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過去的認識里,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長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希望有所幫助!
家長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1
NO.1讓孩子樹立自我服務意識
自己處理自己的事,不光是一句口號,也不是讓孩子掌握幾種技能就可以了,它需要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天天堅持。因此,爸爸媽媽除了讓他們體會到其中的快樂,愿意堅持以外,更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做,不是幫爸爸媽媽做。如果孩子自己收拾了房間,不妨說:“真棒,能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間了”,而盡量少說:“真棒,能幫媽媽做家務了”。如果孩子撒嬌,不愿意自己做的時候,也要堅持到底,讓他明白他長大了,以前爸爸媽媽幫他做的事情現(xiàn)在該他自己做了。
NO.2提供機會,讓孩子盡情體驗
能力是在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只有更多的參與,孩子才能發(fā)展他們的自理能力。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讓3—6歲的孩子自己去做決策,比如進餐、選衣服、收拾房間等等。在做中,孩子自己去思考、去體驗,去成長。爸爸媽媽可以成為幕后的把關者。
NO.3營造寬松氛圍,耐心等待
成長需要時間。孩子們可能拿著筷子卻夾不起飯菜;可能想穿衣服卻找不到衣袖的入口;可能想下棋,卻亂走一氣。不要要求孩子第一次就做得好,他們需要一定的時間。當他嘗試的時候,等著他,鼓勵他。相信孩子在爸爸媽媽的支持下會成長得很好。
NO.4極少成多,逐步成長
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難度也不一樣。爸爸媽媽可以幫他們安排一個進度表,一樣一樣地學,逐漸增多。比如可以先學自己用勺吃飯,做到不灑出來;再學自己端飯、添飯,讓孩子知道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添合適的量;接著是端湯、使用筷子……
NO.5交給孩子必要的方法
個人事務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穿褲子就需要先看褲子的前后,坐下來,把腿伸進褲腿里。
因此,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適當?shù)姆椒ㄒ龑潜匾摹?/p>
家長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2
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播下愛勞動的種子,并使孩子富有進取精神,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個性品質,孩子長大后容易適應社會和周圍環(huán)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其他方面能力一樣,是從小培養(yǎng)和訓練出來的。
成人要激發(fā)孩子生活自理的興趣。使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做,懂得利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許多事情,從而激發(fā)孩子生活自理的興趣。
成人應該重視孩子此時出現(xiàn)的每一個具有獨立意識的要求和行為,并加以鼓勵和提供實現(xiàn)的條件。
大人還應用恰當?shù)姆椒托牡亟探o孩子生活自理的技能。孩子手部的小肌肉正在發(fā)育中,動作的靈活性、準確性較差。因此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應當教給孩子勞動技能,如教孩子穿脫衣褲或吃飯時,你首先要將各個項目直觀地演示給孩子看,要把動作的順序、方法解釋清楚,邊講邊示范,然后再讓孩子練習。大人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對孩子的進步要給予鼓勵。另外,還可通過讓孩子練習穿珠子、搭積木等來訓練孩子手的動作,使孩子在實踐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家長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3
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呢?讓孩子做家務是幫助孩子學會自理的最好機會,它不僅可以增加孩子做事能力,更可培養(yǎng)其責任心。然而父母在培養(yǎng)孩子做家務習慣時,需要時間與耐心及周詳?shù)挠媱,讓孩子能“自主自發(fā)”地去做,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
1、從個人份內工作開始
父母不妨讓孩子從個人份內工作開始學習,其中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學習將衣服穿好、放好;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好;把臟衣服放進籃子里;讓孩子慢慢習慣其實做家務也是自己份內的工作。學做家務能鍛煉孩子自理能力。
2、工作計劃表
父母可以設計一份工作計劃表,并和孩子一起討論他能做些什么?想做些什么?
