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呂氏春秋》士容論原文及翻譯
《呂氏春秋》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nóng)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呂氏春秋》士容論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原文:
【士容】
一曰:士不偏不黨。柔而堅,虛而實。其狀朗然不儇,若失其一。傲小物而志屬於大,似無勇而未可恐狼,執(zhí)固橫敢而不可辱害。臨患涉難而處義不越,南面稱寡而不以侈大。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節(jié)物甚高而細利弗賴。耳目遺俗而可與定世,富貴弗就而貧賤弗朅。德行尊理而羞用巧衛(wèi)。寬裕不訾而中心甚厲,難動以物而必不妄折。此國士之容也。齊有善相狗者,其鄰假以買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逼溧徯笾當(shù)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 “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則桎之。”其鄰桎其後足,狗乃取鼠。夫驥驁之氣,鴻鵠之志,有諭乎人心者,誠也。人亦然,誠有之則神應乎人矣,言豈足以諭之哉?此謂不言之言也?陀幸娞锺壵,被服中法,進退中度,趨翔閑雅,辭令遜敏。田駢聽之畢而辭之?统,田駢送之以目。弟子謂田駢曰:“客士歟?”田駢曰:“殆乎非士也。今者客所弇斂,士所術施也;士所弇斂,客所術施也。客殆乎非士也。”故火燭一隅,則室偏無光。骨節(jié)蚤成,空竅哭歷,身必不長。眾無謀方,乞謹視見,多故不良。志必不公,不能立功。好得惡予,國雖大不為王,禍災日至。故君子之容,純乎其若鍾山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淳淳乎慎謹畏化,而不肯自足;乾乾乎取舍不悅,而心甚素樸。唐尚敵年為史,其故人謂唐尚愿之,以謂唐尚。唐尚曰:“吾非不得為史也,羞而不為也!逼涔嗜瞬恍乓病<拔簢,唐尚說惠王而解之圍,以與伯陽,其故人乃信其羞為史也。居有間,其故人為其兄請,唐尚曰:“衛(wèi)君死,吾將汝兄以代之。”其故人反興再拜而信之。夫可信而不信,不可信而信,此愚者之患也。知人情不能自遺,以此為君,雖有天下何益?故敗莫大於愚。愚之患,在必自用。自用則戇陋之人從而賀之。有國若此,不若無有。古之與賢從此生矣。非惡其子孫也,非徼而矜其名也,反其實也。
【務大】
二曰:嘗試觀於上志,三王之佐,其名無不榮者,其實無不安者,功大故也。俗主之佐,其欲名實也與三王之佐同,其名無不辱者,其實無不危者,無功故也。皆患其身不貴於其國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貴於天下也,此所以欲榮而逾辱也,欲安而逾危也?鬃釉唬骸把嗑魻幧铺庫兑晃葜,母子相哺也,區(qū)區(qū)焉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決,上棟焚,燕爵顏色不變,是何也?不知禍之將及之也。不亦愚乎?為人臣而免於燕爵之智者寡矣。夫為人臣者,進其爵祿富貴,父子兄弟相與比周於一國,區(qū)區(qū)焉相樂也,而以危其社稷,其為灶突近矣,而終不知也,其與燕爵之智不異!惫试唬禾煜麓髞y,無有安國;一國盡亂,無有安家;一家盡亂,無有安身。此之謂也。故細之安必待大,大之安必待小。細大賤貴交相為贊,然後皆得其所樂。薄疑說衛(wèi)嗣君以王術,嗣君應之曰:“所有者千乘也,愿以受教!北∫蓪υ唬骸盀醌@舉千鈞,又況一斤?”杜赫以安天下說周昭文君,昭文君謂杜赫曰:“愿學所以安周。”杜赫對曰:“臣之所言者不可,則不能安周矣;臣之所言者可,則周自安矣!贝怂^以弗安而安者也。鄭君問於被瞻曰: “聞先生之義,不死君,不亡君,信有之乎?”被瞻對曰:“有之。夫言不聽,道不行,則固不事君也。若言聽道行,又何死亡哉?”故被瞻之不死亡也,賢乎其死亡者也。昔有舜欲服海外而不成,既足以成帝矣。禹欲帝而不成,既足以王海內(nèi)矣。湯、武欲繼禹而不成,既足以王通達矣。五伯欲繼湯、武而不成,既足以為諸侯長矣?住⒛写蟮漓妒蓝怀,既足以成顯榮矣。夫大義之不成,既有成已,故務事大。
【上農(nóng)】
