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3-04-01 19:42:07 古籍 我要投稿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減字木蘭花·春月

          宋代:蘇軾

          二月十五夜,與趙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云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譯文:

          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春夜的庭院中,月兒正在當空。銀光在搖蕩的美酒上閃爍不定,好似優(yōu)美的舞步。走過回廊,已經半落的梅花發(fā)出陣陣幽香。

          輕云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那輕風吹拂薄霧籠罩的春月,總是照著少年行樂的地方。不像秋天的月光照著孤獨的遠行人,更備感凄涼。

          注釋:

          春庭月午,搖蕩香醪(láo)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wǎn)娩(wǎn)香。

          春庭:春季的庭院。月午:指月亮升到天頂。陰歷十五日半夜。搖蕩香醪:指月光下花香如陳釀的酒香在飄溢。香醪,美酒佳釀。光欲舞:梅花晃動引得月光不定,如同梅花在舞蹈。半落:微微低垂。婉娩: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輕云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輕云薄霧:輕柔的云,薄薄的霧,喻月光柔美與梅花香飄。秋光:秋月。離人:離開家鄉(xiāng)與親人的人,這里指作者自己。

          賞析:

          上片寫景。月下賞花,飲酒賦詩,是古詩詞中常見的題材,讀者關心的是詩人舉杯時所產生的感受和聯(lián)想。蘇軾此首寫他把月光斟進自己的酒杯里,讓讀者與他一起分享美酒的芬芳和清光。這種感受是新奇的,大膽的,但又是合理的,自然的。開篇的“月午”,不是早已指明中天明月光正瀉向杯中。而“搖蕩”一詞,正透露出詩人舉杯相屬的豪興而使月光翩然起舞。詩人從尋常的.生活中,捕捉到不尋常的詩意,于平易中見工夫,逸趣中顯天才。月色是這樣的皎潔明凈,所照之處冷浸一片銀色。聚星堂前的梅花也更顯得璀燦晶瑩,洗盡鉛華見雪肌。詩人不禁離席,漫步于積水空明的回廊上。此時他始覺幽香襲來,柔順清潤,以至于物我兩忘,陶醉在這優(yōu)美安謐的境界之中。

          下片發(fā)議論。過片由“半落梅花”而來,“欲落梅花更多情”,何況這梅花煙霧輕籠,有一種朦朧含渾之美;ㄇ霸孪拢怨乓詠怼翱偸巧倌晷袠诽帯,這少年是泛指,也是指趙德麟。詩人很賞識這位年輕的簽判,稱贊他“吏事通敏,文采俊麗,志節(jié)端亮,議論英發(fā)。”他們平時詩歌唱和,此時又同飲花下,“齒發(fā)日向疏”的太守,也有與少年同游樂之意。最后以其夫人關于月色的議論作結,他認為這議論富有詩意。

          在這首詞中,他選取了月色、梅花,冷香,回廊,煙霧等,構成清幽恬靜的藝術境界,表現(xiàn)了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良辰美景的珍惜,使他的精神從政治得失中解脫出來,一念清凈,曠達閑適,這表現(xiàn)了他精神生活的一個方面。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2

          減字木蘭花·春月

          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云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古詩簡介

          《減字木蘭花·春月》是蘇東坡非常有名的一首詞,詞的意境宛如一杯醇酒,飲之令人欲醉,整首詞給人清新自然的感覺。

          翻譯/譯文

          春日庭院,浩月當空,堂前小酌,飄然欲醉,起舞弄影。

          九曲回廊,舞步旋轉,樹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淡淡的云,薄薄的霧,如此春宵月色,是年輕人及時行樂的佳境。

          不像秋天的月,執(zhí)著地照著離別之人,引兩地傷情。

          注釋

          注釋:

         、畔沲玻好谰萍厌

         、仆衩洌盒稳菹阄洞记搴兔。

          賞析/鑒賞

          皓月當空,與友人小酌堂前,梅香陣陣,月色溶溶,如此春宵,確是少年行樂的`佳境;不像秋光那樣,只照著斷腸的離人。詞的意境宛如一杯醇酒,飲之令人欲醉。據《后山詩話》載,蘇公居潁,春夜對月。王夫人云春月可喜,秋月使人生愁。公謂此意前未及,遂作此詞云。

          春月使人多情思,也是愛情多發(fā)地。然情思有喜有愁,正如愛情有樂也有痛,俗話說痛并快樂著,春季的痛也是快樂的。秋月自古就被文人們定格為惆悵,好像人的離別或思念都在秋季似的。雖好似勘破了人事,卻透露出深深的惆悵。然春月也好,秋月也罷,其本身并無可喜可愁之態(tài),蓋因人的心境不同罷了。豪放如東坡者,也是厚此薄彼的。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譯文

          競渡的龍舟高高地掛起一面面紅旗,從柳陰深處的水洲出擊。鼓聲像春天的雷電,沖破煙霧,劈開波濤,直奔遠處奪標目的地。

          圍觀人群的歡呼聲震天動地,有驚退萬人爭戰(zhàn)的豪氣。在金碧輝煌的小閣樓西,奪得錦標的龍舟獲得第一名回來了。

          注釋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簡稱《減蘭》。《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雙調四十四字,即就《木蘭花》的前后片第一、三句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轉兩平韻。

          競渡(dù):劃船比賽。每年端午節(jié)(農歷五月初五)為表達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尊敬和懷念,在民間形成的一種傳統(tǒng)風俗。

          紅旗高舉:高高舉起紅旗。

          渚(zhǔ):水中間的小洲。

          春雷:形容鼓聲像春雷一樣響個不停。

          遠遠回:形容龍舟的速度之快。

          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龍舟競爭之激烈氣勢,就像打仗一樣,把觀眾都驚呆了。

          金碧樓西:領獎處裝飾得金碧輝煌。

          銜(xián)得:奪得。

          錦標:古時的錦標,也就是一面彩緞的獎旗,一般都懸掛在終點岸邊的一根竹竿上,從龍舟上就可以摘取到。

          賞析:

          上闋首句“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以“高舉”、“飛出”兩個動態(tài)的詞語,寫出龍舟賽開場的景象,開篇就將緊張激烈的比賽氣氛渲染出來!肮膿舸豪祝逼茻煵ㄟh遠回”這一句,寫各條龍舟上的人擂鼓歡呼,聲抵云霄,如同轟響的“春雷”,震人心魄。這些鼓聲使劃船人士氣高漲,他們將小舟劃得飛快,使它“直破煙波”,像離弦的箭一般前進。“遠遠回”是指龍舟到達遠處再折回來。上闋兩句,猶如一個緊追龍舟的特寫鏡頭,將龍舟從出發(fā)到加速,再到折回的過程詳細地記錄下來,其問數(shù)艘船爭渡的激烈氣氛,以及船上人高漲的氣勢,無不清晰呈現(xiàn)。

