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2-12-02 16:06:42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推薦】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結論,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guī)律,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

          第一章實數(shù)

          考點一、實數(shù)的概念及分類(3分)

          1、實數(shù)的分類

          正有理數(shù)

          有理數(shù)零有限小數(shù)和無限循環(huán)小數(shù)實數(shù)負有理數(shù)正無理數(shù)

          無理數(shù)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負無理數(shù)

          整數(shù)包括正整數(shù)、零、負整數(shù)。

          正整數(shù)又叫自然數(shù)。

          正整數(shù)、零、負整數(shù)、正分數(shù)、負分數(shù)統(tǒng)稱為有理數(shù)。

          2、無理數(shù)

          在理解無理數(shù)時,要抓住“無限不循環(huán)”這一時之,歸納起來有四類:

         。1)開方開不盡的數(shù),如7,32等;

         。2)有特定意義的數(shù),如圓周率π,或化簡后含有π的數(shù),如

         。3)有特定結構的數(shù),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數(shù),如sin60o等

          考點二、實數(shù)的倒數(shù)、相反數(shù)和絕對值(3分)

          1、相反數(shù)

          實數(shù)與它的相反數(shù)時一對數(shù)(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shù)叫做互為相反數(shù),零的相反數(shù)是零),從數(shù)軸上看,互為相反數(shù)的兩個數(shù)所對應的點關于原點對稱,如果a與b互為相反數(shù),則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絕對值

          一個數(shù)的絕對值就是表示這個數(shù)的點與原點的距離,|a|≥0。零的絕對值時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數(shù),若|a|=a,則a≥0;若|a|=-a,則a≤0。正數(shù)大于零,負數(shù)小于零,正數(shù)大于一切負數(shù),兩個負數(shù),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數(shù)

          如果a與b互為倒數(shù),則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數(shù)等于本身的數(shù)是1和-1。零沒有倒數(shù)。

          考點三、平方根、算數(shù)平方根和立方根(310分)

          1、平方根

          如果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shù)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一個數(shù)有兩個平方根,他們互為相反數(shù);零的平方根是零;負數(shù)沒有平方根。正數(shù)a的平方根記做“。a”

          π+8等;

          2、算術平方根

          正數(shù)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記作“a”。正數(shù)和零的算術平方根都只有一個,零的算術平方根是零。a(a0)a0

          a2a;注意a的雙重非負性:

          -a(a考點六、實數(shù)的運算(做題的基礎,分值相當大)

          1、加法交換律abba

          2、加法結合律(ab)ca(bc)

          3、乘法交換律abba

          4、乘法結合律(ab)ca(bc)

          5、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6、實數(shù)混合運算時,對于運算順序有什么規(guī)定?

          實數(shù)混合運算時,將運算分為三級,加減為一級運算,乘除為二能為運算,乘方為三級運算。同級運算時,從左到右依次進行;不是同級的混合運算,先算乘方,再算乘除,而后才算加減;運算中如有括號時,先做括號內的運算,按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的順序進行。

          7、有理數(shù)除法運算法則就什么?

          兩有理數(shù)除法運算法則可用兩種方式來表述:第一,除以一個不等于零的數(shù),等于乘以這個數(shù)的倒數(shù);第二,兩數(shù)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個不為零的數(shù),商都是零。

          8、什么叫有理數(shù)的乘方?冪?底數(shù)?指數(shù)?

          相同因數(shù)相乘積的運算叫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冪,相同因數(shù)的個數(shù)叫指數(shù),這個因數(shù)叫底數(shù)。記作:an

          9、有理數(shù)乘方運算的法則是什么?

          負數(shù)的奇次冪是負數(shù),負數(shù)的偶次冪是正數(shù)。正數(shù)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shù)。零的任何正整數(shù)冪都是零。

          10、加括號和去括號時各項的符號的變化規(guī)律是什么?

          去(加)括號時如果括號外的因數(shù)是正數(shù),去(加)括號后式子各項的符號與原括號內的式子相應各項的符號相同;括號外的因數(shù)是負數(shù)去(加)括號后式子各項的符號與原括號內式子相應各項的符號相反。

          平行線與相交線

          知識要點

          一.余角、補角、對頂角

          1,余角:如果兩個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稱這兩個角互為余角.

          2,補角:如果兩個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稱這兩個角互為補角.

          3,對頂角:如果兩個角有公共頂點,并且它們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叫做對頂角.

          4,互為余角的有關性質:

         、佟1+∠2=90°,則∠1、∠2互余;反過來,若∠1,∠2互余,

          則∠1+∠2=90°;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十∠2=90°,∠1+∠3=90°,則∠2=∠3.

          5,互為補角的有關性質:①若∠A+∠B=180°,則∠A、∠B互補;反過來,若∠A、∠B互補,則∠A+∠B=180°.

         、谕腔虻冉堑难a角相等.如果∠A+∠C=180°,∠A+∠B=180°,則∠B=∠C.

          6,對頂角的性質:對頂角相等.

          二.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認識及平行線的性質

          7,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相交或平行.

          8,“三線八角”的識別:

          三線八角指的是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而成的八個角.

          正確認識這八個角要抓住:同位角位置相同,即“同旁”和“同規(guī)”;內錯角要抓住“內部,兩旁”;同旁內角要抓住“內部、同旁”.三.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

          9,平行線的定義: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線.

          10,平行線的性質: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

          11,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平行.

