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宋史·王沿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于《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宋史·王沿傳》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宋史·王沿傳》原文:
王沿,字圣源,大名館陶人。少治《春秋》。中進士第,上書:“契丹以戈矛為耒耜,以剽虜為商賈;而我壘不堅,兵不練,而規(guī)規(guī)于盟歃之間,豈久安之策哉?今河北為天下根本。請擇壯者配軍。罷諸坰牧,以其地為屯田。募民復十二渠。以之灌溉可使數(shù)郡瘠鹵之田變?yōu)楦嚯槿缡莿t民富十倍而帑廩有余矣以此馭敵何求而不可”為河北轉(zhuǎn)運使。洺州通判王軫言:“漳河岸高水下,未易疏導;又其流濁,不可溉田!毖丶瓷蠒g之,帝雖嘉之而不即行。時樞密副使晏殊以笏擊從者折齒,開封府陳堯咨日嗜酒惰事,沿皆彈奏之。天圣五年,安撫關陜,減諸縣秋稅十二三。又體量河朔饑民,所至不俟詔,發(fā)官廩濟之。后改尚書工部員外郎。奏罷二牧監(jiān),以地賦民。導水下諸渠,溉田數(shù)萬頃。時朝廷將減卒戍,就食內(nèi)地,詔與知州等議。沿即奏減卒數(shù)萬,知樞密院李諮以為不可。沿上疏曰:“兵機當在廊廟之上,豈可取責小人哉?”諮惡其言,奏罷之,降知滑州。建學校,行鄉(xiāng)飲酒禮。沿好建明時事,而其論多齟齬。初興河北水利,沿導諸渠溉民田,論者以為無益。已而邢州民有爭渠水至殺人者,人方知沿所建為利。時元昊數(shù)寇河東,建議徙豐州,不報,已而州果陷。元昊入寇,副都總管葛懷敏率兵出捍,沿令懷敏率兵據(jù)瓦亭待之。懷敏進兵鎮(zhèn)戎。沿以書戒勿入,但背城為砦,以羸師誘賊,賊至,發(fā)伏擊之可有功。懷敏不聽,果為所敗。強賊乘勝犯渭州,沿率州人乘城,多張旗幟為疑兵,賊遂引去。坐懷敏敗,未幾,徙知成德軍,卒。
(節(jié)選自《宋史·王沿傳》,有刪改)
《宋史·王沿傳》譯文:
王沿,字圣源,大名館陶人。他少年時研究《春秋》。進士及第后,他上書建言:“契丹以戈矛為耒耜,以搶掠為行商;然而我方營壘不堅固,士兵不訓練,只是按照法度依靠兩國間的盟約,難道這是久安之策嗎?當今河北是天下根本。請?zhí)暨x強壯的馬配送軍隊。廢除垌牧,用其地屯田。招募百姓修復十二渠。用十二渠的水來灌溉,可以使數(shù)州瘠薄的土地,變成肥沃的良田,這樣,百姓會比以前富裕十倍,而官府的錢糧也會有余。依靠這些來抵御敵人,還有什么辦不到呢?”王沿擔任河北轉(zhuǎn)運使。洺州通判王軫上奏:“漳河岸高水低,不易疏導;又因為漳水渾濁,不能用來灌溉田地!蓖跹伛R上上書批駁王軫的言論,皇帝雖然贊許他的意見卻沒有馬上實施。當時樞密副使晏殊用笏板將侍從官牙齒打落,開封府陳堯咨每天飲酒延誤公事,王沿都向朝廷彈奏。天圣五年,王沿安撫關陜地區(qū),減掉各縣秋稅十分之二、三。王沿又巡察河朔饑民,所到之處不等朝廷詔令,打開官倉救濟饑民。
后來,王沿改任尚書工部員外郎。他奏請朝廷撤銷兩處牧監(jiān),把土地交給百姓。疏導水入各渠,灌溉田地數(shù)萬頃。當時朝廷準備減少戍邊軍隊,將軍隊調(diào)入內(nèi)地吃糧,詔令知州等商議。王沿馬上奏請減裁數(shù)萬士卒,知樞密院李諮認為不行。王沿上疏說:“軍國大事應由朝廷決策,怎么能由小人負責呢?”李諮厭惡此語,奏請免去王沿的官職,降任滑州知州。王沿在任時,興建學校,舉行鄉(xiāng)飲酒禮。王沿喜歡對時事提出建議,但意見多與當時世人不合。起初在河北興修水利時,王沿導引河水灌溉民田,評論者認為這沒有益處。事后,邢州百姓甚至有因爭搶渠水而殺人的,人們才知道王沿興修水利有好處。當時元昊多次侵入河東,王沿建議遷走豐州,朝廷沒有回答,不久豐州果然陷落。元昊入侵,副都總管葛懷敏率兵出城抵御,王沿命令葛懷敏率兵占據(jù)瓦亭迎擊。葛懷敏進兵鎮(zhèn)戎。王沿寫信告誡他(葛懷敏)不要入城,要靠城扎寨,派出弱兵引誘賊兵,賊兵到,派出伏兵出擊便可獲得成功。葛懷敏不聽,果然被賊兵擊敗。強賊們乘勝進犯渭州,王沿率城中百姓登城防守,廣布旗幟作為疑兵,賊兵于是撤退。受葛懷敏兵敗的牽連,沒多久,王沿調(diào)任成德軍知軍,去世。
【《宋史·王沿傳》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宋史·程頤傳》原文及翻譯08-07
《宋史·蘇軾傳》原文及翻譯08-16
《宋史·王安石傳》原文及翻譯06-23
宋史王安石傳原文翻譯08-05
《宋史·楊業(yè)傳》原文及翻譯10-18
《宋史·文天祥傳》原文及翻譯09-30
《宋史文天祥傳》原文及翻譯01-02
《宋史·蘇軾傳》原文及翻譯解析07-20
《宋史·孫夢觀傳》原文及翻譯09-16
宋史范如圭傳原文翻譯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