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帶拼音的《三字經》全文

        時間:2023-02-20 23:11:00 三字經 我要投稿

        帶拼音的《三字經》全文

          這篇文章適合剛學習拼音的小朋友們,帶拼音的《三字經》全文,不僅能學習國學《三字經》,還能練習拼音閱讀,朗朗上口。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帶拼音的《三字經》全文,一起來看看吧!

        帶拼音的《三字經》全文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人 之 初 , 性 本 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性 相 近 , 習 相 遠。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茍 不 教 , 性 乃 遷。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教 之 道 , 貴 以 專。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昔 孟 母 , 擇 鄰 處。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子 不 學 , 斷 機 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竇 燕 山 , 有 義 方。

          jià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教 五 子 , 名 俱 揚。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養 不 教 , 父 之 過。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教 不 嚴 , 師 之 惰。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子 不 學 , 非 所 宜。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幼 不 學 , 老 何 為。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玉 不 琢 , 不 成 器。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人 不 學 , 不 知 義。

          wèi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

          為 人 子 , 方 少 時。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

          親 師 友 , 習 禮 儀。

          xiāng jiǔ líng néng wēn xí

          香 九 齡 , 能 溫 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

          孝 于 親 , 所 當 執。

          róng sì suì néng ràng lí

          融 四 歲 , 能 讓 梨。

          tì yú zhǎng yí xiān zhī

          弟 于 長 , 宜 先 知。

          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wén

          首 孝 弟 , 次 見 聞。

          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

          知 某 數 , 識 某 文。

          yī ér shí shí ér bǎi

          一 而 十 , 十 而 百。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百 而 千 , 千 而 萬。

          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三 才 者 , 天 地 人。

          sān guāng zhě rì yuè xīng

          三 光 者 , 日 月 星。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三 綱 者 , 君 臣 義。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

          父 子 親 , 夫 婦 順。

          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

          曰 春 夏 , 曰 秋 冬。

          cǐ sì shí yùn bù qióng

          此 四 時 , 運 不 窮。

          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

          曰 南 北 , 曰 西 東。

          cǐ sì fāng yìng hū zhōng

          此 四 方 , 應 乎 中。

          yuē shuǐ huǒ mù jīn tǔ

          曰 水 火 , 木 金 土。

          cǐ wǔ xíng běn hū shù

          此 五 行 , 本 乎 數。

          yuē rén yì lǐ zhì xìn

          曰 仁 義 , 禮 智 信。

          cǐ wǔ cháng bù róng wěn

          此 五 常 , 不 容 紊。

          dào liáng shū mài shǔ jì

          稻 粱 菽 , 麥 黍 稷。

          cǐ liù gǔ rén suǒ shí

          此 六 谷 , 人 所 食。

          mǎ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

          馬 牛 羊 , 雞 犬 豕。

          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此 六 畜,人 所 飼。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曰 喜 怒 , 曰 哀 懼。