          12,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是指在一條直線上任意找一點向另一條直線作垂線,垂線段的長度就是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

          13,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14,平行線的判定: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如果內錯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如果同旁內角互補,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這三個條件都是由角的數(shù)量關系(相等或互補)來確定直線的位置關系(平行)的,因此能否找到兩直線平行的條件,關鍵是能否正確地找到或識別出同位角,內錯角或同旁內角.

          15,常見的幾種兩條直線平行的結論:

          (1)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一組同位角的角平分線平行;

          (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一組內錯角的角平分線互相平行.

          四.尺規(guī)作圖

          16,只用沒有刻度的直尺和圓規(guī)的作圖的方法稱為尺規(guī)作圖.用尺規(guī)可以作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也可以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利用這兩種兩種基本作圖可以作出兩條線段的和或差,也可以作出兩個角的和或差.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2

          一、 重要概念

          1。數(shù)的分類及概念

          數(shù)系表:

          說明:“分類”的原則:1)相稱(不重、不漏)

          2)有標準

          2。非負數(shù):正實數(shù)與零的統(tǒng)稱。(表為:x≥0)

          常見的非負數(shù)有:

          性質:若干個非負數(shù)的和為0,則每個非負擔數(shù)均為0。

          3。倒數(shù): ①定義及表示法

         、谛再|:A.a≠1/a(a≠±1);B.1/a中,a≠0;C.01;a1時,1/a1;D。積為1。

          4。相反數(shù): ①定義及表示法

         、谛再|:A.a≠0時,a≠-a;B.a與-a在數(shù)軸上的位置;C。和為0,商為-1。

          5。數(shù)軸:①定義(“三要素”)

         、谧饔茫篈。直觀地比較實數(shù)的大小;B。明確體現(xiàn)絕對值意義;C。建立點與實數(shù)的一一對應關系。

          6。奇數(shù)、偶數(shù)、質數(shù)、合數(shù)(正整數(shù)—自然數(shù))

          定義及表示:

          奇數(shù):2n-1

          偶數(shù):2n(n為自然數(shù))

          7。絕對值:①定義(兩種):

          代數(shù)定義:

          幾何定義:數(shù)a的絕對值頂?shù)膸缀我饬x是實數(shù)a在數(shù)軸上所對應的點到原點的距離。

          ②│a│≥0,符號“││”是“非負數(shù)”的標志;③數(shù)a的絕對值只有一個;④處理任何類型的題目,只要其中有“││”出現(xiàn),其關鍵一步是去掉“││”符號。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3

          1.如果把解題比做打仗,那么解題者的“兵器”就是數(shù)學基礎知識,“兵力”就是數(shù)學基本方法,而調動數(shù)學基礎知識、運用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數(shù)學解題思想則正是“兵法”。

          2.數(shù)學家存在的主要理由就是解決問題。因此,數(shù)學的真正的組成部分是問題和解答!皢栴}是數(shù)學的心臟”。

          3.問題反映了現(xiàn)有水平與客觀需要的矛盾,對學生來說,就是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問題就是矛盾。對于學生而言,問題有三個特征:

         。1)接受性:學生愿意解決并且具有解決它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

         。2)障礙性:學生不能直接看出它的解法和答案,而必須經過思考才能解決。

         。3)探究性:學生不能按照現(xiàn)成的的套路去解,需要進行探索,尋找新的處理方法。

          4.練習型的問題具有教學性,它的結論為數(shù)學家或教師所已知,其之成為問題僅相對于教學或學生而言,包括一個待計算的答案、一個待證明的結論、一個待作出的圖形、一個待判斷的命題、一個待解決的實際問題。

          5.“問題解決”有不同的解釋,比較典型的觀點可歸納為4種:

         。1)問題解決是心理活動。面臨新情境、新課題,發(fā)現(xiàn)它與主客觀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卻沒有現(xiàn)成對策時,所引起的尋求處理辦法的一種活動。

         。2)問題解決是一個探究過程。把“問題解決”定義為“將先前已獲得的知識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境的過程”。這就是說,問題解決是一個發(fā)現(xiàn)的過程、探索的過程、創(chuàng)新的過程。

         。3)問題解決是一個學習目的!皩W習數(shù)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問題解決”。因而,學習怎樣解決問題就成為學習數(shù)學的根本原因。此時,問題解決就獨立于特殊的問題,獨立于一般過程或方法,也獨立于數(shù)學的具體內容。

         。4)問題解決是一種生存能力。重視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展問題解決的能力,其目的之一是,在這個充滿疑問、有時連問題和答案都是不確定的世界里,學習生存的本領。

          6.解題研究存在一些誤區(qū),首先一個表現(xiàn)是,用現(xiàn)成的例子說明現(xiàn)成的觀點,或用現(xiàn)成的觀點解釋現(xiàn)成的例子。其次一個表現(xiàn)是,長期徘徊在一招一式的歸類上,缺少觀點上的提高或實質性的突破。第三個表現(xiàn)是,多研究“怎樣解”,較少問“為什么這樣解”。在這些誤區(qū)里,“解題而不立法、作答而不立論”。

          7.人的思維依賴于必要的知識和經驗,數(shù)學知識正是數(shù)學解題思維活動的出發(fā)點與憑借。豐富的知識并加以優(yōu)化的結構能為題意的本質理解與思路的迅速尋找創(chuàng)造成功的條件。解題研究的一代宗師波利亞說過:“貨源充足和組織良好的知識倉庫是一個解題者的重要資本”。

