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燈籠》省優(yōu)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燈籠》省優(yōu)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燈籠》省優(yōu)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 1
【教材分析】
《燈籠》是統(tǒng)編語文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文章以”燈籠”為題,回憶作者早年與燈籠相關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懷念,并在結尾處結合當時的國運時事,表明要做抗日的”馬前卒”的心愿,傳達出那個時代的”正能量”。學習這篇散文要注意分析文中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認識文中“燈籠”的民意義、文化價值,品味文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作者對往昔生活和家國天下所寄予的復雜感情。
【教學目標】
1、認知文中“燈籠”的民俗意義、文化價值。
2、品味語言,感受作者“典雅簡凈”的語言風格。
3、體會作者寄予燈籠中的復雜情感。
【預習提示】
1、日積月累
。1)我搜集的資料(課文和作者)
。2)我積累的字詞(字音和字形)
2、思悟發(fā)現(xiàn)
。1)課文圍繞燈籠寫了哪些事情?請總結。
。2)在文中標注出描寫、議論、抒情的語句各一處,多多益善。
。3)請圈畫出文章中你最喜歡的語句,并簡要的寫下理由。
。4)讀完全文,我的閱讀感受是:
3、學貴有疑
預習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走進燈籠
老師前兩天去了百花洲,拍了一段視頻,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播放視頻。視頻里有什么?
預設:有很多燈籠,我們會發(fā)現(xiàn)凡是節(jié)日里,總會有燈籠的身影。燈籠給你什么樣的感覺?讓節(jié)日的氣氛變得更加的喜慶。往前追溯,在尚未出現(xiàn)和普及電燈的時代,燈籠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手中點亮燈籠,可以指引人們回家之路;村口高照燈籠,可以慰藉孤行客四面虛驚的心;宅第高掛燈籠,可以彰顯主人地位權勢。今天讓我們走進吳伯簫先生的燈籠。
首先讓我們一起了解學習目標:請同學們齊讀。
了解作者吳伯蕭。
吳伯簫出生并成長于山東萊蕪。讀書時受“五四運動”影響,參加宣傳民主與科學等活動;1925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1930年在山東當老師,這一時期,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散文,30年代中期創(chuàng)作《燈籠》
從這些介紹中我們可以得知,吳伯簫是我們老鄉(xiāng),是一個進步青年,還是一個熱愛文學創(chuàng)作的進步青年。
檢查預習:
爭訟( sòng ) 斡( wò)旋 靜穆(mù) 悵( chàng )惘
鏘 ( qiāng )然 燎(liáo)原 熙熙( xī)然 馬前卒(zú) 人情世故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將同學們的疑問進行了整理:
以徐法兵同學為代表的提出:文章圍繞燈籠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同學們對第一段情有獨鐘,李雨涵問為什么第一段寫和燈籠無關的事情,董如意問為什么第一段要寫光和亮。
最后一段同學們的疑惑也是較為集中,左榮嬌問最后一段為什么要數火把,為什么說燈籠又不夠了,李萌問最后一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張家豪同學的問題是“青春的尾梢指什么”。還有同學問素絲是什么意思?
看到同學們的這些問題,我感到很驚喜,這說明同學們讀課文讀的很仔細,預習的很充分,讓我們帶著這些疑惑一起走入燈籠。
二、朗讀課文,感知燈籠
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文章,感受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情懷。
三、品讀課文,走入燈籠
提著燈籠,結緣份
。ㄒ唬┪恼乱詿艋\為題,在文章的第二段的結尾,作者這樣寫道:真的,燈籠的'緣結得太多了,記憶的網里擠著的就都是。
。R讀)請同學們找一找,我和燈籠都結了哪些緣呢?給大家三分鐘的討論時間。(板書:緣)
預設:
第2段,村樓戲臺表演。(鄉(xiāng)村藝術的重要構成)
第3段,挑燈迎祖父回家,聽祖父講進京趕考的掌故。(與村民生活不可分離,給人以溫暖。)
第5段,母親接過紗燈,遞給消夜食品;
第6段村頭紅燈高照,慰藉孤行客;
第7段元宵節(jié)看燈;
第8段,進士第的官銜燈高照朱門。(裝點鄉(xiāng)村節(jié)日,帶給村民歡樂)
第9段,紗燈上描紅;
第10段由宮燈、唱詞聯(lián)想漢獻帝;
第11段,聯(lián)想到“挑燈看劍的名將”,表達做“燈籠下的馬前卒”的誓愿。(歷史文化)
通過這些緣分的尋找,我們發(fā)現(xiàn),作者記憶網里的燈籠與村民的生活,鄉(xiāng)村的藝術表演,年節(jié),歷史文化息息相關,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幅民俗風情畫。
點亮燈籠,探緣深
在這諸多的緣分中,你覺得哪些緣分更深呢?
預設1、燈籠和祖父。
品句:那種熙熙然庭院的靜穆,是一輩子思慕著的。熙熙然:快樂滿足的樣子。為何快樂滿足:祖父對我的疼愛關懷。對祖父的懷念,其樂融融家庭氛圍的一種懷念。《詠雪》中其樂融融的家庭氣氛。
預設2、燈籠和母親。
品句:母親給留著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親手接過了燈籠去后遞給自己的。
母親給留著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接過了燈籠去后遞給自己的。親手,寫出了母親對我的關愛,照顧。
為自己特別預備的那支小的紗燈,樣子也還清清楚楚記在心里。
為自己預備的那支小的紗燈,樣子也還清清楚楚記在心里。
特別:特意,私人訂制,只為我準備,表現(xiàn)母親對我的關懷。
預設3、燈籠和我。
品句:夢都隨了蠟火開花。寫出了我的高興,甜蜜,安心。紗燈上描宋體字,不可遏制的神往。
預設4、燈籠和族姊遠嫁。
預設5、燈籠和漢獻帝。
品句:蠟淚就怕數不著長了。一盞孤燈陪伴。人盛,燈籠盛。人沒落,燈籠也破落,成為孤燈了。燈籠和人是同呼吸共命運的。
預設6:燈籠和三位將軍。
品句:1、你聽,正蕭蕭班馬鳴也,我愿就是那燈籠下的馬前卒。
馬前卒:舊時馬前吆喝開路的人,為人奔走效力的人。抒發(fā)作者渴望奔走效力,沙場殺敵的情懷。
不禁讓我想到
“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xiāng)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九一八十年寫。----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品句2、哎,壯,于今燈籠又不夠了。應該數火把,數探海燈,數燎原的一把烈火!
為何不夠?呼吁更多的人加入抗日的隊伍中。作者渴望振臂一呼,全中國的民眾們都團結起來,團結一心,共抵外敵侵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明確:只有全國人民都團結起來,才能保家衛(wèi)國,讓燈籠重新掛在每家每戶,重新掛在村頭慰藉孤行客的心,重拾人民安居樂業(yè)的美好。個別讀,齊讀11、12自然段。讀出激情豪情。
你覺得這樣的吳伯簫給我們的啟示?(德育滲透)
心系國家,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則”的意識。
通過分析、體會,我們品味到吳伯蕭先生的語言風格是“典雅而蘊藉,簡潔而不雜蕪”。我們體會到吳伯蕭的懷人之思,憂國之情。(板書:懷人、憂國)
高掛燈籠 尋光明
第二段不僅寫了和燈籠的緣分,在開頭還寫了這樣的一句話
“連活活的太陽算著,一切亮光之中,我愛皎潔的月華,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來挑著照路的燈籠”。通過比較,我們會發(fā)現(xiàn),和太陽比,作者為何要更愛月華,愛繁星,愛燈籠呢?