          ài wù yù qī qíng jù

          愛 惡 欲 , 七 情 具。

          páo tǔ gé mù shí jīn

          匏 土 革 , 木 石 金。

          sī yǔ zhú nǎi bā yīn

          絲 與 竹, 乃 八 音。

          gāo zēng zǔ fù ér shēn

          高 曾 祖 , 父 而 身。

          shēn ér zǐ zǐ ér sūn

          身 而 子 , 子 而 孫。

          zì zǐ sūn zhì xuán zēng

          自 子 孫 , 至 玄 曾

          nǎi jiǔ zú rén zhī lún

          乃 九 族 , 人 之 倫。

          fù zǐ ēn fū fù cóng

          父 子 恩 , 夫 婦 從。

          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

          兄 則 友 , 弟 則 恭。

          zhǎng yòu xù yǒu yǔ péng

          長 幼 序 , 友 與 朋。

          jūn zé jìng chén zé zhōng

          君 則 敬 , 臣 則 忠。

          cǐ shí yì rén suǒ tóng

          此 十 義 , 人 所 同。

          fán xùn méng xū jiǎng jiū

          凡 訓 蒙 , 須 講 究。

          xiáng xùn gǔ míng jù dòu

          詳 訓 詁 , 明 句 讀。

          wéi xué zhě bì yǒu chū

          為 學 者 , 必 有 初。

          xiǎo xué zhōng zhì sì shū

          小 學 終 , 至 四 書。

          lún yǔ zhě èr shí piān

          論 語 者 , 二 十 篇。

          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

          群 弟 子 , 記 善 言。

          mèng zǐ zhě qī piān zhǐ

          孟 子 者 , 七 篇 止。

          jiǎng dào dé shuō rén yì

          講 道 德 , 說 仁 義。

          zuò zhōng yōng zǐ sī bǐ

          作 中 庸 , 子 思 筆。

          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ú yì

          中 不 偏 , 庸 不 易。

          dà xiǎo dài zhù lǐjì

          大 小 戴 , 注 禮 記。

          shù shèng yán lǐ yuè bèi

          述 圣 言 , 禮 樂 備。

          yuē guó fēng yuē yǎ sòng

          曰 國 風 , 曰 雅 頌。

          hào sì shī dāng fěng yǒng

          號 四 詩 , 當 諷 詠。

          shī jì wáng chūn qiū zuò

          詩 既 亡 , 春 秋 作。

          yù bāo biǎn bié shàn è

          寓 褒 貶 , 別 善 惡。

          sān zhuàn zhě yǒu gōng yáng

          三 傳 者 , 有 公 羊。

          yǒu zuǒ shì yǒu gǔ liáng

          有 左 氏 , 有 谷 梁。

          jīng jì míng fāng dú zǐ

          經 既 明 , 方 讀 子。

          cuō qí yào jì qí shì

          撮 其 要 , 記 其 事。

          wǔ zǐ zhě yǒu xún yáng

          五 子 者 有 荀 揚。

          wén zhōng zǐ jí lǎo zhuāng

          文 中 子 , 及 老 莊。

          jīng zǐ tōng dú zhū shǐ

          經 子 通 , 讀 諸 史。

          kǎo shì xì zhī zhōng shǐ

          考 世 系 , 知 終 始。

          zì xī nóng zhì huáng dì

          自 羲 農 , 至 黃 帝。

          hào sān huáng jū shàng shì

          號 三 皇 , 居 上 世。

          táng yǒu yú hào èr dì

          唐 有 虞 , 號 二 帝。

          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

          相 揖 遜 , 稱 盛 世。

          xià 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

          夏 有 禹 , 商 有 湯。

          zhōu wén wǔ chēng sān wáng

          周 文 武 , 稱 三 王。

          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

          夏 傳 子 , 家 天 下。

          sì bǎi zǎi qiān xià shè

          四 百 載 , 遷 夏 社。

          tāng fá xià guó hào shāng

          湯 伐 夏 , 國 號 商。

          liù bǎi zǎi zhì zhòu wáng

          六 百 載 , 至 紂 亡。

          zhōu wǔ wáng shǐ zhū zhòu

          周 武 王 , 始 誅 紂。

          bā bǎi zǎi zuì cháng jiǔ

          八 百 載 , 最 長 久。

          zhōu zhé dōng wáng gāng zhuì

          周 轍 東 , 王 綱 墜。

          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óu shuì

          逞 干 戈 , 尚 游 說。

          shǐ chūn qiū zhōng zhàn guó