          下闋轉而寫周圍的人群:“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震”字準確重現(xiàn)了萬人雷動的場景,可見此時已有龍舟勝利抵達終點,因此圍觀的人群爆發(fā)出了震天動地的歡呼!绑@退”的主語并非圍觀者,而是參加比賽的人,他們爭相競渡的豪氣,能“驚退”萬人,以豪語寫豪情,相得益彰!敖鸨虡俏,銜得錦標第一歸!暋弊值倪\用,將龍舟奪勝的`姿態(tài)寫活了。“金碧樓”與前面的“紅旗”、“楊柳”、“煙波”一起,在視覺上豐富了整個場面!暗谝粴w”呼應了“競渡”的主題,對首句的“飛出深深楊柳渚”進行了完美的收結。

          此詞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過色彩、聲音來刻畫竟渡奪標的熱烈緊張氣氛。同時,詞還反映了人們熱烈緊張的精神狀態(tài)。龍舟飛駛,鼓擊春雷,這是寫參與競渡者的緊張行動和英雄氣概。歡聲震地,是寫群眾的熱烈情緒。銜標而歸,是寫勝利健兒充滿喜悅的形象與心情。如此一來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日龍舟競渡、觀者如云的情景。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近現(xiàn)代:毛澤東

          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譯文:

          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

          滿天白茫茫的一片,大軍在雪中前進,心情更加迫切。頭上是險峻高山,狂風漫卷紅旗越過那險要關隘。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此行將要去往何處?贛江江畔風雪正迷亂。命令昨日已下達,十萬工農武裝就要直取吉安。

          注釋:

          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廣昌:江西南豐縣南,撫水上游西北岸。漫天:滿天。情更迫:發(fā)表時原作“無翠柏”,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詩詞》改為“情更迫”。大關:指險要關隘。

          此行何去?贛(gàn)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贛江:江名,位于長江以南、南嶺以北西源章水出自廣東省毗連江西南部的大庾嶺。吉安:現(xiàn)為市,在江西中部,贛江西岸。

          賞析:

          上闋描寫行軍的場面。這首《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卻是抑揚起伏,開篇就以漫天雪花為材,為整首詞設置了異常廣闊的背景,同時也為全篇定下了基調。在勾勒出這廣闊的背景后,再轉而寫人,描繪出一幅雪中行軍的圖畫。紅軍戰(zhàn)士不畏嚴寒,頂風冒雪前進,“雪里行軍情更迫”,軍情緊急,風雪嚴寒,無疑增加了行軍的困難,而紅軍戰(zhàn)士完成任務的決心卻更為強烈、迫切。起首這一句既寫出了雪中行軍時的自然環(huán)境,也顯示了當時的軍事形勢和社會環(huán)境,紅軍戰(zhàn)士英勇無畏的精神宛然可見。雪天行軍,雖不乏雄心壯志,然結果如何呢?詞人接下來并不順接直寫,反以形象之語轉寫他物。高山巍巍,矗立在眼前,又像橫在人頭上,似是道難以逾越的屏障,但是“風卷紅旗過大關”,在此未直接寫人,而寫的是紅旗,但是不難想見,真正過關者,人也,漫天飛雪中,伴隨著狂風翻卷著紅旗,紅軍戰(zhàn)士就輕松地跨越了山上的古道雄關,困難雖大,然可一舉邁過,絲毫不以為難,這是何等豪邁的氣概!風雪嚴寒,凸顯出環(huán)境形勢之惡劣,也襯托出人的壯志豪情。這里雖未直接寫人,實則借旗寫人,以紅旗來映照、表現(xiàn)廣大工農紅軍勇往直前、頑強不屈的性格和不畏困難、堅忍不拔的精神,虛與實,直筆與側寫,寫實與浪漫在此自然地融為一體。

          下片則指明了此次行軍的目的和方向。在描繪了漫天飛雪與風中紅旗后,又用設問引起下文:“此行何處?”繼而自答:“贛江風雪迷漫處。”答語并未明指此次行軍的.具體方向,而只是泛言滔滔贛江上的風雪迷漫之處。風雪茫茫,道路迢迢,似困難重重,崎嶇難行,詞之思致至此顯得有些低沉、迷茫。但緊接著最后一句:“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泵鞔_點出此次部隊出征的最終目標,又立時將情緒提起,語極平易,然力有千鈞,讓人仿佛看到千百萬已被革命喚醒并組織起來的工農武裝,正精神抖擻、信心百倍地奔赴戰(zhàn)場,在他們面前,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沒有不可戰(zhàn)勝的地方。詞至此又完成了一個更大的起伏,先抑后揚,重點在后,使整篇的情感、氣氛完全改觀。

          這首《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簡潔平實,明白曉暢,同時又波瀾起伏,抑揚有致,意象擇取和遣詞造句都匠心獨運,精彩畢現(xiàn)。全篇于質實凝煉之中,寓深遠宏大之意,洋溢著樂觀的氣氛,澎湃著昂揚的激情。詞中也不避革命征途中的困難,讓人在為廣大工農武裝不畏困難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信念所震撼、感染的同時,又分明體會到征途上的艱難險阻,感受到革命成功之不易。正如古人所云“君詩妙處吾能識,正在山程水驛中”(陸游《題廬陵蕭彥毓秀才詩卷后》二首之二),好的詩文,取材于火熱的生活,來自真切的感受,只要將身之所歷,心之所感真實寫出,毋須雕琢,自是佳作。這首小令取自革命征程中,自然地將豪情與現(xiàn)實、寫實與浪漫緊密綰合,既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又有持久的藝術魅力。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5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

          翻譯

          “桃花”沒有變,依舊開的燦爛;而“我”的心境卻變了,變老了。在這種凄苦潦倒心緒支配下,百無聊賴,我也想聽聽琵琶。但我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樣,家蓄歌兒舞女,我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聽了。

          一曲終了,我的情緒沉醉曲種久久不能自拔,讓我理解了白居易當年潯陽江上那份自傷淪落,卻逢知己的激動心情眼前東風萬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淪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籠罩在一片落日馀暉中,盡管還有一線淡淡的紅色,但畢竟已是日薄西山,黃昏將近了。