預設:因為他們打破黑暗,帶來光明。當時的中國是黑暗的,作者乃至全國人民都渴望光明。
正如文章中的第一段所寫:雖不像撲燈蛾,愛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歡火,喜歡亮光,卻仿佛是天性。追求光明是人的一種天性,作者喜歡燈籠是源于對光明的追求(板書:追求光明)齊讀第一段,注意讀出深情。這也就解決了同學們的疑問,為何第一段不寫燈籠,而寫光明,這樣可以更好的引起下文對燈籠的介紹,對燈籠內涵的理解。(板書:畫燈籠)
正如同時期的巴金先生在《日》(1941年7月)中寫道: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
提著燈籠,探一體
既然月華,繁星,燈籠都可以打破黑暗,帶來光明,但為何作者卻唯獨寫燈籠呢?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只有人才能提著燈籠,點亮燈籠,只有人對光明對美好生活產生了的渴望和追求,才會提著燈籠去照亮追求的道路。也正如文章的最后所說,作者要數火把,探海燈,烈火,這些事物都和人有關系。所以燈籠和人是同呼吸共命運的。(板書:燈籠在手里)
一個小小的燈籠寄予了作者溫暖的祖孫情,母子情,壯烈的保家衛(wèi)國情。
一個小小器物可以懷人,思鄉(xiāng),憂國。
一個微小事物,一些微末之人,能述家國之事,抒壯烈之豪情。
如果燈籠是小,那么家國情就是大。
在寫法上我們可以稱為:小中見大,以小寫大。
我們今天學習了燈籠,燈籠是指引祖父回家的一盞明燈/燈籠是母親白發(fā)上的一縷青絲未白/燈籠是……
你認為燈籠還是什么?請仿句
出示教師下水文
燈籠是指引祖父回家的一盞明燈/燈籠是母親白發(fā)上的一縷青絲未白/燈籠是孤行客心里的一份安寧/燈籠是保家衛(wèi)國時的一聲號角/燈籠是家的思念,是國的召喚,是光明的化身,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萬丈光芒。
閱讀:吳伯簫《記一輛紡車》《馬》
作業(yè):
1、完成課堂檢測
2、A層同學選取一個小的物件,寄予你的感情(200--300字)
B層同學完成燈籠是什么的仿句。(100—200字)
總結
今天我們在吳伯簫和燈籠結著緣里的記憶網里,感受了作者的家國情懷,對于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愿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之路上,可以手提一盞燈籠,一路疑惑,一路光明。
讓我們再次感同身受,學習吳伯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齊讀12自然段。
四、板書設計
一課一練
一、識記·積累(4分)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爭訟( ) 斡( wò)旋 靜mù( ) 悵( chàng )惘 鏘 ( )然 liáo( )原 熙熙( )然 馬前卒( )
二、梳理·概括(2分)
1、文章都寫了關于燈籠的哪些事情,請列舉四點以上。
三、感悟·運用(4分)
1、請評析語句“……蠟淚就怕數不著長了。” (2分)
2、請仿照例子寫出作者蘊含的情感。(2分)
例:母親給留著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親手接過了燈籠去后遞給自己的。
通過“親手”一詞,寫出了母親不讓他人插手,親自接過我的燈籠的情態(tài),寫出了母親對我的關心和疼愛。
評測練習答案
一、爭訟( sòng ) 斡( wò)旋 靜穆(mù) 悵( chàng )惘
鏘 ( qiāng )然 燎(liáo)原 熙熙( xī)然 馬前卒(zú)
二、燈籠和祖父,燈籠和母親,小時候上燈學,村頭高掛燈籠行好,小時候追著龍燈跑半夜,族姊遠嫁時的燈籠,小時候在紗燈上描宋體字,漢獻帝和燈籠,燈籠上寫的三位將軍的名字,我愿做燈籠下的馬前卒。
三、1、和漢獻帝的眼淚比,蠟淚就不算長了,寫出了漢獻帝當時的處境悲憫,只有孤燈一盞,寫出了燈籠和人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
2、 為自己特別預備的那支小的紗燈,樣子也還清清楚楚記在心里。
特別:特意,私人訂制,只為我準備,表現(xiàn)母親對我的關懷。
《燈籠》省優(yōu)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了解燈籠的故事,理解“形散神聚”的特點。
2、品味豐富有味的語言。
3、體會作者思鄉(xiāng)愛國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理解“形散神聚”的特點。
2、品味豐富有味的語言。
難點:體會作者思鄉(xiāng)愛國的情懷。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媒體資源】燈籠的圖片,導入新課。
學生談燈籠的發(fā)展歷史、風俗……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燈籠》,了解著名作家吳伯簫筆下有關燈籠的往事。
二、整體感知
【精品課件】
1、預習展示
以小組為單位,展示預習結果,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1)作者作品
吳伯簫(1906—1982),山東省萊蕪市吳花園村人。原名熙成,筆名山屋、山蓀,中國當代著名文學家和教育家。
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書》《黑紅點》《北極星》《忘年》《吳伯簫散文集》中。散文《南泥灣》《一壇血》《記一輛紡車》《菜園小記》《我沒見過長城》等,作為范文收入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其數量之多在同代作家中首屈一指。這些作品以其真摯深厚的情感,樸實動人的描繪,嚴謹縝密的結構,清麗洗練的語言,贏得了廣大師生的喜愛。
(2)重點字詞
、俳o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爭訟(sòng)斡旋(wò)靜穆(mù)悵惘(chàngwǎng)
鏘然(qiāng)褪色(tuì)燎原(liáo)熙熙然(xī)
、诮忉屜旅嬖~語。
焚身:焚燒身體。
爭訟:因爭論而訴訟。
恐嚇:威脅人,使害怕;嚇唬。
斡旋:調解周旋。
悵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
熙熙然:指一副溫和歡樂的樣子。
不甚了然:不是非常清楚即明白一點,但是不完全。
破落戶:從原來的名門望族敗落下來的人家及其子弟。
燎原:火延燒原野,比喻氣勢旺盛。
可參考【知識總匯】
2、初步感知
播放【音頻課文】,傾聽朗讀,感知全文內容。
講一講作者與燈籠結緣的往事。
參考
、偬糁鵁艋\,接祖父回家。②挑著燈籠,在村里上下燈學。③燈籠能為夜行人指路,溫暖他人。④跟著龍燈跑半夜。⑤燈籠記錄、傳承著家族歷史。⑥燈籠引發(fā)作者聯(lián)想起古代將領挑燈看劍,抗擊敵人的情景。
3、散文的特點——“形散神聚”。
形散而神不散也叫“形散神聚”,這是散文的重要特點。所謂“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xiàn)方法不拘一格;組織材料,結構成篇也比較自由。所謂“神不散”,主要是說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確而集中。
可參考【知識總匯】
三、局部探究
(一)快速閱讀課文,自主思考,交流探究。
【精品課件】
1、文中圍繞燈籠寫了哪些鄉(xiāng)間習俗?
2、燈籠引起了作者小時候對家鄉(xiāng)的哪些回憶?表達了什么情感?
3、作者為什么喜歡燈籠?
4、結合本文,說說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5、本文豐富有味。結合課文,品味下列句子,談談你的體會。
。1)“真的,燈籠的緣結得太多了,記憶的網里擠著的就都是。”
。2)“母親給留著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親手接過了燈籠去后遞給自己的。為自己特別預備的那支小的紗燈,樣子也還清清楚楚記在心里。雖然人已經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親的頭發(fā)也全白了!
。3)“雪夜入蔡,與胡人不敢南下牧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樣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參考
1、歲梢寒夜,玩火玩燈,除夕燃滴滴金;大人們在神龕里點起燭;村邊社戲還愿,唱戲,掛神袍,村頭挑紅燈;女子出嫁打燈籠等。
2、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頭呵狗的聲音;就會想起龐大的晃蕩著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嚕嚕的私語;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須,同洪亮大方的談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邊社戲臺下想起鬧嚷嚷的觀眾,花生籃,冰糖葫蘆;臺上的小丑,花臉,《司馬懿探山》。表達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3、①燈籠寄托著祖父、母親等親人的慈愛和牽掛,也寄托著作者對親人的感激之情;②許多鄉(xiāng)情民俗與燈籠結下太多的緣分,給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③燈籠能為夜行人指路,溫暖他人;④記錄、傳承著家族歷史;⑤引發(fā)作者聯(lián)想起古代將領挑燈看劍,抗擊敵人的情景,激發(fā)了作者的愛國熱情。
4、本文的“形散”,體現(xiàn)在所選材料較為廣泛。既有孩提時代的生活經歷,又有稍大一些時夜晚接祖父和作者自己上下燈學的事例;既涉及歷史上唐明皇結繪彩為燈樓、漢獻帝以燈籠做伴的歷史事件,又有作者現(xiàn)實中在延安面對日寇入侵愿做燈籠下的馬前卒的愿望。取材橫跨時空。但全文都表現(xiàn)了明確而集中的中心:對生活的熱愛,對親人的懷戀,對國家的熱愛。文章有這一思想情感統(tǒng)攝全篇材料,充分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5、(1)運用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許多鄉(xiāng)情民俗與燈籠結下太多的緣分,給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戀。
。2)運用動作、外貌描寫!坝H手接過了燈籠去后遞給自己的”,表現(xiàn)出母親對我的細心周到的'關愛;“母親的頭發(fā)也全白了”,寫出歲月的無情以及我對母親變老的傷感。
。3)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將以智慧和勇氣抗擊敵寇,保家衛(wèi)國,其英雄事跡與日月同輝,激勵著后人,表達了作者對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為下文表現(xiàn)家國情懷作鋪墊。
(二)質疑問難。
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師生交流。
問題預設:結合如何理解文章結尾“唉,壯,于今燈籠又不夠了。應該數火把,數探海燈,數燎原的一把烈火!”的含義?