三曰:古先圣王之所以導其民者,先務於農(nóng)。民農(nóng)非徒為地利也,貴其志也。民農(nóng)則樸,樸則易用,易用則邊境安,主位尊。民農(nóng)則重,重則少私義,少私義則公法立,力專一。民農(nóng)則其產(chǎn)復,其產(chǎn)復則重徙,重徙則死其處而無二慮。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zhàn)。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chǎn)約,其產(chǎn)約而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則好智,好智則多詐,多詐則巧法令,以是為非,以非為是。后稷曰:“所以務耕織者,以為本教也!笔枪侍熳佑H率諸侯耕帝藉田,大夫士皆有功業(yè)。是故當時之務,農(nóng)不見于國,以教民尊地產(chǎn)也,后妃率九嬪蠶於郊,桑於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絲繭之功,以力婦教也。是故丈夫不織而衣,婦人不耕而食,男女貿(mào)功以長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時愛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損。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此大任地之道也。故當時之務,不興土功,不作師徒,庶人不冠弁、娶妻、嫁女、享祀,不酒醴聚眾;農(nóng)不上聞,不敢私藉於庸。為害於時也。然後制野禁。茍非同姓,農(nóng)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安農(nóng)也。野禁有五: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糞;齒年未長,不敢為園囿;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農(nóng)不敢行賈;不敢為異事。為害於時也。然後制四時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澤人不敢灰僇,繯網(wǎng)罝罦不敢出於門,罛罟不敢入於淵,澤非舟虞不敢緣名。為害其時也。若民不力田,墨乃家畜。國家難治,三疑乃極。是謂背本反則,失毀其國。凡民自七尺以上,屬諸三官:農(nóng)攻粟,工攻器,賈攻貨。時事不共,是謂大兇。奪之以土功,是謂稽,不絕憂唯,必喪其秕;奪之以水事,是謂籥,喪以繼樂,四鄰來虛;奪之以兵事,是謂厲,禍因胥歲,不舉铚艾。數(shù)奪民時,大饑乃來。野有寢耒,或談或歌,旦則有昏,喪粟甚多。皆知其末,莫知其本真。
【任地】
四曰:后稷曰:子能以窐為突乎?子能藏其惡而揖之以陰乎?子能使吾士靖而甽浴士乎?子能使保濕安地而處乎?子能使雚夷毋淫乎?子能使子之野盡為泠風乎?子能使藁數(shù)節(jié)而莖堅乎?子能使穗大而堅均乎?子能使粟圜而薄糠乎?子能使米多沃而食之強乎?無之若何?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勞,勞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緩,緩者欲急;濕者欲燥,燥者欲濕。上田棄畝,下田棄甽。五耕五耨,必審以盡。其深殖之度,陰土必得。大草不生,又無螟蜮。今茲美禾,來茲美麥。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畝也;其博八寸,所以成甽也;耨柄尺,此其度也;其耨六寸,所以間稼也。地可使肥,又可使棘。人肥必以澤,使苗堅而地隙;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緩。草讠耑大月。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孟夏之昔,殺三葉而獲大麥。日至,苦菜死而資生,而樹麻與菽。此告民地寶盡死。凡草生藏,日中出,犭希首生而麥無葉,而從事於蓄藏。此告民究也。五時見生而樹生,見死而獲死。天下時,地生財,不與民謀。有年瘞土,無年瘞土。無失民時,無使之治下。知貧富利器,皆時至而作,渴時而止。是以老弱之力可盡起,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不知事者,時未至而逆之,時既往而慕之,當時而薄之,使其民而郄之。民既郄,乃以良時慕,此從事之下也。操事則苦。不知高下,民乃逾處。種絭禾不為絭,種重禾不為重,是以粟少而失功。
【辯土】
