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課文課后解讀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對于新聞類文章,在一般教學中,往往重視理性的分析,而忽視自主合作的學習,輕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所以本設計力圖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突出情感體驗、突出學習過程,語文學習是一個體驗的過程。如課前自主預習、課上質疑、討論交流、拓展探究,這是過程,也是在教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力圖在教學中著力于情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和培養(yǎng),又不脫離文本;注重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留下較大的空間,體現(xiàn)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自主尋找納粹罪惡的史料,充分利用學生的課程資源生成新的課程資源,同時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深入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材分析】
本課文選自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屬于“溝通與應用”板塊!秺W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打破了客觀報道的傳統(tǒng),與同類題材的新聞選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寫作手法值得探討,同時也是加強學生精神底子的好材料。
【學生分析】
1、初中已學過新聞作品,平常也經常接觸新聞,對它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閱讀和欣賞能力;
2、情感比較豐富,調動他們的情感體驗,融入悲情題材作品的'難度不是很大;
3、已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夠抓住看似平靜的敘述語言體會作者的強烈感情和本文的寫作意圖。
2、過程與方法:
、 使學生課前通過圖書館或電腦等搜集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圖片等資料,并準備小組交流發(fā)言。
⑵ 揣摩關鍵語句,小組合作學習,探討交流。
3、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
了解德國納粹分子的殘酷統(tǒng)治,培養(yǎng)愛國情感。
【重點難點】
抓住關鍵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選用高中生熟悉的影片《辛得勒的名單》片斷導入。播放的剪輯氛圍與課文相似,易于引導學生入情。通過簡短的影片展示,把學生們帶進悲憤的氣氛中,給學生心靈上的震撼,從而自然引出課題,讓學生在肅穆悲壯的作品境界中受到情感美的教育,也可以激發(fā)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喚醒民族精神。
二、文本解讀與感情融合
分別請小組代表,根據(jù)同學搜集相關資料,根據(jù)羅森塔爾參觀順序,到前面來向全班出示最讓小組震撼的一張圖片,并闡述理由。
三、交流質疑,深入思考
教師適當介紹背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本文的特點等問題。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
四、談收獲
著重引導學生從內容情感和寫法兩方面談談自己學了這則新聞的收獲,進一步把握課文,并訓練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
五、教師總結
總結學習內容,理解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
本節(jié)課我覺得還是比較成功的,為什么這么說呢?鐵一中的這次做課要求體現(xiàn)的是新課改中的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理念,而主動學習并提出問題恰恰是大多數(shù)學生所不具備的素質,雖然新課改突出強調的是要改變教師一味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大家卻發(fā)現(xiàn)老師們如火如荼地搞改革,本來預想的此次課改的擁護者和最大受益者──學生卻很難擺脫從小學就養(yǎng)成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不過,這節(jié)課給我們看到了學生在老師的引導要求下,分組收集并整理相關資料,在經歷了這第一個也是基礎性環(huán)節(jié)后,他們自然有感而發(fā),不僅描述了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學還準確地把握了本文的主旨和作者所要傳達的信息,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層面。這樣一來,學生們不僅初步掌握了自主合作學習的方法而且鑒賞分析文本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下面想簡單談談本節(jié)課稍顯不足的地方:
1、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上略有欠缺,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不是十分流暢,整體上給人一種平行感而不是應該具有的層層推進、引向深入的感覺。
2、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了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解決問題、老師協(xié)助解答并歸納的教課方法,其意圖是好的,也取得一些效果,但總體上給人一種重點不突出、挖掘不夠深入的感覺。老師是不是可以挑選出學生所提問題中和本課重點較為接近的一兩個或兩三個問題來引導大家進行深入討論。
比如,有學生問到“為什么奧斯維辛沒有可以祈禱的地方?這個奧斯維辛是指舊址還是指新的展覽館?”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老師可以借題發(fā)揮,激發(fā)起學生們的探索興趣,掀起他們的情感波瀾。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向上帝祈禱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含義:祈求上帝保佑和向上帝懺悔以求得寬恕。顯然,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德軍一手遮天,他們迫害猶太人和戰(zhàn)俘的殘忍和滅絕人寰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甚至連上帝也無法保護那些祈求保佑的無辜受害的人們免遭涂炭;另一方面,如果德軍企圖為自己的罪行向上帝懺悔的話,因為他們罄竹難書的滔天罪惡,對無辜而寶貴生命的肆意踐踏,使得上帝也不會寬恕、原諒他們的,因此在奧斯維辛,無論是祈求保護還是企盼得到寬恕都是沒有用的,這里沒有可以祈禱的地方。而這也正是本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一個體現(xiàn)。
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們注意為什么本文獲得普利策新聞獎,它的特別之處在哪里?老師可以結合課文與學生一同找出課文中體現(xiàn)主觀性敘述的詞句,歸結出本篇新聞的獨特性──主觀性。而這一新聞的寫作形式正是承載其情感態(tài)度的最佳方式,非常好的體現(xiàn)了本篇新聞的新聞價值,內容與形式相輔相成,可以提示同學們在自己的新聞寫作中注意采用,這就是工具性目標的一個主要體現(xiàn)。
說了這么多,其實也正是這堂課給予我這么多的經驗,正是課后討論給予我這么多的啟發(fā),對于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來說真的是收獲良多。
今天來到扶輪中學,和老師們交流學習新課文《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課文以二戰(zhàn)德國屠殺猶太人為背景,有很深厚的歷史積淀,幾百萬人的亡魂為本文注入了強烈的情感。在新課程改革中,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兩者并重,這位老師很注意對學生情感的啟發(fā),讓學生學習本課后,產生厭惡戰(zhàn)爭,愛好和平的情感。另外,新課程改革注意學生主體作用,本課中,學生以組交流很多,尤其是同學自己動手找圖片,展示,解說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主動搜尋材料,會讓學生學后印象深刻。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課文課后解讀】相關文章:
墨梅課文解讀06-11
課文離騷解讀06-12
課文麋鹿課后反思12-18
課文春酒課后反思12-18
課文春筍課后反思12-18
老舍《母雞》課文解讀03-30
課文《采薇》解讀05-28
化石吟課文解讀12-11
《化石吟》課文解讀10-22
《背影》課文課后題答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