3、從趣味活動(游戲)中學習
A.清潔隊員與收購員。寶寶假設自己是一位清潔隊員,開著一輛清潔車,清掃各種玩具和東西,然后交給收購員(即媽媽)處理。借由游戲培養(yǎng)孩子做家務興趣。
B.扮家家。利用玩具、餐具(杯、盤、湯匙、鍋)等與孩子玩做家務游戲!巴尥蓿匠6际菋寢屪鲲埥o你吃,今天你也炒個菜給媽媽吃好嗎?”“娃娃做的'菜真好吃。吃完了,現(xiàn)在我們一起將桌子、盤子、碗收干凈好嗎?”借由游戲達到教育效果。
4、引導
(1)擇菜:讓孩子一起參與,從擇菜到洗菜,讓孩子知道所吃的菜肴需要經過這些步驟才能食用,從學習中教導孩子做家務。
(2)洗米、煮飯:從打開米缸舀米,家長與孩子一起參與,并告訴孩子舀量多少。洗米時,也可以告訴孩子,這水除洗米外,還可以留著做其他用途,如洗菜,讓孩子除了參與家務外,還能教育孩子節(jié)約概念。
(3)掃地、擦桌子:先找出一塊孩子專用的抹布及掃把,讓孩子試著去做家務,或由父母教孩子如何做,才能將桌子、地板弄干凈。
(4)曬、收、疊衣服:曬衣服時可請孩子幫忙拿衣架,由媽媽晾衣服;收衣服時,孩子還小,可由他負責拿自己的衣服;疊衣服時,孩子也可以學習折疊及分類放好。
家長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4
現(xiàn)在許多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許多爺爺奶奶為了減輕孩子的負擔,認為喂孩子吃飯、幫孩子穿脫衣褲是義不容辭的事。家長對獨生子女的過度愛護,使之成了溫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風吹雨打。在家長無微不至地“保護”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差,不會掃地,不會穿衣,不會系鞋帶……而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包辦。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小,能力差,自我服務是孩子以后的事,這些事等到孩子長大了也就了自然會了,現(xiàn)在根本不需要考慮這些事情,現(xiàn)在最要緊的是發(fā)展孩子的智力和對孩子進行各種特長的教育、訓練;在家庭中,溺愛孩子的家長包辦代替了一切。成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剝奪了幼兒動手的機會,限制了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發(fā)展,養(yǎng)成了幼兒過分依賴的性格,使孩子們成人后,缺乏相應的生活能力、動手能力,難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特別是小班更由于年齡小,平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能所及的事(如穿衣、洗臉等)都被家長們好心地包辦了,使一些本應該得到鍛煉的勞動技能,都在無形中被剝奪了,從而失去了發(fā)展的機會,這樣往往造成自理能力差、不愛勞動、懶惰等不良后果,養(yǎng)成了依賴性強、獨立性差、能力弱等弊病,這對他們的將來及其不利,有直接的負面影響。
我們要因勢利導,開始培養(yǎng)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和基本習慣,讓家長了解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則。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增強獨立自主的信心。
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最佳時期就是小班階段,同時也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初步養(yǎng)成的關鍵期。從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看,年齡越小越單純,可塑性越強,越容易接受各種影響和教育,此時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及習慣越易成功。同時,小班幼兒的基本動作已發(fā)展得比較自如,他們已能夠掌握各種運用大肌肉的動作和某些運用小肌肉的精細動作,這為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了基礎,而且他們自身也產生了獨立地進餐、盥洗、睡覺、穿脫衣服的愿望。這時,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辦一切,而要針對他們的發(fā)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機會,幫助他們實現(xiàn)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指出:幼兒的智力發(fā)展應當同時體現(xiàn)在手指的操作、語言的表達和用腦的思考上,動手、動口與動腦三者之間有著息息相關的內在聯(lián)系。從小給孩子一雙靈巧的小手,是促進孩子思維發(fā)展、豐富其語匯、增強其自信心的基礎和前提。我們不要荒廢孩子雙手上的智慧,要教給孩子一些實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這是孩子學會生存、學會自主的起點。
為此我們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增強幼兒的生活自我服務意識。如通過談話“我是乖寶寶”、“我長大了”、“我學會了……”等活動,利用提問、討論、行為練習等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為自己會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再如在語言活動(詩歌、故事、看圖講述等)中,幫助幼兒充分理解作品內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為,使幼兒受到感染、教育。例如:我們班的高越小朋友不會穿脫、整理衣服,剛開始,老師幫助他完成,但是要求越越:“要仔細的看,爭取學會,會了方法,下次要讓越越自己來做,好嗎?老師知道越越最棒了”。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增強越越的自信心,以提高她的動手能力。
