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教學之我見的論文
摘要:在傳統(tǒng)的品德課程教學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人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現(xiàn)在的品德課教學要讓學生走進生活,走出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
關鍵詞:品德教育 走出課堂 走進生活 活動性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品德影響著人的一生,陪伴人的一生,一個人將來發(fā)展如何,將取決于他做人的原則。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初期階段,因此,對小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就非常重要。如何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成就高效品德課,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品德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通過這些年的品德教學和參加聽課、評課等一系列活動,有很多感悟和體會,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收獲頗多,F(xiàn)就結合平時的教學經(jīng)驗,歸結出幾點品德教育的方法,供各位同行參考。
一、從思想上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
品德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yǎng)和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雖然品德列入了考試科目,但是遠遠不如語文、數(shù)學的功夫多,老師都不重視,上課沒精神,整節(jié)課只是照本宣科,空洞乏味,只作為學生的一項任務去完成,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對品德課的反感和漠視,學生怎能喜歡呢?在我看來,知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固然重要,但有一樣東西更重要,那就是做人。如果說其他學科是教給學生如何做事,那么品德學科則是教給學生如何做人。對于國家來講,國人的品德就是這個國家的軟實力。品德,是人的最高學歷,也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礎,這就是思想品德課程存在的意義。品德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單有能力,沒有品德,人將殘缺不全,沒有品德,能力也將成為危險品。因此,對品德這門課程一定要提高認識,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這就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加強這門學科的教學工作,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內(nèi)容必須反應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滿足學生的生活需要,應大膽地讓學生的品德課走出教室,走進學生的生活。
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品德課堂
小學品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體現(xiàn)出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這就要求我們品德課的課堂不僅僅是教室,而是可以從教室擴展到校園、家庭、社會及其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學生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正如法國偉大的思想家盧梭說過:“你們完全可以相信,一小時勞動所得來的東西,勝于一日的講解。”這一小時的體驗過程對學生來說,該有多深的印記呢!在品德課教學中,能讓孩子流露真情實感的活動,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活動,因為它可以讓學生在自我體驗、自我感受中感悟生活。如在執(zhí)教《平安回家》一課,教師先用多媒體演示學生熟悉的交警指揮交通的場面,然后帶著學生在操場上進行人人爭做“文明小交警”角色扮演,讓學生指揮車輛通行,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老師借此提問:“過馬路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看見紅綠燈的十字路口又該注意什么?”學生各抒己見:遵守交通規(guī)則,紅燈停綠燈行,黃燈可以通行但請注意安全,在路上靠右側行走,不打鬧不并排走等等。這一活動的安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學生的道德情感不斷加深。
三、讓品德教育生活化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那么,自然道德教育也要貼近與生活。正如我國著名學者魯潔曾指出:“道德存在于人的整體、整個生活之中,不會有脫離生活的道德。品德的培養(yǎng)應當遵循一種生活的邏輯,而不是一種純學科的邏輯。”因此,我們在上課時要特別關注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教育的內(nèi)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應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教師要把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相結合,在教學中加入生活中的案例,讓課堂回歸生活,不斷貼近學生生活,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如《自主選舉班干部》這一課,我真正地進行了一次學生自己選舉班委會的活動,教師只對選舉程序和要求做了說明和解釋,然后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懂得自己應有的權利,并學會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和他人。生活化的巧妙引入,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當學生從心底真正地喜歡一門課程的時候,其主觀學習意識才能夠加強。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從真正意義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品德。
四、多樣的教學方法成就高效品德課
新課標的解讀中明確提出小學品德課要呈現(xiàn)出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再是一本書,一支粉筆的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而是要求我們針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課程特點,以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達到最優(yōu)的效果。
1.創(chuàng)設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要讓學習的過程讓孩子感到厭煩,就不要把他們引入一種疲勞和對一切漠不關心的狀態(tài),而要使他們的整個身心充滿歡樂!眲(chuàng)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角色、情境中馳騁,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而且情境的設置是對生活的模擬,使課堂教學更加接近現(xiàn)實生活。
2.講故事,激興趣
小學生天生好動,對于枯燥的課本知識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對聽故事卻情有獨鐘。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講故事,通過講故事講解,闡釋課本中深刻的道理,使學生對課本知識有更加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使用講故事的教學方法時,要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講解。
3.巧設問題,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得出結論,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要注意問題深淺的把握,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引導,以提高學生的內(nèi)在水平。
4.角色表演,學會換位思考
角色表演的教學方法,能夠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更加有趣味性,學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親身體驗達成教學目標。
5.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
小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分散,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盡量使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思想品德相關的視頻動畫,讓學生充滿了觀看的興趣。對于很多經(jīng)典的案例,教師只是使用一張嘴很難表達清楚,不如使用多媒體播放制作好的動畫,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進行學習。
以上四個方面是本人在品德教學中的見解。現(xiàn)階段對小學品德教育十分重視,教師要立足生活,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和諧的課堂。走進兒童的世界,聽聽他們在說什么,看看他們在做什么,想想他們有什么困惑,才是我們老師應該做的事情。教師要與時俱進,才能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體驗,成功地駕馭課堂教學,讓學生喜歡你,喜歡這門課!
參考文獻:
1、朱啟濤:輪中小學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歸
2、《中國教育實踐與改革》 新疆人民出版
3、魯潔:在學習中找到通向生活的道路 中國教育報
4、《德育應貼近生活世界》 廖興秀著
【小學品德教學之我見的論文】相關文章:
新課改下的思想品德教學之我見論文07-06
小學品德教學論文04-21
古詩教學之我見的論文06-13
教學創(chuàng)新之我見論文08-18
思想品德課育人價值之我見教學論文06-14
小學品德教學設計的論文06-13
小學語文作業(yè)之我見論文06-12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論文05-11
小學品德課教學論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