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莊子讀書心得

        時間:2023-02-26 18:40:54 心得感悟 我要投稿

        莊子讀書心得(集錦1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jié)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莊子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莊子讀書心得(集錦15篇)

        莊子讀書心得1

          莊子認為遇事應該沉住氣,心平氣和的自然處之,切莫心浮氣躁,這才是有智慧的人。

          一位老僧坐在路旁,雙目緊閉,盤著雙腿,兩手握在衣襟之下,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斷。打斷他的是將軍嘶啞而懇求的聲音:“老頭!告訴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獄!”

          老僧毫無反應,好像什么也沒聽到。但他漸漸睜開雙眼,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將軍站在旁邊,迫不及待,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獄的秘密?”老僧說道,“你這等粗野之人,手腳沾滿污泥,頭發(fā)蓬亂,胡須骯臟,劍上鐵銹斑斑,一看就沒有好好保管。你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個小丑,你還來問我天堂和地獄的秘密?”

          將軍狠狠地罵了一句!八ⅰ钡匕纬鰟,舉到老僧頭上。他滿臉血紅,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頭。

          利劍剛要落下,老僧忽然輕輕的說道:“這就是地獄!

          霎時間,將軍驚愕不已,肅然起敬,對這個敢以生命來教導他的老僧充滿憐憫和愛意。他的劍停在半空,他的眼里噙滿了感激的淚水。

          “這就是天堂!崩仙f道。

          老僧確實能沉得住氣,在自己生命遇到危險時,依然能夠平靜的面對,所以,他制服了那個不可一世的將軍。試想一下,如果老僧沉不住氣,與將軍爭執(zhí)起來,或者對其不屑一顧,其結(jié)果會是怎樣呢?

          莊子說:“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币驗橹挥锌赐竸e人的內(nèi)心,才最有針對性的攻其心,而被人看透內(nèi)心則比被別人抓住命根子還要可怕,還要恐怖,猶如被抓住牛鼻子一樣陷入被動,只能聽命于人,受制于人了。

          這正如喝酒,真醉和假醉是完全不同的情況,愚者和裝愚者是相異的兩種人。玩“醉拳”的,是“形醉而神不醉”,“醉”是“醉”在“虛”處,是迷惑對手,而“拳”擊在“實”處,招招乃致命殺手。裝愚的,是“外愚而內(nèi)不愚”,“愚”是“愚”在皮毛小事,不涉宏旨,無關大局,而“精”卻“精”在節(jié)骨眼上,事關一生命運。

          所以,絕頂聰明的人不喜歡顯露自己的聰明,以免讓別人窺視到自己的真實意圖;相反,他們更多時候是賣殺裝憨,揣著明白裝糊涂,不讓別人看透內(nèi)心。

          “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還岳夢中飛”。世界上雖滄桑變化,我心事定,無論你怎么變化,我心里有數(shù)。的確如此,古今中外,凡是偉人,定有遇事不慌,沉著冷靜的特點,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正確的判斷局勢、應變局勢、取得成就。

        莊子讀書心得2

          人的社會化,就是在人的生命過程中,被社會鑿開了他的一竅又一竅。到最后,他變成了一個社會標準下的成人,而此時又離他的赤子之心、混沌之態(tài)有多遠呢?

          書中將人的一生比作爬一座80層的樓梯,當我們終于達到終點時,才發(fā)現(xiàn)最重要的東西——行囊,已經(jīng)被丟棄在了20層。初入社會,一腔熱血的我們都肩負著這樣一個行囊——理想?僧敵醯臒崆榭偙挥姎埧岬默F(xiàn)實打磨殆盡。我們?nèi)諒鸵蝗盏芈德刀恢鶠,打著“理想”的旗號卻為了或名或利南轅北轍,最后的最后,我們終于停下慌促的腳步,卻可悲地發(fā)現(xiàn)多年的奔波竟不知是為了什么。

          大千世界,切勿讓外物擾亂你的心律。記得時刻提醒自己:復其初。

          復其初就是要拋開欲望、雜念。梓慶為魯國做鐻,首先齋戒七天。這個齋戒是指心齋,最終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此時做鐻,便渾然忘卻了功名、美譽,忘記了自己是為國君所做,順著自己的本性去創(chuàng)作、發(fā)揮,不曾料想竟達到至善境界。今之學者皆為利往,以私己為本,身心疲敝,茫茫然竟不知所求者何物。其實我們大可拋開這些,因為一切的'榮辱貴賤都會過去,最重要的是當下的質(zhì)量,是你是否把握住自己。一生的追求莫過于幸福快樂,而這幸福快樂本為生活的屬性,只要你認真地生活,自然不必過多追求。

          復其初要做到“外化而內(nèi)不化”。人生存于社會之中自然要做到遵從社會規(guī)律,根據(jù)社會的步調(diào)調(diào)整自己的步伐,此謂“外化”。而紛繁的社會極易蠱惑人心,改變你的方向。此時,你需要把握內(nèi)心的真正渴望,懂得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在不斷變化的潮流中保持內(nèi)心的堅定,讓自己老來不至于悔已晚矣。此謂“內(nèi)不化”。由此可知,生存可以隨遇而安,而生命應當有所堅持。

          復其初就是要去除遮蔽,返其本真,去感受那彌漫六合的“道”。

        莊子讀書心得3

          人心為什么有自由?因為人可以不在意。人的輩子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如果你不在意,那么,還有哪些可以束縛你,得一本好書,猶如尋一位好友,將受益終生。讀一本好書,猶如品一杯清茶,余味徘徊于心,不曾散去。一本《莊子心得》也讓我對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了解。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實的,就好似太陽經(jīng)常從西邊升起一樣,就好似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

          于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遭遇的靈魂問題,結(jié)合其濃厚的中式修養(yǎng),從另類的時尚角度把儒學的精典著作《莊子》用簡潔的語言和獨白銘刻在了我們的靈魂之上。細細品味書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是一種幸福,它都在給我娓娓道來以如何的態(tài)度來應對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告訴我怎么能夠作為一個美好幸福的人,告訴我們?nèi)绾涡摒B(yǎng)道德品性,讓心靈智慧受到升華。

