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兩首說課稿范文
如夢令 說課稿
一、說教材
《如夢令》六下第9課詞兩首中一首!俺S浵と漳骸币辉~所記述的內(nèi)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講述詩人曾經(jīng)飲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氣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歸家之路,撐船到處轉,沒想到闖到了荷花叢中,驚醒了一群同樣“沉醉”的鷗鷺。作者用語、造句一如內(nèi)容一樣的平實、自然。它側重在寫景,融情于景。通過景物的描劃來抒發(fā)和表達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故而意境創(chuàng)造含蓄深沉。通篇見景不見人。而事實上作者的行蹤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為意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昨夜雨疏風驟”也是她早期的一首作品,感情和意境的創(chuàng)造和上一首又不一樣。它寫得一波三折,展示的是一幕具有情趣的生活小。和盹L雨交加,作者醉酒沉睡,一覺醒來,恰為侍女進屋卷簾。作者擁簾問,侍女卻隨口回答:海棠依舊;看著窗外被風吹得七零八落的紅花,作者頗覺不快,連聲責問:你可知道,枝繁葉茂的時候那紅花卻已經(jīng)凋落了。作者睡醒之后即詢問侍女,所問何事卻一字未提,不滿侍女的回答,卻透露出作者惜花之情,含蓄深蘊。
這兩首在內(nèi)容,意境的創(chuàng)造和所抒發(fā)的情感上有著不同之處,很值得好好去品味。了解了這兩首詞對于幫助走進李清照有著很大的意義。
二、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目前通過反復的誦讀,能大致理解詩詞表現(xiàn)的意思和所敘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齡和閱歷的限制,還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詞人所表達的真實情感。必須結合詞人當時的生平和時代背景,教師的適當指導品悟才能體會詞所表達的情感。學生可能會在品悟的“意象”(形象)的時候把握不準,而是對一個圖象有個感知的認識,這里需要教師的耐心帶著品悟。
三、說學法
朗誦法:在反復散讀、誦讀、品讀等各種朗讀形式下,能讓學生對詩詞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和情感上的調動
遷移法:通過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介紹,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內(nèi)在情感
比較法:通過分析比較兩首詞不同之處,感悟作者的風格
四、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當堂背誦詞二首,學會結合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去理解詩詞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與過程:以讀促品,通過朗讀、品讀詞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前期作品的風格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讀、品、吟,培養(yǎng)學生學習宋詞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反復品讀,理解詞句的含義
難點:借助資料的.閱讀,反復品悟,理解作者當時的情感
五、說教學過程
導入:如果在搜索引擎上輸入關鍵詞:才女!你會發(fā)覺有六百十三萬條記錄,如果在后面再輸入關鍵詞:宋詞,你會發(fā)覺有8700條記錄。如果再輸入:婉約派,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就是李清照!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李清照……
【讀】:
聽名家朗讀(注意讀音、語氣)
聽錄音跟讀
同桌互讀(注意糾正同桌的讀音、節(jié)奏)
分別請學生朗讀、學生點評
。ㄟ^渡:同學們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感受了。那么我們再一起找找看有沒有我們暫時不理解的詞句)
【疏】
結合注釋,參看材料,找出你覺得理解困難的詞句
學生質疑,教師引導解疑(借助下發(fā)的材料,注釋)
。ㄟ^渡:紅日西沉,晚霞映照著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漸漸歸去,獨有年少的詞人依依不舍,流連忘返。是剛飲過美酒,還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詞人陶醉?她游玩興盡方駕回舟。湖上嬌艷的荷花向她綻開笑臉,輕柔的晚風推著她的船兒。她情不自禁的蕩起雙槳,往前劃去。劃呀,劃呀,竟不知不覺誤入荷花深處,進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辦?她用足力氣,驀然間響起一陣撲簌簌的聲音,原來沙灘上的沙鷗和鷺被她驚飛了。
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于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卷簾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 )
【品】
提問:“一切景語皆情語”,作品的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情感?她又是如何表達這種情感的呢?
