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原文賞析及習(xí)題答案
漁 父
《楚辭》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dú)清,眾人皆醉我獨(dú)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yáng)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身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彼烊,不復(fù)與言。
1.對下列劃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屈原既放——放,被放逐
B.形容枯槁——形容,身體
C.寧赴湘流——赴,投入
D.鼓枻而去——鼓,敲打
2.下列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漁父見而問之——漁父莞爾而笑
B.是以見放——安能以皓皓之白
C.何故至于斯——圣人不凝滯于物
D.而能與世推移——不復(fù)與言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文中“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兩句描寫出屈原心力交瘁,形銷骨立的'外在形象。
B.漁父說的“圣人”應(yīng)指的是“老、莊”一類的人,可見漁父是道家思想的信徒。
C.屈原用“新沐……必振衣”兩個比喻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絕不同流合污的態(tài)度。
D.文章善于運(yùn)用對比的手法,用屈原襯托出“漁父”這一個高蹈遁世的隱士形象。
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參考答案
1.B
2.D
3.D
4.(1)為什么遇事深思,行為出眾,以至于讓自己被放逐?
。2)怎么能讓干干凈凈的身體,去沾染污濁的外物呢?
參考譯文
屈原被放逐后,在四海間流浪,在湖邊一路吟唱,面色憔悴,神情枯槁。(湖上的)漁父見了,問道:“你不就是那位三閭大夫么?怎么竟成了這般模樣?”
屈原道:“普天下都混濁,只有我還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還醒著。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漁父道:“真正賢明的圣人不會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隨世情流轉(zhuǎn)而相應(yīng)地改變。世上的人都混濁,你何不也一起揚(yáng)泥蕩波?所有人都醉了,你何不也跟著吃糟喝酒?為什么要想得那么深遠(yuǎn),凌駕于平庸的世人之上,使得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道:“我聽說:剛洗頭的人一定會彈去帽子上的浮塵,剛洗澡的人一定會抖去衣服上的塵土。怎么能讓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外界的齷齪感染?我寧愿將此身投入湘水,葬身于江中的魚腹之內(nèi),卻怎能讓潔凈光明的純白之質(zhì),蒙上世俗的塵埃?”
漁父微微一笑,拍打著船槳離去,口中唱道:“(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纓;(湖上的)碧波混濁,可以洗我的雙足!本瓦@樣唱著歌遠(yuǎn)去,不再與屈原說什么了。
【《漁父》原文賞析及習(xí)題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漁父·漁父醒原文及賞析12-22
漁父原文及賞析07-16
屈原的《漁父》原文賞析06-26
漁父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2-25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01-19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浣溪沙·漁父原文及賞析08-16
漁父·漁父醉_蘇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