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觀潮》學案
《觀潮》運用了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提供了《觀潮》導學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學習目標:
1. 讀懂讀通文章,記住一些文言詞句。
2. 整體把握文章,知道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3. 品讀賞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一、基礎知識
1、讀準下列加點的字
雷霆( )艨艟數(shù)百( )如履平地( )羅綺( )僦賃看幕( ) 萬仞( )
2、《觀潮》選自《 》,作者 , 代湖州人。
3、解釋下列句中加線的詞。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2)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3)倏而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5)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
二、理解探究
4、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潮來之狀進行描寫的?寫出了江潮怎樣的特點?
5、文章第一、二段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作用?
三、合作釋疑
6、作者寫“觀潮”,為什么要寫“教閱水軍”和“吳中健兒弄潮”?
7、這段寫觀潮人眾之多與上文寫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聯(lián)系?
四、課內(nèi)精讀
(一)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8、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結構和內(nèi)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9、第一段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對海潮進行描寫?
10、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請從文中找出來
11、第二段文字主要寫 這一場面,其描寫扣人心弦,那么你認為其精彩之處表現(xiàn)在哪里?
12、一場復雜的演習活動,而結在“ ”的靜景上,這是運用了 的寫法,這種寫法有什么作用?
(二)
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四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13、第一段描寫突出了“弄潮兒”的 、 、 等特征。“ ”一句是對弄潮兒本領最高妙的稱頌和贊嘆。
14、概括兩段內(nèi)容。
15、第一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壯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們的高超本領?
16、上文第二段文字與寫海潮和水上表演有無聯(lián)系?能否刪去這一段文字?為什么?
五、拓展遷移
觀潮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nóng)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zhèn),據(jù)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后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zhèn)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要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江面上依然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纯吹滔,江水已經(jīng)漲了兩丈來高了。
17、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屹立( ) 大堤( ) 踮著腳( )
18、本文按照________順序,寫了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涌潮景象。為了突出潮水的洶涌,分別從________和________兩個角度,抓住潮水的________、顏色和樣子描寫,把潮水寫得逼真、奇特。
19、下列修辭方法不同的一項是( )
A.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B.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C.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
D.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答案:
一、
1、雷霆(tíng )艨艟數(shù)百(méng chōng )如履平地(lǚ )羅綺( qǐ )僦賃看幕(jiù lìn ) 萬仞(rèn )
2、《武林舊事》周密 宋
二、
3、(1)既望:農(nóng)歷十六。(2)方:當……時。(3)倏而:突然;略:一點點。 (4) 逝:去,往 (5)文:畫著文采。 (6)溯迎:逆流迎著潮水;出沒:健兒在水中忽隱忽現(xiàn)。
4、作者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由遠及近地寫出潮,刻畫了海潮的雄奇壯觀。
5、運用比喻、夸張的手法,僅用簡單的“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把在遠方,漸近奔涌到眼前時海潮的形狀、顏色、聲勢都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 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語言藝術。“銀線”“玉城雪嶺”的形象比喻,使大潮自遠而近滾滾而來的景象生動地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吞天沃日”“鯨波萬仞”的驚人夸張,令讀者感受到江潮的澎湃的氣勢
三、 6、 作者在描寫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之后,又濃墨重彩描繪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寫了風景,又寫了民俗,人借水勢,水借人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使兩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這樣的描寫,使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相互映襯,使讀者如身臨其境一般。
7、觀潮人群如此密集,說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寫觀潮之盛,是為了從側面映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四、
(一)8、首句總括全文,點明題旨 最后一句對上文作形象概括,呼應首句,又為下文作鋪墊。9、形、色、聲、勢、
10、比喻:僅如銀線,玉城雪嶺,聲如雷霆。
11、水軍演習 船只眾多,陣勢變化多樣,水兵技藝嫻熟,戰(zhàn)斗激烈、聲勢浩大,撤退迅速。12、煙消波靜 動靜相襯 為下文的另一場水上表演作了鋪墊。
(二)
13、勇猛 矯健 靈活 旗尾略不沾濕。
14、①段寫吳地健兒精湛的水上表演。②段寫觀潮的熱鬧場面。
15、披發(fā)文身,手持大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
16、有聯(lián)系,這是從側面映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刪去,表現(xiàn)不夠充分。
五、
17、yì dī diǎn
18、時間推移 聽覺 視覺 聲音
19、C
附錄;《觀潮》賞析
本文只有兩百余字,卻寫出了錢塘江潮的雄偉壯觀景象、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巧。即寫風景,又寫民俗,使讀者嘆為觀止!
本文作者以十分精練,簡潔的語言,寫出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吳中健兒高超的游泳技術和觀潮的盛況,本文作者寫此文時已是南宋滅亡,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念
分段賞析
第1段寫海潮之雄。開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概括全文,先聲奪人點明題旨。接著交代海潮最盛的時間,然后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進行正面描繪,由遠及近地寫出了海潮的雄奇壯觀。描繪又以比喻、夸張的手法出之,簡短的“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把海潮從遠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狀、顏色、聲勢都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出來。最后用楊萬里的詩句對上文進行形象概括,呼應了首句。
排山倒海第2段寫演軍之威。開頭仍是一句總述,說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時候教練水軍。然后描寫了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參加演習的船只眾多,演習中陣勢變化多樣,水兵作戰(zhàn)技藝嫻熟,演習中戰(zhàn)斗激烈,聲勢浩大,演習結束后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卻生動描繪了一場復雜的演習活動,而結在“煙消波靜”的靜景上,不僅是一種動靜相襯的寫法,也為下文別開生面的另一場水上表演作了鋪墊。
第3段寫弄潮之勇。這時潮水已經(jīng)來到,眾多的吳中健兒在驚濤駭浪中作精彩表演,同時也從側面寫出了潮的雄偉壯觀。
第4段寫觀潮之盛。觀潮人群如此密集,說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具有吸引力,所以寫觀潮之盛,是為了從側面映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本文是一篇在藝術上很有特點的寫景記事佳作。
首先,本文結構得當,語言精練。錢塘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眾多,觀潮者人數(shù)眾多,但在這篇短文中,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結構精巧,以海潮為線索,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語十分精練的結果。其次,本文描寫十分生動。不僅用了比喻、夸張等描寫手法,而且即便是簡潔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動。
【初中語文《觀潮》學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觀潮》教學案例05-15
觀潮 學案09-04
《觀潮》學案11-24
觀潮教學案10-29
周密《觀潮》學案05-20
觀潮教學案設計11-10
《觀潮》優(yōu)秀導學案05-19
小學《觀潮》導學案05-09
《觀潮》初中學案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