。鋵崒υ~句的品讀,重點打磨,重拳出擊)
。ㄆ沸蜗蟆俺S洝比漳 舟 藕花 鷗鷺 對生活的贊美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昨夜”風 雨 酒 海棠 綠紅 濃濃的傷感情緒
品語言———常記 沉醉 爭渡 …… 歡快 樂觀
疏 殘 肥 瘦 …… 傷感
引導學生結合材料中的作者經(jīng)歷,寫作背景等分析(方法指導)
小結:李清照這兩首詞(“常記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 ”,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而“昨夜”這首小詞雖然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卷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
【比】(過渡:品到這里,我們來個小小的比賽。看看誰能讀出屬于你的“李清照”,符合當年的李清照。下面同學們先自己有感情地讀讀看。)
朗讀比賽,學生評分
配樂朗讀你覺得你讀得最好的一首詞
。ǜ鶕(jù)自己的理解朗讀,可融入自己對詞的理解,亦可以不同于名家的朗讀)
有感情地背誦
【吟】(過渡:詞也叫做長短句,古代詞是配曲子吟唱的,非常有韻律和節(jié)奏。下面讓我們一起跟著老師和名家感受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偉大的魅力吧。)
教師吟唱,學生感受
輕聲跟錄音一起吟唱
結束小結: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才女李清照的身邊,接觸到她的歡樂,感受到她的哀愁。但是她不僅僅只有這兩種情感。少女時代的詞,活潑爛漫如《點絳唇》,剛開始做為人婦時,甜蜜幸福如《減字木蘭花》, 婚姻過一段時間,兩人離別時,便有了相思愁苦如《一剪梅》, 后來丈夫死后,便心傷痛苦如《武陵春》, 再后來,國破家亡之際,便有了憂國憂民的悲憤與滄涼和豪放如《夏日絕句》李清照的詞是隨著她的生活走的。 她的詞并不光是悲,也有歡和恨。 希望同學們下去之后能去查找一些她的詩詞,可以過來和老師交流。
作業(yè)布置:
1、課外閱讀《聲聲慢》,要求能結合作者生平去反復品讀,理解詩詞情感。準備交流。(方法指導檢驗和運用)
2、查找并摘抄李清照的其它作品或名句。(知識積累)
3、結合作品內(nèi)容和情境,以作者的口吻寫一段散文化的片段。(A層)
《漁歌子》說課稿
一、說教材
《漁歌子》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9課《詞兩首》中一首詞。作者是唐代詩人張志和,張志和不僅是詩人,也是一位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詩情畫意。這首詞描繪了江南秀麗的山光水色,表達詩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二、說目標
1、 體會詞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詞。
3、 培養(yǎng)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詩詞內(nèi)容,想像詩句所描繪的圖景,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通過讀懂詞,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三、教法、學法
四、教學過程
這首詞詞中有畫,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根據(jù)這一特點,我設計圈圈景物,擺擺景物落實重點。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角色對話,體會詩人情感,突破難點。
。ㄒ唬、激趣導入
1、利用學生好奇心,猜猜詩人張志和名字的由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張志和16歲那年給朝庭寫了一本折子,皇帝非常欣賞,于是賜名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板書“心志平和”)這四個字不僅是張志和一生的追求,也是這首詞所要表達的思想。
2、由作者自然引出本課要學的詞《漁歌子》(板題)。漁歌子是詞牌名,對于詞牌學生已有所了解,所以這里不再重復。只是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詞牌,鞏固對詞牌的了解。
。ǘ┤拔,明詞意
1、自由讀詞,讀準音,讀通詩句。
這首詞比較簡單,讀來朗朗上口,多讀幾遍,孩子自然就能讀通讀順。有幾個生字,根據(jù)學情不同,著重正音。兩個平舌音“塞、蓑”,一個翹舌音“箬”,再有“斜風細雨”可能也有部分孩子念不準。
2、圈一圈,找景物
張志和不僅是位詩人,也是一位畫家,他的詞就是一幅畫。所以,我讓孩子默讀詞,圈出詞中所描繪的景物?梢贿呑x詞,一邊對照看書中插圖。
3、擺一擺,找準景物位置。
為了讓學生理解詞,能在腦海中形成畫面,我設計擺擺景物。假如黑板就是一幅畫,詞中的九種景物該畫在哪呢?為了讓學生更明白,老師示范“鱖魚”、“蓑衣”。如果把蓑衣畫在這,那箬笠應畫在——(蓑衣上面),笠是生字,留給學生寫。老師示范這兩種景物還由于“鱖”和“蓑”是二類生字,只要求認不要求寫。其余景物學生填完。
請一位寫得正確的孩子上臺演板,這對于理解能力相對差的孩子無疑是一種示范。其余孩子在事先準備的畫紙上寫。在這些景物當中,斜風細雨的理解是個難點。于是,我問孩子,“斜風細雨”這樣寫對嗎?為什么?孩子會說,斜風,那風肯定是斜的。細雨被風一吹,也是斜的。我進一步問:細雨,像什么呢?斜風又是怎樣的風呢?引導孩子想象,體會“斜風細雨”的那種朦朧柔和之美。
4、 小結,初步形成畫面。
這時,一首詞真的就像一幅畫了,一首《漁歌子》自然而然就吟誦出來,學生看板書,試著吟詞。
。ㄈ、詩詞聯(lián)誦,豐滿畫面
僅僅是找出詞中景物,遠遠不夠,如何引導孩子想象,把畫面豐滿起來呢?這一環(huán)節(jié),采取以下手段。
1、 說說這首詞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為什么?學生很容易找到是寫春天,有一種春天特有景物“桃花”。一葉知秋,一花知春。
2、 張志和看到的春天僅僅就這些景物嗎?(生搖頭)那在他眼里春天還會是怎樣的影像呢?你會用有關春天的四字詞語或詩句來描繪嗎?
