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楊氏之子》教學體會(精選11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jié),寫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楊氏之子》教學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楊氏之子》教學體會 1
我們學校每學期都要求年輕教師執(zhí)教一節(jié)課,而我也在其中,去年我選擇執(zhí)教《全神貫注》,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而我也在上課之前瀏覽各師的實錄,有幸也看見于永正老師也曾執(zhí)教過該篇課文,但無論我怎么模仿也模仿不出大師之范,也模仿不出精髓,于是,我們學校經(jīng)驗豐富的朱老師給了我一本《于永正教學實錄I閱讀教學卷》,讓我好好看看,學習,找到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打開這本書,我拜讀了其中的一篇《楊氏之子》再次領(lǐng)略了大師之范。
這是一篇文言文,如果換成我來執(zhí)教,也許就是初讀,做到讀正確,讀流利,接下來,講一講文章體裁,屬于文言文,可能會忽略了文言文的和白話文的區(qū)別,就是語言簡練,其次是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結(jié)合課標,五年級要求孩子們要會概括課文內(nèi)容,所以,會按照這個要求,接下來也許,會讓孩子們抓住第一個句子“吳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從文中哪些句子看出“聰惠”,通過孩子們的分享來讀一讀,最后,就是對用現(xiàn)在的語言來復述課文吧 ,而于老師卻不同,課文一開始就是借助表情朗讀,來為朗讀做好鋪墊,因為于老師的課堂里充滿了有情朗讀,所以鋪墊是必不可少的。
表情朗讀示范后,對文言文和白話文進行區(qū)別,做到語言的簡練,其實平時在孩子們的作文中也要求孩子們做到語言簡練,簡潔,其實,在文章中就有,就應(yīng)該如于老師一般引導,了解區(qū)別后,抽取孩子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而這也是我們易犯的錯誤,那就是對課文不太熟悉的情況下,就開始了課文的學習,對孩子的學情都還掌握不好就開始提問了,就擔心自己后面的設(shè)計完成不了,而攆著孩子們往前走,就連痕跡都沒有,這是值得我思考的;而本篇課文中,對于文言文的'語言特色是循序漸進的,在咬文嚼字里感受語言的魅力,在聲聲誦讀中感知楊氏子的機靈,文言文教學,不能囫圇吞棗,必須落地有聲,扎扎實實。修訂后的課標要求:“教師應(yīng)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lǐng)和點撥”,“引導學生鉆研文本”,防止“遠離文本的過度發(fā)揮”。在于老師的課堂里,讀始終貫穿整個教學,整個課堂,而我以前只是一味地分析課文,一味的提問,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到底學到了什么,自從接觸了于老師的課堂實錄,我才開始慢慢轉(zhuǎn)變自己的教學,以學生為本,老師為輔,設(shè)計孩子的朗讀,抽取一個孩子的讀,再抽取不同孩子的讀,結(jié)合對文字的理解加深讀,全班讀,這樣不同層次的讀,讓孩子們更有感覺,更有語文味。
在執(zhí)教《楊氏之子》中,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讀寫結(jié)合,豐滿文本。這也是于老師的特色。在高段,語言的運用顯得尤其重要,在本學期,我也在讀寫上思考著,于老師曾說過:“讀與寫是我教育、教學不斷進步的雙翼。讀與寫的過程,是不斷肯定自己、激勵自己的過程,也是不斷反省自己、否定自己的過程”,的確,只有在反反復復的讀與寫中,才能提升自己,孩子們也是一樣,從四年級開始,基本在課文中選取可練寫點,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shè)情境,在情境中練寫,在練寫中成長,孩子們既得到了鍛煉,又提升了自己的語用,一舉兩得,但是,我覺得自己還達不到于老師那種處理課堂的有效機智,那種“一覽眾山小”的高度,但是,我想我會努力的。
從《楊氏之子》這節(jié)課中,更加要求我們現(xiàn)在的年輕教師,應(yīng)熟讀文本,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應(yīng)高度重視學生閱讀的興趣、習慣、方法和能力,把讀寫、讀說融為一體,真正做到課堂的扎扎實實,真正做到一課一得。
《楊氏之子》教學體會 2
《楊氏之子》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梢哉f,這篇文章的教學對小學文言文教學,乃至于對中學文言文教學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據(jù)調(diào)查,目前在初、高中,學生普遍感覺文言文學習困難。我想,這除了跟文言文難度的確加大有關(guān)之外,應(yīng)該也與小學初次接觸文言文時教師的教法有一定關(guān)系。
所以,在教授這節(jié)課時,我以給孩子一個快樂的開始為原則,以激發(fā)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為目的,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努力營造一個快樂簡單的學習氛圍。這種教學理念貫穿在從課前談話到課后拓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課前談話時我從學生積累的古代名言佳句入手,引導學生通過交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等熟悉句子的`意思,在不經(jīng)意間走近文本,讓他們感覺古文并不遙遠、陌生。