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望月懷遠(yuǎn)》賞析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按內(nèi)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張九齡《望月懷遠(yuǎn)》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望月懷遠(yuǎn)》
作者: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注解】:
滅燭兩句:刻劃相思時心神恍惚,不覺從室內(nèi)走到室外。愛月滅燭,露涼披衣,寫盡無眠。
【韻譯】:
一輪皎潔的明月,從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遠(yuǎn)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長夜之難挨;
孤身徹夜不成眠,輾轉(zhuǎn)反側(cè)起相思。
滅燭欣賞明月呵,清光淡淡瀉滿地;
起身披衣去閑散,忽覺露珠侵人肌,
月光雖美難采擷,送它給遠(yuǎn)方親人;
不如還家睡覺,或可夢見相會佳期。
【評析】:
此詩乃望月懷思的名篇,寫景抒情并舉,情景交融。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yuǎn)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有懷遠(yuǎn)之情的人,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身居室內(nèi),滅燭望月,清光滿屋,更覺可愛;披衣出戶,露水沾潤,月華如練,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雖美卻不能采擷以贈遠(yuǎn)方親人,倒不如回到室內(nèi),尋個美夢,或可期得歡娛的約會。詩的意境幽靜秀麗,情感真摯。層層深入不紊,語言明快鏗鏘,細(xì)細(xì)品味,如嘗橄欖,余甘無盡!昂I仙髟拢煅墓泊藭r”為千古佳句,意境雄渾豁達(dá)。
【重點字詞解析】
、偬煅模簶O遠(yuǎn)的地方。此二句意:這時遠(yuǎn)在天涯的情人,一定和我一樣在望月。
②情人;有情之人;遙夜:長夜。
、鄹傁Γ赫埂
、艽硕湟庵福簮墼聹鐭,露涼披衣,寫盡無眠。憐:愛}滋:生。
⑤不堪:不能;盈手:滿手,意即捧。
⑥夢佳期:在夢中得到相會的佳期。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yuǎn)人的詩。從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兩地相思之苦,競步難眠,又覺得還是只有在睡夢中才能相見,描繪出了深深的懷遠(yuǎn)之情。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雌饋砥降瓱o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A情.轉(zhuǎn)入懷遠(yuǎn)。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蘇軾《水調(diào)歌頭》詞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表現(xiàn)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叉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fēng)格。
從月出東斗直到月落烏啼,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詩中說是競夕,亦即通宵。這通宵的月色對一般人來說,可以說是漠不相關(guān)的,而遠(yuǎn)隔天涯的一對情人,因為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得長夜漫漫,故而落出一個怨字。三、四兩句,就以怨字為中心,以情人與相思呼應(yīng),以遙夜與競夕呼應(yīng),上承起首兩句,一氣呵成。這兩句采用流水對,自然流暢,具有古詩氣韻。 竟夕相思不能人睡,怪誰呢?是屋里燭光太耀眼嗎?于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光線還是那么明亮。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濕了身上的衣裳。這里的滋字不僅是潤濕,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寫盡了遙夜竟夕的精神。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兩句細(xì)巧地寫出了深夜對月不眠的宴情實景。 相思不眠之際,有什么可以相贈呢?一無所有,只有滿手的月光。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贈送給你呢,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不堪兩句,構(gòu)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詩人暗用陸機(jī)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至此戛然而上,只覺余韻裊裊,令人回昧不已。
人物介紹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一名博物,唐代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guān)市)人。武則天長安元年(702)中進(jìn)士,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遷至中書令。他是唐玄宗朝有聲譽(yù)的宰相之一,直言敢諫,曾預(yù)料到安祿山的反叛,主張早除禍患。后來受到李林甫的排擠,貶荊州長史。
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yuǎn)方親人的詩,這首詩表達(dá)了在明月之夜,思念遠(yuǎn)方親人的心情。作者運用比興手法對月抒懷,情致深婉,寄托遭讒受貶的遷謫之情思。
起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意境雄渾、浩遠(yuǎn)、大氣,堪稱千古佳句。前句是在寫景,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皎潔的明月;后句即景生情,是在寫詩人想起了遠(yuǎn)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時此刻他也和“我”同望著一輪明月。前句寫“望月”,后句寫“懷遠(yuǎn)”,緊扣詩題,絲毫不露痕跡。
繼而以“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直接抒發(fā)思念之情!霸埂,突出了“情人”相思程度之深;“竟夕”,極言相思之強(qiáng)烈,通宵都在思念。詩人思念遠(yuǎn)方的友人,以至于徹夜難眠,埋怨長夜漫漫。
后兩聯(lián)“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承接上聯(lián),具體描繪了詩人徹夜難眠的情形!皽鐮T憐光滿”寫詩人吹滅蠟燭,覺得滿屋皎潔的月光更加可愛!芭掠X露滋”寫夜色已深,詩人披衣步出戶外望月,覺得露水沾濕了衣襟。這兩句把徹夜難眠的畫面形象傳神地描繪了出來!安豢坝仲,還寢夢佳期”意思是月光雖美,可無法捧在手中送給遠(yuǎn)方的親人,還不如回屋睡覺,在夢里與親人團(tuán)聚。寄希望于夢中,足見思念之切。這兩聯(lián)描繪細(xì)致,形象鮮活,情致深婉,令人深思。
詩人從“望月”著筆,句句不離“懷遠(yuǎn)”,把“望月”和“懷遠(yuǎn)”有機(jī)結(jié)合在一起,進(jìn)而抒發(fā)對遠(yuǎn)方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全篇處處寫“望月”,句句不離“懷遠(yuǎn)”,把明月寫得明媚、皎潔、充滿柔情,把思念之情寫得執(zhí)著、深婉、綿綿不盡,卻絲毫沒有被貶之人的那種落寞、纏綿和感傷,格調(diào)健康,向上。
典故
《望月懷遠(yuǎn)》是唐代張九齡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異鄉(xiāng)之地,仰望明亮的月亮?xí)r懷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情感。
這首詩的典故源自于唐代初年,當(dāng)時唐太宗李世民派遣張九齡等人出使西域,途中經(jīng)過了邊境的遼東地區(qū)。張九齡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遼東的老人,他告訴張九齡,每當(dāng)他在夜晚仰望明亮的月亮?xí)r,總是會懷念自己的故鄉(xiāng)和親人。張九齡被老人的話所感動,于是寫下了這首《望月懷遠(yuǎn)》。
這首詩以月亮作為象征,表達(dá)了詩人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中描述了月亮的明亮和高懸的姿態(tài),暗示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如同月亮的光輝一樣明亮高遠(yuǎn)。詩中還提到了詩人在異鄉(xiāng)的孤獨和思念之情,表達(dá)了他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深深眷戀之情。
《望月懷遠(yuǎn)》這首詩以其深情和抒懷的情感,成為了張九齡的代表作之一,也被后世廣為傳誦。
【張九齡《望月懷遠(yuǎn)》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張九齡《望月懷遠(yuǎn)》 賞析08-18
張九齡《望月懷遠(yuǎn)》古詩及賞析09-13
張九齡《望月懷遠(yuǎn)》詩文賞析09-22
張九齡《望月懷遠(yuǎn)》譯文及賞析01-04
望月懷遠(yuǎn)(張九齡)09-22
《望月懷遠(yuǎn)》賞析10-18
草書 張九齡望月懷遠(yuǎn)11-30
唐詩望月懷遠(yuǎn)·張九齡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