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14 15:03:2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

          《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形式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特點。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探究古代詩歌的分類常識,詩、詞、曲的特點。

          2、了解各位詩人的生平。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這五首詩詞曲,都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目。因此,教學本課,首先應在熟讀的基礎上,落實背誦的要求。在讀、背的過程中,讓學生完成默寫的練習。通過默寫,使學生更熟練地識記這五首詩詞曲;旧鲜前凑铡白x──品──背”的順序進行,精講多讀,以讀帶品。品讀時,要求讀出作品的節(jié)奏韻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讀出詩人所表達的內在感情。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無限辛酸、憤懣不平以及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氣,《過零丁洋》中的憂國之痛和愿死國難的滿懷豪情,《水調歌頭》中的纏綿悱惻與樂觀曠達,《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對國計民生的憂慮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fā)復雜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要表達怎樣的內涵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來品味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吧!

          二、研習詩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朗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讀出節(jié)奏、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這首詩選自《全唐詩》,作者劉禹錫(772~846),字夢得,洛陽(現河南省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后,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詩。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3、師生共同讀品詩句。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詩人在二十余年的貶謫生活中,多次遷徙邊遠地區(qū),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q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于是寫了《思舊賦》。意思為想起當年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爛柯人”指晉人王質。據《述異記》,王質人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此處作者以王質自比,寫自己被貶離京雖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卻有隔世之感。這兩句活用典故抒發(fā)自己長期被貶的心境。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這兩句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而發(fā)。白詩的意思是您是個這么有才能的人長期被貶邊遠地區(qū)。寂寞地閑望山水風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職將由誰來承擔呢?而劉詩答的意思是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后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聽到您(指自居易)詩歌《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著酒聽著歌不禁覺得精神振作。

          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本詩是劉禹錫回贈自居易的詩作,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齊讀這首詩。

          《赤壁》

          1、指名朗讀《赤壁》。

          2、思考探究:

         、 《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要點提示:這一把折戟與古代戰(zhàn)爭有聯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

          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為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含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fā)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于發(fā)現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fā)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zhàn)時的遺物。從而為下文鋪墊。

         、 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點提示: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3、齊讀背誦這首詩。

          《過零丁洋》

          1、指名朗讀《過零丁洋》。

          2、四人一小組,思考探究:

         、 這首七言律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 頷聯上下兩句有何聯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⑶ 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

          ⑷ 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⑸ 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點提示:

         、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人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 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 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唷

         、 表明詩人舍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

         、 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統一要求。)

          3、齊讀這首詩。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今天所學的三首古詩。

          2、品析下面的詩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解兩首詩歌的內容,體會兩首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2、初步掌握元曲的體裁常識]

          3、培養(yǎng)誦讀的習慣,訓練閱讀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點:目標1

          難點:體會兩首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具:教案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2)

          抽二中等學生接力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二、導入新課,講解體裁(2)

          1、揭示課題:粗知曲是詩詞以外的另一種文學作品

          2、講解體裁: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以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天凈沙》《山坡羊》都是標有題目的小令。

          三、學習《天凈沙秋思》

          1、聽錄音后學生齊讀(2)

          2、先獨立思考后分組討論下列問題(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調控)(8)

          1)第一句的景物有什么特點?渲染了一種什么樣氣氛?

          2)小橋流水人家與思鄉(xiāng)之情有什么關系?

          3)旅人處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

          4)本曲用了哪九個景物來渲染悲涼氣氛的?

          3、抽簽提問,其他小組不同意見者補充,教師評價,落實加分和扣分的獎懲。(7)

          (1)枯藤點明秋天,老樹點明秋,昏鴉暗示傍晚。這句渲染了游人思鄉(xiāng)的寂寞悲涼的氣氛。

         。2)看到別人的人家想起自己的家,卻回不了家,更添思鄉(xiāng)之情。

         。3)這一道難度稍大,可請一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做一簡單描繪,以此來創(chuàng)設情境。

          (4)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4.自由朗讀二三次,集體朗讀一次,后男女生對背(每人一句)(2)

          5、抽中二中下生背。(1)

          四、分析《山坡羊潼關懷古》

          1、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散讀一次后齊讀,教師發(fā)現問題進行糾正(3)

          2、教師簡要講解:(1)