          8.熟練掌握數(shù)學基礎知識的體系。對于中學數(shù)學解題來說,應如數(shù)學家珍說出教材的概念系統(tǒng)、定理系統(tǒng)、符號系統(tǒng)。還應掌握中學數(shù)學競賽涉及的基礎理論。深刻理解數(shù)學概念、準確掌握數(shù)學定理、公式和法則。熟悉基本規(guī)則和常用的方法,不斷積累數(shù)學技巧。

          9.數(shù)學的本質活動是思維。思維的對象是概念,思維的方式是邏輯。當這種思維與新事物接觸時,將出現(xiàn)“相容”和“不容”的兩種可能。出現(xiàn)“相容”時,產生新結果,且被原概念吸收,并發(fā)展成新概念;當出現(xiàn)“不容”時,則產生了所謂的問題。這時,思維出現(xiàn)迂回,甚至暫時退回原地,將原概念擴大或將原邏輯變式,直到新思維與事物相容為止。至此,也產生新的結果,也被原思維吸收。這就是一個思維活動的全過程。

          10.解題能力,表現(xiàn)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敏銳、洞察力與整體把握。其主要成分是3種基本的數(shù)學能力(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核心是能否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包括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其基本要求包括:

          (1)掌握解題的科學程序;

         。2)掌握數(shù)學中各種常用的思維方法,如觀察、試驗、歸納、演繹、類比、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

         。3)掌握解題的基本策略,能“因題制宜”地選擇對口的解題思路,使用有效的解題方法、調動精明的解題技巧;

         。4)具有敏銳的直覺。應該明白,我們的數(shù)學解題活動是在縱橫交錯的數(shù)學關系中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從一種可能性過渡到另一種可能性時,并非對每一個數(shù)學細節(jié)都洞察無遺,并非總能借助于“三段論”的橋梁,而是在短時間內朦朧地插上幻想的翅膀,直接飛翔到最近的可能性上,從而達到對某種數(shù)學對象的本質領悟:

          11.解題具有實踐性與探索性的特征,“就像游泳,滑雪或彈鋼琴一樣,只能通過模仿和實踐來學到它……你想學會游泳,你就必須下水,你想成為解題的能手,你就必須去解題”,“尋找題解,不能教會,而只能靠自己學會”。

          12.所謂解題經驗,就是某些數(shù)學知識、某些解題方法與某些條件的有序組合。成功是一種有效的有序組合,失敗是一種無效的無序組合(它從反面向我們提供有效的有序組合)。成功經驗所獲得的有序組合,就好像建筑上的預制構件(或稱為思維組塊),遇到合適的場合,可以原封不動地把它搬上去。

          13.認為解題純粹是一種智能活動顯然是錯誤的;決心與情緒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教育學生解題是一種意志教育。當學生求解那些對他來說并不太容易的題目時,他學會了敗而不餒,學會了贊賞微小的進展,學會了等待主要念頭的萌動,學會了當主要念頭出現(xiàn)后如何全力以赴,直撲問題的核心或主干;當一旦突破關卡,如何去占領問題的'至高點,并冷靜地府視全局,從而得到問題的完善解決。如果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沒有機會嘗盡為求解而奮斗的喜怒哀樂,那么他的數(shù)學解題訓練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敗了。

          14.教師的例題教學要暴露自己思維的真實過程,老師備課時,遇上的曲折和錯誤不能隨草紙扔到廢紙堆。如果教師掩瞞了解題中的曲折,自己在講臺裝神弄巧,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把自己打扮成超人,將給學生的學習產生誤導。這樣的教師越高明,學生越自卑。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4

          一、目標與要求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關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應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決一些簡單題目。

          2.掌握通過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據(jù)實際問題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數(shù)學模型的方法,應用熟練掌握以上知識解決問題。

          二、重點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關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關概念并用這些概念解決問題。

          2.判定一個數(shù)是否是方程的根;

          3.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4.運用開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領會降次──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

          5.利用實際問題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數(shù)學模型,并解決這個問題.

          三、難點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題。

          2.通過提出問題,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數(shù)學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遷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時的討論。

          4.通過根據(jù)平方根的意義解形如x2=n,知識遷移到根據(jù)平方根的意義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5.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實際問題的數(shù)學模型,方程解與實際問題解的區(qū)別。

          6.由實際問題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還要考慮這些根是否確定是實際問題的根。

          7.知識框架

          四、知識點、概念總結

          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兩邊都是整式,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一元),并且未知數(shù)的最高次數(shù)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有四個特點:

          (1)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

          (2)且未知數(shù)次數(shù)最高次數(shù)是2;

          (3)是整式方程。要判斷一個方程是否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為整式方程,若是,再對它進行整理。如果能整理為 ax2+bx+c=0(a≠0)的形式,則這個方程就為一元二次方程。

          (4)將方程化為一般形式:ax2+bx+c=0時,應滿足(a≠0)

          3.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地,任何一個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經過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

          一個一元二次方程經過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項,a是二次項系數(shù);bx是一次項,b是一次項系數(shù);c是常數(shù)項。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5

          數(shù)學是研究數(shù)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科學。它是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基礎,而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說,學好數(shù)學對于我們每個同學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初中數(shù)學的學習方法與技巧:

          一、平時的數(shù)學學習:

          1、課前認真預習。預習的目的是為了能更好得聽老師講課,通過預習,掌握度要達到百分之八十。帶著預習中不明白的問題去聽老師講課,來解答這類的問題。預習還可以使聽課的整體效率提高。具體的預習方法:將書上的題目做完,畫出知識點,整個過程大約持續(xù)15-20分鐘。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將練習冊做完。

          2、讓數(shù)學課學與練結合。在數(shù)學課上,光聽是沒用的。當老師讓同學去黑板上演算時,自己也要在草稿紙上練。如果遇到不懂的難題,一定要提出來,不能不求甚解。否則考試遇到類似的題目就可能不會做。聽老師講課時一定要全神貫注,要注意細節(jié)問題,否則“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3、課后及時復習。寫完作業(yè)后對當天老師講的內容進行梳理,可以適當?shù)刈觯玻捣昼娮笥业恼n外題。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書。其課外題內容大概就是今天上的課。

          4、單元測驗是為了檢測近期的學習情況。其實分數(shù)代表的是你的過去,關鍵的是對于每次考試的總結和吸取教訓,是為了讓你在期中、期末考得更好。老師經常會在沒通知的情況下進行考試,所以要及時做到“課后復習”。

          二、期中期末數(shù)學復習:

          要將平時的單元檢測卷訂成冊,并且將錯題再做一遍。如果整張試卷考得都不好,那么可以復印將試卷重做一遍。除試卷外,還可以將作業(yè)上的錯題、難題、易錯題重做一遍。另外,自己還可以做2——3張期末模擬卷。

          三、數(shù)學考試技巧:

          如果想得高分,在選擇、填空、計算題上是不能丟分的。在考數(shù)學的時候思想不能開小差,而且遇到難題時不能想“沒考好怎么辦啊”等內容。在通常情況下,期末考試的難題都是不知道怎么做,但有可能突然明白的那種。遇到這種題目要沉著冷靜,利用題目給你的一切條件進行分析,如這次考試有兩個空白的鐘,還有去年七年級期末的幾題填空。這些條件都對你的解題有很大幫助。在期中、期末考試中有充足的時間,將自己的速度壓下來,不是越快越好,爭取一次做成功。大概留35分鐘的時間檢查。

          最終提醒大家:多做題有一定作用,但上課聽講、認真答題及提高準確率、總結經驗才是最重要的。還要將所學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做到學以致用。當你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6

          (1)凡能寫成形式的數(shù),都是有理數(shù).正整數(shù)、0、負整數(shù)統(tǒng)稱整數(shù);正分數(shù)、負分數(shù)統(tǒng)稱分數(shù);整數(shù)和分數(shù)統(tǒng)稱有理數(shù).注意:0即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a不一定是負數(shù),+a也不一定是正數(shù);p不是有理數(shù);

          (2)有理數(shù)的分類:①整數(shù)②分數(shù)

          (3)注意:有理數(shù)中,1、0、-1是三個特殊的數(shù),它們有自己的特性;這三個數(shù)把數(shù)軸上的數(shù)分成四個區(qū)域,這四個區(qū)域的數(shù)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數(shù)0和正整數(shù);a>0a是正數(shù);a<0a是負數(shù);

          a≥0a是正數(shù)或0a是非負數(shù);a≤0?a是負數(shù)或0a是非正數(shù).

          有理數(shù)比大。

          (1)正數(shù)的絕對值越大,這個數(shù)越大;

          (2)正數(shù)永遠比0大,負數(shù)永遠比0小;

          (3)正數(shù)大于一切負數(shù);

          (4)兩個負數(shù)比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5)數(shù)軸上的兩個數(shù),右邊的數(shù)總比左邊的數(shù)大;

          (6)大數(shù)-小數(shù)>0,小數(shù)-大數(shù)<0.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7

          考點1:確定事件和隨機事件

          考核要求:

          〔 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的概念,知道確定事件與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關系;

          〔 2〕能區(qū)分簡單生活事件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

          考點2: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事件的概率

          考核要求:

          〔 1〕知道各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能判斷一些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事件的大小并排出大小順序;

          〔 2〕知道概率的含義和表示符號,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和隨機事件概率的取值范圍;

          〔3〕理解隨機事件發(fā)生的頻率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會根據(jù)大數(shù)次試驗所得頻率估計事件的概率。

          〔1〕在給可能性的大小排序前可先用〝一定發(fā)生〞、〝很有可能發(fā)生〞、 〝可能發(fā)生〞、〝不太可能發(fā)生〞、〝一定不會發(fā)生〞等詞語來表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 2〕事件的概率是確定的常數(shù),而概率是不確定的,可是近似值,與試驗的次數(shù)的多少有關,只有當試驗次數(shù)足夠大時才能更精確。

          考點3:等可能試驗中事件的概率問題及概率計算

          考核要求

          〔1〕理解等可能試驗的概念,會用等可能試驗中事件概率計算公式來計算簡單事件的概率;

          〔2〕會用枚舉法或畫〝樹形圖〞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會用區(qū)域面積之比解決簡單的概率問題;

          〔3〕形成對概率的初步認識,了解機會與風險、規(guī)那么公平性與決策合理性等簡單概率問題。

          〔1〕計算前要先確定是否為可能事件;

          〔2〕用枚舉法或畫〝樹形圖〞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過程中要將所有等可能情況考慮完整。

