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十二章原文以及翻譯 推薦度:
- 論語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譯 推薦度:
-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論語十二章原文翻譯
《論語》是記載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文集,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之一。所選的十二章語錄是孔子及其弟子關(guān)于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以及個人修養(yǎng)等方面的經(jīng)典論述,都是蘊含著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十二章原文翻譯,供各位閱讀和參考。
原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稙檎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稙檎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队阂病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薄妒龆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p>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薄蹲雍薄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薄蹲訌垺
翻譯
1、孔子說:“學習了然后按時溫習它,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謀劃事情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守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fù)習了呢?”
3、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能有所成就,四十歲(掌握了知識)而不致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順從意愿,又不越過法度!
4、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可以憑借(這)做老師了!
5、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會(對自己的學業(yè))有疑惑!
6、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那貧困的憂愁,顏回卻依然自得其樂。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
7、孔子說:“懂得學問和事業(yè)的人比不上喜愛學問和事業(yè)的人;喜愛學問和事業(yè)的人比不上以學問和事業(yè)為快樂的人!
8、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砀毁F,對于我來說就像浮云一樣!
9、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見)他不好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點!
10、孔子在河邊感嘆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樣流去, 日夜不停。”
11、孔子說:“軍隊可以改變主帥,(但哪怕是)一個平民百姓,(也)不可以改變志氣!
12、子夏說:“廣泛地學習,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發(fā)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注釋
1、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這里指孔子。
2、時習:按時溫習。時,按時。習,溫習。
3、不亦說乎:不是很愉快嗎。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問。說,通假字,同“悅”,愉快。
4、慍:生氣,惱怒。
5、君子:這里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有才德的人。
6、吾:人稱代詞,我。
7、日:每天。
8、三。憾啻芜M行自我檢查。三,泛指多次。一說,實指三個方面。省,自我檢查、反省。
9、為人謀:替人謀劃事情。為,幫助。
10、忠:盡心竭力。
11、信:誠信。
12、傳:傳授,這里指老師傳授的知識。
13、十有五:十五歲。有,同“又”,用于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14、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
15、惑:迷惑,疑惑。
16、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認為天是世間萬物的主宰。命,命令。
17、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通常認為是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
18、從心所欲:順從意愿。
19、逾矩:越過法度。逾,越過。矩,法度。
20、溫故而知新: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
21、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22、殆(dài):疑惑。
23、回:即顏回(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
24、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25、堪:能忍受。
26、之:代詞,它,這里指學問和事業(yè)。一說,指仁德。
27、者:代詞,“·······的人”。
28、好:喜愛,愛好。
29、樂:以········為快樂。
30、飯疏食,飲水:吃粗糧,喝冷水。飯,吃。疏食,粗糧。水,文言文中稱冷水為“水”,熱水為“湯”。
31、肱(gōng):胳膊上從肩到肘的部分,這里指胳膊。
32、義:即“宜”,行為的尺度。
33、于:介詞,對,對于。
34、如浮云:像浮云一樣。
35、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6、善者:好的方面,優(yōu)點。善,好。者,……的人
37、川上:河邊。川,河流。
38、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逝,往;離去。斯,代詞,這,指河水。夫,語氣詞,用于句末,表示感嘆。
39、三軍:指軍隊。
40、奪:改變。
41、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這里泛指平民百姓。
42、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晉國人,孔子的弟子。
43、篤志:志向堅定。篤,堅守。
44、切問而近思:懇切的發(fā)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切,懇切。
45、仁:仁德。
信息分析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方法)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為人處事)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道德修養(yǎng))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為人處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人處事)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習方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方法)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W習態(tài)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態(tài)度)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為人處事)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習態(tài)度)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珍惜時間)
