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課文《阿里山紀行》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24 09:25:2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課文《阿里山紀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課文《阿里山紀行》教學設計

          1、學習游記采用移步換景的寫法,描寫了阿里山美麗的風光。

          2、理解作者贊揚臺灣人民生態意識和利用生態發展旅游的理念,表達兩岸人民的心融合起來的共同愿望。

          重點、難點:

          1、重點:采用移步換景法。

          2、難點:富于音樂美和情韻美的語言。

          課時劃分: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大海啊,故鄉》和《阿里山的姑娘》的音像資料,營造氣氛,引入美如畫的阿里山……展示有關阿里山的圖片,包括阿里山全貌、阿里山樹林和阿里山“神木”等,讓學生飽覽阿里山的風光。

          二、作者簡介:

          吳功正(1943— ),當代作家、文學評論家。1997年7月初,他應一批臺灣學者的邀請,赴臺灣講學,交流兩岸文化。之后,他游覽了臺灣著名的風景區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風光深深陶醉。他想把阿里山描繪出來,介紹給大陸讀者,讓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國后寫下了《阿里山紀行》一文。

          三、朗讀課文

          配景朗讀,把學生引入到一種優美的意境中去。

          四、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本文按時間順序記敘了一天內游覽阿里山的全過程。全文10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簡述兩岸學者歡聚臺北的隔洽場面,以《大海啊,故鄉》和《高山青》開啟全文,定下抒情基調。

          第二部分(2—9段):描寫游覽阿里山的全過程,這是游記的主體部分。

          第三部分(10段):寫下山。仍以《高山青》作法,呼應開頭,令人回味無窮。

          五、探究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說到了臺灣?”“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說到了阿里山?”讀了課文,你對阿里山、阿里山的神木一帶的風光有了哪些認識和感受?你怎樣理解置身于阿里山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六、精讀課文3—9段

          思考:作者怎樣描寫到阿里山神木的經過及所見到的風光?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然后分組討論,深入于理解課文內容,最后教師加以點評。

          七、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四。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并引入新課

          二、品味語言

          本文的語言富于音樂和情韻美。

          讀下列句子,談談你對文章語言美的體會。

          1、潭無魚鱉,林無鳥獸,偶或有如蟬、如蠅、如蚊的聲音,側耳諦聽、分辨、捕捉,卻又沒有。那是靜謐的世界、凈潔的世界·甚或禪的世界。偶一人聲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間的安寧。

          2、森林恰似一片汪洋,無邊無際。其盤曲之勢,如幢頂,如傘蓋,又如古寺寶塔,真不知樹軀有多少圍、樹身有多么高。它們排列之整齊,如孫武之軍陣、秦皇之兵馬。

          3、山中,樹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樹密、陰厚,仿佛能揉出濃汁。我只覺得,阿里山的風光美如畫。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1、這段文字運用了對偶、比喻、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交錯使用整句和散句,形成了輕松、舒展、迂曲、鮮明的節奏,富有聲感和音樂美。“循聲得情”,通過反復誦讀,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對靜謐、潔凈、禪的`世界的獨特體驗。

          2、這段文字用了六個比喻句,句式整齊,結構勻稱,節奏鮮明,和諧動聽。第一個比喻,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是形容森林的無邊無際:“如幢頂,如傘蓋,又如古寺寶塔”,作者一連用三個比喻,描寫樹木的盤曲之勢。這個比喻帶有古典風味。它們排列之整齊,如“孫武之軍陣、秦皇之兵馬”。這里連用助詞“之”,不僅使句式整齊,而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調節音節的作用。兩個比喻兼擬人古色古香,寫出了森林排列整齊和嚴肅威武的氣勢,給森林以人格化。

          3、這段文字在全文帶有總結性,“阿里山的風光美如畫”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主題。以高度凝練的短句集中了高密度的信息,收到“以少勝多,情貌無遺”的效果。

          三、拓展訓練

          思考:你所知道的有關臺灣的知識,在班上交流。

          四、小結

          本文通過移步換景·形象地描繪了游覽阿里山所見的迷人風光,抒發了作者獨特的感受,由衷地贊美“阿里山的風光美如畫”,贊揚臺灣人民的生態意識和利用生態發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達兩岸人民的心融會起來的共同愿望。

          五、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三。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六、板書設計

          阿里山紀行:

          1、歌曲《高山青》:開啟下文

          2、阿里山、神木:古典文化、環境獨特

          3下山情景:八面威風、無可匹敵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阿里山紀行教學設計的全部內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支持語文網,并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課文《阿里山紀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阿里山紀行》教學反思10-30

        《阿里山紀行》的教學設計10-30

        阿里山紀行教學設計11-01

        阿里山紀行的課文原文11-11

        阿里山紀行課文原文11-12

        阿里山紀行 教案教學設計12-06

        阿里山紀行 教案教學設計12-06

        《阿里山紀行》優秀教學設計07-14

        《阿里山紀行》教學設計范文11-1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