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2-12-28 11:19:38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合集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合集15篇)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

          這部分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三冊(北師大版)第六單元第一課時。在學生一年級初步認識鐘表上的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鐘面上的時、分。分是非常重要的時間單位,也是進一步學習年、月、日的基礎。時間單位不像長度、質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接受。并且,《新課程標準》不僅要求學生能認識鐘表,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而且還要求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我特別注重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和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進行教學。

          2.教學重點和難點:

          讀寫幾時幾分的時刻。

          二、說教學目標 :

          依照《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從知識、能力、德育四個方面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進一步學習有關鐘面上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認識時、分,初步體會時、分的實際意義,掌握時、分的進率,能夠準確認、讀、寫出鐘面上的時間。

          2、能力目標:通過撥一撥、說一說、做一做等活動,培養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地按排時間。

          3、德育 目標: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時事.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知識比較抽象,結合低年級 學生的年齡特點,我以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激情導入,設計動畫課件,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分層遞進、逐步深入;突出重點、分散難度;利用舊知、探索新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運用游戲,貫穿練習;質疑反思、總結方法。

          四、說教學準備:課件、每人一個鐘表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以申奧背景導入, 在開課時讓學生欣賞《我們贏了》影片的片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然后教師說:沒有時間就不會記住這光輝的時刻,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和時間有關的知識。板書數學及文字課題。

          (二) 操作體驗,自主學習

          1.認識鐘面

          (1)知覺感知:

          因為有一年級的基礎所以我先放手讓學生觀察鐘面,直觀感知 。過渡語:“同學們還記得嗎?我們以前 學過了一些有關鐘表的知識,現在請大家觀察自己手中的鐘表的鐘面,看一看都有些什么?”教師把學生說的話重點板書:大格,小格,時針、分針、秒針。

          (2)重點引導:

          引導學生說出整個鐘面上一共有12個數字,也就有12個大格。

          每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呢?一共有幾個小格呢?想,撥自己的鐘面,個別說。

         。3)說數法:

          你是怎樣數的?還有別的數法嗎?同桌互說、個別說。并補充板書為12個大格,60個小格。

          如果數小格在這里理解的好,下面的試一試就容易的多了。

          2、認識時、分

         。1)動手操作,提出問題

          要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孩子,學生們通過直覺感知有了這么多的發現,這是鼓舞他們繼續學習的良機,“同學們很聰明,除了你們發現的鐘面上寫的數字、大格、小格、時針、分針外,你們還知道哪些關于鐘面的知識呢?”

          讓學生拿出鐘表,撥一撥(時針、分針順時轉動),然后,看能提出那些問題,從中選擇一部分,如果不全面我再補充,打在大屏幕上,暨課本上的“填一填”。這樣問題是他們自己提出的,他們感到親切。自然在解決問題時他們也會覺的是自己的事兒。首先從情感上孩子們已經接受了知識,再次能提出問題說明他已經注意到這部分知識,從理解的層次上要比直接接受教師給的問題要強的多。

          (2) 小組匯報,交流、解決問題:

          1、鐘面上有 個大格, 個小格

          2、時針走1大格是 時

          3、分針走1小格是 分,走1大格是 分

          4、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 圈

          1時= 分

          前3個問題,我引導學生從舊知過渡,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合作交流、小組展示的有機結合,調動起學生動手熱情,最后看動畫課件演示1分、5分比較容易解決。

          3.認識時、分的關系

          從一開始上課到現在學生大量的進行了操作活動,應該說有些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 ,并且如果再一直撥表認識,學生的注意力會降低,所以我改變了方法。

         。1)講童話故事:老師發現同學們真會學習,為此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作為獎勵。你們都聽說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輸得非常不服氣,于是它又約了小烏龜到周圍種著12棵樹的圓形運動上來比賽,大家猜一猜,這一次誰贏了?好,讓我們一起到比賽現場看一看。(課件演示在相同時間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烏龜只跑到第二棵樹下。)其實,在我們今天認識的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一直在進行著這樣的龜兔賽跑。(龜兔賽跑場景變成一個鐘面)

         。2)小組合作:撥動鬧鐘的分針走一圈,認真觀察時針的變化,探究1時和60分的關系。

         。3)課件動態演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的過程,驗證學生的結論。

          這樣一來用龜兔賽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學生探究的熱情,學生迫切希望能揭開鐘面上“龜兔賽跑”的秘密,通過動手撥一撥終于發現了1時=60分,而課件的生動演示,既驗證了學生的發現,又使學生興趣盎然。

          4.讀寫鐘面上的時刻

          “同學們讓我們再來感受一遍1時=60分”從旋轉的過程中定格出“試一試”中5個時刻。

         。1)分類

          可以分為兩類:整時,整時半和幾時幾分。學生自主分類,并說理由。

          通過分類 知道有9時、9時半、10時是一年級學過的;9時45分是分針指到大格刻度的情況,剛才練習數小格時已有了印象;主要是9時08分。

         。2)讀寫幾時幾分時刻

          重點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區別時針、分針,得出如果分針指到大格刻度時可用口決計算最快捷,也可5個5個的數出是幾分。如果分針還沒指到10分,應該一小格一小格地數,是幾小格就是幾分,讀時別忘了寫“零”字,寫時別忘了寫“0”。

         。3)方法總結

          “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這是我最喜歡用的方法,及時反思有利于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游戲練習,拓展應用

          “讓我們走進游戲王國,體會有關時間的樂趣!”在這一環節中寓教于樂,溶練習于游戲中,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里我主要設計了三大板塊:

          1.表演游戲。65頁“讀一讀”出示四個時刻先讀出,再用動作表演,然后說方法,最后進行按時作息的教育。

          2.找朋友。65頁“連一連”找到朋友后要讀出來,并說一下方法。

          3.擊鼓傳花。鼓響花傳時間跑,鼓;ㄍr間停,執花學生讀出課件上鐘面表示的時間。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2

          教材分析:

          “乘加、乘減”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表內乘法中的一個內容,它編排在“乘法的初步認識”中“5、2、3、4的乘法口訣”之后,讓學生通過乘加乘減的學習,進一步理解口訣的意義、學會口訣記憶的方法。

          5、2、3、4乘法口訣的理解和記憶都相對比較簡單,后面6、7、8、9的乘法口訣理解、記憶的難度則大大增加,所以教材在此安排了乘加乘減的教學,目的是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抽象、概括、總結出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系,為進一步學習6、7、8、9的乘法口決和理解記、憶口訣打下基礎。所以,本節課的成敗會影響到學生表內乘法的學習及今后的數學學習生活。

          教材通過“小熊掰玉米”這一主題情境圖,將計算教學、解決問題和口訣記憶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并能正確計算乘加、乘減式題,從中理解并掌握相鄰兩句口訣的記憶方法。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深挖教材,突現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思路。運用數形思想、假設思想和轉化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尋找到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系,為進一步學習6、7、8、9的乘法口訣和理解記憶口訣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通過主題情境,收集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能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2、運用乘法的意義,探究出記憶相鄰兩句口訣的方法,滲透轉化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初步歸納總結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運用乘法的意義,探究出記憶相鄰兩句口訣的方法。

