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游石門詩序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1-06-09 11:09:27 古籍 我要投稿

        游石門詩序原文及翻譯

          此序為《游石門詩》而作,詩所不及言的則詳于序,故序記述游蹤所至,風物之美,以及心之所感發(fā)。下面請看游石門詩序原文及翻譯!

          游石門詩序原文及翻譯

          游石門詩序1

          【第一段】

          石門在精舍南十余里2,一名障山3;B大嶺,體絕眾阜4。辟三泉之會5,并立而開流6,傾巖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7,故因以為名。此雖廬山之一隅,實斯地之奇觀。皆傳之于舊俗8,而未睹者眾。將由懸瀨險峻9,人獸跡絕,徑回曲阜10,路阻行難,故罕徑焉11。

          【注釋】

          1、錄自吳宗慈撰《廬山志》卷十。東晉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仲夏,慧遠大師攜同僧徒同趣三十余人,包括當時的十八高賢,“因詠山水”,杖錫而游石門澗,寫下了這首探究人間與佛境、生命與死亡的詩篇。此作共分序言和詩作兩部分。在序言中,慧遠法師先是寫了廬山石門澗的自然風光,從其名稱的由來,到風云變化的奇景佳境,再轉至自然萬物給予人們的啟示。娓娓道來,絲絲入扣,最后發(fā)出了“宇宙雖遐,古今一契;靈鷲邈矣,荒途日隔。不有哲人,風跡誰存?”之嘆,令人深思。詩的前四句寫游石門的因緣,乃是同仁所倡,非自己一時興之所至而為。接下來一段為六句,是詩人在石門澗游覽時近乎于仙人般的感受。結尾四句則說出了世間本無生死之分,萬物皆歸于無。

          慧遠法師等人集體出游,是我國文字記載最早的“組團文化旅游”,不少史學專家認為,慧遠大師所寫的《廬山諸道人游石門詩序》為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篇山水游記。宋陳舜俞《廬山記·序山北第二》:“匡山集亦二十卷,景福二年嘗重寫。明道中,為部使者刑部許申所借。今廬山略記并游石門詩序刊石于寺,皆因集中本云。”因此,慧遠《廬山諸道人游石門詩并序》均曾收錄于慧遠《匡山集》之中,而且曾刻石于東林寺。清代蔡瀛《廬山小志》在談到這首詩時也說:“是詩為慧遠所作,舊志誤以為題上廬山諸道人為作者名,今天據(jù)顧祖禹《方與紀要》訂正。”故而,《游石門詩并序》應為慧遠所作。清人錢諒臣也認為此詩為遠公所作,他寫的《石門澗》詩中說:“遠公《石門詩》,大雅發(fā)清潤!

          石門,即石門澗,廬山西面,天池、鐵船二山并峙如門,稱為“石門”!逗鬂h書·地理志》:“廬山西南,有雙闕壁立千仞,有瀑布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廬江水》記載:“石門水,水出嶺端,有雙石高竦,其狀若門,因有石門之目焉。水導雙石之中,懸流飛瀑,望之連天,若曳飛練于霄中矣!

          2、精舍:本是僧人講學、讀書之所,后也用來稱佛寺。這里指東林寺。

          3、障山:即廬山,廬山又名南障山。

          4、基:山腳。體:山體。眾阜:群山。

          5、三泉:廬山雖有三泉天下聞名,但這里的三泉并非確指,只是言其多。會:匯聚!墩f文》:“會,合也!

          6、并立:指天池峰與鐵船峰并立。開流:指石門澗瀑布似將兩峰辟開而奔流。

          7、蒙形:蒙,覆蓋。西漢楊雄《方言》:“蒙,覆也!泵尚,即朦朧的景觀。表:顯示。此句意思是說,石門澗瀑布與溪流的水霧之氣,覆蓋著周圍的巖石,使之狀貌昏暗奇特。

          8、舊俗:本是指舊的傳統(tǒng)習慣,這里指民間傳說。

          9、懸瀨:高懸的石門澗瀑布!墩f文》:“瀨,水流沙上也。”

