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維《雜詩》與李白的《關山月》
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指古代中國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作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王維《雜詩》與李白的《關山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雜詩》是王維擬江南樂府民歌風格所作的一組五言絕句 。這首詩歌表現(xiàn)作者的情趣與傾向。詩人想念故鄉(xiāng),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歡梅花,則溢于言表。
雜詩
王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釋
①來日:來的時候。
、诰_窗:雕畫花紋的窗戶。
、壑ㄎ矗洪_花沒有?著(zhuó)花,開花。未,用于句末,相當于“否”,表疑問。
、苓x自《王維集校注》
翻譯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xiāng)來的,一定了解家鄉(xiāng)的人情世態(tài)。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賞析
這首詩歌表現(xiàn)作者的情趣與傾向。詩人想念故鄉(xiāng),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歡梅花,則溢于言表。本詩信手拈來,自然天成。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xiāng)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xiāng)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xiāng)思,是急欲了解故鄉(xiāng)風物、人事的心 情。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狀態(tài)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肮枢l(xiāng)”一詞迭見,正表現(xiàn)出鄉(xiāng)思之殷:“應知”云云,跡 近嚕?,卻表現(xiàn)出了解鄉(xiāng)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tài)、口吻等表現(xiàn)得栩栩 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
關于“故鄉(xiāng)事”,那是可以開一張長長的問題清單的。初唐的王績寫過一篇《在京思故園見鄉(xiāng)人問》,從朋舊童 孩、宗族弟侄、舊園新樹、茅齋寬窄、柳行疏密一直問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猶未盡,“羈心只欲問”;而這首詩中的“我”卻撇開這些,獨問對方:來日綺窗前,寒 梅著花未?仿佛故鄉(xiāng)之值得懷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絕非故作姿態(tài)。
一個人對故鄉(xiāng)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 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人、事、物聯(lián)結在一起。所謂“鄉(xiāng)思”,完全是一種“形象思維”,浮現(xiàn)在思鄉(xiāng)者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故鄉(xiāng)的親朋故舊、山 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蘊含著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 情事。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xiāng)的一種象征。它已經(jīng)被詩化、典型化了。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xiāng)之情的集中寄托。從這 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
古代詩歌中常有這種質(zhì)樸平淡而詩味濃郁的作品。它質(zhì)樸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 實際上卻包含著最高級的技巧。象這首詩中的獨問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種通過特殊體現(xiàn)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這種技巧卻是用一種平淡質(zhì)樸得如敘家常的形式來體現(xiàn) 的。這正是所謂寓巧于樸。王績的那首《在京思故園見鄉(xiāng)人問》,樸質(zhì)的程度也許超過這首詩,但它那一連串的發(fā)問,其藝術力量卻遠遠抵不上王維的這一問。其中 消息,不是正可深長思之的嗎?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边@一句看起來是問家鄉(xiāng)的情況,但詩人只是籠統(tǒng)的以“故鄉(xiāng)事”來設問,可是問 什么好呢?詩人心里滿腹的問題竟然不知從何問起。于是我們可以想象詩人的躊躇,對方的詫異!皝砣站_窗前,寒梅著花未?”這一問倒令對方感到困惑,不問人 事而問物事,這時梅花開沒開花?想必讀者對此也感到突兀?墒钦沁@樣一問,才是妙趣橫生,令人回味無窮。其實詩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詩人想說的 話,想問的問題不知從何說起,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竟在這一個不經(jīng)意的問題之中。這是詩人留給人們的空白,讓讀者去想象。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游子形象。雖然飽經(jīng)滄桑,卻依然超然塵世保持自由心態(tài)的精神風致。這樣詩人寫這一首詩歌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他是在歌頌一種雖然飽經(jīng)滄桑,但永不世故、永葆自由心態(tài)的人生風范。
【知識延伸】
