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教學設(shè)計方案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全文。
2、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寫法。
3、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學習我國古代進步知識分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思想。
4、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實詞:(名詞)賦、國、景、大觀、遷客、騷人、寵辱;(動詞)謫、屬、把;虛詞:夫、斯、其、微、則、然則;詞組:百廢具興、浩浩湯湯、氣象萬千、霪雨霏霏、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虎嘯猿啼、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一碧萬頃、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曠神怡、先憂后樂(先天下之憂百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5、理解句意:
得無異乎?(反問句)
吾誰與歸?(變序句)
則有者矣。(長定語句)
其必曰乎。(表示揣測語氣的陳述句)
【教學重點】
1、朗讀和背誦全文。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難點】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寫法。
2、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學法引導】
1、學習時,學生可在聽課文范讀錄音、看岳陽樓勝景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的特點。本文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不僅立意高遠,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齊中見變化,尤其便于朗讀。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吟味,體會文章的特點,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倡導學生自讀,教師在學生自讀的基礎(chǔ)上啟發(fā)引導,對文章表現(xiàn)的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可在教師的啟發(fā)點撥下完成。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導入
江南有哪三大名樓?
師: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我?guī)銈內(nèi)タ匆幌略狸枠恰?/p>
二、作者簡介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究竟這水、這樓因這文而出名,還是范仲淹這《岳陽樓記》因這水、這樓出名,讀完這篇千古傳誦的名篇,你也許就不難判斷了。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文學方面也相當有成就。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下面是《宋史》里關(guān)于范仲淹的簡略介紹,閱讀完,也許對我們理解《岳陽樓記》的思想內(nèi)容會有所幫助,請同學們先讀一讀。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憊甚,輒以涼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不堪其憂,仲淹不改其樂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歷五年由參知政事(副宰相)謫守鄧州。勤政愛民,有政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死之日,四方聞?wù),皆為嘆息。
思考:
1、范仲淹少年時為什么發(fā)憤苦讀?
2、范仲淹論政事奮不顧身,力主改革,勤政愛民,他的思想基礎(chǔ)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行為取決于他的思想,一個高尚的行為取決于一顆高尚的靈魂、一個崇高的信念!对狸枠怯洝愤x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謚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歷代都作為散文名篇收入各種選本,它究竟有哪些獨到之處使它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呢?這是我們在閱讀這篇文章簡介文體:記,是古代一種文體,(學生回答已學過的記)一般指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然后記下來的一種文體,因此,它可以寫景狀物如《小石潭記》《核舟記》,也可以敘事如《桃花源記》,也可以將寫景狀物與議論抒情結(jié)合起來就象《岳陽樓記》。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這一名篇,看一看它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色,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感情,又表達了怎樣自己的志向的。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們登樓賦詩
三、掌握讀音
謫守 zhé 屬予作文 zhǔ
浩浩湯湯 shāng
淫雨霏霏 yín fēi
日星隱曜 yào
噫 yī
檣傾楫摧 qiáng jí
薄暮冥冥 míng
岸芷汀蘭 zhǐ tīng
寵辱偕忘 chǒng xié
嗟 jiē
四、朗讀、感受
教師范讀或聽錄音,學生朗讀,體味。朗讀時應(yīng)注意節(jié)奏。本文駢散結(jié)合。讀駢句,節(jié)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其余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
五、指導自學
1、讀懂文句:
借助工具書和課本注釋,讀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師提示重點詞語與句子,要求學生自讀時注意。
2、思考:
、 范仲淹寫本文的緣由是什么?當時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處境如何?
、 找出本文中寫景的句子,想一想它們所寫的景物各有什么特點?它們在文章中分別起了怎樣的作用?
、 本文的中心句(文眼)在哪里?
六、課外作業(yè)
1、把關(guān)于范仲淹的資料抄在練習本上。
2、反復朗讀,加深理解。
第二課時
(教讀第1~4段)
一、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根據(jù)上一課布置的思考題提問。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不在答得完整,目的只在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學。)
二、研習新課
1、教讀第1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jié)合進行正音、釋詞。
⑴ 要重點理解的詞句:
越明年,越明年就是過了第二年,即進入了第三年講(慶歷六年)。
謫──封建社會官吏的降職或遠調(diào),也指把有罪的人遣戍遠方,如發(fā)閭左適(同謫)戍漁陽九百人。
屬──同囑,通假字,屬予作文以記之點明寫作本文的緣由。
⑵ 思考與討論:
首句中謫字點明了滕子京當時的處境。滕被謫以后心情不好,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開頭就點出這個謫字,這不是存心觸痛老朋友嗎?試聯(lián)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這樣寫是否別有深意?
引導要點:從這個謫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說的遷客騷人,作者一開頭就點明滕的處境,其實暗暗包含對老朋友的勸勉:你雖然身處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遷客騷人那樣為個人的遭遇而悲嘆,應(yīng)該像古仁人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同時,作者自己在慶歷五年也遭貶謫,這樣寫也暗寓與老朋友同處逆境、自勉勉人之意。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对狸枠怯洝匪詡髡b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記事寫景之作,百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遠的好文章。
2、教讀第2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jié)合進行正音、釋詞:
、 要著重理解的詞句:
夫──本文中幾個夫都念(觀夫、若夫、嗟夫)前兩個夫有指示作用,相當于那;嗟夫,感嘆聲,亦作嗟乎。
然則──順接連詞。然則在這句中有承上連下的作用:(既然)洞庭湖是這樣(氣象萬千),它北通巫峽,南到瀟湘,降職外調(diào)的官吏和憂然失志的詩人大多會合在這里,那么他們看到這景色后產(chǎn)生的感情,能不因景色的變化而不同嗎?