五曰:凡耕之道,必始於壚,為其寡澤而後枯。必厚其靹,為其唯厚而及。飽者{艸纴}之,堅者耕之,澤其靹而後之。上田則被其處,下田則盡其污。無與三盜任地。夫四序參發(fā),大甽小畝,為青魚胠,苗若直獵,地竊之也。既種而無行,耕而不長,則苗相竊也。弗除則蕪,除之則虛,則草竊之也。故去此三盜者,而後粟可多也。所謂今之耕也營而無獲者,其蚤者先時,晚者不及時,寒暑不節(jié),稼乃多菑。實其為畝也,高而危則澤奪,陂則埒,見風則,高培則拔,寒則雕,熱則脩,一時而五liu死,故不能為來。不俱生而俱死,虛稼先死,眾盜乃竊,望之似有馀,就之則虛。農(nóng)夫知其田之易也,不知其稼之疏而不適也;知其田之際也,不知其稼居地之虛也。不除則蕪,除之則虛,此事之傷也。故畝欲廣以平,甽欲小以深,下得陰,上得陽,然後咸生。稼欲生於塵而殖於堅者。慎其種,勿使數(shù),亦無使疏。於其施土,無使不足,亦無使有馀。熟有櫌也,必務其培,其櫌也植,植者其生也必先。其施土也均,均者其生也必堅。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莖生於地者,五分之以地。莖生有行,故速長;弱不相害;故速大。衡行必得,縱行必術。正其行,通其風,夬心中央,帥為泠風。苗,其弱也欲孤,其長也欲相與居,其熟也欲相扶。是故三以為族,乃多粟。凡禾之患,不俱生而俱死。是以先生者美米,後生者為秕。是故其耨也,長其兄而去其弟。樹肥無使扶疏,樹墝不欲專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則多秕,墝而專居則多死。不知稼者,其耨也,去其兄而養(yǎng)其弟,不收其粟而收其秕。上下不安,則禾多死。厚土則孽不通,薄土則蕃轓而不發(fā)。壚埴冥色,剛土柔種,免耕殺匿,使農(nóng)事得。
【審時】
六曰:凡農(nóng)之道,厚之為寶。斬木不時,不折必穗;稼就而不獲,必遇天菑。夫稼,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yǎng)之者天也。是以人稼之容足,耨之容耨,據(jù)之容手。此之謂耕道。是以得時之禾,長秱長穗,大本而莖殺,疏穖而穗大,其粟圓而薄糠,其米多沃而食之強。如此者不風。先時者,莖葉帶芒以短衡,穗鉅而芳奪,秮米而不香。後時者,莖葉帶芒而末衡,穗閱而青零,多秕而不滿。得時之黍,芒莖而徼下,穗芒以長,摶米而薄糠,舂之易,而食之不噮而香。如此者不飴。先時者,大本而華,莖殺而不遂,葉藁短穗。後時者。小莖而麻長。短穗而厚糠,小米鉗而不香。得時之稻,大本而莖葆,長秱疏穖。穗如馬尾,大粒無芒,摶米而薄糠,舂之易而食之香。如此者不益。先時者,本大而莖葉格對,短秱短穗,多秕厚糠,薄米多芒。後時者,纖莖而不滋,厚糠多秕,<廣走> 辟米,不得恃定熟,卬天而死。得時之麻,必芒以長,疏節(jié)而色陽,小本而莖堅,厚枲以均,後熟多榮,日夜分復生。如此者不蝗。得時之菽,長莖而短足,其莢二七以為族,多枝數(shù)節(jié),競?cè)~蕃實,大菽則圓,小菽則摶以芳,稱之重,食之息以香,如此者不蟲。先時者,必長以蔓,浮葉疏節(jié),小莢不實。後時者,短莖疏節(jié),本虛不實。得時之麥,秱長而頸黑,二七以為行,而服薄羔而赤色,稱之重,食之致香以息,使人肌澤且有力。如此者不蚼蛆。先時者,暑雨未至,胕動蚼蛆而多疾,其次羊以節(jié)。後時者,弱苗而穗蒼狼,薄色而美芒。是故得時之穗興,失時之稼約。莖相若,稱之,得時者重,粟之多。量粟相若而舂之,得時者多米。量米相若而食之,得時者忍饑。是故得時之稼,其臭香,其味甘,其氣章,百日食之,耳目聰明,心意睿智,四衛(wèi)變強,兇氣不入,身無苛殃。黃帝曰:“四時之不正也,正五谷而已矣。”
譯文:
士容
士人不偏私不結黨。柔弱而又剛強,清虛而又充實。他們看上去光明磊落而不刁滑乖巧,好象忘記了自身的存在。他們藐視瑣事而專心于遠大目標,似乎沒有膽氣卻又不可恐嚇威脅,堅定勇悍而不可污辱傷害。遭遇患難能夠守義不失,南面稱王也不傲慢恣睢。一旦君臨天下就準備收服海外,行事高瞻遠矚而不熱衷小利。視聽超塵絕俗可以安定社會,不追求富貴不屏棄貧賤。德行尊重理義而羞于使用奸巧詐偽,胸懷寬廣不詆毀他人而心志非常高遠,難用外物打動而決不妄自屈節(jié)。這些就是國土的儀表風范。
齊國有個擅長相狗的人,鄰居委托他買一條捕鼠的狗。他整整一年時間才買到,對鄰居說;“這是一條出色的狗啊!”他的鄰居喂養(yǎng)了好幾年,狗卻不捕鼠,鄰居就把這種情況告訴了相狗的人。相狗的人說;“這是一條出色的拘。它的志向在措取獐麇豬鹿,不在捕鼠。想讓它捕鼠就要把它絆住!编従咏O住了駒的后腿,狗這才捕鼠。驥驁的氣質(zhì),鴻鵠的心志,能夠使人們知曉,是因為這種氣質(zhì)和心志確實存在。人也是如此,確實具備了,精神就能使別人感知了,言語哪能完全使人相信呢?這叫做不言之言啊!
