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老泉教案教案
難老泉教案教案
課堂教學設計Ⅰ
一、教學目標
。ㄒ唬┳プ∝灤┱n文的思想感情線索,領會課文的深刻寓意,認識我們的人民、我們的民族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更具備了無窮無盡的創(chuàng)造力。
。ǘ┝私庹n文組織材料方面的特色,了解課文引用史料傳說的作用。
。ㄈ⿲W習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閱讀分析課文。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本文是怎樣熔景物、傳說、古跡、新貌于一爐寫景抒情的?
分析:本文的最大特點是,熔景物、傳說、古跡、新貌于一爐,寫景抒情。文章開頭兩段運用對比手法,表現(xiàn)了山西的新舊變化,突出了今日山西的青春活力。接著以“難老泉”為核心,以“難忘”精神為中心,既介紹了晉詞的名勝古跡,又引用了有關歷史典故、神話傳說以及名人詩文,多方面表現(xiàn)“難老”這一特點。讓讀者感受到,這里有不老的清泉,不老的江山,更有不老的人民,不老的精神。正是有這種精神,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我們的文化才會像“難老泉”一樣“永遠是活潑潑的,青春常在的。”源遠流長。
(二)本文是一篇晉祠游記,題為“難老泉”,是從晉祠或難老泉起筆的嗎?文章前后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分析:本文沒有從晉祠或難老泉起筆。文章宕開筆墨,從山西寫起,由山西而太原,由太原而晉祠,由晉祠而“晉祠三絕”,由“三絕”而難老泉。前后內(nèi)容由遠而近、由大到小,并有著鮮明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看似散漫的筆墨,始終緊扣著“難老”二字。開頭寫歷史的新陳代謝,使山西“難老”,太原“難老”,一派“繁榮、“歡樂”景象,實際是為下文抒寫對“難老泉”的觀感張本。寫晉祠“三絕”,“宋塑侍女”似乎仍在“呼喚”“說笑”,青春常在,“古柏齊年”歷經(jīng)三千多年仍生機勃發(fā),更是“難老”,這些記敘描寫,繼續(xù)為“難老泉”鋪墊。而“難老泉”自身,則長流不絕,“千年萬年”造福一方;人民又借助水力“再創(chuàng)造”,“一手是工,一手是農(nóng)”,取得令人“興奮”的業(yè)績,使難老泉更煥發(fā)青春。文章就是這樣以“難老泉”為核心,以“難老”精神為中心組合材料,熔景物、傳說、古跡、新貌于一爐,做到了形散而神聚。
(三)文章運用抒情的筆調(diào)描寫晉祠和難老泉時,穿插了許多與景物有關的古史資料和傳說故事,這有什么作用?
分析:答:本文穿插的古史資料,主要有酈道元《水經(jīng)注》關于晉祠的記載,《山海經(jīng)》關于晉水出源的說明等;穿插的傳說主要有“桐葉封弟”,“飲馬抽鞭,柳氏坐甕”、“張郎分水”等。前者表現(xiàn)晉祠景物的歷史真實性,后者賦予晉祠景物以神話浪漫色彩。二者相結合,說明晉祠歷史悠久,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有古老而豐富的文化傳統(tǒng),也說明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勞動、斗爭,是他們用血汗和智慧,換來了綠水常青,江山不老。去掉這些材料,就將失去“難老”這一中心的深刻意義。
(四)本文直接寫難老泉時,與《雨中登泰山》中寫泰山,《長江三峽》中寫三峽,在表達方式和語言運用方面,有什么異同?
分析:三篇文章都運用了記敘和描寫的表達方式,但《雨》文、《長》文在描寫時更顯出濃墨重彩的特點!峨y》文較多地使用了說明的表達方式,如說難老泉“從地質考察,據(jù)說有兩萬萬年或者三萬萬年呢。據(jù)文字記載,‘難老泉’是晉水的主要源頭,古時候的晉國因晉水而得名”,“晉祠背后的山叫懸甕山”,“泉水從一丈深的石巖里涌出來,真有點像從甕里涌出的樣子。水的流量不小,一秒鐘一點八噸。流水永遠不停,雨澇不增,天旱不減。水微溫,通常是18攝氏度。泉水澄清碧綠,像瀉玉潑翠一般!边@些文字,運用引資料、列數(shù)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具體說明了難老泉的地質年代、地理位置、流量水溫以及常流不息的特點!峨y》文寫難老泉,也引用了一些詩句,如引用李白詩句“晉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寫翠娥”,引用范仲淹詩句“千家灌禾稻,滿月江南田”等。這些引用,既用以描繪形象畫面,也用以表現(xiàn)難老泉的水質特點和灌溉農(nóng)田的貢獻,兼有描寫和說明的作用。
。ㄎ澹┍疚氖窃鯓泳o扣題目的“難老”二字展開描寫的?