          作者這時正行進在潼關的路上,峰巒、波濤、都是親眼見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躊躇)的原因是:災難頻繁,百姓受苦。

          3、獨立思考后個別提問:(8)

         。1)按寫景、抒情、議論給這首曲劃分成三個層次。本小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2)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后兩句來理解)

          4、自讀兩次,抽若干人背。(2)

          五、課堂探討:(5)

          學生通讀全部課文后,提問:

          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此題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只要說得合理就給予肯定和表揚,說得不合理的要指出。

          例如:望弄清影怒聚等等

          六、堂上練習(2)

          《掌握語文》P135之4、P136之5

          七、布置作業(yè):(1)

          A、默寫五首詩詞

          A、完成《掌握語文》P135之達標自測

          《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習并了解詩歌的意境;

          2、學習并了解詩詞曲等詩歌的體裁特點;

          3、熟讀并背誦課文;

          【重點難點】

          理解詩歌的意境并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新課導入詩歌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特別是唐詩宋詞元曲更標志著我國古代文學的輝煌成就,今天我們學的五首詩歌都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篇,我們要通過學習和吟誦,領會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

          二、課文賞析

          1、賞析《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 寫作背景:

          唐敬宗寶歷二年,詩人罷和州刺史,回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的刺史白居易相會,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詩《醉贈二十八使君》相贈。在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劉禹錫寫了此詩回贈白居易。

         、 賞析詩歌:

         、 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① 首聯交代了什么?“凄涼地”“棄置身”表露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 頷聯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特點?描寫了怎樣的現狀?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 頸聯寫得什么意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境界?

         、 尾聯又有何用意?

          分析:

          首聯:用被貶謫地的荒涼和時間的漫長,表達了作者痛苦、孤寂的心情;

          頷聯:用了“聞笛賦”和“爛柯人”兩個典故,表達了對友人的懷念,抒發(fā)了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

          頸聯:用比喻的修辭,抒發(fā)了詩人的身世之感,表達了作者豁達的心境;

          尾聯:點睛之筆,,點明酬答題義,既對友人的感謝,也和友人共勉,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2、賞析《赤壁》

         、 寫作背景:文章寫于杜牧黃州刺史時。赤壁是東漢獻帝13年,周諭大敗曹操。但杜牧所寫的赤壁并非此處,而是湖北黃崗,所以說杜牧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是借題發(fā)揮。

         、 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課文;

         、 賞析課文:

         、 思考:

          ① 詩人對歷史的評價因何而起?

         、 是怎樣評價赤壁之戰(zhàn)的?(不以成敗論英雄,認為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不過是借助東風的力量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則就會有相反的結果。)

          ③ “二喬”在詩歌中指代什么?這樣寫有什么作用?(“二喬”在文章中代表東吳的命運,詩人假設東吳敗亡,不寫山河破碎,生靈涂炭,而寫“二喬”入魏供使,不僅以小見大地說明戰(zhàn)爭之利害,而且極其耐人尋味,雖是史論,切賦予具體形象,可見詩人創(chuàng)作之高明)

          ④ 前后各兩句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內在聯系?(敘事──議論)

          ⑸ 指導背誦

          3、賞析《過零丁洋》

         、 寫作背景:這是一首詠志詩。文天祥,狀元出身,官至丞相,封信國公,在國家危急存亡之時,奉朝廷之命至元營議和,被扣,冒險逃脫,后繼續(xù)黑心戰(zhàn)抗敵,以圖興復,然兵敗被俘。在獄中雖經敵人百般折磨誘降,終以不屈被害。這首詩寫于被俘次年過零丁洋時,元軍之元帥張弘范逼他招降宋軍抗戰(zhàn)將領張世杰等人,文天祥遂出此詩以明志節(jié)。張弘范見詩”但稱’好人’!好詩,竟不能逼!

         、 朗讀感知課文:

          ⑶ 討論思考:

         、 首聯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歷?

          ② 頜聯“風飄絮”“雨打萍”各比喻了什么?

         、 頸聯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④ 尾聯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jié)?