我們利用各種機會幫助幼兒獲得他們可能掌握的能力。這就要求家長對幼兒要有一個恰當?shù)钠谕。我們提出的要求必須是幼兒經過努力便能達到的。另外,應盡量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設計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成人一定要耐心地讓幼兒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動,鼓勵幼兒,讓幼兒主動去做,喜歡去做,讓幼兒享受成功的喜悅。
家長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5
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是人在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兒童能力的發(fā)展有一個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兒童的能力易于養(yǎng)成,過了培養(yǎng)期,兒童能力的培養(yǎng)就顯得特別困難。
孩子上幼兒園,就開始過上了集體生活。生活上遇到困難,如穿衣服、系鞋帶等,會得到老師的及時幫助。進入小學后,孩子過的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像系鞋帶,上廁所,準備學習用品等問題,就要靠孩子自已,孩子動作慢,能力差,勢必會影響他的學習。有些家長特別疼愛孩子,孩子上小學了,還要一口一口給他喂飯;作業(yè)做完了,總是親自幫他訂正錯誤;替著孩子整理書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這般,孩子得不到鍛煉,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會越來越差。所以,家長應該注意,孩子能做和應該做的事情,應讓孩子自己去做。家長要指導他們在實際行動中克服困難,而不要代替他們克服困難,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不斷給予鼓舞,使其具有較強的信心和決心,以至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此外,還要在克服困難的方法和技術上給予適當?shù)闹笇,讓孩子掌握克服困難的技巧,少走彎路,而不是簡單的包辦代替。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應該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給兒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導他學會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物品,學會穿衣、洗臉、疊被、整理房間、端飯、擦桌子、掃地等小事。
美國兒科博士詹姆斯曾這樣告戒我們:依賴本身就滋生懶惰、精神松懈、賴于獨立思考、易為他人所左右等弱點。所以說,處處對孩子包辦代替,這不是在幫助孩子,而是在坑害孩子。因為,孩子有了生活自理能力,然后才有可能慢慢學會其他生存本領。記得,有這樣一位家長,她的老公在外地工作,她在家,既要工作,又要帶孩子,非常辛苦。她生病了,孩子上學沒人送,只能獨自去學校。幾次的嘗試還不錯,于是,她對孩子說:“我給你在脖子上掛一把門鑰匙,你能自己上學了!彼久,經常晚回家,晾在外面的衣服常被雨淋濕了,她很自然地想到請孩子幫忙。于是,孩子又學會了整理衣服。她不舒服,沒法為孩子準備早點,孩子只能自己動手做,漸漸地,孩子能自己做早點了,雖然不是很可口……她自責過,她無奈過?墒牵幸惶,她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的自理能力在不知不覺中變強了。意想不到的收獲!因為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的父母有,但肯定不會多。一位留洋歸來的年輕媽媽在談到日本的教育時深有感觸:日本人從小就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外面,經常會看到兩只腳的鞋子和襪子穿得不一樣的小孩,那是孩子自己穿的。
我從多年帶班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自理能力強的學生一般都學得比較主動,學習成績也比較好,而自理能力差的學生一般都學得比較被動,學習成績相對來說也要差些。所以,我覺得,良好的自理能力同濃厚的學習興趣、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樣,在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自理能力將受益終身。
家長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6
希望孩子早一點自理自立,是每一個父母的心愿。所以,我們一直注意從幼兒時期開始,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條件和氛圍,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初步體會有四點:
1、注意培養(yǎng)愉快情緒。在棒棒學吃飯的時候,我們都鼓勵他自己用勺子舀飯吃,當他做了一次之后,不管成功與否,我們總是鼓勵他繼續(xù)做第二、第三次,幾乎每個人都用掌聲和贊賞的語言來肯定他,讓他感到高興,在愉快的情緒下繼續(xù)做下去。有時候還需要有意識把我們希望他做的事與他的某種愉快的情緒聯(lián)系起來,比如對他說:自己吃飯了,就可以快點到幼兒園去了,就能看到升國旗了(棒棒喜歡看升國旗);自己吃飯了,金老師就會獎勵五角星的,等等。
2、注意營造寬松氛圍。讓孩子學會做某件事,首先要讓他愿意做,而不是壓著他做,不能讓他有壓力,氣氛比較緊張的時候不愿意做的事情,氣氛寬松之后,孩子就愿意做了。所以,營造寬松的氛圍非常重要。在他洗臉洗手的時候,我們就引導他唱洗臉洗手的歌,把自己洗臉洗手變成一件愉快而光榮的事情,再比一比誰的小手最干凈,等等,讓他在自理之后有成功和愉快感。
