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故鄉(xiāng)的元宵》
引導語:《故鄉(xiāng)的元宵》是汪曾祺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中描繪了故鄉(xiāng)元宵節(jié)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民間節(jié)日活動,為我們營造出其樂融融的節(jié)日氛圍,從中可以體會到汪曾祺散文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歡樂的氣息,展現(xiàn)了鄉(xiāng)間的自然與純美。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這篇散文的原文,我們一起閱讀學習吧。
故鄉(xiāng)的元宵是并不熱鬧的。
沒有獅子、龍燈,沒有高蹺,沒有跑旱船,沒有“大頭和尚戲柳翠”,沒有花擔子、茶擔子。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會”——賽城隍時才有,元宵是沒有的。很多地方興“鬧元宵”,我們那里的元宵卻是靜靜的。
有幾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個鄉(xiāng)下的漢子,一個舉著麒麟,——一張長板凳,外面糊紙扎的麒麟,一個敲小鑼,一個打镲,咚咚當當敲一氣,齊聲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開頭都是“格炸炸”:
格炸炸,格炸炸,
麒麟送子到你家……
我對這“格炸炸”印象很深。這是什么意思呢?這是狀聲詞?狀的什么聲呢?送麒麟的沒有表演,沒有動作,曲調也很簡單。送麒麟的來了,一點也不叫人興奮,只聽得一連串的“格炸炸”。“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給他們一點錢。
街上擲骰子“趕老羊”的賭錢的攤子上沒有人。六顆骰子靜靜地在大碗底臥著。擺賭攤的坐在小板凳上抱著膝蓋發(fā)呆。年快過完了,準備過年輸?shù)腻X也輸?shù)貌畈欢嗔,明天還有事,大家都沒有賭興。
草巷口有個吹糖人的。孫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漁翁。老漁翁的蓑衣是從藥店里買來的夏枯草做的。
到天地壇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響,天嗡子蠻牛似的叫。
到泰山廟看老媽媽燒香。一個老媽媽鞋底有牛屎,干了。
一天快過去了。
不過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燈,才算。元宵元宵嘛。我們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燈節(jié)。燈節(jié)要過幾天,十三上燈,十七落燈!罢兆印笔鞘濉
各屋里的燈都點起來了。大媽(大伯母)屋里是四盞玻璃方燈。二媽屋里是畫了紅壽字的白明角琉璃燈,還有一張珠子燈。我的繼母屋里點的是紅琉璃泡子。一屋子燈光,明亮而溫柔,顯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馬燈。連萬順家的走馬燈很大。“鄉(xiāng)下人不識走馬燈,——又來了!弊唏R燈不過是來回轉動的車、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轉幾圈。后來我自己也動手做了一個,點了蠟燭,看著里面的紙輪一樣轉了起來,外面的紙屏上一樣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馬燈并不“走”,只是一個長方的紙箱子,正面白紙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連著一根頭發(fā)絲,燭火烘熱了發(fā)絲,小人的手腳會上下動。它雖然不“走”,我們還是叫它走馬燈。要不,叫它什么燈呢?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整個畫面表現(xiàn)的是《西游記》唐僧取經(jīng)。
孩子有自己的燈。兔子燈、繡球燈、馬燈……兔子燈大都是自己動手做的。下面安四個轱轆,可以拉著走。兔子燈其實不大像兔子,臉是圓的,眼睛是彎彎的,像人的眼睛,還有兩道彎彎的眉毛!繡球燈、馬燈都是買的。繡球燈是一個多面的紙扎的球,有一個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兩個轱轆,手執(zhí)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滾動。馬燈是兩段,一個馬頭,一個馬屁股,用帶子系在身上。西瓜燈、蝦蟆燈、魚燈,這些手提的燈,是小孩玩的。