有個前來拜見田駢的客人,服飾合于法式,進退合于禮儀,舉止嫻靜文雅,言辭恭順敏捷。田駢剛聽他說完,便謝絕了他。客人離去的時候,田駢一直注視著他。弟子們對田駢說;“來客是位士吧?”田駢說:“恐怕不是士啊!剛才來客掩蔽收藏的地方,正是士申說施行的地方,而士掩蔽收藏的地方,也正是來客申說施行的地方,來客恐怕不是個士啊!”所以說,火光只照一個角落,就有半間房屋沒有光亮。骨骼過早長成,質(zhì)地就疏松不實,身材一定長不高大。常人不謀求道義,只是拘謹于外部儀表,就會巧詐多端。心志如果不正,就不能建立功業(yè)。喜好聚斂而不愿施舍,國家再大也不能統(tǒng)一天下,災禍就會天天發(fā)生。所以,君子的儀容風范.象昆侖山的玉石一樣美好,象高山上的大樹一樣挺拔他們樸樸實實,言行謹慎,敬畏教令,而不敢驕傲自滿;他們孜孜不倦,取舍嚴肅不茍,而心地非常淳樸。
唐尚的同齡人有的做了史官,他的舊友以為他也希望這樣,就把消息告訴給了唐尚。唐尚說:“我并不是沒有機會做史官,而是感到羞恥不去做!彼呐f友并不相信。到了魏國圍困邯鄲的時候,唐尚通過勸說魏惠王解了邯鄲之圍,趙國就把伯陽邑給了唐尚。他的舊友這才相信他真的羞于做史官。過了一些日子,這個舊友又為自己的哥哥請求官職。唐尚說:“等衛(wèi)國君主死了,我讓你哥哥代替他!彼呐f友起身離席,退避再拜,竟然信以為真。這個人對可信的不相信,對不可信的反倒相信,這是蠢人的弊病。知道別人貪求私利,自己卻不能去掉這種欲望,靠這個做君主,即使據(jù)有天下,又有什么益處?所以沒有比愚蠢再能壞事的了。愚蠢的弊病,在于師心自用。師心自用,憨直無知的人就會都跑來祝賀他。象這樣據(jù)有國家,就不如沒有。古代讓賢的事情就是由此產(chǎn)生的。讓賢的人并不是憎惡自己的子孫,并不是追求和夸耀這個名聲,而是基于實際情況才這樣做的。
務大
試看古代記載,禹,揚,文、武的輔佐之臣,名聲沒有不榮耀的,地位沒有不安穩(wěn)的,這是因為功大的緣故。平庸君主的輔佐之臣,他們希望獲得榮耀的名聲和安穩(wěn)的地位,這和三王的輔佐之臣是相同的,但名聲沒有不恥辱的,地位沒有不危險的,這是因為沒有功勞的緣故。他們都擔心自身不顯貴于本國,卻不擔心君主不顯貴干天下,這是他們希望榮耀反而更加恥辱、希望安定反而更加危險的原因。
孔子說:“燕雀爭相在屋檐下好地方筑巢,母鳥喂養(yǎng)著小鳥,怡然自得地一起嬉戲,自以為很安全了。即使煙囪破裂,頭上的房梁燃燒起來,燕雀仍然面不改色,這是什么緣故呢?是因為它們不知道災禍將廷及自身啊!這不是很愚蠢的嗎?做臣子的,能夠避免燕雀這種見識的人太少了,那些做臣子的人,增益他們的爵祿富貴,父子兄弟一起在國中結黨營私,怡然自得地一起游樂,以此危害國家。他們離煙囪很近了,但始終也察覺不到,這同燕雀的見識恐怕沒有什么區(qū)別!彼哉f,天下大亂,就沒有安定的國家,國家大亂,就沒有安定的家室,家室大亂,就沒有安定的個人。這些話說的就是上述情況。所以,局部的安定,一定要靠全局的安定,全局的安定,也一定要靠局部的安定。全局和局部、尊貴和卑賤互相贊助,然后才能各自都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薄疑用統(tǒng)一天下的方略游說衛(wèi)嗣君,衛(wèi)嗣君對他說:“我擁有的只是個有著千輛兵車的小國,希望就此聽取您的指教。”薄疑回答說:“假如能象烏獲那樣力舉千鈞,那么又何況一呢?”杜赫用安定天下游說周昭文君,昭文君對杜赫說;“我希望學習安定周國的方法!倍藕栈卮鹫f:“我所說的如果您做不到,那么周國也就不能安定,我所說的您做到了,那么周國自然就會安定了!倍藕盏倪@種方法,就是所謂不去安定它而使它自然得以安定啊!
