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莊子》讀書心得

        時間:2023-01-05 12:56:28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莊子》讀書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莊子》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莊子》讀書心得

        《莊子》讀書心得1

          如今一走進書店,你會發(fā)現(xiàn)關于“怎樣面對挫折”、“如何為人處事”之類的書籍比比皆是。這些稱之為的“心靈雞湯”的書籍迎合了當今復雜社會下人們的口味,給予了人們那種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靈慰籍。我讀過不少這方面的書,卻總覺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閱了于丹的《莊子心得》。

          這本書實際上是于丹對《莊子》一書的讀后感,她用心地研究《莊子》,通過解讀莊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結合現(xiàn)代社會的種種現(xiàn)象,循序漸進的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態(tài),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遙得自在。這是一種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們不斷反觀內心,需要大覺悟才能體會得到。于丹的《莊子心得》深入淺出,引人入勝,讓我在享受讀書這個過程的同時,也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思考,著實是對心靈的一次洗禮。

          于丹在書中將莊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現(xiàn)給我們,教我們在這個紛繁蕪雜的環(huán)境中,應該用“心智”、“感悟”、“逍遙”、“看得開”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這樣才能超脫與釋然。但是現(xiàn)在的人們,也包括我自己,誰能具備這樣的心態(tài)呢?我們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牽絆,不知道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內心世界卻依然空虛,覺不到半點快樂。在工作、生活中,經常被小事所困,與周遭的人也難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杉毤毾雭恚渚売蔁o非是為了一些蠅頭小利,有時甚至只是為了逞一時之快。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質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強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樂的事情?我們應該清醒地認知自己的內心,重新認識和審視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別人的行為,不盲目的追隨流行,試著用莊子的大境界來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祿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擁有健康的人生心態(tài)和快樂的生活狀態(tài)。

          于丹在書中還提到了一個動態(tài)平衡的問題,自行車如果靜止擺在那兒的時候,得靠車支架才能立住,兩個輪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騎起來以后,兩個輪子就可以行進,為什么呢?因為它在動態(tài)中保持了平衡。動態(tài)平衡對于我們的生活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世界在前進,而我們原地不動時,我們會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尤其是在應對各種挑戰(zhàn)的時候。如果我們不斷學習,與時俱進,那么這種平衡便很容易達到。我們可以多讀書,多接受新的信息,讓自己與時代的前進保持同一個步調,發(fā)展和提高自己,開闊自己的眼界,更好的認識自己、涵養(yǎng)自己,通過這樣的方式,或許也更容易獲得莊子的大境界吧。

          讀完于丹的《莊子心得》,心靈中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感覺收獲頗豐。只要我們堅持自己內心的秉性,不隨波逐流,并盡力把自身的潛能激發(fā)到最佳狀態(tài),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獲得超越自我的成功!

          莊子里有許多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由于我們習慣于自以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觀愿望強加于客觀事物,于是就會出現(xiàn)好心辦壞事的現(xiàn)象。而我們又經常會被社會中各種各樣的外部評價所影響,而不能真正認知自己的內心,結果被所謂的潮流而左右,在紛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遙游。但對于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這個游的境界似乎很難達到。人們被太多的物質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許只是改變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則改變了人的本性。人的物質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在瘋狂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人們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總有路可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人們總會遇到種種困難,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殘疾,有的人因罪受過刑罰,有的人心理遭受過創(chuàng)傷。當遇到這種種不如人意的事情時,我們該怎么辦呢?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身體的殘缺和心理的創(chuàng)傷?我們應該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同時也是社會中的一員。莊子認為,在人的內心應該堅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隨波逐流,而面對外在的世界,則應該通達和順應。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內心的堅持和外在的順應呢?莊子告訴我們要想做到內心的堅持和外在的順應,就要做到“外化內不化”。決定人生成功的,絕不僅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個人面對生活的心態(tài)。那么,當我們在確定人生目標時,如何判斷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呢?莊子用他的許多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做事時,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慮,那他所有的經驗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發(fā)揮。

          談笑論生死。生與死,是人生起始的兩個端點。人生自古誰無死,生死,是每一個都要面對的人生課題。而人生就像是一條不歸路,當你走到終點時,才會想起途中的遺憾。那么莊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他面對生死為什么會鼓盆而歌呢?只有真正解讀了生命,才可能正確地對待死亡。

          大道與自然。每一個個體和每一件事之間的比較,是沒有單純技巧高下之分的,而只有境界優(yōu)劣之辨,那么莊子認為辨別境界高低的標準就是是否合乎自然。莊子作為道家的代表人物,認為每一個人要遵循內心的道德,聽從自在的聲音,而不必有任何外在的刻意。

          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擺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顆平常心去適應生活帶給我們不同的恩賜,使得其所才是個人價值所在。“外化而不內化”這是獲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門!從認識自己的“覺”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這些有著厚重內心價值的不鳴不已的平常人。

          一、境界有大小

          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也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為。世間的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時間的小,也同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因為真正的大小不僅在眼界之中,還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個太大的葫蘆,惠子因為“其堅不能自舉”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認為它沒用,莊子卻說;你怎么就認定它非要剖開當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所以每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人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guī)地去判斷事物地價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價值。

          莊子教給我們的是境界和眼光。他的“逍遙游”里的境界“心向往之”充分體現(xiàn)出:一個人,永遠不要去羨慕他人。需要的是質詢自己的心,問一句:面對這紛繁蕪雜的環(huán)境和世界,面對自己的順與逆,我們首先應該想如何發(fā)展自己,有了更廣闊的眼界,才能有大的境界,才能更好的認識自己,從而進一步發(fā)展和提高自己。正如那句:莊子的逍遙游給了我們每一個凡俗的生命一雙非凡的翅膀......

