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臺歌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yīng)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登幽州臺歌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登幽州臺歌教案1
一、作者簡介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唐代文學家。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陳子昂是唐詩革新的先驅(qū)。他的詩思想進步而充實,語言剛健而質(zhì)樸,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對唐代詩歌影響巨大,F(xiàn)存詩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臺歌》。有《陳伯玉文集》傳世。
二、故事背景
《登幽州臺歌》:696年,契丹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隨軍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陳子昂進言,武攸宜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等詩篇。
三、課文翻譯
前:過去。
古人:古代能夠禮賢下士的圣君。
后:未來,后世。
來者:后世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愴然:悲傷的樣子。
涕:眼淚。
譯文:往前望不到古代禮賢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想到廣闊天地的無窮無盡,我獨自悲傷,熱淚縱橫!
四、問題歸納
1.“獨愴然而涕下”,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抒發(fā)了詩人孤單寂寥、苦悶悲愁的心緒。
2.這首詩歌,句式有何特點?這有什么作用?
前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音節(jié)比較短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郁不平之氣。后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詞,每句六字,四個停頓,音節(jié)比較舒徐流暢,表現(xiàn)了詩人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詩句法長短不齊,音節(jié)抑揚變化,增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
五、課文主題
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悲歌。全詩并未對幽州臺作一字描寫,只是抒發(fā)了登臺感慨,語言蒼勁奔放,語調(diào)慷慨悲涼,表現(xiàn)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處境和苦悶悲愁的情懷。
登幽州臺歌教案2
一、朗讀指導(dǎo)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朗讀節(jié)奏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注釋】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xiàn)今北京市。幽州臺:即燕國時期燕昭王所建的黃金臺。修建黃金臺用于招納賢才,因燕昭王將黃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師郭隗為例,成為當時燕昭王用黃金臺招納而來的第一位賢才。
。、悠悠:渺遠的樣子。
3、愴然:悲傷凄涼。
。、涕:古時指眼淚。
二、作者介紹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射洪人。他是唐詩革新的先驅(qū)者。詩的代表作為《感遇》38首,旨在抨擊時弊,抒寫情懷。他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所重視,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
寫作背景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qū)以擊敵,武不允。稍后,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臺,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三、感知詩歌
詩歌大意
前兩句:(在幽州臺上)我向歷史長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樣的賢君。
后兩句:當?shù)桥_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獨寂寞,悲從中來,悵然淚下。
登幽州臺歌——古詩譯文
意譯
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賢人的蹤影,回頭看看也不見一個效仿古賢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遠、地悠悠而廣袤的天地之間,我獨自憂傷啊,讓人禁不住淚流滿面沾濕了衣襟!
直譯
見不到往昔招賢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歷史上的那些事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無奈,
獨自憑吊,我眼淚縱橫凄惻悲愁!
四、賞析詩歌
這首詩,是古今一致公認的名篇。
詩人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并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fā)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扒安灰姽湃恕币痪湮鍌字,但卻包括了燕昭王在內(nèi)的許多古代賢王,他們知人善任,人盡其才,大約怎么也不會任用像武攸宜這樣的無能之人;至于作者自己,如有像燕昭王這樣的統(tǒng)治者,才能一定會得到施展,抱負終會實現(xiàn)。但這一切不過是感慨而已,因為前代的賢王已成過去,是見不著的。
“后不見來者”,后代的賢君也將會有的,但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暫,自己又怎么能見得著呢!前代的賢王見不著,后代的賢君等不到,空有治國安民的理想,終一生不得實現(xiàn),這該是多么令人憂郁的事情。
1、孤獨
2、生之短促人類擺脫不了的命運
3、懷才不遇封建士子共同的命運
天地人——孤獨
詩歌表現(xiàn)了詩人怎么樣的.情懷?