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道德修養(yǎng))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學習方法)
鑒賞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書,由若干篇章組成,內(nèi)容大多是關(guān)于學習、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世的一般原則。所選十二則,一方面闡述了學習應(yīng)該有謙虛好學的態(tài)度和勤學好問、實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闡述了溫故知新、學思結(jié)合、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對后世的教育理論影響極大。另外,還有關(guān)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問題,教育人為人處世的原則等論述。
論語簡介
《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成書于戰(zhàn)國前期。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創(chuàng)語錄體,其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墩撜Z》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nèi)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zhì)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墩撜Z》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yīng)答,點到即止;或啟發(fā)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而且論語教給了后人如何為人處世的道理《論語》與《易經(jīng)》、《黃帝四經(jīng)》、《老子》、《莊子》,共為中華民族的幾部源頭典籍,它們不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體道悟道的智慧結(jié)晶。
作者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末期魯國陬邑(zōu yì)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主張“仁”,以“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的教學理念來教育學生。他后來被尊稱為“圣人”?鬃优c孟子并稱“孔孟”,孔子被尊為 “至圣”,孟子為 “亞圣”。
論語十二章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讀準字音,明確字義:慍、罔、殆、謂、哉、焉等。
能力目標:準確誦讀課文,并在理解每一則語錄的基礎(chǔ)上背誦及默寫課文。
德育目標:引導(dǎo)學生體會十則語錄的深刻內(nèi)涵,帶領(lǐng)他們學習古人高尚的品格。
【教學重點】
1、字詞。鼓勵學生課前預(yù)習,借助課文注釋及工具書等自行理解、記憶。
2、語句。引導(dǎo)學生在理解字詞的基礎(chǔ)上翻譯并準確表達每則語錄,學習古人可貴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或為人處事等。
【教學難點】
在理解字詞,懂得翻譯的基礎(chǔ)上,能像古人做的一樣。
【教學課時】兩個課時
【教學方式】黑板教學
【課文脈絡(luò)】①-③-④-⑤-⑦-⑨-⑩-②-⑥-⑧
【整體板書】
學習方法:①②③⑥⑦
學習態(tài)度:④⑤⑥
個人修養(yǎng):①⑧⑨⑩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導(dǎo)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語文第二單元的學習已經(jīng)接近尾聲了。
問1:還差哪一篇課文沒有講呢?(讓同學生回答《論語》)
問2:沒錯。那大家看一下課本,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與我們一二單元學過的課文中,形式是不是很不一樣?(讓學生回答形式是文言文)
問3:對,就是文言文。很多同學很怕文言文啊,覺得根本看不懂它在講什么,但是,要知道,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可不是白白度過的,我們那些先輩,那些古人的智慧,可厲害著呢!要是能學到一些,那受益的肯定是我們吧?
所以,我們今天就好好學一些我們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說的話,看看他是怎么教育他的弟子的。下面,大家跟著我來朗讀,同時把自己不會的字詞畫下來,邊讀邊思考:到底論文中《論語》十則都講了些什么呢?
第一課時
二、集體誦讀,整體感知。
以領(lǐng)讀的方式,由老師帶領(lǐng)全班同學一則一則地讀,讀完繼續(xù)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
三、孔子及《論語》簡介
好的,課文讀完了,不過,在正式進入學習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他還被尊為“圣人”,他的學說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甚至被認為“半部《論語》治天下”,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
《論語》十則的每一則都表達了精深的道理,不僅內(nèi)容豐富,而且語言也很有特色——語錄體,對吧?大家都知道什么叫語錄體嗎?
當然,大家一定還有很多疑問,比如還是有些字詞的注音和解釋不懂,還是不太理解古人說的話到底有什么深刻含義對不對?沒關(guān)系,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來解答。先看第一則。
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1、疑難字詞
①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tǒng)文化典籍。
、跁r習時常地復(fù)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shù)臅r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傲暋,指演習禮、樂;復(fù)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叟竺~,朋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苷f(yuè)通“悅”,愉快。
⑤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迲C(yùn)生氣,發(fā)怒。
、呔舆@里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2、“而”的用法
①“學而時習之”:“而”是連詞,表順接。
、谝啵▂ì):同樣、也是。乎: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可譯“嗎”。
、凇叭瞬恢粦C”:“而”表轉(zhuǎn)折,相當于“可是”、“但是”。
3、翻譯
孔子說:“學了以后而又時常復(fù)習,不也是很高興的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相會,不也是很快樂的嗎?別人不了解自己但自己又不會惱火,不也是君子嗎?”
4、講解
、佟皩W而時習之”中,孔子特別強調(diào)“習”的重要和樂趣!傲暋辈粌H指鞏固所學,而且指要能悟出新意。(第一則完后,跳到第三則先講)
②“有朋自遠方來”,為何而“樂”?(“樂”因:切磋學問和修養(yǎng)道德。)
、邸叭瞬恢粦C”句中,怎樣理解“君子”的內(nèi)涵?(我們聽過“君子動口不動手”這句話,由此可見君子有一個特點,那是什么呢?——有修養(yǎng)。問學生:什么樣的人才會動手打架?孔子所說的“君子”很顯然是有修養(yǎng)的,“人不知而不慍”,別人不理解他,他也不跟別人爭得面紅耳赤。這種做人的態(tài)度,是不是值得我們學習呢?)