          教學難點:

          滲透轉化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質疑,直觀理解。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經歷從形到數的抽象過程,體現算法多樣化。 分兩個環節進行。

          1、情境質疑,導入新課。

          出示情境圖1,質疑:從圖上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3+3+3+3=12,4+4+4=12,3×4=12

          2、再次質疑,理解方法。

          出示情境2,再次質質疑。質疑::你能結合剛才的情境,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匯報,說說為什么?以明確計算方法,并進行報分類板書: 抽象

          3+3+3+2= 3×3+2= 3+3+3+3-1= 4×3-1=

          二、動手操作,理解算式的意義。

          教師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用小圓片擺圖形。經歷從情境圖到直觀圖的抽象過程。 指導學生以四人小組按老師給出的算式擺出圖形,進一步理解算式的意義,滲透假設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具體分兩個層擺圖形。

          第一層次: 3+3+3+2= 3×3+2= 4×2+3=

          第二層次: 3+3+3+3-1= 4×3-1=

          三、抽象算式,勾通算式之間的聯系。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邊一列算式有什么特點,跟左邊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3+3+3+2= 3×3+2= 3+3+3+3-1= 4×3-1=

          2、小結揭示課題:我們以前學習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算式,那今天這種有 假設這里放一個,算完后減去。(假設小熊沒有把玉米掰走) = = 11(個)

          乘有加或有乘有減的算式,就叫乘加乘減。(板書)

          四、運用轉化,引導討論,找到記憶兩句相鄰口訣的方法。

          1、計算:5×2 + 5= 5×3 – 5=

          2、觀察思考:5×2 + 5=3×5= 15 5×3 - 5 = 2×5= 10 你發現了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并匯報,找到記憶相鄰兩句口訣的方法。

          3、質疑:如果我知道5×4=20,但記不清5×5=?怎么辦?

          4、練習:4×2 + 4 = 4 ×( )= 12 3×3 + 3 = 3 ×( )=( ) 4×3 - 4 = 4 ×( )= 8 3×4 – 3 = 3 ×( )=( )

          5、小結:這里運用轉化思想,找到了記憶相鄰兩句口訣的方法,就為理解和教學6、7、8、9的乘法口訣和學生口訣記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是降低了學生記憶口訣的難度。

          五、鞏固練習,內化知識。

          鞏固練習部分我設計有層次和陡度的練習,以達到內化知識,形成能力的目的。

          1、看圖填等式(模仿練習)。

          引導質疑,完成練習:你的算式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誰還有不同的想法? 3×4+2=14 3×5-1=14

          2、算算寫寫(鞏固練習)。

          3、P58 、4(鞏固練習)。 先質疑: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人?) 然后獨立解決?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3×4+3=15 4×4-1=15

          4、P58 、5(獨立練習)[備用題] 讓學生先提出數學問題?然后獨立解決?

          六、總結升華

          總結是本節課的點睛這筆,為此我安排了兩個環節總結本課,再次強化知識,突出重點。

          1、結合板書,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問題嗎?

          以上就是我對這乘加乘減的認識,在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許他把老師教給他的知識全記了,也許老師教給他的知識在生活中根本用不了,但是,數學的靈魂(思想和方法)一定會永遠扎根于他的腦海深入,影響他的一生,這就是數學的魅力。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加法估算是蘇教版教材第四冊的內容。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技能”;日常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往往不要求得出精確的結果,只要知道得數大約是多少就可以了,這就需要估算;學習估算還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口頭驗算建立數感;為今后學習減法、乘法、除法估算打好基礎。

          在教學口算、筆算的同時也教學估算,在以前的練習中也散落著一些估算的習題,只是口頭的練習沒有書面表達。加法估算是要求學生理解求和估算的方法,并會用算式表示計算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經歷探索加法估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并學會加法估算方法,認識“≈”,會用“≈”表示估算的結果。

          2、能力目標: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強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度: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以及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4、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加法估算的方法,并學會用“≈”表示估算的結果。

          二、說教法和學法。

          計算類的課大體說來較為單調和枯燥,二年級學生的自制能力也不強,重復的練習會使學生疲勞,因此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購物情境,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開展學生樂于參與的猜價格游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了不同層次的問題,利用學生的好勝心,層層深入。在自由寬松的氣氛中,從貼近生活的購物情境里感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和自主探索加法估算的方法,從而達到增強估算意思和能力的目的。

          三、說過程。

          根據自己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生的了解,準備分三步來實現我的設想。

         。ㄒ唬╀亯|溝通。(用時8分左右)

          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溝通已有的知識,為下面的估算求和作好準備;學生都有好勝的心理,猜一猜是學生喜愛的游戲活動,通過猜測商品的價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ㄍ瑢W們:我的朋友剛來深圳工作,租了房子要買一些小電器以下是她打算買的幾種商品,你們能猜一猜它們的價格嗎?)

          教師出示四件商品,分別是電話208元;臺燈196元;電鈑煲303元;微波爐299元。四件商品是因為四個大組準備的,盡可能地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游戲。教師先說商品的價格接近是幾百元,再讓學生猜。學生猜,教師板書并歸類。

          1、提問:我們說208接近200元,還可以怎么說?(大約,差不多)

          2、提問:你能用一個式了表達嗎?

          教學約等號的讀法的寫法。

         。ǘw驗應用。(用時14分左右)

          猜測出各商品的價格后,接著出示問題。想買一部電話和一個電鈑煲大約需要幾百元?學生自主解答并與同學交流,師生共同找到如何用算式表達思考的過程和結果,教師板書并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

          本環節是本課的重點,本著讓學生自主參與全過程的新理念,體會發現的樂處,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老師不是把方法直接教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嘗試用算式表達,師生共同尋找最好的表達方法,

         。ㄈ╈柟贪l展。(16分左右)

          1、充分利用現有的例題資源接著出示問題,四個問題同時出示,獨立思考,全班交流。

          讓學生選擇有用的信息解決相關的問題,加深理解加法估算的方法,體驗估算與實際計算的不同,同時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四個問題同是呈現是考慮到每一個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在思考,有不同層次的收獲。

          2、書上練習,根據時間靈活處理。

          3、小結:

          全課的小結是一個提升的過程,讓學生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把所學的知識內化,估算是一種粗略的計算,但它需要細心的觀察,理智的判斷,讓學生在不經意建立數感。

          四、說反思。

          低年級的數學課,計算站很重的比例,但計算課又因為學生的速度差異,很不好調控,常常是自己都難讓自己滿意。本課是先說再上,在實施的過程中沒有完成預設的練習,效果還不錯。

          首先一切的準備都是值得的,在細節方面的處理顯得從容有度;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問題設計大氣些,開放些,課上程度好的學生沒閑著,較差的學生也有了足夠的時間思考最基本的問題;整體來說自己基本滿意。但要上好計算類的課,還有需要更多的探索。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4

          我說課的題目是《》,下面我從說《》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進行一下闡述: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