分析:課文標題是“難老泉”。“難老”為“題眼”。全文自始至終緊扣“難老”二字:寫山西,寫太原,都突出了他們的欣欣向榮,雖古老卻又充滿青春活力。記述晉祠諸多景觀,也時刻不忘交待其歷史之悠久而青春常在:“宋塑侍女”,站在那里將近一千年了,走近她們跟前,“仿佛聽見她們說笑的聲音”,不僅面容“不老”,連性格也還是跟年輕人一樣,還是愛說愛笑!“古柏齊年”也透露出極強的生命力。至于課文描述的主體“難老泉”則更是多側面地揭示了它的“難老”。先是由泉名而想象“那噴涌的水源,那長流的碧波,永遠是活潑潑的,青春常在的!苯又榻B它的歷史,“倒是很老的”,但時至今日,其流量仍然“一秒鐘一點八噸”,“雨澇不增,天旱不減”,而且“澄清碧綠”,“瀉玉潑翠”,似乎依然豆蔻年華,楚楚動人。它“一邊支應新建的熱電廠的用水,一邊澆灌一千頃稻田”,“無限潛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正是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給它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青春更加煥發(fā)。文章結尾,“五個年頭過去了”,“記憶還是新的”,仍以“難老”收筆。
作者游晉祠,特別鐘情于“難老泉”,行文時時緊扣“難老”,唯恐一般介紹不夠,又旁征博引古代文史資料、民間傳說奇聞,用來加深印象,可見不是一般地賞景拾情,而是別有深意。作者是要借此來贊頌我們的人民,他們具有無窮無盡的創(chuàng)造力,他們創(chuàng)造了美麗的傳說,創(chuàng)造了美好的文化,他們正在創(chuàng)造祖國的今天與未來。這種深情不是顯露于文字表面,但細心的讀者卻一定能發(fā)現(xiàn)!
三、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笇W生自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難老泉》是一篇游記散文,閱讀時可從分析文章的結構入手。
先要求學生用阿拉伯數(shù)字標好段的序號(全文共17個段落),快速閱讀一遍課文。邊默讀邊思考:全文分幾個部分?每個部分所寫的內(nèi)容是什么?
。ㄍ瑢W帶著問題自讀課文,然后按思考題討論,教師根據(jù)同學發(fā)言歸納。)
課文按照游蹤順序,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2段),寫“帶著濃摯的懷想”踏進山西及其省會太原。
第二部分(3~15段)寫訪晉祠和難老泉的觀感。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又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3~4段),寫難老泉的名字和歷史。
第二層(5~9段),寫晉祠的來歷和晉祠三絕。
第三層(10~11段),寫有關難老泉的傳說和情況。
第四層(12~15段),寫“不系舟”,張郎分水的傳說和今天人們對晉水的利用情況。
第三部分(16~17段),總結全文,突出“最難忘的還是‘難老泉’”。
。ㄍ瑢W們只要把大的部分分對即可,對每部分所概括的段意不要求與教師說的完全相同。)
。ǘ┲笇W生結合“自讀提示”的第1、2兩段來研究一下,作者通過景物、傳說、古跡、新貌的描寫,抓住“難老”這個特點,要表達怎樣的中心思想?
