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愛思想對我國道德建設的作用論文
摘要“:兼愛”思想是墨家的核心觀點,它的提出是為維護當時社會地位低下的平民階層的利益,與維護統(tǒng)治階層利益的儒家“仁愛”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在當代,宣傳“兼愛”思想有利于解決當前的道德危機問題,提高公民的道德修養(yǎng),是我國進行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墨子;兼愛;仁愛;道德建設
墨家作為百家爭鳴的春秋時期不可忽略的思想學派,其主要思想在今天依然有著深遠的影響力。儒、墨、道對于“愛”這個話題都有著自己的見解,而墨家的“兼愛”可謂是其中論述最深入、最系統(tǒng)的一家!凹鎼邸彼枷朐凇吧匈t“”尚同”“明鬼”等十項思想主張中占據(jù)最核心的地位,墨子試圖通過“兼愛”來構建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世界。
一、“兼愛”思想的提出
“兼愛”是墨家道德思想的核心觀點,它的提出與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周朝初期統(tǒng)治階級建立了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等級制度,自天子以下,層層分封,形成了一個金字塔形的政治結構。除了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人員,外人無法參與到國家的決策中來。至春秋末期,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社會關系的變化,使得宗法制發(fā)生了劇烈的動蕩。一方面,諸侯經過多年的積累軍事實力大大增強,血緣無力再維持政治體系的穩(wěn)固,諸侯國與周王室分庭抗禮,時有犯上作亂之行。舊的統(tǒng)治秩序面臨崩潰,宗法政治關系瀕臨解體。戰(zhàn)亂頻發(fā),且規(guī)模越來越大,小生產者由于經濟基礎薄弱,地位低微,更是處于艱難的困境。平民百姓沒有庇護,過著食不果腹、寢不安席的生活。墨子觀察社會現(xiàn)象,認為民不聊生、政治混亂的首要原因就是人們只知“自愛”而不知“兼愛”。因為天下之人都不相愛,所以才會發(fā)生恃強凌弱、仗勢欺人、坑蒙拐騙的事,臣子犯上,諸侯竊國的起因也在于此。墨子找到社會弊病的源頭之后,發(fā)現(xiàn)“國與國之相攻,家與家之相篡,人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等等丑惡現(xiàn)象,都是“天下之人皆不相愛”的緣故。墨子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分析社會動亂的根源,將君臣、父子、諸大夫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歸結為“不相愛”,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是“兼愛”。“兼愛”有兩個基本內涵:一是愛人若愛己,二是愛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愛。具體來說,就是要“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也就不會有不慈不孝、不忠不義的事情發(fā)生。
二、“兼愛”與“仁愛”的異同
在先秦諸多思想流派中,墨家能夠獨樹一幟,成為與儒家并稱的“顯學”,兩者基于“愛”建立起了各自的哲學體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產生了許多思想流派,各家學說爭奇斗艷,呈現(xiàn)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與道家的“無為不爭”,法家的“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不同,儒家和墨家不約而同地將治理國家、調節(jié)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希望寄托在了“愛”上;在探尋人的本體依托和庇佑懲處方面又將人的道德理想與上天聯(lián)系起來!叭蕫邸迸c“兼愛”都是由“愛”而產生的美好品質!墩撜Z里仁》中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币馑际侵宜∝灤┝丝鬃拥乃枷塍w系,而忠恕指的就是“仁”,所以說“仁”就是孔子倫理思想的核心。《論語》記載“: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忠和恕分別是愛人的兩個方面,合在一起就是“仁”?鬃又,孟子更是將政治與“仁”聯(lián)系在了一起,把“仁”的道德本性貫徹到治國方略中,更好地實現(xiàn)仁之愛人的本質。墨子的《兼愛》三篇,希望君主以兼愛施政,民眾以兼愛相處,構建一個沒有戰(zhàn)爭和欺騙的太平盛世?鬃诱f“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說“視人若己”,無論是“仁愛”還是“兼愛”,儒家和墨家都將愛作為為人處事的原則,試圖通過將心比心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達到人際關系的和諧!叭蕫邸焙汀凹鎼邸倍紝⑻熳鳛樽糇C愛的依據(jù),來證明愛的合理性、正當性。諸子百家中,只有儒家和墨家將天視為宇宙間的最高存在和絕對權威?