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詩經(jīng)·國風(fēng)·王風(fēng)·黍離
黍離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簡介
該詩作于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洛陽)后。周朝一位士大夫路過舊都,見昔日宮殿夷為平地,種上了莊稼,不勝感慨,寫下了哀婉悲傷的詩篇。詩以莊稼的成長,暗喻光景的流逝于人事的變遷,寫出了歷史的荒蕪感。而“中心搖搖”,“中心如醉”,“中心如噎”,這刻畫了內(nèi)心情感由觸動到浸淫再到悲哀的層層深入。三章反復(fù)呈現(xiàn)“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悲歌之中,既有故國之思,又蘊藏了不被人了解的痛苦。“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是在向蒼天質(zhì)問誰是造成歷史悲劇的罪魁禍?zhǔn),包含著深沉的思考。詩用比興,一唱三嘆,沉痛悲愴,動人心魄.后人遂用“黍離之悲”來表達歷史興哀之感。
注釋
黍:小米。離離:行列貌。
稷:高粱。頭兩句是說黍稷離離成行,正在長苗的時候。“離離”和“苗”雖然分在兩句實際是兼寫黍稷。下二章仿此。
邁:行遠(yuǎn)。行邁:等于說“行行”。靡靡:腳步緩慢的樣子。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兩句說,了解我的人見我在這里徘徊,曉得我心里憂愁,不了解我的人還當(dāng)我在尋找什么呢。
悠悠:猶“遙遙”。
此:指蒼天。人:即“仁”(人、仁古字通),問蒼天何仁,等于說“昊天不惠”。
第二、三章的頭兩句是說黍稷成穗結(jié)實。從抽苗到結(jié)實要經(jīng)過六七個月。不過苗、穗、實等字的變換也可能是為了分章?lián)Q韻,不必呆看作寫時序的變遷。
噎(椰yē):氣逆不能呼吸。
譯文
那兒的黍子茂又繁,那兒的高粱剛發(fā)苗。走上舊地腳步緩,心神不定愁難消。
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悠遠(yuǎn)在上的蒼天神靈啊,這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
那兒的黍子茂又繁,那兒的高粱已結(jié)穗。走上舊地腳步緩,心事沉沉昏如醉。
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悠遠(yuǎn)在上的蒼天神靈啊,這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
那兒的黍子茂又繁,那兒的高粱子實成。走上舊地腳步緩,心中郁結(jié)塞如梗。
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悠遠(yuǎn)在上的蒼天神靈啊。這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
詩經(jīng)故事
春天的時候,宜臼逃離了豐鎬;路旁整齊的黍子,青青的稷苗,他都無心賞觀,心里既害怕父王的追兵,又擔(dān)心著母后的安危,只盼望早日見到外公申侯,讓他想辦法去勸說幽王,解救母親。
宜臼是在母親的幫助下逃出來的,她的母親自從幽王戀上了褒姒以后就多了個心眼,時刻關(guān)注著自已和兒子的安危,在褒似的宮中也布下了自已的耳目,幽王和褒飯莊說的一些話,她常常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
褒似是幽王搶來的,那一年天旱,褒國所貢的桐油、漆、麻差了很多,至使一年的祭祀失了光彩,幽王很生氣,就打算對褒國施以懲戒,褒國人很害怕,就給幽王送來了美麗的褒姒。
美麗的褒姒很冷、很冷,進宮后對誰也沒有過笑臉,對誰也沒有過言語,伺候過人之后,常常就是登上宮中的高臺,向著南山張望,一動不動的,任那風(fēng)兒撥弄著她的單衣,飄亂著她的頭發(fā)。
高臺上的褒姒被幽王看見了,平日里幽王眼中的女子都是長跪在地,畏縮成一團,何曾有過如此的飄逸?幽王一見就迷上了,原來女子還有如此可愛的一面啊?!自那以后褒姒就沒離開過幽王,不!是幽王再也沒有離開過褒姒。
可褒姒還是很少言語,沒有笑過,還是喜歡登高遠(yuǎn)望;幽王想盡了辦法,也沒有逗得褒姒笑過,只是知道這個漂亮的女子喜歡登高。
城外的烽火臺修起以后,幽王覺得那里比宮中的任何一個地方都高,就帶著褒姒常去那里玩耍,可褒姒仍沒有笑過,一天,烽火臺燃起,四方的諸侯趕來救援,看著那從四方趕來的汗流滿面魁梧壯漢、看見亂糟糟的一群中也夾雜著褒國的旗幟,褒姒才笑了。
幽王得見褒姒一笑,那心里高興的把什么事都忘了;自那以后,烽火臺上就常冒煙,可趕來的諸侯卻一次比一次少。
這一切,宜臼的母親都知道,只是在心里著急,著急著那幽王瞎胡鬧,可也是沒有一點辦法的。直到褒姒生下了伯服后,她才真的覺得不妙了;那天她布置在褒姒身邊的人急急趕來說,幽王已決心廢后、廢太子時,她就派人去護著宜臼跑出了豐鎬。
豐鎬外的黍子還是那么整齊行行,粗壯的稷穗已經(jīng)發(fā)黃,宜臼又走在了這條路上,這一次人很多,他的外公招集了很多的人馬,包括周的死敵犬戎的人馬,向著豐鎬殺去;現(xiàn)在的宜臼更無心去觀賞即將到手的豐收,他是在操心著母親的安危呢?還是在擔(dān)心著父王的命運?