5、小結(jié)
這一則語錄中,“學而時習之”講的是學習方法;“有朋自遠方來”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切磋學問和修養(yǎng)道德;“人不知而不慍”講的是個人修養(yǎng)的問題。
6板書(簡要提醒學生記下破折號右邊對應(yīng)的即可)
學而時習之——學習方法
有朋自遠方來——學習樂趣
人不知而不慍——個人修養(yǎng)
第三則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
剛才我們講了“習”的方法,不僅指鞏固所學,而且指要能悟出新意,跟第三則談到的意思很相近,我們就先看第三則。
1、疑難字詞
、佟肮省保骸芭f”,與“新”相對,此處引申為“舊有的”、“原來的”。
②知:領(lǐng)悟。
、劭桑嚎梢。
、芤裕簯{借。
、轂椋鹤鳛椤
2、翻譯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卻能有新的領(lǐng)悟,這樣的人便可以做老師了!
3、講解
大家知道嗎,外國有一位心理學家叫艾賓浩斯的,他做的研究表明:人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隨后趨于平穩(wěn)。所以,我們同學復(fù)習時最好能在遺忘大量開始前進行,這樣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看課文,幾千年前的孔子竟然也知道這個原理,還告訴我們:“溫故而知新!迸f的知識掌握牢固了,還不容易領(lǐng)悟出新的知識嗎?所以啊,同學們在能力范圍內(nèi),最好反復(fù)思考、定期復(fù)習,這樣容易有所心得,有所體會。這么好的一個方法,大家如今學了一定要會運用才不浪費哦。
4、小結(jié)
這一則說的還是學習方法,指出在復(fù)習舊知識的基礎(chǔ)上,能領(lǐng)悟新的知識。在這里,“溫故”和“知新”并重,強調(diào)新舊交替的連續(xù)性。
第四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保ā稙檎罚
大家猜一下:把一塊鐵放在門口,那么鐵就會生銹;那如果把一塊金子放在門口,金子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答案是:被偷走。┻@是一個笑話,但通過這個笑話我們也能看出:鐵放久了不用,甚至任憑它風吹日曬,后果將會怎樣呢?沒錯,只能生銹,沒用了。有一句老話說:“刀不磨不生銹,人不學會落后!焙呛,當然,現(xiàn)在我們有不銹鋼刀啦。不過,這老話也有它的道理,什么道理?——大腦就像刀一樣,不開動腦筋,就會生銹呀。愛迪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可他為什么能發(fā)明那么多東西呢?答案很簡單:他積極思考!這是很重要的原因。
現(xiàn)在我們看第四則論語。
1、疑難字詞
、儇瑁╳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诖╠ài):有害。
2、翻譯
孔子說:“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罔然無知;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3、講解
這兩句都包含了“學”和“思”兩個字!皩W”當然是指學習,“思”則是指思考。我們從孔子這句話必須認識到“學”與“思”的關(guān)系。我們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趕緊思考,然后想辦法解決,千萬不能越積越多,否則日子久了,想不迷惑都是不可能的,這就是“學而不思則罔”。
那“思而不學”呢?愛迪生在青年時候,曾經(jīng)流浪過一段時間,可是他并沒有放縱自己,不理世事。相反,他一直努力讀書、做實驗、研究和工作。倘若他空有滿腦子奇思妙想,卻不懂實踐操作,又怎么能做出奇妙的發(fā)明呢?流浪期間不再思考,不再動腦,對他個人,還是社會都是有害的,是不是?把愛迪生的例子套到孔子另外半句話上,就是“思而不學則殆!
這樣說,大家理不理解了呢?
4、小結(jié)
這一則講的是學習態(tài)度,說明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在學習上,必須注重“學”與“思”的關(guān)系,不能只偏重其一,光“學而不思”,或“思而不學”。
第五則子曰:“由誨汝(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保ā稙檎罚
1、疑難字詞
、僬d(hùi)教導(dǎo)
②女(rǔ)同“你”,人稱代詞。
、壑▃hì)通“智”,明智。
④之:代孔子教的東西。
⑤乎:語音助詞。
2、翻譯
孔子說:“由!教導(dǎo)你的內(nèi)容都知道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
3、講解
為什么說“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我不知道可別人知道,我多不好意思說出來啊!一說別人就知道我比別人笨啦!所以自己不知道的,不能說不是不更好嗎?可孔子為什么教導(dǎo)我們要老實承認自己“不知為不知”呢?
