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
我們品味《再別康橋》,最先使人感受到的是詩歌中優(yōu)雅柔美的意境。
【設計思路】
《再別康橋》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新詩史上的名篇。詩歌最大特點是抒情,因此,本人試從誦讀教學入手,通過吟讀――研讀――賞讀三個環(huán)節(jié),運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分析詩歌的意象、意境,把握詩人的眷戀、愁苦、灑脫之情。通過反復誦讀,發(fā)掘詩歌形式方面的特點,力爭通過對這首詩的解讀,讓學生走近詩人和詩歌,掌握學習新詩的方法。
【教學目標】
反復誦讀,體悟詩歌情感,品味詩歌的意境美、情感美、形式“三美”,學會鑒賞現(xiàn)代詩。
【教學過程】
一、知人入詩:浪漫詩人的浪漫情懷
1920年,徐志摩遠涉重洋,來到英國康橋大學即劍橋大學研究院進修。在這里,他度過了一生中最幸福最自由的時光。他可以隨意地選科聽課,也可以漫步在風景秀麗的康河兩岸,盡情地享受康河的優(yōu)美風光。詩人曾滿懷深情的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1928年,故地重游的徐志摩很快就要離開康橋了,在那個美麗的黃昏,詩人獨自一人在康橋漫步,欣賞著眼前的秀麗景色,記憶如潮水一樣洶涌而至,感情不可抑制噴涌而出,于是,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再別康橋》。
二、吟讀:讀出心意
1.吟讀
學習方法:朗讀是詩歌重要的學習方法,恰當?shù)睦首x方式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詩文,吟讀是一種有效體味詩文的好方法。所謂吟讀,就是讀的時候節(jié)奏較慢,運用延宕拖音和聲音的輕重讀出詩文的情感,讀出詩歌的韻味。
在體味中吟讀,在吟讀中體味。(可播放舒曼的《夢幻曲》)
朗讀提示:要注意六言句與七言句的不同,要有音節(jié)輕重的變化,要有停頓與延長的變化,整體上要讀得輕柔舒緩,特別是最后三節(jié)詩人的情感達到高潮,要讀得越來越輕,越來越柔,有種漸去漸遠的感覺。
形式:教師范讀、學生朗讀、師生齊讀等形式結(jié)合。
2.暢談感受。
明確:這首詩的整體基調(diào)是溫柔、婉約、傷感的,飽含著詩人離別康橋時的`的無限眷戀與不舍。
三、研讀:品詩論詩
形式:四人小組討論并交流。
康橋生活作為詩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積淀了詩人濃的化不開的深情。說說在此詩中你讀出了詩人的哪些情感。(提示:可以選取你最喜歡的章節(jié)朗讀,找出你認為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意象或句子分析詩人熔鑄其中的情感。)
明確:
(1)第一節(jié),可以圍繞兩個問題展開:①離別時為何要“輕輕的”。②為何不向人作別而向云彩作別。
開頭有意連用的三個“輕輕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現(xiàn)了自己對康河的愛和依依惜別的情感,即使那揮手的招呼,也沒有一點點喧嘩,來打破康河的寧靜之美。
詩人離別康橋,也是告別過去的在康橋的一切,告別過去的自己。詩人之所以選擇“云彩”這個意象,是為了不驚動校園中的一切,是為了保存在自己記憶中的舊日的一切,是為了和自己的內(nèi)心、回憶對話。因此,和云彩告別不過是一種詩化的想象。這種記憶是隱藏在心頭的秘密,不宜大聲喧嘩,只有把腳步放輕、聲音放低才能進入回憶的氛圍,融入自我陶醉的境界。
表現(xiàn)了詩人對康橋的眷戀之情。
(2)第二~四節(jié),可以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①“金柳”“新娘”等意象的效果。② 為何“甘心做一條水草”?③ “油油地在水底招搖”有什么含義?
這幾節(jié)寫康河的美景,表達作者對康河的依戀和柔情。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詩人使用了兩個暗喻:將“河畔的金柳”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自然之景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將清澈的潭水比作“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竟變成了“彩虹似的夢”。對“夢”可以有多種理解,如家國夢、愛情夢、事業(yè)夢等等。沉醉于此情此景,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忘,以至于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 “招搖”可理解為“逍遙”,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青荇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情態(tài)。
《文心雕龍・情采》說:“情者,文之經(jīng)。”徐志摩選擇這樣的詞語,創(chuàng)造這樣的意境,全是為情驅(qū)使。在這一節(jié)中,詩人對康河的眷戀、依戀之情逐步達到頂峰。
(3)第五~六節(jié):詩人為何又不能放歌而沉默地離開?
