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諸子侄》賞析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諸子侄》是元代詩人虞集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吨琳脑了群橙帐镜芗爸T子侄》賞析。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諸子侄
朝代:元代
作者:虞集
原文: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棲遲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夢覺聽啼鵑。
譯文
江山確實美好但這里不是我的故鄉(xiāng),我漂泊異鄉(xiāng)暫棲于此已經(jīng)將近百年。
青山、屋舍、墳?zāi)、田地、曲折的流水和家鄉(xiāng)的相同,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我不能忍受夢中醒來聽到杜鵑凄苦的鳴叫聲。
注釋
至正:1341年,元順帝改年號為“至正”,這一年(農(nóng)歷辛巳年)的寒食日,寫了這首詩,給自己的弟弟子侄輩們看。
夢覺:夢醒。
簡析
寒食時節(jié),詩人與族中后輩祭掃先人之墓,不禁感慨系之。首句以三國時王粲《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曾何足以少留”語意,抒發(fā)故土之情。意謂此地雖富饒美麗,卻非故鄉(xiāng),不免有漂泊離根之感。虞集家鄉(xiāng)本在四川,自其父遷居江西,至今已有多年。面對葬于異鄉(xiāng)的先人墳塋,故土之思就更加強烈了。富足的江南水鄉(xiāng),怎能隔斷對蜀中故土的深切思念。每當清晨醒來,杜宇之啼聲聲縈耳,此種情懷更顯得刻骨銘心。
作者簡介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學(xué)者、詩人。字伯生,號道園,人稱邵庵先生。少受家學(xué),嘗從吳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xué)教授,李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xué)士。領(lǐng)修《經(jīng)世大典》,著有《道園學(xué)古錄》、《道園遺稿》。虞集素負文名,與揭傒斯、柳貫、黃溍并稱“元儒四家”;詩與揭傒斯、范梈、楊載齊名,人稱“元詩四家”。
文學(xué)成就
虞集素負文名,宋濂在《柳待制文集》序言中說:“天歷以來,海內(nèi)之所宗者,唯雍虞公伯生、豫章揭公曼碩、烏傷黃公晉卿及公(柳貫)四人而已。識者以為名言”。宋犖《漫堂說詩》云:“元初襲金源派,以好問為大宗,其后則稱虞、楊、范、揭”。又如沈德潛《說詩晬語》云:“虞、楊、范、揭四家詩品相敵。中又以漢廷老吏為最!
虞集說:“仲宏(楊載)詩如百戰(zhàn)健兒,德機(范梈)詩如唐臨晉帖,曼碩(揭傒斯)詩如美女簪花(一作“三日新婦”),而他自己的詩如“漢廷老吏”。據(jù)說揭傒斯聽到這種評論,頗不高興,因為揭的詩寫得是相當?shù)渲氐摹S菁姼鑳?nèi)容表現(xiàn)出較強的民族意識。他在《挽文丞相》一詩中,對寧死不屈的南宋忠臣文天祥充滿了哀悼,以至有人這樣說:“讀此詩而不泣下者幾希!”文字亦流暢宛轉(zhuǎn)。另有《從兄德觀父與集同出滎州府君,宋亡隱居不仕而歿,集來吳門省墓,從外親臨邛韓氏得兄遺跡有說:“我因國破家何在,居為唇亡齒亦寒”,不知為誰作也?撫誦不覺流涕,因足成一章,并發(fā)其幽潛之意云》一詩,也流露同樣思想感情。在《趙千里小景》詩中,他說“殘云野水三百年”,也有憑吊宋亡的意思。虞集生二歲而宋亡,但由于元代民族關(guān)系緊張,以至在作品中表露出民族意識。
虞集有些詩還寫及了民生疾苦,如《次韻陳溪山□履》、《杞菊軒》等。此外,他對元統(tǒng)治者推行的民族仇殺政策,頗表不滿。他更多的詩是贈答應(yīng)酬、內(nèi)容空泛的作品。虞集生長在社會和平安定時期,他 的詩詞一般都寫得清和淡遠。一派承平氣象,如《無題》詩表現(xiàn)一種朦朧的境界,《聞機杼》則呈現(xiàn)雅淡的畫面,《臘日偶題》、《聽雨》、《宮詞》等給人一種安詳幽靜印象。虞集的詩風(fēng)格嚴峻,聲律圓熟。
虞集的詞作今存20幾首,大都敘述個人閑愁情思,缺乏社會生活內(nèi)容,景物描寫亦平平無特色,惟〔風(fēng)入松〕“畫堂紅袖倚清酣”引人注目,其中有句說:“杏花春雨在江南”,勾畫江南景物,令人神往。杏花春雨本用陸游詩意而加以翻新。據(jù)說和他同時的詩人陳旅、張起巖都很欣賞這首詞,而當時機坊還把它織在羅貼上,作為藝術(shù)品供人賞玩。