關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全文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后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開頭四句,可以說是一幅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nèi)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在一般文學作品里,常見“月出東!被颉霸鲁鰱|山”一類描寫,而天山在中國西 部,似乎應該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說“明月出天山”呢?原來這是就征人角度說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雖然 不靠海,但橫亙在山上的云海則是有的。詩人把似乎是在人們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見的云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顯得新鮮而壯觀。這 樣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詩人面前,也許難乎為繼,但李白有的是筆力。接下去“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范圍比前兩句更為廣闊。宋代的楊齊賢,好像唯 恐“幾萬里”出問題,說是:“天山至玉門關不為太遠,而曰幾萬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為度也!庇孟胂笾械拿髟屡c玉門關的距離來解釋“幾萬 里”,看起來似乎穩(wěn)妥了,但李白是講“長風”之長,并未說到明月與地球的距離。其實,這兩句仍然是從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 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里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而來。如果聯(lián)系李白《子夜吳歌》中“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來進行理解,詩的意蘊就更清楚 了。這樣,連同上面的描寫,便以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為特征,構成一幅萬里邊塞圖。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寫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設身處地體會這是征人東望 所見,那種懷念鄉(xiāng)土的情緒就很容易感覺到了。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边@是在前四句廣闊的邊塞自然圖景 上,迭印出征戰(zhàn)的景象。漢高祖劉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zhàn)之地。這種歷代無休止的戰(zhàn)爭,使得從來出征的戰(zhàn)士, 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xiāng)。這四句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描寫的對象由邊塞過渡到戰(zhàn)爭,由戰(zhàn)爭過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 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睉(zhàn)士們望著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xiāng),臉上多現(xiàn)出愁苦的顏色,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嘆息之聲當是不會停 止的!巴吷比齻字在李白筆下似乎只是漫不經(jīng)心地寫出,但卻把以上那幅萬里邊塞圖和征戰(zhàn)的景象,跟“戍客”緊緊連系起來了。所見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 是廣闊而渺遠。戰(zhàn)士們想象中的高樓思婦的情思和他們的嘆息,在那樣一個廣闊背景的襯托下,也就顯得格外深沉了。
詩人放眼于古來邊塞上的 漫無休止的民族沖突,揭示了戰(zhàn)爭所造成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shù)征人及其家屬所帶來的痛苦,但對戰(zhàn)爭并沒有作單純的譴責或歌頌,詩人像是沉思著一代代人為它所支 付的沉重代價。在這樣的矛盾面前,詩人,征人,乃至讀者,很容易激起一種渴望。這種渴望,詩中沒有直接說出,但類似“乃知兵者是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戰(zhàn)城南》)的想法,是讀者在讀這篇作品時很容易產(chǎn)生的。
離人思婦之情,在一般詩人筆下,往往寫得纖弱和過于愁苦,與之相應,境界也 往往狹窄。但李白卻用“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萬里邊塞圖景來引發(fā)這種感情。這只有胸襟如李白這樣浩渺的人,才會如此下筆。 這幾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時一事,而是帶著一種更為廣遠、沉靜的思索。用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做背景,并在這樣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鄉(xiāng)離別之情融合進去,從而展開 更深遠的意境,這是其他一些詩人所難以企及的。
詩人簡介
王維
王維(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
出身太原王氏分支河東王氏。于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河西節(jié)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后,王維被責授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一歲。
王維不僅參禪悟理,學莊信道,還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年間,尤長五言。其詩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其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之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余首,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等。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青蓮鎮(zhèn)),一說出生于西域碎葉。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
為人爽朗大方,樂于交友,愛好飲酒作詩,名列“酒中八仙”。曾經(jīng)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賞識,擔任翰林供奉,賜金放還,游歷全國,先后迎娶宰相許圉師、宗楚客的孫女。唐肅宗李亨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亂,流放夜郎,輾轉到達當涂縣令李陽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時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李白所作詞賦,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后世譽為“詩仙”,與詩圣杜甫并稱“李杜”。
【王維《雜詩》與李白的《關山月》】相關文章:
雜詩王維08-23
王維的《雜詩》賞析06-21
王維《雜詩》賞析08-30
雜詩王維鑒賞07-05
王維《雜詩》全詩解讀11-03
王維古詩《雜詩》的意思03-25
王維《雜詩》翻譯賞析01-12
雜詩王維的古詩拼音版11-30
李白 《關山月》全詩及賞析07-19
王維《雜詩·其二》詩詞賞析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