豐鎬郊外的黍子仍行行齊整,沉甸甸稷實已壓彎了黍桿;這一次宜臼是和他的母親一塊離開的豐鎬,幽王已死在了驪山腳下,褒姒也被犬戎搶去了遠(yuǎn)方,豐鎬城內(nèi)被洗劫的干干凈凈,被申侯擁立為平王的宜臼就要去洛邑,那里是諸侯們給他安排的新的都城,這即將收獲的黍子,年輕的平王是看不見了。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鑒賞
詩序曰:“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
毛傳:“彼,彼宗廟宮室。邁,行也。靡靡,猶遲遲也。搖搖,憂無所想。”錢澄之曰:“毛云靡靡猶遲遲也,蓋意懶而足不前之貌。”李塨曰:“離離,散垂之貌。稷即今之小米也。黍秀,即散垂,稷則苗穗挺直,實乃垂而不散,故黍但見其離離,而稷則見其苗、其穗、其實也。”焦琳曰:“搖搖者,神魂之無主也;如醉者,意緒之俱迷也;如噎者,憤氣之填滿胸臆也。”沈青崖曰:“述其所見,既非托物,因所見而行為之靡靡,心為之搖搖,亦是實寫其憂,而非由于黍稷引起,直是賦體,不兼有興。”鄧翔曰:“章首二句詠物,后六句寫情,惟三、四句自肖形神,覺此時此身茫無著落處,深心國事,尚有斯人。”
關(guān)于《黍離》,似乎不必再說太多的話,停留在詩人心弦上的哀傷早已作為一個象征而成為永恒的悲愴。牛運震
曰:“此詩純以意勝,其沉痛處不當(dāng)于文詞求之。后人詩如‘山川滿目淚霑衣,六朝如夢鳥空啼’之類,徒傷代謝而已,固無此懷古深情也。‘謂我何求’四字,說盡人世淺薄,一‘求’字誤人,直到君國之義漠不相關(guān),可懼哉。謝疊山先生云:文武成康之宗廟盡為禾黍,而能為憫周之詩者一行役大夫外無人也。吾讀《書》至《文侯之命》,觀所以訓(xùn)誡文侯者,惟自保其邦而已。王室之盛衰,故都之興廢,悉置不言,吾于《黍離》之詩,重有感也夫。按此數(shù)語委婉盡致,而出自疊山先生,尤足發(fā)此詩幽情。”所引謝氏語,出自謝枋得所著《詩傳注疏》。論《黍離》一節(jié)原很長,引者乃撮述其要。謝氏于宋亡之后,以死拒絕元朝的征聘,可算全了名節(jié)的忠烈之士,其讀《黍離》,自當(dāng)別有懷抱,不僅僅為詩而發(fā)也。如牛氏所論,后世的懷古詩,多半指點江山,月旦古人,作局外人言,雖然不乏興廢存亡之慨,卻很少有切膚的傷痛!妒螂x》之悲,則是把整個兒的自己放在一葉痛史里邊,故戴君恩曰:“反復(fù)重說,不是詠嘆,須會無限深情。”以一個孤獨的個人來哀悼沉重的歷史,他不能為這個歷史負(fù)責(zé)任,他本來也不在“佛時仔肩”之列,而卻明明把喪亡的哀慟全部來擔(dān)負(fù)。“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與其說是以天下為己憂者的悲哀,不如說,更是“不知”者的悲哀。
關(guān)于黍稷,范處義曰:“稷之苗、稷之穗、稷之實,非必謂前后所見,蓋其憂思既亂于中,謂我所見宗周故都盡為禾黍,豈真黍邪,抑稷之苗、稷之穗、稷之實邪。既不能辨其為黍為稷,豈復(fù)計其成之蚤晚,為苗、為穗、為實哉。”但也有另一種意見,李樗曰:“箕子閔商之歌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既曰麥秀,又曰禾黍,則亦與此同意。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實,以見盡為禾黍之意。”兩說各有理據(jù),不妨并存。
“悠悠蒼天”,毛傳:“悠悠,遠(yuǎn)意。蒼天以體言之,尊而君之則稱皇天,元氣廣大則稱吳天,仁覆閔下則稱曼天,自上降鑒則稱上天,據(jù)遠(yuǎn)視之蒼蒼然,則稱蒼天。”說本《爾雅》。初看似是贅文,細(xì)繹則不然。且讀《周頌· 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jiān)在茲。”是天去人也近。而《黍離》之天,則不同于皇天,吳天,曼天,上天,是再沒有《敬之》時代的監(jiān)臨與護佑,而悠悠也,蒼蒼也,去人也遠(yuǎn)?芍c“悠悠蒼天”對應(yīng)的乃國之?dāng)⊥,卻并不僅僅是“遠(yuǎn)而無可告訴”的迷惘,下接“此何人哉”,揭出人天兩造,既是無所歸咎,又是有所歸咎,所謂“通篇不指一實事實地實人,而故國淪廢之況,觸目傷心之感與夫敗國基禍之恨,一一于言表托出”(王心敬),是也。
【詩經(jīng)·國風(fēng)·王風(fēng)·黍離】相關(guān)文章:
詩經(jīng)王風(fēng)黍離全文10-26
詩經(jīng)《黍離》03-09
《詩經(jīng)》國風(fēng)·王風(fēng)全文06-16
詩經(jīng)·國風(fēng)·邶風(fēng)·終風(fēng)04-15
詩經(jīng)·國風(fēng)·邶風(fēng)·綠衣10-23
詩經(jīng)·國風(fēng)·邶風(fēng)·日月04-10
詩經(jīng)·國風(fēng)·邶風(fēng)·谷風(fēng)10-08
詩經(jīng)·國風(fēng)·唐風(fēng)·羔裘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