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王閣序中的典故分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滕王閣序典故分析
《滕王閣序》既是六朝駢文之新變,也是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滕王閣序典故分析,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nèi)容可瀏覽(crossfitfinalpush.com/wenxue)。
“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賈誼洛陽人,18歲就以文才著稱,20歲被漢文帝召為博士,深受倚重,在博士之列為最年輕者,每次參議詔令,諸博士尚未能言,賈誼即盡為之對答,并得到眾人的贊同。于是一年之內(nèi)超遷為太中大夫,漢文帝對賈誼的才能頗為賞識,擬任賈誼為公卿。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對賈生并不寬容,在文帝面前毀謗賈誼“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文帝只得把他貶為長沙王太傅。后轉(zhuǎn)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墮馬而死,他自恨失職,一年后也憂郁而死,年僅33歲。毛澤東《詠賈誼》:“少年倜儻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臺。雄英無計傾圣主,高節(jié)終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惫糯Z誼常作為懷才不遇、英年早逝的代表。
“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事見《后漢書·梁鴻傳》《后漢書·逸民列傳》。梁鴻,字伯鸞,東漢初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西北)人,東漢文學家。梁鴻幼年喪父。東漢初年,梁鴻入太學受業(yè),雖然家境貧寒但學習刻苦,受業(yè)期間曾遍覽古今典籍,經(jīng)史子集無所不通。學成后梁鴻被分配到上林苑牧豬,雖然專業(yè)不對口,倒也樂得做他的“豬倌”。一天閑來無事,梁鴻和他的豬們在曬太陽,有兩只小豬在泥坑里打滾。梁鴻看見了,就對小豬說:“豬啊豬,其實我是很羨慕你們的。從前有一位莊周老伯伯說過,郊祭時用的犧牛,雖然平時用好養(yǎng)料喂養(yǎng),又披以紋繡,舒服是舒服,可一旦要把它送進太廟作祭品時,這條牛想作一頭小豬,這可能嗎?所以我不愿意做卿相,不愿意被國事羈絆,我寧愿作一個小豬在污水溝里游戲,這樣我的心志倒可以愉快。”一次,梁鴻誤遺火種,燒毀了人家部分財物,他便尋訪到那戶人家詳細地詢問了主家的損失,然后以豬作價抵償。那家主人為人刻薄,以為賠少了,梁鴻說我家貧沒什么財物,就讓我為你干幾年活吧。主人便讓他做護院,梁鴻克盡職守。幾位鄰居看不下去了,一起責備那家主人。主人便要將豬歸還給他,梁鴻拒辭不受,也不再當豬倌,徑回老家平陵去了。漢章帝時,梁鴻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經(jīng)過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一共五句詩,每句后面有一個“噫”字。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芒山,俯覽腳下的帝京城,宮室是多么地崔嵬,老百姓的辛勤勞苦,卻遠遠地沒有盡頭。這首詩被章帝知道了,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鴻。梁鴻聞訊后改名換姓,攜妻兒逃到了渤海邊上居住!案Z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五百多年后,唐朝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對梁鴻被迫害的命運表達了深深的感慨。然而太平的日子并不長久,章帝的派出的人追到了齊魯,梁鴻見這里也待不下去了,只得攜妻子和一個兒子南逃。梁鴻夫婦逃至吳地(今蘇州一帶)后,在富商門下做雇工,全家三口總算有了個安身的棲所。白天梁鴻為人舂米,晚上每當他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家時,孟光已經(jīng)為他做好了香噴可口的飯菜。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頭直視,就半曲身子將盛著飯菜的托盤舉至眉前端給丈夫吃。這就是著名的“舉案齊眉”典故的由來。有一次給主人看見了,驚嘆道:“能使妻子這樣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于是換了間大房子給梁鴻夫婦居住,自此梁鴻方得潛心學問,閉門著書十余篇。后代文人常引“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來抒發(fā)自己一生襟懷未曾開的抱怨。
“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鼻耙粋典故出自《晉書·吳隱之傳》。晉人吳隱之上任途中,經(jīng)過一處泉水,名叫貪泉,據(jù)說喝了這水人就變得貪心。他不信,就取水喝了,而且寫了一首詩,大意說不存貪心的人喝了這水不會變貪。他到任后,非常廉潔!白秘澣X爽”表達了廉潔的人絕不會受外界污濁的侵蝕,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也能保持純正。后一個典故出自《莊子·外物篇》。大意說莊周向監(jiān)河侯借糧食,監(jiān)河侯答應(yīng)等封邑地方的賦稅征收到手后借給他一大筆錢。莊周聽了生氣說,車轍中的鮒魚需要的是斗升之水,如果拖延時間去取西江之水,就等于將鮒魚置于枯魚之肆。后來形成了成語“涸轍之鮒”,用以比喻處在困境之中急待救助的人!肚f子·大宗師》:“涸轍之鮒,相濡以沫,相煦以濕,不若相忘于江湖!庇钟谐烧Z“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課文中引用這個典故意為處境艱難但能自得其樂。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略)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背烧Z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比喻開始有損失,后來終于得到勝利;年輕時荒廢了,年紀大后努力還不遲。出自《后漢書·馮異傳》。
