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解讀李白的任俠精神
李白,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寫有許多著名古詩,李白有著一種任俠精神,你知道是什么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解讀李白的任俠精神,歡迎閱讀!
解讀李白的任俠精神 1
一、李白任俠精神的形成
李白二十五歲前在四川,那時候他自己說:“少頗周慎,忝聞義方;入暗室而無欺,屬昏行而不變!庇终f:“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據楊天惠《彰明遺事》說:“任俠有氣,善為縱橫學,著書號《長短經》,太白從學歲余,去游成都。”魏萬說李白“少任俠,手刃數人!崩畎自诔龃ㄖ,實在是一個好縱橫術的俠客。而李白一生常以魯仲連自詡。魯仲連又是游俠式的典型人物。韓非子說:“儒以文亂、俠以武犯禁”。李白正是兼而有之了。俠士自活躍于戰(zhàn)國時代起,就發(fā)展于后世各朝,任俠的風氣也成為唐代少年人所共有。
李白任俠的一面,主要表現為蔑棄世俗,慷慨使氣,不拘常調。正如史學家司馬遷所說:“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詩人李白青年時代任俠的經歷,使其自稱“憶昔作少年,結交趙與燕。金羈絡駿馬,錦帶橫龍泉。” “結發(fā)未識事,所交盡豪雄……托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焙髞恚S著詩人思想的成熟,這類經歷不再見到,但李白對古代俠的功業(yè)與生活信念仍予以高度的肯定,對他們不平凡的事跡充滿了欽慕與向往。李白十分贊賞游俠那種“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的豪情俠骨,我們可以從詩人贊賞游俠的《俠客行》一詩透視詩人的俠義精神:
趙客縵胡纓,吳鈞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v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俠士精神實際上融入了詩人的血脈,伴隨他走過充滿傳奇的一生。
二、李白在詩中熱衷于創(chuàng)造自我形象
李白喜歡自我標榜。這與詩人的任俠精神分不開,他追求個性的張揚,思想的自由解放。如今,我們從李白的詩作中讀懂他。而詩人對于我們的形象,大多是現實中李白在詩歌中塑造和再現的藝術形象。它既是現實中李白的自我,與其主要精神方面基本一致;同時又不完全等同于自我,是現實中李白的本質的提煉和升華。
文士李白!拔鍤q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多次請人為自己的詩文編集。李白不但以“言”,而且以“行”,為自己描繪了一幅“文士”的圖像。
志士李白。如果說他早年的所謂“四方之士”看不出具體目標的話,《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的一段話就表達得十分清楚:
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起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
胸懷這樣的思想并且奮斗終生,還不是“志士”嗎?早年的干謁;天寶初奉詔入京,滿懷著安邦定國的希望。安史之亂起,又隨從李璘,企圖“靜胡沙”,“掃胡塵”,建功立業(yè);數十年經歷,實在是活脫脫一位“志士”!
俠士李白。任俠仗義,輕財好施,廣交豪杰,是“俠士”李白的三大特點!笆搴脛πg”,“托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笨梢娖淙蝹b的風采。蜀中友人吳指南死于洞庭之上,李白“炎月伏尸”,“若喪天倫”,將他“權殯于湖側”,數年之后又通過“丐貸”,把他“營葬于鄂城之東”。由此可見,李白“存交重義”之一斑!瓣傥魱|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白之輕財好施也!闭劦浇挥,更是異常廣泛:上至朝廷顯貴,下至僧道士俗,“海內豪佼,相識如浮云!