          始 春 秋 , 終 戰 國。

          wǔ bà qiáng qī xióng chū

          五 霸 強 , 七 雄 出。

          yíng qín shì shǐ jiān bìng

          嬴 秦 氏 , 始 兼 并。

          chuán èr shì chǔ hàn zhēng

          傳 二 世 , 楚 漢 爭。

          gāo zǔ xīng hàn yè jiàn

          高 祖 興 , 漢 業 建。

          zhì xiào ping wáng mǎng cuàn

          至 孝 平 , 王 莽 篡。

          guāng wǔ xīng wéi dōng hàn

          光 武 興 , 為 東 漢。

          sì bǎi nián zhōng yú xiàn

          四 百 年 , 終 于 獻。

          wèi shǔ wú zhēng hàn dǐng

          魏 蜀 吳 , 爭 漢 鼎。

          hào sān guó qì liǎng jìn

          號 三 國 , 迄 兩 晉。

          song qí jì liáng chén chéng

          宋 齊 繼 , 梁 陳 承。

          wéi nán cháo dū jīn líng

          為 南 朝 , 都 金 陵。

          běi yuán wèi fēn dōng xi

          北 元 魏 , 分 東 西。

          yǔ wén zhōu yǔ gāo qí

          宇 文 周 , 與 高 齊。

          dài zhì suí yì tǔ yǔ

          迨 至 隋 , 一 土 宇。

          bú zài chuan shī tǒng xù

          不 再 傳 , 失 統 緒。

          táng gāo zǔ qǐ yì shī

          唐 高 祖 , 起 義 師。

          chú suí luàn chuàng guó jī

          除 隋 亂 , 創 國 基。

          èr shí chuán sān bǎi zǎi

          二 十 傳 , 三 百 載。

          liáng miè zhī guó nǎi gǎi

          梁 滅 之 , 國 乃 改。

          liáng táng jìn jí hàn zhōu

          梁 唐 晉 , 及 漢 周。

          chēng wǔ dài jiē yǒu yóu

          稱 五 代 , 皆 有 由。

          yán sòng xīng shòu zhōu shàn

          炎 宋 興 , 受 周 禪。

          shí bā chuán nán běi hùn

          十 八 傳 , 南 北 混。

          liáo yǔ jīn dì hào fēn

          遼 與 金 , 帝 號 紛。

          dài miè liáo sòng yóu cún

          迨 滅 遼 , 宋 猶 存。

          zhì yuán xīng jīn xù xiē

          至 元 興 , 金 緒 歇。

          yǒu sòng shì yì tong miè

          有 宋 世 , 一 同 滅。

          bìng zhōng guó jiān róng dí

          并 中 國 , 兼 戎 狄。

          míng tài zǔ jiǔ qīn shī

          明 太 祖 , 久 親 師。

          chuán jiàn wén fāng sì sì

          傳 建 文 , 方 四 祀。

          qiān běi jīng yǒng lè sì

          遷 北 京 , 永 樂 嗣。

          dài chóng zhēn méi shān shì

          迨 崇 禎 , 煤 山 逝。

          qīng tài zǔ yīng jǐng mìng

          清 太 祖 , 膺 景 命。

          jìng sì fāng kè dà dìng

          靖 四 方 , 克 大 定。

          zhì xuān tǒng nǎi dà tóng

          至 宣 統 , 乃 大 同。

          shí èr shì qīng zuò zhōng

          十 二 世 , 清 祚 終。

          dú shǐ zhě kǎo shí lù

          讀 史 者 , 考 實 錄。

          tōng gǔ jīn ruò qīn mù

          通 古 今 , 若 親 目。

          kǒu ér song xīn ér wéi

          口 而 誦 , 心 而 維。

          cháo yú sī xī yú sī

          朝 于 斯 , 夕 于 斯。

          xī zhòng ní shī xiàng tuó

          昔 仲 尼 , 師 項 橐。

          gǔ shèng xián shàng qín xué

          古 圣 賢 , 尚 勤 學。

          zhào zhōng ling dú lǔ lún

          趙 中 令 , 讀 魯 論。

          bǐ jì shì xué qiě qín

          彼 既 仕 , 學 且 勤。

          pī pú biān xiāo zhú jiǎn

          披 蒲 編 , 削 竹 簡。

          bǐ wú shū qiě zhī miǎn

          彼 無 書 , 且 知 勉。

          tóu xuán liáng zhuī cì gǔ

          頭 懸 梁 , 錐 刺 股。

          bǐ bú jiào zì qín kǔ

          彼 不 教 , 自 勤 苦。

          rú náng yíng rú yìng xuě

          如 囊 螢 , 如 映 雪。

          jiā suī pín xué bú chuò

          家 雖 貧 , 學 不 輟。

          rú fù xīn rú guà jiǎo

          如 負 薪 , 如 掛 角。

          shēn suī láo yóu kǔ zhuó

          身 雖 勞 , 猶 苦 卓。

          sū lǎo quán èr shí qī

          蘇 老 泉 , 二 十 七。