          有人說年輕人讀了《于丹莊子心得》會得到不求上進的妨礙,但在我覺得那里是一個遙遠又近在咫尺的全球;那是一種無法理解的寬容。他寬恕萬千,將一切化為烏有。于丹在經(jīng)驗三中感悟與超越中提及了名利二字,說了三個故事,其一,據(jù)說清朝乾隆皇后下江南的之后,在南京金山寺,他問當年的高僧法磐:長江中船只來來常常,這么繁華,一天到底要過多少條船?法磐回答:只有兩條船。乾隆問:怎么會唯有兩條船呢?法磐說:一條為名,一條為利,整個長江中來往的大抵就是這兩條船。其二,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其三,又舉了堯讓天下于許由的故事。這三則故事都順應了一個主題淡泊。其實這些之后,我們會置身于這種的無奈中。所以人必須認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取舍。詩人紀伯倫曾經(jīng)抱怨:我們將要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出發(fā)。于丹又指導我們要看見大境界,在于我們有沒有平靜的`靈魂,有沒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們可以讓心靜下來,真正擁有了空靈之境,我們能夠真正發(fā)現(xiàn)內(nèi)心。一個人要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有一雙靈魂的眼睛。

          只要你心里有大境界,你才無法認清超越言行的心里真正的質(zhì)地。也就是說,內(nèi)心里面的這些真正的大道、大辨、大仁、大廉、大勇,一切都不是表露于外的,是嚴謹于心而不張揚的。

        莊子讀書心得4

          昨天我第一次讀完了《莊子》這本書。從上學期開始,用課余時間磕磕絆絆的看完了。我談一談我的看法。

          莊子,美而不自知。甚至也不為人知。能見者少,見而能受者更少。知其美不為人知,難,知其不自知,更難。事實上,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美,而是他不在意自己美不美,更何況別人怎樣看他了。

          他無所謂語言,言不盡意。但是他也不逃避語言。他不介意寫很多字。他不在意。開口也好,不開口也好,傳之后世也好,不傳也好。因為他沒有想要守護的東西?酌弦刈o仁義,墨翟要守護苦難,惠施要守護言辭,管商韓要守護法度。他沒有想守護的東西,他所倚仗之物,不需要他的守護。滅亡的是人,不滅亡的是道。

          莊子是庶民。有人提出他是貴族,王族,也有人說漆園吏在楚地待遇是很高的。但我說的庶民,是他的態(tài)度。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小人物的自嘲。這個世界對他而言只是玩笑。這種庶民感,與道德經(jīng)對比起來,尤為明顯。他像落入凡塵的神仙,雖然是神仙,但終究落在凡塵里。但在哪里又有何分別呢?哪里都是無何有之鄉(xiāng)。

          他逃避著人,但不逃避天。他自認為天下無敵,但讓人疑惑的是,在那個時代,他為什么沒有出來拯救?不只是他,李耳也沒有出來拯救。答案我已經(jīng)漸漸明白了。因為世界,不是你想拯救就能拯救的。他或許已經(jīng)看見了天意,看見了自己的命運。孔丘沒有看見,他失敗了。誰能保證莊周能比他做得更好呢?莊周是莊周,不是秦始皇。秦始皇也是奮六世之余烈,而不是一蹴而就。他明白自己做不到,也明白孔丘那樣的拯救沒有意義,與其折磨自己,不如快樂。諸侯授予他爵位,他不接受,是不愿意接受爵位嗎?只是這爵位是人給的,不是天給的而已,既然不是天賜,就不可能長久,也不可能隨心所欲,更不可能借之拯救世界。他已經(jīng)看見了未來,所以不接受。莊周比我們想象的要勇敢。對他而言,放棄拯救,或許比頭破血流更為疼痛。他只是無可奈何,遂不在意。

          最后說說他的孤獨。

          惠施和他爭辯:“人怎么能沒有感情呢?”莊周利索的把他辯倒了。在惠施看來,是莊周贏了。

          然而贏了嗎?惠施死去之后,莊周講了一個故事。他說,有個人鼻子上沾了白土,讓一個木工幫他砍掉。木工刷刷的就砍下來了,鼻子絲毫沒有損傷,而這個人也面色不變。后來木工被王召見,讓他表演這個技術,木工說:“我之所以能做到,是因為對象是這個人,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死了,我再也做不到了!

          莊周真的沒有感情嗎?惠子其實并不該問,莊子也不該辯,但惠子不明白不言的道理,莊子也因為快樂而駁倒了他。莊周其實喜歡和他說話,惠子或許不明白。

          莊周在惠施的墳前說道:“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zhì)矣,吾無與言之矣。”

          他說自己逍遙自在,說自己無所待,他覺得自己是匆匆過客,與造物者為友。但身為人類的他,依然存在桎梏。他依然在時空中留下了痕跡;蛟S他的內(nèi)心已經(jīng)不再泛起波瀾,如同他在妻子的尸體前放歌。但他是永遠的放歌著嗎?惠子看見之后訓斥他:“你難道一點都不難過嗎?”他說,她剛剛死的時候,他難過。

          只是很多事情都沒有辦法。

          再怎么悲傷,哭泣,她也不會回來了。

          在他心里存在著翱翔于冥海的魚;覆蓋寰宇的`大樹;吸云氣飲露水的神仙;十步殺一人的劍術;莫逆于心的友人;隱姓埋名的漁翁;棄天下如敝履的先賢;侵暴諸侯的大盜……但他看見的是真實的世界。他這么說著,隨便寫著,但他并不虛妄,也不虛無,也不是漫無目的。如果真的沒有私心,又何必留下這樣宏偉的巨著?

          他依然想拯救世界,只是這條路很艱難,除了天道,他孤苦無依,他也明白,在他有生之年見不到天亮,但他依然動筆了。

          他有別的辦法嗎?或許他真的經(jīng)歷過沒米下鍋的困窘。那時候沒有人喜歡他,也沒有人理解他,也沒有人和他說話。這樣的一個人,如果說自己想拯救世界,恐怕會被嘲笑吧。實際上他也不在乎嘲笑。比人清醒,就會比人疼痛。在那個時代,或許他才是最痛的那個人。以至于他并不在意自身的困窘。

          起初孤獨,繼而忘記孤獨。

          莊子在開篇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每次讀到這段話,腦海里便浮現(xiàn)出燦爛的星河。小小的地球上四季榮枯,天空的朱雀緩緩向地平線滑落。

          他是一個多么浪漫的人。

        莊子讀書心得5

          莊子,可謂是我國近代的辯證法大師,是我國近代知名的觀念家、哲學家、政治家,道家派別的代表人物。他對老子的美學觀念進行了承襲和演進,是古代莊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不過,他的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文學觀念,因此后人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莊子善于用寓言來表明一些道理,由他所著的《莊子》,亦稱《南華經(jīng)》,是道家經(jīng)典之一。

