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古詩《登樓》的詳解

        時間:2024-08-03 23:48:56 古詩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古詩《登樓》的詳解

          古詩登樓杜甫帶拼音版,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一起學(xué)習一下古詩登樓杜甫帶拼音版,古詩登樓杜甫閱讀答案,古詩登樓杜甫翻譯吧!

        古詩《登樓》的詳解

          原文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登樓閱讀答案

          1、首聯(lián)詩人寫到“花近高樓傷客心”,結(jié)合全詩談?wù)勗娭小皞托摹钡脑蚨加心男?

          2、歷代詩家對此詩評價極高,清代詩人沈德潛說這首詩“氣象宏偉,籠蓋宇宙,此杜詩最上者” 。請結(jié)合頷聯(lián)說說你是如何理解這一評價的。

          參考答案:

          1、①詩人登樓觀景,近看繁花,滿眼繁花反襯滿腹愁思,抒發(fā)客居他鄉(xiāng)的漂泊與傷感 ;②國家萬方多難的憂國憂民之愁,吐蕃入侵,戰(zhàn)亂頻仍,詩人為國家災(zāi)難而傷心 ;③自身理想抱負無法實現(xiàn)之痛,雖仰慕諸葛亮那樣的先賢,但難遇明主,為自身懷才不遇二傷心 ;④為君主無道、任用奸佞而傷心 。

          2、頷聯(lián)描述山河壯觀的景象,憑樓遠望,錦江流水挾著蓬院的春色從天地的邊際洶涌而來,玉壘山上的浮云飄忽起滅正象古今世事的風云變幻。上句向空間開拓視野,下句就時間馳騁遐想,天高地迥,古往今來,形成一個闊大悠遠、囊括宇宙的境界,飽含著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對民族歷史的追懷;,而且,登高臨遠,視通八方,獨向西北前線游目騁懷,也透露詩人憂國憂民的無限心事。

          《登樓》

          作者: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注解】

         、倏托模嚎途诱咧。

          ②一、二句因果倒置。登臨而想到萬方多難,因此而傷心。

         、坼\江:即濯錦江,流經(jīng)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錦,錦在江中漂洗,色澤更加鮮明,因此命名濯錦江。岷江的支流,流經(jīng)成都。來天地:與天地俱來。

         、苡駢靖≡谱児沤瘢菏钦f多變的政局和多難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來一向如此。玉壘:山名,在四川灌縣西、成都西北。變古今:與古今俱變。

          ⑤北極:北極星,比喻朝廷中樞。終不改:終究不能改,終于沒有改。

          ⑥西山寇盜:吐蕃。這兩句所寫史實是:廣德元年(763)十月吐蕃入侵長安,代宗出奔陜州。吐蕃立廣武王李承宏為帝(作傀儡),改元,大赦,置百官,留十五日而退。十二月,代宗還長安,承宏逃匿草野,赦不誅。同月,吐蕃又陷松、維、保三州(在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東部松潘、理縣一帶)及云山新筑二城。"終不改"、"莫相侵"均因此而言。

         、吆笾鳎簞涞膬鹤觿⒍U,三國時蜀國之后主。曹魏滅蜀,他辭廟北上,成亡國之君。還祠廟:還有祠廟。這句是說,象蜀后主這樣一個昏饋的亡國之君,本不配有祠廟,然而由于劉備和諸葛亮對蜀地人民做過一些好事,人心不忘,所以還是為他建了祠廟。大唐立國百有余年,即使萬方多難,也決不會就此亡國。但另一方面,杜甫又有借古諷今之意:蜀后主寵信宦官黃皓,唐代宗信任宦官程元振和魚朝恩。還:仍然。

         、嗔臑椋翰桓市倪@樣做而姑且這樣做!读焊敢鳌罚呵檎{(diào)哀傷的曲子!度龂尽氛f諸葛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韻譯】

          登樓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發(fā)傷心;萬方多難愁思滿腹我來此外登臨。

          錦江的春色從天地邊際迎面撲來;玉壘山的浮云變幻莫測從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極星不可動搖;吐蕃夷狄莫再前來騷擾徒勞入侵。

          可嘆劉后主那么昏庸還立廟祠祀;日暮時分我要學(xué)習孔明聊作梁父吟。

          【評析】

          這首詩是764年(唐代宗廣德二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寫。當時詩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個年頭。上一年正月,官軍收復(fù)河南河北,安史之亂平定;十月便發(fā)生了吐蕃攻陷長安、立傀儡、改年號,代宗奔逃陜州的事;不久郭子儀收復(fù)京師。年底,吐蕃又破松、維、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繼而再攻陷劍南、西山諸州。詩中“西山寇盜”即指吐蕃,“萬方多難”也以吐蕃入侵為最烈,同時,也指宦官專權(quán)、藩鎮(zhèn)割據(jù)、朝廷內(nèi)外交困、災(zāi)患重重的日益衰敗景象。