          shǐ fā fèn dú shū jí

          始 發 奮 , 讀 書 籍。

          bǐ jì lǎo yóu huǐ chí

          彼 既 老 , 猶 悔 遲。

          ěr xiǎo shēng yí zǎo sī

          爾 小 生 , 宜 早 思。

          ruò liáng hào bā shí èr

          若 梁 灝 , 八 十 二。

          duì dà tíng kuí duō shì

          對 大 廷 , 魁 多 士。

          bǐ jì chéng zhòng chēng yì

          彼 既 成 , 眾 稱 異。

          ěr xiǎo shēng yí lì zhì

          爾 小 生 , 宜 立 志。

          yíng bā suì néng yǒng shī

          瑩 八 歲 , 能 詠 詩。

          mì qī suì néng fù qí

          泌 七 歲 , 能 賦 棋。

          bǐ yǐng wù rén chēng qí

          彼 穎 悟 , 人 稱 奇。

          ěr yòu xué dāng xiào zhī

          爾 幼 學 , 當 效 之。

          cài wén jī néng biàn qín

          蔡 文 姬 , 能 辨 琴。

          xiè dào yùn néng yǒng yín

          謝 道 韞 , 能 詠 吟。

          bǐ nǚ zǐ qiě cōng mǐn

          彼 女 子 , 且 聰 敏。

          ěr nán zǐ dāng zì jǐng

          爾 男 子 , 當 自 警。

          táng liú yàn fāng qī suì

          唐 劉 晏 , 方 七 歲。

          jǔ shén tóng zuò zhèng zì

          舉 神 童 , 作 正 字。

          bǐ suī yòu shēn yǐ shì

          彼 雖 幼 , 身 已 仕。

          ěr yòu xué miǎn ér zhì

          爾 幼 學 , 勉 而 致。

          yǒu wéi zhě yì ruò shì

          有 為 者 , 亦 若 是。

          quǎn shǒu yè jī sī chén

          犬 守 夜 , 雞 司 晨。

          gǒu bù xué hé wéi rén

          茍 不 學 , 曷 為 人。

          cán tǔ sī fēng niàng mì

          蠶 吐 絲 , 蜂 釀 蜜。

          rén bù xué bù rú wù

          人 不 學 , 不 如 物。

          yòu ér xué zhuàng ér xíng

          幼 而 學 , 壯 而 行。

          shàng zhì jūn xià zé mín

          上 致 君 , 下 澤 民。

          yáng míng shēng xiǎn fù mǔ

          揚 名 聲 , 顯 父 母。

          guāng yú qián yù yú hòu

          光 于 前 , 裕 于 后。

          rén yí zǐ jīn mǎn yíng

          人 遺 子 , 金 滿 贏。

          wǒ jiào zǐ wéi yì jīng

          我 教 子 , 惟 一 經。

          qín yǒu gōng xì wú yì

          勤 有 功 , 戲 無 益。

          jiè zhī zāi yí miǎn lì

          戒 之 哉 , 宜 勉 力。

          拓展內容

          一、三字經賞析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譯文」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過錯。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譯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譯文」璞玉如果不加以雕琢,就不能成為精美的玉器。人也是一樣,如果不努力學習,就無法明白做人處事的道理。不知道哪些事合乎道義,應當去做;哪些事不合乎道德規范,不應該做。

          故事:《趙括紙上談兵》

          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是個足智多謀的人,他英勇善戰,屢戰屢勝,建立了顯赫的功勛。趙惠文王封趙奢為馬服君,官列上卿。其子趙括,博覽兵書,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父親也不在他眼里。但是趙括在成為統帥之前,并沒有實戰履歷。秦國君臣用反間計使得趙王派趙括換下廉頗。長平大戰中,趙括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自己也被亂箭射死。若是趙奢能夠把趙括放到軍伍中實戰磨礪一番,打拼幾年,讓趙括碰碰壁,吃上幾次敗仗,那么趙括即便在長平吃了敗仗,也未必就會輸得那么慘,至少不會被秦軍誘出營壘,分割包圍,以至輸到讓趙國傷筋動骨的地步,他自家也不會落到身死名裂的下場。趙奢已經知道趙括的毛病所在,就是輕看兵事,但是卻沒有什么有力之舉措讓兒子有機會及早改正。如此之不作為,豈不是教子無方之過?

          故事:《幼鷹的訓練》

          一只幼鷹出生后,享受不了幾天舒服的日子,母親就要對他進行殘酷的訓練。訓練的第一步是飛翔訓練。當幼鷹經過成百上千次的飛翔后,母鷹才把口中的食物喂給他,直到幼鷹能夠獨自飛翔。第二步是膽識訓練。母鷹把幼鷹帶到高處,或樹邊或懸崖上,然后把他們摔下去。有的幼鷹不畏艱險、不怕困苦、勇于飛翔,就不會被摔死而活下來;有的幼鷹因膽怯,拒絕飛翔而被母親活活摔死。這種訓練很殘酷,母親盡管心痛,但絕不會因為有的幼鷹被摔死而停止對其他幼鷹的訓練。因為母鷹深知:不經過這樣的訓練,孩子們就不能飛上高遠的藍天;即使能也會因為很難捕捉到食物而被餓死。第三步是血腥訓練。母鷹將幼鷹那正在生長的翅膀殘忍地折斷大部分骨骼,然后將他們再次從高處推下,有很多的幼鷹無法忍受劇痛而墜落死亡。原來雕鷹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強,只要在被折斷后仍能忍受著劇痛不停地振翅飛翔,使翅膀不斷充血,不久就能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則似神話中的鳳凰死而重生一樣,會長得更加強健有力。只有經受住了這種“魔鬼”訓練,幼鷹長大后才能適應惡劣的環境。