鄭君問被瞻說。“聽說您的主張是不為君主而死,不為君主出亡,真的有這樣的話嗎?”被瞻說:“有。如果言論不被聽從,主張不被實行,那么這本來就不算侍奉君主,如果言論被聽從,主張被實行,君主自然身安,又哪里用為他去死、為他出亡呢?”所以,被膳不為君主死難出亡,勝過那些為君主死難出亡的人。
從前舜想牧服海外而沒有成功,但已足以成就帝業(yè)了,禹想成就帝業(yè)而沒有成功,但已足以統(tǒng)一海內(nèi)了,商湯周武想繼承禹而沒有成功,但已足以統(tǒng)一人力舟車所能到達的地區(qū)了;五霸想繼承商湯周武而沒有成功,但已足以做諸侯之長了,孔丘墨翟想在天下實行大道而沒有成功,但己足以成為顯榮之人了。大事不能成功,結果還是會有所成就,所以一定要致力干大事。
上農(nóng)
古代圣王引導他的百姓的方法,首先是致力于農(nóng)業(yè)。使百姓從事農(nóng)業(yè),不僅是為了地理的出產(chǎn),而且是為了陶冶他們的心志,持重就會很少私下發(fā)表議論,很少私下發(fā)表議論,國家的法制就能確立,民力就能專一。百姓從事農(nóng)業(yè)家產(chǎn)就繁多,家產(chǎn)繁多就會害怕遷徙,害怕遷徙就會老死故鄉(xiāng)而沒有別的考慮。百姓舍棄農(nóng)業(yè)而從事工商就會不昕從命令,不昕從命令就不能依靠他們防守,不能依靠他們攻戰(zhàn)。百姓舍棄農(nóng)業(yè)從事工商家產(chǎn)就簡單,家產(chǎn)簡單就會隨意遷徙,隨意遷徙,國家遭遇患難就會都想遠走高飛,沒有安居之心。百姓舍棄農(nóng)業(yè)從事工商,就會喜好耍弄智謀,喜好耍弄智謀行為就詭詐多端,行為詭詐多端就會在法令上耍機巧,把對的說威錯的,把錯的說成對的。
后稷說;“所以要致力于耕織,是因為這是教化的根本!币虼颂熳佑H自率領諸侯耕種籍田,大夫,士也都有各自的職事。正當農(nóng)事大忙的時候,農(nóng)民不得在都邑出現(xiàn),以此教育他們重視田地里的生產(chǎn)。后妃率領九嬪到郊外養(yǎng)蠶,到公田采桑,因而一年四季都有績麻繅絲等事情要做,以此來盡力于對婦女的教化。所以男子不織布卻有衣穿,婦女不種田卻有飯吃,男女交換勞動所得以維持生活。這是圣人的法度。
所以,要慎守農(nóng)時,愛惜光陰,不是年老不得停止勞作,不是患病不得休息,不到死日不得棄舍農(nóng)事。種上等田地,每個農(nóng)夫要供養(yǎng)九個人,種下等田地,每個農(nóng)夫要供養(yǎng)五個人,供養(yǎng)的人數(shù)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傊,一個人種田,要供十個人消費,飼養(yǎng)的各種家畜都包括在這一要求之內(nèi),可以折合計算。這是充分利用土地的方法。
所以,正當農(nóng)事大忙的時候,不要大興土木,不要進行戰(zhàn)爭。平民如果不是加冠、娶妻,嫁女,祭祀,就不得擺酒聚會。農(nóng)民如果不是名字通于官府,就不得私自雇人代耕。因為這些事都妨害農(nóng)時。如果不是因為同姓的緣故,男子就不得從外地娶妻,女子也不得出嫁到外地,以便使農(nóng)民安居一地。然后要規(guī)定關于鄉(xiāng)野的禁令。鄉(xiāng)野的禁令有五條:土地尚未整治,不得績麻,不得掃除污穢;未上年紀,不得從事園囿中的勞動;估計力量不足,不得擴大耕地,農(nóng)民不得經(jīng)商,不得去做其他的事情。因為這些事都妨害農(nóng)時。還要規(guī)定各個季節(jié)的禁令:不到適當季節(jié),山中不得伐木取材,水澤地區(qū)不得燒灰割草,捕取鳥獸的羅網(wǎng)不得帶出門外,魚網(wǎng)不得下水,不是主管舟船的官員不得借口行船。因為這些事都妨害農(nóng)時。如果百姓不盡力于農(nóng)耕,就投收他們的家產(chǎn)。因為不這樣做,農(nóng)、工、商就會互相仿效,國家難予以理就會達到極點。這就叫做背離根本,違反法則,就會導致國家的喪亡毀滅。
凡是百姓,自成年以上,就分別歸屬于農(nóng),工、商三種職業(yè)。農(nóng)民生產(chǎn)糧食,工匠制作器物,商人經(jīng)營貨物。舉措與農(nóng)時不相適應,這叫做不祥之至。以大興土木侵奪農(nóng)時,叫做“延誤”,百姓就會憂思不斷,田里一定連稅谷也收不到。以治理水患侵奪農(nóng)時,叫做“浸泡”,悲喪就會繼歡樂之后來到,四方鄰國就會來侵害。用進行戰(zhàn)爭侵奪農(nóng)時,叫做“虐害”,災禍就會終年不斷,根本不用開鐮收割。連續(xù)侵奪百姓農(nóng)時,嚴重的饑荒就會發(fā)生。田中到處是閑置的農(nóng)具,農(nóng)民有的閑談,有的唱歌,早上看是如此,到傍晚仍照舊。農(nóng)民人人無心勞動,損失的糧食必定很多。人們看到了這種現(xiàn)象,卻沒有誰知道重農(nóng)這個根本。
任地
后稷說:“你能把洼地改造成高地嗎?你能把劣土除掉而代之以濕潤的土嗎?你能使土地狀況合宜并用壟溝排水嗎?你能使籽種播得深淺適度并在土里保持濕潤嗎?你能使田里的雜草不滋長蔓延嗎?你能使你的田地吹遍和風嗎?你能使谷物節(jié)多而莖稈堅挺嗎?你能使莊稼穗大而且堅實均勻嗎?你能使籽粒飽滿麩皮又薄嗎?你能使谷米油性大吃著有咬勁嗎?