          考點4:數(shù)據(jù)整理與統(tǒng)計圖表

          考核要求:

          〔1〕知道數(shù)據(jù)整理分析的意義,知道普查和抽樣調查這兩種收集數(shù)據(jù)的方法及其區(qū)別;

          〔2〕結合有關代數(shù)、幾何的內容,掌握用折線圖、扇形圖、條形圖等整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并能通過圖表獲取有關信息。

          考點5:統(tǒng)計的含義

          考核要求:

          〔1〕知道統(tǒng)計的意義和一般研究過程;

          〔2〕認識個體、總體和樣本的區(qū)別,了解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方法。

          考點6:平均數(shù)、加權平均數(shù)的概念和計算

          考核要求:

          〔1〕理解平均數(shù)、加權平均數(shù)的概念;

          〔2〕掌握平均數(shù)、加權平均數(shù)的計算公式。注意:在計算平均數(shù)、加權平均數(shù)時要防止數(shù)據(jù)漏抄、重抄、錯抄等錯誤現(xiàn)象,提高運算準確率。

          考點7:中位數(shù)、眾數(shù)、方差、標準差的概念和計算

          考核要求:

          〔 1〕知道中位數(shù)、眾數(shù)、方差、標準差的概念;

          〔 2〕會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中位數(shù)、眾數(shù)、方差、標準差,并能用于解決簡單的統(tǒng)計問題。

          〔1〕當一組數(shù)據(jù)中出現(xiàn)極值時,中位數(shù)比平均數(shù)更能反映這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水平;

          〔2〕求中位數(shù)之前必須先將數(shù)據(jù)排序。

          考點8:頻數(shù)、頻率的意義,畫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和頻率分布直方圖考核要求:

          〔 1〕理解頻數(shù)、頻率的概念,掌握頻數(shù)、頻率和總量三者之間的關系式;

          〔2〕會畫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和頻率分布直方圖,并能用于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解題時要注意:頻數(shù)、頻率能反映每個對象出現(xiàn)的頻繁程度,但也存在差別:在同一個問題中,頻數(shù)反映的是對象出現(xiàn)頻繁程度的絕對數(shù)據(jù),所有頻數(shù)之和是試驗的總次數(shù);頻率反映的是對象頻繁出現(xiàn)的相對數(shù)據(jù),所有的頻率之和是1。

          考點9:中位數(shù)、眾數(shù)、方差、標準差、頻數(shù)、頻率的應用考核要求:

          〔1〕了解基本統(tǒng)計量〔平均數(shù)、眾數(shù)、中位數(shù)、方差、標準差、頻數(shù)、頻率〕的意計算及其應用,并掌握其概念和計算方法;

          〔2〕正確理解樣本數(shù)據(jù)的特征和數(shù)據(jù)的代表,能根據(jù)計算結果作出判斷和預測;

          〔3〕能將多個圖表結合起來,綜合處理圖表提供的數(shù)據(jù),會利用各種統(tǒng)計量來進行推理和分析,

          要練說,得練看?磁c說是統(tǒng)一的,看不準就難以說得好。練看,就是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擴大幼兒的認知范圍,讓幼兒在觀察事物、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的活動中,積累詞匯、理解詞義、發(fā)展語言。在運用觀察法組織活動時,我著眼觀察于觀察對象的選擇,著力于觀察過程的指導,著重于幼兒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單靠〝死〞記還不行,還得〝活〞用,姑且稱之為〝先死后活〞吧。讓學生把一周看到或聽到的新鮮事記下來,摒棄那些假話套話空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篇幅可長可短,并要求運用積累的成語、名言警句等,定期檢查點評,選擇優(yōu)秀篇目在班里朗讀或展出。這樣,即鞏固了所學的材料,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等,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研究解決有關的實際生活中問題,然后作出合理的解決。

          一般說來,〝教師〞概念之形成經歷了十分漫長的歷史。楊士勛〔唐初學者,四門博士〕 ?春秋谷梁傳疏?曰:〝師者教人以不及,故謂師為師資也〞。

          這兒的〝師資〞,其實就是先秦而后歷代對教師的別稱之一。

          韓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變〃其“師長〃當然也指教師。這兒的〝師資〞和〝師長〞可稱為〝教師〞概念的雛形,但仍說不上是名副其實的〝教師〞,因為〝教師〞必須要有明確的傳授知識的對象和本身明確的職責。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8

          中位線概念

          (1)三角形中位線定義:連接三角形兩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線。

          (2)梯形中位線定義:連接梯形兩腰中點的線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線。

          注意(1)要把三角形的中位線與三角形的中線區(qū)分開。三角形中線是連接一頂點和它的對邊中點的線段,而三角形中位線是連接三角形兩邊中點的線段。

          (2)梯形的中位線是連接兩腰中點的線段而不是連結兩底中點的線段。

          (3)兩個中位線定義間的聯(lián)系:可以把三角形看成是上底為零時的梯形,這時三角形的中位線就變成梯形的中位線。

          中位線定理

          (1)三角形中位線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梯形中位線定理:梯形的中位線平行于兩底,并且等于兩底和的一半.