          故事:《和氏璧》

          楚國有一個名叫卞和的人,在荊山上得到一塊璞玉,也就是內部包含著玉的石頭。他將這塊璞玉獻給了楚厲王。厲王看它和普通石頭沒什么兩樣,便叫玉匠進行鑒別。那玉匠看了之后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認為卞和欺君,下令砍斷了卞和的左腳。厲王死后,楚武王繼位。卞和又捧著這塊璞玉去獻給武王。武王同厲王一樣認為卞和欺君,讓人砍了他的右腳。武王死后文王繼位。卞和想去獻玉,可是他雙足俱廢,再也無法行走了,只好把璞玉抱在懷里,爬到荊山腳下哭了整整三天三夜。眼淚流完了,從眼角溢出來的竟是一滴滴鮮血。文王聽說后,派人詢問他痛苦的原因,對他說:“天下人因犯罪被砍斷腳的人很多,你為何哭得這么悲傷?”卞和回答說:“我并非因為砍斷了雙腳而悲傷,我所痛心的是珍貴的玉石被看成是普通的石頭,忠貞的人卻被當成了騙子!”文王下令讓玉匠鑿開璞玉。果然,里面是一塊精美的玉!玉匠經過精心制作,將其制成了一塊圓形玉璧。文王將玉璧命名為“和氏璧”,紀念卞和的忠貞。

          二、淺析《三字經》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啟蒙教育傳統的結晶,凝聚了我國數千年的文明史和傳統倫理文化。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傳統啟蒙教材。而其中《三字經》又是影響最大的一種,知名度極高,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明代教育家呂坤指出:“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義理!卑阉斪髟鰪V見聞的讀物。清人紫巢氏,稱它為“一部袖里《通鑒綱目》”。民國時期的章太炎把它和《千字文》作了對比,認為它雖然“字有重復,辭無藻采”,但“啟人知識過之”(《重訂三字經》題辭)。美籍華裔學者陳榮捷也說:“《三字經》以一千馀字,歷舉我國文化義理歷史典籍,實一小型百科全書!盵1]

          《三字經》的字數是多少,好像并不是個問題,數一數就知道了,但問題并非這么簡單,現在通行本(王相訓詁本)是1145字。而文獻記載的最古本《三字經》是1050字[2]。而根據現有文獻得知趙南星所撰《三字經注》是現存最早的《三字經》注釋本[3],此版本完成刻板印刷當在1572年后。其所據《三字經》版本的印刻時間至少不早于1295年,應在1315年后。它的字數是1086。廣東省立圖書館中山文獻館館藏的《訓蒙三字經》,是民國年間廣州民智書局刻印本,它最接近原本,共有1056字。而據有關專家考證,全書總字數為1044字而非現在文獻記載的1050字[4]。

          《三字經》的作者到底是誰?因為當時未署作者姓名,在明代以前也未引起人們重視,所以到了今天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度纸洝纷髡咧f大致有四種:一是南宋鄞縣王應麟撰,二是宋末順德區適子撰,三是明代南海黎貞撰,四是王應麟初撰、區適子增訂、黎貞續成。而其中以王應麟為作者的意見占優勢。不過按照錢文忠先生引用顧靜先生的意見,應該說是“世傳”王應麟所撰。

          《三字經》為何風靡當時,深得人們喜愛,并且至今仍有借鑒價值呢?主要因為:

          一.內容豐富,知識性強。

          《三字經》也是一部高度濃縮的中國文化簡史。它涵蓋面極廣,涉及倫理道德規范、經史子集、名物常識、歷史次第等,作者運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將中國文化各類的知識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貫三才,出入經史”。許多語句,如“養不教,父之過”,“勤有功,戲無益”等等成為婦孺皆知、世代傳誦、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被譽為“千古一奇書”!度纸洝啡姆譃樗膫部分,全篇內容連貫,第一部分談教育意義、倫理知識,和基本文化常識,第二部分介紹代表中國文化的經典書目和讀書的次序。第三部分是簡明中國通史,第四部分談學習要勤奮刻苦?梢姟度纸洝芬彩且徊拷逃龑V。外國人稱它包括“天人性命之微,地理山水之奇,歷代帝王之統緒,諸子百家之著作”,因而把它作為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和道德風俗習慣的入門書。比如:“人之初,性本善”,看起來簡單,其實涉及到中國古代一直爭論不休的關于人性本質的哲學命題。亦即人性本惡還是本善,抑或有惡有善,這個問題即使是在儒家內部意見也不統一!度纸洝分械脑S多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如“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的故事等,言簡意賅,以少少許勝多多許。特別是其中尤須對關于學習的句子,至今仍有很強的啟發意義。如:“口而誦,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要求我們讀書學習,要有恒心毅力,要邊讀邊思考。只有早把心思都用到學習上,才能真正學好!叭缒椅灒缬逞,家雖貧,學不輟”,晉朝車胤,把螢火蟲放在紗袋里照明讀書。孫康則利用積雪的反光來讀書。兩人雖然家境貧苦,卻能在艱苦的條件下繼續求學!叭匾,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惫吩谝归g會看守家門,雞在早晨天亮時報曉,人如果不能用心學習,有什么資格稱為人呢?“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蠶可以吐絲,蜜蜂可以釀蜜。而人要是不去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那就還不如還動物。而其中對歷史知識的敘述,非常精煉,不到三百字就概括了從伏羲神農到明朝滅亡的廿二史內容,真可謂“袖里通鑒綱目”。