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以及對賞賢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達了人生的孤獨感。
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節(jié)前緊后舒,這樣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詩的題目有一個“登”字但是詩中無一處點明這個字,不過讀者又處處感到有這個字的存在。一、二句的“前”與“后”自然是詩人登高所望的“眼前”與“身后”,但他卻因此聯(lián)想到久遠的古昔與以后的時代;古今相連,造成了時間的漫長。詩人的苦悶痛苦的心情因時間與空間的襯托,得到了極為深沉的表現(xiàn)。
前三句寫詩人登高時的心理活動,最后一句才寫外部表情。內(nèi)心是表情的依賴,表情是內(nèi)心的反映,兩者恰當結(jié)合,勾畫出一個胸懷大志而又不逢其時、獨立悲嘆的動人形象。全詩的語句長短不齊,音調(diào)富于變化,更有助于表達詩人起伏強烈的慨嘆之情。
《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由于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它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詩的題目有一個“登”字但是詩中無一處點明這個字,不過讀者又處處感到有這個字的存在。一、二句的“前”與“后”自然是詩人登高所望的“眼前”與“身后”,但他卻因此聯(lián)想到久遠的古昔與以后的時代;古今相連,造成了時間的漫長。詩人的苦悶痛苦的心情因時間與空間的襯托,得到了極為深沉的表現(xiàn)。
五、思想感情:
陳子昂在詩中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詩人在詩歌中抒發(fā)了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寂寞孤獨的情緒。
登幽州臺歌——總結(jié)
陳子昂壓卷之作。
創(chuàng)造出了空曠蒼茫、慷慨悲涼的意境。
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和孤獨之感。
登幽州臺歌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本首詩歌。背誦詩歌
2、在誦讀的過程中,展開想象,感悟詩中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本首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準備:圖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dǎo)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名字叫《登幽州臺歌》。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自由讀詩,學習生字詞。
二、自學古詩自由讀讀古詩,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都讀準了。
三、整體感知,理解古詩:
1、學生自由讀詩,借助注釋理解古詩
2、指名讀詩,及時正音。
3、交流。
四、借助畫面,理解詩意,感情朗讀。
1、(實物投影儀:插圖)請學生觀察,師講解詩意,并進行范讀。
2、學生自由練習感情朗讀。
3、指名誦讀,指導(dǎo)朗讀。
4、全班齊讀。
五、指導(dǎo)背誦。
登幽州臺歌教案4
教學目標:
1.感受品味詩的闊大而悲涼的意境,理解詩人蒼涼悲壯的情懷。2.背誦詩歌。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1.要求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guān)于陳子昂的資料
2.教師補充并介紹寫作背景
陳子昂(約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青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武后重視,授麟臺正字。后遷右拾遺。曾因“逆黨”反對武后而被株連下獄。在26歲、36歲時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頗有些遠見。38歲科辭官還鄉(xiāng),后被縣令段簡迫害,冤死于獄中。陳子昂是唐詩革新的前驅(qū)者。其詩思想充實,語言剛健質(zhì)樸,對唐代詩歌影響巨大,張九齡、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從中受到啟迪。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訓(xùn),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遺萬人作前驅(qū)以擊適,武不允。稍后,陳子昂又向武進言,武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臺,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
二、多種形式朗讀課文
三、用幾句話描繪你感受到的詩人的形象。(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
四、通過這首詩的品讀,你認為作者當時登上幽州臺的時候,詩人有怎樣的感想呢?
前代的賢君既不可復(fù)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shù)桥_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而自己卻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時間綿長、空間遼闊)
五、文章第四句表現(xiàn)了詩人怎么樣的情懷?
表現(xiàn)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
六、誦讀課文
七、教師小結(jié):
從詩歌看,指詩歌本身看,指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以及對賞賢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達了人生的孤獨感。
八、作業(yè)布置:背誦古詩。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
——《易水歌》·荊軻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雁門太守行》·李賀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前赤壁賦》·蘇軾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每當我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總仿佛有一位詩人的形象,他象一座石雕孤零零地矗立在幽州臺上。那氣概,那神情,有點象屈原,又有點象李白。風雅中透出幾分豪情,憤激中滲出一絲悲哀。他的眼睛深沉而又悵惘,正凝視著無盡的遠方。他為自己的'不幸而苦惱著,也為一個帶有哲理意味的問題而困惑著。這,就是陳子昂。于是,在我耳邊響起了他的喊聲:“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由于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誅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qū)以擊敵,武不允。稍后,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臺,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边@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端E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登幽州臺歌》是同時之作,其內(nèi)容可資參證!端E丘覽古》七首,對戰(zhàn)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歷史事跡,表示無限欽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fù)可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shù)桥_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本篇以慷慨悲涼的調(diào)子,表現(xiàn)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
本篇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念這首詩,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面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著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為之激動。
登幽州臺歌教案5
教學目標:
1、感受詩的闊大而悲涼的意境,品味詩人的悲嘆,并通過此詩初步感受盛唐氣象。
2、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
感受詩的意境,品味詩人的悲嘆。
教學難點:
通過此詩初步感受盛唐氣象。
教學方法:
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課文,激發(fā)興趣
千金市骨。燕昭王成為明君圣主的代表,黃金臺也成了明君圣主禮遇賢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懷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臺,憑古吊今,感懷時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唐代詩人陳子昂的一首詩《登幽州臺歌》!