在學生帶著興趣走進課文的時候,我沒有把讀懂當作最重要或者唯一的環(huán)節(jié)貫穿到底,而是分為“一讀(讀正確)——二讀(讀明白)——三讀(品味語言)——四讀(讀出味道)——五讀(學習運用)”五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學習,這不僅降低了學習難度,而且使教學始終處于移步換景的過程中,有效避免了學生學習中容易出現(xiàn)思維疲勞,時刻感受到“學習古文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教學手段方面,我采用自主思考與教師講解相結(jié)合的方法,尤其是教師講解,在學習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其主要原因是第一篇文言文,學生是零起步,講解是降低學習難度、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一個很好手段。講解在這幾處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學生不知道“孔指以示兒曰”一句話如何讀正確的時候,我直接教他們讀;學生提出了“管家怎么不叫他的媽媽,而叫個小孩子出來呢”的問題時,我沒有走自主體驗的過場,直接講解里面蘊含的文化淵源;“反譯”環(huán)節(jié),在學生翻譯不到位時,我更是直接告訴學生:“這”在古文中常常用“此”表示,“在哪里”在古文中經(jīng)常說成是“安在”“何在”。
整節(jié)課,學生既有嘗試練習的新奇,又有自主思考的快樂,還有從教師講解中收獲新知的驚訝。他們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帶給我的是一種叫幸福的體驗。
《楊氏之子》教學體會 3
《楊氏之子》是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練的筆觸,勾勒出一個機敏善對的九歲男孩形象。首句總領(lǐng)全篇,“甚聰惠”實為文眼,統(tǒng)照全文。后四句敘事,詳寫楊氏之子的“設(shè)果”與“應(yīng)答”,凸顯“聰惠”之內(nèi)涵。全篇行文簡潔,不足百字,但情節(jié)簡單,人物巧妙逗笑,頗具詼諧情調(diào)和語言的魅力。
針對學生初次學習古文,再加上古文的艱澀難懂,設(shè)計時我奔著多讀少講的原則,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從而豐富語文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
上課時,首先我從復習反饋,明確任務(wù)開始,從“甚聰惠”的“惠”字古義入手,結(jié)合楊氏之子的表現(xiàn),總結(jié)出他不但很聰明,而且很乖。接著從“聰明”和“乖”的'兩方面去體會楊氏子的甚聰惠。最后當堂背誦,根據(jù)學生的背誦情況再適當彌補講解時的不足之處。本該到此總結(jié)歸納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后就下課。但我發(fā)現(xiàn)還有點時間,就把“讀寫結(jié)合,故事新編”這個屬于課后作業(yè)的環(huán)節(jié)放在了課堂上。就是這一隨機調(diào)整,則成了這節(jié)課的一大失誤。一是學生寫的不好,二是因時間緊向?qū)W生展示了一篇范文,這一范文的出示,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最后導致整個課堂倉促首尾。這也讓我明白了我們的學生在“寫”與“聽、說、讀”之間還存在好長的距離,若要完成這個讀寫結(jié)合的目標,估計就改寫這一環(huán)節(jié),得一節(jié)課的時間。教而知困,若在語文教學方面我是老手的話,肯定不會貿(mào)然隨機做上面環(huán)節(jié)的調(diào)整。
本課的第二大不足是在講“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边@句話時,學生理解到,用上“未聞”兩個字,否定了孔雀是孔君平家的鳥的說法,也就否定了楊梅是楊氏家的果子的說法。師應(yīng)該問:“要否定孔雀是孔君平家的鳥的說法,改一個標點符號即可:‘孔雀是夫子家禽?’行嗎?”,但上課時的我問題含糊,一會兒說改“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會兒又說改“孔雀是夫子家禽?”,從而把學生引入了誤區(qū),使他們不明白到底怎么否定孔雀是孔君平家的鳥這一說法。出現(xiàn)這種狀況有兩大原因,一是對教案還未爛熟于心,二是太過緊張。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自己課前準備不充分,今后一定不能再犯類似的錯誤。
總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語文這條教學路上,我相信憑借自己的實力和用功勁,一定能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藍色天空。
《楊氏之子》教學體會 4
《楊氏之子》一課,是一篇文言文,教學反思——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這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由于學生沒有閱讀文言文的基礎(chǔ),故教學中,除了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以外,還應(yīng)把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傳授給學生,為學生以后學習文言文積累初步的學習方法。
此文出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主要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yīng)答他人的故事。課文不足百字,行文簡潔,但語言風趣幽默。因此,教授此文不僅讓學生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而且讓學生在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初步把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一是初讀,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抑揚頓挫。初讀的首要任務(wù)就是讀準、讀通。我從學生的'初讀中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個別音讀不準確,有的學生的節(jié)奏不準確。