          《秋水》一文,出自《莊子·外篇》,《秋水》一文,洋洋三千余字。在那些刀雕竹刻的時代可算是十分長篇的東西。他用寓言的形式,以河神與海神之間的對話,引申出《齊物論》的看法,極力論證萬物的大小、是非的無限相對性和一生貴賤、榮辱的偏激無常性,因為莊子是佛教的主要代表之一,所以,本文以此要人返璞歸真,順其自然,不要為了講求名位、富貴等等,而攻擊天然的本性。

          莊子把事理的無窮性與人類認識的相對性,宇宙的無限性與準確失誤的局限性對照出來探討,顯示出他針對絕對與相對、無限與有限的辯證關系的理解有著高度的靈活性,這針對他們突破認識上的局限性,從而臨武到天地宇宙的無限廣大性,無疑是很有幫助的'。,莊子流暢的文字下,所顯露出的不朽思想,顯然是只能我們從多個視角學習和探討的。

          他用寓言這種活靈活現(xiàn)的方法,來告訴我們其中的許多道理,譬如其中的《秋水》,從"秋水時至,百川灌河。"到"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就是以河神與海神之間的對話,來告訴我們,做人不能沾沾自喜,不能以偏概全,因為我們要了解,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河神,會由于小成而沾沾自喜,河神尚且如此,何況我輩凡人呢?但是,許多人因不知道這個道理而因小失大。

          從古至今,驕傲永遠都是順利的最大敵人,這是神圣不變的真理。只有誠實謹慎,虛心求教,才是順利的絕佳路徑。千萬不可以自滿于狀況。

          接下去,他們又開始談到事物間的虛實關系,夏蟲不可以語冰,是由于冰雪對于他們來說太虛妄了。井中的兔子也不要和它談到天地,對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過分虛妄了。確實這么,舉例來說,比如說教育,在有些之后,這些的虛妄的東西在我們身邊還真是很多了。于是,就要怪,學生會說一套做一套了。就要怪,學生不違反包括交通規(guī)則在內(nèi)的許多規(guī)則了。但是反過頭來,看一看,似乎身邊的許多事情確實都是那么。

          以下,他們又探討到關于事物間的大小關系,天地算是大的,然后比起宇宙來真是滄海一粟。江河算是大的,但是在大海面前卻又變得渺小。

        莊子讀書心得6

          原天地之美,達萬物之理。濮水一別,濠梁傾覆,終是莊生曉夢,浮世今生。

          ——題記

          蝴蝶,耀目的蝴蝶。

          棲在巖壁上的,騰舞于空中的,鳳凰于飛,流光溢彩,蝶落蝶生,生生不滅。

          那些唯美纖細的精靈,那些絢爛至極的永恒,是本該就如此明艷的張揚,還是理智與幻想邊緣的沉淪?我分不清,只知彼時花落花飛花滿天,煙火灼鬢,流螢成眠。蝶的幻影,美麗的墜落,反倒把蝶中央男子眉目的清冷,襯得越發(fā)清晰。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他淡淡開口,“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往生天地間,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是以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多年前的道理,你可還懂得?”神色平淡如他,待我,卻如鄰家老友。

          “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丑窮,人事貴在無為,莫以心為形役即可。那年相見,你問我何謂自由,今日我便告訴你,自由,便是精神上的超脫!

          我越聽越疑,不知何處見過此人,那雙洞察認識的清透眼睛在都市中本不該輕易被人忘記,只是那人口中的自由讓疲于奔命的我只覺得尖銳刺耳,自由,沒錢談什么自由?

          我急忙打斷了他;“老先生,這片蝴蝶谷一經(jīng)打造一定是有名的風景區(qū),咱們一塊商量個價吧,你要多少都成,我給您算算啊………”我沉浸在“黃金夢”里,完全沒有注意到那片蝴蝶的絢麗,在金錢的叮當聲中向更深的黑暗褪去。

          男子嘆了口氣,神色無悲無喜,“名利縛汝身,我當何作為?你不再是那年探求自由的孩童了!

          “老先生,價錢還可以商量……”

          我趕了兩步,想抓住他的衣襟,卻只觸到一片溫涼如水,清皎如月,熟悉的感覺……仿若宿命里的輪回。

          身上一個小本子掉落。我撿起,是兒時一個老人送的涂鴉畫本,翻到首頁,上面赫然寫著——《南華經(jīng)》。

          二

          孩子很小,卻不再樂意和同齡的伙伴一起玩耍,他想追尋一種“道”,一種讓人無限放空的.絕對自由,濠水的橋上留下他的吶喊,橋下的魚兒也記住他的找尋。

          終于有一天,一個清淡的聲音叫住了他,“子安知魚之樂乎?”

          孩子回頭,男子坐在河邊悠然垂釣,眉目間的清冷,極為清晰。

          “我不知,那你知道嗎?”孩子不服氣。

          “無憂無慮的自由,便是魚的快樂!

          自由!孩子精神一震,停下了繼續(xù)找尋的腳步。

          言談中,孩子漸漸了解了他。涸轍之鮒,濠梁觀魚,惠子相梁,擊缶而歌,一個超脫世俗虛名的大智慧者,一個不屈財富寧生而曳尾涂中的大無畏者,一個看破生死超然灑脫的大自由者。孩子想追求的“道”,在他身上,有了最完美也最矛盾的體現(xiàn)。

          貧困交加,麻鞋為生。孩子覺得他可憐,然而是這個人,“以天地為棺淳,以日月為連璧”,氣魄灑脫超然若天神。朋友離開,妻子辭世,孩子覺得他孤獨,可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超凡人格,對精神自由的上下求索,讓任何贊美的語言,都無法形容他的充實。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弊夏凹t塵,他是獨守心靈月亮的月桂,讓所有孤獨彷徨的人一抬首總能發(fā)現(xiàn)一輪皎白的圓月——是他的靈魂在永不放棄的追逐。天下紛爭,諸侯戰(zhàn)亂,他放下功名利祿坦然守住一池的游魚,用道家的樂生詮釋精神自由的超脫與快樂——那是他自己的逍遙游,在別人難以企及的心靈高度。

          當一種美美到無法言表,只能舞之蹈之,頌之詠之;當一種淡淡到無從品味,只能嘆之惜之,贊之賞之。孩子沐浴在道的自由中,想:有一天我會像他一樣。

          可還沒等到這“有一天”,他走了。孩子伏在池邊大哭,橋上一本小書飄來:“自由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三