          注釋

          劉郎:指唐詩人劉禹錫。他曾被貶至南方連州、朗州等地。作者因戰(zhàn)亂而流浪南方,故以劉郎自比。

          重院:深院。

          謝家:指歌伎居處。

          潯陽江上: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這兩句說自己象白居易那樣聽琵琶后落淚傷心。杜甫《春望》

          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斑@句說面對落日映照下的大地山河,想到國破家亡,不禁感慨萬端。

          賞析

          古人在接近中年時,如果處境不利,遇上不順心的事,便自覺老了。謝安有中年哀樂之感,所以袁枚稱謝安“能支江左偏安局,難遣中年以后情”。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在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寫的,時年三十九歲,就在詞中自稱“老夫”。因蘇軾當時外放山東密州,仕途不利,心情郁悶。朱敦儒生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宋室南渡是在欽宗靖康二年(1127),朱敦儒年四十六歲。這首詞是南渡以后的作品,作于朱敦儒四十六歲以后,故起筆便自嘆“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這里暗用兩個典故。中唐詩人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中有“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詩句!对儆涡加^》詩有“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痹娋。劉郎與桃花的關系就是從這里來的。第二句用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边@是桃花與笑的關系。作者截去“春風”二字,與“老”字押韻。劉禹錫兩度被貶,仕途坎坷,再游玄都觀時,已五十六歲,進入老境。朱敦儒可能感到自己與劉禹錫有某些相似點,且又已入老境,故以“劉郎”自擬!疤一ā庇迷诖颂,一方面與“劉郎”有關,另一方面也含有某種象征意義。朱敦儒在靖康之難以前,在洛陽過著才子詞人浪漫疏放的生活,從他的一首《鷓鴣天》詞中就可以看出:“曾為梅花醉不歸,佳人挽袖乞新詞。輕紅遍寫鴛鴦帶,濃碧爭斟翡翠卮。”由于金人鼙鼓動地來,才驚破了他的佳人詩酒夢。國亡家破,南逃以后的朱敦儒一下子覺得自己變得衰老了!疤一ā睕]有變,“依舊笑”;而詞人的心境卻變了,變老了。盡管南宋統(tǒng)治者還在“西湖歌舞幾時休”,而朱敦儒卻對過去“佳人挽袖”,醉寫新詞的生活已經沒有那種閑情逸興了,所以他“不管桃花依舊笑”。桃李春風、兒女情長都已與己無干,表達的是"人老萬事休"的滄桑之感。

          他在《雨中花》詞中也曾無限感慨地說:“塞雁年年北去,蠻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夢,重到東周!庇忠淮伪憩F(xiàn)了他自感衰老的心情。

          在這種凄苦潦倒心緒支配下,百無聊賴,他也想聽聽琵琶。但他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樣,家蓄歌兒舞女,他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聽了。重院,即深院。謝家,即謝秋娘家。謝秋娘,唐代名妓,故詩詞中常用謝家代指妓家,或指詩人所愛戀的女子家。如唐張泌《寄人》:“別夢依稀到謝家”。溫庭筠《更漏子》:“惆悵謝家池閣!倍伎烧f明這種用法。

          過片,緊承上片聽琵琶而來。“曲終人醉”的曲,指琵琶曲。詞人聽完“謝家”的琵琶曲后,產生了怎樣的效果?有怎樣的感受?是樂還是愁?這是下片詞意發(fā)展的關鍵處。在這關鍵處,作者筆鋒決定性地一轉:“多似潯陽江上淚”,這一轉,決定詞意向愁的方面發(fā)展。白居易在潯陽江聽到琵琶女彈琵琶,自傷淪落,心情激動,“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朱敦儒為什么“多似潯陽江上淚”?下文提出了明確的答案:“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痹瓉碇於厝甯械窖矍皷|風萬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淪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籠罩在一片落日馀暉中,盡管還有一線淡淡的紅色,但畢竟已是日薄西山,黃昏將近了。詞人把破碎的`山河置于黯淡的夕照中,用光和色來象征和暗示南宋政權已近夕照黃昏,中原失地,恢復無望。這對于身遭國難,遠離故土,流落南方的詞人來說,怎能不痛心?怎能不“多似潯陽江上淚”呢?!"落照紅"三字,即是夕陽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隱喻宋季國運的衰微氣象。 這種國破家亡之痛,在他的另一首詞《采桑子·彭浪磯》中也有十分明顯的表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xiāng)去國人!庇纱丝梢娭於厝迳斫泧黾移浦y,流離轉徙于南方之后,貫串在他詞中的主流始終是一顆對國家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一種感人至深的愛國激情。千百年后讀之,仍令人心情激蕩不已。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6

          朝云橫度。

          轆轆車聲如水去。

          白草黃沙。

          月照孤村三兩家。

          飛鴻過也。

          萬結愁腸無晝夜。

          漸近燕山。

          回首鄉(xiāng)關歸路難。

          譯文

          早上,滿天烏云突然滾滾而來。囚車前行的轆轆聲就像那流水,一去不返。莽莽黃沙,枯草遍地,慘淡的月光照著只有三兩戶人家的`荒村,只覺一片死寂。

          大雁南飛,心中萬千愁思郁結難解,使得愁腸寸斷,簡直達到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漸漸靠近燕山,回頭遙望故國鄉(xiāng)土,明白想要回去比登天還難了。

          注釋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金奩集》入“林鐘商調”!稄堊右霸~》將其歸入“林鐘商”《花間集》所錄三首各不相同,茲以韋莊詞為準。該詞牌為雙調,上下闋各四句,共四十四字。雄州:今河北雄縣。驛(yì):驛站。公文官物傳送,供往來官員休息的機構。唐制三十里一驛。

          朝云橫度:寒風翻卷著朝云滾滾而過。

          轆轆(lù):車輪滾動聲

          白草黃沙:象征北方凄涼的景色。白草:枯草。

          無晝夜:不分晝夜。

          燕山:山名,在河北省北部,宋時邊境。

          鄉(xiāng)關:故鄉(xiāng)。歸路:返回故鄉(xiāng)的路。

          賞析

          這是北宋滅亡之際一位被金人虜去作弱女子寫作詞,描述被虜北行之經歷,抒發(fā)國破家亡之巨痛。作者之父本是陽武(河南原陽)縣令,在金兵南侵圍城時,奮勇抵抗,壯烈殉國,妻、子一同遇難。痛其女為賊虜去,題字于雄州氣中,敘其本末”(韋居安《梅磵詩話》)。由此可以想見作者寫作此詞時揪心泣血作情景。雄州,河北省雄縣。