千金市骨,意為用重價購買千里馬的骨頭,比喻重視人才,渴望求得人才的愿望!稇(zhàn)國策·燕策一》記載,燕昭王“卑身厚幣以招賢者”,郭隗就給他講了一個用五百金買了付千里馬的骨架,使得一年之內(nèi)得到多匹千里馬的故事。也作“千金買駿骨”。歷史背景燕昭王即位時,燕國正被被齊國打得大敗,國家瀕臨滅亡。昭王下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招納賢才,幫助他治理國家,使燕國盡快強大起來,報仇雪恨。他親自拜訪老臣郭隗,向他請教尋求賢才的方法。郭隗并未急于告訴昭王怎樣求賢,卻向他講了一個尋找千里馬的故事:從前有位國君,不惜用千金求購千里馬,三年過去了,還是沒有買到。有位侍臣對國君說:“請讓我去尋找千里馬吧!”國君就派他去了。過了三個月,侍臣打聽到某地有匹千里馬,但可當他急忙趕到時,千里馬已經(jīng)死了。侍臣便用五百金買下千里馬的骨頭,帶回來見國君。國君大怒,厲聲斥責道:“我要的是活的.千里馬,誰讓你花五百金買來了馬骨?”侍臣回答說:“大王請息怒。我用五百金買回馬骨的消息傳揚出去,天下的人都知道大王真愛千里馬,難道還怕沒有人送上門來嗎?活的千里馬很快就要到了。
”果然,此后不到周年,就得到了三匹千里馬。郭隗講完故事后對昭王說:“大王果真要招納賢才,就先從我開始吧!”于是昭王給郭隗建了豪華的住宅,像對老師那樣恭敬地伺候他。消息傳出之后,魏國的樂毅、齊國的鄒衍、趙國的劇辛等,紛紛來到燕國,在他們的幫助下,燕國很快富強起來,終于打敗齊國,報了前仇。
二、作者簡介
陳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學家。梓洲射洪(今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陳子昂是一個很有政治頭腦和軍事眼光的人,武則天當政時,契丹南侵,武則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敵,任陳子昂為參軍。詩人在軍中因提出不同的作戰(zhàn)策略受到降職處分。一次,他登上幽州臺,放眼河山,忽發(fā)無窮感慨,寫下了這首傳世之作。
三、時空背景:幽州臺
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北樓,為戰(zhàn)國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的大興縣,當時是戰(zhàn)國時候燕國的國都。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執(zhí)政后,勵精圖治,廣招賢士,為了使原來國勢衰敗的燕國逐漸強大起來,燕昭王建黃金臺,置金于黃金臺上,延請?zhí)煜缕媸,很快就招到了樂毅等賢能之人,國家迅速強大,后來樂毅帶領(lǐng)大軍攻打齊國,攻陷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使齊國幾乎滅亡。燕昭王在建黃金臺之前還曾建碣石宮,把梁人鄒衍延請入內(nèi),師禮事之,廣籌振興國家大計,并樹立了自己賢明哲睿、招賢納士的良好聲譽。
1、聽讀:注意字音和節(jié)奏
2、單讀
3、齊讀
4、自由朗讀
5、背誦
6、朗讀詩歌
朗讀要點: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式為: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后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式為: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前兩句音節(jié)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郁不平之氣;后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jié)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xiàn)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長短不齊,音節(jié)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
第二課時
1、提問: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應(yīng)該怎么去理解和翻譯?請用自己的話來回答。明確:前代的賢君既不可復(fù)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shù)桥_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而自己卻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時間綿長、空間遼闊)
2、提問:前兩句詩是什么角度寫的?“古人”指誰?“來者”指誰?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境遇?明確:——時間角度(前、后)。古人指燕昭王一類的古代禮賢下士的明君,來者指未來的燕昭王一類的禮賢下士的明君。“前不見”“后不見”,時間無止無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暫,而自己因“不見”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功業(yè)未成,空老一生。寫出了作者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胸懷才學但生不逢時,難以施展)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愁苦之情。
3、提問:后兩句詩是從什么角度寫的?詩人為什么見此景而涕下?明確:——空間角度(天、地)?臻g無限遼遠。在無限的時間與空間面前,詩人感到孤獨,寂寞,悲涼。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功業(yè)未成,空老一生,面對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愴然涕下”?愴然:傷感的樣子;涕,眼淚
4、提問:這首詩的主題是什么? ——這首詩通過寫登臨幽州臺的所見所感,抒發(fā)作者懷才不遇、寂寞苦悶的愁苦情懷。所見:時空的無限;所感:懷才不遇,生不逢時。(表現(xiàn)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
5、提問:你看到一個怎樣的陳子昂?用幾句話描繪你感受到的詩人的形象。(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
——我看到一個沉思的陳子昂。我看到一個為自己不能實現(xiàn)人生價值而愴然涕下的陳子昂;我看見一個有著積極的人生追求,渴望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陳子昂。
——詩人獨自站在幽州臺上,他仰望長天,俯視大地,潸然淚下
6、寫作特色很少格律限制,形式自由靈活;氣勢磅礴,胸懷宏偉,慷慨悲涼。
7、再次誦讀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登幽州臺歌教案6
教學目標
1、感受詩的闊大而悲涼的意境,品味詩人的悲嘆,并通過此詩初步感受盛唐氣象。
2、 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受詩的意境,品味詩人的悲嘆。
難點:通過此詩初步感受盛唐氣象。