參考:作者通過回憶童年生活的回憶,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但作者沒有只是沉浸在對美好童年生活的回憶中,而是由追憶歷史轉而表現(xiàn)國難現(xiàn)實,并大聲疾呼,表達了愛國的熱情。作者熱切希望沖上前線,奮勇殺敵,打擊日寇。表達出熱愛祖國的情懷。
四、總結拓展
1、總結:學生從內容、寫作特點、語言特色幾方面談學習這節(jié)課的體會。
2、拓展
燈籠,這個在貧窮年代用以照明的工具,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伴隨著社會的進步,愈來愈被現(xiàn)代化的照明設施所取代:夜晚,開車有車燈,散步有路燈,航海有指明燈……這些“燈”,為我們帶來了方便,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離不開“燈”的指引。
寫一段話,談談你對燈的認識。
五、作業(yè)設計
1、完成【訓練測試】“基礎訓練”。
2、描寫小區(qū)路燈下人們聊天的一個場面,不少于200字。
可參考【訓練測試】“寫作訓練”
六、板書設計
燈籠
吳伯簫
內容與情感:回憶和燈籠有關的往事,表達思想愛國情懷
寫作特點:選材廣泛,結構自由,主題突出。
語言特點:豐富,有味。
《燈籠》省優(yōu)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散文優(yōu)美的意境。
2.品味文章線索的貫穿,語言精當的作用,體會文章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手法。
3.加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品味傳統(tǒng)文化中寄寓的愛國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到燈籠,我們或聯(lián)想到春節(jié)張燈結彩的喜慶,或想起宮廷戲中穿梭在紫禁城的點點燈火。在電燈尚未出現(xiàn)和普及的時代,燈籠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紐帶,記錄著親情,抒寫著繁華,以及對往昔歲月的懷念……讓我們走進吳伯簫散文名篇《燈籠》,感受一下那個特殊時期的作者情懷。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了解傳統(tǒng)“燈籠”文化
1.作者簡介。
吳伯簫(1906—1982),原名熙成,當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于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進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曾擔任邊區(qū)政府教育廳中等教育科科長。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長兼總編輯。
2.燈籠文化。
大紅燈籠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民間工藝品,至今仍在中華大地流傳著。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征著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如今,紅燈籠更是風行全國,制作更加精美。
在中國人眼中,紅燈籠象征著闔家團圓、事業(yè)興旺、紅紅火火,象征著幸福、光明、活力、圓滿與富貴,所以人人都喜歡。每逢重大節(jié)日、良辰喜慶之時,全國許多城鎮(zhèn)的街道、商店、公園,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門口,都會掛起圓圓的大紅燈籠。到了夜晚,一盞盞燈籠點亮,紅光四射,顯得隆重熱烈、喜氣洋洋。
目標導學二:整體感知,把握內容
1.請同學們自己默讀課文,并思考文章為什么以《燈籠》為題。
明確:“燈籠”是文本的線索,作者正是通過描寫有關燈籠的事情以表達自己的情感。
2.找到文本圍繞“燈籠”記敘事情的段落,并說說圍繞“燈籠”具體寫了哪些事。
明確:第③段,挑燈迎祖父回家,聽祖父講進京趕考的掌故;第⑤段,母親接過紗燈,遞給消夜食品;第⑥段村頭紅燈高照,慰藉孤行客;第⑦段元宵節(jié)看燈;第⑧段,進士第的官銜燈高照朱門;第⑨段,紗燈上描紅;第⑩段,由宮燈、唱詞聯(lián)想漢獻帝;第○11段,聯(lián)想到“挑燈看劍的名將”,表達做“燈籠下的馬前卒”的誓愿。
3.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抒寫了他關于燈籠的一些記憶,諸此記憶從不同方面表達了燈籠對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義,請你做簡要說明。
明確:有文化上的:在紗燈上描紅,愛的是那份雅致;對宮燈的想象,體驗的是深長的歷史況味。
有情感上的:挑著燈籠,迎回祖父,長幼情篤;接過紗燈,上下燈學,母子情深;跟著龍燈跑個半夜,伴著小燈入夢,綻放著飛揚的青春;族姊遠嫁,進士第的官銜燈映照著褪色的朱門,是對歲月滄桑的感慨;引述歷史上保家衛(wèi)國的名將,表達自己做“燈籠下的馬前卒”的誓愿,是悲壯激越的家國情懷。
目標導學三:結合材料背景,深度解讀愛國情感
探究:作者抒寫了他關于燈籠的一些記憶來表達燈籠對自己乃至民族的意義,但第⑩○11段卻跳出回憶,而去寫了想象虛構的事情,作者這樣安排有何意義?“唉,壯……”作者為何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文本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意義是什么?請結合材料鏈接作簡要分析。
材料鏈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發(fā)動了“九一八事變”,“九一八”的炮火不僅震碎了壯麗的祖國河山,也擊破無數文士的美好幻想,這其中就包括吳伯簫。然而,國民黨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這讓他十分憤懣,憂心如焚,怒火中燒,骨鯁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從事教育工作的同時,堅持業(yè)余寫作,舒解一腔積郁。他在這一時期的散文,常;厥幹鴲蹏髁x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憶童年生活的篇章里,這一旋律也時常跳躍而出!稛艋\》正是這個時期回憶主題的文章。
明確:結尾虛寫追慕古代名將挑燈看劍、塞外點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業(yè)績,是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鋪墊:“你聽,正蕭蕭班馬鳴也,我愿就是那燈籠下的馬前卒!薄鞍,壯,于今燈籠又不夠了。應該數火把,數探海燈,數燎原的一把烈火!”幾句皆借燈籠表達自己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此時的`情感早已不再沉浸于回憶,而超脫出來,表達悲壯激越的家國情懷,表現(xiàn)出自己要同時代共呼吸的擔當精神。
目標導學四:賞析文本,體會文本寫作特色
特色一: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在回憶的諸事中寄寓情感,是本文的一大寫作特征,而能達到寓情自然的目的,還在于作者擅長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請結合文本,分析作者綜合運用的表達方式及其作用。
明確:以第③段和第○11段為例,第③段寫“我”去接祖父和祖父講故事是記敘,“燈籠還在院子里亮著嗎?那種熙熙然庭院的靜穆,是一輩子思慕著的”,是抒情。第○11段“正蕭蕭班馬鳴也,我愿就是那燈籠下的馬前卒”是抒情,其他的句子主要是描寫。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既創(chuàng)設了感人的意境,又抒發(fā)了強烈的情感。
特色二:結構嚴謹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分析開頭兩段和結尾一段的作用。
明確:開頭兩段由小孩子喜歡火,三家村的往事,既寫出人們對光明的渴望,又自然引出下文對有關燈籠往事的回憶;結尾一段又由燈籠聯(lián)想到“燎原的一把烈火”,再用一“壯”字,再次升華中心,贊頌蓬勃發(fā)展的中國革命。可見,文本前兩段與結尾聯(lián)想的兩段緊密聯(lián)系,中間諸段落俱為回憶,不可不謂作者之為文獨具匠心,巧設結構。
小結:《燈籠》這篇散文,回憶了作者與燈籠有關的往事,寄寓著豐富的情感。文章以小見大,融記敘、抒情、描寫于一體;語言自然樸素、清新練達,既樸實平易又生動傳神,娓娓而談,侃侃而論,有著無窮的藝術魅力,是我們學寫散文的典范。
三、板書設計
燈籠小孩子愛火天性挑燈迎祖父回家,聽祖父講進京趕考的掌故母親接過紗燈,遞給消夜食品村頭紅燈高照,慰藉孤行客進士第的官銜燈高照朱門,感悟歷史滄桑紗燈上描紅,承載傳統(tǒng)文化聯(lián)想愛國名將,做燈籠下的馬前卒燎原的火把首尾呼應,寄寓淳樸情感,抒發(fā)愛國熱情
可取之處:運用提問的方式進行授課,可以集中概括文章內容,迅速讓學生了解文章脈絡,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效果很好。
不足之處:這篇文章回憶的事,因為所寫年代距離當代初中生太遙遠,他們理解起來有時代上的隔閡。授課時應該加強對背景的介紹,以便學生把握文章內容和理解作者情感的變化。
《燈籠》省優(yōu)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認識“良、受、贊”等14個生字。會寫“良、使”等7個生字和以下詞語:咱倆、泥人、使勁。學習新部首工字旁和力字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固結合作的好處。
重難點:
1、認讀14個生字。會書寫7個生字。
2、通過本文的學習要讓孩子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懂得要和別人合作,愿意學習與別人合作。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28課《做燈籠》,齊讀課題,讀好燈籠的輕聲音節(jié)。生字“燈”可以用想象法記憶。
2、看到這個題目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附板書:誰做?為什么做?怎么做?結果?)