明確:所以我們要“不恥下問”(下:指任何行業(yè)、任何人,只要在某一方面比我們強,向其請教能使我們有所裨益的都行)。那么,對于我們知道的東西呢?是不是要大家一起分享呢?嗯,“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互相交換,那我們就有兩個思想!眲e人不知道,我們更要把自己知道的東西教給別人對不對?好東西就是要一起分享!
好,按照這個意思,孔子另一句話怎么表達呢?我們來看第七則。
4、小結(jié)
這一則講的是學習態(tài)度,說明言行要謹慎,不要太夸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lǐng)。要誠實謙虛,不要不懂裝懂。
5、板書
不知:不懂裝懂——不恥下問
×√
第二課時
第七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1、翻譯(先解釋一半)
孔子說:“三人同行,必有我可師法的人在其中;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照著去做,借鑒他們的缺點注意改正。”
2、講解
問①:大家怎么理解“師”這個字呢?——這個老師當然不是指真正站在講臺上講課的老師,而是我們?nèi)粘I钪校S時隨地,旁邊的人。只要他們?nèi)魏稳说纳砩嫌兄档梦覀儗W習和借鑒的地方,那他們在那方面就能夠教我們,可以像老師一樣,對不對?
看看你們周圍,說說,誰可以做你們的老師呢?(隨意點出來,借機夸一下一些同學)
問②:這樣我們就可以學習別人的長處了對不對?用孔子的話是怎么說的?全班一起把第七則后半句讀完好不好——引出“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ㄟ@時開始以下釋義)繼續(xù):最后一句怎么理解呢?對于別人身上的缺點,我們應(yīng)持什么態(tài)度?比如,我很愛睡懶覺,睡到日上三竿還不起床,你們要不要學我啊?(學生肯定答“不要”)那你們怎么做呢?引孔子的話:其不善者而改之——借鑒別人的缺點注意改正(自己)。
3、疑難字詞
①善指擅長的(方面),優(yōu)點,長處。
、诓簧浦溉秉c,不好的(地方)。
③焉,相當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艿谝粋“之”:指擇其善者而從之:代善者;
、莸诙䝼“之”:指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4、小結(jié)
這一則講的是學習態(tài)度和個人修養(yǎng),強調(diào)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向某一處長于自己的人學習。
5、板書
善:從之
不善:改之
第九則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保ā蹲雍保╤ǎn)》)
1、疑難字詞
、贇q寒嚴寒時節(jié)。
、诘虻蛑x。
、廴缓螅ü沤裨~)然,后。意思是分開來解釋的。然,這樣。后,以后。
2、翻譯
孔子說:“時到嚴寒時節(jié),然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葉的。”
3、點析常識
松柏并非不落葉,只是經(jīng)得起風霜,落葉晚且新舊交替無間斷而已。
4、講解
毛澤東主席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毛澤東說: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事,不做壞事!睘槿吮阃砂匾粯,松柏久耐霜寒,撐到最后,獨做天地間最盎然挺立的綠樹。君子亦是如此,混跡于濁世,才知道君子之正不與人茍容。我國開浪漫主義先河的人是誰,大家知道嗎——屈原。他死了,抱石投江而死,這是為什么呢?他說:“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是一種傲然的品格。人如松柏,松柏如人。我們要判斷一個人是否正直,是否是君子,短期交往恐怕不能將一個人的品質(zhì)看清,因此,我們只有像松柏那樣,歷經(jīng)考驗才能得出結(jié)論。
5、小結(jié)
這一則講的是個人修養(yǎng),借松柏之后凋來比喻一種“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君子品格,告訴人們修身做人的道理。
第十則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缎l(wèi)靈公》)
1、疑難字詞
、傺栽谶@里指“字”的意思,“有一言”即指“有一個字”。
、谛兄裾账。
③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許。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2、翻譯
子貢問道:“有一個字可以終生遵照它去做嗎?”孔子說:“大概就是恕吧?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3、講解
問①:這一則的中心是“恕”字。同學們可以想出哪些含“恕”字的詞語或成語呢?(讓大家說,然后寫在黑板上)寬恕、饒恕、恕罪、恕我直言、恕不奉陪等等。
問②:看這些詞,“寬恕、饒恕、恕罪”等,都包含一種什么態(tài)度呢?——有寬廣的胸懷。儒家上指“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再看“恕我直言”——說話人的態(tài)度開始轉(zhuǎn)變,變得不高興了是不是?“恕不奉陪”——說話人已經(jīng)要拂袖而去,要走了對不對?(在黑板上寫下一個“恕”字,擦掉字上半部分的“口”字,改為“女”字,變成“怒”。讓學生理解“恕”與“怒”的轉(zhuǎn)換,其實很簡單)
我們重新看孔子說的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正理,但如果,“己所不欲,硬施于人”,導(dǎo)致的結(jié)果便很有可能是——“怒”了。
由此引出結(jié)論: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人與人之間相處,應(yīng)該遵循平等待人原則。
4、小結(jié)
這一則講的是個人修養(yǎng),強調(diào)做人要懂得換位思考,在人際交往中遵循平等待人的原則。
回到第二則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1、疑難字詞
、偃」糯谟袆幼餍缘膭釉~前加上數(shù)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謀謀劃、籌劃事情。
、)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yīng)當盡心竭力。
、坌排f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guī)定相互守信,以調(diào)整人們之間的關(guān)系。意思是:真誠,誠實。
、軅鳎╟huán)舊注曰:“受之于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老師傳授的知識。
2、點析
、佟岸钡挠梅ǎ罕眄樈。
3、翻譯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進行自我反。禾嫒酥\劃事情有沒有盡忠竭誠?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信實相待?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有沒有認真復(fù)習?”
