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宿王昌齡隱居》原文翻譯及賞析
《宿王昌齡隱居》是唐代詩人常建的詩作。此詩通過對詩人王昌齡隱居處自然環(huán)境的細(xì)致描繪,贊頌了王昌齡的清高品格和隱居生活的高尚情趣。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宿王昌齡隱居》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閱讀!
《宿王昌齡隱居》
唐·常建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云。
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
余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群。
譯文:
清溪之水深不可測,隱居之處只有孤云。
松林中間明月微露,灑下清輝似為郎君。
茅亭花影睡意正濃,芍藥園圃滋生苔紋。
我也想要謝絕世俗,來與西山鸞鶴合群。
注釋:
、艤y:一作“極”。
、齐[處:隱居的地方。唯:只有。
⑶猶:還,仍然。
、人蓿罕扔饕轨o花影如眠。
⑸藥院:種芍藥的庭院。滋:生長著。
、视啵何。謝時:辭去世俗之累。
、他[鶴:古常指仙人的禽鳥。群:與……為伍。
創(chuàng)作背景
常建和王昌齡是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同科進(jìn)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經(jīng)歷和歸宿卻不大相同。常建“淪于一尉”,只做過盱眙(今屬江蘇)縣尉,此后便辭官歸隱于武昌樊山,即西山。王昌齡雖然仕途坎坷,卻并未退隱。此詩即作于常建辭官歸隱途經(jīng)王昌齡入仕前的居所。王昌齡及第時大約已有三十七歲,此前,他曾隱居石門山,山在今安徽省含山縣境內(nèi),即詩中所說“清溪”所在。常建任職的盱眙,與石門山分處淮河南北。常建辭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繞道不遠(yuǎn),就近到石門山一游,并在王昌齡隱居處住了一夜。他夜宿故人舊時隱居之處,觸景生情,遂作此篇。
賞析:
常建這首《宿王昌齡隱居》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四十四。下面是原北京大學(xué)教授倪其心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這是一首山水隱逸詩,在盛唐已傳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韻派”的推崇,同《題破山寺后禪院》并為常建代表作品。
此詩題曰“宿王昌齡隱居”,一是指王昌齡出仕前隱居之處,二是說當(dāng)時王昌齡不在此地。王昌齡及第時大約已有三十七歲。此前,他曾隱居石門山。山在今安徽含山縣境內(nèi),即此詩所說“清溪”所在。常建任職的盱眙,即今江蘇盱眙,與石門山分處淮河南北。常建辭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繞道不遠(yuǎn),就近到石門山一游,并在王昌齡隱居處住了一夜。
首聯(lián)寫王昌齡隱居所在!吧畈粶y”一作“深不極”,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說清溪水流入石門山深處,見不到頭。王昌齡隱居處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門山上,望去只看見一片白云。齊梁隱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對齊高帝說:“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币蚨街邪自票阊貫殡[者居處的標(biāo)志,清高風(fēng)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闊隱士,白云多;王昌齡卻貧窮,云也孤,而更見出清高。清人徐增說:“惟見孤云,是昌齡不在,并覺其孤也!边@樣理解,也具情趣。
中間兩聯(lián)即寫夜宿王昌齡隱居處所見所感。王昌齡住處清貧幽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即所謂“茅亭”。屋前有松樹,屋邊種花,院里蒔藥,見出他的為人和情趣,獨(dú)居而情不孤,遁世而愛生活。常建夜宿此地,舉頭望見松樹梢頭,明月升起,清光照來,格外有情,而無心可猜。想來明月不知今夜主人不在,換了客人,依然多情來伴,故云“猶為君”,“君”指王昌齡。這既暗示王昌齡不在,更表現(xiàn)隱逸生活的清高情趣。夜宿茅屋是孤獨(dú)的,而抬眼看見窗外屋邊有花影映來,也別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見王昌齡蒔養(yǎng)的藥草長得很好。因為久無人來,路面長出青苔,所以茂盛的藥草卻滋養(yǎng)了青苔。這再一次暗示主人不在已久,更在描寫隱逸情趣的同時,流露出一種惋惜和期待的情味,表現(xiàn)得含蓄微妙。
