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09-12 10:59:13 宜歡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并改正,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那么總結應該包括什么內容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1

          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一、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二、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三、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二者聯系: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二者區別: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四、動植物細胞都有線粒體。

          五、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3、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5、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恒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6、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2

          一、苔蘚植物

          1、常見種類:葫蘆蘚、地錢、泥炭蘚、黑蘚

          2、主要特征:大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環境中。一般具有莖和葉,但莖中沒有導管,葉中沒有葉脈。沒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只起固定作用)。所以苔蘚植物植株矮小。

          3、意義:苔蘚植物的葉很薄,只有一層細胞構成,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二、蕨類植物

          1、常見種類:真蕨、卷柏、貫眾、滿江紅、腎蕨、中華水韭

          2、主要特征: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注意:整個地上部分都是蕨類植物的葉)。

          3、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

         、儆行┛墒秤(如蕨菜);

         、谟行┛晒┧(如卷柏、貫眾);

          ③有些可供觀賞;

         、苡行┛勺鳛閮灹嫉木G肥和飼料(如滿江紅);

          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3

          初一生物知識點: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主要包括:水、無機鹽、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六大類。

          其中糖類、脂肪、蛋白質能提供能量,它們被稱為三大產熱營養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貯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質是糖類。構成細胞的主要物質是水、基本物質是蛋白質。無機鹽是調節人體某些組織、器官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蛋白質是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和修復的重要原料。

          2、檢測蛋白質用雙縮尿試劑,呈現紫色反應;檢測維生素C用吲哚酚試劑,呈現褪色反應。

          3、糖的主要來源是谷類和薯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瘦肉、魚、奶、蛋和豆類,脂肪的主要來源是肉類、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維生素A,但含胡蘿卜素,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動物性食物含維生素A。

          4、夜盲癥--缺維生素A;壞血病--缺維生素C;腳氣病--缺維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維生素B2;佝僂病--缺維生素D和鈣

          6、人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消化腺兩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膽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塊脂肪變成微小顆粒,從而增加了脂肪顆粒的接觸面積,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腸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種類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納、磨碎、攪拌和運輸食物。

          7、消化:食物的營養成分在消化管內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維生素,以及食物經過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過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的過程。

          8、需要經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質有淀粉、蛋白質、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腸。經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質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會變藍。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質有:水、無機鹽、維生素。

          淀粉在口腔內初步分解為麥芽糖,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在胃內初步分解,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脂肪在小腸內先通過膽汁的乳化作用,最終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

          9、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腸,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結構特點:1)消化道中最長一段,環行皺襞、小腸絨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積2)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3)含消化液腸液、胰液、膽汁,可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

          10、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無吸收養分的功能胃:部分的水和酒精

          小腸:絕大部分的營養物質大腸: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的維生素

          11、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都屬于營養失調,造成營養失調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合理的飲食結構。

          12、青少年應多吃含蛋白質和鈣豐富的食物。

          初一生物知識點: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1、加了抗凝劑(檸檬酸鈉)的血液會出現分層的現象。血液可分為血漿和血細胞。血漿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血漿主要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送營養物質和廢物。血細胞可分為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2、血紅蛋白是一種含鐵蛋白質,呈紅色,決定了血液的顏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與氧分離

          3、貧血是指紅細胞的數量少或血紅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營養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鐵,應多吃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4、動脈血:含氧量豐富,顏色鮮紅。動脈: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位的血管。

          靜脈血:含氧量較少,顏色暗紅。靜脈:將血液從身體各部位送回心臟的血管。

          5、血漿:加抗凝劑,血細胞在下,血漿在上,淡黃色半透明液體,含纖維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劑,血液凝固后在血塊的周圍出現的黃色透明液體,不含纖維蛋白原。

          6、血液的功能:

          1)運輸氧和二氧化碳、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的作用

          2)防御保護作用

          3)體溫調節

          7、 ABO型系統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種血型。輸血的原則是:輸同型血

          8、比較三種血管的管壁、彈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護理

          9、毛細血管的五最:

          1)管壁最薄

          2)血流最慢

          3)分布最廣

          4)數量最多

          5)管腔最小

          10、心臟可分為四個腔,四腔的關系是:同側心房心室相通,異側心房心室不相通。心臟由心肌構成,當心肌收縮時,血液送到全身,當心肌舒張時,血液回心臟,此時心臟處于休息狀態。