          開頭兩句,寫被金人用車載向北方出發(fā)時作情景。痛朝”,點明出發(fā)作時間是在早上;痛云”,點明出發(fā)時作環(huán)境氣氛是那么慘淡,陰云密布;痛橫度”,形容陰云突如其來地漫過來。首句看似寫景,渲染自然氣候之惡劣;實是暗喻當時政治風云作突然變化,形勢險惡。一個痛橫”字,把作者那種禍從天降作特殊感受強調了出來。因此,次句痛轆轆車聲如水去”就直道其事了。痛轆轆”,象聲詞,形容車輪聲。杜牧《阿房宮賦》有痛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句,那是描寫六國宮妃被虜秦宮之后作可悲生活,這里是寫作者被虜北上、乘敵囚車、不知所往作慘痛情景。痛如水去”,既寫出被虜婦女之眾多,又表達了將一去不返作痛苦心境,比喻生動,含意深長,道盡了國勢危亡、一蹶不振,身為俘虜、前片茫茫作深哀大痛。

          緊承痛去”字,作者用痛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再描寫沿片之所見。痛白草”,我國西北地區(qū)所產之草,干枯時成白色,故名。唐代邊塞詩人岑參有痛北風卷地白草折”、痛平沙莽莽黃入天”之句,那是描寫天山一帶苦寒荒涼作景象;作者在此借用字面,渲染出河北秋季枯草遍地、一片不毛作氣氛。在這慘淡蕭索作背景之下,只見月光清冷地照著只有三兩戶人家作荒村,孤零零地,沒有一點活氣。作者描述敵占區(qū)是這樣地衰敗不堪,凄涼已極,不僅揭示了金兵燒殺虜掠造成作慘象,更襯托出作者被虜離北、身臨異地那種無比悲苦作心境。上句側重寫白天之所見,下句側重寫夜晚之所見,而又互文見義,彼此映襯,合成一幅北國荒寒圖,作者作滿眼血淚、一腔悲哀也正涂染其上了。

          上片寫開始被押北行片中作情景;下片寫繼續(xù)北行直至雄州作情景。上片側重寫所見,以寫景為主;下片側重寫所思,以抒情為主。

          飛鴻過也,萬結愁腸無晝夜!边@是繼續(xù)被押北行片中作一個特寫鏡頭。作者眼看敵占區(qū)荒涼凄冷作景象,心頭充滿了國破家亡作悲哀,忽然看到鴻雁從北往南地飛去,不禁更撩起了對故北作懷念、對親人作追思。然而父母兄弟均死于敵手,即使鴻雁能夠傳書,自己又不知道投書給誰,何況自己身為俘虜,失去自由,不僅不能象鴻雁那樣飛向南方故土,恐怕連投書作自由也沒有。就在這種度日如年作愁境中,痛漸近燕山”,來到雄州,離金邦作京城——那在燕山腳下作燕京已經不遠了。

          這句既照應詞題,又開啟下句痛回首北關歸路難”?找婏w鴻南去,自己身陷異域,只能回頭遙望那難舍難忘作故國北土,可要順著此路回去就比登天還難了。作者強烈作懷國思北之情,深沉作亡國喪家之恨,無可奈何作身為敵俘之悲,已經絕望作永別家園之痛,在此一齊傾訴出來,字字飽含著血淚。結筆處,收斂了上文流露出作愁苦心緒,文字變得平實樸素,但感情卻更顯真切。燕山,早在靖康之變以前,同知燕山府郭藥師就已投降金國,使燕山成為金人作后方重鎮(zhèn)。這一句話中,蘊涵著深沉作家國之痛。正因為家國淪亡,她才會落入此種境地;也正因為國破家亡,她才無法再得自由。因此,末句對痛北關”作痛回首”,飽含著她對故土作留戀,以及對家國命運作憂心。

          這首詞上片寓情于景,下片對景抒情。上下片都達到了情與景作和諧統(tǒng)一。同時也將強烈作思北之情和深深作亡國之恨洶涌傾泄出來,令人悲憤無比。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7

          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扁舟岸側,楓葉荻花秋索索。細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

          翻譯

          離人的懷抱甚是傷心,老天倘若有感情,也會因離別而衰老;它有時如輕絲般纖細卻纏綿悠遠,有時又如波濤般一浪高過一浪地涌上心頭。

          湖邊一葉扁舟?吭诎哆,楓葉、蘆花在秋風里瑟瑟發(fā)抖,將前歡與現(xiàn)實形成對照,相聚時的歡樂是一去不復返了,除非相逢于夢中。

          注釋

          傷懷:傷心。

          渺:茫茫然,看不清楚。

          扁舟:小船。

          楓葉:楓樹葉。亦泛指秋令變紅的其他植物的葉子。詩文中常用以形容秋色。

          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狀像蘆葦,地下莖蔓延,葉子長形,紫色花穗,生長在水邊。莖可以編席箔。

          須著人問比夢間:全句是說過去的事縱然真實,由于時過境遷。也形同夢寐,須用夢間的事來比況過去人間發(fā)生的事。

          賞析

          是詞寫離愁。前闋議論抒情。首句“傷懷離抱”,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傷感是離別的情緒。詩人李賀曾吟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抒發(fā)對國家興亡的悲涼痛苦情感,兩者比對。這種離愁“細似輕絲渺似波”,細軟得像輕絲那樣纏繞不清,縹渺得像微波那樣延續(xù)不斷。后闋回憶離別。一葉輕舟靠在岸邊,紅色的楓葉白色的蘆花,金風蕭蕭,行人告別遠去!凹毾肭皻g”,慢慢地回憶起以前相聚的歡樂,卻不能失而復得。“須著人間比夢間”,必須要讓人世間改變成夢間。

          全詞纏綿悱惻,婉轉細膩且真情灼然,可以想見,作者與文中女子的感情一定非同一般。上闋用了李賀詩的名句,表達出內心無限的深情,又以設問的形式問道:你能知道這番深意是怎樣的.嗎?告訴你,就如同細絲一般扯也扯不斷,像水波一樣前波剛去后波又來,永遠不可能斷絕。下闋寫到具體的場景,把人送走后,作者還獨自站立在岸邊,目送著白帆遠去后,才發(fā)現(xiàn)這里剩下的,只有白居易詩中“楓葉荻花秋瑟瑟”的蕭疏。此景最能令人想起“前歡”,那是多么令人魂飛魄散的極致享受,與眼前的孤獨索寞形成的對比,就如同冰冷的人間和美夢中的情景一樣不可同日而語。這種強烈的對比,更加大了作者心理上的落差,正是這種落差,令人感到了他的情意是何等真摯。