          二、感悟與超越

          每一個人只有真正清醒地認知了自己,才可能獲得成功的人生,F(xiàn)如今,我們常被“現(xiàn)實”錯過了太多太多。我們這一生一直用于外在的發(fā)現(xiàn),而從來看不見自己的心到底有什么愿望。往往在他人過多的言論中盲從,迷失自己的心。

          “覺是一個瞬間,悟是一個過程。把所有覺的瞬間,與長長一生的悟結合起來,你所到達的就是主語看見我的心。這是人生的大覺悟!

          覺悟是一個佛家語。用現(xiàn)在的話就是“看見我的心”。我曾經覺得“覺”很重要,但是看過書之后反而覺得“悟”更為重要!拔颉辈攀侨松械慕洑v。當我80歲時,回想這一生的點點滴滴,時光流逝,腦子里的每段篇章,可能那還是一個過程。但是他是我的經歷,我的積累。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而“覺”是瞬間,好像一點過程都沒有。有些不勞而獲的意思。

          同樣在我的工作中也應該多“悟”而不是“覺”。只有在勞動中,在工作中積累經驗,才能有機會或是有資本“覺”的。古人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蓖瑯,我認為“覺”是在“悟”的基礎上的。不論是什么,人只有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才可以成功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也該擁有一雙如莊子那般靈魂的眼睛,獲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而完成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莊子》讀書心得2

          即使莊子不提,逍遙也一直都是人們追求的一種生活境界。但如我等俗人,想到逍遙,無非是在物質生活上寬裕富足,不用每天為生計而奔波勞碌?梢噪S心所欲地去享受生活,而在莊子的眼里,這一切都是那么的淺薄,他的逍遙,我覺得是關于人的生存狀態(tài)的一個終極命題。

          在莊子看來,一切萬物都有其屬于自己的本性,逍遙不逍遙正是看其生存狀態(tài)是否符合其本心。而既然萬物都有其自己的本性,那么就沒有所謂的好的生活方式,壞的生活方式,只有合于自我的生活方式。因此莊子同老子一樣,認為最好的政治正是無為而治因此他主張順其自然,認為任何統(tǒng)一的制度標準都有其局限性,都會妨礙人們的逍遙。這個視角很深刻。

          很多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很忙,每天總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過一段時間以后,回過頭來想自己前些天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卻想不太起來。顯然我只是在機械的完成一些事情,而沒有把自己的心放進去,我沒有問過自己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逍遙與忙不忙沒有關系,它只取決于你是否順應自己的本性去做事。渾渾噩噩顯然不是逍遙,而是自我迷失。逍遙不僅不是混沌,而是一種大清醒之后的從容不迫。莊子有感于他所處的時代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百姓為利所趨而喪失本性,所以提出要逍遙,這是很積極向上的觀點。盡管我覺得這在現(xiàn)實中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我覺得可以用莊子逍遙的觀點來看一下中國目前的教育。近年來,高考制度越來越為人所詬病,很多人呼吁徹底改革現(xiàn)行教育制度,主張向西方學習?墒悄兀鞣降暮芏嘟逃ぷ髡邊s在羨慕中國的教育。當美國老師為中國學生極強的數(shù)學能力而感嘆時,中國有很多學生卻不明白他們想從商,卻為什么非要去解一道又一道的數(shù)學題。我覺得就自己的經歷,現(xiàn)行的教育其內容本身并沒有那么多的毛病。從我來講,我對自己能夠在中學階段打下良好的理科基礎而感到高興。但是中國的教育體制,尤其是高考制度有一個很大的弊病,就是它使得整個中學階段評價個人的標準唯一化。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人以后都將從事不同的工作,走不同的人生之路,但是在上大學以前,很大程度上僅僅只有學習這么一個衡量人的標準,這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不公平的,這妨礙了他們的正常發(fā)展,甚至使得很多人永遠失去了對書本,對知識的興趣。高考是教育的指揮棒,盡管很多省份在實行新一輪的教改,可是只要高考不動,社會對于學生的評價模式不變,教育的形式再怎么變都沒有太大的意義。也許我們可以從莊子那里得到些許啟示,既然每個個體都是不一樣的,盡管不可能放任每個人自由發(fā)展,可是形成一套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還是需要的。很多學習不好,學歷不高,但在別的方面有一技之長的人同樣應得到社會的尊重。因為大學生和技術工人對社會的發(fā)展同樣重要。

          另外,純粹知識的灌輸也使得,雖然大家都學得很辛苦,但并不是出于本心去熱愛學習。大多數(shù)人并沒有學會思考,基本上對于自己的未來都是比較迷茫的。升入大學以后,學生失去了以前那一種強制性約束,很多人因此控制不住自己,虛度了光陰。而學習在校園里變成了一件很功利性的事情,變成了一種手段和工具,這是對于學習本質的最大背離。這種風氣使得大家都覺得學習是一件很痛苦,不想做但是沒辦法不得不去做的事情。當學生完全被考試所奴役,被學位名譽所導向,就是最大的性,行相背反,是極端的不逍遙。靜下心來,不為什么地去看一點書,才能有真正的收獲;順性而為,才能真正做好事情。這是老莊給我的教誨。

        《莊子》讀書心得3

          莊子認為遇事應該沉住氣,心平氣和的自然處之,切莫心浮氣躁,這才是有智慧的人。

          一位老僧坐在路旁,雙目緊閉,盤著雙腿,兩手握在衣襟之下,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斷。打斷他的是將軍嘶啞而懇求的聲音:“老頭!告訴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獄!”