          11、心臟四腔與連接的血管:見書38頁圖

          左心室主動脈右心室肺動脈左心房肺靜脈右心房上、下腔靜脈

          12、比較房室瓣、動脈瓣、靜脈瓣的位置、開放方向、保證血流的方向

          心室收縮時,房室瓣關閉,動脈瓣開放;心室舒張時,動脈瓣關閉,房室瓣開放。動脈中沒有任何瓣膜。

          13、每分輸出量=每搏輸出量心率

          每分輸出量也叫心輸出量,它是衡量心臟工作能量的一項指標。運動員主要通過提高每搏輸出量來提高心輸出量。

          心動周期=60秒(一分鐘)心率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為一個心動周期。

          14、在一個心動周期中,舒張期比收縮期長的好處在于:

          1)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臟

          2)使心肌有充分的時間休息

          15、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

          氧二氧化碳

          肺泡

          小結:

          1)各循環都是從心室開始的,終止于心房

          2)體循環流出的是動脈血,流回的是靜脈血;肺循環流出的是靜脈血,流回的是動脈血

          3)兩個循環同時進行,最后在心臟匯合,形成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

          4)在全身組織細胞毛細血管處:血液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在肺部毛細血管處: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5)心臟左側流動脈血,右側流靜脈血

          16、血壓: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

          我們通常所說的血壓是體循環的動脈血壓。它的表示方式:收縮壓/舒張壓可用血壓計在上臂肱動脈處測得。其數值通常用千帕(千帕斯卡)來表示。

          心臟收縮時,動脈血壓所達到的最高數值,叫收縮壓。心臟舒張時,動脈血壓所達到的最低數值,叫舒張壓。健康成年人收縮壓正常值是:12~18.7千帕,舒張壓為8~12千帕。

          17、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和血管組成。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靜脈。

          18、成年人的血量約為體重的7%-8%,失血達1200ML以上會有生命危險。一次失血不超過400ML不會影響健康。提倡無償獻血。一次獻血200---300ML。

          19、脈搏是指動脈的搏動,次數與心率相同,但意義不同,它測量的部位在橈動脈。

          初一生物知識點:人體的能量供應

          1、食物的熱價是指每克食物在體外充分燃燒時釋放的能量,單位是KJ/g 。食物中各成分貯存的能量的大。褐38KJ/g,蛋白質23 KJ/g,糖類17KJ/g。

          2、人體呼出氣體與吸入的氣體(空氣)比較:氧氣含量減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3、呼吸作用:生物體細胞內葡萄糖等有機物氧化分解并釋放能量的過程。它的意義在于: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

          4、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肺兩部分。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等器官。呼吸道的作用是:1)氣體進出肺的通道2)能溫暖、濕潤、清潔吸入的氣體。

          肺的作用是:氣體交換的場所。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氣管和支氣管。

          5、肺位于胸腔內,左右各一個,由細支氣管的樹狀分支和肺泡組成。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具有的特點:①肺泡數量多,總面積大②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③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薄,僅由單層細胞構成等,所以很適合進行氣體交換。

          6、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咽是食物和空氣進入體內的共同通道。呼吸時會使軟骨像抬起的蓋子,使空氣暢通無阻;吞咽時,又像蓋子一樣蓋住喉口,以免食物進入氣管,為此,我們吃飯時不能大聲說笑,否則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住喉入口,食物進入氣管,容易引起劇烈的咳嗽。

          7、呼吸運動是胸廓的擴大和縮小的運動。

          胸廓是由脊柱、肋骨、胸骨及肋間肌組成,底部由膈封閉

          8、肋間外肌收縮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胸廓的橫徑加大

          膈肌收縮隔頂下降胸廓的縱徑加長胸廓容積擴大肺容積擴張新鮮空氣由呼吸道進入肺,即吸氣

          肋間外肌和膈肌舒張胸廓容積縮小肺容積縮小肺泡內部分氣體排出提外,即呼氣

          因此,是胸廓的變化才引起吸氣和呼氣。通過呼吸運動實現了肺的通氣。

          9、人體的氣體交換過程主要包括肺通氣、肺的換氣和組織氣體交換。它們的區別如下:

          10、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人體血液中的氧氣與血紅蛋白結合,以氧合血紅蛋白形式在血液中運輸,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漿中運輸。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4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2、生物圈的范圍:生物圈以海平面為標準向上10千米,向下深入10千米,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1)大氣圈的底部:大氣圈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大氣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數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中。

          (3)巖石圈的表面:巖石圈是地球表層的固體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蓋著土壤,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也是人類的“立足點”。

          3、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4、收集和分析資料

          收集和分析資料是科學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收集資料的途徑:查閱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搜索。

          (2)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數據、音像資料等。

          (3)對獲得的資料要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或者發現探究的線索。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5