          創(chuàng)作背景

          詞作編年未詳,當是天圣末少年時期所作。這首詞可能是作者青年時期的作品,寫的是與女子別離的凄切之情。這位女子究竟是什么樣的身份,與作者究竟是什么關系,現(xiàn)已很難厘定。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8

          減字木蘭花·春月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二月十五夜,與趙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云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翻譯:

          春日庭院,浩月當空,堂前小酌,飄然欲醉,起舞弄影。九曲回廊,舞步旋轉,樹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淡淡的云,薄薄的霧,如此春宵月色,是年輕人及時行樂的佳境。不像秋天的'月,執(zhí)著地照著離別之人,引兩地傷情。

          注釋⑴香醪:美酒佳釀⑵婉娩: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賞析:

          皓月當空,與友人小酌堂前,梅香陣陣,月色溶溶,如此春宵,確是少年行樂的佳境;不像秋光那樣,只照著斷腸的離人。詞的意境宛如一杯醇酒,飲之令人欲醉。據《后山詩話》載,蘇公居潁,春夜對月。王夫人云春月可喜,秋月使人生愁。公謂此意前未及,遂作此詞云。

          春月使人多情思,也是愛情多發(fā)地。然情思有喜有愁,正如愛情有樂也有痛,俗話說痛并快樂著,春季的痛也是快樂的。秋月自古就被文人們定格為惆悵,好像人的離別或思念都在秋季似的。雖好似勘破了人事,卻透露出深深的惆悵。然春月也好,秋月也罷,其本身并無可喜可愁之態(tài),蓋因人的心境不同罷了。豪放如東坡者,也是厚此薄彼的。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9

          朝云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

          飛鴻過也。萬結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回首鄉(xiāng)關歸路難。

          翻譯

          長空中,寒風翻卷朝云滾滾而去。朝行暮宿,千里途程,大地上,金兵驅載婦女迢迢而去。莽莽黃沙,一片白草,月光清冷地照著只有三兩戶人家的荒村,孤零零地,沒有一點活氣。

          大雁南飛,卻不能為詞人寄書信倍加女主人公失去自由和國家之創(chuàng)痛。這種種愁思,郁結難解,使得愁腸寸斷,簡直達到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那在燕山腳下的燕京(即中都,北京市)已經不遠了, 回頭遙望那難舍難忘的故國鄉(xiāng)土,可要順著此路回去就比登天還難了。

          注釋

          轆轆:車行聲。

          白草黃沙:象征北方凄涼的景色。

          無晝夜:不分晝夜。

          燕山:府名。

          賞析

          這是北宋滅亡之際一位被金人虜去的弱女子寫的詞,描述被虜北行之經歷,抒發(fā)國破家亡之巨痛。作者之父本是陽武(河南原陽)縣令,在金兵南侵圍城時,奮勇抵抗,壯烈殉國,妻、子一同遇難!捌渑疄橘\虜去,題字于雄州驛中,敘其本末”(韋居安《梅磵詩話》)。由此可以想見作者寫作此詞時揪心泣血的情景。雄州,河北省雄縣。

          開頭兩句,寫被金人用車載向北方出發(fā)時的情景!俺保c明出發(fā)的時間是在早上;“云”,點明出發(fā)時的環(huán)境氣氛是那么慘淡,陰云密布;“橫度”,形容陰云突如其來地漫過來。首句看似寫景,渲染自然氣候之惡劣;實是暗喻當時政治風云的突然變化,形勢險惡。一個“橫”字,把作者那種禍從天降的特殊感受強調了出來。因此,次句“轆轆車聲如水去”就直道其事了。“轆轆”,象聲詞,形容車輪聲。杜牧《阿房宮賦》有“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句,那是描寫六國宮妃被虜秦宮之后的可悲生活,這里是寫作者被虜北上、乘敵囚車、不知所往的慘痛情景!叭缢ァ,既寫出被虜婦女之眾多,又表達了將一去不返的痛苦心境,比喻生動,含意深長,道盡了國勢危亡、一蹶不振,身為俘虜、前途茫茫的深哀大痛。

          緊承“去”字,作者用“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再描寫沿途之所見!鞍撞荨保覈鞅钡貐^(qū)所產之草,干枯時成白色,故名。唐代邊塞詩人岑參有“北風卷地白草折”、“平沙莽莽黃入天”之句,那是描寫天山一帶苦寒荒涼的景象;作者在此借用字面,渲染出河北秋季枯草遍地、一片不毛的氣氛。在這慘淡蕭索的`背景之下,只見月光清冷地照著只有三兩戶人家的荒村,孤零零地,沒有一點活氣。作者描述敵占區(qū)是這樣地衰敗不堪,凄涼已極,不僅揭示了金兵燒殺虜掠造成的慘象,更襯托出作者被虜離鄉(xiāng)、身臨異地那種無比悲苦的心境。上句側重寫白天之所見,下句側重寫夜晚之所見,而又互文見義,彼此映襯,合成一幅北國荒寒圖,作者的滿眼血淚、一腔悲哀也正涂染其上了。

          上片寫開始被押北行途中的情景;下片寫繼續(xù)北行直至雄州的情景。上片側重寫所見,以寫景為主;下片側重寫所思,以抒情為主。

          “飛鴻過也,百結愁腸無晝夜!边@是繼續(xù)被押北行途中的一個特寫鏡頭。作者眼看敵占區(qū)荒涼凄冷的景象,心頭充滿了國破家亡的悲哀,忽然看到鴻雁從北往南地飛去,不禁更撩起了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對親人的追思。然而父母兄弟均死于敵手,即使鴻雁能夠傳書,自己又不知道投書給誰,何況自己身為俘虜,失去自由,不僅不能象鴻雁那樣飛向南方故土,恐怕連投書的自由也沒有。這種種愁思,郁結難解,使得愁腸寸斷,簡直達到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不知如何是好了。

          就在這種度日如年的愁境中,“漸近燕山”,來到雄州,離金邦的京城——那在燕山腳下的燕京(即中都,北京市)已經不遠了。這句既照應詞題,又開啟下句“回首鄉(xiāng)關歸路難”?找婏w鴻南去,自己身陷異域,只能回頭遙望那難舍難忘的故國鄉(xiāng)土,可要順著此路回去就比登天還難了。作者強烈的懷國思鄉(xiāng)之情,深沉的亡國喪家之恨,無可奈何的身為敵俘之悲,已經絕望的永別家園之痛,在此一齊傾訴出來,字字飽含著血淚。全詞“寥寥數(shù)十字,寫出步步留戀,步步凄惻”(況周頤《蕙風詞話續(xù)編》)的家國之恨,被虜之痛,懷鄉(xiāng)之情,仔細體味,真是撼人肺腑、感人涕下。