          老僧毫無反應,好像什么也沒聽到。但他漸漸睜開雙眼,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將軍站在旁邊,迫不及待,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獄的秘密?”老僧說道,“你這等粗野之人,手腳沾滿污泥,頭發(fā)蓬亂,胡須骯臟,劍上鐵銹斑斑,一看就沒有好好保管。你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個小丑,你還來問我天堂和地獄的秘密?”

          將軍狠狠地罵了一句。“刷”地拔出劍來,舉到老僧頭上。他滿臉血紅,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頭。

          利劍剛要落下,老僧忽然輕輕的說道:“這就是地獄!

          霎時間,將軍驚愕不已,肅然起敬,對這個敢以生命來教導他的老僧充滿憐憫和愛意。他的劍停在半空,他的眼里噙滿了感激的淚水。

          “這就是天堂!崩仙f道。

          老僧確實能沉得住氣,在自己生命遇到危險時,依然能夠平靜的面對,所以,他制服了那個不可一世的將軍。試想一下,如果老僧沉不住氣,與將軍爭執(zhí)起來,或者對其不屑一顧,其結果會是怎樣呢?

          莊子說:“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币驗橹挥锌赐竸e人的內心,才最有針對性的攻其心,而被人看透內心則比被別人抓住命根子還要可怕,還要恐怖,猶如被抓住牛鼻子一樣陷入被動,只能聽命于人,受制于人了。

          這正如喝酒,真醉和假醉是完全不同的情況,愚者和裝愚者是相異的兩種人。玩“醉拳”的,是“形醉而神不醉”,“醉”是“醉”在“虛”處,是迷惑對手,而“拳”擊在“實”處,招招乃致命殺手。裝愚的,是“外愚而內不愚”,“愚”是“愚”在皮毛小事,不涉宏旨,無關大局,而“精”卻“精”在節(jié)骨眼上,事關一生命運。

          所以,絕頂聰明的人不喜歡顯露自己的'聰明,以免讓別人窺視到自己的真實意圖;相反,他們更多時候是賣殺裝憨,揣著明白裝糊涂,不讓別人看透內心。

          “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還岳夢中飛”。世界上雖滄桑變化,我心事定,無論你怎么變化,我心里有數(shù)。的確如此,古今中外,凡是偉人,定有遇事不慌,沉著冷靜的特點,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正確的判斷局勢、應變局勢、取得成就。

        《莊子》讀書心得4

          今日偶讀莊子之文不禁心有所動,僅書一文。

          莊子曰:“生死修短,豈能強求?予惡乎知悅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這四句話意思是說:“一個人壽命長短,是勉強不來的。我哪里知道,貪生并不是迷誤?我哪里知道,人之怕死,并不是像幼年流落在外面不知回歸故鄉(xiāng)呢?我哪里知道,死了的人不會懊悔他從前求生呢?”莊子是在闡明,生未必樂,死未必苦,生死其實沒甚么分別,一個人活著,不過是“做大夢”,死了,那是“醒大覺”,說不定死了之后,會覺得從前活著的時候多蠢,為甚么不早點死了?正如做了一個悲傷恐怖的惡夢之后,一覺醒來,懊惱這惡夢實在做得太長了。

          憶往昔明朝開國元勛常遇春重傷雖愈,但名醫(yī)卻告知其只能活到40歲,如果是我定會傷心不已,但常遇春卻道:“大丈夫濟世報國,若能建立功業(yè),便三十歲亦已足夠,何必四十?要是碌碌一生,縱然年過百歲,亦是徒然多耗糧食而已。”是啊,世人多數(shù)庸庸碌碌亦是徒然多耗糧食而已,人生在世無所謂之長短,但我不認為曹公的“不名垂千古就遺臭萬年”是正確的,建功立業(yè)縱是人人所想,但常兄生于亂世飽受外族欺辱,為救黎民之水火,挑起義旗,驅除韃虜,是所謂真丈夫。他的生命是有價值的,他縱然只有40春秋,但受他恩惠而活命的黎民百姓何止千萬,身為華夏兒女見此一舉,能不熱血沸騰?