          那孩子是我,那小書,我今天才知,是莊子的《南華經(jīng)》。

          思緒回到現(xiàn)實,看著那些不斷退去的蝴蝶,我忽然間淚流滿面。莊周,是你么?這些年,原來你一直都在,看著我從一開始向往純凈的自由一直到掙扎于名利難以自拔。圣人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你看來,我和他們沒什么不同。只是這一次的對話,又代表了什么?重新告訴我自由的定義,是回答多年前的問題,還是新的希望?男子不回答,只是笑,驀地,縈繞心頭的疑惑消失殆盡。

          自由,是一尾雀躍于心間的游魚。

          蝴蝶重又出現(xiàn),男子逍遙跳躍,一如往昔。這一次,沒了年少的執(zhí)著,沒了名利的追尋,我只沖他笑笑,便反身出了山洞。與他的第一次對話,是啟蒙,第二次對話,是救贖。對所謂名利的糾纏,不過拘泥于外物罷了;自由,是精神上的超脫。對所謂自由的追尋,關鍵是看自己。

          出了山洞,風清月朗,心如明鏡,所有的一切倏忽消失,仿佛永久存在,又仿佛從未來過……

        莊子讀書心得7

          人心為什么有自由?因為人可以不在乎。人的一生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如果你不在乎,那么,還有什么可以束縛你,得一本好書,猶如尋一位好友,將受益終身。讀一本好書,猶如品一杯香茗,余味徘徊于心,不曾散去。一本《莊子心得》也讓我對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

          于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jié)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yǎng),從獨特的個性視角把國學的經(jīng)典著作《莊子》用簡單的語言和故事銘刻在了我們的心靈之上。細細品味書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是一種快樂,它都在給我娓娓道來以怎樣的心態(tài)來面對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告訴我怎樣才會成為一個幸?鞓返娜,告訴我們怎樣修養(yǎng)道德品性,讓情感智慧得到升華。

          有人說年輕人讀了《于丹莊子心得》會受到不求上進的影響,但在我認為那里是一個遙遠又近在咫尺的世界;那是一種難以理解的豁達。他包容萬千,將一切化為烏有。于丹在心得三中感悟與超越中提到了名利二字,說了三個故事,其一,據(jù)說大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在鎮(zhèn)江金山寺,他問當時的高僧法磐:長江中船只來來往往,這么繁華,一天到底要過多少條船啊?法磐回答:只有兩條船。乾隆問:怎么會只有兩條船呢?法磐說:一條為名,一條為利,整個長江中來往的無非就是這兩條船。其二,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其三,又舉了堯讓天下于許由的故事。這三則故事都順應了一個主題淡泊。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會置身于這樣的茫然中。所以人需要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權衡。詩人紀伯倫曾經(jīng)感嘆:我們已經(jīng)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出發(fā)。于丹又指導我們要看到大境界,在于我們有沒有安靜的`心靈,有沒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們可以讓心靜下來,真正擁有了空靈之境,我們才能真正看到內(nèi)心。一個人要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有一雙靈魂的眼睛。

          只要你心中有大境界,你才能夠看清超越言行的內(nèi)心真正的質(zhì)地。也就是說,內(nèi)心里面的這種真正的大道、大辨、大仁、大廉、大勇,一切都不是表露于外的,是內(nèi)斂于心而不張揚的。

          臺灣著名的教授傅佩榮先生在研究莊子之后,得出一個心得,他說:真正看懂《莊子》就會明白,世界上總有路可走。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jié)局或是一個終點。人是不斷地經(jīng)歷許許多多的過程,長時間從磨練活出燦爛的今天。人一生中,可能遭遇痛苦、煩惱、悲哀、無奈等很多負面的情緒,但這些其實都只是磨練我們成長的過程而已。于丹告訴我們,用平和的心態(tài)和積極的努力去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讓我們領略到這樣一種大智慧,是對自己得失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讓我們霍然開朗,讓我們坦然微笑,還讓我們掩卷而思。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能夠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過一生,這是每個人心中的夢。雨果說過: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心靈。但如果我們的心靈總是被自私、貪婪、卑鄙、懶惰所籠罩

        莊子讀書心得8

          鉤月清寒嘆華涼,煮酒云煙裊裊揚。那刻,雨已停,留下了遍地泥濘。步履輕輕如是我的方向,能否給一個先兆?我僅僅是等待了將近200個夜晚我就快要崩潰了,于是,我開始迫不及待的想要尋回我的愛情。一蕭一劍,一生一世。夜幕拉開,包裹了白天的喧囂與熱鬧,如此的靜謐!

          這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天生就是一個矛盾體,“槁項黃馘 ”的軀體包裹不住飄逸優(yōu)美的才情,貧困交加的生活不能湮沒超脫世俗的快樂。道學家們批判他的消極無為,卻又不得不用驚羨的目光欣賞他的作品,贊美他的精神。這又是怎樣一種精神?如泰山的青松,正氣昂然;如深山的清泉,純潔從容。莊子曾以鳥自比,那是怎樣一種鳥?非梧桐樹不棲息,非飽滿的果實不食,非清潔的甘泉不飲;如果上面的條件無法達到,鳥仍不會屈從命運的安排,它就會不停的飛,去尋找,直到自己死去。這種鳥我沒見過,這樣的人大家都知道,莊子就是。

          我喜歡莊子,雖然他在很多時候都顯得那樣淡然,他沒有孔子那般顯赫的名聲,沒有孟子勸君行政的`志向,更沒有法家人物改革圖新的氣魄,但他卻是一個活的最純粹的人。

          我向往莊子的心智,它擁有一種超凡脫俗的豁達,他厭惡世俗的陳規(guī)陋習,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所以我羨慕莊子。

          在現(xiàn)代的社會生活中,一味求其自然的人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了,我更加想說他的精神,在年輕一輩,我們應該認真學習、揣摩他的意境,但不要盲目的效仿,多學習一些求生的本領。

          有人說:“在中國文化屈從權勢的傳統(tǒng)中,總有那么一兩顆孤獨的樹——孤獨地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鼻f子就是其中一顆。這是怎樣一個人?他天生就是一個矛盾體,“槁項黃馘 ”的軀體包裹不住飄逸優(yōu)美的才情,貧困交加的生活不能堙沒超凡脫俗的快樂。

        莊子讀書心得9

          大家都會知道一本叫《莊子》的書。可是看完這本書都會發(fā)出許多贊嘆。于丹就把她的慷慨記錄了下來,寫成了一本書,書名就叫《莊子心得》。

          在百家講壇節(jié)目中也談論過這個話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領悟于丹心語。

          于丹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窗某學院長助理,影視傳媒系系主任。20xx年春節(jié)期間在《百家講壇》欄目解讀《莊子》心得,受到觀眾熱烈。

