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柳永《臨江仙引·渡口》全文及鑒賞
臨江仙引·渡口
宋代:柳永
渡口、向晚,乘瘦馬、陟平岡。
西郊又送秋光。對暮山橫翠,衫殘葉飄黃。
憑高念遠,素景楚天,無處不凄涼。
香閨別來無信息,云愁雨恨難忘。
指帝城歸路,但煙水茫茫。
凝情望斷淚眼,盡日獨立斜陽。
《臨江仙引·渡口》翻譯
傍晚離開渡口,乘瘦馬登上山崗平坦路。西郊又送來了秋日的鳳光景色。暮色中,山上呈現的翠綠色,襯托著紛紛飄落的黃葉。登高思遠,南國的秋景,無處不凄涼。
自從和她離別以來彼此便杳無音信,難忘那云愁雨恨的離別之情。指著回歸京城的道路,但見霧靄籠罩著廣闊無際的茫茫水面。淚眼情意專注,向遠處望去,直到看不見,終日就這樣獨自佇立,直到夕陽西沉。
《臨江仙引·渡口》注解
臨江仙引:詞牌名,正體雙調七十四字,前段十句,四平韻;后段六句,三平韻。
向晚:近晚,傍晚。陟:登上。平岡:平緩的山脊。
暮山:暮色中的山。橫翠:翠色橫亙。
襯:以暮山為背景襯托。
飄黃:黃葉飄零。素景:秋景。楚天:長江中南部天空,此指南方天色。
云愁雨恨:因男女戀情而引起的煩惱。
帝城:京城。凝情:全神貫注。
望斷淚眼:即淚眼望斷。望斷,望盡。
《臨江仙引·渡口》賞析
上片在人物活動中寫景:渡口斜陌,瘦馬行人,登平岡而望秋景,從暮山橫翠、殘葉飄黃中生發(fā)出憑高念遠的凄涼之感。下片懷念香閨佳人,因久無信息而煩惱愈深,舊情難忘。意欲返回帝城,卻又煙水茫茫,歸期無望,只好獨立斜陽,望斷淚眼。
此詞表面上雖寫的是旅途相思之情,但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慨實在多于相思之情。詞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凄苦的漂泊者的形象:乘瘦馬,陟平岡,在深秋暮色中,面對的只是暮山橫翠、殘葉飄黃,非常的凄涼。此刻,或許只有脈脈溫情可以撫慰他孤獨的懷抱,但“香閨別來無信息”,他所能把握的,只有一些溫馨的回憶,也只是回憶而已。而另一方面,“帝城歸路”又“煙水茫!,縱使他“凝情望斷”了“淚眼”,最終也只留下一個“盡日獨立斜陽”的孤獨的身影。漂泊,阻斷了過去和未來,使漂泊者成為一個純粹孤獨的存在,一個被時間和空間同時剝離了的存在,這是非常悲哀的。
這首詞語言凝練,節(jié)奏舒緩,首尾呼應;通篇不用典實,不施涂澤,清暢如話,彌見其天真率意也。
《臨江仙引·渡口》創(chuàng)作背景
柳永屢次下第,經過艱難曲折,終于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考中進士,隨即踏入仕途。這時詞人約近五十歲了。他入仕之后長期擔任地方州郡的掾吏、判官等職,久困選調,輾轉宦游各地,很不得志。這首《臨江仙引》就是他入仕之后所寫的羈旅行役之詞。
柳永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chuàng)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柳永《臨江仙引·渡口》全文及鑒賞】相關文章:
柳永《引駕行·紅塵紫陌》全文及鑒賞08-11
劉禹錫《秋風引》全文及鑒賞07-16
柳永《秋夜月·當初聚散》全文及鑒賞07-27
柳永《甘草子·秋暮》全文及鑒賞08-03
柳永《采蓮令·月華收》全文及鑒賞08-06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全文及鑒賞07-23
柳永《戚氏·晚秋天》全文及鑒賞07-28
李清照《臨江仙·梅》全文及鑒賞08-25
柳永《雙聲子·晚天蕭索》全文及鑒賞07-20
柳永《佳人醉·暮景蕭蕭雨霽》全文及鑒賞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