二、學習課文
1、第一次讀課文:帶著問題自由讀,標出自然段,圈劃不懂的`詞。
2、出示課件讀詞,你還有哪個詞不懂 ?
3、第二次讀課文:新字新詞學會了,下面請四人小組合作再讀讀課文:討論解決一下黑板上的幾個問題。
4、匯報:
、佟⒆鰺艋\講了誰和誰之間的故事呢?(板書:王京 李良)生字“良”可以用熟字去偏旁記憶。他們?yōu)槭裁匆鰺艋\?
、、你能介紹一下王京和李良的情況嗎?(板書:小畫家手很巧)生字“巧”可以用謎語法記憶。
、、齊讀1至3自然段。
5、出示課件:你們看,這就是王京同學畫的畫。這是李良同學做的手工。怎么樣,誰來夸夸他倆?
6、轉眼新年就快到了,他們都有一件心事。王京的心事是什么呢?李良的心事又是什么呢?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
7、后來他們是怎么做的?(板書:加色彩 扎燈籠)
過渡:由于他們都各展所長,所以做出的燈籠怎樣?——讀第6自然段。
王京還在燈籠上寫了一句話,是什么話?大家齊聲答。(板書:合作真快樂)
8、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要學會發(fā)揮自己的長處,真誠地與他人合作,就能收到比自己獨立努力更好的效果。 。如果你是他們的同學,你會說些什么呢?
三、活動中體驗合作的好處:
1、合作讀文,同桌互相糾錯。
2、合作鉤詞,速度真快。
四、總結:我們生活在社會中,只有學會與別人合作,愿意與別人合作,才能站得更高,進步更快!
五、齊讀全文。
1、學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呢?
2、過渡:其實和別人合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你平時有和同學合作嗎?和大伙說說吧!
六、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王京為什么在燈籠上寫了“合作真快樂”這幾個字?
2、思考:剩下的生字可以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
《燈籠》省優(yōu)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 5
活動目標:
1.學習制作圓柱體、長方體、三菱柱等不同樣子的福燈籠。
2.能用描畫、剪紙、粘貼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造性的裝飾福燈籠。
3.感受福燈籠帶來的喜悅,體驗制作福燈籠的樂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膽創(chuàng)新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重難點:
1.重點:學習制作不同樣子的福燈籠。
2.難點:能用描畫、剪紙、粘貼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造性的裝飾福燈籠。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寫毛筆字及剪紙的經驗。
2.物質準備:
、挪噬、亮光紙、彩紙、皺紋紙、彩筆、毛筆、干花、小剪刀、膠水、雙面膠等材料若干。
、平處熥灾聘艋\俘、燈籠展示課件、背景音樂、仿真樹、布置有民間特色的“炕”作為幼兒操作臺等。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看課件,以社區(qū)活動“福燈籠賽”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制作燈籠的樂趣。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交流自己見過的燈籠,豐富已有經驗。
提問:剛才課件里有什么樣子的燈籠?你還見過什么樣的燈籠?是什么材料做的?
2.以社區(qū)舉行“福燈籠賽”,激發(fā)幼兒制作燈籠的興趣。
二、教師出示自制的福燈籠,引導幼兒知道制作燈籠的方法。
1.教師出示自制的福燈籠,提問:燈籠上有什么?由幾部分組成?引導幼兒知道燈籠由燈籠提手、燈籠身體、燈籠穗子組成。
2.出示步驟圖,引導幼兒嘗試按照步驟圖制作三棱柱。
、盘釂枺簾艋\身體是什么樣子的?三棱柱是怎么做出來的?
⑵出示步驟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總共有幾步、有陰影部分、有對折線、箭旺表對折的方向。)
、墙處煶鍪窘榻B不同對折線的卡紙,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看看有幾根對折線,并嘗試按照對折線自由探索,看看都能折出什么樣子的燈籠身體。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操作示范,并小結提升:折的時候要沿線對齊,折過的地方要壓平。
3.教師介紹材料,鼓勵幼兒膽選擇,制作和裝飾福燈籠。
出示各種制作材料及福字,引導幼兒采用描畫、剪紙、粘貼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造性的裝飾福燈籠。
小結:可以用多種方式來體現(xiàn)福燈籠的“福”字,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裝飾燈籠。
3.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制作福燈籠的樂趣。
、庞變鹤杂蛇x擇操作材料,膽設計,提醒幼兒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
、撇シ乓魳,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助能力稍弱的幼兒,鼓勵幼兒制作出不一樣的福燈籠。
4.師幼共同欣賞、評析作品,分享成功的快樂。
、艖覓臁案艋\”:出示社區(qū)背景圖,請幼兒將制作好的“!睙
籠懸掛到“福氣多多樹”上;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欣賞和評析,提問:你是制作福燈籠的?你喜歡哪個福燈籠?為什么?
⑵請幼兒帶著自己制作的福燈籠去參加社區(qū)“福燈籠”賽,自然結束活動。
延伸活動
1.引導幼兒回活動室,進一步裝飾自己的“福燈籠”,參加社區(qū)賽。
2.區(qū)角活動:提供更多材料,引導幼兒膽想象,自由制作多種多樣的福燈籠。
課后思:
一、活動聯(lián)系生活,重視幼兒興趣、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本活動選自省編教材主題活動《冬天的故事》,此活動雖然出自冬天主題,但幼兒對燈籠的喜愛不單單停留在春節(jié)或元旦。恰巧社區(qū)開展的`系列傳統(tǒng)文化活動中,有燈籠展覽這一環(huán)節(jié),結合當地的特色活動,能更好的體現(xiàn)“藝術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這一教育理念;顒又形也捎昧诵蕾p、探索、創(chuàng)作等相結合的手段,培養(yǎng)了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緒,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等,引導幼兒自主選擇材料,膽裝飾和創(chuàng)作,并且圍繞
活動的關鍵字“!,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自主選擇用毛筆寫、剪紙、描畫等多種方式表現(xiàn),將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自然融合其中。
二、根據幼兒的不同能力,正確評價幼兒,保持其制作的樂趣與熱情。
我在巡回指導時,緊扣教學目標,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材料,膽制作與裝飾,并及時對幼兒的作品給予肯定和表揚,助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孩子們在不斷的鼓勵中熱情滿滿,制作興趣高漲。
三、尊重幼兒的意愿,滿足幼兒的制作需求。
在活動后期,個別幼兒制作興趣高漲,我及時提醒幼兒,可以活動后繼續(xù)裝飾,并且在活動結束后,與幼兒一起繼續(xù)裝飾自己的福燈籠,孩子們對于參加賽,自信滿滿。
《燈籠》省優(yōu)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部分,理解課文內容,從作者童年這件難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啟示。
2、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要求認識的生字有:婆、驟、墜、虧、瘦、恰、盲、援;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婆、雜、幕、溜、虧、瘦、恰、卡、盲、肢;要求掌握的詞語有:外婆、雜活、雨幕、滑溜溜、幸虧、瘦弱、恰恰、卡住、雜草、盲目、四肢。
教學重點:
了解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從作者童年難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啟示。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教學掛圖、課文朗讀錄音或者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學習第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引語,導入新課。
大家見過燈籠嗎?為什么會有滿山的燈籠火把呢?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三、再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分段,歸納段意。
第一段(1):講我小時候在農村外婆家生活。
第二段(2—5):講我在大雨中一個人從田里回家,墜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堅持著,并堅信親人會來救援。
第三段(6—8):講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著燈籠火把,找到并救助了我。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齊讀。
2、你讀懂了什么?
