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高中文言文審美教學
摘 要 高中語文教材的文言文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所以,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發(fā)掘其中美的因素。文言文中的美學特質(zhì)包含情感美、人格美、意境美、哲思美、語言美、形式美等。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悟文言文中所表現(xiàn)的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的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 文化內(nèi)涵 美的因素 魅力 智慧 語文素質(zhì)
On High School Classical Aesthetic Teaching
HAN Chenxu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00)
Abstract Classical Chinese in high school language textbook contain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so in classical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seriously explore the factors which the United States. The classical aesthetic qualities include emotional beauty, personality beauty, mood beauty, philosophizing beauty, the beauty of language, formal beauty and so on. Teachers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comprehend the beauty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the performance, students aesthetic initiative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auty factors; charm; wisdom; Chinese quality
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的文言文篇目都是流傳至今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這些作品文質(zhì)兼美,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價值。審美教育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還可以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進而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學生的審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對學生智商和情商的發(fā)展都有很大的好處。
在高中各學科中,語文是最具人文情懷的學科。文言文在高考中占了不小的比例,教師和學生都費盡心思,但好像依然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甚至有學生對其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文言文教學如果只停留在枯燥乏味的翻譯、語法教學,在文中標注通假字,以及機械的記憶背誦這種膚淺的層次,只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良好的思維能力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前提,而語言則是思維能力的載體,讀者必須通過作品中的語言去體會作者在文章中的“用心”,將自己置身于當時的情景,才會有自己的感悟,這份感悟是別人無法體會的,是獨特的。所以,要想在文言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就必須摒棄陳舊的教學方式,太過詳細的分析只會使文章變得支離破碎,失去它原有的美感。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帶有思想和感情地閱讀文言文的習慣。
1 文言文中的美學因素
文言文是我國民族文化中的一道風景線,它熔鑄了這個民族的精魂,積淀了這個民族深厚的思想文化,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選入高中教材的文言文更是膾炙人口的佳作。教師要注重帶領學生挖掘文言文中的審美價值,文言文中的美學特質(zhì)包含情感美、人格美、意境美、哲思美、語言美、形式美等。
1.1 情感美
感情是文學的基礎,一篇文章有真摯深厚的情感才能打動人心。學生通過閱讀去體會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走進作品,和作者同悲喜,在了解了人物的生平事跡和寫作背景之后,產(chǎn)生共鳴,能深深地被情感之美所感動。李密的《陳情表》緊緊圍繞著“情”和“孝”兩個字陳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婉轉地向晉武帝提出要終養(yǎng)祖母而不能奉詔。強調(diào)“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這一刻骨銘心的孝情,感人至深。體悟《陳情表》中寧可舍棄厚祿也要照顧祖母頤養(yǎng)天年的赤子之心。韓愈的《祭十二郎文》采用與死者對話的方式,吞吐嗚咽、邊泣邊述,把對亡侄十二郎的懷念和痛惜之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文中充滿了真摯的骨肉之情。蘇軾的《赤壁賦》讓我們看到了要以從容的姿態(tài)去面對生活的挫折,習得一種豁達之情。這些選文中包含著令人動容的情感,讓學生跨越時空和古人對話,和作者筆下的人物產(chǎn)生情感共鳴,就可以獲得美的享受。
社會美德的核心是人物美,而人物美的要點則是人格美。在歷史散文中,更不乏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物形象。《屈原列傳》中屈原竭忠盡智,正道直行,一心為國,最終因眼看城都淪陷,國都已破,帶著不盡的遺恨投江殉國!短A相如列傳》中,藺相如智勇兼?zhèn),深明大義。這些人物形象都帶著濃厚的人文氣息,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品德,陶冶學生的性情。我們中華民族披荊斬棘歷經(jīng)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以這些人物作為榜樣激勵自己,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審美觀,使學生成為促進社會發(fā)展的一代新人。
1.3 意境美