狂士李白。所謂“狂”,一則表現為極度自負。李白一生皆以“大鵬”自詡,認為自己“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jié),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來,一人而已!彼^“一人”,不但是“天下第一”,而且是“天下唯一”。因此,時人視之為“大言”“殊調”,以之為“狂”。二則表現為傲視權貴。在素負盛名的前輩李邕面前,李白說:“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睂τ谌寮铱资ト耍畎滓哺页芭骸拔冶境袢,鳳歌笑孔丘!睂τ诜饨ǖ弁酰畎滓哺冶б晕⒃~:“彼稀客星隱,弱植不可扶!睂τ谧嫼λ臋噘F,李白更是視之為“青蠅”;凡此種種,表明了他敢于與大人物分庭抗禮,也表明他對邪惡勢力的不屈不撓。三則表現為放浪不羈:“黃金白壁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痹谒脑姼柚须S處可見“樂飲”“病酒”“痛飲狂歌”之類的歌吟。李白更為任性放誕的行為便是描寫自己的裸形。
《夏日山中》: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又有一首,《友人會宿》:
滌蕩千古愁,留連百壺飲。良宵宜清談,皓月未能寢。醉來臥空山,天地即衾枕。
隱士李白。李白自稱為“山人”“逸人”“野人”,這些稱呼是隱士的代名詞。安史之亂起,李白輾轉隱居于廬山,有《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詩云:
大盜割鴻溝,如風掃秋葉。吾非濟代人,且隱屏風疊。
綜觀上述,李白筆下的自我形象是色彩斑斕的:詩人的氣質、志士的熱血、俠客的肝膽、酒徒的酩酊、隱士的超脫、神仙的風采……各種精神風貌的表現,充分再現了詩人自由不羈的個性和卓而不群的藝術才情。李白這類“自畫像”式的詩,充分肯定了詩人的個人尊嚴,同時也反映了李白作為盛唐浪漫主義詩人典范的道德理想和美學原則的重要轉變。
解讀李白的任俠精神 2
隋唐時期,中原文化與胡文化相結合,剛健尚武的思想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俠文化大盛于世,詠俠詩歌的創(chuàng)作逐漸成為一種文學現象。唐代詠俠詩題材廣泛,氣魄不凡,且深受文人熱愛。盧照鄰、王維、李白、杜甫等詩人都曾創(chuàng)作過詠俠主題的作品。在這其中,尤以李白詩歌中所展現的任俠精神最具代表性,最能體現盛唐之社會風氣。李白的任俠精神之內核有三點特殊之處:其一,任俠是李白自我內蘊人格的真實寫照;其二,李白將任俠精神上升為用世之態(tài)度;其三,李白的任俠具備極強的家國情懷。這三個方面相互交融影響,使任俠成為李白人生哲學的一部分,也使李白成為俠客精神的踐行者。
一、李白的自我人格——現實中的“俠”
李白有著“詩仙”之稱,其作品往往帶有飄逸靈動的仙氣,杜甫稱李白為“謫仙人”,正體現出李白性格中的豪放灑脫,不拘塵俗。這種性格的根源在于李白現實生活中無所不在的俠氣。與一般文人士大夫不同的是,李白是一個真正的俠客[1]。唐代詩人劉全白為李白作《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在其中說到:“少任俠,不事產業(yè),名聞京師!边@表明,自少年時代開始,李白的任俠之氣就成了其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李白的成長過程中,勤學苦讀、增長文化知識從來不是他唯一重視的事情,在“觀百家”之外,是李白高深的武學造詣與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深受隴西文化影響的李白成了“文武不殊途”的全才。
在李白所有的詩歌作品中,“劍”作為意象出現了107次,分布在106首作品中,約占李白詩歌總數的10%。李白如此熱衷于“劍”意象的使用,在實際歷史中,他的劍術也頗為出名!笆鍖W劍術,遍干諸侯。”[2]按李白的說法,他在十五歲時就已經開始學習擊劍之術,這正是他能夠作為一名俠士的立身之本。他在詩中寫道:“少年學劍術,凌轢白猿公!(《結客少年場行》)白猿公是先秦時代一位劍術大師,后人多以“白猿公”泛指善劍法之人,而李白自信自己的劍術已經超越了之前的劍術大師,雖不免有一些夸飾之意,但這也從側面看出,李白對于擊劍之道確實有一定的造詣,并非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這使得李白筆下的俠客形象有了自我內蘊的人格基礎,而不是僅靠虛幻想象來描摹。李白在現實生活中就是一位俠者,他的俠士形象多來自于自我內蘊人格的高度升華,如“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白馬》)。李白詩中的少年俠客形象,其原型來源于李白自身,其任俠精神不需要借助外部客觀形象得以表達。故李白的詠俠詩更顯磊落雄豪之氣、快意恩仇之感!皞b”作為一個文學文本審美范疇,與李白的自我人格融合在了一起,彰顯了李白的本色,使其作品具有了獨有的、強烈的感染力。
二、用世態(tài)度——不卑不亢,平交王侯
李白的思想相當駁雜,俠作為李白內蘊人格的一種,被李白上升為用世態(tài)度之一,用以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成為李白人生哲學的一部分。李白的任俠之風,極具責任感與同情心。重義氣,守誠信;不卑不亢,平交王侯,是其用世態(tài)度的具體體現[3]。