          10、徑回曲阜:小路在山谷之間曲折盤旋。

          11、罕徑:道路稀少。

          【譯文】

          石門在東林寺南方大約十余里處,它另外還有一個名稱叫“障山”。山腳和周圍起伏的群嶺相連,山體超越身邊的山脈獨自矗立。眾多的山泉在這里匯合,兩峰并肩而立,澗水從中流出,傾斜的危巖在水中映出倒影,朦朧的景色水霧般覆蓋著大自然,因此才有了石門這個名字。這里雖然是廬山的一角,但確實是一大奇觀。它的奇麗只在民間傳說中代代相傳,真正親眼看過的人卻并不多。因為瀑布湍急,人獸無法到達,山上的石徑往復曲折,阻礙重重難以行走,所以,這里很少有供人行走的山路。

          【第二段】

          釋法師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1,因詠山水,遂杖錫而游2。于時,交徒同趣三十余人3,咸拂衣晨征4,悵然增興5。雖林壑幽邃,而開途競進6;雖乘危履石,并以所悅為安7。既至,則援木尋葛8,歷險窮崖9,猿臂相引10,僅乃造極11。于是擁勝倚巖12,詳觀其下,始知七嶺之美13,蘊奇于此:雙闕對峙其前14,重巖映帶其后15,巒阜周回以為障16,崇巖四營而開宇17。其中則有石臺、石池、宮館之象,觸類之形18,致可樂也。清泉分流而合注,淥淵鏡凈于天池19。文石發(fā)彩,煥若披面20;檉松芒草,蔚然光目21。其為神麗亦已備矣22。

          【注釋】

          1、釋法師:此處是慧遠自謂。釋,本是釋迦牟尼的簡稱。東晉時,在高僧道安的倡導下,成為中國漢族佛教僧人、尼姑的姓氏。南朝梁慧皎《高僧傳·道安傳》:“初,魏、晉沙門,依師為姓,故姓各不同。安以為大師之本,莫尊釋迦,乃以‘釋’命氏。后獲增一阿含,果稱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為沙門皆稱釋種,既懸與經符,遂為永式!甭“菜哪辏郝“矠闁|晉安帝年號,四年即為公元400年。仲春之月:即農歷二月。

          2、杖錫:拄著錫杖。錫,僧人所用持的錫杖,亦稱禪杖。杖頭有一鐵卷,中段用木,下安鐵纂,振時作聲。

          3、交徒:朋友和門徒。同趣:志趣相同的人。都是指和慧遠一同游覽的興趣相同的僧俗。

          4、拂衣:整理衣裝。晨征:起早遠行。

          5、悵然:惆悵的樣子。增興:增加興致。

          6、開途:打通道路。競進:爭先前進。

          7、悅:喜歡。安:滿足。此句意為每個人都為自己能看到喜歡的景色感到滿足。

          8、援木:攀援樹木。葛:一種植物,指山中荊草。

          9、歷險:翻越險峰。險,險要的地方。窮崖:搜求水岸!墩f文句讀》:“崖,則水之邊而峭高者也。”

          10、此句意為攀登者猿猴那樣伸長手臂,相互牽拉。

          11、僅乃:僅僅是,這才。造:造訪。極:頂點。此句意為,歷經艱難才到達了石門澗險峰的頂點。

          12、擁勝:名勝環(huán)繞。倚巖:倚靠山石。

          13、七嶺:指廬山的七座主要峰嶺。

          14、雙闕:闕,宮門外兩邊的樓臺。此處形容石門澗對峙的懸崖,如同雙闕。

          15、映帶:景物相互映襯。劉長卿《泛曲阿后湖,簡同游諸公》:“春風萬頃綠,映帶至徐州!

          16、周回:四周環(huán)繞。障:屏障。

          17、崇巖:高高的山峰。四營:營,圍繞。宇:指上下四周整個空間。這句話是說,險峰四周圍繞,而峰巒之間寬大的山谷,又使空間非常開闊。

          18、觸:接觸,觸動。類:同類,類比。觸類語出《周易·系辭上》:“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碧瓶追f達注:“觸類而長之者,謂觸逢事類而增長之!

