發(fā)現(xiàn)樵夫的情景,不難想見。既有“樵夫”,則知不太遙遠(yuǎn)的地方必然有“人處”,因而問何處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詩人側(cè)首遙望的情景,也不難想見。

          詩旨在詠嘆終南山的宏偉壯大。首聯(lián)寫遠(yuǎn)景,以藝術(shù)的夸張,極言山之高遠(yuǎn)。頷聯(lián)寫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見,鋪敘云氣變幻,移步變形,極富含蘊(yùn)。頸聯(lián)進(jìn)一步寫山之南北遼闊和千巖萬壑的千形萬態(tài)。末聯(lián)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案羲倍贮c(diǎn)出了作者“遠(yuǎn)望”的位置。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dòng)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

          總起來看,這首詩的主要特點(diǎn)和優(yōu)點(diǎn)是善于“以不全求全”,從而收到了“以少總多”、“意余于象”的藝術(shù)效果。

          創(chuàng)作背景

          開元二十九年(741)至天寶三年(744)之間,王維曾隱居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這首詩大概是詩人隱居終南期間的作品。

        《終南山》詩詞鑒賞3

          古詩原文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fēng),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jī)。

          譯文翻譯

          傍晚從終南山上走下來,山月好像隨著行人而歸。

          回望來時(shí)走的山間小路,山林蒼蒼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攜到他家,孩童出來急忙打開柴門。

          走進(jìn)竹林穿過幽靜小路,青蘿枝葉拂著行人衣裳。

          歡言笑談得到放松休息,暢飲美酒賓主頻頻舉杯。

          放聲高歌風(fēng)入松的曲調(diào),歌罷銀河星星已經(jīng)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興,歡樂忘了世俗奸詐心機(jī)。

          注釋解釋

          終南山:即秦嶺?,在今西安市南,唐時(shí)士子多隱居于此山。過:拜訪。斛(hú)斯山人:復(fù)姓斛斯的一位隱士。

          碧山:指終南山。

          下:下山。

          卻顧:回頭望。

          所來徑:下山的小路。

          蒼蒼:一說是指灰白色,但這里不宜作此解,而應(yīng)解釋蒼為蒼翠、蒼茫,蒼蒼疊用是強(qiáng)調(diào)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種蒼茫貌。

          翠微:青翠的山坡,此處指終南山。

          相攜:下山時(shí)路遇斛斯山人,攜手同去其家。

          及:到。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荊扉:荊條編扎的柴門。

          青蘿:攀纏在樹枝上下垂的藤蔓。

          行衣:行人的衣服。

          揮:舉杯。

          松風(fēng):古樂府琴曲名,即《風(fēng)入松曲》,此處也有歌聲隨風(fēng)而入松林的意思。

          河星稀:銀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謂夜已深了。

          河星:一作“星河”。

          陶然:歡樂的樣子。

          忘機(jī):忘記世俗的機(jī)心,不謀虛名蠅利。

          機(jī):世俗的心機(jī)。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此詩的創(chuàng)作時(shí)間,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李白作此詩時(shí),正在長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兩入長安,第一次是在公元730年(開元十八年),李白三十歲時(shí);第二次是在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時(shí)。此詩寫于李白二入長安時(shí)期。

          詩文賞析

          中國的田園詩以晉末陶潛為開山祖,他的詩,對后代影響很大。李白這首田園詩,似也有陶詩那種描寫瑣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風(fēng)格。

          全詩以賦體——敘述題寫成。詩以“暮”開首,為“宿”開拓。相攜歡言,置酒共揮,長歌風(fēng)松,賞心樂事,自然陶醉忘機(jī)。這些都是作者真情實(shí)感的流溢。

          此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很受陶潛田園詩的影響。然陶詩顯得平淡恬靜,既不首意染色,口氣也極和緩。如“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等。而李詩卻著意渲染。細(xì)吟“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就會覺得色彩鮮明,神情飛揚(yáng)?梢娞绽顑烧唢L(fēng)格迥異。