          分析:首聯:回顧詩人經歷:詩經書入仕途

          走兵抗元,頻繁戰(zhàn)斗四年

          頜聯:寫國家山河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用比喻修辭)

          頸聯: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日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

          尾聯: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

          小結:全詩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敘事和抒情言志為一爐,慷慨悲涼,感人至深。

          4、賞析:《水調歌頭》

         、 寫作背景:這首詞是蘇軾在任密州大守時所作。當時他在政治上處境失意,又與胞弟七年未能團聚,心情可以想象。但詞中由抑郁傷到超然豁達的情緒轉變,表明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這首詞是詠中秋詞中最著名一首。前人曾有論“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書,余詞盡廢。”

         、 討論思考:上片:

          ① 開篇疑問的作用何在?(透出一位政治上失意,處境寂寞的哲人對宇宙人生的思考)

         、 理解“歸”、“瓊樓玉宇”(明指月宮暗指朝廷)“不勝寒”(明寫對月宮氣候想象,暗抒對朝廷內政治斗爭氛圍感受)

         、 理解“何似在人間”中的“人間”?(指密州,是雙關,既與上天呼應,又與朝廷相對)

          小結:上片寫望月問天,抒發(fā)人生感慨。

          下片:

         、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寫月光的轉移、襯出人間離別之苦,寄寓了懷念子女的手足深情。

         、 “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胸懷(開闊胸懷)

         、 最后一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態(tài)度?(表達了詩人要與親人共賞人間美景的祝愿,并表現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小結:對月懷人,抒寫離合之情

          5、賞析《山坡羊·潼關懷古》

         、 背景介紹: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陜西行臺中丞的途中所作。潼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常有人借以懷古,這首曲借憑吊潼關古跡表現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總是過著痛苦生活。

         、 朗讀課文

         、 賞析:劃分層次:

          前三句:寫潼關的雄偉氣勢

          中間四句:寫作者路經潼關時的所見所想

          后二句:寫作者的感慨

         、 思考討論:

         、 第二層中,哪一句讓我們看到由盛轉衰過程的真實寫照(宮闕萬間都作了土)

          ② 最后一句的理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分析: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家中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zhàn)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這是對以往歷史的概括與評判。

          ⑸ 指導背誦

         、 小結:這首曲借憑吊潼關古跡,表現了一個歷史的主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生活。

          請學生說說對古代詩歌的了解

          學生放聲朗讀課文

          出示思考題,請學生討論明確

          師生明確,形成板書

          指導背誦,根據理解和結構層次背誦

          請學生當堂將相應的詩句填寫在黑板板書上

          請學生講講“赤壁之戰(zhàn)”的故事

          請學生評價“赤壁之戰(zhàn)”的戰(zhàn)役

          小組討論后明確

          要求學生根據理解記憶背誦

          請學生說說對文天祥的了解

          學生放聲朗讀課文

          出示思考題,請學生小組討論

          整理課文內容并形成板書

          要求學生根據理解記憶背誦

          說說了解的蘇軾,回憶蘇軾的作品

          說說對詞的了解

          朗讀課文上片并思考

          四人小組討論,教師明確

          指導背誦

          請學生劃分課文段落層次并概括段意

          朗讀課文并四人小組討論

          【板書設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首聯:用被貶謫地的荒涼和時間的漫長,表達了作者痛苦、孤寂的心情;

          頷聯:用了“聞笛賦”和“爛柯人”兩個典故,表達了對友人的懷念,抒發(fā)了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

          頸聯:用比喻的修辭,抒發(fā)了詩人的身世之感,表達了作者豁達的心境;

          尾聯:點睛之筆,,點明酬答題義,既對友人的感謝,也和友人共勉,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過零丁洋

          首聯:回顧詩人經歷:詩經書入仕途

          走兵抗元,頻繁戰(zhàn)斗四年

          頜聯:寫國家山河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用比喻修辭)

          頸聯: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

          下句寫日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

          尾聯: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

          山坡羊 潼關懷古

          一、 前三句:寫潼關的雄偉氣勢

          二、 中間四句:寫作者路經潼關時的所見所想

          三、 后二句:寫作者的感慨

          《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了解五首詩的作者生平及相關的背景知識。

         、 了解五首詩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 體會五首詩的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 背誦并默寫五首詩。

          2、能力目標:

         、 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充分體會作品的節(jié)奏、韻律,感受其聲韻美。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情,培養(yǎng)學生讀詩的趣味。

         、 積累五首詩中的名句,增強語言感悟力,豐富語言寶庫,逐步提高欣賞品位。

          3、德育目標:

          這五首詩,或撫今追昔、慷慨悲憤,或感時傷懷,或思親憂國,文筆優(yōu)美,文思獨特。學習它們,可以激發(fā)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教學重點】

          1、領會詩意,體味詩情,并積累名句。

          2、背誦并默寫五首詩。

          【教學難點】

          1、反復朗讀,把握含蓄蘊藉的詩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體味作品所蘊含的情思,理解詩人的胸襟抱負。

          【教學方法】

          1、誦讀法。詩詞曲的朗讀和背誦是教學的關鍵,可設計新的朗讀方法,體現詩詞的教學特點,如音樂烘托法、繪畫激趣法、散文描述法等,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朗讀,幫助學生了解內容,體會情感,引起共鳴,受到思想教育,陶冶美好情操。

          2、情景教學法。通過再現詩的意境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直觀性、感染力,提高學習興趣,并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溝通課堂內外,提高語文素養(yǎng)。

          3、討論點撥法。

          4、古詩四步教學法。知詩──說詩──悟詩──品詩,引導學生知內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終熟讀背誦。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歌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賞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赤壁》,指導學生自讀《過零丁洋》。朗讀詩歌,理解詩意,品味詩情,賞析詩歌的表現手法,積累名句,背誦詩歌。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華文明中蔚為壯觀。今天,我們學習詩詞曲五首,讓我們漫步于古詩苑,含英咀華,接受一次美的洗禮。

          二、師生共同賞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導入新課:

          上一學期,我們學習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師生齊背)作者那高潔傲岸的志向和追隨古代名賢的志趣及抱負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禹錫為我們留下了一段文壇佳話。他因參加王叔文“永貞革新”運動而被貶到連州,好容易等到10年后,他奉詔回到長安,因游玄都觀,寫下了《贈看花諸君子》一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他以玄都觀比當時的朝廷,巧借點綴春光的“輕薄桃花”曲筆展意,諷刺滿朝中紅極一時的權貴都是自己被貶后才爬上去的。這首詩引得朝中權貴群起而攻之,劉禹錫因詩獲罪,再次被貶到更荒遠的播州去當刺史。14年后詩人再一次被召回長安,他又寫了《再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詩人以嘲諷的口吻表示對政敵的蔑視,顯示了他堅持真理、頑強不屈的精神。據說本詩再次引起執(zhí)政者的不悅,劉又遭貶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劉禹錫被罷和州刺史后回歸洛陽,途經揚州與被罷蘇州刺史后也回歸洛陽的白居易相會。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詩中白居易對劉遭貶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劉寫此詩回贈白居易。這首詩同樣表現了詩人意志不衰、堅韌不拔的氣概。

          2、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力求使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重音。

         、 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要求聽清字音、節(jié)奏。

         、 請兩位同學播放課前自行制作的配樂朗誦帶,其余學生聽讀并點評。

          ⑶ 教師指導朗讀:

          讀準字音。這是朗誦的前提,本詩中注意“柯(kē)”的讀音。

          把握節(jié)奏。節(jié)奏劃分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按音樂劃分,一種按意義劃分。按音節(jié)劃分,七言詩一般分四個音節(jié),如“巴山/楚水/凄涼/地”“懷舊/空吟/聞笛/賦”。按意義劃分,則要先弄懂句子的意思,如“二十三年/棄置/身”。

          讀出重音。所有的.韻腳都應重讀,關鍵詞語要重讀,以體現詩歌語言的音韻美。如“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學生練讀。

         、 全班齊讀。

          3、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詩句,整體感知詩意。

          4、教師要求學生概述詩意。

          教師提示:可以先逐句解釋,然后進行完整的表述。

          學生明確:首聯寫自己長期遭貶的際遇。巴郡多山,楚地多水,作者謫居在那里已23年了。頷聯悼念受害的戰(zhàn)友,寫自己回到故鄉(xiāng)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借“聞笛賦”這個典故表示對已去世的好友們的懷念,借“爛柯人”這個典故,抒寫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頸聯寫自己的沉淪、新貴的得勢!俺林邸薄安洹北扔骶迷赓H謫的詩人自己,而“千帆”“萬木”比喻在他謫居他鄉(xiāng)之后那些仕途得志的新貴們。尾聯寫酒席上的贈言,“讓我們干一杯,振作起精神來吧!”這是對白居易在席間贈送他的詩的回答。