        《莊子》讀書心得5

          莊子一生窮困潦倒,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莊子的文章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充滿了尖酸刻薄的諷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為,經常令人瞠目結舌,又令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2月19日:境界有大小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來判斷一個事物的有無和無用,莊子卻告訴我們,境界的大小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為。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不同地判斷一個東西的有用和無用,也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2月20日:感悟與超越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到,世上熙熙皆為利來,世上攘攘皆為利往?梢娒质鞘廊穗y以舍棄的追求。但是莊子的人生哲學是淡薄為大,因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祿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莊子所說的"逍遙游"。2月21日:認識你自己

          莊子里有許多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由于我們習慣于自以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觀愿望強加于客觀事物,于是就會出現(xiàn)好心辦壞事的現(xiàn)象。而我們又經常會被社會中各種各樣的外部評價所影響,而不能真正認知自己的內心,結果被所謂的潮流而左右,在紛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2月22日:本性與物性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遙游。但對于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這個游的境界似乎很難達到。人們被太多的物質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許只是改變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則改變了人的本性。人的物質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在瘋狂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人們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2月23日:總有路可走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們總會遇到種種困難,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殘疾,有的人因罪受過刑罰,有的人心理遭受過創(chuàng)傷。當遇到這種種不如人意的事情時,我們該怎么辦呢?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身體的殘缺和心理的創(chuàng)傷?我們應該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2月24日:堅持與順應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同時也是社會中的一員。莊子認為,在人的內心應該堅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隨波逐流,而面對外在的世界,則應該通達和順應。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內心的堅持和外在的順應呢?莊子告訴我們要想做到內心的堅持和外在的順應,就要做到"外化內不化"。2月25日:談笑論生死

          生與死,是人生起始的兩個端點。人生自古誰無死,生死,是每一個都要面對的人生課題。而人生就像是一條不歸路,當你走到終點時,才會想起途中的遺憾。那么莊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他面對生死為什么會鼓盆而歌呢?只有真正解讀了生命,才可能正確地對待死亡。2月26日:心態(tài)與狀態(tài)

          決定人生成功的,絕不僅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個人面對生活的心態(tài)。那么,當我們在確定人生目標時,如何判斷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呢?莊子用他的許多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做事時,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慮,那他所有的經驗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發(fā)揮。2月27日:大道與自然

          每一個個體和每一件事之間的比較,是沒有單純技巧高下之分的,而只有境界優(yōu)劣之辨,那么莊子認為辨別境界高低的標準就是是否合乎自然。莊子作為道家的代表人物,認為每一個人要遵循內心的道德,聽從自在的聲音,而不必有任何外在的刻意。

        《莊子》讀書心得6

          人的社會化,就是在人的生命過程中,被社會鑿開了他的一竅又一竅。到最后,他變成了一個社會標準下的成人,而此時又離他的赤子之心、混沌之態(tài)有多遠呢?

          書中將人的一生比作爬一座80層的樓梯,當我們終于達到終點時,才發(fā)現(xiàn)最重要的東西——行囊,已經被丟棄在了20層。初入社會,一腔熱血的我們都肩負著這樣一個行囊——理想?僧敵醯臒崆榭偙挥姎埧岬默F(xiàn)實打磨殆盡。我們日復一日地碌碌而不之所為,打著“理想”的旗號卻為了或名或利南轅北轍,最后的最后,我們終于停下慌促的腳步,卻可悲地發(fā)現(xiàn)多年的奔波竟不知是為了什么。

          大千世界,切勿讓外物擾亂你的心律。記得時刻提醒自己:復其初。

          復其初就是要拋開欲望、雜念。梓慶為魯國做鐻,首先齋戒七天。這個齋戒是指心齋,最終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此時做鐻,便渾然忘卻了功名、美譽,忘記了自己是為國君所做,順著自己的本性去創(chuàng)作、發(fā)揮,不曾料想竟達到至善境界。今之學者皆為利往,以私己為本,身心疲敝,茫茫然竟不知所求者何物。其實我們大可拋開這些,因為一切的榮辱貴賤都會過去,最重要的是當下的質量,是你是否把握住自己。一生的追求莫過于幸?鞓,而這幸?鞓繁緸樯畹膶傩,只要你認真地生活,自然不必過多追求。

          復其初要做到“外化而內不化”。人生存于社會之中自然要做到遵從社會規(guī)律,根據(jù)社會的步調調整自己的步伐,此謂“外化”。而紛繁的社會極易蠱惑人心,改變你的方向。此時,你需要把握內心的真正渴望,懂得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在不斷變化的潮流中保持內心的堅定,讓自己老來不至于悔已晚矣。此謂“內不化”。由此可知,生存可以隨遇而安,而生命應當有所堅持。

          復其初就是要去除遮蔽,返其本真,去感受那彌漫六合的“道”。

        《莊子》讀書心得7

          真正對此生有通達之心的人,不追求那些生命中沒有價值的東西;真正對命運有通達之心的人,不追求那些生命中永遠達不到的目的。

          在艾爾基爾這個地區(qū),經常發(fā)生猴子偷莊稼的事情,人們防不勝防。后來人們發(fā)明了一種裝米容器,有細細的瓶頸,使猴子能夠伸進去,拿著米卻出不來。沒有一只猴子愿意放下手中的米,使自己逃生。

          人們都會對猴子的故事,啞然失笑。而,生活中的人們,會有多少為了“手中的那把米”,而耗盡自己的一生,難以放手呢?

