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題西林壁詩文賞析及中心思想 題西林壁蘇軾古詩賞析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題西林壁詩文賞析及中心思想 題西林壁蘇軾古詩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歌是形象的藝術(shù),它應(yīng)當以栩栩如生的藝術(shù)形象,以飽滿豐富的感情感染人、教育人。但是,詩歌又十分講究立意和造境,講究通過飽含感情的藝術(shù)形象表現(xiàn)深刻而明確的思想。因此,好的詩并不排斥議論和說理。宋人多“以議論為詩”,明代的何大復(fù)說:“宋詩言理”(《漢魏詩序》),清代的吳喬說:“宋詩主于議論”(《圍爐詩話》),在宋代詩歌中,確實出現(xiàn)了不少味同嚼蠟的作品,但也有不少議論精辟、充滿理趣的佳作。
蘇軾的這首《題西林壁》以理語入詩,寫得既有情趣,又有理趣。元豐九年(1084)蘇軾由黃州團練副使改任汝州刺史,他特地過江登臨廬山,游山十余日,并在西林寺寫下這首題壁詩。詩人從自己獨特的觀察和感受出發(fā),勾畫出廬山的千姿百態(tài),秀美迷人。但是,這不是一首純粹謳歌壯麗山河的寫景詩,作者在措寫景物中,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了一個深刻的哲理。
前兩句“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雖然只是粗略的勾畫,沒有細致具體的描繪,但是卻從人們正視、側(cè)看、俯瞰、仰視、遙望、近察中,從人們立足點、觀察點的不斷變換中,寫出了廬山的多姿多采,神奇莫測。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寫詩人在觀察中得到的啟示。蘇軾向生活的深處開掘,把觀感和哲理結(jié)合起來,從而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只有從不同的方面了解事物,既深入它的內(nèi)部細察精神實質(zhì),又站到事物之上,總觀它的全貌,才能給事物以正確的認識。
清代的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碧K軾的《題西林壁》正形象化地說明了這一道理。
前人指出:“作詩者陶冶物情,體會光景,必貴乎自得!(宋·魏莊之《詩人玉屑》)蘇軾登臨廬山,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與發(fā)現(xiàn),又善于把這種感受和發(fā)現(xiàn)通過藝術(shù)形象表現(xiàn)出來,“眼前之景”與“物外之理”兩者巧妙融合,寫下了這一首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詩篇。
【題西林壁詩文賞析及中心思想 題西林壁蘇軾古詩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題西林壁蘇軾古詩賞析10-24
蘇軾《題西林壁》古詩賞析08-31
蘇軾古詩《題西林壁》賞析08-14
題西林壁蘇軾賞析07-13
蘇軾 題西林壁賞析11-09
賞析蘇軾《題西林壁》06-17
蘇軾題西林壁賞析10-10
蘇軾《題西林壁》賞析06-27
題西林壁古詩賞析11-24
題西林壁的古詩賞析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