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浣溪沙賞析
第一首(照日深紅暖見魚)寫謝雨路上所見之景:麗日、碧溪、游魚、樹木、黃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電影鏡頭,連續(xù)將客觀景物一個個展現在讀者面前。
“照日深紅暖見魚”,深紅溫暖的夕陽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紅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魚兒歡快游玩,清晰可見,染紅了的潭水、歡快游動的魚兒都是春旱過后、大雨降后的情景,詞人雖未點出春旱之時的情景,但讀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干枯、魚兒無處尋覓,這樣的前后對比之中、溫馨的畫面之中隱含了詞人欣喜的心態(tài)。“連溪綠暗晚藏烏”,沿著石潭向四處望去,看見成陰的綠樹接連一片,而深藏其中的烏鵲發(fā)出鳴噪的聲響,動靜結合,更顯幽靜。“黃童白叟聚睢盱”,以黃童、白叟代稱所有聚集的人群,詞人看到他們都呈現出喜悅興奮的神態(tài)。上片中紅、綠、黃、白等色彩和諧搭配,動景、靜景巧妙結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運筆靈動、構思精巧。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麋鹿在突然之間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頓覺不習慣,有一種驚慌之感,而猿猱卻一聽到喧天的喜慶鼓聲不招自來,極度興奮,這一對比的描寫情趣盎然。以動物的反映間接寫出石潭謝雨的歡鬧情景,不著一字,而風流自現,可謂神筆。“歸家說與采桑姑”,結尾由實轉虛,筆法靈活,詞人想象這些觀看長官親自謝雨而歡喜異常、激動難耐的在場者,歸家之后一定會把謝雨之時的歡騰景象向采桑姑細細說與。
在這首小詞之中,詞人絲毫沒有描寫自己的心境,但透過詞人所見、所聞、所想的一切,讀者自可體會詞人無比興奮之情,含蓄雋永,耐人尋味。
第二首(旋抹紅妝看使君)寫一群天真活潑的農村姑娘三五成群站在家門口看望使君的情景和農民豐收后祭祀神靈的歡樂情景。
上片主要是描寫農村中的姑娘速上紅妝、爭相觀看使君的場景,十分生動有趣。“旋抹紅妝看使君”,村中的姑娘急急忙忙地抹上紅妝趕去觀看路過的使君。一個旋字寫出了鄉(xiāng)村姑娘的特色,她們不會像富家深閨中的女子那樣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抹上紅妝顯示出愛美之心,但也只是稍稍打扮便可;另外,也寫出了她們看望使君的急切心情。“三三五五棘籬門”,姑娘們三三五五地擠在棘籬門前,你推我、我推你,爭相搶看遠道而來的使君,她們活潑、自然的神態(tài)不道而明。“相挨踏破茜羅裙”,在這種推擠之中,甚至踩破了她們紅色的羅裙,讀者可以想象簇擁中的她們因羅裙踏破、或一睹使君的雜亂尖叫聲、打鬧聲,場面感十足,給人身臨其境之感,仿佛看見她們歡喜又含羞的笑臉,聽到她們嬌柔的歡鬧。
下片轉而主要描寫祭祀的情景。“老幼扶攜收麥社”,老老少少相互扶攜到土地祠祭祀神靈,真誠感謝上天大將甘霖,老幼扶攜可見盛況空前。“烏鳶翔舞賽神村”,人們以豐富的酒食酬謝神靈,而引來了無數饞嘴的烏鳶,它們在村頭飛翔盤旋,久久不肯離去,詞人不直接描寫酒食的豐盛,卻以烏鳶翔舞的場景進行側面烘托,筆法婉曲而又恰到好處地予以表現。“道逢醉叟臥黃昏”,詞人和百姓共同宴飲、狂歡之后,在歸途中看見一個老人醉臥于道旁,仿佛是不經意之筆卻實為匠心,以這一特寫的鏡頭反映出普村同慶、普村同歡的情景,韻味無窮。
第三首(麻葉層層檾葉光)從側面反映初夏時節(jié)農村的生活情趣:煮蠶香、絡絲娘嬌語、白發(fā)老翁捋新麥等。
“麻葉層層檾葉光”,麻葉一層一層地密密麻麻地鋪著,而且一層一層的麻葉都泛著光澤,麻葉、檾葉互文見義,層層二字可見麻葉的繁茂,光字又寫出了檾葉的光滑滋潤,此處雖然未寫明曾降下甘霖,但由層層聚集且泛出光亮的麻葉,讀者就可以知道這都是由于求雨之后甘霖如約而至的功效,暗含了謝雨之意。誰家煮繭一村香?詞人一進入村莊,便聞到彌漫著的煮繭香味,禁不住好奇地問詢一聲:此時是誰家正在煮繭?行文更顯變化搖曳之美,毫無板滯之感。“一村香”三字寫盡了香氣濃郁、芳香四溢之感。隔籬嬌語絡絲娘,循著香氣望去,便聽見繅絲的婦女在隔著籬笆嬌語交談、輕聲歡笑,場景逼真,富有情趣。把繅絲女比喻成聲音動聽的絡絲娘,更見其聲音的嬌軟美妙。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饑腸”,詞人看見一位老翁須發(fā)垂白,手扶藜杖,抬著那迷離朦朧的雙眼,從未全熟的麥穗上捋下麥粒,希望能夠搗碎之后做成干糧充饑。垂白、杖藜、醉眼三個詞從不同的方面刻畫出老翁的年邁老態(tài),而如此年老可憐的老人還得捋青搗麨可見這一場過去了的春旱曾給百姓造成的災難之重。“問言豆葉幾時黃?”詞人見后,忍不住地上前關切地問道:葉黃豆熟之時還要多久呢?便也就是說:甘霖之后的新一輪的豐收還要多長時間呢?這是在替老翁的一份期待,也是對老翁的一種安慰。關切之心、愛民之意躍然紙上。