          雖然全詞寫的為個人的不幸,卻反映出當時廣大人民的普遍遭遇。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0

          減字木蘭花·歌檀斂袂

          宋代歐陽修

          歌檀斂袂?澙@雕梁塵暗起。柔潤清圓。百琲明珠一線穿。

          櫻唇玉齒。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滿坐迷魂酒半醺。

          譯文

          歌女歌唱時動作舉止從容,落落大方。她的歌聲有時高亢嘹亮,經久不息;有時又輕柔圓潤,如百琲明珠纏綿不絕。

          歌女唇如櫻桃,齒如白玉,她美妙的嗓子發(fā)出的仙音,天上的行云都停留下來了,宴會中滿座的與宴者都已如癡如醉。

          注釋

          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減蘭。

          歌檀斂袂:此句寫女子歌唱時的動作。歌檀(tán):邊拍檀板邊唱歌。斂袂(mèi):卷起衣服袖子。

          ‘‘繚繞”句:渲染女子歌聲清越和悠長,余音繞梁不絕的特點。語出以下二典。

          百琲(bèi)明珠:十貫或五百枚珠子為一琲。

          櫻唇玉齒:唇如櫻桃,齒如白玉,此形容美人唇齒之美。

          留往行云:此喻女子歌技之高,歌聲之美。

          迷魂:被歌聲陶醉。醺(xūn):醉。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是歐陽修的早期作品,應當作于天圣末年西京留守推官任上。

          賞析

          此詞主要表現(xiàn)歌女高超的歌藝和動聽的歌聲。

          上片“歌檀斂袂”,寫的是歌女開始演唱前的動作,她稍稍斂折好衣袖,輕輕拍打下檀板。“繚繞雕梁塵暗起”,這里分別用了傳說中兩位著名的歌者的典故:一是韓娥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一是虞公高亢清越之音震動梁上灰塵。詞人借此突出寫這位歌女歌唱時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接下來,詞人又用一比喻寫歌聲的'婉轉圓潤!鞍佻i明珠一線穿”,她的歌聲就像數(shù)百串明珠串在一起,既悠長又圓潤。

          下片進一步寫歌女的演唱藝術之高。她不僅天生一副好嗓音,而且,“天上仙音心下事”,意為如天上仙樂般的歌聲中傳達出無限心事,這說明她能巧妙地將美妙的歌聲與內心情感結合起來,她是在用心靈歌唱。因此,“滿座迷魂酒半醺”,喝得略帶幾分醉意的客人們也被她動聽的歌聲感染陶醉了。

          詞人運用夸張的手法,從聽覺和視覺的不同角度形象再現(xiàn)了歌聲清越而悠長、繞梁不絕、響遏行云的藝術效果,體現(xiàn)了詞人不凡的藝術表現(xiàn)技巧。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原文:

          減字木蘭花·劉郎已老

          劉郎已老。

          不管桃花依舊笑。

          要聽琵琶。

          重院鶯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

          多似潯陽江上淚。

          萬里東風。

          國破山河落照紅。

          譯文:

          “桃花”沒有變,依舊開的燦爛;而“我”的心境卻變了,變老了。

          在這種凄苦潦倒心緒支配下,百無聊賴,我也想聽聽琵琶。但我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樣,家蓄歌兒舞女,我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聽了。

          一曲終了,我的情緒沉醉曲種久久不能自拔,讓我理解了白居易當年潯陽江上那份自傷淪落,卻逢知己的激動心情

          眼前東風萬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淪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籠罩在一片落日馀暉中,盡管還有一線淡淡的紅色,但畢竟已是日薄西山,黃昏將近了。

          注釋:

          ⑴劉郎:指唐詩人劉禹錫。他曾被貶至南方連州、朗州等地。作者因戰(zhàn)亂而流浪南方,故以劉郎自比。

         、拼拮o《題都城南莊》詩有“桃花依舊笑東風“之句。這句是說詩人已老,花月繁華引不起他的興致。

          ⑶重院:深院。謝家:指歌伎居處。張泌《寄人》:“別夢依依到謝家!

          ⑷潯陽江上: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斑@兩句說自己象白居易那樣聽琵琶后落淚傷心。

         、啥鸥Α洞和吩姡骸皣粕胶釉,城春草木深。“這句說面對落日映照下的大地山河,想到國破家亡,不禁感慨萬端。

          賞析:

          朱敦儒的這首《減字木蘭花》,一反以往其詞平易流暢,少用典故的特點,在短短的四十四個字中連用三典!皠⒗梢牙希还芴一ㄒ琅f笑!遍_篇兩句便含著兩個典故,中唐詩人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中有“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詩句!对儆涡加^》詩有“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痹娋洹⒗膳c桃花的關系就是從這里來的。第二句用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边@是桃花與笑的關系。作者截去“春風”二字,與“老”字押韻。劉禹錫兩度被貶,仕途坎坷,再游玄都觀時,已五十六歲,進入老境。朱敦儒可能感到自己與劉禹錫有某些相似點,且又已入老境,故以“劉郎”自擬!疤一ā庇迷诖颂,一方面與“劉郎”有關,另一方面也含有某種象征意義。朱敦儒在靖康之難以前,在洛陽過著才子詞人浪漫疏放的生活,從他的'一首《鷓鴣天》詞中就可以看出:“曾為梅花醉不歸,佳人挽袖乞新詞。輕紅遍寫鴛鴦帶,濃碧爭斟翡翠卮!庇捎诮鹑塑惫膭拥貋,才驚破了他的佳人詩酒夢。國亡家破,南逃以后的朱敦儒一下子覺得自己變得衰老了!疤一ā睕]有變,“依舊笑”;而詞人的心境卻變了,變老了。盡管南宋統(tǒng)治者還在“西湖歌舞幾時休”,而朱敦儒卻對過去“佳人挽袖”,醉寫新詞的生活已經沒有那種閑情逸興了,所以他“不管桃花依舊笑”。桃李春風、兒女情長都已與己無干,表達的是"人老萬事休"的滄桑之感。在這種凄苦潦倒心緒支配下,百無聊賴,他也想聽聽琵琶。但他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樣,家蓄歌兒舞女,他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聽了。?