          從詩的內(nèi)容看,詩人是在月夜到長安南面的終南山去造訪一位姓斛斯的隱士。首句“暮從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蒼蒼”,“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隨人歸”和第三句的“卻顧”,“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個(gè)字,卻無一字虛設(shè)!吧皆码S人歸”,把月寫得如此脈脈有情。月尚如此,人則可知。第三句“卻顧所來徑”,寫出詩人對終南山的余情。這里雖未正面寫山林暮景,卻是情中有景。正是旖旎山色,使詩人迷戀不已。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寫!按湮ⅰ敝盖啻溲谟车纳搅钟纳钐!吧n蒼”兩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皺M”有籠罩意。此句描繪出暮色蒼蒼中的山林美景。這四句,用筆簡煉而神色俱佳。詩人漫步山徑,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攜及田家”,“相攜”,顯出情誼的密切!巴砷_荊扉”,連孩子們也開柴門來迎客了。進(jìn)門后,“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寫出了田家庭園的恬靜,流露出詩人的稱羨之情!皻g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得所憩”不僅是贊美山人的庭園居室,也為遇知己而高興。因而歡言笑談,美酒共揮。一個(gè)“揮”字寫出了李白暢懷豪飲的神情。酒醉情濃,放聲長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籟寂更深。“長歌吟松風(fēng),曲盡河星稀”句中青松與青天,仍處處綰帶上文的一片蒼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這就不在話下了。最后,從美酒共揮,轉(zhuǎn)到“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jī)”,寫出酒后的風(fēng)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機(jī)巧之心,一掃而空,顯得淡泊而恬遠(yuǎn)。

          這首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是受陶潛詩的影響,然而兩者詩風(fēng)又有不同之處。陶潛的寫景,雖未曾無情,卻顯得平淡恬靜,如“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微雨從東來,好風(fēng)與之俱”之類,既不染色,而口氣又那么溫緩舒徐。而李白就著意渲染,“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不僅色彩鮮明,而且神情飛揚(yáng),口氣中也帶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飲酒詩中,豪情狂氣噴薄涌泄,溢于紙上,而此詩似已大為掩抑收斂了!伴L歌吟松風(fēng),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jī)。”可是一比起陶詩,意味還是有差別的。陶潛的“或有數(shù)斗酒,閑飲自歡然”、“過門輒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一觴雖自進(jìn),杯盡壺自傾”之類,稱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無可無不可的那種意味,就使人覺得李白揮酒長歌仍有一股英氣,與陶潛異趣。因而,從李白此詩既可以看到陶詩的影響,又可以看到兩位詩人風(fēng)格的不同。

        《終南山》詩詞鑒賞4

          游終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

          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

          深谷晝未明。

          山中人自正,

          路險(xiǎn)心亦平。

          長風(fēng)驅(qū)松柏,

          聲拂萬壑清。

          即此悔讀書,

          朝朝近浮名。

          沈德潛評此詩盤空出險(xiǎn)語,又說它與《出峽》詩上天下天水,出地入地舟,同一奇險(xiǎn),也是就這一特點(diǎn)而言的。

          欣賞這首詩,必須緊扣詩題《游終南山》,切莫忘記那個(gè)游字。

          就實(shí)際情況而言,終南盡管高大,但遠(yuǎn)遠(yuǎn)沒有塞滿天地。南山塞天地,的確是硬語盤空,險(xiǎn)語驚人。這是作者寫他游終南山的感受。身在深山,仰視,則山與天連;環(huán)顧,則視線為千巖萬壑所遮,根本看不到山外的空間。用南山塞天地概括這種獨(dú)特的感受,雖險(xiǎn)而不怪,雖夸而非誕,簡直可以說是妥帖得不能再妥帖了。

          日和月,當(dāng)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時(shí)從 石上生 的。日月石上生一句,的確硬得出奇,險(xiǎn)得驚人。然而這也是作者寫他游終南山的感受。日月并提,不是說日月并生;而是說作者來到終南,既見日升,又見月出,已經(jīng)度過了幾個(gè)晝夜。終南之大,作者游興之濃,也于此委婉傳出。身在終南深處,朝望日,夕望月,都從南山高處初露半輪,然后冉冉升起,這不就象從石上生出來一樣嗎?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王灣的海日生殘夜,杜甫的四更山吐月,都與此異曲同工。孤立地看,日月石上生似乎夸過其理

         。ā段男牡颀垺た滹棥罚,但和作者游終南山的具體情景、具體感受聯(lián)系起來,就覺得它雖險(xiǎn)而不怪,雖夸而非誕。當(dāng)然,險(xiǎn)、硬的風(fēng)格,使它不可能有四更山吐月、海上生明月那樣的情韻。