4、講解
問①:有人知道曾子是誰嗎?請同學起來回答(曾子,即曾參,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孔子的學生)
問②:由此可見,《論語》的確不只記錄了孔子,還記錄了他弟子的言行?鬃訉W識淵博,教育弟子時循循善誘,教出的弟子當然有不少他的得意門生,曾參就在其中,因而他講的言論也值得我們學習。
在這句中,他為什么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呢?誰能告訴我,古語中哪個字表示“多次”,哪個字表示“自我檢查”的意思呢?(提示注意“省”的讀音)
5、小結(jié)
這一則講的是為人處事和學習應(yīng)有的三種態(tài)度,其中,“為人謀而不忠乎”講的是做事的態(tài)度,“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講交友的態(tài)度,“傳而不習乎”講學習的態(tài)度。
第六則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xǐng)也。”(《里仁》)
1、講解
問①:大家讀這一則的時候,有沒有立刻想到哪個人的名字?(任賢齊,學生不懂也可提出來)不論是古人還是今人,仍有不少人喜歡引古語來給孩子起名字。當然了,“任賢齊”這個不一定由此而來,但我們因此想想,以古語起名,是不是能夠寄托父母和長輩對孩子的美好愿望呢?毛澤東主席有個女兒叫“李敏”的,名字含義就來自孔子另一句名言:“君子欲訥于言必敏于行”。
問②:大家看課文注釋便可知道,“賢”指的是什么?(指賢人,做名詞使用)“齊”呢?(向某人看齊,像他學習的意思)所以,名字叫“賢齊”的,結(jié)合孔子說這話的意思,我們給他解析一下他名字的意思,那就是……(等大家一起回答,找出前半句翻譯: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
問③:上一則曾子說每天要“自省”,這里孔子也“自省”了是不是,可見古人很能自我反省,從而提高。那為什么自省呢?后半句,誰能解釋一下?給大家找出孔子自省的原因。(后半句翻譯:見到不賢的人就對照著自我反省)
2、翻譯
孔子說:“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對照著自我反省。”
3、小結(jié)
這一則講的是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做人要懂得“以人為鏡”。
第八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1、疑難字詞
、俸胍銊倧,勇毅。
2、翻譯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志向遠大、意志堅毅,因為肩負沉重,路途遙遠,已實行人德為己任,不是很沉重嗎?直到死才罷休,不是很遙遠嗎?”
3、講解
這一則我們從字面意思看是比較好理解的,沒有那么多晦澀的詞。(一一講“弘毅”、“任”即責任,“道”即道路,“已”即停止)值得注意的是,“以為”這個詞,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一樣,應(yīng)翻譯為“以之為”。這個結(jié)構(gòu),必須把某個名詞插入其中,看句子,那應(yīng)該是:“以仁為”自己的責任。這么說理解嗎?明白這個結(jié)構(gòu)的用法了嗎?