          《莊子》心得也講述了許多深奧的論語,里面講的都是莊子何許人、境界有大小、感悟與超越認識你自己,總郵路可走,談笑論生死,堅持與順應,本性與物性,心態(tài)與狀態(tài),和大道與自然。

          下面就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莊子這個人,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古今;他的風格嬉笑怒罵,了無拘囿。他上窮碧落下黃泉,嬉笑怒罵,說盡天下英雄,其實他的內(nèi)心并不激烈。他曾經(jīng)做過漆園小吏,相當于現(xiàn)在的保管員。他一輩子就生活在一個戰(zhàn)國紛爭、戰(zhàn)亂頻仍,而到處求賢若渴的時代里。他隱居不仕,終老天年,沒有什么社會名分。莊子的生活一直是相當貧困的,經(jīng)濟抗面也很差。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嚷嚷皆為利往。”人生在世,從古至今很難看破的就是“名”與“利”兩個字。應該說,大家首先面臨的就是利益的紛擾和誘惑,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會面臨著經(jīng)濟問題,生存的困窘。莊子也不例外。

          看到《種子心得》這本書的人都知道于丹可以把每一句話,和每一個字分析的十分透徹。椰油許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人活在當下,在當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懼生死,那么我們的心靈將擁有一個多大的空間、一份多大的境界啊!是啊,每個人的境界都不同,有的人高過云端卻有些人低于云端?墒敲總人只要穿透名和利,那么你個人的空間就會有許多色彩斑斕的花朵和溫暖的太陽。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為。莊子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她)的思維方式。人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guī)地去判斷事物的價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價值。

          往往一個人是不能輕易的認識一個事物的真正價值。每一個人都希望人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只有真正清醒地認識了事物的價值,才可能獲得人生的目標。而認識一個事物自身的價值卻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

          讀了《莊子心得》這本書,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了。不仿你也可以去文中了解莊子,從中受到感悟。

        莊子讀書心得10

          真正對此生有通達之心的人,不追求那些生命中沒有價值的東西;真正對命運有通達之心的人,不追求那些生命中永遠達不到的目的。

          在艾爾基爾這個地區(qū),經(jīng)常發(fā)生猴子偷莊稼的事情,人們防不勝防。后來人們發(fā)明了一種裝米容器,有細細的瓶頸,使猴子能夠伸進去,拿著米卻出不來。沒有一只猴子愿意放下手中的米,使自己逃生。

          人們都會對猴子的故事,啞然失笑。而,生活中的人們,會有多少為了“手中的那把米”,而耗盡自己的一生,難以放手呢?

          人們往往都會關注生命中不是太重要的東西,往往都會追逐生命中有些永遠達不到或者不需要達到的東西,而錯過了生命和生活的真正意義。為生活所累,為虛名所累,為旁人的目光所累,為名利所累,這一切看似重于一切,卻其實遠比生活的'真正意義渺小的多。許許多多的人,為了這么一把看似最重要的“手中的那把米”,而忘記了生命中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還有很多精彩的風景。

          印度的土著人有一個習慣,就是忙碌三天,就要休息一天。他們說,他們走的太快了,就會丟掉自己的靈魂,他們停下來,就是要等等自己的靈魂,讓靈魂能夠追得上忙碌了三天的疲憊的身軀。

          我們不妨學習一下印度的土著人,享受一下生活,不是懶惰,也不是拖延,而是尋找生活中的平衡,只有習慣這種態(tài)度,才能夠準確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至于為了其他東西迷失了自己。

          所謂達生之道,即為對生命的一種通達之心。用感恩的心態(tài)來善待生命,用滿足的心態(tài)來善待生活,生命,也許就會更加珍貴,生活,也許就會更加美好。

        莊子讀書心得11

          古往今來,人們都在追逐一個夢想——自由。從個體來說,柏拉圖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孔子追求“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精神境界;從民族來說,無數(shù)被壓迫人民為爭取自己民族的自由獨立而奮起反抗不惜流血犧牲;從國家來說,人們?yōu)閷で蟛粩喟l(fā)展提出自由新口號:經(jīng)濟要求發(fā)展“自由貿(mào)易”、“自由競爭”,一實現(xiàn)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政治要求“自由民主”以謀求更廣泛人民利益,文化也也同樣要求自由的空氣、自由的呼吸、以達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面貌……人們心中對自由的呼聲從古一直綿延至今,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愈加洪亮,然而,自由到底是什么?自由在哪里?怎么實現(xiàn)自由?我們心中久久的疑惑誰來解開?

          那么不妨靜下心來,漫步于幽靜的樹木或湖畔,來品讀一番莊子的《逍遙游》,聆聽那從遠古而來的期盼,來體味自由的馨香,任心思自由徜徉于天際。

          《逍遙游》是《莊子》書中的首篇,也是莊子本人的代表作。在上《莊子研究》課程的時候,我認真地聽老師解讀了《逍遙游》這篇文章,在深入閱讀之后,我覺得莊子的確不愧是影響漢文化甚深且遠的一代思想家,其中闡述的觀念也在數(shù)千年以下不斷的對后世產(chǎn)生影響。另外,莊子也不僅是一位思想家,他更是一位重要的散文家,這篇《逍遙游》看似雜亂無章,但是卻有中心思想貫串其中:他就是要人們不要一直被名韁利索牽絆住,更不要人云亦云的迷失在世俗的觀念或是現(xiàn)實取向的功利價值觀之中。

          初見“逍遙游”三個字,很自然的聯(lián)想到這樣一幅悠然愜意的風景:一個學者立于竹筏之上,沒有船槳,竹筏順著水流漂游,兩岸青山徐徐向身后遠去。若問我莊子的自由該如何形容,很自然的想到那句“向詩人一樣自由”。但讀完并深入學習《逍遙游》一文后,才發(fā)現(xiàn)上面的兩個“很自然”的反應與莊子以及他所崇尚的“逍遙”真是差里百萬里。莊子逍遙,是近乎忘卻凡世間的一切復雜,纖塵不染的精神與靈魂上得到自由。那些詩人學者,要么觸景生情,要么因勢感懷,都是為外在客觀和內(nèi)在主觀所限,不能達到真正的逍遙。

          《逍遙游》開門見山點出“逍遙”的境界,“游”的狀態(tài),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看似逍遙,其實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時不與我,則無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脫?莊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也就是說,心靈順應天地之道,跳出萬物束縛,無物,無我,無功,無名,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逍遙自在。作品描寫了一個哲學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極而返的心理經(jīng)歷。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復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來說明大小的'分別,破除一般人見小不見大的觀念,并指出:唯有“無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遙游。