(同學就座位分小組議論,然后推舉代表發(fā)言,教師加以小結。)
本文重點寫難老泉“永遠是活潑潑的,青春常在的!北磉_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摯愛之情,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正在煥發(fā)的青春活力的自豪之情。
作者在本文中對所寫的每一個材料,都緊扣“難老”來寫的(我們現(xiàn)在雖然著重分析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卻也離不開前面說的文體特點:散文的形散神不散。)
我們先從文章所選的最重要的材料——“難老泉”說起。首先,作者寫難老泉的名字:“聽聽名字就給人一種年輕的感覺。……那噴涌的水源,那長流的碧波,永遠是活潑潑的,青春常在的!保4段),其次,寫難老泉來歷的有關傳說(10段),再次,寫難老泉的有關情況(11段):“流水永遠不停,雨澇不增,天旱不減……泉水澄清碧綠,像瀉玉潑翠一樣!笨傊y老,意味著青春活潑,在運動中保持了新生。其對立面是垂暮呆板、靜止消亡。當作者從“難老泉”領悟到這一哲理,看到其他事物時,也必然如此。
再看作者筆下的山西:“當鋪,錢號,窄軌道,已經(jīng)隨著土皇帝的覆滅最后湮沒了;煤炭,汾酒,老醋,卻在人民的生活里廣泛散發(fā)著熱力和芳香!薄啻顾赖臇|西“湮沒了”(老了),美好的傳統(tǒng)散發(fā)出更強大的“熱力”(不老)。
再看作者筆下的太原:“密密匝匝的””黑瓦房”(老)中,解放后出現(xiàn)了巍峨的高樓、寬闊的迎澤路和迎澤橋,林立的廠礦煙囪。歷史的新陳代謝使太原呈現(xiàn)出“繁榮的景象,歡樂的氣氛”(不老)。
再看作者筆下的晉祠歷史:“該有三千多年了”(老),可美好的故事至今流傳,莊嚴的寺廟至今猶在(不老)。
再看作者筆下的晉祠三絕中的另兩絕:“宋塑侍女”和“古柏齊年”!八嗡苁膛笔撬纬淖髌,該是很老了,可“走近去,你仿佛會聽得見她們說笑的聲音,會感覺出她們呼吸的溫馨”,真可謂青春常在、永遠不老了。西周初年栽的柏樹可謂老矣,然而今天仍有一株“模臥如虬龍,斜倚在擎天柏上,披覆在圣母殿左側”,依然不老。
那古老的“不系舟”中的浮萍和水草,“都冬夏常青”,這也是泉老而又青春常在。
正是這樣,文章從難老泉等一系列有關的事物,寫出了江山不老、人民不老、民族精神不老,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摯愛之情,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正在煥發(fā)的青春活力的自豪之情。
。ㄈ┲笇W生體會本文在寫作上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很善于寫景物的動態(tài)美。寫難老泉:“那噴涌的水源,那長流的碧波,永遠是活潑潑的!薄叭畯囊徽缮畹氖瘞r涌出來……澄清碧綠,像瀉玉潑翠一樣!睂憽安幌抵邸保骸疤兜子兴荨,“長長的水草隨著流水波動,像風吹麥浪,蕩漾起伏”,寫“宋塑侍女”:“有的在沉思,有的像在凝視……”。都十分生動,引人遐思。
又如,本文語言生動、準確。要求學生結合練習三細加體會。在句式上的選用也很有特點。有時選用短句,節(jié)奏明快。像說太原“東有東山,西有西山,北有臥虎,南有雞籠”。有時短句與長句配合使用,既節(jié)奏明快,又富于變化。像“一手是工,一手是農(nóng),晉水的無限潛力得到充分發(fā)揮了”。有時使用對稱句,語言富于音樂美。像“右邊十里稻花,左邊煙囪入云”,讀來瑯瑯上口。
應著重要研究本文對材料的組織!弊宰x提示”第3段中說:“一、善于宕開筆墨,加大文章容量!⒐び诳p合(工:“擅長,善于”的意思)!蔽覀儜撛鯓永斫膺@些話呢?請大家結合課文談談對這些特點的理解。
。ㄍ瑢W發(fā)言后教師總結。)
1.關于“善于宕開筆墨,加大文章容量。”
“宕開筆墨”最突出的地方是:從山西寫到太原,由太原引出晉祠,由晉祠引出難老泉(以上為1~3段)內(nèi)容。剛剛寫到“難老泉”的名字(4段),卻又放下,“介紹晉國的歷史,從而引出“桐葉封弟”的故事(5段),由“桐葉封弟”的故事引出晉祠的來歷及其發(fā)展歷史(6段),由晉祠引出三絕中的“宋塑侍女”(7段)和“古柏齊年”(8段),再寫“難老泉”(9、10、11段),就內(nèi)容說,4段和9、10、11段都是直接寫有關“難老泉”內(nèi)容的。這中間卻寫到了其他方面的內(nèi)容。這樣一來,不是顯得文脈不暢嗎?不。我們讀來并沒有這種感覺。這是因為:(1)文中所有材料都是緊緊圍繞中心思想來寫的。(2)把“難老泉”放在了更寬廣的背景之中去寫,難老泉是晉水的源頭,晉國因晉水而得名。晉國的來歷又與“桐葉封弟”的傳說分不開。材料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我們不但毫無割裂之感,反而感覺文脈的貫通?傊,放開去,加大了文章的容量;收回來,又使文章渾然一體。
2.關于“工于縫合”。
文章所用的材料很多。既有古跡的介紹,又有新貌的描寫,既有史料的引用,又有傳說的插入,正如“自讀提示”所說的“熔景物、傳說、古跡、新貌于一爐”。那么,這些材料是怎么“熔”在一起的呢?