          19、淥淵:清澈的潭水。鏡凈:鏡子一樣明凈。天池:廬山西北天池山頂有二池,相傳為文殊菩薩雙手插石而成,后合二為一。

          20、文石:彩色的石頭。發(fā)彩:光芒閃爍。煥:鮮明,光亮。披:打開,展開。此二句意為彩色的石頭散發(fā)著光彩,鮮明得如同展開了美麗的面容那樣。

          21、檉(chēng):河柳。芒草:又名莽草,狀如石楠而葉稀。蔚然:形容草木茂盛。光目:使人眼睛清爽明亮。此二句意為各種草木生長茂盛,耀人眼目。

          22、神麗:神奇美麗。備:完備。

          【譯文】

          隆安四年仲春的一天,因為我和大家想一同吟詠山水,就拄著錫杖去石門游玩。當時,共有志趣相投的人三十多位,大家都早早地起來穿好衣服出門了,悵然的心情也增加了不少興致。山林雖然幽暗深邃,但大家仍然開辟道路競相前進;走過的險路重重,但每個人都為自己見到的景色感到滿足。到了石門澗,眾人就攀著樹木揪著嵩草,翻越險峰涉過淺灘,相互攙扶著,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到達最高峰。最后,終于登上山頂了,背倚巖石,美麗的景色環(huán)繞身邊,仔細地往山峰下觀看,這才知道廬山七嶺之美,皆蘊藏于此:兩座山峰對峙在前方,重重的山巖疊聳在后面。一圈圈的環(huán)形山巒圍繞在周圍如同屏障,一塊塊高聳的巖石支撐起一片開闊的空間。這些巖石有的像石臺,有的像石池,有的像宮館……看到可以比擬的景物,讓人感到無比喜悅。還有一道道的清泉先是分開流出后又合在一起瀉下,天池里的`潭水像鏡子一樣映照著天空。彩色的石頭散發(fā)著光彩,鮮明得像展開了美麗的面容。松柳和芒草這些草木生長得茂盛而耀人眼目。它們向我們完整地展示了造物的神奇和美麗。

          【第三段】

          斯日也,眾情奔悅,矚覽無厭1。游觀未久,而天氣屢變:霄霧塵集,則萬象隱形2;流光回照,則眾山倒影3。開闔之際4,狀有靈焉,而不可測也。乃其將登,則翔禽拂翮5,鳴猿厲響6。歸云回駕,想羽人之來儀7;哀聲相和,若玄音之有寄8。雖仿佛猶聞,而神之以暢9;雖樂不期歡10,而欣以永日。當其沖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

          【注釋】

          1、眾情:眾人之情。奔悅:奔放而喜悅。矚覽:注視瀏覽,引申為觀賞。

          2、霄霧:高空的云霧。塵集:聚集。萬象:一切事物和景象。隱形:隱藏形狀。

          3、流光:流動的陽光;卣眨悍瓷。倒影:“倒”為動詞,意為投下倒影。

          4、開闔:形容云霧打開又閉合。

          5、翔禽:飛翔的鳥兒。拂翮(hé):振動翅膀。拂,振動。翮,羽莖,鳥的翅膀。

          6、厲響:巨大的聲響。

          7、歸云:天上飄來的云彩;伛{:云本無駕,言其飄來,若乘車駕。羽人:仙人。來儀:鳳凰來舞,儀表非凡,指吉祥之兆。商周《尚書·益稷》:“《蕭韶》(樂曲)九成,鳳皇來儀!

          8、哀聲:凄清的聲音。玄音:本有佛教經義之意,這里指玄妙的音樂,即仙樂。東晉支遁《釋迦文佛像贊》:“大象罕窺,乃圓其明,玄音希和,文以八聲!

          9、仿佛:不清晰。屈原《悲回風》:“存仿佛而不見兮,心踴躍其若湯!

          10、不期:不希望。歡:狂歡。永日:整日,長久。佛教主張“樂不期歡”,即要心情愉悅但不要到狂歡的程度。此二句的意思是,只要內心欣怡不要表現(xiàn)為外表的狂歡,這種愉悅能夠長久就滿足了。

          11、沖豫:沖,憑、根據(jù)。豫,快樂、安適。沖豫自得是形容心情恬淡閑適,充滿怡悅之情。

          12、信:果真,確實。味:趣味,意味。

          【譯文】

          這一天,大家的心情奔放而又喜悅,四處游覽卻沒有一絲厭倦。但是,游覽時間不是太久,天氣卻多次發(fā)生變化:一會兒高空云霧聚集,周圍的一切景象都隱藏在其中;一會兒流動的陽光返照回來,群山在水中投下了清晰的倒影。云霧開闔之際,它的形狀就像是有靈氣一樣,讓人難以預測。正要重新開始登山時,一群飛翔的鳥兒在空中振動著翅膀,遠處猿兒鳴叫的聲音也十分清晰。飄動的云彩像仙人的車駕,凄清的聲音仿若傳說中的仙樂。這一切雖然都處于朦朧之中,但是足以讓人心神歡暢。但快樂不宜過度,長久保持是最主要的。當一個人怡然自得時,確實是意趣無窮呀,只是不容易用語言表達出來。

          【第四段】

          退而尋之1,夫崖谷之間,會物無主2,應不以情而開興3。引人致深若此,豈不以虛明朗其照4,閑邃篤其情耶5?并三復斯談,猶昧然未盡6。俄而太陽告夕,所存已往7。乃悟幽人之玄覽8,達恒物之大情9,其為神趣10,豈山水而已哉!