          5、悟詩,體會詩情。

          教師提問: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深思,明確:詩中流露的情感,有對自身遭遇的辛酸、憤慨,有對當朝權貴的嘲諷、憤激,有百折不撓、樂觀向上的精神與態(tài)度。首聯中有情語“凄涼地”“棄置身”,頷聯借敘事抒情,物是人非事事休,無限悲痛悵惘之情油然而生。頸聯借景抒情,理情交融,詩人的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尾聯借敘話抒情,表現了詩人意志不衰、堅韌不拔的氣概。

          教師總結:作者的情感憤激而不淺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悵而不頹廢,沉郁中見豪放、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首詩中所表現的身經危難、百折不回的堅強毅力,給人以莫大的啟迪、鼓舞。

          6、學生深切體味詩人的情感,美讀詩歌。

          7、品詩,品評名句、感受哲理美。

          教師提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歷來為人所稱道。這兩句本意是抒發(fā)詩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哲理使詩句具有了普遍意義,請談談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和認識。

          學生思考,自由發(fā)言。

          生1:這兩句說明事物是發(fā)展變化的,在沉船旁邊仍有很多船繼續(xù)駛過,在病樹前面仍有無數的樹木在春天欣欣向榮。事物總是不斷發(fā)展的,新的事物總是要勝利的,停滯的觀點、保守的觀點都是錯誤的。我們的眼光不應只看到衰老的事物,更不應為它們的死亡而傷感,我們應把希望、信心寄托在新的、正在發(fā)展的事物身上,并熱情地歌頌它們。

          生2:這兩句借用自然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fā)展,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要向前發(fā)展,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前景無限美好。

          生3:這兩句說明了腐朽的事物一定要被新生事物代替的真理,我們應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為真理而戰(zhàn)斗的精神。

          ……

          8、學生齊背詩歌。

          三、師生共同賞讀《赤壁》

          1、導入新課: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詩人,和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他有經邦濟世之才,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卻處在晚唐那樣一個無可作為的環(huán)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種抑郁的情懷;他有絕世才華,而且性格豪俊,這使他的抑郁情懷不至于走向消沉凄惻。這些,都影響他的詩風。他的詩,往往立意高遠,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麗。詠史詩成就最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與形象的高度概括融為一體,令人嘆為觀止。今天,我們一起賞讀杜牧的詠史名作──《赤壁》。

          2、學生朗讀詩歌,教師提醒學生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韻律及感情基調。

          3、學生自讀詩歌,借助注釋,整體感知詩意。

          4、教師設計一些思考題,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多媒體顯示)

         、 請用自己的話概述詩意。

         、 詩歌開頭為什么從一片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⑶ 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尾兩句,這兩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歷史眼光?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學生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明確:

         、 這首詩以地名為題,實為懷古詠史之作。詩人借一把沉沙的折戟發(fā)表對赤壁之戰(zhàn)的看法:當時周瑜如不得東風之助,戰(zhàn)爭的勝敗,吳國政權的存亡都會成為未知數。詩人譏嘲周瑜在赤壁之戰(zhàn)中勝得僥幸,對歷史興亡成敗的關鍵問題發(fā)表了獨特而戲謔的議論。

         、 這一片折戟與古代戰(zhàn)爭有聯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但這兩句的主要作用并不在此,它本身蘊含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fā)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殆盡,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于發(fā)現了這片鐵戟,詩人無法平靜,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fā)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zhàn)時的遺物。這兩句為下文的議論作了必要的鋪墊。

         、 史學家們在論赤壁之戰(zhàn)這場關系到三國鼎立局面的大事件時,基本的政治傾向常常是同情吳蜀,杜牧一反傳統的看法,認為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勝者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從不被人懷疑的地方提出疑問,發(fā)表議論,反映他敏銳的歷史眼光和獨到的見識。首先,他不以成敗論英雄,對戰(zhàn)爭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異于史家的評價。其次,他認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

          這兩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豪氣與自信。

          5、學生齊讀詩歌,再次體味詩人的胸襟和氣度。

          四、學生自讀《過零丁洋》

          1、導入新課:

          文天祥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詩人。他的詩作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精神!俺夹囊黄裴樖,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千古名句,今天我們學習他的詩作──《過零丁洋》。

          這首詩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時,后來元軍統帥張弘范逼迫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

          2、學生推選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范讀這首詩。

          教師提示:

          注意把握重音。如“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應重讀加粗字。

          注意讀出情感。全詩交織著憂國之痛和愿死國難的滿懷豪情。

          3、學生自讀詩歌,借助注釋,整體感知詩意。

          4、教師設計一些思考題,指導學生自讀。

          (多媒體顯示)

          ⑴ 這首七律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哪兩件大事?