第四首(簌簌衣巾落棗花)從農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帶著讀者走近一個風光優(yōu)美、民風淳樸、農事忙碌的鄉(xiāng)野村巷,意趣盎然地表現了淳厚的鄉(xiāng)村風味。
“簌簌衣巾落棗花”,棗花紛紛飄舞,飛落在詞人的衣巾之上,詞人甚至聽到了它們飄落之時的簌簌聲,細小輕微的棗花輕輕墜落的聲音,詞人都能聽到,足見詞人此時心境的澄澈、歡欣與陶醉。“村南村北響繅車”,除了那細微的花落聲響,詞人還聽到那響徹村南村北的繅車之聲,繅車之聲喧騰便是蠶鄉(xiāng)豐收的象征,作為此地長官的詞人聽到這豐收的聲音,自然也是內心雀躍。“牛衣古柳賣黃瓜”,遠方傳來一陣陣的吆喝聲,詞人尋聲望去,原來是陰涼的古柳之下正有農人在賣著黃瓜,這黃瓜也是甘霖之后豐收的果實。詞人聽著那簌簌的棗花聲、響騰的繅車聲、賣瓜的吆喝聲,雖未寫聽到這一切之后詞人的感受,但讀者可以想象此時的詞人內心一定涌起了無盡的喜悅,正所謂“不著一字,盡顯風流”。
下片之中詞人的筆墨集中描寫日高之下趕路的行人。“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謾思茶”,從上片之中的棗花墜落、繰車繅絲、黃瓜成熟等事項中,可知此時正值初夏,而大麥等農作物也已然登場。在這炎炎的夏日,也許這位行人正趕往麥地勞作,此時驕陽正炙烤著大地,而有路途遙遠,使人倍感困倦和干渴,直想沉沉睡去和暢飲涼茶,路途的艱辛、行人的勞苦躍然紙上。“敲門試問野人家”,干渴難耐,行人便走近路旁的人家,敲門試問,看能否乞漿借茶,詞作到此戛然而止,農家是否有人、行人能否喝上茶水都不再敘述,詞雖止卻給人留下了無窮的想象與韻味。
第五首(軟草平莎過雨新)寫雨后農村風光春色和雨后感受,抒發(fā)作者的欣喜之情,表達了歸田退隱的'思想。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雨過之后,空氣更加清爽新鮮,小草平莎更加柔軟嫩綠、搖曳生姿,道路之上布滿一層輕沙,卻潔凈無塵,馬兒歡快地奔走其上。景物是詞人眼中的景物,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環(huán)境的清新、舒適便是詞人歡快、舒暢的情感反映,軟、輕等字眼便既是莎草、沙路的特征描寫,也是詞人舒爽、輕快的內心再現。“何時收拾耦耕身?”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在這樣美妙的環(huán)境中,詞人不禁懷想,何時能夠耦耕田畝、歸隱田園,這其中既有詞人對于農村田園的熱愛之情,也暗含了詞人因游宦疲倦、仕途多舛而渴望隱居的情感。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太陽暖暖地照在桑麻之上,桑麻泛著翠綠的光澤,動人眼目;微風從蒿艾中吹拂而過,蒿艾散發(fā)出如薰的香味,沁人心脾。這兩句對仗極為工整,描摹之景也極為美妙,“暖”字給人的心窩帶來無盡的溫馨,“光似潑”三字把田野繁茂蓬勃的景象渲染地淋漓盡致,氣如薰帶來襲人的芳香。“使君元是此中人”,和上片中的“何時收拾耦耕身?”相互照應,而意思則更進一層,上片只是說渴望歸來,而此句中詞人深深感嘆,原來自己本是此中之人。情景交融,渾然一體,而“元是此中人”一句含蓄雋永地收束全篇,給人意猶未盡之感。
這五首詞,文風樸實,格調清新,不取艷辭,不采僻典,以詩的句法入詞,是這組詞的主要藝術特色。它完全突破了“詞為艷科”的藩籬,為農村詞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良好的文風。辛棄疾的農村詞便直受到蘇軾詞的影響。
這些詞將農村題材帶入北宋詞壇,給詞壇帶來了樸素清新的鄉(xiāng)土氣息,對詞的題材,有開拓意義。用形象生動的筆觸描寫農村風光.反映農民的情緒,為農民的喜悅而欣慰,對農民的痛苦寄以同情,這些在中國詞史上蘇軾是第一個卓有成績的。同時,在藝術描寫上也很有特色,很好地做到了情景交融。善于抓住特定情況下的景。抒發(fā)此時此地的情。善于運用平常的景表現樸素而又豐富深厚的情。在語言上也清麗自然,洗盡華靡見真淳。
【蘇軾浣溪沙賞析】相關文章:
浣溪沙宋蘇軾全文、賞析10-15
浣溪沙宋蘇軾全文、注釋、賞析10-17
浣溪沙宋蘇軾全文、賞析4篇10-17
浣溪沙宋蘇軾全文、注釋、賞析2篇10-20
浣溪沙宋蘇軾全文、注釋、賞析3篇10-18
《浣溪沙·送葉淳老》蘇軾翻譯賞析09-04
浣溪沙·荷花_蘇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蘇軾《浣溪沙》詩詞鑒賞10-19
浣溪沙·詠橘_蘇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蘇軾《浣溪沙》原文及鑒賞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