          下片,緊承上片聽琵琶而來!扒K人醉”的曲,指琵琶曲。詞人聽完“謝家”的琵琶曲后,產生了怎樣的效果?有怎樣的感受?是樂還是愁?這是下片詞意發(fā)展的關鍵處。在這關鍵處,作者筆鋒決定性地一轉:“多似潯陽江上淚”,這一轉,決定詞意向愁的方面發(fā)展。白居易在潯陽江聽到琵琶女彈琵琶,自傷淪落,心情激動,“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朱敦儒為什么“多似潯陽江上淚”?下文提出了明確的答案:“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痹瓉碇於厝甯械窖矍皷|風萬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淪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籠罩在一片落日馀暉中,盡管還有一線淡淡的紅色,但畢竟已是日薄西山,黃昏將近了。詞人把破碎的山河置于黯淡的夕照中,用光和色來象征和暗示南宋政權已近夕照黃昏,中原失地,恢復無望。這對于身遭國難,遠離故土,流落南方的詞人來說,怎能不痛心?怎能不“多似潯陽江上淚”呢!"落照紅"三字,即是夕陽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隱喻宋季國運的衰微氣象。 這種國破家亡之痛,在他的另一首詞《采桑子·彭浪磯》中也有十分明顯的表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xiāng)去國人。”由此可見朱敦儒身經國亡家破之難,流離轉徙于南方之后,貫串在他詞中的主流始終是一顆對國家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一種感人至深的愛國激情。千百年后讀之,仍令人心情激蕩不已。

          全詞用典靈活、自然、貼切,詞風明快,內容安排層次清楚。下片在靜穆中突然迸發(fā)出愛國激情,如一股抑制不住的激流,激蕩人心,久久不能平靜。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2

          江南游女,問我何年歸得去。雨細風微,兩足如霜挽纻衣。

          江亭夜語,喜見京華新樣舞。蓮步輕飛,遷客今朝始是歸。

          翻譯

          流落黃州他鄉(xiāng)的歌女,你問我哪一年能回朝廷?今天,細雨微風,你仍挽起麻衣褲,將如霜白的兩腳插在水里。

          臨皋亭里,我倆悄悄夜語,仿佛喜悅地看到了當年京城宮廷那流行式的舞景,和那舞女輕飄如飛的蓮花舞步。貶居他鄉(xiāng)的文人,今天算是啟程返回京城。

          注釋

          纻衣:麻衣。

          江亭:長江畔上臨皋亭。

          京華:京城開封。

          遷客:指流浪的文人,常與騷人連在一起。

          創(chuàng)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蘇軾遵照圣旨離黃赴汝,仍任團練副使。該詞是臨行之前蘇軾寫給妻子王朝云的.,表達了二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愿望。

          賞析

          上片,寫王朝云與蘇軾一樣過著艱苦的生活,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開頭兩句,以發(fā)問的句式,突出王朝云這位“江南游女”的憧憬,問蘇軾“何年歸得去”朝廷?文后并未立即回答,為下片的行文留下了回味的伏筆。接著第三、四句,采用特寫細節(jié)的筆法,通過“兩足如霜”這些細節(jié),以小見大地突出“江南游女”王朝云飽嘗風雨,與蘇軾患難與共的堅強性格。

          下片,以夢幻與現(xiàn)實相結合的手法,再現(xiàn)了王朝云與蘇軾美好的夜話!敖ひ拐Z,喜見京華新樣舞,蓮步輕飛”。先推出“夜語”的背景“江亭”。這是極為美麗的長江線上的景觀。再推出夢幻般的昔日風流鏡頭:“喜見京華新樣舞,蓮步輕飛”!靶聵游琛绷钏麄冄刍ǹ潄y,“蓮步輕飛”,令他們神魂顛倒。一個“喜”字,生動地傳達了他們當年的榮耀,一個“見”字,準確地重現(xiàn)出昔日的風光。正因如此,“遷客今朝始是歸”就暗含了蘇軾的人生命運將被改變,令人感到萬幸!斑w客今朝始是歸”恰好與詞的開頭“何年歸得去”問語相呼應,王朝云的欲歸去的美好心愿得以滿足。事實上,蘇軾離黃赴汝并不很久,第二年又奉宋神宗之命復朝奉郎赴登州,接著任尚書禮部郎中、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等職。

          全詞,以蘇軾與王朝云之間的對答為中心線,疏解了蘇軾積郁四年多的愁情。尤其 “江亭夜語”,更使蘇軾風流蘊藉,心曠神怡。從與王朝云的“夜語”到他們“始是歸”的現(xiàn)實,既是蘇軾宣布貶居生涯的終結,更是蘇軾寫作離別詩詞藝術境界的升華。以點代面,淋漓盡致。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減字木蘭花·寓意

          云鬟傾倒,醉倚闌干風月好。憑仗相扶,誤入仙家碧玉壺。

          連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蘇,便逐鴟夷去得無。

          翻譯

          酒醉后頭發(fā)散亂,依靠著欄桿發(fā)現(xiàn)眼前一片美景。倚仗別人攙扶我,進入仙家的境地。

          一望無際的枯草,我從水路取道蘇州,就隨著范蠡退隱江湖離開仕途么?

          注釋

          云鬟:古代通稱婦女的頭發(fā)。此處特指蘇軾自己的頭發(fā),這與古代成年男子束發(fā)的習俗有關。

          傾倒:有散亂的意思。

          姑蘇:指蘇州。

          鴟夷:春秋戰(zhàn)國時期,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消滅吳國之后,主動退隱江湖,改姓更名,到齊國時稱為鴟夷子皮。

          賞析

          上片寫醉后所見的美景以及醉態(tài)中的`奇想。首句“云鬟傾倒”,直接描寫酒醉后頭發(fā)散亂的狀態(tài)。次句“醉倚闌干風月好”緊承前句,當蘇軾醉后倚欄而望時,忽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美的境界:“風月好”。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在醉酒后擁有本真的自我,再加上恰好與自然美景相遇,這種“酒中趣”就顯得不俗了。“憑仗相扶”一句,承上句一個“醉”字,仍寫醉意朦朧的狀態(tài)。就在這時,蘇軾突發(fā)奇想,“誤人仙家碧玉壺!碧K軾從年輕時起就博覽群籍,不免于“雜學旁搜”,神仙方術之類書籍也莫不畢覽,由該詞所寫可見一斑。這里 “仙家碧玉壺”的神話傳說,不僅緊扣上文酒醉之事,而且充分表露了蘇軾童真與詼諧的個性。