說明:詩歌是情緒的抒發(fā),讀詩的重點首先是讀出詩人的情緒情感。當然,詩無達詁,教師不要強求統(tǒng)一答案。另外,為了更好的讀懂詩歌,也應(yīng)該注意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
盛唐氣象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財富,但是,從初唐詩歌中讀出這點來對于一個六年級的學生是有難度的。教師適當講解,讓學生有初淺的感受也就可以了,不必急于求成。
教學工具
多媒體和黑板
教學方法
引導(dǎo)、探究
教學過程
《登幽州臺歌》是一首廣為傳唱的經(jīng)典詩作,讀經(jīng)典就要讀出經(jīng)典中的文化。傳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是語文課一項重要的任務(wù)。唐朝是悠悠歷史中一座奇峰,唐詩是詩歌王國的奇葩。讀唐詩,品唐朝之氣象,會滋潤我們年輕的心靈,豐富我們的精神家園。
《登幽州臺歌》是體現(xiàn)陳子昂詩歌主張的代表作。它的出現(xiàn),標志著齊梁浮艷、織弱詩風的影響已一掃而空,盛唐詩歌創(chuàng)作的新潮即將涌現(xiàn)。韓愈《薦士》詩云:“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敝赋隽怂麑μ圃姷拈_啟作用。讀《登幽州臺歌》不僅要讀出陳子昂的懷才不遇的悲慨,還應(yīng)該讀出盛唐的端倪來。
一、介紹作者,知人論世。
二、用幾句話描繪你感受到的詩人的形象。(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
三、通過這首詩的品讀,你認為作者當時登上幽州臺的時候,詩人有怎樣的感想呢?
四、前代的賢君既不可復(fù)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shù)桥_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而自己卻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時間綿長、空間遼闊)
五、文章表現(xiàn)了詩人怎么樣的情懷? 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以及對賞賢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達了人生的孤獨感
六、藝術(shù)特色:本篇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念這首詩,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面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著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為之激動。
七、初識盛唐氣象 借助前人評論,感受詩歌的闊大的境界,雄渾的格調(diào)。
(韓愈:“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柳宗元:“張說工著述,張九齡善比興,兼?zhèn)湔咦影憾选?馬端臨:“惟詩語高妙,其他文則不脫偶儷卑弱之體”;胡應(yīng)麟:“唐初承襲梁隋,陳子昂獨開古雅之源”;胡城亨:“大澤一呼,為眾雄驅(qū)先!) 理解評論;貞浘辰绾甏蟮奶圃。
八、朗讀要點:
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式為: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后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式為: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前兩句音節(jié)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郁不平之氣;后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jié)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xiàn)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長短不齊,音節(jié)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
九、有人說陳子昂這首感傷之作是由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遭遇觸發(fā)的,但是可以引導(dǎo)我們從哲理的高度來思索人生的奧秘,從詩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宇宙的偉大與永恒。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說說你的理解。
登幽州臺歌教案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借助注釋、課后練習,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借助注釋和課后練習,以及相關(guān)資料,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1、同學們,在我國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永開不敗。有這樣一位詩人,他胸懷大志,博覽群書;有這樣一位詩人,他屢受排擠,報國無門;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獨上高樓,難尋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從心中來,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的詩。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領(lǐng)略中華古詩的魅力。大家知道詩人是誰嗎
2、指名回答。對,就是陳子昂約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
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那時武則天當政,信用酷吏,濫殺無辜。他不畏迫害,屢次直言上諫,對武則天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的意見,但不為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反而受到打擊,這使得他心情非?鄲灐Mㄌ煸(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陳子昂作為參謀,屢次向武則天進言,屢遭降職,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登幽州臺歌》。
3、這樣一位才子,這樣一位胸懷大志的詩人寫下的詩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今天我們就學習他寫的《登幽州臺歌》
二、初步感知
1、板書課題(提醒學生認真看師書寫課題,注意字的筆順筆畫,“幽”字中間一豎要寫長些),齊讀課題
2、誰來說說課題的意思。 登臨:詩人登到高處叫“登臨”,臨,面對。登到高處面對開闊的景物,人的心胸會為之一變,于是便有了許多聯(lián)想和想象,抒發(fā)出來,寫下來,就是詩文,陳子昂登臨幽州臺,幽 州臺在哪兒?