從一年級至四年級孩子已積累了不少有關春天的詞和詩。這些四字詞和詩句既精煉,意境又優(yōu)美。同時,能激發(fā)孩子對古詩詞的熱愛,從而主動積累古詩詞。
3、 給畫面著色。
(1)在張志和的眼里,春天是花紅柳綠,萬紫千紅的,也是這樣斜風細雨的。可是黑板上的春天圖,似乎就顯得單調多了。我們該給他添上什么色彩呢?從詞中找證據(jù)。
學生會找到青、綠。綠的僅僅是箬笠和蓑衣嗎?還有什么是綠的呢?
——山是綠的。是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水是綠的。對啊,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箬笠是綠的,蓑衣也是綠的,山是綠的,水也是綠的,(完成板書,以簡筆畫的形式展現(xiàn)畫面)想起王安石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白色的鷺,看到白鷺這樣飛(簡筆畫),想起詩句,一行白鷺上青天。
——紅色的桃花,綠葉襯著紅花,千里鶯啼綠映紅。
。2)品析“青、綠”表達效果!扒、綠”看似隨手拈來,實則是作者匠心獨運。青箬笠,綠蓑衣,使得漁翁與畫面和諧統(tǒng)一。此時,適當滲透一些遣詞造句的妙處,對學生品詞是有幫助的。于是,我故設疑問,在生活中看到的箬笠和蓑衣其實是綜色的,而張志和卻說是綠色的,難道是張志和寫錯了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答案可能千奇百怪/,這時,老師故意賣個關子,并不作解釋,為下文的悟詩情埋下伏筆。
四、感情朗讀,悟詩情
1、范讀,引領學生入情入境
經(jīng)過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已在腦海中形成比較鮮明、豐滿的畫面。接著,就是通過讀,把畫面展現(xiàn)出來,在讀中領悟作者情感。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此時,我要求孩子閉上眼睛(優(yōu)揚的音樂此時響起),同學們,此刻,你就是張志和,悠然自得地欣賞這如詩如畫的美景。(師范讀詞)
學生像老師一樣把自己當作張志和有滋有味地品讀詞,根據(jù)個性差異,有針對地進行朗讀指導。
2、適時插入背景資料,體會作者情感。
(1)介紹張志和生平,插入大哥張松齡的和詞。
張志和不愿做官,愛這山山水水,在太湖扁舟垂釣,自封“煙波釣徒”。他大哥怕他不歸,寫了首和詞。(出示)意在勸弟弟回家。
師生角色對話。
師: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哪
生:斜風細雨不須歸啊
師:且須還哪
生:不須歸啊
師:弟弟,你為何不歸?
這時,出示小練筆,如果你是張志和,面對哥哥的勸說,你會說些什么呢?把心中想說的話寫下來。接著,師生繼續(xù)角色對話,弟弟,你為何不歸?
。2)插入直鉤垂釣故事,領悟此翁取適非取魚。
適時,插入顏真卿所說,張志和釣魚是直鉤,而且不放魚鉺,這能釣到魚嗎?(不能)可張志和卻說釣到了許多許多,他釣到了什么?
。3)點明主旨,升華感情。
能不能釣到魚,張志和已不在乎了,他在乎的是如詩如畫的美景,在乎的是無拘無束,心志平和的田園生活,他的哥哥,擔心他風吹日曬,在太湖邊為他蓋了三間茅草房。從此,他過上了無拘無束的生活,每天,當他推開窗戶,看到的是——(學生讀前兩句詩),當他推開房門看到的依然是——,從此,他就過上了——(生讀后兩句),過上了這樣的生活。他的箬笠,他的蓑衣,他的人,他的心已和大自然融為了一體。所以,綜色的箬笠,綜色的蓑衣在他眼里就成了——(生讀詩句)。這就是他一生的追求——(心志平和)。讓我們記住這位千古詞人,讓我們記住這首千古名詞——(學生誦讀詩詞)。
五、拓展遷移,積累運用。
本單元主題是“熱愛田園生活”。《漁歌子》共有五首,風格類似。因此,我找到其余四首,作為拓展學習內(nèi)容。一、能更全面、深入了解張志和,從而加深對本首詞的理解。二、五首詞在形式、內(nèi)容上有諸多相似之處,學生可舉一反三,用學本首詞的方法去學習其余四首,達到積累運用的效果。
【詞說課稿】相關文章:
詞七首說課稿12-09
《巴爾扎克葬詞》說課稿08-28
《反義詞》說課稿02-08
《詞七首》說課稿01-24
《詞二首》說課稿07-21
《詞七首》說課稿范文01-17
《蘇軾詞兩首》說課稿07-19
看圖學詞學句說課稿11-03
《邏輯聯(lián)結詞》說課稿范文06-22
識字學詞學句說課稿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