首先,是靠這些材料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一點前面已有說明,這里不再贅述。其次,是作者運用了許多縫合的針線——過渡語句。下面做一點具體分析:
1段尾說:“帶著濃摯的懷想我們踏進了山西。”2段首緊承1段尾:“山西省會太原,是一座古老的美麗的城市。”2段中介紹了迎澤路和迎澤橋,3段說“過迎澤橋向南沿西山山麓走五十里,是晉祠。在晉祠,我們訪問了“難老泉”。4段緊承3段:“‘難老泉’聽聽名字就給人一種年輕的感覺。”5段由難老泉是晉水的主要源頭,引出晉國由晉水得名。于是用“‘桐葉封弟’的故事,歷史傳說是這樣的”引出了一段故事。故事的最后以“這就是晉祠”一句為結。6段首又以“晉祠坐西向東”一句和上段尾相承。6段在介紹了晉祠風景特點、發(fā)展歷史、建筑擴展的情況后,以“其中‘晉祠三絕’,更深深吸引著游人”一句為結。接下來,7、8、9等段分寫“三絕”,9段只有一句話:“三絕就是‘難老泉’!10段首用“‘難老泉’的來歷,有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引出了《飲馬抽鞭,柳氏坐甕》的傳說。而關于這個傳說的題目,則在11段首點出。后面幾點,同學們可以自己去分析,不難看出。這各段中間的過渡句,使得文章渾然一體。這種綿密的縫合技巧,是我們在作文時應認真學習的。
。ㄋ模┮龑W生比較本文與《雨中登泰山》的異同。
分析:比較閱讀,通常是把大的方面相同,又有某些方面相異的文章放在一起,兩相比較,或通篇就立意謀篇、選擇材料、寫作方法、語言運用等大的方面作比較,也可著眼于某一局部、某一方面作更為具體細致的比較。比較閱讀有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
。1)兩篇文章同為游記,都不是一般的風月文章。《雨》文激勵人們知難而進,奮發(fā)向上,《難》文贊頌人民的創(chuàng)造力,同樣有助于增強人民大眾的民族自信心。立意各有所重。
。2)兩文的結構布局大體相同,同以游蹤為序,都由“訪游前”、“訪游中”、“訪游后”三部分構成。不同的是;《雨》文中間部分(文章的局部)也是“移步換景”,而《難》文中間部分則以泉為核心,從名字、歷史、來歷、特點(流量大、水常溫、色為玉、可利農(nóng))以及它的今天(潛力得到利用)諸方面逐一介紹,其間根據(jù)需要插入有關史料傳說。(這一點必須告訴學生,不可讓學生籠而統(tǒng)之以為也是移步換景。)
。3)《雨》文寫景,側重于訪游時所見自然景觀,著眼于“雨中”,《難》文所記則為常年之景,從冬到夏都有所記述,且更注重歷史,《雨》文借景(“雨”)抒情,而《難》文則談古說今,讓讀者從中得到啟發(fā),更為含蓄深沉。
課堂教學設計Ⅱ
一、教學目標
。ㄒ唬ㄍ罢n堂教學設計Ⅰ”)
。ǘ┡囵B(yǎng)高效閱讀能力。
二、難點、重點分析
。ㄍ罢n堂教學設計Ⅰ”)
三、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僮x測試。
1.本文的題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我們已經(jīng)學過他寫的______、______。
2.人參、貂皮、烏拉草是東北特產(chǎn),山西的特產(chǎn)是______(①當鋪、錢號、窄軌道;②煤炭、汾酒、老陳醋)。
3.作者是帶著怎樣的感情踏進山西、游覽晉祠、“訪問”難老泉的?