五、作業(yè)
1、書寫生字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燈籠》省優(yōu)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 7
學習目標:
1.理解并掌握重要生字詞,了解作者。
2.掌握文中的典故及其作用。
3.體會作者賦予燈籠的雙重意義及作者的家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文藝工作者張志民同志曾說:“他的文章質樸、味厚,他把濃郁的感情揉進樸素的文字里,從不使用華麗的辭藻,從不多加一點可有可無的裝飾,那簡潔的語言,淡雅的敘述……”這個深受贊譽的“他”就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吳伯簫先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文章《燈籠》,來感受吳伯簫先生文章的“質樸、味厚”。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焚身(fén) 恐嚇(hè) 神龕(kān) 皎潔(jiǎo) 犬吠(fèi) 爭訟(sòng) 斡旋(wò) 靜穆(mù) 悵惘(wǎng) 鏗然(kēng) 官銜(xián) 褪色(tuì) 可憫(mǐn)
2.解釋下面詞語。
斡旋:調停,調解。
幽悄:幽深寂靜。
靜穆:安靜莊嚴。
思慕:思念(自己敬仰的人)。
悵惘:惆悵迷惘;心里有事,沒精打采。
鏗然:形容聲音響亮有力。
人情世故:為人處世的道理。
3.作者鏈接。
吳伯簫(1906—1982),山東省萊蕪人。原名熙成,筆名山屋、山蓀,散文家、教育家。吳伯簫一生鞠躬盡瘁,為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之余,他撰寫了大量充滿革命激情的散文,并翻譯過海涅的詩《波羅的!贰4碜饔小队浺惠v紡車》《菜園小記》等。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1.通讀全文,說說作者喜愛燈籠的原因有哪些。
【交流點撥】
、贌艋\寄托著祖父、母親等親人的關愛和牽掛,也寄托著作者對親人的感激之情;
②許多鄉(xiāng)情民俗與燈籠結下太多的緣分,給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蹮艋\能為夜行人指路,溫暖他人;
、軣艋\記錄、傳承著家族歷史;
⑤燈籠使作者聯(lián)想起古代將領挑燈看劍,抗擊敵人的情景,激發(fā)愛國熱情。
2.第一段敘寫了小時候喜歡火、光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交流點撥】豐富了文章內容,增添了情趣,避免敘述的呆板和結構的單調,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下文,為下文敘述喜愛燈籠做鋪墊。
3.讀第八段,說說你對“垂珠聯(lián)瓏的朱門卻早已褪色了”一句的理解。
【交流點撥】古代王侯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以示尊貴,古以“朱門”為貴族宅邸的代稱。表面寫族姊家華貴朱門顏色已褪,實際上寫族姊家早已衰敗。
4.讀第十一段,說說“雪夜入蔡,與胡人不敢南下牧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樣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一句運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交流點撥】“雪夜入蔡”指的是唐代名將李晟之子李愬的故事,他有謀略,善騎射。憲宗元和八年(814年),淮西吳元濟反叛,朝廷出兵討伐,屢招敗績。這時,李愬自求參戰(zhàn)。元和十一年(817年)十月,雨雪不止,李愬乘吳元濟不備,突出奇兵,襲擊吳元濟的重地蔡州。此戰(zhàn)役為歷史上著名的奇襲戰(zhàn)例。
“胡人不敢南下牧馬”指的是蒙恬率軍反擊匈奴的故事。公元前215年,在黃河之濱,蒙恬率軍與匈奴騎兵開戰(zhàn),蒙恬的軍隊擊敗匈奴各部大軍,迫使匈奴望風而逃,遠去大漠以北七百里。
這里借用典故,寫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將以智慧和勇氣抗擊敵寇,保家衛(wèi)國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5.文章結尾說:“唉,壯,于今燈籠又不夠了。應該數火把,數探海燈,數燎原的一把烈火!”結合文章,分析并評價這句話所表現(xiàn)的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交流點撥】作者熱烈贊頌了古代將軍塞外點兵,挑燈看劍,英勇殺敵的氣概;他們激發(fā)了自己的愛國情懷,作者熱切希望沖上前線,奮勇殺敵,打擊日寇;同時表達了對時局的`擔憂和對未來的期望,希望有更強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團結抗戰(zhàn),打敗敵人,保衛(wèi)好自己的家園。
評價:作者的愛國情懷值得肯定。在回憶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蕩著愛國主義的激越旋律,催人奮進。作者沒有只是沉浸在對美好童年生活的回憶中,也沒有單純追慕古代名將挑燈看劍、塞外點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業(yè)績,而是由追憶歷史轉而表現(xiàn)國難現(xiàn)實,并大聲疾呼,表達了愛國的熱情。這種情感在我們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6.結合全文,說說文中“燈籠”的意義有哪些。
【交流點撥】文化意義:在紗燈上描紅的雅致;對宮燈的想象,是深長的歷史況味。情感意義:提著燈籠迎接祖父,體現(xiàn)長幼深情;上學放學母親接燈的母子深情;跟著各種燈跑,是飛揚的青春激情;族姐家門的官銜等,記錄的是歲月的滄桑感。
四、板書設計
五、拓展延伸
課外閱讀吳伯簫的其他散文,如《南泥灣》《記一輛紡車》《菜園小記》《我沒見過長城》等,試比較與本文的風格有什么異同點。
《燈籠》省優(yōu)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 8
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總會有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一個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兩人智慧勝一人,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p>
教學目標:
1.認識“良、受、贊”等14個生字,會寫“良、使”等7個生字和以下詞語:咱倆、泥人、使勁。學習新部首工字旁和力字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團結、合作的好處。
教學重點:
1.識記本課的生字、新詞。
2.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懂得團結、合作的好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議題導課,激發(fā)興趣。
從課題入手,課文可能會寫些什么內容?請大家圍繞題目猜想。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自讀。輕聲朗讀課文,畫出不容易讀準、不容易讀好的字、詞、句反復練習。
2.幫讀。同桌互讀,互相正音、評議,再互相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讀后評議交流。
2.質疑解疑,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請學生再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同學之間互相合作解決。
3.討論“王京為什么在燈籠下寫下‘合作真快樂’”這幾個字。
4.說說自己和別人合作的事情,談談自己的體會。
5.學了課文之后,你明白了什么?和老師同學互相交流。
四、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鞏固會認字。
2.教師指導寫字,提醒學生注意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重點筆畫的書寫運筆方法。
五、學習課文。
1.做燈籠講了誰和誰之間的`故事呢?
2.你能介紹一下王京和李良的情況嗎?
3.齊讀1至3自然段。
4.你們看這就是王京同學畫的畫。
5.畫出示小泥人、飛機模型和草葉編小螞蚱。讓學生再夸夸李良。
6.轉眼新年就快到了,他們都有一件心事。王京的心事是什么呢?李良的心事又是什么呢?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
7.王京和李良合作做什么呢?
8.蘭蘭在燈籠上寫了什么話呢?
9.我想他們共同做的燈籠,肯定會是班級中最亮的一個,想想看:如果你是他們的同學,你會說些什么呢?
六、作業(yè)
1.學了這篇課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2.向同學們說一說合作的重要性,并寫下來。
《燈籠》省優(yōu)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生字,利用偏旁表義的識字方法識記“紗”,區(qū)分“瓣”“辯”以及帶有立刀旁的字,觀察比較寫好“件”和“味”,“舌”和“姑”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讀好第三自然段。
3. 能借助圖片理解“滾圓晶瑩”“細碎”等詞的意思,并體會詞語搭配的恰當性。
4.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燈籠果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燈籠果的喜愛之情。
5. 能用“那么......那么......”進行句式練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今天,有一個長得像小燈籠的水果想來和我們交個朋友,想不想認識它?這節(jié)課讓我們走進燈籠果。伸出手來,和老師一起寫寫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 輕輕打開書108頁,自由出聲讀一讀這篇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擺放燈籠果,識記詞語。
。1)同位兩人合作摘果實。男生指,女生讀,邊讀邊擺。交流識字方法。
。2)指名交流識字方法
①關注花瓣:誰有辦法來記住瓣?瓜類的籽兒。
【出示三個字】,哪里不同?根據偏旁表義誰來猜猜這兩個兄弟都跟什么有關?
辯:辯論,爭辯。
辨:分辨,辨別。
【出示詞語:剝開 紗衣】這兩個字你能不能也用偏旁表義,學一個想一串的方法來學習學習?
。4)出示拼音收詞卡:根據音節(jié)找詞語卡片,邊讀邊收。
指導書寫:件、味。
(1)觀察,他們有什么相同點?
。2)兩條豎哪里不一樣?(當豎是最后一筆的時候要寫成懸針豎,不是最后一筆的時候要寫成垂露豎)
。3)觀察口字旁:寫在哪里最合適?上邊。
。4)教師范寫。學生練寫一個。
。5)投影得星展評.
4.語文書翻開108頁,指名一豎排分段讀文。
6.評議朗讀。現(xiàn)在你對燈籠果都有了哪些了解?(2人)
三、品讀一二段
1. 快看,金黃色的燈籠果,它穿著一件夏姑姑給的紗衣,輕輕跳到了我的手心里。誰想也讓他跳到你的手心里?讀讀這一小句吧。
2. 關注軟:這個字誰會讀?你有什么辦法記住它? 【出示軟的象形字】誰能讀出這種軟軟的感覺?指名。
四、精讀第三段
1. 自己讀讀第三段,看看都寫了燈籠果的什么呀,拿起筆來圈一圈。
2. 學一二段的時候我們知道了軟的紗衣,加上一個好詞,就把紗衣說的更具體了。第三段里有很多好詞也來形容了它們,能不能幫他們找找朋友?一組同位上來找,其他同學邊讀書邊在學習紙上連一連。
3. 出示短語。開火車來讀一讀。
4. 軟軟的紗衣像野菊展開了可愛的花瓣,這么可愛的花瓣誰來讀一讀?