          中位線定理推廣

          三角形有三條中位線,首尾相接時,每個小三角形面積都等于原三角形的四分之一,這四個三角形都互相全等。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9

          1、變量與常量

          在某一變化過程中,可以取不同數(shù)值的量叫做變量,數(shù)值保持不變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與y,如果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它對應,那么就說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shù)。

          2、函數(shù)解析式

          用來表示函數(shù)關系的數(shù)學式子叫做函數(shù)解析式或函數(shù)關系式。

          使函數(shù)有意義的自變量的取值的全體,叫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3、函數(shù)的三種表示法及其優(yōu)缺點

         。1)解析法

          兩個變量間的函數(shù)關系,有時可以用一個含有這兩個變量及數(shù)字運算符號的等式表示,這種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變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數(shù)y的對應值列成一個表來表示函數(shù)關系,這種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圖像法

          用圖像表示函數(shù)關系的方法叫做圖像法。

          4、由函數(shù)解析式畫其圖像的一般步驟

         。1)列表:列表給出自變量與函數(shù)的一些對應值。

         。2)描點:以表中每對對應值為坐標,在坐標平面內描出相應的點。

         。3)連線:按照自變量由小到大的順序,把所描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0

          圓的定理:

          1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

          2垂徑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推論1①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谙业拇怪逼椒志經過圓心,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燮椒窒宜鶎Φ囊粭l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另一條弧

          推論2圓的兩條平行弦所夾的弧相等

          3圓是以圓心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

          4圓是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

          5圓的內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小于半徑的點的集合

          6圓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大于半徑的點的集合

          7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

          8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

          9定理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相等,所對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論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圓心角、兩條弧、兩條弦或兩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組量相等那么它們所對應的其余各組量都相等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復習口訣

          有理數(shù)的加法運算

          同號相加一邊倒;異號相加“大”減“小”,

          符號跟著大的跑;絕對值相等“零”正好。

          合并同類項

          合并同類項,法則不能忘,只求系數(shù)和,字母、指數(shù)不變樣。

          去、添括號法則

          去括號、添括號,關鍵看符號,

          括號前面是正號,去、添括號不變號,

          括號前面是負號,去、添括號都變號。

          一元一次方程

          已知未知要分離,分離方法就是移,加減移項要變號,乘除移了要顛倒。

          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有兩項,符號相反切記牢,首加尾乘首減尾,莫與完全公式相混淆。

          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有三項,首尾符號是同鄉(xiāng),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

          首±尾括號帶平方,尾項符號隨中央。

          因式分解

          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組,細看幾項不離譜,

          兩項只用平方差,三項十字相乘法,陣法熟練不馬虎,

          四項仔細看清楚,若有三個平方數(shù)(項),

          就用一三來分組,否則二二去分組,

          五項、六項更多項,二三、三三試分組,

          以上若都行不通,拆項、添項看清楚。

          單項式運算

          加、減、乘、除、乘(開)方,三級運算分得清,

          系數(shù)進行同級(運)算,指數(shù)運算降級(進)行。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題步驟

          去分母、去括號,移項時候要變號,同類項合并好,再把系數(shù)來除掉,

          兩邊除(以)負數(shù)時,不等號改向別忘了。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大大取較大,小小取較小,小大、大小取中間,大小、小大無處找。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絕對值不等式的解集

          大(魚)于(吃)取兩邊,小(魚)于(吃)取中間。

          分式混合運算法則

          分式四則運算,順序乘除加減,乘除同級運算,除法符號須變(乘);

          乘法進行化簡,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約,然后再行運算;

          加減分母需同,分母化積關鍵;找出最簡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難;

          變號必須兩處,結果要求最簡。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歸納:平面直角坐標系

          平面直角坐標系

          1、平面直角坐標系

          在平面內畫兩條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點的數(shù)軸,就組成了平面直角坐標系。

          其中,水平的數(shù)軸叫做x軸或橫軸,取向右為正方向;鉛直的數(shù)軸叫做y軸或縱軸,取向上為正方向;兩軸的交點O(即公共的原點)叫做直角坐標系的原點;建立了直角坐標系的平面,叫做坐標平面。

          為了便于描述坐標平面內點的位置,把坐標平面被x軸和y軸分割而成的四個部分,分別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軸和y軸上的點,不屬于任何象限。

          2、點的坐標的概念

          點的坐標用(a,b)表示,其順序是橫坐標在前,縱坐標在后,中間有“,”分開,橫、縱坐標的位置不能顛倒。平面內點的坐標是有序實數(shù)對,當時,(a,b)和(b,a)是兩個不同點的坐標。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1

          一、三角形的有關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征:①不在同一直線上;②三條線段;③首尾順次相接;④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

          2.三角形中的三條重要線段:角平分線、中線、高

          (1)角平分線: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的平分線與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2)中線:在三角形中,連接一個頂點和它的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

          (3)高: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所在直線作垂線,頂點和垂足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說明: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高都是線段;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都在三角形內部且都交于一點;三角形的高可能在三角形的內部(銳角三角形)、外部(鈍角三角形),也可能在邊上(直角三角形),它們(或延長線)相交于一點。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

          (1)性質

          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重合(簡寫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的平分線相等(兩條腰上的中線相等,兩條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垂直平分線到兩條腰的距離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與底邊的夾角等于頂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邊上任意一點到兩腰距離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積法證明)。

          7.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只有一條對稱軸,頂角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是它的對稱軸,等邊三角形有三條對稱軸。

          (2)判定

          在同一三角形中,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定義)。

          在同一三角形中,有兩個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簡稱:等角對等邊)。

          三、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邊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30度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直角三角形常用面積法求斜邊上的高。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于斜邊c的平方,即a2+b2=c2。