          莊子所講的“逍遙”是一種絕對的自由,而不是相對的自由。莊子把人生之最高境界描繪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那是一種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沒有功利目之、心中無我之崇高境界。只要如此,才能潛心學習,為人生之騰飛打下厚實之基礎,才能不畏險阻,翱翔于九萬里之藍天,做才能戰(zhàn)勝自我,不被榮譽所累,才能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以熱愛作為奮斗之動力。

          “逍遙游”是莊子哲學的總綱,是莊子對人生的理想的追求,對精神自由的祈向,是精神從主觀形體和客觀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提煉!跺羞b游》的主旨是人應該擺脫一切功名利祿權勢的束縛,在精神上達到一個超然物外、悠然無為、絕對自由的境界。莊子借《逍遙游》為人們開辟了一個自由空靈、超脫時空的天地。

          《逍遙游》中塑造的境界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天地大道,莊子于虛靜中揮灑他的放誕,于達觀中流露出些狡黠,讓我們用一生的體溫去溫暖這個智慧的名字,漸行漸遠,隨著莊子去“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或是為了名利鉤心斗角,整天生活的惶惶不安;或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質(zhì)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他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得是去泡網(wǎng)吧,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然而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持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閑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他,去理解它,做一個現(xiàn)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暢游。

        莊子讀書心得12

          孔子被人們稱為“圣人”,把莊子稱為“神人”。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遠;他的風格嬉笑怒罵、了無拘囿。

          莊子一生貧而不窮,家住陋巷,以織草鞋為生,有時甚至無米下鍋,要向人借糧。但是他卻能隨心所欲,自得其樂。生不逢時,如之奈何?就是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人,斷然拒絕了楚王送上門的相國之位。自稱寧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著尾巴、自由自在的烏龜,也不愿意當供奉在廟堂上,受人尊敬的龜甲。所以莊子選擇了“無為”,敢于從容面對隨之而來的寂寞和貧困,在天地間隨心所欲,逍遙自在,達到心靈所追求的高度與境界。

          《逍遙游》是全書的精髓,開門見山點出“逍遙”的境界,“游”的狀態(tài)。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看似逍遙,其實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時不我與,則無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脫?莊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也就是說,心靈順應天地大道,跳出萬物束縛,無物,無我,無功,無名,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逍遙自在。

          看莊子的《逍遙游》,首先就要看一個“大”字。“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里也。”巨鯤大鵬,充盈于天地之間的大氣磅礴。“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贝蟾窬帧⒋髿饬、大胸懷是逍遙的第一步。

          其實,生活都一樣,只是每個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個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對。所以,胸懷博大是莊子、是《逍遙游》給我們上的第一課。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夠深,那么則無力承載大船。同樣的,在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嘹亮的哭聲就是人生鳴笛啟航的標志。我們在書海中、在困難中逐漸成長,小船歷經(jīng)風雨,變成了大船。倘若沒有在學習生活中的知識、能力、經(jīng)驗的積淀,水不夠深,人生的.大船在未知的水域里航行,必然危機重重。當然,內(nèi)涵深度的積累無疑是一種漫長的過程,需要鍥而不舍的堅持,這也是一種逍遙游的前提與資格。

          《逍遙游》中塑造的境界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天地大道,發(fā)乎自然,莊子于虛靜中揮灑他的放誕,于達觀中流露出些許狡黠,讓我們用一生的體溫去溫暖這個智慧的名字,漸行漸遠,隨著莊子去“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當感受到心靈的疲倦與束縛時,讓我們靜下心來,跟著莊子一起展開一次心靈的逍遙游……

        莊子讀書心得13

          學習《莊子》,于丹教授講述了這樣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有兄弟兩人,家住在80層的高樓上,有一天深夜兩人背著行囊回家,卻正好趕上停電,無奈之下他們只好選擇爬樓梯,學習《莊子》。不多久到了20樓,兩人開始感覺有點累了,合議了一下,決定把背包存在20樓,改天再回來取。卸下背包的兩人感覺很輕松,說說笑笑,一鼓作氣到了40樓。這時候兄弟倆已經(jīng)很累了,然后便相互抱怨和指責,開始吵吵鬧鬧。吵到60層的時候,實在是太累了,甚至都沒了說話的力氣,只能平穩(wěn)下來,安安靜靜地爬完了最后20層。終于到了80樓,兄弟倆站在家門口,卻突然想起,鑰匙忘到20樓的背包里了。

          這個故事以前也聽過,當時只是嘲笑兩兄弟的健忘和糊涂,卻沒有想到其中也蘊含著人生的哲理。于丹教授說,故事里兄弟爬樓的過程,也正映合著人的一生。人生起步階段,大家都是意氣風發(fā)的,我們背負著沉沉的行囊,里面裝著理想,裝著報負,裝著很多很多的愿望,不畏艱險,從腳下的第一個臺階開始上路。走到20歲,這是人開始步入社會的時候,也開始認同一些社會規(guī)則,這時會覺得社會給了我們很多的負擔,托起自己已經(jīng)足夠疲憊,還是先把肩上的背包安頓下來,等到衣食無憂,有名有份了再回頭拾取夢想也不遲。最初卸下包袱的時候確實很輕松,可隨著年齡的增長,積累的增多,爭斗越來越激烈,我們的內(nèi)心也隨之日益焦慮,這時候人不免抱怨,都覺得社會辜負了自己,付出太多而回報太少。走過40歲,那些意氣風發(fā)的.東西都過去了,人也就變得疲憊頹廢。走到60歲,這時人已經(jīng)進入了晚年,晚年的時光應該是美好的,值得珍惜的,不要再抱怨,應該安靜和順應一些。終于到了80歲,人生差不多也走到了終點,這時人會突然之間悵然若失,回想起這一生最寶貴的東西,那一直都沒有打開過的夢想,留在了20歲的行囊里,卻是再也回不去了。

          故事很有意思,蘊含的哲理也引人深思,更值得我們?nèi)ニ伎己徒梃b。人生的前20xx年,大家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在老師的督促關愛下度過的,一帆風順的生活很單純也很愉快,每個人在這樣成長的路上,肯定積累下了自己美好的夢想,對未來的生活也有了圓滿的規(guī)劃,面對社會這更為廣闊的舞臺躍躍欲試?烧娴牟饺肷鐣粋人面對和承擔其中的風浪了才發(fā)現(xiàn),原來現(xiàn)實比想象的要殘酷的多,到處碰壁的同時,那些美麗的夢想也一個個被擊破,化為泡影。一方面是虛無的美麗夢想,一方面是現(xiàn)實的社會壓力,這時很多人只能夠放棄夢想而面對現(xiàn)實,于是背包被丟下,我們的人生也就走上了另一種軌跡。這也就是莊子所說的人被社會外界所"物化"的一個過程吧。