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北樓,為戰(zhàn)國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的大興縣,當時是戰(zhàn)國時候燕國的國都。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執(zhí)政后,勵精圖治,廣招賢士(有將有德有才之人),為了使原來國勢衰敗的燕國逐漸強大起來,燕昭王建黃金臺,置金于黃金臺上,延請?zhí)煜缕媸,很快就招到了樂毅等賢能之人,國家迅速強大,后來樂毅帶領(lǐng)大軍攻打齊國,攻陷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使齊國幾乎滅亡。燕昭王在建黃金臺之前還曾建碣石宮,把梁人鄒衍yǎn請入內(nèi),師禮事之,廣籌振興國家大計,并樹立了自己賢明哲睿ruì(即有智慧、有能力、英明)、招賢納士(網(wǎng)羅人才)的良好聲譽。
3、那么作者為什么要登上幽州臺,而不登其它高樓呢? 背景意義:對于我國封建歷數(shù)之不盡的懷才不遇的文人,燕昭王和黃金臺都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陳子昂非常仰慕燕昭王這樣的圣明君王,深恨自己生不逢時,不能趨歸燕昭王這樣的明君麾下建功立業(yè)!
4、那么作者登上幽州臺到底是怎樣的感受呢? 陳子昂還曾寫過一首詩《燕昭王》,我們不妨先來理解一下這首詩: 南登碣石館, 遙望黃金臺。 丘陵盡喬木, 昭王安在哉? 霸圖今已矣, 驅(qū)馬復(fù)歸來。 譯文 從南面登上碣石宮,望向遠處的黃金臺。丘陵上已長滿喬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宏圖霸業(yè)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騎馬歸營。
“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碣石館,即碣石宮。燕昭王時,梁人鄒衍入燕,昭王筑碣石宮親師事之!包S金臺“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臺上,在此延請?zhí)煜缕媸。未幾,召來了樂毅等賢豪之士,昭王親為推轂gǔ(古代帝王任命將帥時的隆重禮遇),國勢驟盛。以后,樂毅麾huī軍伐齊,連克齊城七十余座,使齊幾乎滅亡。詩人寫兩處古跡,集中地表現(xiàn)了燕昭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明主風度。從“登”和“望”兩個動作中,可知詩人對古人何等向往!
當然,這里并不是單純地發(fā)思古之幽情,詩人如此強烈地推崇古人,是因為深深地感到現(xiàn)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著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抒發(fā)了世事滄桑的感喟。
詩人遙望黃金臺,只見起伏不平的丘陵上長滿了喬木,當年置金的臺已不見,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這表面上全是實景描寫,但卻寄托著詩人對現(xiàn)實的不滿。為什么樂毅在燕國能做出驚天動地的業(yè)績呢?道理很簡單,是因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這兩句明說不見“昭王”,實是詩人以樂毅自比而發(fā)的牢騷,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作品雖為武攸yōu宜(武則天的侄兒)“輕無將略”而發(fā),但詩中卻將其置于不屑一顧的地位,從而更顯示了詩人的豪氣雄風。
作品最后以吊古傷今作結(jié):“霸圖今已矣,驅(qū)馬復(fù)歸來。”詩人作此詩的前一年,契丹攻陷營州,并威脅檀州諸郡,而朝廷派來征戰(zhàn)的將領(lǐng)卻如此昏庸,這怎么不叫人為國運而擔憂?因而詩人只好感慨“霸圖”難再,國事日非了。同時,面對危局,詩人的安邦經(jīng)世之策又不被納用,反遭武攸宜的壓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已矣”二字,感慨至深。這“驅(qū)馬歸來”,表面是寫覽古歸營,實際上抒發(fā)自己報國無門的感嘆,也暗示了歸隱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結(jié)束了對契丹的戰(zhàn)爭,此后不久,詩人也就解官歸里了。 這首懷古詩借古諷今,感情深沉,詞句樸質(zhì),有較強的感人力量。 表達了對燕昭王的追思仰慕和自己不能在其麾下建功立業(yè)的遺憾。這首五言古詩同《登幽州臺歌》一樣,是作者隨武攸宜東征契丹時所作。
三、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千古流傳的詩吧。
初讀古詩。 生自由讀詩,提出要求: 提示:這首詩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其實這首詩融“楚辭”與漢魏的“歌”兩體而成)“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式為: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后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式為: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檢查初讀情況:指名讀,學生評議讀得如何?(讀準了字音,詩的節(jié)奏把握很準,讀出了詩的韻味。相機劃出詩的節(jié)奏) 賽讀(男女小組)、齊讀。
四、深入理解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讀通讀順了詩句,其實每一首詩句字里行間中都隱藏著作者別樣的情懷,下面我們就走進陳大詩人的心里,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
學生自讀
1、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師:前兩句詩是什么角度寫的? 時間(前——后)
師:“古人”指誰?“來者”指誰? 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 來者指:現(xiàn)代禮賢下士的明君
師: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境遇? “前不見”“后不見”,時間無止無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暫,而自己因“不見”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功業(yè)未成,空老一生。寫出了作者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胸懷才學但生不逢時,難以施展)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愁苦之情。
師:這句譯文:追憶歷史,我無緣拜會那些求賢若渴的古代堅主;向往未來,我更為不能生逢曠世明君而萬分擔憂。
2、后兩句詩又是從什么角度寫的?詩人為什么見此景而涕下?