          勾股數(shù)一定是正整數(shù),常見勾股數(shù):3,4,5;5,12,13;6,8,10,;7,24,25;8,15,17;9,12,15。

          方法總結:

          當不明確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應把已知最長邊分為直角邊和斜邊兩種情況討論。無理數(shù)在數(shù)軸上的表示和線段長表示通常用到勾股定理。翻折題型常用勾股定理(口訣:翻折求邊找直角,勾股定理設未知量)

          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有關系a2+b2=c2,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常用于判斷三角形的形狀,先確定最大邊(可以設為c)。

          四、初中三角形中線定理

          中線定理又稱阿波羅尼奧斯定理,是歐氏幾何的定理,表述三角形三邊和中線長度關系。

          定理內容:三角形一條中線兩側所對邊平方和等于底邊的一半平方與該邊中線平方和的2倍。

          中線的定義: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條中線,而且這三條中線都在三角形的內部,并交于一點。

          由定義可知,三角形的中線是一條線段。

          由于三角形有三條邊,所以一個三角形有三條中線。

          且三條中線交于一點。這點稱為三角形的重心。

          每條三角形中線分得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五、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1:有一個角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2:若a的平方+b的平方=c的平方,則以a、b、c為邊的三角形是以c為斜邊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判定3:若一個三角形30°內角所對的邊是某一邊的一半,那么這個三角形是以這條長邊為斜邊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4:兩個銳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5:證明直角三角形全等時可以利用HL,兩個三角形的斜邊長對應相等,以及一個直角邊對應相等,則兩直角三角形全等。[定理:斜邊和一條直角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簡稱為HL]

          判定6:若兩直線相交且它們的斜率之積互為負倒數(shù),則這兩直線垂直。

          判定7:在一個三角形中若它一邊上的中線等于這條中線所在邊的一半,那么這個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

          六、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邊長a,b,c滿足,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為斜邊。

         、俟垂啥ɡ淼哪娑ɡ硎桥卸ㄒ粋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種重要方法,它通過“數(shù)轉化為形”來確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狀,在運用這一定理時,可用兩小邊的平方和與較長邊的平方作比較,若它們相等時,以a,b,c為三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時,以a,b,c為三邊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若時,以a,b,c為三邊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

          ②定理中a,b,c及只是一種表現(xiàn)形式,不可認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邊長a,b,c滿足,那么以a,b,c為三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為斜邊.

         、酃垂啥ɡ淼哪娑ɡ碓谟脝栴}描述時,不能說成:當斜邊的平方等于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時,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七、三角形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定理及推論: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

          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的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推理: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交于一點(內心)。

          三角形的三邊的垂直平分線交于一點(外心)。

          三角形中位線定理:三角形兩邊中點的連線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第三邊的一半。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2

          有理數(shù):

          (1)凡能寫成形式的數(shù),都是有理數(shù),整數(shù)和分數(shù)統(tǒng)稱有理數(shù).

          注意:0即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a不一定是負數(shù),+a也不一定是正數(shù);不是有理數(shù);

          (2)有理數(shù)的分類:①②

          (3)注意:有理數(shù)中,1、0、-1是三個特殊的數(shù),它們有自己的特性;這三個數(shù)把數(shù)軸上的數(shù)分成四個區(qū)域,這四個區(qū)域的數(shù)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數(shù)0和正整數(shù);a>0a是正數(shù);a<0a是負數(shù);

          a≥0a是正數(shù)或0a是非負數(shù);a≤0a是負數(shù)或0a是非正數(shù).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3

          一、代數(shù)式

          1. 概念:用基本的運算符號(加、減、乘、除、乘方、開方)把數(shù)與字母連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數(shù)式。單獨的一個數(shù)或字母也是代數(shù)式。

          2. 代數(shù)式的值:用數(shù)代替代數(shù)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數(shù)式的運算關系,計算得出的結果。

          二、整式

          單項式和多項式統(tǒng)稱為整式。

          1. 單項式:1)數(shù)與字母的乘積這樣的代數(shù)式叫做單項式。單獨的一個數(shù)或字母(可以是兩個數(shù)字或字母相乘)也是單項式。

          2) 單項式的系數(shù):單項式中的 數(shù)字因數(shù)及性質符號叫做單項式的系數(shù)。

          3) 單項式的次數(shù):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shù)的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shù)。

          2. 多項式:1)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做多項式。在多項式中,每個單項式叫做多項式的項,其中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shù)項。一個多項式有幾項就叫做幾項式。

          2)多項式的次數(shù):多項式中,次數(shù)最高的項的次數(shù),就是這個多項式的次數(shù)。

          3. 多項式的排列:

          1).把一個多項式按某一個字母的指數(shù)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起來,叫做把多項式按這個字母降冪排列。

          2).把一個多項式按某一個字母的指數(shù)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叫做把多項式按這個字母升冪排列。

          由于單項式的項,包括它前面的性質符號,因此在排列時,仍需把每一項的性質符號看作是這一項的一部分,一起移動。

          三、整式的運算

          1. 同類項——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數(shù)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幾個常數(shù)項也叫同類項。同類項與系數(shù)無關,與字母排列的順序也無關。

          2. 合并同類項: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合并成一項叫做合并同類項。即同類項的系數(shù)相加,所得結果作為系數(shù),字母和字母的指數(shù)不變。