中學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都有詩一般美的意境!耙狻,情思也;“境”,形象也。把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描繪成圖景,景與情的交融就會形成一種鮮明、靈動、形神合一的藝術境界。作品中的景寄托著作者的情。景與情結合而形成的意境是朦朧含蓄而優(yōu)美的,是需要學生自己在品讀中感悟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是一篇游記散文,文中充滿了詩情畫意,作者隨物賦形,讓讀者仿佛看到了一幅既明麗又凄清的畫面,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抑郁、寂寞、感傷的情調(diào)與筆下描寫的小石潭美景和諧相融,使讀者能在文中見畫,畫中見文,如臨其境。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讓學生能感受到感情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從而提高審美品位。 1.4 哲思美
所謂哲思,就是能給人帶來值得深刻思考和反思的大道理。他可以啟發(fā)人的`心智,讓人在精神上獲得愉悅感,是人的精神食糧。能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流傳下來的文言文作品,都是思想文化的精華。所以,我們要充分發(fā)掘這些作品中所蘊含的哲思美!秳駥W》中闡釋的學習的意義,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想要獲得成功必須持之以恒、日積月累、鍥而不舍的道理,都體現(xiàn)了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學習的探索和重視,整篇文章都散發(fā)著哲理的光芒。王羲之的《蘭亭閣序》中“死生亦大矣”,告訴我們:生命是短暫的,要珍惜生命和身邊的美好事物,而生命的價值則體現(xiàn)在生活的品位和質(zhì)量,在有生之年要有所作為。
1.5 語言美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言文體現(xiàn)的是我國漢語言中最古老而深邃的魅力。選入高中教材的文言文,語言更是凝練優(yōu)美。這些作品在篇章中凝練句子,在句子中凝練字詞,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如果把它們整篇地翻譯成白話文或現(xiàn)代文,那么它就會變得意境全無、索然無味。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所寫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文辭優(yōu)美,節(jié)奏鮮明,形象生動,且讀起來朗朗上口,整篇作品使學生體會到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韻律之美。透過作品的優(yōu)美語言,啟發(fā)學生自主揣摩并品味語言。透過優(yōu)美的文辭,讓學生審視到清秀素雅的畫面并置身其中。所以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文言文的特點去挖掘其語言特色,帶領學生仔細體味作者遣詞造句的用心。
1.6 形式美
文言文的形式豐富多樣,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活躍著各式各樣的優(yōu)美文體。自《詩經(jīng)》以來,“風騷”并舉,百家爭鳴,漢賦鋪陳,唐宋古文,以及元曲明清小說。這些作品或律或絕,或韻或散,散發(fā)著耀眼的光彩。選入語文課本的文言文篇目都稱得上是“古文觀止”,有著濃重的歷史人文色彩,這需要教師在文體特點中找到作品的語言特色,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自主感悟,這才是文言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2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的主觀能動性
在教學中,要強調(diào)身為主體的學生對審美對象展開的心理活動,使學生在感受到美的同時體會到其中的樂趣。不同的人對美有不同的看法和界定,在審美過程中每個人都可以是獨立的,都會有不同的見解。所以,在文言文鑒賞活動中,如果淡化了學生在審美活動中的自主性原則,忽略了學生的能動作用,單方面地用一種刻板的方式給學生分析某一篇文言文,這樣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很難自覺形成的。
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心境,可以通過“說”和“讀”兩個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心境。首先朗讀有助于學生直觀地領略到文章的音韻美,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適宜的朗誦,能從節(jié)奏急緩、語調(diào)高低、語速快慢中感受到文言文中的旋律美。優(yōu)秀的文言文作品都是句式整齊、平仄相諧且節(jié)奏鮮明的,如高山流水般讓人心曠神怡。
其次,朗讀能使學生理解文章中的形象美和含蓄美。很多文言文中能把具體的、可感觸的藝術形象,用少量且精準的文字表達出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可以讓學生品味文章中雋永的意境。
通常,文言文中并不缺少美,而是我們?nèi)鄙侔l(fā)現(xiàn)。學生只有加強美學素養(yǎng),才能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從而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在文言文閱讀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學生的情感才會變得豐富,在閱讀積累中,文筆也會變得新鮮且富有詩意,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無形中繼承和發(fā)揚了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語文教學中文言文的審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對音韻、結構等形式有敏銳的感知,還要求他們運用想象力把靜止的文字轉變成鮮活靈動的畫面,因為只有把抓不到摸不著的東西形象化了,才能真切體會到作品中的美。學生只有切身體會到中國傳統(tǒng)語言中的美,才能激起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熱情。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讓學生在接受語言學習的同時,還能獲得美的享受,使學生能夠更健康全面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2] 陳惠珍.讓文言文教學充滿詩意.教學月刊,2006.
[3] 姚曉明.搞好文言文審美教學提高語文教學效果.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航,2008.
[4] 周美霞.語文教師如何挖掘文言文審美特質(zhì).學園,2012.
[5] 呂雪平.淺談文言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科技資訊,2012.
[6] 杜群艷.評點法在高中生文言文審美能力培養(yǎng)中的運用.課程教育研究,2014.
【試論高中文言文審美教學】相關文章:
淺析高中文言文審美體悟途徑06-13
試論傳媒誘惑的審美焦慮論文04-24
試論傳媒誘惑的審美焦慮的論文04-24
試論課文分析中的審美教育11-23
試論小學古詩的審美教育短文12-01
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小說的審美教育12-05
淺談文言文教學的審美意趣的論文06-13
關于試論文言文教學論文03-17
文言文有效教學嘗試論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