針對這些情況,先正其音,例如,“詣其父”的“詣”正確讀音為“yì”,多音字“為設(shè)果”的“為”讀作“wèi”,多音字“應(yīng)聲答曰”的“應(yīng)”讀為“yìnɡ”。在學生讀準音的基礎(chǔ)上,我再著重強調(diào)節(jié)奏的準確性,不然意思就有可能理解有誤,例如,“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大多學生讀為“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其實正確讀法應(yīng)為“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當然,我要為學生講清楚為什么這樣讀: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現(xiàn)在的“家禽”,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因此其間要停頓。就這樣學生逐漸讀得字音準確,節(jié)奏頓挫得當。
二是細讀,讀懂大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內(nèi)容,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作為這個階段的學生,要讓他們理解文章的大意,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應(yīng)該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因此,我要求學生借助注釋弄懂課文的大意。對于難以把握準確的字義,我在巡視中隨機點撥,如,“設(shè)”是“擺放,擺設(shè)”的意思,“夫子”是舊時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禽”是“鳥”之意。這樣學生就很快讀懂文章的大意。而后,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是熟讀,深入理解,鑒賞領(lǐng)悟,達到熟讀成誦。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法寶,對于我來說,就是讓學生“熟讀”繼而“成誦”。古人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崩蠋煹墓噍斒降闹v解,不如學生自己“以讀促悟”。舉個例子來說,文中“為設(shè)果,果有楊梅”一句,“為設(shè)果”是省略成分的句子,若不能熟讀理解大意,學生很難弄懂“誰為誰設(shè)果”。學生在熟讀弄懂大意的基礎(chǔ)上,很容易明白是“楊氏之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這樣再去品賞人物的語言,領(lǐng)悟楊氏之子“語言幽默,風趣機智”的特點也就不難了。最后,達到熟讀成誦。
總之,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文言文要掌握基本的方法。方法對了,學習起來也就容易多了。
《楊氏之子》教學體會 5
品味對話,領(lǐng)會“聰慧”。
課文主要表現(xiàn)楊氏之子的“聰惠”。教學時,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體現(xiàn)楊氏子聰明的關(guān)鍵語句,重點品讀孔君平與楊氏子的對話,然后匯報討論楊氏聰惠之處:一是能聽出孔君平的“話中話”,孔是拿他的姓開玩笑的。二是反應(yīng)快,對方話音未落,他就反應(yīng)過來,“應(yīng)聲答曰”,予以“回敬”。三是“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您用我的姓開玩笑,我也用您的姓做文章。四是有禮有節(jié)。我出示“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與“孔雀是夫子家禽”進行了對比,體會楊氏之子語言的婉轉(zhuǎn),有禮貌。此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我設(shè)置了一個語言練習:楊氏之子的回答可以用一個什么詞形容?學生馬上說出了“無懈可擊、天衣無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楊氏之子的“聰慧”,躍然紙上。
狠抓朗讀,讀出韻味。
這篇小古文,字數(shù)不多,教學中,我狠抓朗讀,讓學生讀出韻味。我先讓學生端正朗讀態(tài)度,我引用了名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重視讀的重要性;接著讓學生按照“讀通課文——讀好課文——理解課文”的程序自讀自悟,讀準字音,讀順句子。然后總結(jié)出正確的誦讀方法:讀古文時,要注意停頓,讀出節(jié)奏。并由教師范讀,并重點在第四句“孔指以示兒曰”和第五句“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兩個難讀地方進行指導朗讀,然后引導學生自己劃分文章的節(jié)奏,學生一邊讀,一邊劃,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之中。這樣學生讀得有點韻味了。
不足之處
反思整個課堂,還有一些遺憾:
在教會學生體會楊氏之子語言的機智巧妙之后,學生從課文找出相關(guān)語句分別是:“為設(shè)果” “果有楊梅” “夫子”。此時我沒有加以拓展,設(shè)計讓學生改改草坪的提示語,體現(xiàn)語言的.藝術(shù)的環(huán)節(jié),這樣的話題離學生生活很近,孩子會充滿興趣。
改進措施