鬃诱J為上天主宰人的命運,安排人的貴賤和壽命,人們無法反抗也不能洞察天機,只能敬畏上天,那么以“仁愛”為道德原則修身治國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而墨子一邊斷言天志,認為上天存在意識,會對人的行為進行獎懲,一邊又倡導非命,認為人的命運與自身行為有關,順命就會有回報,所以遵循“兼愛”也就是順應天命的法則。愛和天彰顯了儒家和墨家的理論特色,突出了兩者的共通點,但作為各自獨立的理論體系,他們對于愛的理解上還有不同之處。首先,對推崇愛的初衷不同?鬃铀f的“仁愛”以“仁”為核心的道德理想,是一種可以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愛。儒家是為仁而仁,不含其他目的,只是為了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是一種精神追求,具有道德完美主義者的傾向。墨子提倡“兼愛”則是出于現(xiàn)實的功利主義,這種功利并不是我們今天所認為的利己的物質欲望,而是一種大愛。墨子反對孔子將利和義完全對立起來的主張,在他看來,所謂仁義就是為公眾謀取利益,只有首先維護了公利,人的私利才能得到實現(xiàn),利人就是愛人的目的和內容。利義合一,就是將人們的物質利益和精神追求結合起來,代表了當時平民百姓的利益。所以他推崇“兼愛”,在“兼相愛”的實施過程中,達到“交相利”,使人們利益均沾,社會和諧。其次,對推崇愛的對象不同。儒家強調“愛有等差”,當這種愛從道德觀念轉化為道德行為時,必須是尊卑有別的,這種愛是由己及人、層層推進的愛,最終會達到一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狀態(tài)。孔子所說的愛首先從家庭關系出發(fā),在由近及遠,將心比心達到最終愛他人、愛天下。墨子的“兼愛”要求“兼愛天下之人”,并且在施行愛時要“兼以易別”,這種愛從一開始就是無差別的愛。沒有君臣、父子、貴賤的差異,即使是盜賊也都會被一視同仁地對待,達到這種境界就可以排除親疏、尊卑之見,平等地兼愛世人。再次,對推崇愛的目的不同?鬃诱J為“仁愛”是追求道德完善的最高追求,仁不僅僅是人之為人的本質,還是辨明小人和君子的標準。仁愛之人要以天下為己任,所以孔子周游列國,將仁的道德理想傳達給每個人。而墨子認為“兼愛”只是達到“交相利”的一種手段,“兼愛”不是無私的奉獻,它的目的在于得到他人的愛,而為了得到別人的愛,首先就要去愛他人。所以“兼愛”也可以說是一種獲利手段,它不會對人的本質造成影響,人們可以自愿選擇為或不為,最終只會導致結果的不同,即“兼愛”他人會富貴飽暖,反之,則會受到上天的懲罰。也可以說,“兼愛”是人與上天的交換,人們迫于上天的威力而不得不實行“兼愛”,正如墨子所說,“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上天希望人們相愛相利,人民希望能得到美好的生活,所以順從上天兼愛世人,會賜予人們美好的生活,而反抗上天就會遭到天的懲罰。最后,推崇愛的約束方式不同?鬃雍湍佣紡纳咸斓玫搅藧鄣暮侠硪劳,但兩者對于愛人的約束方式卻各不相同?鬃诱J為人的命運是上天注定的,作為人的道德理想的“仁”也是人生來就有的,所以孔子說“天生德于予”。儒家認為仁是人先天具有的東西,所以“仁愛”會以自律準則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中,不需要外界的'約束。墨子認為天是宇宙中的最高存在,但他并不認為人的命運是上天規(guī)定好的,人可以用強力來戰(zhàn)勝天命,這在他的“非命”理論中也有所體現(xiàn)。“兼愛”只是上天想要人們去做的,而并不是人本身所愿意的,人們選擇“兼愛”只是害怕上天的懲罰,或者說是討好上天的一種手段。所以“兼愛”受到天的外在約束,而不是人的內在本能。這也就導致了儒家和墨家對于愛的貫徹方法的不同。儒家企圖通過統(tǒng)治者的禮樂教化感染人民自覺推行“仁愛”,希望統(tǒng)治者首先施行仁政,以典范作用感化人民,所以“仁愛”始終屬于道德范疇,不具有法律效力。墨子的“兼愛”更像是一種法律條文:這是上天的命令,如果不去做就會遭到懲罰,所以只要統(tǒng)治者提倡,老百姓一定也會愿意。
三、“兼愛”思想對道德建設的影響
儒家思想強調的“民本”觀念,并不是真的將人民利益作為社會根基,而是將人民當作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工具。與儒家相比,墨家更注重維護人民的個人利益,也注重保護人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訴求!叭蕫邸彼枷胍笕嗣褡栽嘎男辛x務,這在人民還要依靠法律來制約違法行為的現(xiàn)在而言并不適用,人們并不能在當代就完成義務由他律向自律的轉化過程,所以“仁愛”在目前看來還是一種崇高的理想!凹鎼邸睆墓慕嵌认蛉藗児噍斠环N我愛別人,就能得到別人的愛,反而更加能適應當今社會道德建設的需要。當今社會道德缺失問題愈加嚴重,近期就有報道稱女孩幫助陌生人反被騙的案例。騙子身強體健,卻不事生產,沒有一點愛人之心,利用他人的愛心而謀取私利。我國已經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這并不代表公民的幸福感和道德感也隨之大幅度提升,不公現(xiàn)象影響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首先,從精神層面而言,道德信仰的缺失,使人們普遍缺乏社會責任心和公德心,對他人所面臨的困境是一種事不關己的冷漠態(tài)度,放棄了其所應當承擔的道德責任。其次,從物質層面而言,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導致一些人受到逐利思想的腐蝕,以往的利義觀念失衡,善良逐漸被丟棄。