有一個習俗可能是外地所沒有的:看圍屏。硬木長方框,約三尺高,尺半寬,鑲絹,上畫一筆演義小說人物故事,燈節(jié)前裝好,一堂圍屏約三十幅,屏后點蠟燭。這實際上是照得透亮的連環(huán)畫。看圍屏有兩處,一處在煉陽觀的偏殿,一處在附設在城隍廟里的火神廟。煉陽觀畫的是《封神榜》,火神廟畫的是《三國》。圍屏看了多少年,但還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圍屏就不算過燈節(jié)似的。
街上有人放花。
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幾支,起火升到天上,嗤——滅了。
天上有一盞紅燈籠。竹篾為骨,外糊紅紙,一個長方的筒,里面點了蠟燭,放到天上,燈籠是很好放的,連腦線都不用,在一個角上系上線,就能飛上去。燈籠在天上微微飄動,不知道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點薄薄的凄涼。
年過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鋪就“大開門”了。我們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鋪都不開門。初六打開兩扇排門,賣一點市民必需的東西,叫做“小開門”。十六把全部排門卸掉,放一掛鞭,幾個炮仗,叫做“大開門”,開始正常營業(yè)。年,就這樣過去了。
一九九三年二月十二日
汪曾祺散文《故鄉(xiāng)的元宵》賞析:
《故鄉(xiāng)的元宵》是汪曾祺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中描繪了故鄉(xiāng)元宵節(jié)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民間節(jié)日活動,為我們營造出其樂融融的節(jié)日氛圍,從中可以體會到汪曾祺散文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歡樂的氣息,展現(xiàn)了鄉(xiāng)間的自然與純美。從作品中不難看出一個長期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對鄉(xiāng)土文化的懷戀,以及對故鄉(xiāng)的愛,同時也感受到他對年之過去的惋惜,快樂的日子雖有,可總是很短暫的,我們要享受那幸福時光,但也要學會珍惜,不要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本篇文章詳略得當,教學時別有一番情趣,耐人尋味。
作者:汪曾祺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蘇省高郵市,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鉆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畢業(yè)考入江陰縣南菁中學讀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從上海經(jīng)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聯(lián)大中國文學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聯(lián)主辦的《北京文藝》編輯。1961年冬,用毛筆寫出了《羊舍一夕》。 1963年,發(fā)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異秉》在《雨花》發(fā)表。1996年12月,在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為顧問。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點30分因病醫(yī)治無效去世,享年77歲。
汪曾祺是誰?
如果你是一個吃貨,同時還對語文課本有印象的話。
想必,一定記得高郵的咸鴨蛋吧!
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匠J秤茫话愣际乔闷啤翱疹^”用筷子挖著吃?曜宇^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端午的鴨蛋》
很有畫面感有沒有。
今天是5月16日,23年前,汪曾祺先生走了。
他喜歡吃,他筆下的文字,讓你發(fā)現(xiàn),人間草木皆可愛。
如果你覺得生活沒意思,那你就讀一讀汪曾祺吧!