5. 剝開了紗衣,找到沒有,哪個才是它的果實為什么? “晶”也是生字,什么方法記住它?,三個日,晶瑩給你什么樣的感覺?讀詞,讀句子。男生讀。女生讀。
6. 它是那么——圓,那么——亮,你能不能也用那么。。。那么。。。來說個句子?全班交流。
7.剛才我們找到了果實,仔細觀察圖片,果實里面又藏著什么?(籽兒)我們沒有剝開,怎么能看到這些籽兒的?(皮薄的透明)想象著透明的皮,誰來美美的讀讀?
8.找五名同學來讀讀這一段。
五、自讀第四段引讀第六段
1. 這么美的'燈籠果味道到底如何?請同學們先嘗一嘗手里的燈籠果,再來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讀第四段。
引讀:燈籠果,真是一盞小小的————,一盞亮亮的————。
六、指導書寫“舌”“姑”
1.燈籠果啊還有一個名字,叫姑娘。猜猜為什么叫姑娘?
2.【出示姑 舌】這兩個也是本課的生字。怎么把他們寫好?觀察相同點和不同點,請你也運用這種方法,回家自己觀察觀察,來把這兩個字寫會寫美觀。
八、作業(yè)布置
必做:1.觀察相同點和不同點,自主學寫“舌”“姑”兩個字。
2.美美地讀讀課文,向爸爸媽媽介紹一下燈籠果。
選作: 搜集燈籠果資料,與同學交流。
九、板書設計
燈籠果
軟軟的 紗衣
滾圓晶瑩的 果實
透明的 皮
細碎的 籽兒
《燈籠》省優(yōu)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 10
學習目標:
1.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2.領會文字中蘊含的情感。
3.學會一種詩意的表達。
教學重點:
通過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領會作者復雜的情感。
教學難點:
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大家齊讀一首詞。
(PPT)出示: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以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為背景,你知道是什么節(jié)日嗎?對,元宵節(jié)。
詞的上闕描繪咯額一幅張燈結彩、人舞龍燈的場景,下闋則滲透出作者的深情、憂傷和憤恨之情。特別是最后一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以意境取勝,成為了千古名句。
同學們來看,這首詞把燈火、燈籠作為抒懷的憑借和陪襯,但今天,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吳伯簫則讓燈籠則成為了主角。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吳伯簫,走近他的散文《燈籠》。
二、預習字詞檢測
現(xiàn)在檢測下大家字詞的預習情況。有三組字詞(PPT出示)。
請一位同學來下面三組詞。
神龕( ) 斡旋( )
司馬懿( ) 褪色( )
幽悄( ) 思慕( )
霍驃姚( )
鏘然( )
馬前卒
熙熙然
不甚了然
三組字詞我們需要注意第一組字音,第二組需要重點關注字形。
例如:司馬懿中的懿是第四聲,它的意思是美好的,例如懿旨,太后或皇后頒布的詔令;趄娨χ械尿姷淖x音,這是一個多音字,除了這個音還有biāo,當它作為勇猛這個意思來講的時候,就讀piào,例如驃勇、驃悍,在讀biāo音時,它是指一種白斑的'黃馬,組詞為黃驃馬。但有同學可能會提出疑問:膘肥體壯是不是這個字呢?請注意,應該是肉月旁的膘,它是指肥肉。
第二組字形請同學來說一說應該需要它的哪個部分。
第三組詞都是由古語轉化而來,在本文中的語境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請一位同學來說一說。
。▽W生說完)解釋得很好。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些詞是古語在現(xiàn)代文中的運用,含蓄而典雅。不甚了然,甚是非常的意思。然,可解釋為:……的樣子。
請大家齊讀以上字詞。
三、了解燈籠
既然作者通篇都在寫燈籠,那你了解多少關于燈籠的知識呢?請同學們來介紹下燈籠。
明確:中國的燈籠叫燈彩,它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正月十五,懸掛燈籠來象征團圓,另外它也是喜慶的象征。按照造型來分,可分為宮燈、紗燈和吊燈;按照內容,可雕刻山水、花鳥、蟲魚等他,還有工人賞玩的跑馬燈。
四、結燈籠緣
大家介紹得很好!其實,燈籠是一種生活的必需品,在點燈未出現(xiàn)或未普及前。不僅如此,它還承載這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
有一首小詩說得好:緣是一種存在于相遇者之間的一種自然而神秘的力量。因為一段文學而引起共鳴,因為一次邂逅而難以忘懷,因為一次回眸而魂牽夢縈。而吳伯簫和燈籠結下了不解之緣,緣起于他孩童時代的那些人、那些事和那些物,請默讀第1、2自然段,說一說有哪些人、哪些事和哪些物呢?
五、憶燈籠事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讓作者那么的難以忘懷。而燈籠是見證者。默讀文章3—11段,請用句式“那年, ”概括作者都回憶和聯(lián)想了與燈籠有關的哪些事。
明確:事件+情感,言之成理即可。
那年,挑燈迎祖父回家;
那年,母親叮囑記心頭;
那年,母親挑燈迎我上下學,如今已悵惘;
那年,村頭高掛紅燈,消除孤行客虛驚;
那年,跟著龍燈跑半夜,夢隨蠟火開花;
那年,族姊遠嫁,朱門卻以褪色;
那年,紗燈描紅,喜歡的就是那份雅致;
那年,宮燈下,有人尋一脈幽悄,也有漢獻帝暗自垂淚。
那年,塞外點兵,將軍挑燈看劍,我愿做燈籠下的馬前卒!
六、抒燈籠請
散文最基本的特征是形散而神聚,散文歸根到底是要抒情的。吳伯簫散文追求的是一種含蓄而蘊藉之美,這得益于作者的一個寫作習慣,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這個習慣是什呢(PPT出示內容):
吳伯簫,原名熙成,山東萊蕪人。中國當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
吳伯簫有一個寫作習慣,就是一般不即興成文,而是積累了一段時間的感情之后,再回過頭來,追述從前的經歷。因此,他的散文在平淡的敘述下蘊藏著深厚的情感。從“一枝一葉”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見大,從平凡中引申出深刻的內涵。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文中哪處情感打動了你,使你感同身受?找出來賞析并做書上做批注,帶著你的理解讀一讀。
明確:
七、明燈籠志
吳伯簫不僅有脈脈深情,也有豪情壯志。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散文的自由筆法下,流淌著的是一個知識分子悲壯而激越的家國情懷。
閱讀背景鏈接,結合原文談談你的理解。
。≒PT出示) 背景鏈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精心策劃下,發(fā)動了“九一八事變”,炮火不僅震碎了壯麗的山河,也擊碎了無數文人的美好幻想。這其中就包括吳伯簫。然而,國民黨竟然采取不抵抗的政策,這讓他十分憤懣,憂心如焚,怒火中燒,不吐不快。于是,他在從事教育工作的同時,堅持業(yè)余寫作,舒緩一腔積郁。這一時期的散文,常常回蕩著愛國主義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憶童年生活的篇章里,這一旋律也時常跳躍而出。《燈籠》這是這個時期回憶主題的文章。
請大家?guī)е环N激越、悲壯的情感來齊讀老師改寫的這首詩歌吧!
。≒PT出示)
最壯
塞外點兵,吹角連營
夜深星闌時候
將軍 挑燈看劍
你聽
正蕭蕭斑馬鳴也
我愿 就是那 燈籠下的馬前卒
唉,壯,于今燈籠又不夠了
應該數火把,數探海燈,數燎原的
一把烈火!
八、化文為詩
本文充滿詩情畫意,課前已布置大家選取你喜歡的段落改成一首小詩,F(xiàn)在就請展示你的詩作吧!
結束語
同學們寫得很有詩情,讀得也很有詩意。
最后,推薦給大家課后閱讀篇目,這些都是吳伯簫的散文,在讀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關注作者寫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
今天的課就到這,同學們,再見!