          《剪一剪》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與變換》后的實踐活動課。這部分教材取材于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剪紙”,設計了兩個比較簡單的剪紙活動。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ǘ┙虒W目標。

          根據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剪一剪,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感受圖形的平移。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圖形的形成過程,探索剪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初步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剪出漂亮的圖案,體驗成功的快樂,初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

         。ㄈ┙虒W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畫和剪1個、2個、4個連續的小人,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難點:找“紙對折的次數增加與小人個數的增加之間的關系”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

         。ㄋ模┙虒W準備:學生準備剪刀、彩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板書貼片、展板等。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分析:本次教學活動是以“自主探究——動手實踐——總結整理”為教學框架結構,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究剪的技巧,主動構建并理解知識,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融觀察、實踐、交流、評價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2學法指導:本節課我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出發,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操作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使學生真正實現從“學會”到“掌握”這種質的飛躍。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二)動手實踐,感受新知

         。ㄈw納總結,拓展思維

         。ㄋ模┌鍟O計

         。ㄒ唬﹦撛O情境,揭示課題。

          1.向同學們展示漂亮的剪紙圖片。讓學生觀看自己感興趣的剪紙圖片,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也體現了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數學知識源于生活。

         。ǘ﹦邮謱嵺`,感受新知:

          1.猜一猜。老師這里有一張紙,把它對折,然后在不開口的(有折痕)折邊畫出半個小人。請大家猜一猜,沿著畫線把它剪下來,打開會是什么?

          喚起學生對對稱圖形的回憶,有意識的為下面的探索新知做好準備。

          2.說一說,剪一剪。讓學生觀察剛才剪下來的小紙人變成了什么樣子?并讓小組討論說一說,怎樣才能很快剪出兩個連續的小人。

          主要采取啟發、動手操作、交流為主的教學方法,并在實踐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觀察、交流、合作的學習品質。

          3.評一評。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收集學生的不同作品。并讓學生評一評,議一議這些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設計意圖:通過評一評,議一議,使學生認識到在剪紙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并加深對圖形平移的認識。

          4.想一想,找規律。讓學生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折三次,看一看能剪出幾個連續的小紙人?并想一想如果把紙對折四次,又能剪出幾個連續的小紙人呢?設計意圖:以上做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開動腦筋,充分體現新課精神,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有意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并讓學生在想一想的過程中去獨立發現其中所蘊含的數學規律。

         。5)開放活動。教師先出示自己剪出的連續圖案,并讓學生評價。然后讓學生剪一剪自己喜歡的連續圖案,并向其他同學展示。這一教學環節留給學生創作的空間,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合創造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體驗到成就感,更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美。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ㄈ┵|疑總結,反思評價 。

          1.你發現紙對紙次數的增加與小人數的增加之間的規律了嗎?

          2. 他們之間的規律是什么? 3.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 你有什么感想?

          5. 你還有什么疑惑?

          6.你感覺自己今天表現如何?7.你認為剪連續的圖案應注意什么?

         。ㄋ模┌鍟O計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說課的內容是九義教材第四冊P106~P108《統計》。

          2、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統計知識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統計思想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思想。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把統計知識作為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特別強調讓學生體會統計的過程,和對統計結果的簡單分析,讓學生早些掌握一些統計的思想方法,既有利于提高應用所學知識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中體會統計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社會的聯系,又能使學生從部分數據出發,經過分析從中找出規律,逐步培養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經歷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掌握處理數據的技能等等的要求。

          3、教材結構

          分析教材內容可以看出,本節課包含四個知識的內容。即調查入學時的體重情況填寫統計表;收集現在(二年級)的體重情況填寫統計表;把入學以及現在的體重情況統一填寫到同一個統計表中;整理、分析表內信息回答簡單的問題。但從本地學生情況實際出發,以及條件的限制,所以本人對教材內容進行了略微的調整,將調查入學時的體重情況填寫統計表改為統計本地區天氣情況,也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按照教材的邏輯性將知識整合在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中。

          4、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運用信息的手段、新的學習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完成簡單的復合式統計圖。

         。2)情感目標: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解答簡單的問題,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結合實例有機地進行家鄉情的教育。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5、教學重點是:體驗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

          6、教學難點是:能對數據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多媒體設置生活情境引入法。借助計算機這一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工具,結合日常生活中鮮活的實物、實例引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實際操作發現法。讓學生親身參與測量體重的活動中,通過小組交流等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收集、整理數據,為教學增添生動性和趣味性,同時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數據產生的過程,使學生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積極組織學生人人參與,以學生為主體,結合教材內容,緊密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帶著數學走入生活,解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估計、判斷能力為以后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2、交流互補法: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練習促進法:通過有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形成技能技巧,達到舉一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三個環節:

          1、填寫單式統計表

         。1)我給學生提供了一組數據,我們班在一年級時每位體重情況,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統計每段重量的學生數,并教給學生簡單的整理數據的方法。

         。2)向學生提供我們班在二年級時,學生的體重情況的數據,學生仿照統計一年級時的體重方法,整理和統計二年級時每重量段的學生數。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簡單整理數據的方法。

          2、學生在能填寫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學會填寫和分析復式統計表

         。1)讓學生學會怎樣填寫復式統計表。

         。2)會讀復式統計表,并能分析。

          3、練習,我一共設計了三個小題第一小題是能直接根據數據填寫統計表,是對本節學習知識的直接運用。第二題根據數據填寫復式統計表。第三題分兩組統計本班喜歡哪些體育活動的人數,填寫復式統計表,并進行簡要分析。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教學反思

          課上完后,反思很多,在本節課中我重視訓練學生,能教給學生學習整理統計數據的方法。讓學生動手實踐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也存在許多不足,現反思如下:

          1、更應該注重指導學生統計數據的方法。在完成第一張統計表時,我應該把整組數據出示出來,應指導學生完成體重在15千克以下有哪些數據,16—20之間有哪些數據,我應幫助學生怎樣找15千克重以下人數,15—20千克間的人數,幫助學生完成第一張統計表。

          2、應該教給學生怎樣分析單式統計表。在填寫完成第一張統計表后,我應該引導學生知識統計表中數字表示的意義;即一年級體重在15千克以下的有____人,體重在16—20千克之間的有____人。讓學生能按這種句式說。

          3、應該培養孩子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完成第一張統計表后訓練孩子發現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應問學生,你看完統計表后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盡可能讓學生多說信息。然后再問學生,你能提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這個環節能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同時,為孩子在分析復式統計表時,打下基礎。

          4、應該明確復式統計表的優點。在教學中我應提出,如果,我想直接看出,我班在一、二年級學生的體重的對比數怎么辦(cn-teacher.com)或為了更方便,我們把兩份統計放在一起怎么辦。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兩份單式統計表的相同點、不同點,完成孩子從認識單式統計表到認識簡單的復式統計表的過程,明白復式統計表的意義,并告訴學生復式統計便于對比,更便于觀察分析這一優點。