          首聯(lián)提挈全篇,“萬方多難”,是全詩寫景抒情的出發(fā)點。在這樣一個萬方多難的時候,流離他鄉(xiāng)的詩人愁思滿腹,登上此樓,雖然繁花觸目,詩人卻為國家的災(zāi)難重重而憂愁,傷感,更加黯然心傷;▊托,以樂景寫哀情,和“感時花濺淚”(《春望》)一樣,同是反襯手法。在行文上,先寫詩人見花傷心的反,F(xiàn)象,再說是由于萬方多難的緣故,因果倒裝,起勢突兀;“登臨”二字,則以高屋建瓴之勢,領(lǐng)起下面的種種觀感。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站”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頷聯(lián)從詩人登樓所見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壯觀,“錦江”、“玉壘”是登樓所見。詩人憑樓遠望,錦江流水挾著蓬勃的春色從天地的邊際洶涌而來,玉壘山上的浮云飄忽起滅,正像古今世勢的風云變幻,詩人聯(lián)想到國家動蕩不安的局勢。上句向空間開拓視野,下句就時間馳騁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來,形成一個闊大悠遠、囊括宇宙的境界,飽含著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對民族歷史的追懷;而且,登高臨遠,視通八方,獨向西北前線游目騁懷,也透露詩人憂國憂民的無限心事。

          頸聯(lián)議論天下大勢,“朝廷”、“寇盜”,是詩人登樓所想。北極,星名,居北天正中,這里象征大唐政權(quán)。上句“終不改”,反承第四句的“變古今”,是從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復(fù)辟一事而來,意思是說大唐帝國氣運久遠;下句“寇盜”“相侵”,進一步說明第二句的“萬方多難”,針對吐蕃的覬覦寄語相告:“莫再徒勞無益地前來侵擾!”詞嚴義正,浩氣凜然,在如焚的焦慮之中透著堅定的信念。

          尾聯(lián)詠懷古跡,諷喻當朝昏君,寄托詩人的個人懷抱。后主,指蜀漢劉禪,寵信宦官,終于亡國;先主廟在成都錦官門外,西有武侯祠,東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諸葛亮遇劉備前喜歡誦讀的樂府詩篇,用來比喻這首《登樓》,含有對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詩人佇立樓頭,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蒼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廟、后主祠依稀可見。想到后主劉禪,詩人不禁喟然而嘆:“可憐那亡國昏君,竟也配和諸葛武侯一樣,專居祠廟,歆享后人香火!”這是以劉禪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魚朝恩,造成國事維艱、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劉禪信任黃皓而亡國極其相似。所不同的是,詩人生活的時代只有劉后主那樣的昏君,卻沒有諸葛亮那樣的賢相。而詩人自己,空懷濟世之心,苦無獻身之路,萬里他鄉(xiāng),高樓落日,憂慮滿懷,卻只能靠吟詩來聊以自遣。

          全詩即景抒懷,寫山川聯(lián)系著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談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國家災(zāi)難、個人情思為一體,語壯境闊,寄意深遠,體現(xiàn)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shù)風格。

          這首七律,格律嚴謹。中間兩聯(lián),對仗工穩(wěn),頸聯(lián)為流水對,有一種飛動流走的快感。在語言上,特別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錘煉。首句的“傷”,為全詩點染一種悲愴氣氛,而且突如其來,造成強烈的懸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時”、“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義,也包含著“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來”,烘托錦江春色逐人、氣勢浩大,令人有蕩胸撲面的感受。四句的“變”,浮云如白云變蒼狗,世事如滄海變桑田,一字雙關(guān),引發(fā)讀者作聯(lián)翩無窮的想象。五句的“終”,是“終于”,是“始終”,也是“終久”;有慶幸,有祝愿,也有信心,從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滿令寇盜聞而卻步的威力。七句的“還”,是“不當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語氣,表示對古今誤國昏君的極大輕蔑。只有末句,煉字的重點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卻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寫詩人無可奈何的傷感,與第二句的“此”字遙相呼應(yīng)。

          尤其值得讀者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詩的構(gòu)思方面起著突出的作用。全詩寫登樓觀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跡,都是從空間著眼;“日暮”,點明詩人徜徉時間已久。這樣就兼顧了空間和時間,增強了意境的立體感。單就空間而論,無論西北的錦江、玉壘,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廟,都是遠處的景物;開端的“花近高樓”卻近在咫尺之間。遠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詩的境界闊大雄渾而無豁落空洞的遺憾。