康橋的美景挑逗起詩人想在康河里“尋夢”“放歌”的強烈沖動,但在青草更青處,詩人想“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的狂態(tài)終未成就。詩人仿佛在悉心呵護一個情人的睡夢,生怕這個夢境有絲毫的殘損,而此時此刻的靜默與無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別離歌,是對康橋最美的告別。正是這沉默,使詩人至深至愛的別離情懷,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為充分的表現(xiàn)。詩人的情感不僅是依戀,更是種苦悶。由此,詩人的情感達到了高潮。
(4)第七節(jié):開頭的“輕輕的”與結(jié)尾的“悄悄的”能不能對換?
“輕輕的”是詩人客觀的動作和心理,而“悄悄的”既是周圍環(huán)境的靜,也是詩人內(nèi)心的寧靜,詩人不忍心打攪康橋的一切,所以選擇輕輕的來,悄悄的去。復沓的結(jié)構有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美感,更增添了詩人淡淡的哀愁。“不帶走一片云彩”,多么灑脫的姿態(tài)。但這不是因為作者的豁達,而是源于對康橋的摯愛和依戀。過往的美好情感珍貴地保留在記憶里,悄悄的獨享也是美好的,不能帶走哪怕僅僅一片云彩,更顯示了對康橋的一往情深。
3.教師總結(jié)詩人感情變化脈絡。
依依不舍――歡喜――依戀――眷戀――迷戀――苦悶――戀戀不舍
依戀之情達到頂點
所以,詩人對康橋的感情總體上是眷戀不舍又帶著淡淡的哀傷。
五、賞讀: 感受“三美”
徐志摩非常崇拜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尤重音樂美。配樂誦讀并思考:本詩是如何體現(xiàn)了詩歌“三美”的藝術主張?
明確:
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給讀者以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全詩共七節(ji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體現(xiàn)了一種繪畫美;每節(jié)押韻,運用疊字,回環(huán)復沓,首節(jié)和末節(jié),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體現(xiàn)了音樂美;講究節(jié)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四行一節(jié),每句的字數(shù)基本上是六七字,單行和雙行錯開排列,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體現(xiàn)了建筑美。
(詩歌“三美”學生能夠理解,本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教師適時點撥補充即可。)
六、課堂小結(jié)
文是情感的產(chǎn)物,情動于心,發(fā)于筆端才是真文!对賱e康橋》寫離情別緒,但全詩并不哀婉沮喪,而是充盈著無處不在的美。夕陽的余暉里,詩人作別的不僅是那西天的云彩,更是他一生的豪情與夢想,當詩人只能悄悄離去時,留下了那一抹淡淡的哀愁,讓世人久久不能忘懷。讓我們帶著這種濃的化不開的深情,再一次誦讀詩歌。(在朗朗的讀書聲中結(jié)束本課的學習)
【課后反思】
第一、學習現(xiàn)代詩,應建立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所以,我設置了吟讀――研讀――賞讀三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誦讀中了解詩歌,體悟情感,感受形式美,在誦讀中把握詩歌情感。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學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逐步加深,有利于學生理解詩歌的“三美”。
第二、詩歌的欣賞應該是多元化的,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不拘泥于前人的看法,充分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力求讓學生從更深刻更新穎的層面去閱讀文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第三、注重詩歌鑒賞方法的引導!对賱e康橋》是魯人版高一年級所選的唯一一首新詩,學生對新詩了解很少,所以,我引導學生分析詩歌意象的選擇和詞語的運用,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新詩的人文情懷,學生一旦掌握了這種閱讀和欣賞的方法,可以在今后的學習中獨立地解讀、欣賞更多的新詩,甚至模仿寫作新詩,這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是有益的。
【《再別康橋》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優(yōu)秀篇06-21
再別康橋的教學設計范文12-11
徐志摩再別康橋的教學設計12-11
再別康橋—徐志摩教學設計12-07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范文12-11
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教學設計06-22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方案12-11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學實施計劃設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