空間角度(天、地)?臻g無限遼遠。 當詩人登臺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在無限的時間與空間面前,詩人感到孤獨,寂寞,悲涼。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功業(yè)未成,空老一生,面對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愴然涕下”?
師:是啊,作者生不逢時的惆悵之情、懷才不遇的哀嘆、報國無門的悲憤、知音難覓的苦悶、建功立業(yè)的渴望、理想破滅的痛苦在這里集中體現(xiàn)了 一個“獨”字渲染了詩人不可名狀的孤獨悲涼質(zhì)感。
“愴然而涕下”逼真的描繪了詩人熱淚飛灑的情態(tài)和悲憤。
師:譯文:一想到天地的廣闊無邊與永恒不息,就浩嘆人生的短暫與渺小。吊古傷今,我怎能不憂從中來,潸然淚下呢!
3、升華朗讀
師:(蒼天無語,只能靜靜的聽他傾訴,北風呼嘯,替他把滿腔悲憤宣泄,情何以堪,——讓我們把把詩人的情感宣泄出來吧,)生齊讀古詩。
再次指導(dǎo)朗讀:前兩句音節(jié)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郁不平之氣;后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jié)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xiàn)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長短不齊,音節(jié)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
4、同學們你認為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 師:這首詩看起來比交消極,但其實則不然,他流露出作者積極進取的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渴望。
5、你看到一個怎樣的陳子昂?用幾句話描繪你感受到的詩人的形象。(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 ——我看到一個沉思的陳子昂。我看到一個為自己不能實現(xiàn)人生價值而愴然涕下的陳子昂;我看見一個有著積極的人生追求,渴望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陳子昂。 ——詩人獨自站在幽州臺上,他仰望長天,俯視大地,潸然淚下
6、這首詩的主題是什么? ——這首詩通過寫登臨幽州臺的所想所感,抒發(fā)作者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愁苦情懷。 所見:時空的無限;所感:懷才不遇,生不逢時。(表現(xiàn)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
7、寫作特色:氣勢磅礴,胸懷宏偉 ——氣勢磅礴:景物宏大開闊壯美; ——胸懷宏偉:胸懷宇宙
四、總結(jié)全文、默寫古詩
1、小結(jié)學習古詩方法;
(1)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2)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3)熟讀吟誦
2、師:同學們,詩人是不幸的,報國無門,獨上高臺,知音難覓,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詩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他留下了這樣一首足以萬古不朽的詩作,我們也是幸運的,在一千多年以后能欣賞到這樣一首名垂千古的詩篇,讓我們拿起自己的筆,把詩人的情懷也流淌在我們的紙上吧。(生默寫古詩)
五、拓展
1、課外讀讀陳子昂的詩作
2、試著改寫這首詩,注意人物的心里描寫
登幽州臺歌教案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借助注釋、課后練習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誦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能憑借語言文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dǎo)入,了解作者:
1、同學們,在我國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永開不敗。而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lǐng)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shù)風格,更能讓我們領(lǐng)略詩歌描繪的雄壯、優(yōu)美的意境。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登幽州臺歌》,齊讀詩題。
2、你們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3、簡介作者,為理解詩情奠下基礎(chǔ)。
二、自讀詩句,理解詩意。
1、學生細讀詩,借助詞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掌握,實在不會的則做上記號質(zhì)疑。
2、指名讀。讀出韻味和節(jié)奏。
3、說說自己讀懂了哪些句子?你展開了哪些想象?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
4、全班交流。
三、朗讀指導(dǎo),領(lǐng)悟詩情。
1、再讀體會,思考:詩中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我們該用什么語氣讀呢?
2、學生自由讀,在小組內(nèi)討論。
3、情感朗讀,賽讀。
4、齊讀。
四、總結(jié)全文:
1、總結(jié)古詩。
2、總結(jié)學法:
a、學生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登幽州臺歌》?