          1、身體各部分之所以協調配合,主要靠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

          2、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大腦:具有感覺、運動、語言等多種神經中樞,調節人體多種生理活動。

          腦

          小腦: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

          中樞神經系統

          腦干:有專門調節心跳、呼吸、血壓等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部位。

          脊髓: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律的反應,還能

          神經系統

          將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脊髓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概括:反射和傳導功能。

          腦神經:傳導神經沖動。

          周圍神經系統

          脊神經:傳導神經沖動。

          3、腦和脊髓是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組成中樞神經系統;腦神經和脊神經是神經系統的周圍部分,組成周圍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是支配人體生理活動的司令部。

          4、腦干也是腦的組成部分,下部與脊髓相連。脊髓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

          5、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6、神經細胞跟其他細胞不同,它的細胞體生有許多突起,長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層鞘,組成神經纖維。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叫做神經末梢。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面包有膜,構成一條神經。各個神經元的突起末端都與多個神經元的突起相連接,形成非常復雜的網絡。神經元的這些結構形態特點,是與它的生理功能相適應的。

          7、神經元的功能:接受刺激后能產生興奮,并能傳到興奮。(說明:這種能傳導的興奮叫神經沖動)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1、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體內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叫反射。反射是通過一定的神經結構------反射弧來完成的。

          2、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簡單反射和復雜反射兩類。

          3、反射弧的結構模式圖一般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4、反射和反射弧不同,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而且只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活動,反射是一種生理活動,而反射弧是一種結構,反射是通過一定的神經結構---反射弧來實現的。例如:排尿中樞受損,將不能排尿,只能采用人工導尿。另外,如果大腦控制排尿的中樞受損,將無意識排尿。人能有意識地控制排尿,說明脊髓有傳導功能,大腦能控制排尿。嬰幼兒易尿床,由于大腦發育不完善,控制力差。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6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課本26頁。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一、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后方有準焦螺旋。

          準焦螺旋: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準焦螺旋。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二、顯微鏡的使用

          1、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3、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制成玻片標本。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7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1)植物的營養:絕大多數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動物的營養:從外界獲取現成的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的廢物。

          動物排出廢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氣體、排尿。

          植物排出廢物的方式:落葉。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例:斑馬發現敵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對刺激的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生物圈的范圍

          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

          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4、影響生物的生存的環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蟲捕食蚜蟲,是捕食關系。稻田里雜草和水稻爭奪陽光,屬競爭關系。螞蟻、蜜蜂家庭成員之間分工合作。

          5、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

          1)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2)作出假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3)制定計劃:檢驗假設是否正確,需通過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方案的要求:需設計對照實驗,光照是這個探究實驗中的唯一變量。其他條件都相同。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交流

          6、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舉例:荒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駱駝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樹等。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糞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風固沙等都屬于生物影響環境。

          7、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水、空氣、溫度等

          8、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往往彼此交錯連接,這樣就形成了食物網。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8

          心房與心室

          區別:心室位于心臟的下面,心房位于心臟的上面。心室一般與動脈相連,心房一般與靜脈相連。心室壁要比心房壁厚。血液循環路線的起點是心室,終點是心房。

          聯系:它們都有兩個腔,它們的壁都是有肌肉組織構成,心房與心室一起構成心臟;同一側的心房與心室之間有房室瓣,但又是相通的;心室和心房中的血液成份與其直接相連的血管里的血液成份是一樣的。

          動脈血和靜脈血

          區別:動脈血是含氧多的血,顏色鮮紅;靜脈血是含氧少的血,顏色暗紅。心臟的左邊及與心臟左邊直接相連的血管流的是動脈血;相反則流靜脈血。

          聯系:動脈血與靜脈血可通過血液循環發生轉化。它們只與血液中含氧的多少有關。

          體循環和肺循環

          區別:體循環路線是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處→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經過體循環血液由原來的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肺循環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的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經過肺循環血液由原來的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

          聯系:體循環和肺循環是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流動的兩條路線,并無先后之分,是同時進行的,并在心臟處匯合。它們的起點都是心室,終點是心房。血液通過體循環和肺循環其成分都會發生相應的轉變。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9

          綠色植物

          藻類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數在陸地陰濕處,單細胞或多細胞。無根、莖、葉的分化。如:水綿、海帶、衣藻。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占大氣的90%。

          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陰濕的陸地上,植株矮小,有莖、葉、假根,無輸導組織。如:墻蘚、葫蘆蘚。作為檢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類植物:生活在陰濕的陸地上,有根、莖、葉,有輸導組織,如卷柏、貫眾、滿江紅。形成煤