李白的家境比較殷實富足,但這并沒有使其養(yǎng)成飛揚跋扈的習慣;相反,他在游俠生活的過程中,不到一年的時間便散金三十余萬,用來接濟落魄之人。樂善好施,扶危濟困,仗義疏財,正是李白一生踐行之事!斑@些俠肝義膽,是對世態(tài)炎涼的封建社會世風的否定和補充。既是封建下層社會小生產弱小者的愿望和需求,又是以浪游為生涯的詩人李白的精神寄托和需要!盵4]李白的任俠之風中,時刻透露出渴望平等的意愿,他不希望因為出身的卑微與低下而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在李白的心中,個人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超越社會等級的限制與束縛。所謂“有力者疾以助人”,李白不僅自己具有“不屈人”的傲骨,更希望這種精神影響社會中的其他群體,使每一個人在人格尊嚴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交流。
基于此,李白極其看重“義氣”與誠信的作用。孟子曰:“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崩畎椎牧x利觀正是對孟子思想的繼承與發(fā)揚,為了道義和信諾,即使放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在《俠客行》中對朱亥與侯贏的事跡高度贊賞:“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辟潛P他們二人可以為了信陵君救趙獻出自己的生命,所求不為名利,只是因為當時的承諾。俠者一諾千金,義字當頭,李白對這樣高尚的人格境界不斷追逐,重義輕利成為了李白的處事原則之一[5]。當他的友人死后,他用對待自己親人的禮節(jié)對待死去的摯友,哪怕當時李白已經身無分文,卻仍然用乞討得來的錢財將朋友安葬。對待與自己深交的人,李白具有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為了他人的事業(yè),他甘愿奉獻自己的一切。李白義氣為先的價值觀的實質就是把“義”當作一個衡量的標尺,摒除世間一切復雜的人際關系和爾虞我詐,直擊人的心靈深處,達到人與人靈魂之間最直白、最純凈的交流。因此,李白得以“結發(fā)未識事,所交盡豪雄”(《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三、入仕之途——英雄主義情懷
李白是一位解人之難,言必信、行必果之人。然而,李白的任俠精神不止于哥們兒義氣,更上升到了家國層面。只不過,李白渴望報效國家的方式并非尋常意義上的仕宦之路,而是充滿了李白式的個人英雄主義情懷。他高遠的志向與任俠思想相結合,使李白積極入世的同時也游離于常規(guī)統治體系之外。
李白渴求建功立業(yè),他在詩文中不止一次表達過求取功名之心。如:
“看取眼前富貴者,何用悠悠身后名!(《少年行》)
“如逢渭川獵,猶可帝王師。”(《贈錢征君少陽》)
“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
李白雖然熱切地擁抱大唐盛世,卻不屑于用尋常儒生入仕的手段博取功業(yè),他對只會尋章摘句的腐儒充滿了蔑視。李白對腐儒的鄙棄,與他對俠客的禮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不僅體現了李白的個性,而且顯示了他的人生價值取向。李白希望尋找一條捷徑,從而快速完成自己的雄偉抱負,這來源于李白對個人能力的極度自信。他在渴求得遇明君的同時,也認為即使身無長物,不擔任官職,也可以為國家作貢獻。李白的家國情懷已經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儒家“三不朽”,也超越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官僚體系。李白對于入仕的態(tài)度,已經上升為實現個人自我價值的突破,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具備強烈的反傳統傾向。對李白而言,高官厚祿固然重要,可沒有這些,自己依然能夠憑借一己之力為國家作出貢獻,他的胸中自有丘壑,富有四海,心懷天下。
四、結語
李白希望自己成為救世的英雄,這種個人英雄主義是拋開一切身份與地位的。從某種程度來說,“俠”文化正是極致個人英雄主義的體現,當時局危困之際,“俠”便被世人賦予一種“超能力”。人們渴望成為扶危濟困的蓋世英雄,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對于“俠”的崇拜,多是來自于對現實種種困阻的無可奈何,F實的重重打擊往往使李白陷入苦悶與孤獨,但李白始終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也正是他的這種精神,唱出了盛唐的最強音,讓我們對那個時代心馳神往。
【解讀李白的任俠精神】相關文章:
《唐詩的任俠精神》閱讀練習及答案12-02
李白的自由精神11-16
李白《將進酒》解讀09-11
李白的精神世界10-16
分析李白的自由精神09-15
對李白、杜甫詩性的比較解讀11-23
解讀李白、杜甫詩性的比較11-22
李白將進酒全文及解讀11-21
解讀:李白《蜀道難》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