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余秋雨散文的藝術與美學特色
余秋雨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藝術理論家和散文家,是一位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影響、極富儒家情懷的學者和作家。他的作品打破了傳統(tǒng)散文的單一創(chuàng)作模式,使散文走向多元化、復雜化。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談余秋雨散文的藝術與美學特色,歡迎閱讀。
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純文學的界線,走向文化領域。其散文美學型態(tài)迥異于前一切散文文本。他的散文獨特之處在于,打破了傳統(tǒng)散文文體的束縛,開創(chuàng)了散文的一代新風。本文擬就其散文藝術與美學特色的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
一、藝術特色
余秋雨散文的特色,即:追尋文化是根,表達民族情感是莖,描述生活點滴是葉,這三者共同熔鑄了茂盛而充滿活力的秋雨散文之樹。當代文壇,談到散文不能不談余秋雨。余秋雨散文,最有價值之處是其豐厚的文化意蘊,余秋雨結集出版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都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據(jù)說,單他的《文化苦旅》在臺灣一年就重印了11次,可見其散文的魅力。余秋雨的獨特之處在于,他打破了傳統(tǒng)散文的束縛,創(chuàng)造了新的意與思結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風物,尋求中國文化意蘊與人生真諦,探尋中國文化的巨大內(nèi)涵與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
他大膽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散文觀念,成功地運用了一系列飽含著作家的個性、獨創(chuàng)性的藝術表達程式:其一,從理性回到感性,同時,在這種回復的過程中充分注重感性王國與理性王國的自由切入與轉換;其二,本世紀末期散文作家們在意圖呈示時總體上存在著一種隱匿化傾向;研讀余秋雨散文,我們發(fā)現(xiàn),這一特征在這位作家的文本中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集中與頻繁,并且不僅將這一追求運用于狀物散文,而且運用于寫景散文。從而導致其散文中所出現(xiàn)的某種景觀、物象總是處于時代、社會、歷史、文化、道德等多元視角的透視之中,或在一種多元開放的發(fā)散式顯示中凸現(xiàn)出所寫對象寬廣、豐富的涵義。
伴隨著物質(zhì)文明的高度發(fā)展同時而來的,是人對大自然的改造與征服已盡最大限度,即大自然在今天基本上已是人化的自然,人們對之至少在心理上已不如過去那么陌生,而是相當熟悉。因此,古人在探索大自然奧秘時所特有的那份新鮮、驚奇、困惑、激動在今天基本上已不復存在。
游記偏重于臨摹自然山水的外在形態(tài),再擠逼出一兩點主體感悟的表達程式已相當陳舊,再也激不起讀者的審美興趣,等等。諸如此類,均使得今天的游記越來越不好寫了。因此,必須另辟蹊徑,而余秋雨的探索,又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藝術經(jīng)驗。這就是,突破傳統(tǒng)游記散文“移步換形”、借游說理的簡單套路,將游覽過程退居為某種斷續(xù)的、或隱或現(xiàn)的情節(jié)框架或開啟情感閘門的觸點,從而突出了作家所要開掘的,與本次游覽相關的內(nèi)容。
余秋雨的散文大多以景物為題名,但是他不同于以往散文只關注景物的自然現(xiàn)象,多以個人的感情抒發(fā)和自我表現(xiàn)為主,而是用他深邃的目光,透過這些現(xiàn)象,把關注的焦點定位在這些自然景觀背后所沉淀的文化內(nèi)涵上。正如作者所說的:“我發(fā)現(xiàn)我特別想去的地方,總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的較深腳印所在,說明我的心底的山水,并不是完全的自然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边@就與以前或偏重于時代精神的激揚,或沉迷于個人感性生活的抒發(fā)的散文有了迥然不同的風貌,開辟了中國當代散文的新的藝術空間。