          裸子植物:生活在干旱的陸地上,有莖、葉、種子,結構復雜。如:油松、云杉、銀杏、蘇鐵、側柏。

          被子植物(綠色開花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適應陸地生活,有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如:玉米、小麥、毛白楊。

          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這三類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所以稱為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靠種子繁殖后代,所以稱為種子植物。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10

          1.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2.生物的特征:動物吃食物,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鯨呼氣時產生霧狀水柱,植物通過氣孔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生物能進行呼吸);人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植物落葉:(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動物追獵物,含差草葉片合攏:(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植物產生種子,動物產卵、產崽:(生物能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3.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不可能逐個調查,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

          4.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將生物歸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三大類;也可以按照(生活環境)將生物劃分為(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還可以按照用(用途)將生物分為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

          5.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

          6.如果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處。這個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7.大氣圈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如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

          8.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9.(巖石圈)是地球表層的固體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蓋著土壤,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10.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動物需要的營養物質是(食物),植物需要的營養物質是(無機鹽)。

          11.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光、溫度、水、空氣等)非生物因素,另一類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草、細菌等)都可能是生物因素。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11

          種子的萌發

          1、種子萌發需要環境(外界)條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完全淹沒在水中的種子不能萌發是因為沒有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和自身條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過休眠期的。大多數種子萌發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時一定提供適宜的各種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發芽率達到90%以上的種子才能播種。

          2、種子萌發時最先發育突破種皮的是胚根發育成根,然后是胚芽發育成莖和葉,胚軸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分,萌發需要的營養物質來自胚乳(玉米)或子葉(菜豆),所以貧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種子同時萌發。早春地膜覆蓋是為了提高土壤溫度使種子早萌發。

          希望上面對生物中種子的萌發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上面的內容學習一定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哦。

          初一生物上冊知識點:種子植物

          關于生物中種子植物的知識學習,需要同學們很好的掌握下面的講解內容。

          種子植物

          1、種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體的幼體,在玉米種子的剖面滴加碘液,變藍的是胚乳,因為胚乳內有淀粉,淀粉遇碘變藍色。

          2、將胚的各個部分(胚芽,胚軸,胚根)都連在一起的是胚軸。

          3、我們吃的大米主要是胚乳,大米不能萌發時因為無胚。

          4、被子植物(桃樹)與裸子植物(松樹)的主要區別是種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也就是胚珠外是否有子房壁包被。

          通過上面對生物中種子植物知識的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對上面的內容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預祝同學們考試成功。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12

          1、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2、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3、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成在一起構成系統。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4、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5、植物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6、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營養器官:根、莖、葉;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7、植物的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13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2、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

          3、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于:

         、儆行┛墒秤;

          ②有些可供藥;

         、塾行┛晒┯^賞;

         、苡行┛勺鳛閮灹嫉木G肥和飼料;

         、莨糯霓ь愔参锏倪z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4、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境。

          5、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9、藻類的經濟意義:

         、俸、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

         、趶脑孱愔参镏刑崛〉牡狻⒑衷迥z、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藥上使用

          10、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子葉(1片)、胚乳

          11、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12、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2)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3、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4、葉片的結構

          表皮(分上下表皮)、葉肉、葉脈、

          5、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6、蒸騰作用的意義: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傷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第二章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1、種子的萌發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2、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會計算)和抽樣檢測

          3、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軸發育來的

          4、幼根的生長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5、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

          6、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氮、磷、鉀

          7、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8、花的結構(課本102)

          9、傳粉和受精(課本103)

          10、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受精卵——胚

          胚珠——種子子房壁----果皮(與生活中果皮區別)。

          11、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2)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3、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4、葉片的結構

          表皮(分上下表皮)、葉肉、葉脈、

          5、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6、蒸騰作用的意義: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傷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實驗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淀粉全部轉運和消耗。

          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目的:做對照實驗,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產生淀粉。

          脫色:幾個小時后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目的:脫色,溶解葉片中葉綠素便于觀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結論:淀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2、光合作用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4、光合作用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

          5、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用來構建之物體;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不可缺少的動力,一部分轉變成熱散發出去。

          第五章綠色植物是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系:中耕松土、及時排澇都是為了使空氣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進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因此在儲存植物的種子或其他器官時,要設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溫度、減少含水量、降低氧氣濃度、增大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與生產生活關系: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見課本131)

          5、光合作用(130頁)和呼吸作用(125頁)公式

          第六章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2、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植被覆蓋率低,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

          3、我國森林覆蓋率16.55%,

          4、我國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5、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綠色工廠”----綠色植物。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14