讀這一則,誰能想到兩個成語?(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程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同義詞:負重致遠、全力以赴。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奮斗;一直到死為止。奉獻了一切。同義詞:鞠躬盡瘁)
4、小結(jié)
這一則講的是個人修養(yǎng),強調(diào)身懷抱負的人就該有堅毅的態(tài)度。
四、布置作業(yè)
在理解《論語》十則的基礎(chǔ)上,任選一則,寫一篇有關(guān)自己的感受或體驗的短文。
論語十二章教案
學習目標
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論語》,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
二、翻譯文句,積累重點詞語
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
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二
難點:目標三、目標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
課時數(shù)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論語》是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鬃拥难孕猩婕靶⒌、治學、治國、為政等諸多方面,為歷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我們可以辯證學習,學習其中的精華。
二、預(yù)習檢測
1、復(fù)述孔子及《論語》的相關(guān)常識要點。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鬃邮俏覈糯乃枷爰、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14年?鬃舆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鬃拥乃枷爰皩W說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于戰(zhàn)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2、朗讀選文。
三、研習文本。
。ㄒ唬┳灾鲗W習
請借助注釋及工具書,自主翻譯選文,在課本上標注重要詞語,并針對選文的內(nèi)容作批注。疑難問題,做好記錄。
。ǘ┖献鹘庖
1、請在小組內(nèi)交流學習成果,以段落為單位,逐詞解釋,口頭翻譯,每人主講一段。
2、請?zhí)峤蛔灾鲗W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討論探究,嘗試解決。
3、仍未達成一致的疑難問題,由提交者統(tǒng)一在全員解疑環(huán)節(jié)提交求解。
參考譯文
第一章:孔子說:“君子吃東西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
第二章:孔子說:“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禮儀制度呢?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音樂呢?”
第三章:孔子說:“早晨能夠得知真理,即使當晚死去,也沒有遺憾!
第四章: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懂得小利!
第五章:孔子說:“看見賢人就應(yīng)該想著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毛病!
第六章:孔子說:“質(zhì)樸多于文采就難免顯得粗野,文采超過了質(zhì)樸又難免流于虛浮,文采和質(zhì)樸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這才能成為君子!
第七章: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剛毅,因為他肩負的任務(wù)重大而路程遙遠。把實現(xiàn)仁德作為自己的任務(wù),難道不是重大嗎?到死方才停止下來,難道不是遙遠嗎?”
第八章:孔子說:“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又好比平整土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心繼續(xù),還是要自己去干的!
第九章:孔子說:“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不畏懼!
第十章:顏淵問什么是仁。孔子說:“抑制自己,使言語和行動都走到禮上來,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些,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有仁德。實行仁德要靠自己,難道是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德的具體途徑!笨鬃诱f:“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事不聽,不合禮的事不言,不合禮的事不做!鳖仠Y說:“我雖然不聰敏,請讓我照這些話去做!
第十一章:子貢問道:“有一個可以終身奉行的字嗎?”孔子說、“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
第十二章:孔子說:“學生們?yōu)槭裁礇]有人學詩呢?詩可以激發(fā)心志,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培養(yǎng)群體觀念,可以學得諷刺方法。近則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來侍奉父母;遠可以用來侍奉君主,還可以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
。ㄈ┤珕T解疑
由各小組提出疑問,全班同學和老師一起解決問題。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鞏固
二、文本探究
1、請概括各章所蘊涵的道理。
。1)小組探究,理解各章的主旨。
(2)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蘊涵的道理。
明確
一、孔子認為,作為一個君子,為學要修身養(yǎng)性,安貧樂道,要善于抵制物欲,不斷向有道之人學習,做事要勤勉,要盡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本章議論“什么是好學”,四句話,前兩個方面說不要做什么,后兩個方面說要做什么,做到這四點就是好學。凸顯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質(zhì)為基點的教育思想。
二、孔子講了仁與禮、樂的關(guān)系,指出禮、樂的核心與根本是仁,沒有仁德的人,根本談不上什么禮、樂的問題。人而不仁,禮對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樂對他有什么用?這里即是說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禮樂的。
三、闡述了孔子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為追求真理而獻身的犧牲精神。真理,是每個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標,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四、闡明了孔子關(guān)于君子與小人不同的義利觀。小人追求個人利益,而君子亦會追求個人利益,但會先考慮所得是否合于道義,以義為原則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五、自我反省是道德修養(yǎng)的一種方法,經(jīng)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雜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點,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說明在一個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學問,提高道德修養(yǎng)的過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六、它高度概括了文與質(zhì)的合理互補關(guān)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與質(zhì)是對立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只有文、質(zhì)雙修,才能成為合格的君子。
七、曾子認為讀書人應(yīng)該具備剛毅的品格,因為只有具備了這種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廢,才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的愿望。
八、孔子運用“堆土成山”與“填土平地”這兩比喻,說明了功虧一簣與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鼓勵自己和學生們,無論是做學問,還是為人處世,都應(yīng)自覺自愿地堅持下去。如若半途而廢,只會前功盡棄,留下終身遺憾。
九、孔子認為,一個人要達成完美的人格修養(yǎng),智、仁、勇缺一不可,它們是君子的基本品質(zhì)。有智慧的人能將事理看得明白透徹,所以不會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樂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憂慮。有勇氣的人不畏懼困難,見義勇為,所以不懼。