在以后的教學中,學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過程中,要順勢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一個基本方法:看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看插圖、多讀,然后告訴孩子們學習古文的方法跟學習古詩的方法大同小異,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楊氏之子》教學體會 6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稐钍现印芬晃,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戶九歲男孩機智聰慧地應(yīng)對別人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絕。這篇文章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這樣編排,目的有三: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本文雖然行文簡潔,不足百字,但古今字義不同,孩子們閱讀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這篇古文中,有許多典型的單音節(jié)詞,如“孔君平詣其父”中的“詣”指拜見。還有“未”、“聞”、“示”等,那么我想讓孩子學會借助注釋學習,養(yǎng)成一種學習習慣。所以我以找準突破口、激起學生興趣為重點進行備課和授課。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把重點放在讀通文章,理解句意上,我先范讀,讓學生感知讀古文的語感,畫出停頓,然后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重視朗讀訓練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更應(yīng)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從而豐富語文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在理解文本的基礎(chǔ)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边@句話,讓學生說說文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楊氏之子的聰慧?引導學生去文中感受楊氏之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楊氏之子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zhuǎn)對答,既表現(xiàn)了應(yīng)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難道楊梅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我想,學生在領(lǐng)會文章的妙處時,也一定能激發(fā)他們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
另外,我還拓展了《世說新語》中的《謝太傅篇》與《徐孺子篇》作補充材料。有了這篇文章的學習經(jīng)驗,再讓學生合作、交流、探究文本的妙處,我發(fā)現(xiàn)學生再讀古文時確實老練了許多,而且能饒有興趣地去探索語言的魅力,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驚喜,同時也充分說明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不過,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一些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1、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指導理解重點句子參與面不廣。
2、個別朗讀指導不足,復述故事環(huán)節(jié)匆忙,語言訓練落實不到位。
《楊氏之子》教學體會 7
《楊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組第一篇課文。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文章篇幅短小,內(nèi)容淺顯,語言幽默,主要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人家里的九歲男孩的故事。這是一篇文言文,這也是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風格。本課的教學目標是掌握生字,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通句子,理解文意,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圍繞這個目標,我確定“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理解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處”定為教學重難點,教學時我從這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fā)興趣,消除畏難情緒
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古文,他們的心理充滿了好奇,結(jié)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導入時,我由古詩入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孩子感知語言的藝術(shù)。在解題時,我又讓學生對比今天的課文與平時所學的課文有何不同,從而引出文言文,讓學生感到了一種新奇和親近。
二、以讀促悟,體會語言魅力
學習古文,讀是最難的,又是最重要的,說它難是因為不好讀,說它重要是因為只有讀,才能讓學生懂,才能體會到古文的魅力。因此在課文的感知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按照讀通課文——讀好課文——理解課文的程序好好的讀書。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讀”的時候,我引用了名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重視語文的讀;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反復誦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在學生讀通順的基礎(chǔ)上,我告訴孩子們正確的誦讀方法:讀古文時,要注意停頓,讀出節(jié)奏。