從受教育的程度上看,學校所開設的道德教育課程跟不上社會的發(fā)展,青少年從思想上就無法重視道德的作用。宣揚“兼愛”思想能夠解決上述道德危機。首先,“兼愛”為道德信仰注入活力,宣傳“兼愛”有利于創(chuàng)造和諧的社會氛圍。道德信仰必須要理論化、普世化,才能經歷得起歷史的考驗,古往今來,人們并不是沒有道德信仰,而是在書本與現(xiàn)實中迷失了道德信仰的本真。其實道德信仰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兼愛”思想的提出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但它的核心思想并沒有過時,我們能將現(xiàn)在的價值觀融入其中,使它成為一種與時俱進的思想。“兼愛”思想告訴我們,愛是信仰的基石,無差別的兼愛社會是百姓永恒的追求。貫徹“兼愛”思想,我們才能推己及人,勇于承擔道德責任,不做道德上的旁觀者。其次,將“兼相愛,交相利”的義利觀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結合,有助于我們正確對待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倫理學的基本問題就是討論道德和利益的關系問題,道德在本質上并不能超越利益而存在,合理的利益也能促進道德的發(fā)展。“兼愛”中所提倡的“利”就是合理的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物質利益的權衡是調節(jié)個人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引導力,人們不可避免地關心其切身權益,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利益必須要符合與之相匹配的社會利益。只有集體的利益得到了保證,個人的利益才能最大化的實現(xiàn)。所以愛沒有等級差別,只有保障了大多數(shù)人的幸福,社會才能長治久安。最后,道德具有感化作用,讓孩子從小接受“兼愛”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修養(yǎng),能夠擴大道德的受眾范圍。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我國進行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道德教育不是僵化的,不是從書本上分析就能得出結論,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感悟道德的重要性。墨家重視道德教育的感化作用,主張“少知義而教天下以義”,注重實踐,要求“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jié)也,無言而不行也”,在墨子看來,一個人的道德并不在于他懂得多少道德的理論,而在于他能否自覺按照道德要求行事,有道德的人不僅要明白道德的含義,更要在行動中對善惡進行取舍,做出有實際效果的道德行為。中國的道德教育應該改革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方式,將“兼愛”這種傳統(tǒng)道德進行現(xiàn)代轉化,用言傳身教的方式來提高青少年的道德修養(yǎng),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責任感。墨家思想在當時很難實現(xiàn),然而其中的閃光點經過歷史沉淀后,早已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中!凹鎼邸钡赖吕砟睿瞧矫耠A層道德實踐理論化的具體體現(xiàn),實現(xiàn)全人類的“兼相愛”現(xiàn)在的確不可能,但學習“兼愛”思想,將其納入我們的道德建設中,有利于解決道德危機,促進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黃勃.論墨子的“兼愛”[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4).
[2]李燕.墨子的“兼愛”理想與現(xiàn)代道德建設[J].池州學院學報,2009(4).
[3]韓杰英“.兼愛”對當下道德危機的教化啟示[J].思政教育,2013(16).
[4]趙保佑“.兼愛”:構建現(xiàn)代和諧社會的倫理基礎[J].中州學刊,2006(2).
[5]魏義霞“.兼以易別”———儒家仁愛與墨家兼愛比較[J].江淮論壇,2012(2).
[6]劉清平.論墨家兼愛觀的正當內涵及其現(xiàn)代意義[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
[7]李冬梅.墨子“兼愛”倫理觀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
【兼愛思想對我國道德建設的作用論文】相關文章: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論文參考04-01
關于思想道德建設的優(yōu)秀論文04-01
思想道德建設總結01-22
思想道德建設從我做起04-12
思想道德建設實行方案10-22
職業(yè)道德作用論文03-29
志愿服務與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研究論文04-13
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宣傳口號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