3、注意塑造反面素材。棒棒原先總是不愿意刷牙,到刷牙的時候總尋找各種各樣的理由避開。后來,我們即利用反面素材來影響和改變他對刷牙的看法。當他問“婆婆你的牙齒為什么掉了?”我們即回答,“婆婆小時候不愿意刷牙,你現(xiàn)在要是不刷牙,以后也象婆婆一樣掉的”。多次強調之后,他逐漸由不接受刷牙到喜歡刷牙。
4、注意運用激勵方法。我們嘗試著用他熟悉的小朋友或者其他素材來激勵他,讓他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我們常常對他說,趙哲(棒棒的小表哥)是自己吃飯的,所以他是哥哥,你要想做哥哥,也要自己吃飯;或者,告訴他只有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孩子,晚上才能得到爸爸獎勵的五角星,等等。
當然,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每一個家庭都有獨特的與孩子溝通的背景與方式,所以,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關鍵還在于因時制宜,因人而異。
家長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7
常組織:
好處:訓練小朋友的觀察能力,常常檢查家居物品是否衛(wèi)生及完整,并限制物品數(shù)量,夠用即可。
實行方法:建議小朋友只有一個放置玩具的架、一個鞋架及一格飾物格等。讓小朋友自己篩選哪些玩具需要,哪些是不需要的,從小學會取舍。
常整頓:
好處:做個富有責任感的小朋友,曉得將物品分類,令物品有“名”及“家”,用完放回原處。
實行方法:每件物品都貼上卷標,讓小朋友自行將物品放回原處。譬如書本放在架子的最上層并貼上卷標,玩具放在膠盒內,并讓小朋友在30秒內找到對象。
常清潔:
好處:每天清潔身體及衣服,保持健康的習慣。
實行方法:為了讓小朋友知道自己面部、手部是否清潔,衣服、鞋襪是否整齊,父母可特別將鏡子掛在適合小朋友的高度上,幫助他進行自我檢查。
好家長社區(qū):
一個家長學習與社交的平臺,為家長自身年教育和成長提供多元化的服務。社區(qū)的理念是只有家長好,才有孩子強。另外,好家長社區(qū)會不斷邀請家庭教育的相關行業(yè)專家與家長們進行互動交流;也會為家長之間交流創(chuàng)造空間,比如會陸續(xù)設立旅游、健康、美食等多個圈子供大家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為家長也提供一個自身身心健康、釋放壓力的空間。好家長社區(qū)希望成為家庭教育和家長成長的長期幫手,為了孩子,一起加油。
家長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8
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對于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yǎng)要注重,這才能提升他們的責任感和自信心?赡芎芏嗉议L都沒有怎么注重,其實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是家長的教育責任,這樣才能夠提升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1.鼓勵孩子幫忙做事
當然,這不包括重活,而是一些有趣的家庭雜物,做些簡單的事,可以讓孩子有成就感,且久而久之能讓他感覺到自己也是家庭中的一份子。
2.家長要多鼓勵與肯定孩子
孩子的年齡小,認識水平不高,考慮事情肯定也不周到,在做事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小錯誤,這時家長不應該責罵,應該教孩子怎么做才是對,給他們分析原因,找出問題,這樣才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
3.家長要有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識
很多家長都缺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一是心疼孩子,另一個是怕麻煩,其實,孩子的自理能力與責任心是緊密相連,如果家長不注重,這不是幫孩子,而是害了孩子,因此,家長一定要有這種意思。
4.給孩子做決定的機會
有些關于孩子的簡單事,可以試著給他做決定,讓他感覺到某方面他已經可以支配自己的生活了,這樣也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5.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從學家務做起
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時,除了培養(yǎng)孩子管理日常生活之外,還要培養(yǎng)孩子做家務,且在吩咐孩子做家務時,一定要有耐心,鼓勵孩子主動的做家務,這樣才能培養(yǎng)他們獨立、勤勞、負責任。
小精靈溫馨提示:
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作為家長一定要注重,當然,這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學會,而是有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一定要給點耐心。
家長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9
生活自理,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xiàn)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huán)境。所以,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我們要把這項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有專家指出:幼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yǎng)是在學前期。作為幼兒園,我們能否抓住這個關鍵階段,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生活自理現(xiàn)狀,有的放矢地對幼兒進行教育,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關鍵。結合近幾年的工作經驗,談一下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增強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識