          歷代詩家對于此詩評價極高。清人浦起龍評論說:“聲宏勢闊,自然杰作!保ā蹲x杜心解》卷四)沈德潛更為推崇說:“氣象雄偉,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者!保ā短圃妱e裁》卷十三)

          【賞析】

          詩人生來多情,不僅與大自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極強的親和力,而且對天下事極為關(guān)心。作為一位偉大的詩人,杜甫更是兼有以上二者。

          《登樓》一詩寫于公元664年春。這時,杜甫在四川成都草堂已經(jīng)住了五個年頭。五年來,他嘗盡了世間的苦辣酸甜、離愁別恨。八年安史之亂雖于去年春天結(jié)束,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又一場災(zāi)難。763年秋,吐蕃攻陷京都長安,立廣武王承宏為傀儡皇帝,皇帝代宗出逃。十二月,唐大將郭子儀收復(fù)京師,代宗由陜州返回長安。傀儡皇帝承宏逃逸草野。至年底,吐蕃又攻陷了一些州縣。這時,朝廷內(nèi)外交困。內(nèi)有朝政混亂不堪,宦官專政,藩鎮(zhèn)割據(jù),外有吐蕃侵擾,真是“萬方多難”。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站”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杜甫登樓遠眺,撫今追昔,感慨萬端,才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詩的起筆突兀高遠,故意使因果倒置,而開頭如狂風卷浪,勢欲滔天。詩人登樓,滿眼花開,萬紫千紅,浩蕩成海,樓在花海,客在樓臺,本該狂喜,反而傷懷!首聯(lián)兩句按常規(guī)應(yīng)該顛倒過來,先寫登臨,再寫感觸。由于詩人情緒異常激烈,一下子便如火山爆發(fā),噴涌而出!皞托摹,也顛倒了主客體關(guān)系。詩人看到繁花,即使傷心,也是自己的感受,與人家花開有何相干?這里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杜甫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的全過程,八年中,顛沛流離,漂泊天涯,F(xiàn)在安史之亂雖已平息,但是吐蕃又來作亂,詩人內(nèi)心豈能安靜?他能去怪誰呢?現(xiàn)在只有遷怒于無任何抗議能力的春花:我心情悲痛都是因為你們的招惹!為什么傷心,其根本原因正是由于“萬方多難”。

          頷聯(lián)緊承上聯(lián),寫登臨所見。古代楊載在《詩法家數(shù)》中這樣論述頷聯(lián):“或?qū)懸,或(qū)懢,或(qū)懯拢檬乱。此?lián)要接破題,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兩句正是以景承,且緊扣首聯(lián)“抱而不脫”。兩句寫景,各有分工。上句是寫下,并由近及遠。錦江春水,波濤翻滾,挾天地春色,奔流遠去,直到掙脫出詩人的視野。下句是寫上,并由今及古。玉壘是山名。山上浮云變幻,自古至今,一刻不停。這也暗示著人世間的變化猶如玉壘山上的浮云,變幻莫測。

          頸聯(lián)寫登樓時之所思。北極,即北極星,此喻朝廷!敖K不改”是說唐朝皇室的政權(quán)決不能旁落他人之手。這里是在慶賀官兵收復(fù)京師,代宗返回長安!拔魃娇鼙I莫相侵”,是在正告吐蕃:莫犯我大唐疆域!詩人的一片愛國之心,躍然紙上。

          尾聯(lián)是詩人在登樓遠望到蜀國后主劉禪祠后所發(fā)出的感慨。劉禪寵愛宦官,最終導(dǎo)致朝政混亂,而目前的代宗能不能舉賢任能呢?詩人真為國家的前途擔憂。最后,他希望自己應(yīng)該像諸葛亮輔佐劉禪一樣去輔佐朝廷,建功立業(yè)。而現(xiàn)在又不得已,只好也像諸葛亮未遇之前,暫且寫一首像《梁甫吟》那樣的詩來安慰安慰自己吧。

          全詩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給人以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真不愧為一代大家精心謀劃的一首名作。

        【古詩《登樓》的詳解】相關(guān)文章:

        王安石梅古詩詳解03-25

        江雪古詩詳解11-16

        杜甫《登樓》賞析10-15

        中考語文春望古詩文詳解03-14

        《登樓望水》賞析06-27

        《春日登樓懷舊》賞析09-13

        杜甫《登樓》全文及鑒賞08-30

        杜甫登樓原文及賞析07-27

        顧況《登樓望水》賞析07-17

        杜甫《登樓》全詩翻譯賞析09-0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