b、老師總結(jié)學習方法:
。1)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2)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3)熟讀吟誦,拓展延伸。
作業(yè)設(shè)計:讀一讀陳子昂其他的詩
板書設(shè)計: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教案9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翻閱整套職高《語文》教材,《唐詩三首》是其中唯一的一組唐詩,這三首詩的選擇上也是很有特點的,第一首《登幽州臺歌》是初唐的古風,第二首《登金陵鳳凰臺》和第三首《登岳陽樓》分別是盛唐和中唐的近體詩。由此可見,它是根據(jù)唐詩的體裁發(fā)展順序來編排的。所以,在學習詩歌的鑒賞方法和了解唐詩的概貌上,這篇課文都占有獨一無二的地位。根據(jù)上述教材分析,針對《登幽州臺歌》,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2、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古詩幾種體裁,掌握古風和近體詩體裁的不同。
。2)能力目標:提高詩歌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詩中的意境,體會詩人獨特的感情。
3、重點,難點設(shè)置:
重點:感受意境,提高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難點:學習詩歌鑒賞的方法。
下面,我再從教法學法上談?wù)劊?/p>
二、說教法
1、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職業(yè)中專高一年級文秘班的學生,他們在語文能力上略高于其他專業(yè),所以在教學的時候應(yīng)該注意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多拓展一些。
我準備的教學方法為:
2、教學方法
移情法:用多媒體音樂、畫面等營造濃厚的氛圍幫助學生迅速進入情境。
誦讀法:反復(fù)誦讀,甚至背誦,體會唐詩音韻的和諧和凝練的語言?梢约由盍私,加強記憶。
設(shè)疑討論法: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探究學習中的問題,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比較閱讀法:對比這一組唐詩,比較體裁的變化,格律的不同。比較課內(nèi)外不同詩文,感受不同意象營造出的不同意境。
學生對應(yīng)的學法為:
三、說學法
1、課前自習法(課前預(yù)習,了解作者、作品等相關(guān)知識和背景。)
2、誦讀感知法(學生先聽范讀,后反復(fù)誦讀)。
3、合作探究法(學生自由選擇課堂任務(wù)、合作伙伴,組織學習
討論,分析解決問題)。
4、比較閱讀法(通過比較閱讀分辨不同體裁,或者通過不同的意象表現(xiàn)不同的意境展延伸課堂知識,培養(yǎng)詩文鑒賞能力)。
最后我來具體談?wù)勥@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一共由四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導(dǎo)入、鑒賞、練習、總結(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導(dǎo)入和提示教學內(nèi)容
采用多媒體手段,以名家名句導(dǎo)入。(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鹿柴》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王之渙《涼州詞》唐朝是詩歌的黃金時代,詩寫得好會被人追捧,寫詩是一件很時尚的事,不僅文人墨客寫詩,就連出家的和尚都寫詩。七歲的駱賓王寫了“鵝、鵝、鵝、”一夜成名。既有七歲就寫出詠鵝的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也有八十五歲寫出《回鄉(xiāng)偶書》的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既有皇帝甚至女皇帝寫的《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也有村夫張打油的打油詩:(江上一籠統(tǒng),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我采用大量的舊知識和少量的課外知識相結(jié)合的方式,讓學生迅速處于一種比較熟悉卻又略有陌生的情感體驗中,對接下來的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強烈的.期待。
提示:我們將要學習鑒賞的是一組唐詩,既然是一組,那么我們就應(yīng)該從了解唐詩整體的概貌。古代詩歌從唐代開始,逐漸進入了一個嚴格要求格律的近體詩階段。
強調(diào):這三首詩雖然題目中都有一個“登”字,都可以算登臨抒懷詩,但是體裁也有不同。風格、意境更不相同。
要求:不僅僅象初中一樣要求能理解、會背誦,在高中階段要要擴大知識面,學會鑒賞詩歌的主要方法,學生們在課外應(yīng)多了解唐詩。
接下來交代學習任務(wù),提醒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僅要象初中一樣要求理解,背誦,還要擴大知識面,掌握詩歌鑒賞的主要方法。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具體鑒賞《登幽州臺歌》
首先是采用多種方式誦讀詩歌:
。1)、范讀,分讀、齊讀等等(為了使學生能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意境,我精選了一個塤曲《哀郢(yǐng)》曲風沉重悲涼,與此詩的意境十分符合。)同時在讀的時候提示學生注意該怎樣停頓,該有怎樣的情感、(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涕下。)
。2)、設(shè)疑討論、合作探究:
1、詩給大家怎么的感受?(感悟情感)
