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倫《三閭廟》詩詞鑒賞
【年代】:唐
【作者】:戴叔倫——《三閭廟》
【內(nèi)容】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fēng)起,蕭蕭楓樹林。
【賞析】:
三閭廟,是奉祀春秋時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廟宇,據(jù)《清一統(tǒng)志》記載,廟在長沙府湘陰縣北六十里(今汨羅縣境)。此詩為憑吊屈原而作。
司馬遷論屈原時說:“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史記。屈原列傳》)詩人圍繞一個“怨”字,以明朗而又含蓄的詩句,抒發(fā)對屈原其人其事的感懷。
沅、湘是屈原詩篇中常常詠嘆的兩條江流!稇焉场分姓f:“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遠(yuǎn)忽兮。”《湘君》中又說:“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詩以沅湘開篇,既是即景起興,同時也是比喻:沅水湘江,江流何似?有如屈子千年不盡的怨恨。騷人幽怨,何以形容?好似沅湘深沉的流水。前一句之“不盡”,寫怨之綿長,后一句之“何深”,表怨之深重。兩句都從“怨”字落筆,形象明朗而包孕深廣,錯綜成文而回環(huán)婉曲。李瑛《詩法易簡錄》認(rèn)為:“詠古人必能寫出古人之神,方不負(fù)題。此詩首二句懸空落筆,直將屈子一生忠憤寫得至今猶在,發(fā)端之妙,已稱絕調(diào)!笔钦f得頗有見地的。
然而,屈子為什么怨?怨什么?詩人自己的感情和態(tài)度又怎樣?詩中并沒有和盤托出,而只是描繪了一幅特定的形象的'圖景,引導(dǎo)讀者去思索。江上秋風(fēng),楓林搖落,時歷千載而三閭廟旁的景色依然如昔,可是,屈子沉江之后,而今卻到哪里去呼喚他的冤魂歸來?“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曩鈿w來哀江南!”這是屈原的《九歌》和《招魂》中的名句,詩人撫今追昔,觸景生情,借來化用為詩的結(jié)句:“日暮秋風(fēng)起,蕭蕭楓樹林”。季節(jié)是“秋風(fēng)起”的深秋,時間是“日暮”,景色是“楓樹林”,再加上“蕭蕭”這一象聲疊詞的運用,更覺幽怨不盡,情傷無限。這種寫法,稱為“以景結(jié)情”或“以景截情”,畫面明朗而引人思索,詩意雋永而不晦澀難解,深遠(yuǎn)的情思含蘊在規(guī)定的景色描繪里,使人覺得景物如在目前而余味曲包。試想,前面已經(jīng)點明了“怨”,此處如果仍以直白出之,而不是將明朗和含蓄結(jié)合起來,做到空際傳神,讓人于言外得之,那將會何等索然寡味!此詩結(jié)句,歷來得到詩評家的贊譽!对姺ㄒ缀嗕洝酚仲澋溃骸叭⑺木涞珜懷矍爸,不復(fù)加以品評,格力尤高。凡詠古以寫景結(jié),須與其人相肖,方有神致,否則流于寬泛矣!辩娦省短圃姎w》則說:“此詩豈盡三閭,如此一結(jié),便不可測。”施補華《峴傭說詩》評道:“并不用意,而言外自有一種悲涼感慨之氣,五絕中此格最高。”無不肯定其意余象外、含蓄悠永之妙。
詩歌,是形象的藝術(shù),也是最富于暗示性和啟示力的藝術(shù)。明朗而不含蓄,明朗就成了一眼見底的淺水沙灘;含蓄而不明朗,含蓄就成了令人不知所云的有字天書。戴叔倫的《三閭廟》兼得二者之長,明朗處情景接人,含蓄處又喚起讀者的想象鼓翼而飛。
【戴叔倫《三閭廟》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過三閭廟_戴叔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7
戴叔倫詩原文鑒賞06-14
塞上曲戴叔倫閱讀答案01-05
關(guān)于唐代詩人戴叔倫的經(jīng)典詩句06-19
過三閭廟原文及賞析08-20
戴叔倫詩歌《蘭溪棹歌》賞析07-10
過三閭廟原文翻譯及賞析04-15
戴叔倫《蘭溪棹歌》全詩翻譯及賞析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