          每個人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莊子認為,人的內(nèi)心應該堅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隨波逐流,而面對外在的世界則要通達和順應,這就是所謂的"外化而內(nèi)不化",只有這樣,我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才能夠安身立命,不被紛繁復雜的社會所左右,從而丟棄掉理想,迷失了自我。

          想起保爾·柯察金的一句名言,這也是我們大家都耳熟能詳?shù)模?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可以看作一條人生的行為準則,看似簡單,實則很難做到。要想實現(xiàn)這一點,要想站在80層樓上的時候不再為遺留在20樓的鑰匙而懊悔,這就需要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努力工作,用心生活,背著夢想的行囊,努力攀登吧。

        莊子讀書心得14

          兩千多年前的某一天,莊子在閑靜的午后靜臥,他微閉的雙眸和上翹的嘴角,正展示著他歡悅的夢境;秀遍g他身后長出一對翅膀,莊周化作栩栩蝴蝶飛舞在天地之間。然而豁然夢醒,莊子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發(fā)現(xiàn)自己是睡在床上的莊周,但那只在夢魘里飛翔的蝴蝶卻再也揮之不去。于是這位質(zhì)樸到純真的哲學家開始懷疑,到底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我是莊周?還是蝴蝶?

          他住在窮鄉(xiāng)陋巷,斜陽草樹之中,享樂天年,布衣芒鞋,鼓盆而歌。倘若用筆勾勒莊子,應當用近乎白描的悠閑飄渺的線條畫他的衣紋,用靈動疏放的墨色寫他的鬢發(fā),他厭惡亂耳的五音,迷目的五色而鐘情于自然的高山流水風吟蟲唧。他嘯傲山林,憐花惜草,他淡泊名利,息交以絕游,知道人世間的爾虞我詐,不如魚之相忘于江湖。知道繁華落盡必為凋零,故自然而生,自然而死,無欲無求。他的精神高高地飛翔在污濁不堪的泥沼之上,那是何等博大而輝煌的垂天之翅,他驅(qū)散著人類貪欲,殘暴和自大的陰霾。莊子的思想是那樣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民族,那些閃著智慧之光的文字,悠然而至,帶來林林總總自然的生命與言說,歡焉而去,留下了深邃廣博的宇宙蒼穹,以及,美和自由的人生。

          美是什么?美在哪里?難道是世俗彩繪的國棟雕梁?是精致的陶瓷或墓葬的裝飾?是五弦妙手彈奏的音樂?去吧,去吧,這都不是。這些矯偽的藝術,在莊子看來都是惡俗的,不堪的,不可容忍的,真正的美存在于天地之間,是沒有經(jīng)過人工雕鑿,天然淳樸的存在。顯然,莊子追求的是一種沒有經(jīng)過人破壞的天地醇和之美,一種純真不加矯飾的自然之美。而一切人為之美的藝術,不過是一些摧殘事物本性矯偽之作,這些東西與人為天性相執(zhí)拗,必除之而后快。“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莊子的美,是徹底的真和樸,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朋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你看那云中白鶴,山間明月,水上清風,那浩浩江流,巍巍高山,層層林海。那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寒光積雪,蒼茫的宇宙之間,何處不是無言的大美?

          自然之美,正是美在率真和純樸,毫無雕飾,靈動清晰,刻意雕琢可能美麗,但已失之于生動。人也應該如此!肚f子》中關于東施效顰的寓言,最能代表他的觀點。西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女,無論舉手投足,還是音容笑貌,都惹人迷醉。即便略施淡妝,衣飾樸素,也無法遮掩她的天生麗質(zhì)。有個長得很丑的人叫東施,很羨慕西施的美麗,就時時模仿西施的一舉一動。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見她手捂胸口,雙眉皺起,嬌柔無限,十分惹人憐愛。當她從鄉(xiāng)間走過,鄉(xiāng)里人無不睜大眼睛注視。東施看見西施姑娘這個樣子很好看,就模仿著西施的樣子,也手捂胸口,雙眉皺起從鄉(xiāng)間走過,可是村里人看到她這樣子,都嚇得緊緊地關上門不出來,或是遠遠的走開了。這丑女人只知道人家皺得好看,卻不知道人家皺眉為什么好看,西施麗質(zhì)天成,哪怕陷于疾痛之中,也自有一番風韻,動人心弦。那丑女人本已很丑,再以愁苦的樣子,可謂丑上加丑了。

          這個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以為莊子借此嘲笑東施的丑陋和不自量力。其實,莊子講這個故事,不是嘲笑東施的面貌形體,事實上他也并不在意人的外在形體,在他的著作中,對于丑得奇形怪狀但心靈淡泊飄逸的人,莊子都是大加贊美的,他在意的是你是否是個自然的真人,一個誠實本色、率性、純潔的人,一個卸掉眾多虛偽面具的人。

          我們都經(jīng)過孩提時代,那時候餓了就哭,吃飽了就不鬧,沒有貪求的欲望。愛父母,親同伴,惡壞人,全出自內(nèi)心的情感而非虛飾和矯情,面對五彩的的世界,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只因好奇而非功名利祿之心。所有一切,皆自本性,快樂與悲傷、喜愛與厭惡毫無半點虛假?墒,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卻學會了各種各樣的虛偽。痛苦的時候不敢放聲大哭,拼命地擠著笑臉面對世人,開心的時候不敢開懷大笑,偏偏板起臉像是沒有發(fā)生任何事。我們一面真實的感受生活給予的苦難和幸福,一面虛偽地掩蓋面容上的喜怒哀樂,慢慢地,我們學會硬起心腸,不動聲色。我們失落了自己的本真,同時也失去了無所掛礙的自然的快樂。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币磺凶蠲篮玫亩际亲钫鎿吹,只有能保持自己自然天性的人,才是精神的偉人,也才是永遠快樂的人。相對于宇宙來說,人生何其短暫,為什么要逼自己背負各種各樣的理想,使自己的心被奴役?假如世外有一雙慧眼俯視紅塵之間的財貌名利之爭?匆娙藗?yōu)榱藵M足自己的貪欲,絞盡腦汁,刻意苛求,不再保持率真與純樸,那它該如何悲憫人的愚昧啊!世事有其內(nèi)在的運行規(guī)律,絕非人力可以全然改變,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是人力之外的聲音,強人強己都不如順其自然,這樣才能是一個合乎自然之道的人,才能是一個“美”的人。

          看見拈花微笑的佛祖和迦葉了嗎?見到鼓盆而歌的莊子嗎?見到發(fā)現(xiàn)了“一切美的相同性”的蘇格拉底嗎?背離了自然的本性,才是讓人越來越不快樂的根源啊!