“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孟嘗字伯周,東漢會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潔奉公著稱,為民興利除弊,百姓稱為神明。但由于志趣高尚,潔身自好,長期不得升遷,后來隱居耕田;傅蹠r,雖有人多次舉薦他,但終不見用。年七十,死于家。事見《后漢書·孟嘗傳》。關(guān)于孟嘗,有著名的成語“合浦珠還”,說的是合浦不產(chǎn)谷物,沿海出產(chǎn)珍珠,由于前任太守貪腐收人賄賂,珍珠紛紛運往相鄰的交阯郡內(nèi)。孟嘗到任,革除敝端,遷離的珍珠又回到合浦。后遂用“合浦珠還”比喻人去而復還或物失而復得,對其人或其物有稱美之意。
“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出自《晉書·阮籍傳》: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返。”阮籍借此宣泄對現(xiàn)實不滿的苦悶心情。作者認為這種行為是消極的,不打算仿效。這是反面用典,表達了作者不甘沉淪,力求振作自強,具有安慰自勉之意!安瘛迸c今義有所不同,今指狂妄放肆,氣勢洶洶。這里指狂放,不拘禮節(jié)。
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所謂竹林七賢是七個魏晉時期的文人名士的總稱。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游于竹林,縱酒酣飲,弈棋賦詩,無拘無束,史稱“竹林七賢”。七人中, 阮籍、嵇康名氣最大,是竹林七賢的代表。他們的行為都怪誕得很。嵇康服藥,阮籍喝酒。阮籍不受世俗禮教的束縛,表現(xiàn)出怪誕的行為。他好喝酒,附近有美婦人當街賣酒,他經(jīng)常去喝,醉了就在美婦人旁邊倒臥;他不屑遵循“男女有別”,嫂子回娘家,他為嫂子餞行并送她上路。對旁人閑話、非議,阮籍說:“孔孟禮教,與我何干?”我們現(xiàn)在說青白眼、青睞、垂青等,都來自阮籍的故事。阮籍見一般的凡夫俗子,以白眼對之;他喜歡和佩服的人來了,就用青眼相對。是真名士自風流,阮籍是真正的性情中人,超凡脫俗。
“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睋(jù)《漢書·終軍傳》:“南越與漢和親,乃遣(終)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nèi)諸侯。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娝焱f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nèi)屬。”終軍出使南越,向朝廷表示,只要給他一根長繩,定把南越王縛至漢朝宮廷來。后果然說服南越歸漢。這兩句是說,自己跟終軍的年齡相仿,卻沒有請纓報國的門路。“請纓”作為典故,常表示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投軍或出使等意。今多用于指主動請求參戰(zhàn)或參加某些重要而有風險的活動,或主動要求分配任務(wù)等。有贊揚的意味。如:“白衣天使紛紛請纓到抗非典一線工作”“武漢大學生請纓赴邊陲”!罢埨t”現(xiàn)已成為普通詞語!伴L纓”指縛敵的長繩,比喻克敵制勝的力量。毛澤東詩詞多次引用“長纓”的典故!兜麘倩ā耐≈菹蜷L沙》(1930):“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薄肚迤綐贰ちP山》:“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有懷投筆:有投筆從戎的懷抱。投筆從戎的故事,見《后漢書·班超傳》:“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尤當效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乎?’”班超的父親班彪,哥哥班固,姐姐班昭(“曹大家”)都是漢代著名的史學家。班超最初在官府中從事抄寫工作,他從軍以后,受到大將軍竇固的賞識。公元94年,在竇固的推薦下,班超出使西域,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終于使西域全境統(tǒng)一于東漢。班超因功被封為定遠侯。后人把文人從軍叫做投筆從戎。今天把大學生當兵服役叫“攜筆從戎”。宗愨:字元干,南朝宋南陽人!端螘 ·宗愨傳》:“宗愨,字元干,南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 愨年少時,炳問其志,答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碧评畎住缎新冯y》:“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爆F(xiàn)比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也形容事業(yè)迅速地向前發(fā)展。成語一般寫作“乘風破浪”。這兩句是說,自己羨慕宗愨乘風破浪的遠大報負,所以懷有投筆從戎的志向。
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謝家:晉朝謝安、謝玄的家庭。寶樹:謝玄曾以“芝蘭玉樹”比喻好子弟。上句是說自己并不象謝家子弟那樣的好,有謙虛的成分。晉、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時,謝氏最為興盛,一時人材輩出,聲譽鵲起。尤以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的謝安、謝玄、謝靈運、謝惠連這一家族的人,皆名著于史。所謂“芝蘭玉樹”,其典出自《晉書·謝安傳》:“(謝玄)少穎悟,與從兄朗俱為叔父安所契重。安嘗戒約子侄,因曰:‘子弟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焙笠浴爸ヌm玉樹”,比喻有出息的子弟也。又有“玉樹臨風”,比喻英俊瀟灑的美少年。“玉樹盈階”比喻子弟既多又好。
孟母三遷是有名的典故,出自《列女傳》(西漢劉向編)。孟子三歲喪父,由母親撫養(yǎng)長大。被后世稱為“亞圣”的孟子,其實小的時候非常頑皮淘氣。為教育他學好,其母親花費了很多心思。據(jù)說其母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第一次他家住在墳?zāi)垢浇,孟子小時候?qū)iT學埋死人,哭死人,孟母覺得這不是我的孩子所住的地方,就搬到城里去了,誰知這是一個農(nóng)貿(mào)市場附近,孟子又和小伙伴玩起做買賣的游戲,孟母認為這樣不利于孩子專心讀書,再次搬家,搬到一所學校附近。芳鄰:好鄰居。下句是說,自己年幼時父親也曾經(jīng)擇鄰而居,使自己受過良好的教育。又有一層意思是說,自己很高興能與參加宴會的各位嘉賓結(jié)交。
【滕王閣序典故分析】相關(guān)文章:
滕王閣序中的典故分析08-15
滕王閣序典故09-05
《滕王閣序》的典故詳解10-12
滕王閣序典故及作用09-05
《滕王閣序》典故介紹08-30
《滕王閣序》典故詳解10-14
《滕王閣序》歷史典故10-12
《滕王閣序》典故梳理05-26
王勃《滕王閣序》典故10-12
滕王閣序全文與典故解釋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