4.作者說:“廠礦的煙囪,濃煙彌漫,告訴人新興的工業(yè)是多么發(fā)達!庇矛F(xiàn)在的眼光看,“濃煙彌漫”是“工業(yè)發(fā)達”的表現(xiàn)嗎?為什么?
5.“晉祠三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介紹“難老泉”的泉水時,有一段準確的說明文字。這段文字介紹了泉水的哪些特點?
7.作者在晉祠游覽的行蹤路線,按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是1961年深秋寫的,文中為什么還說:“1956年初秋……欣賞了晉祠那樣的文物古跡”?
9.文中插入的史料、傳說有什么作用?
10.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測試記錄:
閱讀速度:______字/分鐘
理解率:______%
閱讀效率:______字/分鐘
。ǘ┘ひ少|疑。
1.文中說:“難老泉”,聽聽名字就給人一種年輕的感覺。又說:泉,論歷史,實際倒是很老的。既“難老”、“年輕”,又“很老”。作者究竟要表達怎樣的意圖呢?
2.本文是晉祠游記,題目用“難老泉”,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難老泉”是“晉祠三絕”之一。但文章卻從山西、太原寫起,是否離題太遠了?為什么呢?
3.本文是一篇“熔景物、傳說、古跡、新貌于一爐”的游記,作者是怎樣把這些材料組織在一起的?
(三)精讀導引。
1.精讀全文。從“難老泉”的“難老”二字想開去,會對作者的意圖有較深刻的認識的。
2.本題應從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和作者的意圖去考慮。
3.認真閱讀全文,掌握本文寫作方面的特點。
。ㄋ模┮呻y討論。
1.本文是根據(jù)五年前“訪問”難老泉的觀感而寫的,“五年過去了……記憶還是新的”,“最難忘的還是難老泉”。究竟“難老泉”的什么觸動了作者的心靈了呢?不是別的,正是“那噴涌的水源,那長流的碧波,永遠是活潑潑的,青春常在的”景象,更確切地說,正是那“景象”所蘊含的“難老”的精神。這“精神”,正如我們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這種“難老”的民族精神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和文化,那“難老泉”、“齊年柏”就是見證;這種“難老”的民族精神,湮沒了“當鋪、錢號、窄軌道”的舊世界,正在創(chuàng)造“電站、工廠、稻谷香”的新世界。我們應當把“難老”的精神發(fā)揚光大,永銘難老。這應該是作者的意圖。
2.散文貴在“形散神不散”。作者宕開筆墨,放寬視野,從山西、太原寫起,應該是散文的特點允許的。
同時,作者把題目擬為《難老泉》,其意并不在“泉”,而在“難老”(或“難老泉”那種“青春常在”的精神)。作者宕開筆墨的寫法,正好為我們提供了宕開“泉”形,而去求“泉”神的思路。那山西的變化,山西人民可歌可泣的故事,那太原新舊建筑的對比,不正是“難老”精神的體現(xiàn)和結晶嗎?不正是為從泉形提取“難老”之神作的鋪墊嗎?所以,我們可以說,文章開頭并非離題太遠。
3.散文,一般地說是用“神”作線索,串連材料的。除此而外,本文有其具體特點:(1)按游記的特點,移步換景,由遠及近,由外入內(nèi),由整體到局部。如“……踏進山西!薄吧轿鞯氖陆ㄖ小瓭蓸颉!斑^迎澤橋向南,是晉祠”。“在晉祠,我們訪問了難老泉…”。(2)在描寫中用過渡句。如“三絕是‘難老泉’!薄半y老泉的來歷,有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薄斑@個故事叫做……!钡鹊。這些過渡句,就像粘合劑,把有關材料緊緊地粘合在一起。