          人們往往都會關注生命中不是太重要的東西,往往都會追逐生命中有些永遠達不到或者不需要達到的東西,而錯過了生命和生活的真正意義。為生活所累,為虛名所累,為旁人的目光所累,為名利所累,這一切看似重于一切,卻其實遠比生活的真正意義渺小的多。許許多多的人,為了這么一把看似最重要的“手中的那把米”,而忘記了生命中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還有很多精彩的風景。

          印度的土著人有一個習慣,就是忙碌三天,就要休息一天。他們說,他們走的太快了,就會丟掉自己的靈魂,他們停下來,就是要等等自己的靈魂,讓靈魂能夠追得上忙碌了三天的疲憊的身軀。

          我們不妨學習一下印度的土著人,享受一下生活,不是懶惰,也不是拖延,而是尋找生活中的平衡,只有習慣這種態(tài)度,才能夠準確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至于為了其他東西迷失了自己。

          所謂達生之道,即為對生命的一種通達之心。用感恩的心態(tài)來善待生命,用滿足的心態(tài)來善待生活,生命,也許就會更加珍貴,生活,也許就會更加美好。

        《莊子》讀書心得8

          莊子,可謂是我國近代的辯證法大師,是我國近代知名的觀念家、哲學家、政治家,道家派別的代表人物。他對老子的美學觀念進行了承襲和演進,是古代莊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不過,他的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文學觀念,因此后人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莊子善于用寓言來表明一些道理,由他所著的《莊子》,亦稱《南華經》,是道家經典之一。

          《秋水》一文,出自《莊子·外篇》,《秋水》一文,洋洋三千余字。在那些刀雕竹刻的時代可算是十分長篇的東西。他用寓言的形式,以河神與海神之間的對話,引申出《齊物論》的看法,極力論證萬物的大小、是非的無限相對性和一生貴賤、榮辱的偏激無常性,因為莊子是佛教的主要代表之一,所以,本文以此要人返璞歸真,順其自然,不要為了講求名位、富貴等等,而攻擊天然的本性。

          莊子把事理的無窮性與人類認識的相對性,宇宙的無限性與準確失誤的局限性對照出來探討,顯示出他針對絕對與相對、無限與有限的辯證關系的理解有著高度的靈活性,這針對他們突破認識上的局限性,從而臨武到天地宇宙的無限廣大性,無疑是很有幫助的。,莊子流暢的文字下,所顯露出的不朽思想,顯然是只能我們從多個視角學習和探討的。

          他用寓言這種活靈活現(xiàn)的方法,來告訴我們其中的許多道理,譬如其中的《秋水》,從"秋水時至,百川灌河。"到"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就是以河神與海神之間的對話,來告訴我們,做人不能沾沾自喜,不能以偏概全,因為我們要了解,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河神,會由于小成而沾沾自喜,河神尚且如此,何況我輩凡人呢?但是,許多人因不知道這個道理而因小失大。

          從古至今,驕傲永遠都是順利的最大敵人,這是神圣不變的真理。只有誠實謹慎,虛心求教,才是順利的絕佳路徑。千萬不可以自滿于狀況。

          接下去,他們又開始談到事物間的虛實關系,夏蟲不可以語冰,是由于冰雪對于他們來說太虛妄了。井中的兔子也不要和它談到天地,對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過分虛妄了。確實這么,舉例來說,比如說教育,在有些之后,這些的虛妄的東西在我們身邊還真是很多了。于是,就要怪,學生會說一套做一套了。就要怪,學生不違反包括交通規(guī)則在內的許多規(guī)則了。但是反過頭來,看一看,似乎身邊的許多事情確實都是那么。

          以下,他們又探討到關于事物間的大小關系,天地算是大的,然后比起宇宙來真是滄海一粟。江河算是大的,但是在大海面前卻又變得渺小。

        《莊子》讀書心得9

          人們說《莊子》不是一部書,而是一個世界。掩卷而沉思,莊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對心靈進行著一次次洗禮。

          莊子,名周, 是宋國崛起的一位文學巨匠,一生著有《逍遙游》《養(yǎng)生主》等7篇著作。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也是幾千年來的一大奇人,他給世人的是另類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層的哲學思維。莊子的人生觀是一種逍遙的人生觀,似不食人間煙火,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寧靜的靈魂家園,以一種“無”的深層內涵去泯滅塵世的一切權利、功祿。

          《莊子》一書通過許多個莊周講述的短小精煉、意味深長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詮釋著他對生命的理解及對社會的看法、對世俗的厭惡及對自由的追求。一個個故事雖看似有些荒謬,但細細品味,卻是內涵深刻,讓人回味無窮。

          “莊周夢蝶”講述了莊子一個變?yōu)楹膲。在夢中,他在空中翩翩起舞,與蝴蝶渾然一體,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還是莊周。這個故事雖然短小,但體現(xiàn)出了莊子對自由的向往,對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對世俗的思考,而飛向遠方,不正是莊周的心解脫了塵世的束縛,飛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國度嗎?

          而莊子最令我佩服的莫過于他參透生死的從容。對于人的一生,固然會經歷生、老、病、死,莊子認為人本身是沒有生命,神氣與身體的,在似有若無之間,產生了最初的氣,氣是大自然的精華,飄浮不定,成為人的樣子。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氣散開了,又安靜地回歸了自然。莊子如此平靜的面對生死,參透生死,不得不說是令人驚嘆的!莊子認為,生和死,只不過是一場夢罷了。如果生時一天天虛度光陰,那么死后,這一場夢就只能留下無盡的遺憾了。

          莊子曾說過,一個人能不能達到徹悟,是與他的閱歷及悟性是分不開的,而我只是凡人,我無法像莊子般成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項背。生命有限,流光苦短。只有在心靈倍感疲倦與束縛時,靜下心來,做一個讓人夢魂牽繞的莊周的“蝴蝶夢”,乘著莊子自然的簫聲尋找那失落的世界,跟著莊子一起展開一次心靈的逍遙游……