“一定要,愛著點什么”
汪曾祺喜歡吃,蘿卜、黃瓜、咸菜、魚、豆腐、韭菜花、手把肉,昆明的米線、餌塊,高郵的鴨蛋、炒米,北京的醬菜……
最簡單的風物吃食,在汪曾祺筆下,都可觸可親,有滋有味。
不僅會寫吃,汪曾祺還會做吃的,手藝還不錯。
有一次,汪曾祺排除買菜,碰到一個女人不會做牛肉,他把她請到一邊:
講了一通牛肉做法,從清燉、紅燒、咖喱牛肉,直到廣東的蠔油炒牛肉、四川的水煮牛肉、干煸牛肉絲……
這樣的汪曾祺真是可愛。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真是可愛。
著名雕塑家羅丹有一句名言:世界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
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最細小的幸福,是一種智慧。
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就會快樂。
抓不到高空的鳥,可以蹲下身子,看一下腳邊的花。
吃不到那深海中美味的魚,就低頭看一下碗里媽媽煎的魚,別有一番風味。
你若愛,生活哪里都可愛。
“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汪曾祺說:“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朱自清有一篇關于《冬天》的散文,講述了小時候,和父親兄弟一起吃豆腐的情景。
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熳郧濉抖臁
冬天,家人閑坐,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記憶。
詩詞君也有。
上小學的時候,媽媽最喜歡做魚火鍋,煮好了米飯。也不炒菜,把爐子拎到客廳里。
放上鍋,把準備好的魚和蘿卜,有時候也有豆腐,放進去一起煮。
煮開了之后,爐子里的火要關小一點,我們就著鍋吃飯,媽媽說,這樣吃飯,不會冷。
我和弟弟扒拉著煮碎的魚,一邊吃,一邊哈氣。
二十多年過去了,那個冬日的場景依然清晰。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熱熱的火鍋,不說話。多年后,再回憶那一幕,覺得很溫暖。
昨天,#92歲奶奶騎三輪帶30歲孫子兜風#上了熱搜,收獲了十幾萬網(wǎng)友的點贊。
網(wǎng)友說,這是最幸福的炫富。
是啊,不論什么時候,如果叫一聲媽媽有人答應,就是幸福。
再晚回家,也有人在你留一盞燈,就是幸福。
年齡再大,有奶奶帶你玩,就是幸福,
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就是最的幸福。
有家可回,有人在等,有盞燈會為你守候?此破降拿恳惶欤际遣豢蓮椭频男腋。
“我們有過各種創(chuàng)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汪曾祺被劃為“右派”后,曾到西山種樹,一上山,帶兩個干饅頭,一塊大腌蘿卜。頓頓吃大腌蘿卜,汪曾祺受不了。
怎么辦呢?他有辦法。
“秋天了,山上的酸棗熟了,我們摘酸棗吃!
“草里有蟈蟈,燒蟈蟈”。
“咬一口大腌蘿卜,嚼半個燒蟈蟈,就饅頭,香啊!
他說: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干嘛呢?
智慧的人總能苦中作樂,汪曾祺有點像蘇軾。
蘇軾被貶到黃州,一家人生計也生問題。蘇軾愛吃肉,怎么辦呢?
蘇軾于是把目光轉到價格低廉、黃州人不愛吃的豬肉上。
他自己研制了一套“東坡肉”的做法, 頗為得意,還寫了一首詩。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詩中頗有得意,可每每想到這是蘇軾“苦中作樂”的結果,每一次看到紅燒肉,都覺得特別有味。
千百年來,人們喜歡蘇軾,不如說是喜歡他處世的態(tài)度。
把每一個平凡的生活,都過得有滋有味;把每一個苦難的日子,都過出花來。
我們都會不可避免的成長,會有無數(shù)杯從頭淋下的冷水,會有無數(shù)瞬間心如死灰,這是人生,我們總要學會自己治愈自己。
汪曾祺曾發(fā)明的一道菜:塞肉回鍋油條。油條切段,寸半許長,肉餡剁至成泥,入細蔥花,少量榨菜或醬瓜拌勻,塞入油條段中,入半開油鍋重炸。
汪曾祺最令人羨慕的,是那一顆的熱愛生活的素樸之心。
他說:愛,是一件非專業(yè)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是花木那樣的生長,有一份對光陰和季節(jié)的鐘情和執(zhí)著。一定要,愛著點什么,它讓我們變得堅韌,寬容,充盈。業(yè)余的,愛著。
讓我們愛著點什么,活在這珍貴的人世間吧!
【汪曾祺散文《故鄉(xiāng)的元宵》】相關文章:
故鄉(xiāng)的元宵 汪曾祺09-02
汪曾祺《故鄉(xiāng)的食物》散文12-07
汪曾祺散文《故鄉(xiāng)的食物》12-06
故鄉(xiāng)的野菜汪曾祺09-03
故鄉(xiāng)的野菜 汪曾祺11-27
汪曾祺的散文10-30
汪曾祺散文11-29
汪曾祺散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