。ㄒ唬┧僮x測試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1.《難老泉》、吳伯簫、《菜園小記》、《記一輛紡車》(共8分,各2分)
2.②(2分)
3.帶著對祖國山河和人民的誠摯的愛,帶著二十幾年前與這個地區(qū)建立起來的血肉感情,帶著濃摯的懷想,像回故鄉(xiāng)一樣踏進山西、游覽晉祠、“訪問”難老泉的。(共15分,各5分)
4.不是。因為浪費并造成污染,是落后的表現(xiàn)。(10分)
5.宋塑侍女、古柏齊年、難老泉。(共15分,各5分)
6.流量大、水微溫、澄清碧綠。(共9分,各3分)
7.圣母殿、齊年柏、難老泉、不系舟、對越坊、智伯渠。(共12分,各2分)
8.意在說明本文是根據(jù)五年前游晉祠的觀感而寫成的;同時為了表達“難忘”、“記憶還是新的”,以突出“難老泉”。(10分)
9.一是要說明晉祠的歷史悠久,我們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有著古老而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二是要說明我們的祖先用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造了綠水常青,江山不老。深化了“難老”的中心思想。(9分)
10.人民的勤勞、勇敢是祖國江山不老的保證。(10分)
(二)吳伯簫談散文《寫真情實感》。
這本集子的散文,給人的印象是山花爛漫,谷禾蘊郁。帶著滿懷喜悅的心情,跟著每一個作者去買書,訪友,上課,挖寶,去觀察事物,描繪景色,抒發(fā)感情,發(fā)表議論。讀后感到篇篇寫的都是真實的,樸素的,叫人獲得一場場沸騰生活的享受。這些生活,自己仿佛都多次經(jīng)歷過,似曾相識,很熟悉,很平常;但又不是,這些生活實際是新鮮的,生動的,有聲有色的。所以篇篇讀來都感到親切,都感到有所得。結識了新相知,體驗了新境界。自己到揚州,閱讀平山堂的記述,像重溫二十年前的舊游,自己沒到過黃山,展覽蓮花峰的險峻,就有想象中攀登的歡快。
有人說散文是寫自己的。就寫個人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來說,這話有道理,正符合“文如其人”的說法。誰愿意看“言不由衷”、“人云亦云”的東西呢?對幫八股的空話、大話、假話,甘心上當受騙的人是不多的。自己不懂,想教訓別人,作者淡漠,妄圖讀者感動,那都是辦不到的。喜歡這里這些散文,就在于它們不是這樣。它們是在以滿腔熱忱跟讀者對話,談心;暢敘親身經(jīng)歷,喚起讀者共鳴。
大地風物,社會生活,是無限豐富、絢麗多彩的。說,說不完;寫,寫不盡,的確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作者只要向生活洶涌的大海汲取一點一滴(激動人心的事態(tài)變化),從現(xiàn)實茂密的叢林采摘一葉一枝(印象鮮明的景物形象),都可以作有意義的記載,說明,贊頌或謳歌。任邱七粒油砂透露了一處古潛山豐產(chǎn)油田的消息。佛說一顆水珠窺見一個世界。重要的是實踐,是觀察,分析,親身感受得邃密,深刻。
這是千百篇習作的選集,一人一篇,一篇一事,涉及面廣,寫法多樣。即使不是奇卉異葩,只算草花,也各有各的彩色和芳香。這不是供一朝一夕賞玩的瓶插,而是菜畦,花圃,從春到秋都綠葉繁花,充滿蓬勃生氣。
到名山尋勝,游蘇州園林,真愿意多有這樣的集子印行。
【難老泉教案教案】相關文章:
《行路難》教案示例06-07
行路難教案設計06-13
行路難精品教案設計06-08
《聽泉》教學反思06-18
用工難就業(yè)難問題解決工作總結06-13
《行路難》李白07-04
珍珠泉_教學設計06-19
《珍珠泉》教學方案07-09
《珍珠泉》教學反思07-07
行路難的教學設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