這些應該怎樣做到呢?
耕作的大原則是:剛硬的土地要使它柔和些,柔和的土地要使它剛硬些,休閑的土地要頻種,頻種的土地要休耕,貧瘠的土地要使它肥沃,過肥的土地耍使它貧瘠些,堅實的土地要使它疏松些,疏松的土地要使它堅實些,過濕的土地要使它干燥些,干燥的土地要使它濕潤些。高處的田地,不要把莊稼種在田壟上,低洼的田地,不要把莊稼種在壟構里。播種之前耕五次,播種之后鋤五次,一定要做得仔細徹底。耕種的深度,以見到濕土為準。這樣,田墾就不生雜草,又沒有各種害蟲。今年種谷子,就收好谷子,明年種麥子,就收好麥子。
耜的長度六尺,是為了用來測定田壟的寬窄,它的刃寬八寸,是為了用來挖出標準的壟溝。鋤的柄長一尺,這是作物行距的標準;它的刃寬六寸,這是為了便于間苗。土地,可以使它肥沃,也可以使它貧瘠。耕地一定要趁混潤,這樣可使土中有空隙,苗根扎得牢固;鋤地一定要在旱時,這樣可使地表疏松,保持土壤肥力。
草類到十月就要枯萎。冬至以看五十七天,菖蒲開始萌生。菖蒲是百草中最先萌生的。這時開始耕地。四月下旬,薺、葶藶、菥萁枯死,這時就要收獲大麥。夏至,苦菜枯死,蒺藜長出,這時就要種植麻和小豆。這是告訴人們種地的寶貴時節(jié)已到盡頭。秋分,猾首生出,谷子黃熟,這時就要進行收打蓄藏。這是告訴人們一年的農(nóng)事已畢。百草的生死可作農(nóng)事活動的依據(jù)。一年四季,見到某種草類出生,就要種植應在選時萌生的作物,見到某種草類桔死,就要收獲正當這時成熟的作物。
上天降四時,土地生財富,這是自然之道,不同下民商量的。豐收要祭祀土神,欠收也要祭祀土神。不要使百姓喪失農(nóng)時,不要使他們做蠢事。要使民眾懂得致富之道,做到時令一到就行動,時令結束就停止。這樣連老弱的力量都可以完壘調(diào)動起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不懂農(nóng)事的人,農(nóng)時未到就提前行動,農(nóng)時已過思念不已,而正當農(nóng)時卻叉毫不在意,役使百姓而延誤農(nóng)時。已經(jīng)把百姓的農(nóng)時延誤了,事后卻又因此對大好時光思念不已。這是管理農(nóng)事最愚笨的方法。這樣就會把事情辦壞。不知怎樣做是高明,怎樣做是愚笨,百姓就會茍且偷安。種早莊稼不象個早莊稼,種晚莊稼不象個曉莊稼,因而收的糧食甚少,沒有什么成效。
辯土
耕地的原則是:一定要從壚土開始,因為這種土水分少,干土層厚。一定要把柔潤的地放到后面耕,因為這種土即使拖延一下也還來得及耕。水分飽和的土地要緩耕,堅硬的土地要立即耕,柔潤的土地要放在一邊推遲耕。高處的土地耕后要把地面耙平,低濕的土地首先要把積水排凈。不要讓“三盜”和自己一起使用土地。四時依次出現(xiàn),是和農(nóng)事相參驗的。有些人田畦做得太窄,壟溝做得太寬,田畦看上去就象一條條被困在地上的青魚,上面的禾苗長得象獸頸上的鬃毛,這是地盜,地把苗侵吞了。莊稼種下去卻密密麻麻地沒有行列,盡力耕耘也難以長大,這是苗盜,苗與苗相互侵吞了。不除雜草地就要荒蕪,清除雜草又會弄活苗根,這是草盜,草把苗侵吞了。所以必須除掉這三盜,然后才能多打糧食。
當今有些人從事農(nóng)耕,盡力經(jīng)營卻沒有收獲,這是因為他們行動早的先于農(nóng)時,行動遲的趕不上農(nóng)時,四季的勞作不合時節(jié),所以莊稼多遭災害。他們修治田哇,修得又高又陡,這樣水分就容易散失;畦坡過于斜險,畦面就容易傾塌。莊稼種在這樣的田畦上,遇風就會倒伏,培土過高就會連根拔出,天氣冷一點就會凋零,天氣熱一點就會枯萎。同時有五六種致死的途徑,所以不可能有好收成。莊稼不同時出土,卻同時成熟。現(xiàn)在根虛活的提前死掉,于是地盜、苗盜、草盜就會發(fā)生。這種莊稼,遠望似乎長勢很旺,走近一看,原來沒有什么籽實。農(nóng)夫只知道他的田地已經(jīng)整過,卻不知道他的莊稼過于稀疏,密度不夠,只知道他的田地已經(jīng)管過,卻不知道他的莊稼在地里扎根不牢。雜草不除,土地就要荒蕪;清除雜草,又會弄活苗根。這是農(nóng)事的大害。
所以,田畦應該又寬又平,壟溝應該又小又深。這樣,莊稼下得水分,上得陽光,才能苗全苗壯。莊稼應在細軟的土中萌發(fā),而在堅實的土中生長。播種一定要小心,不要使它過密,也不要使它過稀。在覆土蓋種方面,不要使土不足,也不要使土過厚。這件事要仔細去做,一定要在蓋種的土上多下功夫。蓋種的土要打得細碎,細碎了莊稼出苗就一定快}蓋種的土要撒得均勻,均勻了莊稼扎根就一定牢。所以,田哇又寬又平,就能使莊稼根部不受損害。禾苗生于畦中,把田畦均分為五分。禾苗出土成行,所以迅速生長;小時互不妨害,所以發(fā)育很快。橫行一