三、抓住談話,突破難點
本單元的主題是“語言的魅力”,體會楊氏之子語言的巧妙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讓學生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在學生讀懂故事的基礎(chǔ)上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孔君平與楊氏子的對話來體會楊氏之子回答的巧妙。這個問題有點難度,學生不會馬上理解。因此在這我設(shè)計了兩個問題:一是孔君平為什么指著楊梅對楊氏之子說此是君家果?二是楊氏之子為什么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在這兩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馬上體會到了楊家孩子回答的妙處: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當然,還有一個巧妙的地方,學生一下子歸納不出來,于是我把“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與“孔雀是夫子家禽”進行了對比,學生也較快地體會出了楊氏之子語言的婉轉(zhuǎn),表現(xiàn)出了應(yīng)有的禮貌。接著我設(shè)計了一個語言練習:孔君平聽完楊氏子的話會怎么說呢?學生的回答不乏有贊美之聲,謙虛之詞。我想,這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
四、教給方法,學以致用
《楊氏之子》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這也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文言文,所以能夠讀懂文言文是一個重點,我先讓學生自己試著理解,一些難懂的地方才給予點撥和指導。學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過程中,順勢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一個基本方法:“看注釋”,而孩子們又有學習古詩的基礎(chǔ),因此我又引導學生復習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看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看插圖、多讀)。然后告訴孩子們學習古文的方法跟學習古詩的方法大同小異,也可以用上這些方法。后面幾句的理解,我就讓同桌合作,用上學習古詩的方法,自主學習,最后學生都能把整句話的意思說出來,即達到了學以致用,學生也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發(fā)了學習其他古文的興趣。
教完本課,我覺得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1、由于是小學階段的第一篇古文,我在教學時,對放開的度沒有把握得很好,有些該放手的地方?jīng)]放手,控制課堂意識較強。
2、在語言的感悟上,仍然有所欠缺。對古文的理解及拓展方面,學生語言的評價,我的反饋還不夠全面到位及時,評價語言不夠豐富,其實,這也是教師個人文學修養(yǎng)的欠缺所致。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優(yōu)點我會繼續(xù)發(fā)揮,對于不足,我會積極地改正。
《楊氏之子》教學體會 8
《楊氏之子》是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是一篇行文簡潔,不足百字的古文,但故事風趣睿智。對于小學生來說,孩子們閱讀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課設(shè)計,以情趣為重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通過品讀課文,體會語言魅力。教學時我從這幾方面入手:
一、故事引入,激發(fā)興趣
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古文,他們的心理充滿了好奇,結(jié)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我把本篇課文的設(shè)計定位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導入時,我用歌德的故事導入,猜想狹路相逢歌德遇到反對他的批評家會說些什么?然后課件出示 “而我卻恰恰相反!薄笆箤W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巧妙地進入第三單元的學習,緊接著出示:《楊氏之子》。學生理解課題,初讀之后與現(xiàn)在的白話文對比,并弄清古文與現(xiàn)代文最大的一個不同點——文言文難理解。教師及時指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消除畏難情緒。
二、反復朗讀,感悟添趣
學生初讀課文語速過快,停頓不準確。于是我采取教師示范朗讀,并告訴孩子們正確的誦讀方法:讀古文時,要注意停頓,講究斷句。然后課件出示正確的停頓方法,讓學生再讀。學生能把課文讀通,讀順了,自然會增添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樂趣。
三、以讀促悟,探究生趣
為了讓學生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讓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在學生讀懂故事的基礎(chǔ)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詞”甚聰惠“,問:你從文中哪里體會到楊氏子甚聰惠?再問:你覺得楊氏之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然后交流討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 孔君平與楊氏子的對話來理解,而后緊抓”應(yīng)聲回答“體會楊氏子的聰惠,比較”孔雀是君家禽“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來感受楊氏子回答之妙。也較快地體會出了楊氏之子語言的婉轉(zhuǎn),表現(xiàn)出了應(yīng)有的.禮貌。此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我又設(shè)置了一個語言練習:孔君平聽完楊氏子的話會怎么想,怎么說呢?學生的回答不乏有贊美之聲,驚詫之態(tài)。為了讓學生讀好這兩句對話,我設(shè)計了”說說你覺得怎樣的應(yīng)聲才最能表現(xiàn)他的聰慧?“學生回答:”脫口而出地、飛快地、大聲地、自信地、機靈地;微笑著,眼睛咕嚕一轉(zhuǎn),淘氣可愛地,故作疑惑狀……“于是,我播放背景音樂,學生很快地投入進去,既讀出了對楊氏子喜歡的感受,還讀出了古文的韻味。