《燈籠》省優(yōu)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部分,理解課文內容,從作者童年這件難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啟示。
2、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要求認識的生字有:婆、驟、墜、虧、瘦、恰、盲、援;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婆、雜、幕、溜、虧、瘦、恰、卡、盲、肢;要求掌握的詞語有:外婆、雜活、雨幕、滑溜溜、幸虧、瘦弱、恰恰、卡住、雜草、盲目、四肢。
教學重點:
了解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從作者童年難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啟示。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教學掛圖、課文朗讀錄音或者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學習第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引語,導入新課。
大家見過燈籠嗎?為什么會有滿山的燈籠火把呢?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三、再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分段,歸納段意。
第一段(1):講我小時候在農村外婆家生活。
第二段(2—5):講我在大雨中一個人從田里回家,墜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堅持著,并堅信親人會來救援。
第三段(6—8):講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著燈籠火把,找到并救助了我。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齊讀。
2、你讀懂了什么?
五、作業(yè)
1、書寫生字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文中的“我”從小是在農村長大的。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會遭遇挫折和意外。那么在遭遇意外的情況下,應該怎樣去應對呢?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滿山的燈籠火把》。
二、勾畫批注學習課文的2—5自然段
1、師出示課件,提出自學要求勾畫出文中可以表現(xiàn)出“我”心理活動的`詞句作批注,思考“我”產生這種心理活動的原因。
例:天上下著大雨,身下浸著凈水,我哭著、喊著、掙扎著,兩手摳著井沿上的泥土和雜草,希望能爬上來。從“摳”這個詞可以看出“我”墜井后緊張,慌亂的心情。因為當時在那茫茫雨幕中只有“我”自己一個人。
2、學生反饋并指導朗讀,板書心理活動:害怕。
3、學生再反饋并指導朗讀,板書心理活動:鎮(zhèn)靜
4、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堅信著,堅信著?(出示課件,學生聯(lián)系前文的理解補充)
指導學生讀出這心中的信念,板書心理活動:堅信。
三、講解6—8自然段
聽:
1、親人是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給予我們力量的,“我”會堅持下去,直到聽見?(接讀)
夜好黑,“我”的四肢已經發(fā)麻直哆嗦,但我會堅持下去,直到聽見?(接讀)
2、我聽到了呼喚,多么渴望的聲音啊。結合課文內容用“渴望”說一句話看:
3、看到了,“我”看到了火把,瞧————————(出示課件第6自然段三,四句讀)
一線,一片,一大片,漫山遍野這些加點詞,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4、完成課件填空,理解這燈籠火把里蘊含的愛,再讀第6自然段三,四句說:
5、寒雨之夜,當淚落下時,“我”分明感覺它是熱的,同桌互讀7和8自然段說說你從這熱淚中體會到了什么心情?
6、反饋、指導讀
四、評點概說
說一說你認為“我”是個怎樣的孩子?并從課文中找到依據。
五、拓展,回歸文本
1、師配樂朗誦《小小的巢》,生談感受
2、齊讀課文,整體情感的回歸
《燈籠》省優(yōu)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及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晶”,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節(jié)律美。
3、能抓住關鍵字詞和豐富的想象,感受燈籠果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燈籠果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抓住關鍵字詞和豐富的想象,感受燈籠果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燈籠果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課前游戲:超級聯(lián)想
孩子們,我們先來玩?zhèn)小游戲,課件出示:【超級聯(lián)想】老師給大家?guī)?組詞語,你能猜一猜是什么水果嗎?
1.課件出示:【第一題:綠色條紋、橢圓、甜味,你能聯(lián)想到什么? 】
帶聲音(出示西瓜的圖片) 師點評:真棒,你很有想象力。
2.課件出示:【第二題:粉紅色、毛茸茸、甜味、孫悟空】你又能聯(lián)想到什么?
(出示桃子的圖片)追問: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我是看了西游記的書。師點評:愛悅讀的孩子,就是不一樣。想象力也特棒。
3.課件出示:【第三題:黃色、月牙、軟軟的,你想到誰?】
。ǔ鍪鞠憬秷D片)追問:你又是怎么想到的呢?
生:因為我覺得香蕉的外衣是黃色的,它長得又像月牙一樣,吃起來軟軟的。
師點評:是的,努力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就能比別人想的多,想的好。
一、讀準題目
1、剛才我們通過詞語認識了3種水果,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種新水果。
和老師一起來寫寫她的名字吧!師在田字格里寫題目:燈籠果。師:籠在這里讀輕聲,顯得更可愛。誰來喊喊它? 2-3名學生讀。齊讀課題。
2、看到這個名字,猜一猜,燈籠果會是什么樣的?(像燈籠)指名回答2個。
3、孩子們,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書中的燈籠果吧!聽好要求哦!
二、初讀課文
1、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
。1)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想一想:燈籠果是什么樣子的?
2、檢查詞語和難讀的句子。(讀一遍,如果有人讀錯再讀)
。1)出示第一行詞語:紗衣 外殼 棱角(出示拼音,強調 “棱”是后鼻音)
那三個詞都藏在這個句子中,你能把這個句子讀好嗎?出示長句子:紗衣是軟的,真像是燈籠的外殼。紗衣有幾個棱角,燈籠果藏在棱角后面,和我捉迷藏。2位孩子,讀一讀,讀準字音。齊讀。
(2)出示第二行詞語:花瓣 珍珠 瑪瑙
仔細瞧:“珍珠”“瑪瑙”看見過嗎?是什么樣子的?出示珍珠圖和瑪瑙圖,看,它們圓圓的,亮亮的,可漂亮啦!一起美美地讀讀這兩個詞語:珍珠、瑪瑙。
(3)出示第三行詞語:晶瑩 透明 細碎(強調“碎”的聲母是s)
指點:小朋友們看,這個晶是生字,有3個日組成,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嗎?(亮亮的)那晶瑩是什么意思?(亮亮的,透明的)比如晶瑩的露珠(圖片)
(4)齊讀詞串
3、孩子們,讀了課文,你知道了燈籠果的什么?
預設學情:生1:燈籠果的有金黃色的紗衣。師:是的,那是它的外殼。
生2:燈籠果是滾圓晶瑩的。師:那是它的果實。
生3:燈籠果好吃極了。師:那是燈籠果的味道。
三、品讀課文
。ㄒ唬⿲W習第一自然段
1、我們先來看看燈籠果的樣子。(出示:金黃色的燈籠果,穿著一件夏姑姑給的紗衣,輕輕地跳到了我的手心里。)
2、先聽老師讀一讀,師范讀, 你覺得這個燈籠果怎么樣?
預設學情:
生1:我覺得燈籠果很美,我從“金黃色”知道的。
師:是的呀,金黃金黃的顏色,多美呀!
師:你呢?
生2:我從紗衣也看出她很美。
師:什么是紗衣?你見過紗衣嗎?
生:紗衣就是公主的裙子,新娘的婚紗。
師:是的,紗衣就是這樣薄薄的,輕盈的。多美呀!
生3:我覺得燈籠果像個小孩子很可愛,我從“跳”這個字讀到的。
師:你太會讀書了。是啊,多么可愛的燈籠果!你能來讀一讀嗎?
小結:你看,作者把燈籠果當成了什么來寫?(小朋友)它穿了一件紗衣跳到了我的手心里,(點紅:穿、跳)真可愛呀!誰再來讀一讀。
生抓住“穿” “跳”讀出燈籠果的美麗和可愛。讀的好的孩子,老師就立即獎勵一顆真的燈籠果。(師:哇,你讀得真好,小朋友,伸出你的手來,燈籠果要輕輕地跳到你的手心啦!你喜歡嗎?)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燈籠果輕輕地來了,跳到了你的手心里,摸摸紗衣有什么感覺? 2-3位學生交流。
生:軟
師:它不是光溜溜的,再摸摸,還有什么?(棱角)
2、瞧,課文是這樣寫的,(出示:紗衣是軟的,真像是燈籠的外殼。紗衣有幾個棱角,燈籠果藏在棱角后面,和我捉迷藏。)
誰來讀給大家聽聽?
點紅:軟、棱角。是的,燈籠果的紗衣不僅軟還有棱角呢!板書:軟、棱角
3、師出示對比圖。小朋友們看,這是燈籠果的紗衣,這是燈籠,他們像不像?難怪人們把它叫做燈籠果呢。2-3人指讀第一句)
什么是棱角呢?看,語文書兩面交接的地方就是棱,粉筆盒指一指。燈籠果的紗衣也有幾個棱角,他的棱角在哪里呢?師拿出手中的燈籠果,誰來指指看?生上前找。(評價:你一下子就找準了)
4、調皮的燈籠果正藏在棱角后面呢!相機顯紅抓住“藏”“捉迷藏”等詞。誰來把它的可愛讀出來。讀得好的小朋友就獎勵燈籠果。
5、這么可愛的.燈籠果,你喜歡嗎?齊讀1、2自然段,點紅:穿、跳、藏、捉迷藏。
。ㄈ⿲W習第三自然段
1、它的果實還有哪些地方讓你喜歡呢?捧起書,輕輕地讀讀第三自然段
2、出示第三自然段,學生交流。
要點一:(課件出示:一朵野菊展開可愛的花瓣和剝開紗衣的燈籠果。)你覺得哪里像?