十、孔子闡述了對“仁”的內(nèi)涵的理解及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實現(xiàn)“仁”!叭省钡年P(guān)鍵是克己復(fù)禮,具體是要“視、聽、言、動”都符合禮。
十一、孔子認為推己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原則!凹核挥,勿施于人”說的也是思想品德修養(yǎng),強調(diào)“修己”。
十二、孔子重視《詩經(jīng)》的教化作用。在《論語》中,孔子不僅多次引用《詩經(jīng)》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還多次強調(diào)《詩經(jīng)》在為人處世上的重要作用,教誨弟子要學《詩》。在這里,孔子再次向弟子提出學《詩》的重要意義。學《詩》至少有上面所列舉的六種好處,因而孔子特別強調(diào)要好好學習。
2、請結(jié)合現(xiàn)實說說學習選文得到的啟示。
提示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談個人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
孔子是儒家創(chuàng)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
1、孔子主張禮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國際間交際的禮節(jié)儀式,貴族的冠、婚、喪、祭、餮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guī)范等?鬃诱f:“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后繼周者,雖百代可知也!保ā墩撜Z學而》)似乎周禮是千秋不變的規(guī)范。晉國鑄了刑鼎,他尖銳地反對,說:“晉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經(jīng)濟方面,他反對封建的田賦制度而極力維護西周以來的田賦制度!蹲髠靼Ч荒辍罚骸凹臼嫌蕴镔x,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孫若欲行爾法,則周公之典在;若欲茍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合乎“禮”的等級制度?鬃诱f:“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跏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保ā墩撜Z子路》)
4、孔子主張克己復(fù)禮。《論語顏淵》記載:“顏淵問仁。子日:‘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顏淵又問“克己復(fù)禮”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5、在倫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張仁?鬃拥摹叭省钡幕揪袷墙倘烁鶕(jù)周禮調(diào)整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勞動者。孔子說:“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保ā墩撜Z憲問》)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義,是比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在教育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
7、在品德方面,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
8、在哲學上,孔子主張?zhí)烀^?鬃又鲝?zhí)烀淮,他受到匡人的圍困,他說:“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在孔子看來,“天”是宇宙萬物無言的主宰者?鬃诱J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說話做事的。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他把恢復(fù)周禮看做是自己的歷史使命,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論語子罕》)
三、整理總結(jié)
四、背誦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檢測。
論語十二章說課稿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內(nèi)容是《<論語>十二章》,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shè)計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論語>十二章》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5篇課文。它選自于我國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在《語文課程標準》一書中明確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語文教學的總目標之一。而這一目標的達成主要依靠對文言文的學習。本課涉及到的《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十二章》,著重敘述了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nèi)容。這三方面內(nèi)容均歸屬于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范疇。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說過:“教育就是養(yǎng)成好習慣”。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也曾說過:“在語文教學上主要的任務(wù)應(yīng)該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因此,本文旨在讓學生深刻理解語言含義,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深入養(yǎng)成教育。
二、教學對象分析
初一學生剛剛?cè)雽W,在小學時又強調(diào)快樂學習,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夠重視,因此學生在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論語>十二章》是學生本學期接觸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基礎(chǔ)較差,就我們班學生來說,對文言文實詞、虛詞的掌握較差,實詞積累少,因此在閱讀中存在一定困難。所以本文要在熟練朗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通過“拔釘子”的方法,掌握重點詞語,并且注意積累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文言知識。
三、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論語》的有關(guān)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
1、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jīng)典的原創(chuàng)精神。
2、聯(lián)系自身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nèi)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并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四、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jié)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五、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六、說理論依據(jù)
新課標要求初一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并背誦優(yōu)秀詩文,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
七、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背踔猩鷦偨佑|文言文不久,通過反復(fù)地讀、大聲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熟讀成誦,培養(yǎng)學生古文的語感。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和停頓等。
教法依據(jù):“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北疚氖俏难晕模n文要求背誦,對文言字詞的理解主要是通過朗讀來實現(xiàn);其次本文語言簡練,句式相似者較多,適宜朗讀,通過朗讀,從整體上感知語言,理解內(nèi)容。