         、 頷聯的上下句有何聯系?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⑶ 頸聯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

          ⑷ 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⑸ 請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學生四人一組合作研討,然后各組選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明確:

         、 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兩件大事: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步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已度過四年。

         、 “山河破碎風飄絮”寫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身世浮沉雨打萍”寫個人命運如風吹雨打的浮萍,無所依托。這兩句連用,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手法。

         、 “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一指地名,二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惶恐灘頭說惶恐”,追記過去,表示自己當時對艱難時局的憂懼不安;“零丁洋里嘆零丁”慨嘆眼前,說自己不幸戰(zhàn)敗,只身被俘,飄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 前三聯抒寫了國破家亡之痛,把悲憤艱危的氣氛渲染到了極致,尾聯筆鋒一轉,情緒由悲憤轉為激昂,由壓抑轉為高亢!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來,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舍身取義,一片丹心將垂于史冊,映照千古。這兩句詩激昂慷慨,表明了詩人為國獻身的自豪與無畏,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

         、 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硬性要求。

          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

          5、學生齊讀詩歌,體會詩人的憂國之痛和愿死國難的豪情。

          五、學生齊讀三首詩,并嘗試背誦

          教師也可抽查背誦,靈活提問,督促學生理解記憶。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賞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指導學生自讀《山坡羊·潼關懷古》。了解詩歌的背景知識;朗讀詩歌,感知詩意;賞析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哲理美;背誦詩歌。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個體抽查與集體背誦相結合,全篇背誦與名句背誦相結合。

          二、師生共同賞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靜夜思》,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特別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備受后人推崇,《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極富浪漫色彩的,她易激發(fā)人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會讓人聯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輪滿月,會讓人聯想到美好的圓滿的生活;月亮的皎潔,又會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類多少美好的理想和憧憬。蘇軾仰望明月,他會聯想到什么呢?

          2、教師播放《明月幾時有》歌曲,多媒體配以優(yōu)美的畫面。

          3、指導學生朗讀。

         、 教師配樂朗誦全詞(選配古箏曲目《春江花月夜》),學生聽讀,初步感知詩意。

         、 教師展示朗讀技巧,并示范朗讀,學生跟讀,注意語速、重音。

         、 學生單人配樂朗讀,學生評點,教師點撥。

         、 男生配樂讀上闋,女生配樂讀下闋。

          4、整體把握詩意。

          ⑴ 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教師作背景提示:

          蘇軾因烏臺詩案備受折磨,被貶黃州。寫此詞時,41歲。除政治不得意外,與弟蘇轍分別已達6年之久,無緣相會,時值中秋懷之。

          ⑵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解讀詩意。

          (多媒體顯示)

         、 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二者的聯系何在?

         、 詩人筆下的月亮是何種形象?詩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哪些詞句上?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教師播放鄧麗君演唱這首詞的MTV,在歌唱中展現畫面,感染學生引發(fā)想象。

          學生用自己的話概述詩意。

          教師顯示板書:

          5、品詩:

         、 學生發(fā)揮想象描繪意境

          教師示例:

          中秋之夜,皎潔的月亮緩緩地升起來了。庭院里顯得特別幽靜,詩人蘇軾獨自在涼亭下自斟自飲,面對如此優(yōu)美的月色,詩人浮想聯翩,在這本應家人團聚的佳節(jié),只有月亮在我身邊陪伴,舉起一杯酒面對天上的月色,想邀請嫦娥一起來歡飲,這美好的月亮在什么時候才出現呢?請問你居住天宮,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為什么不回答?哦!那我就飛到月宮上問個明白,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許會比人間潔凈吧?可是聽說月亮雖有美玉砌成的樓閣,卻是“水氣”結成的寒宮,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處的寒氣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獨舞自娛,與那舞動的影子歡愉吧,畢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宮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間好呢?