          【注釋】

          1、尋:研究,推求。

          2、會物:體察客觀自然、客觀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慧遠《沙門不敬王者論·形盡神不滅》:“情有會物之道,神有冥移之功!睍餆o主就是說,領會探求山水自然的規(guī)律,它們都是無所主宰的。佛教哲學認為世界本是虛無的,自然萬物之間更不存在主宰與從屬的關系。

          3、情:主觀私欲之情。開興:增加興趣。

          4、虛明:空明,清澈明亮;還指內心清虛純潔。照:察知,明白!疤撁骼势湔铡眮碓从诨圻h“念佛三昧”中的“氣虛神朗”,也即“寂想”。這里可以理解為空靈明凈的景色使人的精神狀態(tài)澄凈明朗。

          5、閑邃:閑靜深遠。篤:專一。此句意為閑適深邃的境界令人的感情特別篤厚。

          6、昧然:昏暗不明的樣子。屈原等作《楚辭·九章·懷沙》:“日昧昧其將暮!

          7、告夕:下山。已往:已經成過去。

          8、幽人:即幽隱絕俗、毫無功利嗜欲之人。西周《周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唐孔穎達:“幽人貞吉者,既無險難,故在幽隱之人守正得吉!毙[:遠見,深察!靶[”一語出于《老子·第十章》:“滌除玄覽,能如疵乎?”

          9、達:泛指暢通,知曉。恒物:永久、永恒的自然與事物。此句意為透徹地了解萬物的根本實情。

          10、神趣:神靈的趣旨。

          【譯文】

          往回走的時候我就在想:在山谷之間,所看到的大自然都是無所主宰、隨順自然的,應當不會因為游者的感情而起增添什么情致。但仍然讓人對大自然有這樣深的感受,這難道不是在用一種空明虛靜的景色開闊我們的觀想,用悠閑深遠的境界讓我們的情致更加篤厚嗎?我先后三次重復這樣的話語,仍然沒有找到答案。不一會兒,太陽落下山去了,眼前的景物已經模糊不清。我這才領悟到那些幽隱之人神秘的感悟,通達永恒事物的至深之情,其實是神靈賜給的禪趣,并非僅僅是眼前美麗的山水。

          【第五段】

          于是徘徊崇嶺,流目四矚1;九江如帶,丘阜成垤2。因此而推,形有巨細,智亦宜然3。乃喟然嘆4:宇宙雖遐,古今一契5;靈鷲邈矣,荒途日隔6。不有哲人,風跡誰存7?應深悟遠8,慨焉長懷9!各欣一遇之同歡10,感良辰之難再11,情發(fā)于中,遂共詠之云爾!

          【注釋】

          1、流目:放眼,矚望。

          2、九江:晉代沿襲商周《尚書·禹貢》之說,指尋陽郡境內長江北岸一帶,即今湖北省武穴市、黃梅縣地區(qū)。垤:螞蟻做窩時堆在洞口的小土堆,或指小土堆。

          3、宜然:應當這樣。

          4、喟然:嘆息的樣子。

          5、遐:久遠!对娊洝ば⊙拧ぬ毂!罚骸敖禒栧诟,維日不足!币黄酰阂焕。

          6、靈鷲(jiù):山名。在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之東北,梵名耆阇崛。山中多鷲,故名。或云山形像鷲頭而得名。如來曾在此講《法華》等經,故佛教以為圣地。邈:遠;耐荆簾o人煙的路。日隔:一日之隔。

          7、風跡:勝跡。

          8、深:深奧,這里代表深奧的哲理。遠:遠方,代表西方來的佛法。這句話是說感應深奧的哲理,悟解遠在西方的佛法。

          9、慨:嘆息。長懷:長久思考。屈原《楚辭·怨思》:“情慨慨而長懷兮,信上皇而質正!