        《莊子》讀書心得10

          人心為什么有自由?因為人可以不在乎。人的一生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如果你不在乎,那么,還有什么可以束縛你,得一本好書,猶如尋一位好友,將受益終身。讀一本好書,猶如品一杯香茗,余味徘徊于心,不曾散去。一本《莊子心得》也讓我對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

          于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yǎng),從獨特的個性視角把國學的經典著作《莊子》用簡單的語言和故事銘刻在了我們的心靈之上。細細品味書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是一種快樂,它都在給我娓娓道來以怎樣的心態(tài)來面對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告訴我怎樣才會成為一個幸?鞓返娜,告訴我們怎樣修養(yǎng)道德品性,讓情感智慧得到升華。

          有人說年輕人讀了《于丹莊子心得》會受到不求上進的影響,但在我認為那里是一個遙遠又近在咫尺的世界;那是一種難以理解的豁達。他包容萬千,將一切化為烏有。于丹在心得三中感悟與超越中提到了名利二字,說了三個故事,其一,據(jù)說大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在鎮(zhèn)江金山寺,他問當時的高僧法磐:長江中船只來來往往,這么繁華,一天到底要過多少條船啊?法磐回答:只有兩條船。乾隆問:怎么會只有兩條船呢?法磐說:一條為名,一條為利,整個長江中來往的無非就是這兩條船。其二,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其三,又舉了堯讓天下于許由的故事。這三則故事都順應了一個主題淡泊。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會置身于這樣的茫然中。所以人需要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權衡。詩人紀伯倫曾經感嘆: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出發(fā)。于丹又指導我們要看到大境界,在于我們有沒有安靜的心靈,有沒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們可以讓心靜下來,真正擁有了空靈之境,我們才能真正看到內心。一個人要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有一雙靈魂的眼睛。

          只要你心中有大境界,你才能夠看清超越言行的內心真正的質地。也就是說,內心里面的這種真正的大道、大辨、大仁、大廉、大勇,一切都不是表露于外的,是內斂于心而不張揚的。

          臺灣著名的教授傅佩榮先生在研究莊子之后,得出一個心得,他說:真正看懂《莊子》就會明白,世界上總有路可走。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局或是一個終點。人是不斷地經歷許許多多的過程,長時間從磨練活出燦爛的今天。人一生中,可能遭遇痛苦、煩惱、悲哀、無奈等很多負面的情緒,但這些其實都只是磨練我們成長的過程而已。于丹告訴我們,用平和的心態(tài)和積極的努力去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讓我們領略到這樣一種大智慧,是對自己得失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讓我們霍然開朗,讓我們坦然微笑,還讓我們掩卷而思。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能夠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過一生,這是每個人心中的夢。雨果說過: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心靈。但如果我們的心靈總是被自私、貪婪、卑鄙、懶惰所籠罩

        《莊子》讀書心得11

          鉤月清寒嘆華涼,煮酒云煙裊裊揚。那刻,雨已停,留下了遍地泥濘。步履輕輕如是我的方向,能否給一個先兆?我僅僅是等待了將近200個夜晚我就快要崩潰了,于是,我開始迫不及待的想要尋回我的愛情。一蕭一劍,一生一世。夜幕拉開,包裹了白天的喧囂與熱鬧,如此的靜謐!

          這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天生就是一個矛盾體,“槁項黃馘 ”的軀體包裹不住飄逸優(yōu)美的才情,貧困交加的生活不能湮沒超脫世俗的快樂。道學家們批判他的消極無為,卻又不得不用驚羨的目光欣賞他的作品,贊美他的精神。這又是怎樣一種精神?如泰山的青松,正氣昂然;如深山的清泉,純潔從容。莊子曾以鳥自比,那是怎樣一種鳥?非梧桐樹不棲息,非飽滿的果實不食,非清潔的甘泉不飲;如果上面的條件無法達到,鳥仍不會屈從命運的安排,它就會不停的飛,去尋找,直到自己死去。這種鳥我沒見過,這樣的人大家都知道,莊子就是。

          我喜歡莊子,雖然他在很多時候都顯得那樣淡然,他沒有孔子那般顯赫的名聲,沒有孟子勸君行政的志向,更沒有法家人物改革圖新的氣魄,但他卻是一個活的最純粹的人。

          我向往莊子的心智,它擁有一種超凡脫俗的豁達,他厭惡世俗的陳規(guī)陋習,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所以我羨慕莊子。

          在現(xiàn)代的社會生活中,一味求其自然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我更加想說他的精神,在年輕一輩,我們應該認真學習、揣摩他的意境,但不要盲目的效仿,多學習一些求生的本領。

          有人說:“在中國文化屈從權勢的傳統(tǒng)中,總有那么一兩顆孤獨的樹——孤獨地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鼻f子就是其中一顆。這是怎樣一個人?他天生就是一個矛盾體,“槁項黃馘 ”的軀體包裹不住飄逸優(yōu)美的才情,貧困交加的生活不能堙沒超凡脫俗的快樂。