          5、應該把重點放在分析簡單復式統計表上,我應該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從一、二年級對比的角度,發現信息,提出問題,并用填空式的題卡,讓學生自主解決這些問題。一年級時()最多,到二年級又()最多,一年級對體重在16—20千克人數是()人,到二年級體重在16—20千克人數變為()人,到二年級體重在16—20千克的人數增多(或減少),對學生進行分析復式統計表的方法訓練,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我應該注重讓學生體驗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應該將練習環節中的統計每組學生喜歡體育項目的學生數這個環節,放在認識復式統計表這一環節后面,在活動前提前提出問題,兩組中,喜歡哪種體育活動項目的人多或少等,并要求每組有兩名或幾名負責統計,統計整理數據后,然后再活動。并要求負責統計的學生說一說統計的過程,這樣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同時也體驗了統計過程,訓練了學生的能力。

          7、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數學語言的訓練,能用最簡潔的話說明要表達的意思,訓練學生用最直接的數學語言進行數學問題的描述。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我說的內容是小學數學第四冊的有余數的除法。

          有余數的除法,是從表內除法向表外除法過渡的橋梁,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從教材上看,內容籠統,概念性強。從同學方面看,同學剛學過表內除法,比較習慣用乘法口訣來求商,而有余數的除法不能直接從乘法口訣中求商,要用豎式計算,但對于豎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和具體寫法同學較難理解。總之,對于低年級同學來說,學習掌握這樣一個知識跨度較大的內容,是比較困難的。針對這一狀況,我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通過擺一擺,分一分,以和生活中的大量實例,來理解“余數”這一基本概念。

          2、學會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書寫格式,能進行簡單的有余數除法的計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綜合性的應用問題,培養同學觀察判斷和邏輯推理能力。

          本課的重點是:知道什么是“余數”

          本課的難點是:理解為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小”

          二、說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我主要通過游戲“猜猜看”。(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同學在紙上依次畫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圓圈,比一比誰畫得多,畫好后,將自身畫的個數數出來寫在張上,老師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畫的最后一個的顏色。)這個游戲的設計在于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并且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伏筆:小朋友們學完了這節課,也能和老師一樣能猜出圓圈的顏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在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大量生活中的實例,讓同學來感受“余數”。

         。1)讓同學來分一分桔子。6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7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說一說,兩次分有什么不同?同學會說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個剩下。這就讓同學初步感知余數的概念,觸和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

         。2)將11個蘋果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設問:假如每人分2個,剩下5個,可以這樣分嗎?這時就有同學會回答,5個還能再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1個,還剩下2個,這時老師追問:2個還能再分嗎?同學會回答,不能分了。通過這個壞節,讓同學有了“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數”這一基本概念。

          (3)老師手中有10顆五角星,要獎勵給今天表示的4位同學,應該怎么分啊?誰來協助老師來分呢?讓多個同學上來分一分,老師對他們分的結果給予評價,讓同學更深刻地明確“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數”。

          3、用數學方法表示。對前面分的結果用數學方法表示出來,再翻開書本50頁,參照例題,來自學有余數的除法的橫式、豎式的寫法。教師在同學寫完后給予簡單點評并說明各局部的意義。我認為這局部同學在前面學習了除法豎式的基礎上,完全可以自學。

          接下去通過評價性的活動,看看小動物們做對了嗎?出示三個豎式,來比較,觀察除數和余數的關系,會發現其中一個小動物粗心大意做錯了,余數比除數大了,還能再分。這一環節讓同學進一步明確了不能再分的才是余數,也就是“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4、練習鞏固新知。通過直觀的練習,40÷7,26÷6,讓兩位同學上來板演,別的同學下面做。做完后集體講評。這一環節可以很清楚地發現同學掌握新知的情況,并可以根據同學的錯誤來鞏固試商的方法,其實明確了“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試商也是不成問題的了。

          5、回到游戲“猜猜看”。這時候同學有種躍躍欲試的心理,通過學習這節課的知識,來想一想,老師是用什么方法這么快說出圓圈的顏色的,我們能不能用這種方法來試試呢?這時師生一起來研討這一方法,從而掀起課堂上的一個小高潮。在抓住同學的閃光點,找到方法后,讓同學來猜一猜。然后設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讓同學先來說一說。教師可舉一個例子:我們班去春游,要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7人,我們班39個小朋友要用多少條船?這一例子將數學問題引用到生活中去,讓同學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說課堂小結

          讓同學來說一說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總的來說,這節課讓同學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余數”的概念,并提高了自身的思維判斷能力。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7

          教學內容

          北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67至68頁"認識角".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認識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

          2.結合生活實際,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中的角。

          3.通過"擺一擺""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角。

          4.讓學生通過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踐對角有直觀的認識。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利用幾何畫板軟件制作電腦課件一份。

          學生準備:每人準備1-2支鉛筆。

          一、 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喜歡)今天,老師想帶領大家一起去游覽一個充滿奧秘的地方,你們愿意嗎?(學生答:愿意)那好,請大家跟著我一起進入"角的世界".

          (課件出示一組南浦大橋的圖片)首先,請大家一起觀賞一座世界有名的斜拉橋——南浦大橋。這座雄偉壯觀的大橋位于我國上海市的黃浦江上,它是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目前,它在世界排名第三,是我國人民的驕傲。

          你們看,在橋面上塔栓和纜索組成了許多優美的角,并且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成了美麗的圖案。到了晚上,在燈光的映照下,這些角的圖案顯得更加美麗。

          其實,除了我們剛才所看到的角以外,在我們生活的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也都有角,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去找到它、認識它嗎?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新的內容:認識角(出示課題)二、 探索新知1.認識角及各部分的名稱(1)找一找

          先請大家看幾幅圖片(出示剪刀、鐘面、紅領巾圖)你們看!這是什么?

          這些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物體,在它們的表面也都有角,你能發現它藏在哪里嗎?(根據學生的回答點擊顯示物體表面藏著的角)老師:同學們真棒!觀察得很仔細。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處處都有角,只要我們平時做個留心觀察的孩子,就一定可以找到它。

         。2)擺一擺

          雖然你們能很快地找到物體表面的角,但是如果老師要你用兩支鉛筆擺出一個角的形狀,你能辦到嗎?請你們同桌兩人一起試一試吧?

          (3)認一認

          課件顯示學生擺出的圖形,同時出示另外兩種不同的擺法,引導學生找到不同之處。再判斷哪個才是角。從而讓學生知道角的基本特征是: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

          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用" )"在圖中標出角并介紹角的記法和讀法。

          老師:你能指出剛才擺出的角的頂點和邊分別在什么地方嗎?指給同桌看一看。

          通過擺一擺、認一認,你能發現角的世界里的秘密嗎?

          秘密之一:一個角是由1個頂點2條邊組成的。

          2.比較角的大小并發現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或無關。

         。1)擺

          過渡:通過努力,你們已經很快地發現了角的第一個秘密,接下來我們要一起探索另外一些秘密,你們愿意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好!這次挑戰的主題是"擺",老師希望你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團結合作的精神,用原來的那兩支鉛筆擺出一個比原來更大的角,有信心嗎?試試看吧。

          老師:你是怎么辦到的?誰愿意與大家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喜悅?(老師邊聽回答邊演示課件中的活動角展開與復原的動畫過程。)通過這次的活動,你能把角的第二個秘密補充完整嗎?