①指讀,說說你喜歡什么?(生:紗衣剝開的樣子很可愛)
、诔鍪緢D,說說哪里像?點紅:像(剝開來形狀很像)你能把像的感覺讀出來嗎?說完后讀。
、凼前,作者把燈籠果紗衣分開的樣子比作了一朵盛開的野菊,多美呀!誰來讀一讀?(花瓣要讀慢慢的,美美的)齊讀。
要點二:(滾圓晶瑩的果實)
①板書:滾圓晶瑩。晶瑩我們剛剛已經了解了意思,就是亮亮的,透明的。滾圓晶瑩就是圓圓的,亮亮的,透明的。還有哪里也是講滾圓晶瑩?(那么圓,那么亮)你一下子找到了,你來讀一讀。
、谶有呢?再找找。(出示:薄得透明的皮,包著細碎的籽兒,像一粒黃珍珠,更像一顆大瑪瑙。)
出示圖,指讀。珍珠、瑪瑙都是漂亮的飾品呢!那為什么說燈籠果果實和他們像呢?點紅:像(顏色像,形狀像)指讀(薄輕而短)
③看,燈籠果的果實就像它們一樣漂亮呢!齊讀。
3、燈籠果的紗衣是那么美,果實又是那么圓,那么亮,難怪我笑了呢!配樂齊讀第三自然段。
4、指著板書小結:這一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燈籠果的外殼是軟軟的,還有棱角,果實是晶瑩滾圓的。你也能用“那么---那么----”的句式說一說嗎?
燈籠果是那么( ),那么( )。
5、小朋友們說的真好,看來都已經深深喜歡上了燈籠果了。
燈籠果,是什么味道的呢?我們要下節(jié)課來學習了,F(xiàn)在,讓我們在學習有趣的漢字寶寶。
四、學習生字
出示:晶
。1)誰來給它找朋友?
。2)那怎么寫才好看呢?誰來做小老師來提醒一下。
師范寫:晶:左邊“日”小,右邊“日”大,上要居中,左上偏小,右下偏大?,“晶”就成一個三角形,這叫品字形結構。
。3)你還知道哪些品字形結構的字呢?學生交流后,師補充出示,并讀一讀,三人眾,三木森,三石磊,三金鑫,請小朋友輕輕地在書上留下學習的痕跡。一個家族的字排隊寫。
(4) 生描紅,練寫
板書設計
17、燈籠果
外殼 軟、棱角
果實 滾圓晶瑩
味道
《燈籠》省優(yōu)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領會燈籠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2.理解作者從不同方面表達的燈籠對于他乃至的重要意義。
3.認識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鄉(xiāng)情民俗,詩詞典故,進而升華出的情感變化。
教學重點:
1.把握文中關鍵句的作用。
2.體會“燈籠”所承載的厚重的文化內涵。教學難點:品味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設計
提起燈籠,你會想到什么?你的家里有燈籠嗎?
過年時商店門前高掛的紅燈籠?戲臺上的布景?
在電燈尚未出現(xiàn)和普及的年代,燈籠卻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紐帶,承載著親情,抒寫著繁華,以及對往昔歲月的懷念。
2、作者簡介
吳伯簫(1906―1982),原名熙成,筆名山屋、山蓀,是中國當代著名文學家和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書》《黑與紅》《北極星》《忘年》等文集中。吳伯簫從小因受家庭熏陶,又加之天資聰慧,十四歲便考入曲阜師范。1931年師大畢業(yè),在青島大學(現(xiàn)為山東大學)當過三年多校長辦公室職員,之后在簡易濟南鄉(xiāng)村師范當過一年半教務主任兼國文教員。吳伯簫人如其文,有著崇高的思想境界。吳伯簫同志一生鞠躬盡瘁,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更可貴的是他利用業(yè)余時間勤奮筆耕,以其精美的散文作品豐富了我國的文學寶庫。
二、檢查預習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
神龕(kān)爭訟(sng)斡(w)旋悵惘(chàngwǎng)點綴(zhuì)羨慕(xiànmù)幽悄(qiǎo)星闌(lán)燎(liáo)原鏗(kēng)然熙(xī)熙然馬前卒(zú)
2.釋義
1、人情世故:為人處世的道理。
2、斡旋:調停、調解
3、熙熙然:溫和歡樂的樣子。
4、悵惘:惆悵迷惘;心里有事,沒精打采。
5、不甚了然: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第一段敘寫了小時候喜歡火、光的情景,請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分析】豐富了文章內容,增添了情趣,避免敘述的呆板和結構的單調,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下文,為下文敘述喜愛燈籠做鋪墊。
2.結合全文,簡析作者喜愛燈籠的原因。
【分析】①燈籠寄托著祖父、母親等親人的慈愛和牽掛,也寄托著作者對親人的感激之情;②許多鄉(xiāng)情民俗與燈籠結下太多的緣分,給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③燈籠能為夜行人指路,溫暖他人;④記錄、傳承著家族歷史;⑤引發(fā)作者聯(lián)想起古代將領挑燈看劍、抗擊敵人的情景,激發(fā)愛國熱情。
四、速讀課文――理清思路
1.(1~2自然段)寫小時候喜歡火,喜歡光,引出對燈籠的喜愛。
2.(3~7自然段)回憶美好童年生活,寫燈籠寄托著祖父、母親等親人的慈愛和牽掛。
3.(8~12自然段)由追憶歷史轉而表現(xiàn)國難現(xiàn)實,表達了作者的愛國熱情。
五、研讀課文――品析語句
1.提起燈籠,就會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頭呵狗的聲音;就會想起龐大的晃蕩著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嚕嚕的私語;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須,同洪亮大方的談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邊社戲臺下想起鬧嚷嚷的觀眾,花生籃,冰糖葫蘆;臺上的小丑,花臉,《司馬懿探山》。
【分析】采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敘寫鄉(xiāng)情民俗,豐富文章內容,增強語言氣勢,使作者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愛更加深厚、強烈。
2.垂珠聯(lián)瓏的朱門卻早已褪色了。
【分析】古代王侯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以示尊貴,古以“朱門”為貴族宅第的代稱。文中“朱門”褪色則是說原為京官的族姊之家如今成了“破落戶”,衰落了。該句表面寫族姊家華貴朱門顏色變暗淡了,不再鮮艷了,實際上寫族姊家庭早已衰敗。
3.雪夜入蔡,與胡人不敢南下牧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樣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分析】“亮起了人的耳目的”,即受到典故中愛國精神的感召與激勵。李、蒙恬等昔日大揭灾腔酆陀職饪箵魯晨,保家衛(wèi)國,其英雄事跡與日月同輝,激勵著后人,表達了作者對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4.唉,壯,于今燈籠又不夠了。應該數火把,數探海燈,數燎原的一把烈火!
【分析】作者極力贊頌古代將軍塞外點兵、挑燈看劍、英勇殺敵的氣概;他們激發(fā)了自己的愛國情懷,作者熱切希望沖上前線,奮勇殺敵,打擊日寇;同時表達了對時局的擔憂和對未來的期望,希望有更強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團結抗戰(zhàn),打敗敵人,保衛(wèi)好自己的家園。
六、擴讀課文――拓展延伸
1.霍驃姚,指西漢抗擊匈奴名將霍去病。以其受封驃姚校尉,故名。后亦借指守邊立功的良將。典出《史記》卷一百一十一《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驃姚,輕捷勁疾。
2.李逖┮谷氬討(夜襲蔡州之戰(zhàn))在中外軍事史上被人津津樂道!皯臆娖嬉u,置于死地而后生”,唐朝后期名將李逖┮瓜取蔡州,擒獲吳元濟之役,是一成功的奇襲戰(zhàn)的典型戰(zhàn)例。
3.“蕭蕭班馬鳴”出自盛唐詩人李白的《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彼途Ю,終須一別!皳]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心的感受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卑囫R,離群的馬。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詩句,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七、回讀課文――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由點及面,由小時候喜歡的火、光自然過渡到燈籠,又由燈籠聯(lián)想起親人的關愛,再想到歷史上英雄人物的壯烈事跡。作者喜歡燈籠的過程也是一個感情與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
【《燈籠》省優(yōu)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燈籠》教學設計05-01
《燈籠》教學設計09-26
《燈籠果》教學設計01-17
《燕子》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02-27
匆匆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02-27
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范文06-05
《背影》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03-31
《滿山的燈籠火把》教學設計4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