        《莊子》讀書心得12

          人心為什么有自由?因為人可以不在意。人的輩子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如果你不在意,那么,還有哪些可以束縛你,得一本好書,猶如尋一位好友,將受益終生。讀一本好書,猶如品一杯清茶,余味徘徊于心,不曾散去。一本《莊子心得》也讓我對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了解。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實的,就好似太陽經常從西邊升起一樣,就好似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

          于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遭遇的靈魂問題,結合其濃厚的中式修養(yǎng),從另類的時尚角度把儒學的精典著作《莊子》用簡潔的語言和獨白銘刻在了我們的靈魂之上。細細品味書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是一種幸福,它都在給我娓娓道來以如何的態(tài)度來應對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告訴我怎么能夠作為一個美好幸福的人,告訴我們如何修養(yǎng)道德品性,讓心靈智慧受到升華。

          有人說年輕人讀了《于丹莊子心得》會得到不求上進的妨礙,但在我覺得那里是一個遙遠又近在咫尺的全球;那是一種無法理解的寬容。他寬恕萬千,將一切化為烏有。于丹在經驗三中感悟與超越中提及了名利二字,說了三個故事,其一,據(jù)說清朝乾隆皇后下江南的之后,在南京金山寺,他問當年的高僧法磐:長江中船只來來常常,這么繁華,一天到底要過多少條船啊?法磐回答:只有兩條船。乾隆問:怎么會唯有兩條船呢?法磐說:一條為名,一條為利,整個長江中來往的大抵就是這兩條船。其二,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其三,又舉了堯讓天下于許由的故事。這三則故事都順應了一個主題淡泊。其實這些之后,我們會置身于這種的無奈中。所以人必須認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取舍。詩人紀伯倫曾經抱怨:我們將要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出發(fā)。于丹又指導我們要看見大境界,在于我們有沒有平靜的靈魂,有沒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們可以讓心靜下來,真正擁有了空靈之境,我們能夠真正發(fā)現(xiàn)內心。一個人要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有一雙靈魂的眼睛。

          只要你心里有大境界,你才無法認清超越言行的心里真正的質地。也就是說,內心里面的這些真正的大道、大辨、大仁、大廉、大勇,一切都不是表露于外的,是嚴謹于心而不張揚的。

        《莊子》讀書心得13

          學習《莊子》,于丹教授講述了這樣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有兄弟兩人,家住在80層的高樓上,有一天深夜兩人背著行囊回家,卻正好趕上停電,無奈之下他們只好選擇爬樓梯,學習《莊子》。不多久到了20樓,兩人開始感覺有點累了,合議了一下,決定把背包存在20樓,改天再回來取。卸下背包的兩人感覺很輕松,說說笑笑,一鼓作氣到了40樓。這時候兄弟倆已經很累了,然后便相互抱怨和指責,開始吵吵鬧鬧。吵到60層的時候,實在是太累了,甚至都沒了說話的力氣,只能平穩(wěn)下來,安安靜靜地爬完了最后20層。終于到了80樓,兄弟倆站在家門口,卻突然想起,鑰匙忘到20樓的背包里了。

          這個故事以前也聽過,當時只是嘲笑兩兄弟的健忘和糊涂,卻沒有想到其中也蘊含著人生的哲理。于丹教授說,故事里兄弟爬樓的過程,也正映合著人的一生。人生起步階段,大家都是意氣風發(fā)的,我們背負著沉沉的行囊,里面裝著理想,裝著報負,裝著很多很多的愿望,不畏艱險,從腳下的第一個臺階開始上路。走到20歲,這是人開始步入社會的時候,也開始認同一些社會規(guī)則,這時會覺得社會給了我們很多的負擔,托起自己已經足夠疲憊,還是先把肩上的背包安頓下來,等到衣食無憂,有名有份了再回頭拾取夢想也不遲。最初卸下包袱的時候確實很輕松,可隨著年齡的增長,積累的增多,爭斗越來越激烈,我們的內心也隨之日益焦慮,這時候人不免抱怨,都覺得社會辜負了自己,付出太多而回報太少。走過40歲,那些意氣風發(fā)的東西都過去了,人也就變得疲憊頹廢。走到60歲,這時人已經進入了晚年,晚年的時光應該是美好的,值得珍惜的,不要再抱怨,應該安靜和順應一些。終于到了80歲,人生差不多也走到了終點,這時人會突然之間悵然若失,回想起這一生最寶貴的東西,那一直都沒有打開過的夢想,留在了20歲的行囊里,卻是再也回不去了。

          故事很有意思,蘊含的哲理也引人深思,更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借鑒。人生的前20xx年,大家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在老師的督促關愛下度過的,一帆風順的生活很單純也很愉快,每個人在這樣成長的路上,肯定積累下了自己美好的夢想,對未來的生活也有了圓滿的規(guī)劃,面對社會這更為廣闊的舞臺躍躍欲試?烧娴牟饺肷鐣粋人面對和承擔其中的風浪了才發(fā)現(xiàn),原來現(xiàn)實比想象的要殘酷的多,到處碰壁的同時,那些美麗的夢想也一個個被擊破,化為泡影。一方面是虛無的美麗夢想,一方面是現(xiàn)實的社會壓力,這時很多人只能夠放棄夢想而面對現(xiàn)實,于是背包被丟下,我們的人生也就走上了另一種軌跡。這也就是莊子所說的人被社會外界所"物化"的一個過程吧。