四、感悟?qū)W法,學以致用
在學生學習課文的同時,及時交流學習方法。我隨機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看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多讀等方法。通過:
、僬f說每個句子的意思。
、谟米约旱脑捴v一講這個故事的設(shè)計。
孩子們用上學習古文的方法,自主學習,解決了疑難字詞,學生都能把整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把故事完整地講出來。最好在教學小結(jié)時,我引導學生回憶學習古文的方法,課件出示《世說新語》的兩則小故事,激發(fā)他們讀懂其它古文的興趣,使得這堂課不單教會學生讀懂《楊氏之子》,還能學以致用。
《楊氏之子》教學體會 9
《楊氏之子》是一篇行文簡潔,不足百字的古文,對于小學生來說,孩子們閱讀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如何降低學生學習上的難度,喚起他們閱讀的欲望,就成了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從這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fā)興趣,消除畏難情緒
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古文,他們的心理充滿了好奇,結(jié)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我把本篇課文的設(shè)計定位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導入時,我由學生熟悉的語言入手,進行交流,然后課件出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我說這樣的語言就叫文言,用文言組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讓學生感到了一種新奇和親近。
學習課文之前,我通過課件播放課文情景故事,讓孩子愛上這個故事,激發(fā)孩子學習本文的興趣。
二、以讀促悟,體會語言魅力
學習古文,讀是最難的,又是最重要的,說它難是因為不好讀,說它重要是因為只有讀,才能讓學生懂,才能體會到古文的魅力。秉著這一觀點,在課文的感知環(huán)節(jié)中,我舍得花時間讓學生按照讀通課文——讀好課文——理解課文的.程序好好的讀書。
學生初讀課文語速過快,停頓不準確。于是我采取教師示范朗讀,并告訴孩子們正確的誦讀方法:讀古文時,要注意停頓,語速要慢。然后課件出示正確的停頓方法,讓學生再讀?勺寣W生嘗試了讀第一遍后,發(fā)現(xiàn)學生是一字一停地讀,沒有古文的韻味。于是我又范讀了個別難讀的句子,再采取領(lǐng)讀、學生練讀的方法,反反復復讀了好幾遍,學生總算把短文讀流暢了。雖然這個時間花了將近半節(jié)課了,但孩子們?nèi)匀蛔x得饒有興趣。我明顯地感受到讀得越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
為了讓學生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在學生讀懂故事的基礎(chǔ)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詞“甚聰惠”,問:你覺得楊氏之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用文中一個詞回答。再問:你從文中哪里體會到楊氏子甚聰惠?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孔君平與楊氏子的對話來理解,而后緊抓“應(yīng)聲回答”體會楊氏子的聰惠,比較“孔雀是夫子家禽”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來感受楊氏子回答之妙。此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我又設(shè)置了一個語言練習:孔君平聽完楊氏子的話會怎么想,怎么說呢?學生的回答不乏有贊美之聲,驚詫之態(tài)。為了讓學生讀好這兩句對話,我設(shè)計了男女分角色朗讀,師生配合讀。學生朗讀情緒高漲,讀的效果很好。
在學生理解人物特點后,我適時問道:你們喜歡楊氏之子嗎?學生回答喜歡。于是,我播放背景音樂,學生很快地投入進去,既讀出了喜歡的感受,還讀出了古文的韻味。
三、教給方法,學以致用
為了整體感知故事內(nèi)容,我先引導學生總結(jié)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看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多讀)。然后告訴孩子們學習古文的方法跟學習古詩的方法大同小異,也可以用上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過小組討論兩個問題:
、僬f說每個句子的意思。
、谟米约旱脑捴v一講這個故事。
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詞。
這樣孩子們用上學習古文的方法,自主學習,還解決了疑難字詞,學生都能把整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把故事完整地講出來。
在教學小結(jié)時,我引導學生回憶學習古文的方法,激發(fā)他們讀懂其它古文的興趣,使得這堂課不單教會學生讀懂《楊氏之子》,還能學以致用。
《楊氏之子》教學體會 10
