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生活的誤區(qū)-六年級-說明文
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特別是應用極廣的說明文,說明文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說明或對抽象事理的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tài)、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系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能有科學的'認識。這類型的作文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走出生活的誤區(qū)-六年級-說明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曾幾何時,我們在網(wǎng)上看見過這樣一幅畫面:餐桌上擺滿了食物,可桌邊有一個泔水桶和一位服務員,服務員正在清理桌上的飯菜。一盤盤香噴噴的飯菜就這樣成了一些垃圾。在這旁邊還有幾行醒目的大字:劇目前計算,如果全國每人一天少浪費0.5克糧食,就可以讓很多人解決吃飯問題。這幅圖畫被我稱為“浪費族的可恥行為”。
這樣可恥的行為,怎能不受“光盤族”的唾棄呢?我們再看看下面一個故事。
有一個韓國家庭有三個兒子,有一回親戚送給他們兩筐蘋果,一筐是已經(jīng)成熟的,一筐是剛剛成熟的。如果這兩筐蘋果不在三天之內吃掉,就會變質。大兒子認為把其中一筐蘋果扔了,二兒子認為先揀好的吃,而小兒子微微思考了一下,說:“我們不如把這兩筐蘋果混在一起,然后分給鄰居一些,這樣不就不會浪費一個蘋果了嗎?”
多年后這個選擇把蘋果分給鄰居的孩子當選為聯(lián)合國秘書長,他就是偉大的潘基文!
圖片與故事一比較,也許有些人認為差距只是一些食物而已?晌艺J為,若人人都能節(jié)約一點水,一點米,就能多解決非洲多少饑民的吃飯問題呀!若在節(jié)約一些電也許就會讓山區(qū)更多人用上電了。對我們來說很普通,可對另一些人來說卻十分珍貴!
在古時候唐代詩人李紳曾說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他這是在警醒人們勤儉節(jié)約。再看我們的偉人,周恩來總理,他雖然住在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里,陳設十分簡樸,生活也是那樣簡樸。辛苦的工作了一夜后,夜宵卻只是一小碟屈指可數(shù)的花生米和一杯茶。我們的偉人都這樣勤儉節(jié)約,我們作為平民百姓,更應該勤儉節(jié)約了。
節(jié)約無小事。其實,節(jié)約就是我們的舉手之勞。如,“安慰”正在哭泣的水龍頭;隨手關掉不用的電源;節(jié)約紙張,節(jié)約糧食。節(jié)約,是契機下的改變,更是需要堅持的長久之計。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勤儉節(jié)約,從我做起。讓我們攜起手來,做一個合格的節(jié)約小公民吧!
【走出生活的誤區(qū)-六年級-說明文】相關文章:
走出情感誤區(qū)作文11-02
如何走出雅思寫作常見誤區(qū)的方法08-09
如何走出高中考試英語作文的誤區(qū)02-02
高考英語作文指導:走出這六大誤區(qū)08-04
關于生活的浪花說明文12-21
走出謊言作文11-24
走出“規(guī)則”作文12-26
走出煩惱的作文(3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