          二.《三字經》對中國古代的道德思想進行了有選擇的繼承與發展。

          在提到后來為人們所詬病的三綱五常時,它不是提“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強調絕對的君權、父權、夫權,即“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而是說“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在這里,它提出的是對等的概念,對道德雙方同時要求,而不是對單方面的要求,如“君臣義”,它不僅強調“臣則忠”,也強調“君則敬”,其實這是繼承孟子的君臣觀,孟子不贊成君尊臣卑型的模式,對君臣關系進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君賢臣良型的嶄新模式并設定了君臣之間各自的分工和職能范圍。他提出“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盵6](《孟子離婁上》),君臣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對等的關系。他甚至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7](《孟子離婁下》),可見孟子所要建構的是一種君臣人格相對平等的關系。《三字經》所吸收的正是孟子這種相對合理的君臣倫理關系。其他如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關系也是一樣,對雙方都提出要求,如“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边@種觀念對于我們今天處理社會、家庭、同事、上下級等關系仍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三.《三字經》深受喜愛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形式。

          《三字經》每三字一句,句子短小,整齊排列,句式流暢,押韻自然,讀來朗朗上口,非常易于兒童的誦讀和記憶。并且,它的前后句之間自然連貫,語義順暢,淺顯明白,通俗易懂,沒有生拼硬湊的痕跡,不過《三字經》中的三字句,往往并不獨立表意,而是兩句或四句一組,一起表達一個意思,但正因為將六字或十二分為兩句或四句,這對孩子記誦大有幫助。《三字經》對句平仄押韻,這種兩兩相對、互相補充、互相配合的句式,正好體現中國人喜歡對稱的思維方式。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倍鶕䞍和矚g大聲諷誦學習的特點,《三字經》非常適合兒童可以反復誦讀,兒童在誦讀過程中,盡管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和思想,卻能產生奇妙的節奏美感。我國古代一些學者就很重視誦讀的作用。梁啟超認為:“兒童識字之始,必教以古今雜事,如說鼓詞,童子所樂聞也。多為歌謠,易于上口也。多為俗語,易于索解也!薄度纸洝肪途哂辛烁柚{的特點。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啟蒙教育傳統的結晶,凝聚了我國數千年的文明史和傳統倫理文化。明朝趙南星稱其“句短而易讀,殊便于開蒙”。章太炎稱贊《三字經》“其啟人知識,過之《急就章》與《凡將篇》之比矣。今之教科書,固勿如《三字經》遠甚也”。錢文忠先生甚至提出《三字經》適合全中國人來讀。他認為《三字經》里面講愛、對長輩的尊敬、兄弟之間的友愛、勤奮學習等有普世的價值,永恒的價值。“俄國漢學之父”的俾丘林神父曾稱它為“十二世紀的百科全書”。認為它是外國人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和道德風俗習慣的重要書籍,并把它列為學習漢文的識字課本。近年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三字經》列入了《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梢,我們數典不能忘祖,如何繼承和借鑒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包括傳統啟蒙教育文化,是我們今天重要的任務。

          三、三字經作者及新舊三字經

          三字經作者

          《三字經》共一千多字,內容卻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有英文、法文、俄文譯本。雖然不斷被后人增補刪減,正說明其不朽的價值。古來被譽為“袖里通鑒綱目”、“千古一奇書”,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

          《三字經》其書作者說法大致有四種:一、明代黃佐《廣州人物傳》十,明末諸生屈大均《廣東新語》十一,清代惲敬《大云山房記》二,都以為作者應是宋末區適子;二、清代邵晉涵詩:“讀得貞黎三字訓”,自注:“《三字經》,南海黎貞撰!睋艘詾椤度纸洝窞槊鞔柝懽;三、或者又有區適子所撰,黎貞增廣之說;四、世傳王應麟撰,王應麟(1223—1296),南宋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學紺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經》作者自先生(王應麟),因取文熟復焉,而嘆其要而該也。”清代賀興思《〈三字經〉注解備要敘》:“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經》一出,海內外子弟之發蒙者,咸恭若球刀!倍济鞔_認為《三字經》是王應麟所撰。一般來說,《三字經》作者應為王應麟。

          關于《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代說法不一,大多數后代學者傾向的觀點意見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課家塾”,即王應麟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讀書,于是編寫了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

          王應麟是南宋人,《三字經》原著中的歷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為止。隨著歷史的發展,為了體現時代變遷,各朝代都有人對《三字經》不斷地加以補充,清道光年間賀興思增補的關于元、明、清三代的歷史,共計二十四句話。