          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轉過紅色樓閣,又低低地照進美麗的窗閣里,復照著深夜不能入眠的詩人,是什么原因使詩人無法入睡呢?是思念,是離愁,思念遠在他方的弟弟,詩人不由埋怨起月亮來了:你為何總在人們離別時這樣圓滿呢?哦,月亮,這不是你的錯,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如此,時盛時衰,既然人間自古以來就有悲歡離合,月亮當然也會有陰晴圓缺了,又怎能強求?只要彼此永遠健康,能在千里之遙共賞明月,有了這份心愿也就足夠了,祝福天下的離人總有團圓的一天。

         、 名句賞析:

          學生暢談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生1: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陰藏晴出、或圓或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以圓全,但愿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明月互相祝福。

          生2:人月無常,自古如此。這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既然這樣,唯望各自珍重,希望從共賞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釋卻離怨。

          ……

          6、教師總結:這首詞飽含著深奧的人生哲理,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表現,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織著詩人對人生失意的慨嘆和如何擺脫情感困擾的理智的矛盾。最后理智戰(zhàn)勝情感,表現出詩人熱愛生活、眷戀人生的思想情感。讓我們由衷地贊嘆一聲:曠哉,蘇軾!

          7、課堂活動:

          美好的詩詞意境總能引發(fā)人們無窮的創(chuàng)造,試發(fā)揮想象力,根據這首詞的內容畫一幅簡筆畫,或編一段舞蹈,或錄制電視短片(先構思),或制作電腦動畫。

          可讓學生選擇其中一項,略談一下總體構思,在交流中,互相啟發(fā)對方。實際操作可安排在課余時間完成。

          三、指導學生自讀《山坡羊·潼關懷古》

          1、作者及背景介紹:

          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張養(yǎng)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人,元朝散曲家。曾任監(jiān)察御史,因批評時政為權貴所忌,被免官。后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辭職歸隱,屢召不起。元文宗天歷二年(1329),關中大旱,出任陜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渡狡卵颉やP懷古》即作于赴任途中。是年,積勞而死。著有《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一卷。《山坡羊》,曲牌名!朵P懷古》是曲的題目。潼關,古代關名,在陜西省東部,今潼關縣。此關雄踞山腰,下臨黃河,乃秦、晉、豫三省要沖,地勢險要,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懷古,對古人的事跡有所追念和感慨。本首選自《全元散曲》,是張養(yǎng)浩散曲的代表作,也是元曲中的佳作。

          2、整體感知詩意,體會詩人的懷古之情

         、 學生自讀散曲,結合注釋,理解詩意。

          教師補充如下注釋:

         、 巒:小而尖的山。

         、 山河:“山”指華山;“河”指黃河。與現在說的“山河”,泛指國土,不一樣。

         、 表里:表,外邊;里,里邊。古時稱潼關之西為關內,以東為關外。

         、 潼關路:這里的“路”,作“要地”“重地”講。

         、 宮闕:帝王居住的宮殿,這里指秦漢的皇宮建筑。

         、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興、亡這里都是泛指某個王朝的興起(建立)或滅亡。

         、 學生根據課文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意。

          小組內交流,教師選兩位同學集體交流,評議。

          下面是一位同學的發(fā)言,請大家評議。

          “(華山的)山峰好像是有意從四面八方奔來,聚集在這里;黃河波濤洶涌澎湃,就像發(fā)怒一樣。潼關這個地方,外有黃河環(huán)護,內有華山聳峙,形勢多么險要!我眺望著兩都長安,心情郁郁不樂。使人傷心的是經過秦代、漢代的宮殿遺跡的時候,看見千間萬間華麗無比的建筑,都化作了一堆堆泥土。一個王朝興起,使百姓受苦;一個王朝滅亡,也使百姓受苦!