末聯(lián)便寫自己的歸志!胞[鶴群”用江淹《登廬山香爐峰》“此山具鸞鶴,往來盡仙靈”語,表示將與鸞鶴仙靈為侶,隱逸終生。這里用了一個“亦”字,很妙。實際上這時王昌齡已登仕路,不再隱居。這“亦”字是虛晃,故意也是善意地說要學(xué)王昌齡隱逸,步王昌齡同道,借以婉轉(zhuǎn)地點出諷勸王昌齡堅持初衷而歸隱的意思。其實,這也就是本詩的主題思想。題曰“宿王昌齡隱居”,旨在招王昌齡歸隱。
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點確同《題破山寺后禪院》,“其旨遠(yuǎn),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詩人善于在平易地寫景中蘊(yùn)含著深長的比興寄喻,形象明朗,詩旨含蓄,而意向顯豁,發(fā)人聯(lián)想。就此詩而論,詩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齡從前隱居的舊地,深情地贊嘆隱者王昌齡的清高品格和隱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誠摯地表示諷勸和期望仕者王昌齡歸來的意向。因而在構(gòu)思和表現(xiàn)上,“唯論意表”的特點更為突出,終篇都贊此勸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達(dá),使王昌齡隱居處的無情景物都充滿對王昌齡的深情,愿王昌齡歸來。但手法又只是平實描敘,不擬人化。所以,其動人在寫情,其悅?cè)嗽趥魃,藝術(shù)風(fēng)格確實近王維、孟浩然一派。
作者簡介
常建,唐代詩人。生卒年、字號不詳。開元十五年(727)進(jìn)士,與王昌齡同榜。曾任盱眙尉。一生仕途失意,后隱居于鄂州武昌(今屬湖北)。其詩多為五言,常以山林、寺觀為題材,意境清迥,語言洗煉自然,藝術(shù)上有獨(dú)特造詣。還有一些優(yōu)秀的邊塞詩。有《常建集》。
常建的其他作品
《題破山寺后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宿王昌齡隱居》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云。
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
余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群。
《塞下曲四首·其一》
玉帛朝回望帝鄉(xiāng),烏孫歸去不稱王。
天涯靜處無征戰(zhàn),兵氣銷為日月光。
《三日尋李九莊》
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蕩輕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
《落第長安》
家園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
恐逢故里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
《送宇文六》
花映垂楊漢水清,微風(fēng)林里一枝輕。
即今江北還如此,愁殺江南離別情。
《春詞二首》
菀菀黃柳絲,濛濛雜花垂。
日高紅妝臥,倚對春光遲。
寧知傍淇水,騕褭黃金羈。
翳翳陌上桑,南枝交北堂。
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
非但畏蠶饑,盈盈嬌路傍。
《江上琴興》
江上調(diào)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萬木澄幽陰。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黃金。
《戲題湖上》
湖上老人坐磯頭,湖里桃花水卻流。
竹竿裊裊波無際,不知何者吞吾鉤。
【《宿王昌齡隱居》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宿王昌齡隱居原文及賞析10-04
(精選)宿王昌齡隱居原文及賞析07-04
宿王昌齡隱居原文注釋及賞析08-23
《宿王昌齡隱居》全詩翻譯賞析06-07
宿王昌齡隱居注釋及賞析08-27
《宿王昌齡隱居》詩歌賞析07-17
《宿王昌齡隱居》常建唐詩注釋翻譯賞析10-29
《宿王昌齡隱居》閱讀賞析09-15
《宿王昌齡隱居》全詩原文及鑒賞08-12
宿王昌齡隱居閱讀答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