家長無條件的包辦代替,使孩子形成一種錯誤認識: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會幫著干,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讓幼兒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增強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識。如通過談話“我是乖寶寶”、“我長大了”、“我學會了……”等活動,利用提問、討論、行為練習等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為自己會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再如在語言活動(詩歌、故事、看圖講述等)中,幫助幼兒充分理解作品內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為,使幼兒受到感染、教育。
2、通過分辨不同行為(能自理的與不能自理的),鞏固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我們可以為幼兒準備不同行為表現(xiàn)的各種圖片、錄像帶等等,讓幼兒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為的認識。
二、教給孩子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讓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必須讓其明確生活自理的方法。孩子沒學會系鞋帶的方法,就談不上系鞋帶;孩子不會洗臉,就談不上把臉洗干凈;幼兒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談不上把玩具物歸原處……也就是說,即使幼兒有了自理意識,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們還要讓幼兒學會具體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樂,讓幼兒識得自理的方法。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編成兒歌、歌曲以及設計成饒有趣味的情節(jié)等,讓幼兒在游戲、娛樂中學習本領。如在教幼兒學習如何系鞋帶時,我們可以結合歌曲《系鞋帶》來進行:兩個好朋友,見面握握手,鉆進大洞口,用力拉耳朵,變成蝴蝶走。讓幼兒在歌曲的愉悅里,輕松自主地學習系鞋帶的方法。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進行個別指導。由于幼兒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對于沒層次的幼兒來說,要求就有所區(qū)別。對于自理能力較強的幼兒,就以較高水平來要求;對于自理能力較差的幼兒,就相對降低要求的標準,不可強求,更不可鄙視,須因材施教。如在指導穿鞋的過程中,小班幼兒中要求在區(qū)分左右腳的基礎上把鞋穿好;大班幼兒不僅要正確區(qū)分左右腳,還要求正確系好鞋帶。再如有的幼兒自理能力發(fā)展不均衡,系鞋帶是弱項,我們就可以在系鞋帶的技巧方面給予更加耐心細致地個別指導。
3、秩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獲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兒做事情的速度、質量等。如小班幼兒吃飯,開始可能會撒飯粒的情況,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和練習,幼兒會逐漸正確掌握吃飯的技巧,少撒飯;虿蝗鲲埩。
4、品嘗成功,進一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獲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動幼兒生活自理的動力。當幼兒取得點滴進步時,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會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成為激勵幼兒自覺掌握自理能力的強大推動力;但當幼兒限于自身能力,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我們要耐心細致地引導,還可輔以鼓勵性語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會干好的”等),必要時我們還需協(xié)助孩子實現(xiàn)成功,以免挫傷幼兒積極進取的精神。
【家長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相關文章:
家長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11-25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12-18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02-18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志氣與氣質11-09
家長培養(yǎng)孩子耐心的途徑12-18
怎樣培養(yǎng)孩子時間觀念12-24
怎樣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堅強性格02-25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