        莊子讀書心得15

          中國哲學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我國思想史上影響最大的,有四大思想資源和思想傳統(tǒng)。那就是: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國佛學和宋明理學。這四大思想傳統(tǒng)的一個共同點是,它們的學問都是生命的哲學,他們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這就是說,中國哲學的智慧是從偉大精神人格中、從哲學家的實踐行為中流露或顯現(xiàn)出來的。中國哲學家是先知、詩人和圣賢的綜合人格。他們透視現(xiàn)在,玄想未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把高尚的理想拿到現(xiàn)實世界來實現(xiàn)。

          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独献印肺募s義豐,《莊子》詼詭譎奇!独稀贰肚f》不獨表達了特殊的生存體驗、宇宙觀念、人生智慧,而且代表了特殊的中國藝術精神,是各類藝術的靈魂和源頭活水,堪稱世界文化的奇葩。讀《老》、《莊》既要用理智,又要用感情,要有自己對生活的體悟,甚至要投射全幅的生命。

          《老子》又名《道德經(jīng)》,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寶。老子所著。其人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曰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是軸心文明時代最著名的思想家,道家著名代表,又被奉為道教的鼻祖。

          《莊子》一書(莊子著,其名周,先秦著名思想家,道家著名代表。)是道家與道教的經(jīng)典,主要強調(diào)的是整體的和諧與物我的相通,是我國文學史上不朽的源泉。包含內(nèi)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內(nèi)篇語言風格接近,思想連貫,自成一體,乃莊子自著,是全書之核心。莊子的精神,也正是中國藝術精神和中國美學精神。

          “道”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恍恍惚惚的東西,無形無狀,混而有一。它是宇宙唯一的存在,“先天地生”,為“萬物之母”,是一個終極實在,是萬物的根源,是一種不受局限的、無終止的、一切事物的源泉與原始渾樸的總體!暗馈辈皇且混o止不變的實體,而是永遠不停息的流轉(zhuǎn)與變遷的一個過程。道是整體與過程的統(tǒng)一。道具有否定性和潛在性,它創(chuàng)造和維持了每一肯定的和實在的事物。在這一歷程中,潛在變?yōu)楝F(xiàn)實,否定變?yōu)榭隙,空無變?yōu)閷嵱校蛔優(yōu)槎。同時,又伴隨著相反的歷程。在這里,相反相成的辯證公式?jīng)Q定了變遷的過程!暗馈边可以視作陰陽、剛?cè)岬葍上鄬χ诺牧α、事物、原理之動態(tài)統(tǒng)合。在人生論上,老子強調(diào)“無為而無不為”;主張“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認為,真正的智慧,必須從否定入手,一層層除去表面的偏見、執(zhí)著、錯誤,穿透到玄奧的深層去。宇宙真相與奧秘,是在層層偏見剝落之后才能一步步見到的,最后豁然貫通在我們?nèi)藘?nèi)在的精神生命中。

          其實道家與儒家殊途同歸,最終都是強調(diào)個人與無限的宇宙契合無間──“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钡兰彝ㄟ^否定的方法,否定知識、名教,甚至一切外在形式的束縛,包括儒家仁義的束縛,化解人生之憂;追求的自由是精神的超脫解放,人與天地的合一。所以莊子要化解物形,才能作逍遙無待之游,達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境界。道家之“道”本體雖具有“自然而然”的特性,但在深層上仍具有價值、意義本體的含義。“道”成為最高準則和最后目的,“為道”即展開了道家人生價值的`各種內(nèi)容。莊子所主張的精神自由即以對最高本體“道”的冥悟契會為前提。

          道家認為,個人應當追求永恒的逍遙與解脫。莊學討論了人的生存處境。此身有限,吾生有涯。以有形有限之生投入天下,人要面對無限的時空、知識、意義、價值,這一“無限”令他不安。在熙熙攘攘的人世和各色人等的不同欲望之追逐競爭中,人心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如何化解這些痛苦、困惑?莊子的人生哲學啟迪我們由現(xiàn)實到理想,由有限到無限,這一自由觀的背景是反對唯我獨尊,主張寬容。承認自己的生存、利益、價值、個性自由、人格尊嚴,必須以承認別人的生存、利益、價值、個性自由、人格尊嚴為先導。這種平等的價值觀肯定、容忍各種相對的價值系統(tǒng)的意義,決不抹殺其他人的利益、追求,或其它的學派、思潮的存在空間。這樣,每一個生命就可以從緊張、偏執(zhí)中超脫出來,去尋求自我超拔的途徑。人們從超時空的境界中還要再回到現(xiàn)實中來。到最高境界時,道家又以道為出發(fā)點地向下流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币虼,道家理想也要貫注到現(xiàn)實人生之中。

          “大道廢,有仁義。”仁義禮法正是在大道荒廢、國家混亂、家庭不和的時代,才成為社會的急需。老子在這里主要不是批評儒家,而是講述道德仁義出現(xiàn)的背景;蛘呶覀兛梢赃@樣說,老子采取了追問的方式解釋了從“公天下”到“私天下”的蛻變過程中,由于人們普遍信仰和具有原始宗教意味的“道”的旁落,而后才需要強調(diào)人之內(nèi)在的“德”;內(nèi)在德性的削弱,才勉力保留起碼的憐憫心、同情心與推己及人之“仁”;總體的道德原則──“仁”的淪喪,才需要強調(diào)部分的道德原則和合宜、適宜的行為──“義”;義行的喪失,則只有靠外在的秩序、規(guī)范之禮樂制度來約束人的行為,并維系社會,包括使財產(chǎn)與權力的分配秩序化。

        【莊子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讀莊子的心得06-13

        莊子的讀書心得06-11

        《莊子》讀書心得06-11

        《莊子》讀書心得01-05

        莊子讀書心得02-02

        莊子與《莊子》12-06

        莊子讀書筆記12-02

        莊子讀書筆記09-23

        讀書筆記莊子08-08

        關于莊子讀書心得10-0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