          每個人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莊子認為,人的內心應該堅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隨波逐流,而面對外在的世界則要通達和順應,這就是所謂的"外化而內不化",只有這樣,我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才能夠安身立命,不被紛繁復雜的社會所左右,從而丟棄掉理想,迷失了自我。

          想起保爾·柯察金的一句名言,這也是我們大家都耳熟能詳?shù)模?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可以看作一條人生的行為準則,看似簡單,實則很難做到。要想實現(xiàn)這一點,要想站在80層樓上的時候不再為遺留在20樓的鑰匙而懊悔,這就需要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努力工作,用心生活,背著夢想的行囊,努力攀登吧。

        《莊子》讀書心得14

          青藏高原太遠,珠峰太高,我一點不著急要趕去那里:讀《莊子·人間世》心得

          讀《莊子·人世間》有太多的感慨, 聽了張文江老師的課,這種感慨更為加劇。進入中年的我,年輕時

          除了課本上的經典, 幾乎沒有讀過其他的古代典集,但人生本身又何嘗不是一本書? 讀《人間世》讓我感慨人世間太多的苦,來自于人和人之間彼此的不了解。所以人人都向往那個六十耳順的境界,別人講的話自己都能夠聽懂,甚至比講的人自己還要懂,甚至到更高的境界。可是對于離青藏高原都還很遙遠的普通人,珠穆朗瑪峰怎是企及得了的?

          莊子教我們如何在人世間做事的學問。做事的學問就是做人的學問。課堂上講的《人間世》前兩段,顏回想要去衛(wèi)國干一番大的事業(yè),葉公使于齊為不可為之事。類似的事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墒窃谖覀兩磉叺闹钦咛,在關鍵的時刻能夠給予點撥的人更不可見。于是意氣風發(fā)時往往頭腦發(fā)熱,哪知“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任重”,結果很快便陣亡了。而在面臨困難的時候,總想繞道而行,卻不知只有迎頭面對困難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但這些在真正做事的時候,卻是很難把握得了的。只有在事后總結經驗教訓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凡事若小若大, 寡不道以歡成。事若不成, 則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 則必有陰陽之患。若成,若不成而無后患者, 惟有德者能之!睆埨蠋熢谡n堂上強調這個 “德”字,德是在和人的互動過程中顯現(xiàn)出來的,并非固定, 而是活的。我的理解,德是智慧。

          青藏高原太遠,珠穆朗瑪峰太高,我自知身在“上海”,“西藏”是我向往的地方,但我一點不著急趕去那里。張老師在課上說的一段話對我觸動很大:大致意思是,我們每個人向內,“反身修己”,把自身在宇宙中表現(xiàn)出的“熵”值降低下來, 就是對宇宙最大的貢獻。 (注,老師在講課的時候,發(fā)音是JU,但我理解的意思是熵,特此說明)。讓自己安靜下來,就會看到這個世界動的一面,包括生理的心理的。

          我一直認為“無為”比較消極,認為只有不斷地去做更多的事才能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但我又意識到很多的事情做還不如不做,要做就要去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為了做而做。 “反身修己”,讓自己安靜下來,是讓自己能夠傾聽內心的聲音,去掉雜音,而非人云亦云隨大流,喪失了自我。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藝”, 諸如琴棋書畫,無不都是讓人安靜下來, 表達自我內心聲音的方式。

          在古典書院學習,我一點都不著急,我一不為文憑,二不為就業(yè)。我深知欲速則不達。和一群有相同愛好的同學在一起學習,切磋,進步,還有老師授業(yè)解惑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情。我知道, 如果這樣堅持下去,反復去做, 一定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化氣質。

        《莊子》讀書心得15

          近來聽于丹對《莊子》的詮釋,更有一種賞心悅目,如沐春風的感覺。

          莊子,名周,是殷商的保留地——宋國崛起的一位文學巨匠,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莊子的人生觀是一種逍遙的人生觀,似不食人間煙火,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寧靜的靈魂家園,以一種“無”的深層內涵去泯滅塵世的一切權利、功祿。

          雖然我也讀過《論語》、《孟子》等古典名著,而《莊子》給我也從中受益匪淺,聽著于丹教授的講解,別有一番感受。她個“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讓古典文化進入千家萬戶,讓經典人文融入百姓的生活,在社會競爭愈來愈列的今天無疑給每一個人一劑提升自身修養(yǎng),緩解社會壓力的良藥。

          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莊子的無為而治提供更深的思考:人類應是大自然系統(tǒng)的子系統(tǒng),服從于規(guī)律的安排,“人定勝天”是人類理想的豪邁,其實永遠不可能實現(xiàn)的,更需要有一種淡定的生活態(tài)度,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在不為中有為來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天下大同,四海之內皆兄弟是孔子、孟子、莊子等圣人留給后代的不可磨滅的真諦。

          欣賞“無欲則剛”的境界,向往一種精神的世外桃源,使自己每天都處于一種淡泊寧靜的幸福狀態(tài),真的很愜意

        【《莊子》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讀莊子的心得06-13

        《莊子》讀書心得06-11

        莊子的讀書心得06-11

        莊子與《莊子》12-06

        莊子讀書筆記12-02

        莊子讀書筆記09-23

        讀書筆記莊子02-26

        關于莊子讀書心得10-09

        讀莊子的心得范文06-11

        關于莊子的讀書心得及體會06-2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