          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兩句的風(fēng)格仍然屬 奇險(xiǎn)一路。在同一地方,夜與景(日光)互不相容;作者硬把它們安排在一起,怎能不給人以奇的感覺?但細(xì)玩詩意,高峰夜留景,不過是說在其他地方已經(jīng)被夜幕籠罩之后,終南的高峰還留有落日的余輝。極言其高,又沒有違背真實(shí)。

          從《詩經(jīng)· 大雅·崧高》崧高維岳,駿極于天以來,人們習(xí)慣于用插遙天、出云表之類的說法來表現(xiàn)山峰之高聳。孟郊卻避熟就生,抓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加以夸張,就在言峻則崧高極天之外另辟蹊徑,顯得很新穎。在同一地方,晝與未明(夜)無法同時(shí)存在,作者硬是把二者捏在一起,自然給人以險(xiǎn)的'感覺。但玩其本意, 深谷晝未明,不過是說在其他地方已經(jīng)灑滿陽光的時(shí)候,終南的深谷里依然一片幽暗。極言其深,很富有真實(shí)感。險(xiǎn)的風(fēng)格,還從上下兩句的夸張對比中表現(xiàn)出來。同一終南山,其高峰高到夜留景,其深谷深到晝未明。一高一深,懸殊若此,似乎夸過其理。然而這不過是借一高一深表現(xiàn)千巖萬壑的千形萬態(tài),于以見終南山高深廣遠(yuǎn),無所不包。

          實(shí)際上奇而入理、奇而實(shí)確。

          長風(fēng)驅(qū)松柏,驅(qū)字下得險(xiǎn)。然而山高則風(fēng)長,長風(fēng)過處,千柏萬松,枝枝葉葉,都向一邊傾斜,這只有那個(gè)驅(qū)字才能表現(xiàn)得形神畢肖。

          聲既無形又無色,誰能看見它在拂?聲拂萬壑清,拂字下得險(xiǎn)。然而那聲來自長風(fēng)驅(qū)松柏,長風(fēng)過處,千柏萬松,枝枝葉葉都在飄拂,也都在發(fā)聲。說聲拂萬壑清,就把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統(tǒng)一起來了,使讀者于看見萬頃松濤之際,又聽見萬壑清風(fēng)。

          前面八句詩以寫景為主,給人的感受是:終南自成天地, 清幽宜人。插在其中的兩句,以抒情為主。山中人自正里的中是正的同義語。山中而不偏,山中人正而不邪;因山及人,抒發(fā)了贊頌之情。 路險(xiǎn)心亦平中的險(xiǎn)是平的反義詞。山中人既然正而不邪,那么,山路再險(xiǎn),心還是平的。以路險(xiǎn)作反襯,突出地歌頌了山中人的心地平坦。

          硬語盤空,險(xiǎn)語驚人,也還有言外之意耐人尋味。詩人贊美終南的萬壑清風(fēng),就意味著厭惡長安的十丈紅塵;贊美山中的人正心平,就意味著厭惡山外的人邪心險(xiǎn)。以即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收束全詩,這種言外之意就表現(xiàn)得格外明顯了。

        《終南山》詩詞鑒賞5

          作者: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注解

          太乙:即“太一”,終南山主峰,也是終南山別名。

          譯文

          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

          山連著山一直蜿蜓到海邊。

          白云繚繞回望中合成一片,

          青靄迷茫進(jìn)入山中都不見。

          中央主峰把終南東西隔開,

          各山間山谷迥異陰晴多變。

          想在山中找個(gè)人家去投宿,

          隔水詢問那樵夫可否方便?

          賞析

          詩旨在詠嘆終南山的宏偉壯大。首聯(lián)寫遠(yuǎn)景,以藝術(shù)的夸張,極言山之高遠(yuǎn)。頷聯(lián)寫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見,鋪敘云氣變幻,移步變形,極富含孕。頸聯(lián)進(jìn)一步寫山之南北遼闊和千巖萬壑的千形萬態(tài)。末聯(lián)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點(diǎn)出了作者“遠(yuǎn)望”的位置。

          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dòng)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

        【《終南山》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王維《終南山》詩歌鑒賞10-12

        《終南山》王維唐詩鑒賞08-28

        詩詞鑒賞11-23

        詩詞的鑒賞06-29

        《獨(dú)酌》詩詞鑒賞01-02

        詩詞鑒賞教案06-08

        李世民詩詞鑒賞12-05

        《春日》詩詞鑒賞07-29

        辛棄疾詩詞鑒賞03-2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