《楊氏之子》是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是學生認知的一個全新領(lǐng)域。對于老師該怎樣教和學生該如何學,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針對學生初次學習古文,再加上古文的艱澀難懂,我是這樣組織課堂教學的:
首先,確定教學目標為:
1、會讀“為設(shè)果”、“應(yīng)聲答曰”等難讀的詞語,會寫“惠”、“禽”等生字。
2、讀通句子,理解意思,會有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初步掌握文言文學習的方法。
其次,精心組織課堂結(jié)構(gòu),盡可能地兼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組織課堂結(jié)構(gòu)如下:
1、談話導入新課。針對孩子愛看書的習慣,設(shè)計“談?wù)勛罱阍诳词裁磿钡男栴},和學生親切交流后,推薦《世說新語》一書,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然后告訴孩子什么是文言文,給予孩子對文言文的初步認識。最后引出本課的學習,揭示課題,讀一讀。說一說課題的意思。特別是強調(diào)“子”在古代是指兒女,泛著孩子,感受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在詞語精煉程度上的區(qū)別。
2、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特別強調(diào)“為設(shè)果”、“應(yīng)聲答曰”等詞語的讀音,然后請孩子完整地讀課文,鞏固字音。
3、教師范讀,強調(diào)古文在朗讀時的節(jié)奏感,通過孩子自己劃一劃停頓的節(jié)奏,增強孩子對句子節(jié)奏感的`認識。然后課件出示正確的停頓方法,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再讀課文,讀出句子的味道。
4、學生交流朗讀:先自由練讀,然后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多讀幾遍,并把句子的意思說給同桌聽。交流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逐詞逐句的進行解釋,并連起來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再反過頭來朗讀句子,使學生能較好地讀好文中的停頓,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
5、通讀全文,讀出文言文特有的味道。
6、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7、小結(jié)時,鞏固孩子在學習本篇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等。最后以“下節(jié)課再來好好品味文言文的語言魅力”解釋課文的學習。
8、學以致用,完成語文課堂作業(yè)本里的2、3兩題。鞏固本節(jié)課的一些知識點,讓孩子們在運用的過程中再次回顧知識。
第一次學習文言文,學生熱情很高,氣氛活躍,師生雙邊活動較融洽等,是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遺憾之處。在教導朗讀時,我做的還欠到位。過分重視停頓,而忽視句子本身的連貫性,反而失去韻味。
教學這門藝術(shù),真是學之不盡,更重要的是運用、反思再運用。教學完這篇文章后,我找到了一些教學文言文的方法。雖然粗淺,但對于今后的教學,很有幫助
《楊氏之子》教學體會 11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故事情節(jié)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到的文言文,如何讓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讀懂文言文呢?我采取了以下步驟幫助學生理解短文的意思:
1、讀通短文
為了讓學生讀通短文,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文,然后根據(jù)學生讀文的情況示范讀文,并告訴同學們正確的誦讀方法:讀古文時,要注意適當停頓,語速要慢?勺寣W生嘗試了讀第一遍后,發(fā)現(xiàn)學生是一字一停地讀,沒有古文的韻味。于是我又范讀了一遍,再采取領(lǐng)讀、學生練讀的方法,反反復復讀了好幾遍,總算學生在把短文讀正確的基礎(chǔ)上讀流暢了。
2、讀懂故事
為了整體感知故事的內(nèi)容,我出示了這樣的'思考提示:你對楊氏之子了解了多少?故事中除了楊氏之子還有誰?他們談了些什么?你從哪句中知道的?在感知故事大概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我再通過小組討論分三步落實每一句話的意思。
。1)將注釋中重點詞語的解釋批注在文中。
。2)針對不理解的字詞提出問題。
。3)說說每個句子的意思。
3、體會語言
為了讓學生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我讓學生討論說說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為什么?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說話的例子,說一說。
學完此文,雖然這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古文,但學了這篇課文后我發(fā)覺他們對學古文的興趣變濃了,而且也確實學到了一些讀古文的方法。故課后我又推薦孩子們《世說新語》中另幾個聰慧之語《謝太傅篇》與《徐孺子篇》,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楊氏之子》教學體會】相關(guān)文章:
楊氏之子教學設(shè)想07-24
楊氏之子作文07-22
楊氏之子作文(精)12-01
楊氏之子原文及賞析02-26
楊氏之子原文賞析及翻譯12-20
(經(jīng)典)楊氏之子作文10篇07-23
《楊氏之子》課堂實錄12-17
楊氏之子作文15篇[合集]10-23
楊氏之子作文[通用15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