          秘密之二: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 );張口越小,角就( )。

          請你把這個秘密告訴你的同桌。

         。2)比

          過渡:通過大家的努力,老師宣布:你們的第一輪挑戰成功!現在,老師要向你們發起第二輪的挑戰,這次的主題是"比".(課件出示)通過比較,根據兩種不同的情況(兩個角大小區分是否明顯)引導學生得到不同的比較方法。(老師用課件著重演示角3與角4通過重疊比較大小的過程。)角的大小比較方法:1.直接判斷。

          2.重疊的方法。

          (重疊時要注意頂點和一條邊對齊)

         。3)猜

          對于第二輪的挑戰同學們完成得不錯,現在我們要進入最后一輪挑戰——猜。(課件出示角的大小相同,邊的長短不同的兩個角)通過猜一猜和比一比,你能說說角的第三個秘密嗎?

          秘密之三: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 )關。

          三、 鞏固練習

          過渡:同學們,你們不但敢于接受老師的挑戰,而且在挑戰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不懈的努力,最后取得了挑戰的成功。你們真是了不起!

          接下來,老師要看看你們能否運用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課件出示)1. 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2. 數出圖中各有幾個角,并用")"標出來。

         。ㄖ刂v講最后一幅圖中橋洞與兩邊形成的圖形不是角及原因。圖2與圖3學生只要找到內角就行,如果部分學生能找到外角就給予肯定與鼓勵。)3. 判斷。(注意引導學生說出錯的原因)4. 擺一擺:用三支鉛筆你能擺出三個角嗎?試試看。

         。ㄗ寣W生各顯神通,充分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老師根據不同的回答展示學生的作品。)四、 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或發現了什么?與大家談談你的收獲。

          啟發學生:生活中處處有角。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即興找一找。(如桌面、門窗等)老師:是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角,除了我們剛才發現的那幾個秘密以外,角的世界里還有很多的秘密,老師希望你們繼續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長大以后去探索和發現數學世界里更多的秘密!像中國自己設計和建造的南浦大橋那樣,靈活運用它們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ㄕn件出示結語)組織學生用《兩只老虎》的旋律唱一唱,在歌聲中結束教學。

          五、 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活動是認識的源泉,智慧從動作開始。本課例充分利用教材給學生提供了觀察、操作等活動機會組織教學。

          首先通過"找一找""擺一擺""認一認"的活動讓學生抽象出角這個幾何圖形,同時了解角的基本特征;其次,通過"擺""比""猜"的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角的大小,初步認識角的大小與張口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為了增加教學的直觀性與趣味性,本課例利用幾何畫板軟件制作了可活動、可變化的課件。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一節課的教學,我發現學生對"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理解得不夠透徹。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8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教材分析:

          我們都知道角是數學空間與圖形領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知識,諸多平面圖形的特征和性質,以及幾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進行描述,可見角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地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能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對于學生來說,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這部分內容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為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設計了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活動,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經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認識角,發現角。從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1、 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 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的大小。

          3、 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創新思維。

          由于學生對角的認識還只是借助于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初步地認識角。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教法與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整節課將觀察、操作、演示、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實踐活動加深體驗、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并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腦子里,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9

          一、單元教材要點分析:

          教學內容: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乘法和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包括乘加、乘減、除加和除減及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是四則運算方法在實際問題哄的中和應用。本單元教學內容安排是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來探索“先乘除后加減“,以及帶有小括號的回合運算想運算順序,不是以單純學習計算法則的形式出現的。

          單元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2)通過購物的活動,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2)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到混合運算要有一定飛順序;在解決問日的過程中發現先乘后加的于一年算順序,以及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

          (3)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飛合理性進行判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讓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學生理解和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2、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而沒有括號、需要先算乘、除的混合運算式題;利用混合運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3、關鍵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探究運算的順序。

         。3)重視學生在計算兩步式題時,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課時劃分6課時(機動課時)

          二、單元學習內容前后聯系:

          1、已學過的相關內容:

          (1)一年級下冊百以內加減及實際應用。

         。2)表內乘除及實際應用。

          2、本單元的主要內容:

         。1)混合運算的順序。

          (2)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后續學習的相關內容三年級上冊:乘除法中的四則混合運算及實際應用。

          三、單元教材總體分析:

          本單元的學習活動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乘、除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包括乘加,乘減,除加,除減和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以及四則混合運算的實際運用。本單元內容的安排不是以單純的學習計算法則的形式出現的,而是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先算乘除后算加減”以及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等相關規定的合理性,從而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學生的數感。

          本單元的編排有以下特點: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教材中提供了“小熊購物”“買鮮花”“過河”等多種情境,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探索運算順序

          當算式中有兩步計算時,就需要要安排一定的順序進行運算?梢越Y合解決為難他的過程,引導學生體會“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的作用。

          四、每課時詳細分析:

          第一課《小熊購物》

          1、教學目標,重難點

          知識目標:通過“小熊購物”的情景,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能力目標: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書寫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進行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計算。培養學生書寫規范,計算認真的良好習慣。

          情感目標: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掌握“先算乘除,后算加減”

          教學難點: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的道理,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式題。

          2、本課知識點:本節課有兩個知識(乘加的運算順序和乘減的運算順序)本教材創設了“小熊購物”這樣一個問題情境,教學時,首先請學生先觀察主題圖,找出所需要的數學信息。在討論“胖胖要買4個面包和1瓶飲料,該付出多少元?”這個問題時,教材列舉了用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得出的結果。(對學生可必提出“分步算式“與”“綜合算式”的說法)在綜合列式方法中,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更是將乘法放在前面,另一種則是將乘法放在后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在有假發和乘法的綜合算式中,無論乘法在前還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當“小小的售貨員“或者當“小顧客”,買賣東西算價錢,本節課只是借助情境,使學生體會“先乘法,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在日常教學時,不要求學生必須列綜合算式解決應用問題。

          借助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試一試”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解決這個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既可以用分步解答,也可以用綜合算式解答。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引導學生根據解決問題過程,體會在即有減法又有乘法的情況下,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3、學生在學習除法豎式時可能存在的問題:運算順序出現錯誤,學生會習慣性的按慣性從左往右計算,不認真觀察題型,還存在講不計算的內容忘記寫或者將不計算的寫在后面。

          第二課《買鮮花》

          1、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知識目標:通過“花店買花”的問題情景,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地進行除加、除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掌握“先算除法,后算加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理解“先算除法,后算加減”的道理。

          2、本課知識點:本節課同樣也有兩個知識點(除減的運算順序和除加的運算順序)教材中創設了“買鮮花”的情境,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從圖中獲得有用的數學信息問題,讓學生是解決問題,并與同伴討論試列出含有除法和減法的混合運算的算式,并通過具體的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在既有除法又有減法的算式中,應先算除法再算減法。在此基礎上海可以引導學生提出:買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朵手啊錢?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分別用兩種不同的方式解答。讓學生通過交流分析既有加法又有除法時,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3、學生在學習有余數除法豎式時可能存在的問題:運算順序及第一課時存在的問題,以及書寫格式上存在問題。