          1、生物質燃料發熱量大,發熱量在3900~4800千卡/kg左右,經炭化后的發熱量高達7000—8000千卡/kg。

          2、 生物質燃料純度高,不含其他不產生熱量的雜物,其含炭量75—85%,灰份3—6%,含水量1—3%

          3、絕對不含煤矸石,石頭等不發熱反而耗熱的雜質,將直接為企業降低成本。

          4、生物質燃料不含硫磷,不腐蝕鍋爐,可延長鍋爐的使用壽命,企業將受益匪淺。

          5、由于生物質燃料不含硫磷,燃燒時不產生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因而不會導致酸雨產生,不污染大氣,不污染環境。

          6、生物質燃料清潔衛生,投料方便,減少工人的勞動強度,極大地改善了勞動環境,企業將減少用于勞動力方面的成本。

          7、 生物質燃料燃燒后灰碴極少,極大地減少堆放煤碴的場地,降低出碴費用。

          8、生物質燃料燃燒后的灰燼是品位極高的優質有機鉀肥,可回收創利。

          9、 生物質燃料是大自然恩賜于我們的可再生的能源,它是響應中央號召,創造節約性社會,工業反哺農業的急先鋒。

          總結:對世界各地的生態環境和植物類型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用植物或農作物中不能吃的部分生產高效生物燃料的可持續性。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15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類群有: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其中前三種植物生長到一定的時期會產生一種叫做孢子的生殖細胞。因為通過孢子進行繁殖,所以又稱為孢子植物(沒有種子植物)。

          2、藻類植物大多數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綿,衣藻海水:紫菜、海帶)

         。1)形態結構: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2)營養方式:藻類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自養。

          (3)繁殖方式:用孢子進行繁殖。

          3、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來源。(如魚類餌料)

         。3)供食用。(如海帶紫菜)

         。4)藥用。

          4、苔蘚植物大多數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濕環境(葫蘆蘚、地錢、樹干苔蘚)。

         。1)形態結構: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體作用)。

         。2)營養方式:苔蘚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苔蘚植物是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類植物多數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如里白、貫眾、滿江紅)。

         。1)形態結構:有根、莖、葉的分化,在這些器官中有專門運輸物質的通道——輸導組織。

         。2)營養方式:蕨類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自養。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

          蕨類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藥用,如卷柏、貫眾等。

         。3)作為綠肥和飼料,如滿江紅。

         。4)煤的來源。

          6、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子葉數目分為:

         。1)雙子葉植物:胚里具有兩片子葉的植物(葉脈網狀),營養都儲存在子葉中。如蠶豆、大豆、花生。

         。2)單子葉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葉的植物(葉脈弧形),營養大部分儲存在胚乳中。如水稻、小麥、高粱。

          7、種子的結構:

         。1)種皮:保護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軸、胚根、子葉)是新植物的幼體,將來能發育成一個植物體。

          (3)只有單子葉植物有胚乳。子葉、胚乳中儲藏的營養物質是胚發育成幼苗時養料的來源。

          8、種子和孢子的比較:種子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適應環境的結構特點,如果環境過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處于休眠狀態。孢子只是一個細胞,只有散落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才能萌發。

          9、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種子外有無果皮包被分為①裸子植物(如:松、銀杏、蘇鐵、紅豆杉、水杉、圓柏、側柏)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為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發達的輸導組織,從而保證了體內水分和營養物質高效率地運輸;它們一般都能開花和結果,所結的果實能夠保護里面的種子,不少果實還能幫助種子傳播。

          怎么充分利用生物課本教材學習

          第一、詳略得當、粗中有細

          有的同學只圖快,走馬觀花一遍,結果一點印象都留不下,有的同學圖細,結果耽誤了很多時間。所以,閱讀課本要詳略得當、粗中有細,對于重點知識要“細”,對于需要了解的知識要“快”,這樣既能保證學習效率,又能保證學習效果。

          第二、查漏補缺、形成體系

          很多學生覺得這個有可能考就讀,不考的就不讀。要知道學習生物的目的并非完全為了考試,學生物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這個世界,因此,但凡是知識,我們就要了解,這樣才能構建一個完成的生物知識體系,有利于今后的學習。

          第三、歸納總結、尋找規律

          生物知識本身就比較難以記憶,其中一些名稱、術詞更是難懂,所以,就要善于總結,從中發現規律。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簡單→復雜、低級→高級、水生→陸生的進化等都具有一定的規律。找準這些規律,生物就簡單了許多。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04-10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的總結01-22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08-02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11-18

        初一上冊的生物知識點總結10-21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01-09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08-29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03-23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08-1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