          版本變化

          《三字經》是宋朝王應麟(存疑)先生所作,內容大都采用韻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像一首詩一樣,背誦起來如同唱兒歌,用來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啟迪心智。時人覺得本書內容很好,紛紛翻印,因此廣為流傳,歷久不衰,成為歷朝歷代最重要的童蒙養正教材之一。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三字經》的內容上,不同歷史時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迄今為止所見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個版本。并出現相關注解本、插圖本。如明清時期就有《增補三字經》、《節增三字經》和《廣三字經》等。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經》增訂本,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流傳最廣的版本。

          2008年我國新修訂了《三字經》,由許嘉璐、茍天林擔任總顧問,著名學者傅璇琮擔任主編,增加修改49處,修改內容占原文10%,雖然只有1476字,可謂精品,無論就內容還是就表述形式,都保持其傳統文化特色,可謂“修舊如舊”,體現其高度的傳統性。

          美中不足的是傳統版《三字經》一是記史最全的也只到辛亥革命,二是對四大發明等內容只字未提,因此,又將1995年廣東教育出版社的《新三字經》附后,聊作補充。

          1949年后,又對《三字經》進行修訂。主要涉及一些民族史觀內容的修訂。如:

          1、關于元代歷史的“蒞中國,兼戎狄,九十年,國祚廢。”改為“輿圖廣,超前代,九十年,國祚廢。”

          2、關于清代歷史的“清順治,據神京。至十傳,宣統遜。舉總統,共和成。復漢土,民國興。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备臑椤扒迨雷,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歷乾嘉,民安富,治績夸。道咸間,變亂起,始英法,擾都鄙。同光后,宣統弱,傳九帝,滿清歿。革命興,廢帝制,立憲法,建民國。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3、另外對網絡流行的2008年版中錯字和錯音進行了糾正,如“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句中的“與”字,因其繁體與“興”字極為相似,誤為“興”;“斬齊衰,大小功。至緦麻,五服終”句中的“齊衰”標準讀音應為zī cuī,而網絡流行的2008年版中錯為qí 。

          2008年修訂本《三字經》

          2008年修訂本《三字經》共計1476字,是以明朝趙南星本為底本,修改、調整之處共計49句,采自征文作者作品共12句,余下均采自王相、賀興思、章太炎本。并對修改和調整的字句都在注釋中說明了依據或理由,同時,重新對全文作了詳細的注釋。除了一般詞句詮釋外,還對一些典故、人事注明了出處,做出了全面的闡釋。另外,修訂組還以三字韻的形式來對本次修訂工程作一個總結:下錄者,三字經。七百年,廣流行。撰此經,王應麟。宋末人,生于鄞。為勸學,多警言。講形式,眾樂見。元以降,學人補。章太炎,最顯目。舊時書,有局限。古文化,古理念,F社會,認知變。新風尚,新觀點。當取精,與時進?茖W觀,指要津。知榮辱,倡和諧。大中華,日日新。

          2008年修訂本《三字經》原文及簡釋如下: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簡釋」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啟示」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簡釋」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啟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頭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必須時刻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專心一致,時時不能放松。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四、尊師《三字經》

          尊師長,古傳統;育后代,樹高風;嘔心血,解疑惑;

          授道業,益終身;作人梯,歡無悔;不索取,為人拼;

          燭淚盡,光不滅;做嫁衣,手不停;氣不絕,耕不輟;

          青于藍,德載峰;生死劫,追卓越;無返顧,盡義忠;

          一日師,千日友;千日師,一世情;父母賜,肉身體;

          嚴師鑄,家國魂;玉不琢,不成器;人無師,藝無成;

          鮮花倚,園丁養;苗莫忘,雨露恩;桃李茂,春風度;

          五、武德《三字經》

          溯歷史 追武源 鑄國魂

          五千年 源中國 屬世界

          弘文化 承遺產 練武術

          德為先 德不正 武練偏

          武旨正 武紀嚴 武風良

          武禮謙 武學勤 武志堅

          武技精 武儀端 戒輕狂

          戒炫耀 律已嚴 待人寬

          戒凌弱 戒逞強 為社會

          正氣揚 愛祖國 愛人民

          守法紀 尊師長 武健兒

          志高強 苦練功 艱辛嘗

          競技場 比技長 為國家

          爭榮光 德育歌 記心間

          德智體 齊發展

          六、三字經的簡介

          《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并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度纸洝肥侵腥A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瑯瑯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跉v史原因,《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并不斷流傳。

          拼音:三(sān)字(zì)經(jīng)

          英文:three-character scripture

          《三字經》書影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禮!