          3. 整式的加減: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然后再合并同類項。

          4. 冪的運算:

          5. 整式的乘法:

          1) 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法則:把它們的系數(shù)、同底數(shù)冪分別相乘,其余只在一個單項式里含有的字母連同它的指數(shù)作為積的因式。

          2) 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法則:用單項式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3) 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法則: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另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6. 整式的除法

          1) 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把系數(shù)與同底數(shù)冪分別相除作為上的因式,對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shù)作為商的一個因式。

          2) 多項式除以單項式:把這個多項式的每一項除以單項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四、因式分解——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

          1) 提公因式法:(公因式——多項式各項都含有的公共因式)吧公因式提到括號外面,將多項式寫成因式乘積的形式。 取各項系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作為因式的系數(shù),取相同字母最低次冪的積。公因式可以是單項式,也可以是多項式。

          2) 公式法:A.平方差公式; B.完全平方公式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4

          1. 因式分把一個多項式化為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與乘法是相反的兩個轉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確定:系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冪.

          注意公式:a+b=b+a; a-b=-(b-a); (a-b)2=(b-a)2; (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2-b2=(a+ b)(a- b);

          (2)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項:

          (1)選擇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組、四 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時要特別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體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結果要求分解到每一個因式都不能分解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結果要求每一個因式的首項符號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結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結果要求相同因式寫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題技巧:(1)換位整理,加括號或去括號整理;(2)提負號;(3)全變號;(4)換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體;(7)靈活分組;(8)提取分數(shù)系數(shù);(9)展開部分括號或全部括號;(10)拆項或補項.

          7.完全平方式:能化為(m+n)2的多項式叫完全平方式;對于二次三項式x2+px+q, 有“ x2+px+q是完全平方式 ? ”.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5

          1.單項式:在代數(shù)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運算;螂m含有除法運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類代數(shù)式叫單項式;數(shù)字或字母的乘積叫單項式(單獨的一個數(shù)字或字母也是單項式)。

          2.系數(shù):單項式中的數(shù)字因數(shù)叫做這個單項式的系數(shù)。所有字母的指數(shù)之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shù)。任何一個非零數(shù)的零次方等于1.

          3.多項式: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多項式。

          4.多項式的項數(shù)與次數(shù):多項式中所含單項式的個數(shù)就是多項式的項數(shù),每個單項式叫多項式的項;多項式里,次數(shù)最高項的次數(shù)叫多項式的次數(shù)。

          5.常數(shù)項: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shù)項。

          6.多項式的排列

          (1)把一個多項式按某一個字母的指數(shù)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起來,叫做把多項式按這個字母降冪排列。

          (2)把一個多項式按某一個字母的指數(shù)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叫做把多項式按這個字母升冪排列。

          7.多項式的排列時注意:

          (1)由于單項式的項,包括它前面的性質符號,因此在排列時,仍需把每一項的性質符號看作是這一項的一部分,一起移動。

          (2)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字母的多項式,排列時,要注意:

          a.先確認按照哪個字母的指數(shù)來排列。

          b.確定按這個字母向里排列,還是向外排列。

          (3)整式:

          單項式和多項式統(tǒng)稱為整式。

          8.多項式的加法:

          多項式的加法,是指多項式的同類項的系數(shù)相加(即合并同類項)。

          9.同類項: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數(shù)也分別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

          10.合并同類項: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可以合并,叫做合并同類項,合并同類項的法則是:同類項的系數(shù)相加,所得的結果作為系數(shù),字母與字母的指數(shù)不變。

          11.掌握同類項的概念時注意:

          (1)判斷幾個單項式或項,是否是同類項,就要掌握兩個條件:

         、偎帜赶嗤

         、谙嗤帜傅拇螖(shù)也相同。

          (2)同類項與系數(shù)無關,與字母排列的順序也無關。

          (3)所有常數(shù)項都是同類項。

          12.合并同類項步驟:

          (1)準確的找出同類項;

          (2)逆用分配律,把同類項的系數(shù)加在一起(用小括號),字母和字母的指數(shù)不變;

          (3)寫出合并后的結果。

          13.在掌握合并同類項時注意:

          (1)如果兩個同類項的系數(shù)互為相反數(shù),合并同類項后,結果為0;

          (2)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項;

          (3)只要不再有同類項,就是結果(可能是單項式,也可能是多項式)。

          14.整式的拓展

          整式的乘除:重點是整式的乘除,尤其是其中的乘法公式。乘法公式的結構特征以及公式中的字母的廣泛含義,學生不易掌握.因此,乘法公式的靈活運用是難點,添括號(或去括號)時,括號中符號的處理是另一個難點。添括號(或去括號)是對多項式的變形,要根據(jù)添括號(或去括號)的法則進行。在整式的乘除中,單項式的乘除是關鍵,這是因為,一般多項式的乘除都要“轉化”為單項式的乘除。

          整式四則運算的主要題型有:

          (1)單項式的四則運算

          此類題目多以選擇題和應用題的形式出現(xiàn),其特點是考查單項式的四則運算。

          (2)單項式與多項式的運算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08-11

        中考知識點總結數(shù)學整理01-26

        蘇教版數(shù)學中考知識點總結07-28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1-06

        中考初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05-09

        初中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04-22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學習總結11-06

        初三數(shù)學中考知識點總結09-21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5篇11-06

        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5篇)11-0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