          第三課《過河》

          1、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及關鍵:

          知識目標:通過“過河”的情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能力目標:使學生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后進行計算的習慣。

          情感目標:在情境中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掌握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小括號的作用

          2、本課知識點:本課的知識點是帶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教材中噢乖創設了“過河”的情景,通過“河岸上有29人,女生25人,每條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幾條船”這個問題的解決。學生體會到哦啊小括號的作用,掌握帶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

          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情景圖,讓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和要解答什么問題,然后獨立試做。當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時,可能會出現29+25÷9。急哦啊是可以引導學生討論該算式是否符合解決問題的順序,結合具體情境發現問題,然后教師將小括號介紹給同學們,使學生領會到有了小括號使,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3、本節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沒有正確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有可能學生會先算乘除發而忽略括號里面的加減法;解決問題時,學生列出的算式少了小括號。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0

          《過河》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混合運算這一單元內容。本單元通過實際情境,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運用混合運算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應的運算。

          本課教材創設了“學生過河”這一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導入新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充分體現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并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匯報→驗證→猜測→嘗試”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先乘除、后加減”的混合運算順序的基礎上,探索小括號的作用及帶有小括號的運算。

          〖學生狀況分析〗

          教材中創設了“過河”的情境,通過需要幾只船問題的解決,使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得到有小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教學目標〗

          1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運算。使學生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后進行計算的習慣。

          2 、能在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教學設計〗

         。ㄒ唬﹦撛O情境,提出問題

          師生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出去玩嗎?都是怎么去的?你們坐過船嗎?有一些小朋友正要乘船出去玩呢!

          課件(出示情境圖:書中第17頁圖)

          教師行為:看看這幅圖,講一講發生了什么事。

          學生活動:說一說圖意,數學信息及問題,相互補充。

          教師行為:引導學生表達清楚,說完整。

         。ㄔu析:充分利用“過河”這個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和解答什么問題,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想法。教師通過與學生親切交流,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參與愿望。同時,還培養學生獨立讀圖能力及獲取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

          1、獨立探索

          學生活動:試著獨立解決問題,將算式寫在練習本上。

          教師行為:課件關注學生參與情況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方法。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不同的算式,可能有:

          A、29 + 25 = 54(人)54÷9 = 6(只)

          B、29 + 25÷9

          C、(29 + 25)÷9

          D、29÷9 + 25÷9

          教師行為:看看這些不同的算式,你想說點什么嗎請與組內同學說一說?

          2、交流

          學生活動1:小組合作交流,組內交流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互比較、借鑒、反思。討論不同的算式,對每種方法的正誤交換意見,并進行解釋。

          學生活動2:指名匯報討論結果,說一說想法與理由。其他小組可以贊成,可以反對,進行辯論。(教師行為:要掌握時間,組織學生討論,給予適當點撥。)

          3、組織學生討論:“29 + 25÷9”是否符合解決問題的順序?

          這個算式應該先算25÷9,再算加法,這種運算順序不符合問題的情景。在本題,應先算男女生總人數,即29+25。

          怎樣解決運算順序問題呢?我們請小括號“()”來幫忙。(部分學生可能提前知道這個(),可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來說)

          教師行為:課件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新朋友吧?叫什么名字?有了小括號的算式怎么讀呢?

          學生活動:認識小括號的學生介紹小括號的名稱及讀法。

          (評析:學生獨立試做,當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時,可能會出現29+25÷9時,引導學生討論該算式是否符合解決問題的順序,結合具體情境發現問題。教師結合實際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確定運算順序后,產生請小括號來幫忙的內在需要。 A也是對的,鼓勵學生會用C列式。C簡潔,但不必硬性要求。)

          4、探索出有小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使學生領會到:有小括號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學生活動:在本子上脫式計算(29 + 25)÷9。

          教師行為:課件展示一名學生的書寫,并請這名學生說一說運算順序是先算小括號里的。

         。ㄈ┞撓瞪,拓展延伸

          1、教師行為:加上小括號就可以先算加法了,小括號的作用大不大?課件做一做

          學生活動:先獨立想一想,相互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ㄔu析:在練習中,先讓學生說說計算順序,再獨立計算,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有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又調動了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課件比一比,比較:94—(25 + 19),94—25 + 19。

          學生活動:脫式計算。

          3,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吧!想玩嗎?在做游戲之前,我們要先進行分組。

          課件算一算:我班有男生17人,女生19人。要進行小組活動,4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4、課件游戲:我們就按照剛才分的小組進行游戲。

         。ㄔu析:這一環節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而且讓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及有小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最后安排的游戲,不僅進一步鞏固了混合運算,同時還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趣味中學習,效果會更好。)

         。ㄋ模⿲嵺`活動,課后作業。

          留意身邊的、生活中能用到小括號的數學問題,想辦法解決它,并記錄在數學日記中。

          (評析教師在教學中能很好地把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小括號的作用,從而去應用它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五)課堂小結

          課件: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結合“過河”這一情境,培養學生獨立看圖能力及獲取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參與愿望。本節課教學層次清楚,給學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探索出正確的運算順序,同時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小括號的作用以及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本節課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時刻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線,在各環節穿針引線,關鍵處讓學生討論,重點部分讓學生交流、合作、新課部分,在“問題情境”牽動下,在老師的組織、指導、參與中,循序漸進地學習,鼓勵學生大膽匯報解決問題的方法,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樹立自信心,使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得以加強,在學生求異探索、同思共想,動手操作,互說互議的過程中,更多的獲得展示自己的機會,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愿與他人合作的好習慣與主動探索的精神也逐步養成。充分動用現代的好習慣與主動探索的精神也逐步養成。充分運用現代教學媒體,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功能、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新知,建立清晰表象,并有效地節約教學時間,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1

          一、說課內容

          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12~14頁平均分

          二、教材簡析

          除法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內容,它的含義又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礎上的,因此平均分這部分知識就充分顯示出它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兩教時,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包括以下幾層內容

          (1)例1通過主題圖創設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樣多”引出平均分的含義。

          (2)通過例2、例3,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建立平均分概念。例2是已知總數和份數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總數和每份數的包含除。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例1、例2。通過平均分的學習,為學生學習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從而順利地理解除法含義。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以上教學內容的特點,本課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鐘方法。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實踐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體驗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含義的基礎上,因此我覺得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出平均分”的含義,形成表象。而兩年級學生的思維完整性還不夠,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種方法,為除法的認識和計算作準備。而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是讓學生始終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探究,并通過動手操作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從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學設想

          為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本課時我意圖體現如下教法:

          1、采用主題式教學,以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為依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2、通過多次的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歷數學的建構過程。

          3、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設計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

          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即:

          1、讓學生始終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2、通過小組合作,給每個學生創造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在各種形式與內容的分一分活動中體驗平均分的特點和方法。