          學生評議:這段話像是對詩歌的翻譯,如能在“聚”“怒”兩字上展開想象就好了!熬邸薄芭眱勺植粌H寫活了山水,而且襯托了作者傷感之情。面對著荒廢的古都遺跡和遍野的災區(qū)饑民,連山河都好像有了人的脾氣,要狂暴發(fā)怒了,何況是憂國憂民的作者呢?再如“宮闕萬間都作了土”,如展開豐富的想象,再現這一帶的荒涼破敗,荒草遍地,鷓鴣紛飛,效果會更好。又如“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望”是詩人的動作,可描繪詩人悵然遠望的神態(tài),“躊躇”“傷心”直抒胸臆,可以擴展一段心理描寫,細致刻畫詩人的心理活動。

          其他學生受到啟發(fā),修改自己的發(fā)言稿。

          ⑶ 悟詩:

          教師提問:這首散曲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明確:這首詩寫景、抒情、議論有機結合。全詩揭示了我國封建社會各個朝代無論是興還是亡,都給百姓帶來沉重苦難的事實,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對不顧人民死活的統治者的憎恨。

         、 品詩:用審美的眼光鑒賞詩歌,選取一個角度作簡單評析。

          學生自由發(fā)言,如“寫景生動”,抓住“聚”“怒”品析用詞的生動、凝練;“情景交融”借一“怒”字傳神,借潼關一帶地理山形抒發(fā)懷古傷今之情;“立意高遠”,揭示無論興、亡,百姓皆苦的歷史事實,一語中的;“虛實結合”,宮闕萬間寫“興”,“做了土”寫亡;“對比鮮明”,由昔盛今衰而引發(fā)萬端感慨。

          四、課堂小結

          這一課我們學習的五首詩歌,從種類上看,有詩(律詩、絕句)、詞、曲;從題材上看,有的撫今追昔,有的感時傷懷,有的思親憂國;從藝術手法上看,情景相生,情理交融。它們好像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道五彩畫廊,或沉郁豪放,或抑郁豪爽,或激昂慷慨,或樂觀曠達,或深沉感慨。看著,讀著,品著,我們似乎走進了時光隧道,走進那紛擾的歷史中,與詩人們一同憂傷一同嗟嘆。

          讓我們虔誠地接受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吧,“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的詩情將會更加勃發(fā),精神將更加飽滿,前行的腳步將更加穩(wěn)健。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山坡羊·潼關懷古》。

          2、兩首詩歌中任選一首,寫一段賞析文字。

          3、課外選讀蘇軾的詞和張養(yǎng)浩的散曲。

          《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人

          當你為宇宙的神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類卻妄圖面對充滿了母性關懷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說:“我要征服你!”快看看這篇文章,望我們保持理智的清醒和靈魂的溫情吧。

          二、整體感知

          學生反復閱讀課文,然后圍繞問題: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進行思考,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第1段:人類“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錯誤的。

          第2段:大自然竊笑人類。

          第3段:人類發(fā)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于人。

          第6段:人類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第7段:人類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碩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處處都是人類的兄弟。

          第11段:我們應當視其他生物為我們平等的生命,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們自己。

          三、語言品讀

          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讀一讀,并說說其中包含的深意。(以課后“研討與練習二”為例)

          四、反問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fā)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并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后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如:

          1、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2、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3、誰說大自然是沒有生命的?……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4、難道你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5、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里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五、質疑

          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處處洋溢著思維的火花,那么你敢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嗎?

          1、如果說至今人類的作品(一萬年后)還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2、 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3、 我們對自然正確的看法應當怎樣?

          4、 作者認為自然創(chuàng)造人類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有目的嗎?

          5、人類也有好有壞,大自然是否也一樣?那么本文是否也有好壞?

          6、人類的科學是人類需要的產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種需要的產物?

          六、探究活動

          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個問題,你有什么看法,根據是什么?

          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搜集資料,并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

          七、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為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為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么,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系。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茖W的發(fā)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俱,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為著自己的私利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同時在文字里我們也讀到了作者一種大生命觀:生命平等,生命尊嚴的理性之美和人文關懷。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齊物”之美好境界當是人與自然真正和諧之境界。

        【《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

        《木蘭詩》教學設計范文08-02

        《木蘭詩》精品教學設計范文08-05

        課文《木蘭詩》教學設計范文08-04

        《木蘭詩》優(yōu)秀教學設計范文08-02

        《木蘭詩》的教學設計范文08-01

        初中《木蘭詩》教學設計范文08-01

        木蘭詩的教學設計范文12-01

        木蘭詩教學設計參考范文11-30

        木蘭詩教學設計(通用15篇)10-19

        《木蘭詩》 教學設計02-22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