虞集的散文多數(shù)為官場應(yīng)酬文字,頌揚權(quán)貴,倡導(dǎo)理學(xué)。當時宗廟朝廷的典冊,公侯大夫的碑銘,多由他撰寫。但也有一些書信傳記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的思想性情。如《陳小傳》寫宋代進士陳□守常州以身殉城的事跡,褒揚其忠義。又如《答劉桂隱書》對劉氏不出仕,十分稱賞,贊揚劉"霜降冰涸而松柏后凋,沙礫汰除而黃金獨耀"。這里對忠于趙宋王朝的人物的歌頌和他在詩歌中流露的民族意識是相通的。
虞集還有一些散文表現(xiàn)他的政治理想和對社會人情物理的深刻體會!逗i哉f》著重闡明“大烹以養(yǎng)賢,推之使天下皆得其養(yǎng)”的道理,《醫(yī)說賜易晉》強調(diào)醫(yī)生應(yīng)有仁愛的心腸,等等。著有《道園學(xué)古錄》50卷。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系詩人六十九歲時在江西臨川崇仁寓所所作。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年),正是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第三次改變年號,而這一天又恰是祭祖上墳的寒食日,詩人在祭掃祖墓時,寫此詩給其弟及子侄。
文學(xué)賞析
“江山信美非吾土”,“信美” 是肯定之詞,而“非”則是否定之詞。二者一正一負、一揚一抑、一次一主,恰如其分地韻和著詩人情感上的漲落。由于“江山”和“土”均是語義雙涵,故而情感的漲落也有兩層。一是寓居之臨川確實很美,曾使詩人“視之也切”、“懷之也深” ,然終非我故土。二是祖國山河確實美好,但又并非我國土。這雙重漲落既是思鄉(xiāng)念親所致,又是亡國之痛使然。如此開端就暗關(guān)了詩題,并奠定了全詩的抒情基調(diào)。
“非吾土”的感受確實使人難以忍受,王粲《登樓賦》早就致慨于此: “雖信美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但詩人更是難乎為懷,因為他隨祖上在“非吾土”上竟“飄泊棲遲”了“近百年”。時間越長,感受越深,至正改元年、寒食之日就愈發(fā)顯得驚心怵目。所以詩人在抗墜揚抑之后又宕開了極凝重極悲涼的一筆,從時間上強化著“非吾土”的感受。這不僅見之于略事夸張的“近百年”上,而且從語義相復(fù)、語調(diào)款款的“飄泊棲遲”中亦可品出。
三四兩句循首句而生發(fā),第三句是揚,由“非吾土”轉(zhuǎn)入夢“吾土”,如數(shù)家珍地列出“山舍”、 “墓田”和“水曲”。它們既是詩人夢境中的歷歷景觀,又是詩人思鄉(xiāng)念親的斑斑心跡。而且,從這一饒有興味的排列中還透析出詩人入夢時間之長,所得慰藉之深。然而,好景畢竟不長!皦粲X”已屬“不堪”,“啼鵑”則更是難奈。夢中所得之慰藉恰恰反襯出夢醒時的失落和悵惘,凄烈的鵑啼聲更是強化著詩人回歸而不得的凄涼和痛楚。而且杜鵑的啼聲在傳統(tǒng)文化心理中還兼有感傷亡國和思念故鄉(xiāng)雙重涵義,所以“不堪” “聽”的細節(jié)中也含有亡國之痛的意思。至此,詩人由夢“吾土”又跌落到“非吾土”的痛苦而現(xiàn)實的感受之中。這就形成了情感上的另一次漲落,一次更凄婉更悲愴的漲落。
綰束全詩可見,思鄉(xiāng)之情和亡國之痛正是詩人向親人乃至后人所“示”的全部心跡。這或許也恰是詩題前何以赫然冠上“至正改元”和“寒食日”的緣故。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諸子侄》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韋應(yīng)物寒食寄京師諸弟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21
韋應(yīng)物《閑居寄諸弟》詩句賞析07-24
李賀唐詩《示弟》06-04
黃庭堅謁金門·示知命弟古詩03-11
王維《山中示弟》唐詩原文及注釋08-26
魯迅詩集:《別諸弟三首-庚子二月》07-06
孟云卿《寒食》賞析08-06
古詩《寒食即事》賞析10-12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賞析08-26
王安石《示長安君》的賞析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