          《三字經》自宋朝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等,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早就不僅僅屬于漢民族了,它有滿文、蒙文譯本。《三字經》也不再僅僅屬于中國,它的英文、法文譯本也已經問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譯本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兒童道德叢書”,加以世界范圍的推廣,也是兒童的必讀必背的書籍。2008年4月25日我國新修訂了《三字經》,增加修改49處,修改內容僅占原文10%,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首發,力爭在全國中小學推廣。2009年春節到同年5月,央視百家講壇播出了《錢文忠解讀三字經》系列節目。

          至今《三字經》依然有著巨大的生命力。在過去,包括章太炎在內的有識見的學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經》的注釋和續補者。模擬《三字經》形式的讀物也層出不窮。

          《三字經》是我國不可多得的寶貴遺產,有不同版本,全文字數從1120字至1722字不等。

          《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都是我國優秀的蒙學讀物,并稱為"三、百、千"。

          《三字經》內容介紹

          《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分,每一部分有一個中心。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

          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并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

          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了;

          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這部分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諸子的著作;

          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盡在其中;

          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民”。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后讀經、子兩類的典籍。經部子部書讀過后,再學習史書,書中說:“經子通,讀諸史”。

          《三字經》最后強調學習的態度和目的?梢哉f,《三字經》既是一部兒童識字課本,同時也是作者論述啟蒙教育的著作,這在閱讀時需加注意。

          《三字經》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三字經》的版本很多,清朝道光年間刊行的版本是最通行的一種。我們采用的則是民國年間的增補本。

          關于《三字經》作者

          原典作者

          王應麟(1223—1296)南宋官員、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祖籍河南開封,后遷居慶元府鄞縣(今浙江鄞縣),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復中博學宏詞科。歷官太常寺主簿、通判臺州,召為秘節監、權中書舍人,知徽州、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等職。其為人正直敢言,屢次冒犯權臣丁大全、賈似道而遭罷斥,后辭官回鄉,專意著述二十年。為學宗朱熹,涉獵經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長于考證。一生著述頗富,計有二十余種、六百多卷,相傳《三字經》為其所著。

          明代著名詩人、王應麟的同鄉黃潤玉在《先賢贊》中稱頌王應麟:“春秋絕筆,瑞應在麟。宋詐訖錄,瑞應在人,尼父泣麟,先生自泣。出匪其時,呼嗟何及!

          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漢藝文志考證》中說:“王應麟《漢藝文志考證》十卷,所采掇亦甚博雅!

          章學誠指出:“今之博雅君子,疲憊精力于經傳子史,而終身無得于學者,正坐宗仰王氏,而誤執求知之功力,以為學即在是耳。”

          增改作者

          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后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中國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樸學大師,國學大師,民族主義革命者。著名學者,研究范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

          不同版本的《三字經》

          《三字經》是宋朝王應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內容大都采用韻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像一首詩一樣,背誦起來如同唱兒歌,用來教育子女瑯瑯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啟迪心智。時人覺得本書內容很好,紛紛翻印,因此廣為流傳,歷久不衰,此后成為歷朝歷代最重要的童蒙養正教材之一。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三字經》的內容上,不同歷史時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迄今為止所見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個版本。并出現相關注解本、插圖本。如明清時期就有《增補三字經》、《節增三字經》和《廣三字經》等。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經》增訂本,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流傳最廣的版本。

          解放后,又對《三字經》進行修訂。主要涉及一些民族史觀內容的修訂。如:

          關于元代歷史的“蒞中國,兼戎狄,九十年,國祚廢!备臑椤拜泩D廣,超前代,九十年,國祚廢!;

          關于清代歷史的“清順治,據神京。至十傳,宣統遜。舉總統,共和成。復漢土,民國興。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改為“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歷乾嘉,民安富,治績夸。道咸間,變亂起,始英法,擾都鄙。同光后,宣統弱,傳九帝,滿清歿。革命興,廢帝制,立憲法,建民國。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三字經》作為兒童啟蒙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的縮影,其內容涵蓋量非常豐富、全面。作為華夏子孫,我們每個人一生中有兩本書是一定要讀的,那就是《三字經》跟《弟子規》。《三字經》讓我們了解中國的歷史,以及人倫的次第與綱常,深入學習,深信每個人都會燃起對華夏先祖的崇敬與承擔弘揚文化的責任感。

        【帶拼音的《三字經》全文】相關文章:

        帶拼音三字經全文07-18

        三字經全文帶拼音精選05-13

        三字經全文 帶拼音05-11

        帶拼音的三字經全文04-16

        全文帶拼音的三字經05-24

        三字經全文(帶拼音)03-28

        三字經帶拼音全文09-09

        帶拼音《三字經》全文06-17

        老版 三字經全文帶拼音05-1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