定要恰當,縱行一定要端直。要使行列端正,和風通暢,一定注意疏通田地的中心,使田中到處吹到和風。禾苗幼小時以獨生為宜,長起來以后應靠攏在一起,成熟時應互相依扶。禾苗三四株長成一簇,就能多打糧食。
農(nóng)作物的難處,在于盡管不同時出苗,時令一到卻要同時死去。所以先出土的結粒就好,后出土的就多是秕子。因此,鋤草問苗的時候,要安養(yǎng)先生的牡苗,去掉后生的弱苗。在肥沃的土地上種植,不要種得過稀而使莊橡瘋長;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不要種得過密而使莊稼擠在一起。土地肥沃莊稼又長勢過旺,秕子就會結得多,土地貧瘠莊稼叉擠在一起,禾苗就會死得多。不會種田的人,他們間苗時,去掉先生的壯苗而留下后生的弱苗,結果收不到糧食而只能收些秕子。對禾苗和土地都處理不當,莊稼就會大量死亡。覆土過厚,萌芽就鉆不出地面;覆土過薄,種子就會遭到閉錮而不能發(fā)芽。
壚土埴土顏色發(fā)暗,這些剛硬的土地要使它軟熟以后再種,要勤加翻耕以消滅宿草害蟲,使農(nóng)事活動進行得得當。
審時
農(nóng)作的原則,以篤守天時最為重要。伐木不順應天時,木材不是折斷就是彎曲。莊稼熟了不及時收獲,一定會遭到天災。莊稼,種它的是人,生它的是地,養(yǎng)它的是天。所以播種要使田問放得下腳,鋤地要使田問伸得進鋤,收摘要使田間插得進手。這叫做耕作之道。
因此,種得適時的谷子,穗的總梗長,穗子也長,根部發(fā)達,秸稈較矮,谷碼疏落,各粒圓而皮薄,米有油性,吃著有咬共,這樣的谷子,籽粒不因刮風而散落。種得過早的谷子,秸稈和葉子上布i蔫細毛,穗子總梗短,穗子犬但子房脫落,米容易變味,又沒有香氣。種得過遲的谷子,秸稈和葉子布滿細毛,總梗短,谷穗尖而顏色發(fā)青,秕子多,籽粒不飽滿。
種得適時的黍子,秸稈布滿細毛,底部不出枝權,米粒圓而外皮薄,舂起來容易,吃起來香而不膩。這樣的黍子,做出飯來不易變味。種得過早的黍子,根部發(fā)達,植株闊大,秸稈低矮而不榮暢,葉子肥厚,穗子短小。種得過晚的黍子,莖稈又細又小,穗子短,棘皮厚,米粒小而顏色發(fā)黑,又沒有香氣。
種得適時的稻子,根部發(fā)達,莖稈叢生,總梗長,谷碼稀,穗子象馬尾,籽粒大,稻芒少,米粒圓,糠皮薄,舂起來容易,吃起來香。這樣的稻子,吃著適口。種得過早的稻子,根部發(fā)達,秸稈和葉子擠在一起,總梗和穗予短,秕子多,糠皮厚,籽粒少而稻芒多。種得過晚的稻子,秸稈細又不分蘗,糠皮厚,秕子多。籽粒不實,等不到成熟,就仰首朝天枯死。
種得適時的麻,必定帶有細毛而且較長,莖節(jié)稀疏,色澤鮮亮,根部小但莖稈堅實,纖維又厚又均勻,成熟晚的開花多,到了秋分麻果累累。這樣的麻不招蝗蟲。
種得適時的豆子,分枝長而總干短,豆莢二七成為一簇。分枝多,舉節(jié)密,葉子繁茂,籽實盛多,大豆籽粒滾圓,小豆籽粒鼓脹,而且有香氣,稱起來重,吃起來有嚼頭而且很香。這樣的豆子不著蟲。種得過早的豆子,一定長得過長而且爬蔓,葉子虛弱,莖節(jié)稀疏,豆莢小又不長粒。種得過晚的豆予,分枝短,莖節(jié)稀,根子弱,不長粒。
種得適時的小麥,總梗長,穗子深綠,麥粒二七排成一行,麥殼薄,麥粒顏色發(fā)紅,稱起來重,吃起來特別香而且有嚼頭,使人肌膚潤澤而且有力。這樣的麥子不生蚼蛆。種得過早的麥子,夏雨沒到就發(fā)生病蟲害,麥粒又瘦又小。種得太晚的麥子,麥苗弱,穗子發(fā)青,顏色暗,只是麥芒長得好。
所以,種植適時的莊稼就興旺高產(chǎn),種植不適時的莊稼就衰弱低產(chǎn)。種法不同,莖稈數(shù)量相等,稱一稱,種植適時的分量重;脫了粒,種植適時的打糧多。同樣多的糧食,舂出米來,種植適時的出米多。同樣多的米,做出飯來,種植適時的吃了禁餓。所以,種植適時的莊稼,它的氣昧香,它的味道美,它的咬勁大。吃上一百天,就能耳聰目明,心神清爽,四肢強健,邪氣不入,不生災病。黃帝說;“四時之氣不正,只要使所吃五谷純正就可以了。
擴展:
《呂氏春秋》是戰(zhàn)國末期呂不韋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當時正是秦國統(tǒng)一六國的前夕。其書“基本上以儒家為宗,取各家之長而棄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是秦漢雜家的代表作之一。呂不韋是秦國一代名相,任職于戰(zhàn)國末年。呂因散盡家財幫助在趙國為人質(zhì)的嬴異人立嫡有大功勞,在異人繼位為秦莊襄王后,被任用為秦國丞相。