          3、練習的設計注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基礎的問題解決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綜合的實踐應用放在課尾,以開放生動的形式加以呈現。

          鑒于以上教學法的設想,我在備課時對教材內容做了自己適當的處理,并試圖用以下一個教學流程來展示我的教學:

          1、通過分配獎品的實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選擇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時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含義。

          2、通過小組合作平均分配禮物,在經歷平均分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會用簡潔而完整的話說出結果。

          3、通過判斷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引導學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變成平均分

          4、再次小組合作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匯報交流時,進行分法的優化,滲透除法的計算。

          5、開放創新的綜合練習:“我是小小設計師”,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為演出服選擇紐扣式樣和數量”,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平均分知識靈活創新地解決實際問題,并為下節課包含除作準備;同時,能在最后的結果中發現“被除數不變,除數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規律,并注重學生審美意識和統籌安排能力的培養。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決問題”一節,即教學如何用除法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教材安排在教學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之后,我想,編者之所以這樣安排,匠心不僅在于加深學生對除法含義的理解,有更多機會練習除法計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學生了解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教材還遵循了由淺入深的編排原則。其邏輯順序如下:

          例2,通過擺飛機模型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例3,引導學生根據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義,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一般解法。

          這樣的例題編排,為學生展示了一幅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直觀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邏輯畫面。它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設計了拾級而上的臺階。

          2.本課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54~55頁的內容。

          3.教具準備:

          課件、小棒等。

          4.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力圖體現“發展為本”的理念,不僅注重雙基的落實,還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此本課教學目標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慮有以下三點。

          (1)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互聯系。

          (2)使學生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5.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系轉化為“一個數里面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分析,教學時,我采取丁“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通過電化教學、實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與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經歷將一個具體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教學過程時,在學生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中,經歷運用除法含義確定算法的過程。采取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初步懂得應如何思考問題,如何用數學方法來處理有關的信息,合理地解決問題。

          三、說學法

          1.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許多數量之間都存在著倍數關系。

          2.運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充分依*教材的編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編排特點,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ㄒ唬┞撓祵嶋H,復習舊知

          以本班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人數為例,我設計了三道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復習題,如第1題:二年級三班學習舞蹈的有3人,學習繪畫的人數是學習舞蹈人數的2倍,學習繪畫的有多少人?學生說出答案后,講一講思考過程。這時,教師請學習繪畫的6位同學向大家揮揮手,再匯報一下自己的學習成績,教師向取得優異成績的同學表示祝賀。

          復習環節的設計意圖有三,一是喚起學生對已有“倍”的知識的回憶,為學習新知做好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二是復習時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師生情感交融,使學生產生愉悅的學習心情。三是為學生創設一種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分析日常生活問題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ǘ﹦邮植僮,探究新知

          在課的新授部分,我結合例2的電化教學,設計了一個讓學生參加的用小棒擺飛機的游戲活動。主要過程是這樣的:先以動畫形式出示第54頁例2主題圖(三位同學在用小棒擺飛機)并演示5根小棒擺一架飛機的過程。這時老師問:“你們想參加這個游戲活動嗎?”引導學生親自參加到動手擺飛機的活動中來。學生在音樂聲中擺完飛機以后,匯報結果,如“我用5根小棒擺了一架飛機”“我用15根小棒擺了3架飛機”等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又適時提出問題“根據你擺的飛機,誰能提個問題讓大家猜一猜?”學生興趣盎然,提出了諸如“我用10根小棒擺幾架飛機”的問題,由此引出“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為學習“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奠定了基礎。在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的基礎上,課件出示例題中小強提出的問題:“我擺了3架飛機,我用的小棒根數是小紅的幾倍?”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請學生在小組里討論,在動腦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解題思路,即“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就是“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用除法計算,15÷5=3。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經歷了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了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實際問題,學會了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了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ㄈ┻\用知識,解決問題

          由于倍概念的復習及例2的學習,學生已經理解了用除法計算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問題的解題思路,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課件首先出示例3情境圖:35人唱歌、7人跳舞、5人看節目,請學生根據畫面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如“唱歌的是跳舞的幾倍?”“唱歌的是看節目的幾倍?”等等,根據所提問題,小組討論解決方法,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后,講解題思路,這樣不僅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還能體會合作交流給自己帶來的收獲。

          此環節的教學設計,摒棄了傳統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題方法的套路,把應用題和運算教學結合起來,重點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因為學生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快速獲得正確答案,而是著重探索和研究的活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尋求創造性的問題解決方式。

          (四)鞏固深化,質疑拓展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有基本練習、變式練習、開放練習等幾個層次,目的是鞏固新知,幫助學生更進一步理清解題的思路,達到融會貫通。

         。ㄎ澹┌l展評價

          讓學生暢談自己在本課中的表現和收獲,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3

          有序互換位置法固定法

          《數學廣角——搭配》搭配說課稿《數學廣角——搭配》搭配說課稿《數學廣角——搭配》搭配說課稿12:12、13211

          《數學廣角——搭配》搭配說課稿《數學廣角——搭配》搭配說課稿《數學廣角——搭配》搭配說課稿不重13:13、31123

          23:23、32332

          不漏

          六:課堂評價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評價:看能否準確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設計課堂環節和檢測試題來鞏固知識。

          過程與方法的評價:課堂上注意觀察學生的活動,看他們能否通過觀察總結,傾聽和理解別人的思路,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看學生能否找到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是否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

          七:課程資源的開發

          文體資源:教科書、教參、其它教輔資料。

          信息技術資源:多媒體、互聯網資源

          環境與工具:課件、給學生準備數字卡片、數位表格、彩筆等。

          生成性資源:學生的疑問,老師的解答,師生互動推動了課程資源。

          八:教學得失

          得: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趣導入。

          整節課始終用創設的故事情境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激發積極性。首先由“密碼鎖”這個情境引入,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再由引導學生用二個數字探索排列組合的規律,過渡到引導學生用三個數字探索排列組合的規律。然后為了鞏固這節課的重點,又創設了三人合影的問題。

          二、自主學習,提供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

          《新課標》強調:教學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實踐活動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先讓學生按照我提出的學習方法和步驟自主學習。學生同桌互助交流,一對一幫扶。教師巡視、指導。

          三、合作交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

          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所以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的。本節課在教學難點——掌握排列不重復、不漏掉的方法時。為了使每一位都能充分參與,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展示交流。讓每個學生知道在小組內是要解決什么問題。盡量保證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教師深入小組中給予恰當的指導。合作學習后,讓學生自己評價,即對展示的情況進行補充、質疑。這時,教師再在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基礎,答疑解惑。以解決師生的雙邊互動。

          失:

          1.原本預設學生能寫出“固定十位法”,但可能是在引入時,讓學生產生了定向思維,導致學生反倒沒有掌握這種方法。在這里費時較多。

          2.自主學習的環節,教師提出的學習要求有點多,學生不完全明白要做什么?這里我可以先舉一個例子,再由此引入。

          3.數學實踐活動中,雖然學生有意識要按規律有順序地排列。但部分學生在沒有提示之前,就不知道要這樣來排?如何滲透懂得有序排列的數學思想?在今后教學實踐中,怎樣促進高效課堂?這些都是我感到困惑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課時的《分蘋果》。下面,我就從教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教材分析:

          本課,教科書從“分蘋果”的情境引入

          “分一分”活動,既可以按份數平均分,結果是每份分到幾個;也可以按每份的個數平均分,結果是可以分幾份。這兩種平均分是常見的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這一課也是學生已經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和本單元第一課時分物游戲(小數目的平均分),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活動的。也為下一課學習大數目物品平均分做好鋪墊,同時也為今后學習除法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具體操作或畫圖的方法解決一些平均分的簡單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探究新知的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面對數量較少的物體,勇于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平均分。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

          教學難點:

          如何用恰當的數學語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實物的過程。

          教學關鍵:

          充分運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小組合作,引導學生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認知能力還處于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因此在教學時,要放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分一分”的活動中,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充分感知和體驗平均分的意義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使學生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與學法上談談。

          (一)教法

          教育家布魯納說過:“教學不是把學生當成圖書館,而是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的主體,因此我在設計教法時,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思維特點,我選擇了引導發現法為主,輔以講授法、直觀法、演示法、問答法、小組合作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二)學法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體現出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學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明確目標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興趣是學習入門的向導。本節課的導入部分,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我班來了許多客人,今天老師準備了一袋蘋果來招待聽課的老師,想讓小朋友幫助老師來分一分。好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蘋果。(板書:分蘋果)

          揭示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并積極主動地帶著自己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課堂。)

          二、獨立思考

          自主嘗試

          這一環節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分蘋果的情境入手,讓學生找出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獨立思考并說一說可以怎樣分。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我從孩子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發,讓學生獨立思考。)

          三、小組研討

          展示交流

          活動一

          1、小組交流,探究多種方法。

          2、集體交流,學生匯報不同方法時教師利用課件進行對應演示、講解、評價。

          小組交流:利用每組的12個蘋果圖片代替蘋果,分成3堆,每堆一樣多,邊說邊擺,關鍵要說清你是怎樣分的、每堆有幾個?

          擺完后看看你組有幾種擺法,咱們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同學最聰明,找到的擺法最多。

          (設計意圖:此環節要求具體、明確,使學生在探索的基礎上引導有效地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啟發。充分的探究活動,既培養了學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活動二

          每袋裝4個,需要幾個袋子?

          教師利用課件進行對應演示、講解、評價。感知平均分的兩種情況。

          (設計意圖:利用生動的課件演示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推動學生積極思考,逐步滲透方法多樣化,開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學生橫向思維能力。)

          四、反饋評價

          歸納總結

          說一說,兩次分蘋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師小結

          把物體平均分,既可以按份數平均分,結果是每份分

          到幾個;也可以按每份的個數平均分,結果是可以分幾份,這兩種平均分是常見的平均分的兩種顯示原型,它們分的雖然有差別,但分的結果都是每份同樣多。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對比小結,突出兩種分法的共性:“平均分”。)

          五、遷移拓展

          鞏固提高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鞏固所學知識,我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A練習,創設小兔分蘿卜的問題情境,提高練習,創設松鼠采松果、分西瓜的問題情境,、拓展練習,怎樣站排,拓展多種排法,讓學生在在輕松愉快地“游玩”中,鞏固本課所學知識。

          孩子們,你今天的表現棒嗎?棒在哪里?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說說本節課的收獲,既是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整理,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表達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六、課后延伸

          強化訓練

          1、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差異,我進行了分層次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2、預習新知

          分糖果—大數目的平均分

          板書設計:

          是課堂上所講內容的簡縮,簡單明了、富有條理性,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清楚地了解到本課所講的內容。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辨認方向》是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已經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設計的活動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為學生提供了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為后續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要讓學生能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用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創設現實的活動情境,增加參與、體驗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

          教學目標:

          1. 在學生學會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新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

          3.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余七個方向。

          2.會用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

          三、說教學設想

          為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借助多媒體創設有效的活動情境,促使學生理解深化四個新方向。

          2.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辨認八個方向,我設計了做“方向板”的活動,順勢利用“方向板”做實踐性練習。

          3.為了區分圖上方向和生活中的方向,我設計了在教室里做一個大的方向板活動。

          四、說教學準備

          課件、方向板。

          五、說教學流程

          我的教學流程主要有以下以下 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我首讓學生我們上節課學過哪些方向?再說一說自己的東、南、西、北方向分別是誰。

          (二)實踐探究 激趣解疑

          活動一:辨認平面圖上的方向。

          1.觀察情景圖,復習四個方向。

          課件出示教材主題圖,先請學生說一說:看平面圖的方法,隨機在黑板上畫方向標。然后讓學生匯報。

          2.引出新方向

          引導學生觀察動物園在學校的哪個方向?學生的說法可能不一,有的可能說,動物園在學校的北面。有的可能說,動物園在學校的東面。教師可以借機提出疑慮:“動物園又不會走,怎么一會兒在這,一會兒在那兒呢?動物園到底在學校的哪個方向?你們好好想一想,想好后和同桌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币龑W生發現:動物園在學校的東面和北面之間的位置,并鼓勵學生自己給東、北之間的方向起名字,從而了解到生活中的東北方向。進而指出:東與北之間的部分都叫做東北方向。

          接著教師請學生在小組里交流圖書館、少年宮、電影院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學校的東南方向有什么?怎么找東南方向?(先找東,再找南,之間的部分就是東南)

          教師讓學生觀察圖書館、動物園、少年宮、電影院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給新認識的方向起名字,學

          生親身經歷了認識生活中客觀事物的過程,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知識,注重了學習過程及學習方法的探究。

         。ㄈ┞撓瞪 玩中強化

          活動二:制作方向板

          這樣不僅可以區分方向板上的8個方向和生活中的8個方向,而且對于四個新方向一目了然。再利用它做一些實踐活動的練習,從而體會到方向和位置一樣,都是相對的。要找好中心點才能確定方向。進而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反應能力。

          活動三:把你的方向板和教室的方向保持一致,同桌或小組間進行你問我答的游戲活動。

         。ㄋ模┞撓瞪 拓展應用

          出示中國地圖,先來找找首都北京在哪里?

          我們的家鄉大致在北京的( )方向,實際是以北京為中心,我們可以在那畫一個方向標,從而使問題一目了然。再找吉林、遼寧、四川分別在北京的( )方向。

          (五)師生整理 體驗收獲

          在這一環節中,主要讓學生談兩點:

          1.談收獲,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會了什么。

          2.讓學生自我評價,比如,問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

          說板書:

          辨認方向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二年級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06-23

        二年級的數學說課稿精選06-16

        關于二年級數學《數學廣角推理》的說課稿06-17

        二年級數學統計說課稿08-23

        二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12-09

        二年級數學下說課稿07-10

        二年級《數學廣角——搭配》說課稿11-06

        二年級數學統計說課稿09-06

        二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12-09

        數學的說課稿07-12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