另外,寫作手法上,秋雨先生的散文并非以抒情為主,而是以議論為主。他的散文核心成分是議論,但又多以抒情的筆法來表達,這種抒情與議論的相融合,使文中的議論充滿了睿智與情趣,使讀者總能在理性的思考中獲得一種特有的精神享受。可以說,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最具特色和最有魅力的部分,不是來自生動的場面描寫,也不是來自溫情脈脈的抒情,而是這種用抒情的筆法,進行理性思考的議論。
二、美學特色
余秋雨散文問世之后在海內(nèi)外引起巨大反響,構成了本世紀末期中國文壇一大景觀。其散文美學型態(tài)迥異于前此一切散文文本。從意蘊上考察,余秋雨散文集中探討的是中國文化問題,因此其文本情感符號系統(tǒng)主要由下述三個方面構成:一、在蒙昧的歷史途程中艱難跋涉的中國知識分子群體。二、鐫刻著無數(shù)歷史人物的足跡與印記的文化名城、風景名勝、地域場所等空間存在。三、已經(jīng)上升為某種象征符號,凝聚著厚重文化內(nèi)涵的物象。作家常常將上述三方面內(nèi)容交錯起來,扭結到若干著名或無名的人物活動軌跡中,通過他們的奮斗與失落,中興與末路,得意與蒼涼,質(zhì)言之,通過他們的生命亮色劃破歷史隧道的黑暗,展現(xiàn)了一幅漫長的中國文化演進的巨幅面卷。
從藝術上考察,余秋雨對中國傳統(tǒng)散文觀念的突破與對當代散文美學的貢獻也是多方面的,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一、作者所選取的景觀或物象都曾參與了作者主體的精神建構。第二、突破了傳統(tǒng)游記散文“移步換形”,借游說理的簡單套路,游覽過程退居為某種斷續(xù)的,或隱或現(xiàn)的情結框架或開啟情感閘門的觸點,從而突出了作家所要開掘的,與本次游覽相關的內(nèi)容。第三、大膽借助“想象”藝術復現(xiàn)為傳統(tǒng)正史所不載的已經(jīng)掩沒在歷史陰影之中的歷史瞬間或歷史面卷。像余秋雨這種大規(guī)模地、整體地運用想象修復一段歷史運動的軌跡則不多見。第四、感性王國與理性王國的自由切入與轉換。余秋雨散文常常從感性敘述輕松自如地切換成理性評析,或從理性評析自然地轉人感性敘述,很多情況下甚至是一種交融著感性與理性的具象式理論言說。充分顯示了一個在理論研究、藝術鑒賞與創(chuàng)作中浸淫了多年的文化學者的優(yōu)勢,從而遠遠超出前此若干純感性抒情、敘事或純理性議論的文本,為當代散文領域提供了新型的范例。
余秋雨能將自己的散文寫到了這個程度上,實在也是一個奇跡,靠的是他多年的心血、多年的思考、多年的積累和對文化藝術的熱愛和探求,這不能不說跟他畢生的行走、思考有關,他已經(jīng)到了這樣的一個程度上,即使寫點什么都能夠隨便寫出點什么來,但是他通過散文,把自己塑造成了這樣一個社會、文化形象,完全可以說是,被一些外在的東西逼出來的,被媒體和雜志逼出來的,是被他的朋友們推出來的,既可以說是被愛護他的師長朋友們推出來的,保護出來的,又可以說是被他的那些論敵滿天飛的言論、無形的攻擊和有形的言論逼出來的。我們知道,一個社會塑造人,有時就是這樣,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力量把你塑造出來。有了這樣正反兩方面的力量,還得靠你自身的努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去完成自己,塑造自己;如果沒有自己足夠的力量,你早就被打倒了。假如沒有自身強大的思想力量和一手絕活,那么你也很難完成這個任務;而一旦有之,則會水漲船高,風浪行舟而不淪。我們由此可以看見,余秋雨他在這樣的過程中,實在也是自己把自己的才力逼發(fā)出來了,所以他的散文風行天下,并不是不可以理解的。
余秋雨的散文以他的思想作后盾,以他的才華作支撐,對這些眾多的文化現(xiàn)象、文明現(xiàn)象進行了長篇累牘的思考,完全可以說是一種時代的需求和必然。如果沒有余秋雨呢?那么會不會也有別的人來代替和彌補這個空缺?我不知道。按照馬克思的理論是可能的,是存在的,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余秋雨出現(xiàn)了,實在也是一種文化的必然。因為他剛好具備了這樣的條件,適合了這樣的需要,做出了這樣的成績,因此無論什么人反對他都無法回避他的存在了。
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純文學的界線,走向文化領域。他開創(chuàng)了散文的一代新風,以嶄新的范例拓寬了當代散文的領域,創(chuàng)造了新的散文審美形態(tài),使散文的河流改變了流向,由小到大,由淺到深,由個體意識的抒發(fā)到整體精神的張揚。
【談余秋雨散文的藝術與美學特色】相關文章:
余秋雨《我在等你》散文07-04
余秋雨寫雨的散文10-04
有關于余秋雨經(jīng)典散文09-02
余秋雨散文《莫高窟》原文07-10
淺談余秋雨的文化散文07-30
淺談余秋雨的散文特點05-25
余秋雨經(jīng)典的散文(通用5篇)08-07
余秋雨散文垂釣原文及賞析10-25
余秋雨散文讀書筆記09-13
余秋雨散文《這里真安靜》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