在戰(zhàn)國時期,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并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yōu)厚的待遇,門下多達三千人。與四公子不同的是,呂不韋招攬門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卻十分注重文才。原來,呂不韋有他自己的見解。他素來善于謀略,瞧不起那些頭腦簡單的勇夫。再說秦國猛將如云,軍力強大,沒有必要再蓄養(yǎng)征殺之士,還有一個原因,其時許多善辯之士紛紛著書立說,廣為流傳,不但天下聞名,還可傳之后世,永垂青史,這一點尤其令呂不韋眼熱。呂不韋本是商人出身,沒有條件去著書立說,但他可以借助這些擅長舞文弄墨的門人,來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和愿望。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
待到一切準備就緒,呂不韋就令門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聞所見和感想都寫出來。等到文章交上來后,五花八門,寫什么的都有,古往今來、上下四方、天地萬物、興廢治亂、士農(nóng)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論及,許多文章還有重復。呂不韋又挑選幾位高手對這些文章進行篩選、歸類、刪定,綜合在一起成書,取名叫《呂氏春秋》。呂不韋對此書十分看重,他自己認為這部號稱《呂氏春秋》的書是杰作,夸口說該書是包攬了“天地、萬物、古今”的奇書。例如在相當全書總序的《序意篇》中就這樣寫道:“凡十二紀者,所以紀治亂存亡也,所以知壽夭吉兇也,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若此,則是非可不可無所遁矣!睘榱司媲缶彩菫閿U大影響,呂不韋還想出一個絕妙的宣傳該書的辦法,他請人把全書謄抄整齊,懸掛在首都咸陽城門,聲稱如果有誰能改動一字,即賞給千金。消息傳開后,人們蜂擁前去,包括諸侯各國的游士賓客在內(nèi),卻沒有一個人能對書上文字加以改動。當然,這不一定就證明《呂氏春秋》字字珠璣,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而很可能是因為人們都敬畏呂不韋的權勢,沒有人愿意出頭罷了。不過,這樣一搞,其轟動效應卻是巨大的,《呂氏春秋》和呂不韋的大名遠播東方諸國。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作于戰(zhàn)國時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遺文佚事和思想觀念,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呂氏春秋》以道為主融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體現(xiàn)了儒家的優(yōu)點與特色。呂不韋借門客之手撰寫《呂氏春秋》,雖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業(yè)上確實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沒。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稱之為《呂氏春秋》。 “刻舟求劍”的故事就出自《呂氏春秋·察今》。
【《呂氏春秋》士容論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呂氏春秋》似順論原文及翻譯12-13
《呂氏春秋·勸學》原文及翻譯07-22
《呂氏春秋·尊師》的原文及翻譯04-24
呂氏春秋察傳原文翻譯11-30
秦士好古原文及翻譯08-05
《秦士錄》原文及翻譯12-20
《賈誼論》原文與翻譯11-07
養(yǎng)生論原文及翻譯09-14
《賈誼論》原文及翻譯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