2、詩中抒情的句子是哪句,在抒情之前在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這究竟是怎樣的思想感情?(體會意境)
3、請試著聯(lián)想想象詩人登幽州臺的情景。(再現(xiàn)情境)
4、這是一首流傳千古的寫孤獨的詩,寫孤獨,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分析寫法)
5、莫非有莫大的憂傷?究竟是什么而導(dǎo)致詩人產(chǎn)生這種曠世的孤獨感呢?(了解背景)
我設(shè)置了這樣五道問題。第一道問題憑借前面朗誦的環(huán)節(jié)是比較容易感悟得到答案,詩中蘊涵的情感是孤獨,但是最難體會到的是詩中那種曠世的孤獨,這就必須從詩文的詞句入手,思考第二個問題。詩歌的前三句用粗筆勾勒,仿佛是寫“古人”、“來者”,寫“天地”歲月,似乎沒有寫景而實際上是景被虛化了,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古今滄桑易變的人事和一個浩茫寬廣的宇宙天地,而在這無垠的時空詩句中嵌入兩個感官動詞:“不見”和“念”字,就突出了一個視極四野,思及古今的孤獨的思索者的形象。他“念”而無法得到解答,愁懷無法得到排解,自然就悲愴,轉(zhuǎn)化出最后的結(jié)句“獨愴然而涕下”。結(jié)合前面的三句詩,詩人陳子昂應(yīng)該是思考到的了人類一個宿命的問題:即宇宙無窮而人生有限,歲月易逝而功業(yè)難就。這個矛盾對于當時的詩人來說,是無法作出解答的,意境顯得就十分的悲愴和黯然。整首詩就
成就出這樣一個情境,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志士在當朝復(fù)雜的人事面前無能為力,報國無門,只空懷一腔怨憤,在這無垠的時空中黯然悲歌。這就是曠世的孤獨。自然引起無數(shù)人的共鳴,所以詩歌流傳千古。這道題的完成為教學難點的突破打下了基礎(chǔ),為了讓學生能更進一步感悟到意境,我要求學生完成第三題,以聯(lián)想再現(xiàn)的方式來感受情境。這道題是開放性的,并不要求一個標準答案,如果學生能聯(lián)想到時空的浩渺無情和人的渺小無力,得出對比,突出孤獨感覺即可。第四題的目的把握這首詩的特點,實現(xiàn)從感悟到到理論的提升。這首詩的意境是通過設(shè)置情境得以實現(xiàn)的,情與景是密不可分的,把握意象、感受情境是體會詩歌意境的最重要的途徑。懂得了這點,就為以后鑒賞詩歌奠定了基礎(chǔ)。第五題實際是介紹詩人陳子昂的背景材料。我希望同學在這堂課上能體會到對一首詩的理解是有層次的,當他了解背景后才會體會到詩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曠世的孤獨。讓同學們懂得鑒賞一首詩歌是一定要知道作者的背景的,甚至要知道詩人當時所處的時事環(huán)境。
這五道題目,我實際上是按照感悟—體會—探究的順序來進行的,基本完成詩文的鑒賞。
(3)、分析體裁
這一步是讓同學們掌握唐詩的體裁。
。ü棚L:唐代以前,寫詩不講究平仄、對仗,用韻自由,句式句數(shù)不拘,每句則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后世使用古體詩、七言者較多),唐人因而將這類詩歌稱為古體詩。三類:“歌”、“行”、“吟”唐人也有寫古風的。)
。4)、小結(jié)
到這里,我要為這首詩的鑒賞學習做一個小結(jié),提醒同學們,每一首詩歌,都應(yīng)該采用了解背景、感受音韻、感悟意象、體會意境、辨析技巧、分析體裁等方面來鑒賞。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拓展練習
比較閱讀,鑒賞一些詩句,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同樣是寫孤獨感,使用的意象不同,我們能感受意境的有何不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的孤獨
“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薄獎⒂礤a《柳枝詞》物是人非思念伊人的孤獨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夜泊楓橋》清幽寂遠思念親人的孤獨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薄钋逭铡堵暵暵饭录懦羁,國破家亡的孤獨
“把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水龍吟》缺少知音,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堂總結(jié)
完成練習后,提醒同學們,我們十年來所學過的詩歌有近百首,從現(xiàn)在起,我們應(yīng)當從以上六個方面以鑒賞的態(tài)度去對待每一首詩歌,如果在鑒賞當中遇到了問題,我們可以去網(wǎng)絡(luò)搜索和查閱工具書。(特別提醒同學們,我們學過的每首詩都可以從百度百科中搜索到大量資料)同時告訴他們我很樂意和大家一起來了解優(yōu)秀的唐詩。到這里為止,我已經(jīng)完成了我所有教學內(nèi)容,但是我希望這個教學活動遠遠沒有結(jié)束。
6、板書
這是我這節(jié)課的板書設(shè)計:
五、最后陳詞
我這堂課設(shè)計的指導(dǎo)思想是按照“大語文”的觀點來進行的,我試圖告訴學生,所謂語文教材和課堂教學,僅僅是提供了一些優(yōu)秀文章范例,我能教給學生只是一點點學習方法。而最重要的是學生自主閱讀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這次說課能表達我這個意思的一二,我也就滿足了。還請各位專家及同行不吝賜教,謝謝!
【登幽州臺歌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登幽州臺歌教案03-30
《登幽州臺歌》教案03-19
《登幽州臺歌》教案07-29
登幽州臺歌教案08-24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11-04
《登幽州臺歌》鑒賞03-20
唐詩《登幽州臺歌》08-28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08-31
唐詩 登幽州臺歌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