          10、各欣:各自高興于。一遇:相同的行程。

          11、良辰:美好的時光!稑犯っ辖蛟姟罚骸傲汲絾⒊豕(jié),高會構歡娛。”

          【譯文】

          在山嶺之間徘徊,放眼四下張望,只見九江之水彎曲如帶,山岳像螞蟻穴前的小土堆。因此我推想,物體有大有小,智慧也應當是這樣呀。于是不由感嘆:宇宙雖然遙遠闊大,但古今卻是同一個樣子;靈鷲山雖然悠遠,荒無人煙的路程對于篤信佛教的人來說,卻像是一天就可以到達。如果沒有這些哲人,美好的風尚和古跡怎么會存在呢?感應深邃的哲理,領悟西方佛法的啟發(fā),心中又是一陣的長久的思索。大家對今日同游佳景感到十分高興,又感嘆良辰美景難以復再,心中之情不可壓抑,于是一同吟詠詩篇。

          【詩】

          超興非有本①,理感興自生②。

          忽聞③石門游,奇唱發(fā)幽情④。

          褰裳思云駕⑤,望崖想曾城⑥。

          馳步乘長巖⑦,不覺質⑧自輕。

          矯首登靈闕⑨,眇若陵太清⑩。

          端坐運虛輪,轉彼玄中經。

          神仙同物化,未若兩俱冥。

          【注釋】

         、俪d:超脫、高雅的興致。本:原因,理由。

         、诶砀校焊惺、探究事物的規(guī)律或道理。這里指對于哲理的一種感性的把握。

         、酆雎劊汉鋈宦牭。

          ④唱:同“倡”,倡導、建議。幽情:深處的情思。

         、蒎剑毫闷稹T岂{:傳說中仙人的車駕。因以云為車﹐故稱。

         、拊牵簜髡f中的地名,指仙鄉(xiāng)。

         、唏Y步:快步。乘:登。長巖:寬大的巖石。

          ⑧質:形體。

          ⑨矯首:轉過頭來。靈闕:指神仙所居的宮殿。

          ⑩眇:同“渺”,渺茫,遙遠。陵:通“凌”,升高而接近。太清:天空。古人認為天系清而輕的氣所構成,故稱為太清。漢劉向《九嘆·遠游》有“譬如王僑之乘云兮,載赤霄而凌太清!

          運:旋轉。虛輪:****,即佛法。佛教認為地、水、火風四大皆空,故云虛輪。《維摩經》慧遠疏曰:“名四諦以為****,從喻名之。如轉輪王所有輪寶能摧剛強,轉下眾生上升虛空。四諦如是,能摧眾生惡不善法,轉下眾生上入圣道,故以為輪!

          轉:誦讀。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云:“素公不出院,轉《法華經》三萬七千部!毙薪洠褐薪浿溉梭w內的主要經脈,玄中經意為極其高深玄妙的理論。

          物化:一種泯除事物差別、生死差別、醒夢差別,任隨自然而彼我同化的精神境界。莊周《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兩具:指事物與生命的種種差別或者對立的兩個方面。冥:幽深昏暗。在佛教哲學里,把一切事物的差別與對立都視作不見。此二句的意思是,像神仙那樣,達到“物化”的境界,把事物的差別與對立、生命的存在與消失等表現(xiàn),都看成“冥”,即看成“無”或者“空”。

          【譯文】

          興致這樣高昂并沒有特殊的原因,

          只是心靈和外物感應才自然生成。

          忽然聽到眾人提議要去石門游覽,

          新奇的倡導引發(fā)著我幽幽的激情。

          手牽衣襟想象著仙人乘坐的車駕,

          遠望山崖幻想傳說中美麗的仙城。

          邁著迅捷的腳步登上高高的山巖,

          不知不覺之中身體是那樣的輕盈。

          抬頭遠望似乎登上了仙人的靈闕,

          輕松縹緲的感覺如同升起在太空。

          端坐在高高的山峰之上習練佛法,

          大聲誦讀一段段高深玄妙的經文。

          像神仙那樣達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不如任生死模糊皆化成一片虛空。

        【游石門詩序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游石門詩序節(jié)選文言文翻譯08-18

        《愚溪詩序》原文及翻譯03-17

        愚溪詩序原文翻譯03-16

        愚溪詩序原文及翻譯06-16

        《密游集序》原文及翻譯06-11

        滕王閣詩序翻譯原文03-05

        《葉子肅詩序》原文和翻譯06-14

        《朱碧潭詩序》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06-15

        《和桃源詩序》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2-2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