2、點撥法。運用點撥教學法,以突破重點。運用點撥法,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等,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啟發(fā)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的目的。如學生在討論“賢哉,回也!”時,只要老師引導(dǎo)一下,學生就知道這是一個判斷句。教師的相機誘導(dǎo),往往能撥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會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不斷聯(lián)系,補充新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思維也得到訓練。
教法依據(jù):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征,廢止串講,突出以“教師為主導(dǎo),學生為主體”的特征;主體與主導(dǎo)的最佳組合是現(xiàn)代課堂教學理想的境界。
3、合作探究法。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學生互問互答,圍繞問題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通過與文本的交流,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表現(xiàn)出積極的思維。用學生的互問互答,老師的適當點撥和評價等互動互助的形式,把問題給學生,通過學生的思考,分析得出答案,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在較開放的探究活動中對文章深入理解。
教法依據(jù):新課程標準在關(guān)于古文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注意語言品味,語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礎(chǔ)上突出文體色彩,應(yīng)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分類整理歸納法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yǎng)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而“歸類”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
教學依據(jù):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這樣陳述道:“教學過程應(yīng)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dǎo)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八、說學法
以學為本,變教為學,是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這一道學思想的理論基礎(chǔ)。為學生設(shè)計教學,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保證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
1、 積累文言詞語。對于文言文而言,教師應(yīng)重視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文言詞語,在具體的語境中落實字、詞、句,而學生應(yīng)注意融會貫通,歸納總結(jié)。
2、 朗讀法:知道學生在反復(fù)的朗讀中,感知每一則的含義,加深理解。
3、 整體感悟法。雖然每一則之間內(nèi)容缺乏聯(lián)系,然而就其內(nèi)容的側(cè)重點而言,內(nèi)容又可歸納為學習和修身兩部分,整體感悟內(nèi)容,以利于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認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以及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
4、 討論、合作探究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討論探究面越是深廣,就越能激發(fā)學生主動求知的潛能,有利于學習的深入;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圍繞某個問題探究,解決,在積極采育中使自己的話語、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學到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九、說教學過程
《<論語>十二章》一文的教學安排,主要分三課時,第一課時熟讀課文和學習并理解前三章;第二課時學習并理解四至八章;第三課時學習并理解九至十二章。本次說課內(nèi)容即針對第二課時而設(shè)計。由溫故知新導(dǎo)入,然后通過朗讀、翻譯、點撥、理解小結(jié)等環(huán)節(jié)學習四至八章,再板書總結(jié),最后做題學以致用。在設(shè)計中突出學生主動的合作探究,充分讓學生活起來,注重方法的指導(dǎo)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字詞的教學在深入理解中得到強化。
。ㄒ唬毓手
同學們,昨天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前三章,下面我檢查一下大家學習的情況。(出示)
1、填空
《論語》是記錄________的一部書,共___篇。
孔子是春秋時期__國的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___ 家。
2、解釋下面的詞語。
不亦說乎? 說: 人不知而不慍,慍:
不亦君子乎? 君子: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四十而不惑,不逾矩;螅 逾: 矩:
3、翻譯下面句子。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教學一開始通過溫故知新,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從而做好對學生本節(jié)課學習的指導(dǎo)。
。ǘ⿲W習理解
【朗讀】
點明學生讀這五章。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主要是讓學生讀熟文章,便于后邊的學習。
【翻譯 】
1、學生自由翻譯
要求:結(jié)合課下注釋翻譯第四至八章,不會的標注出來。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訓練學生獨立翻譯的能力。
2、小組合作討論不會翻譯的詞句。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解決不會的字詞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點撥】
提問學生后,老師對于學生翻譯中存在的字詞句進行點撥。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主要是通過老師的點撥強調(diào)重點,解決難點。
【理解】
同學們,熟悉了這幾章大意后,下面我們從幾個問題來理解。
(出示)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這則告訴我們孔子認為怎樣的人可以當老師?(互動1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則告訴我們怎樣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互動3題)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港,人不堪其憂,回仍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從這則語錄中,孔子贊美顏回有怎樣的品質(zhì)?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運用什么修辭?孔子的這番話告訴我們什么?(互動2題)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边@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主要是通過解決這些問題理解這五章內(nèi)容。
【小結(jié)】
結(jié)合板書小結(jié)。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主要是總結(jié)本節(jié)課學習了的學習方法、求知態(tài)度和修身做人。
。ㄈ⿲W以致用
1、做感受1題(1)、(2);
2、做感受3題(1)、(2)。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主要是通過學生做練習來檢查學生本節(jié)課學習的情況。
【論語十二章原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論語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譯10-19
《論語》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譯03-16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10-17
《論語》十二章原文、翻譯及賞析07-26
論語十二章原文以及翻譯01-17
孔子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09-27
論語第十二章原文及翻譯10-11
文言文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01-31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賞析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