          下片寫赴杭州途中所見的景物,以及途經蘇州時的懷古之思!斑B天衰草”句,顯示了江南仲冬時的季節(jié)特征,展現(xiàn)了蘇軾在曠野中行進時一片蒼涼、凄清的景象,多少也透露出蘇軾在宦游中某種疲乏、棲遑(huáng)的心態(tài),為下文引發(fā)對于人生道路的思考預伏一筆。接著“下走湖南西去道”一句,是敘事,暗寫當前赴杭任之事。“湖”字“當指太湖”,并與蘇軾此次取道湖州至杭州的履歷相印證,以確定本篇的寫作時間,是頗為精當?shù)摹?“一舸姑蘇,便逐鴟夷去得無”兩句,寫經過姑蘇時,引起對當年歸隱江湖的越國功臣范蠡的聯(lián)想,以及對蘇軾自我人生道路的思考。盡管蘇軾的這種思考是偶發(fā)的,并不符合蘇軾的“奮厲有當世志”(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的人生理想。

          創(chuàng)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十一月,蘇軾赴杭州通判任途中經過蘇州,該詞是蘇軾在蘇州即景遣興之作。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4

          減字木蘭花·新月

          晚妝欲罷,更把纖眉臨鏡畫。準待分明,和雨和煙兩不勝。

          莫教星替,守取團圓終必遂。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

          古詩簡介

          《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簡稱《減蘭》。減字木蘭花·新月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詞作,描寫的是女主人公等待男主人公時忐忑不安的心境。

          賞析/鑒賞

          本想停下手中胭脂,停止這無人欣賞的晚妝,卻又對著鏡子描畫纖纖的細眉。默默凝視著天空,等到相約的時刻,卻經不住煙雨的敲打。 我等的人,希望你不要讓我等到星辰替代了現(xiàn)在的主角,希望我們能夠在這約定的夜里相聚,F(xiàn)在這個孤獨的.高樓上,無論看著哪里的景物,天上人間,似乎都充滿無法壓抑的愁緒。

          之前的化妝作為鋪陳,點出女主人公對這次約會的重視。等的過程中又通過對煙雨的描畫,透露她對天氣的不滿,生怕影響了,他來的腳步。最后默默寫出她的心事,對希望能夠相見的急切,和對漫長等待的不安。

          參考《一生最愛納蘭詞》,這是一首詠物詩,描寫新月,比喻擬人,巧妙別致,頗有風格。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減字木蘭花·花

          宋代:蘇軾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纖手里。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

          溫香熟美,醉慢云鬟垂兩耳。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紅。

          譯文: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纖手里。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

          黃金的花蕊開綻在紅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細的手里。朦朧的月亮月光淡淡,時不時吹起微風來卷起美人的衣袖。

          溫香熟美,醉慢云鬟垂兩耳。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紅。

          柔和清淡的風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熟很香,悄悄的,高聳的發(fā)髻垂到兩只耳朵下了。謝謝春姑娘的巧奪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紅艷,更像是美人肌膚透出的紅。

          注釋:

          玉房金蕊(ruǐ),宜在玉人纖手里。淡月朦(méng)朧(lóng),更有微微弄袖風。

          玉房:花的子房的美稱。金蕊:金色的蕊。白居易《牡丹芳》 詩:黃金蕊綻紅玉房。玉人:容貌美麗的少婦。《詩經》:有女如玉。纖手:女子柔細的手。微微弄袖風:輕輕地拂袖的風。

          溫香熟美,醉慢云鬟(huán)垂兩耳。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紅。

          溫香熟美:在柔和清淡的香風中,睡得很熟很美。醉慢:醉后松弛。云鬟:形容婦女高聳的環(huán)形發(fā)髻。春工:春季造化萬物之工。玉紅:形容美女白里透紅的膚色。

          賞析:

          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運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間反復掂掇,造成情意綿綿的意境,構思新穎纖巧,獨具藝術風采,形象的寫出了玉人之美。

          詞的一開頭就來贊美花:開頭兩句寫花的子房,花的金蕊,玉房金蕊,從正面以文彩艷麗的筆法描繪了花妖艷迷人的姿色,“黃金蕊綻紅玉房”只有牡丹才能配的上“玉房金蕊”的稱號,可見花的婀娜多姿。牡丹結成一束,恰好地插在美女柔細的手里!敖稹被ㄅc“玉”人相映成趣,柔花與纖手,“宜”字貫串,構成了睡女側睡拈花圖,美麗極了。

          “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特寫美女的朦朧美。“淡月”本是“朦朧”的,它好像柔紗,罩在美女的.肌體上,更是玲瓏剔透的。加仁輕輕的微風,拂弄著美女的衣袖,多么柔情。一個“弄”字,多么富有人情味。“月”與“風”給予美女的情愛多么深。靜動結合,美上加美。通過對環(huán)境的襯托,帶給人一種玄妙之美,在如此美妙月色中,漂亮的人和漂亮的花相互襯映,月亮將人和花照得潔白無瑕,花偎依著人的手,享受著微風,烘云托月的寫出了花美,人美的一幅美好場景。

          下片,寫睡女的熟睡美。第一、二句寫清香送爽,美女酣然沉睡。在柔和滴淡的香氣中,美女不知不覺地如同醉漢進人夢鄉(xiāng),很熟很香。那高聳的發(fā)髻慢慢地垂到兩耳之下了!皽叵恪迸c“熟美”兩個偏正詞組的結合,恰好生動描繪了睡美人的嫵媚神態(tài)。那個“醉”也選用精當。除“醉”睡外,再也不會有別的熟睡的情態(tài)呈現(xiàn)。

          最后一句,“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紅。”最后兩句點明本詞的題旨“不是花紅是玉紅”。這位朦朧的白中透紅肌體的美女,不是花紅勝過花紅,還是得“多謝春工’。沒有造化萬物的春工造花、造月、造風、造美境,哪會有“溫香熟美”的睡美人呢!

          短短四十四個字,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婉約柔美,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容情于景,本是效仿李白《清平調詞》所做,但是刻畫之高法卻不比李白差,首詠人,次詠花,借的美麗襯托出人的美麗。

        【減字木蘭花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有關《減字木蘭花》原文及翻譯賞析06-12

        減字木蘭花·競渡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減字木蘭花·春月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減字木蘭花·去年今夜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減字木蘭花春怨》原文翻譯及賞析07-08

        減字木蘭花·淮山隱隱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減字木蘭花·寓意原文及賞析08-1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