騷人──課本注解:詩人。戰(zhàn)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后世也稱詩人為騷人。但在某種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兩者不能對換,如本文遷客騷人若換成遷客詩人就不恰當。因為《離騷》的作者屈原是一個遭到貶逐的詩人,所以騷人比詩人有時還多一層恍然失志的意思,本文中騷人與遷客相配比較合適。
得無異乎──得無本是一個表示測度的語氣副詞(如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但本句中得無是兩個詞,相當于現(xiàn)在說的能不。以詰問語氣表達肯定的意思。
、 思考與討論:
、 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于形象,氣魄宏大。仔細體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詞語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引導要點:作者善于選取形象化的詞語繪聲繪形。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一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guān)系。吞長江──長江流經(jīng)洞庭湖,用一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guān)系,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有氣勢磅礴之感。銜吞字連用,更使靜景富于動態(tài)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又加強了氣勢,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連用兩個數(shù)詞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極有聲勢。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與廣近義,但作者用橫而不用廣,因橫字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朝暉夕陰的暉換成晴字,義通順,但作者用暉而不用晴字,因為暉字具體,容易使讀者聯(lián)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煉字的`功力。
、 本節(jié)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應(yīng)的關(guān)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它們找出來說明它們的關(guān)系或作用。
引導要點: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為下兩段分別寫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線。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既承接上文寫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兩段文字,其中情異,是關(guān)鍵詞,是全篇抒情、議論的基礎(chǔ)。行文前顧后盼,文理綿密。
3、教讀第3、4段,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jié)合進行正音、釋詞:
⑴ 要重點理解的句子:
則有者矣是一長定語句。者指代覽物之情。以第3段末句為例,從去國懷鄉(xiāng)到感極而悲都是者的定語。第4段末句的結(jié)構(gòu)相同。這兩句可分別譯為登上岳陽樓,就會產(chǎn)生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憂慮讒言,懼怕譏諷,滿眼凄涼,感傷到極點而悲痛的心情了。就會產(chǎn)生一種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譽和屈辱一齊忘記,端著酒杯面對和風,充滿了喜悅的心情了。
景──形聲字,日形京聲。景的本是日光。
錦鱗──鱗,指魚,是借代(部分代整體),加上錦字的修飾,令人想見碧波清淺之中日光下徹、彩鱗閃爍的美麗景象。
浮光躍金──這句寫月夜有風時湖面上的景色。浮和躍兩個動詞分別作名詞光和金的定語,構(gòu)成兩個偏正短語。把湖面上浮動的月光比喻成躍動著的碎金,造成了一種動態(tài)美。
靜影沉璧──這句寫月夜無風時湖面上的景色。語法結(jié)構(gòu)、修辭方法跟上句相同,不過它寫的是靜態(tài)美:靜靜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跟上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把──動詞,持,握。把作介詞是后起的用法(把門關(guān)上),或用在比較接近口語的詩詞中(欲把西湖比西子)。
其喜洋洋──洋洋,眾多或盛大貌,這里形容喜的樣子。朗讀時喜字后要稍頓一下。這句可譯為:那喜悅真是達到了極點。
⑵ 思考與討論:
、 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寫愁苦之景則悲情畢現(xiàn),寫歡樂之景是喜氣洋洋。寫景取得這樣的效果,奧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細讀這兩段寫景的部分,說說作者為表現(xiàn)悲喜兩種不同的感,分別選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樣渲染氣氛的?
引導要點:作者選擇的景物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為例:雨是霪雨,風是陰風,浪是濁浪,時間是薄暮,所聞是虎嘯和猿啼,無不是帶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號排空冥冥等詞語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風高、恐怖凄慘的畫面就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來沒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檣楫等,但配以隱耀潛行不行傾摧等詞語,就帶上了濃重的愁苦色彩。
(第4段的特點與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體會。)
、 第3、4段除了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都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這個相同點外,兩段在結(jié)構(gòu)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寫景,后抒情,為情設(shè)景,緣景抒情;甚至連前后兩個抒情句的表達方式也完全相同。試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兩個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為什么?
引導要點:這兩個抒情句是文章思路發(fā)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前句遷客騷人登樓而悲,后句寫遷客騷人登樓覽物而喜,聯(lián)系上文看,是為了落實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聯(lián)系下文看,是以遷客騷人隨物而變的心情,襯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從而引發(fā)出先憂后樂一段正論。如果把兩個抒情句刪去,文章思路中斷,也破壞了文章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三、布置作業(yè)
第三課時
(教讀第5段,總結(jié))
一、檢查作業(yè)
二、研習新課
教讀第5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jié)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重點理解的詞句:
先天下乎──這是一個略帶測度語氣的肯定句。注意:其在這里是代詞,不是表示推測的副詞。這一句是作者代古仁人回答。然則何時而樂耶?用乎這樣測度的語氣,顯得委婉而得體。
2、思考與討論:
這一段是學習的難點所在,教讀應(yīng)著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蓪訉訂l(fā),設(shè)問:
、 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概況,記了登樓所見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為一篇記,寫了這些也夠了,但作者的本意卻不在寫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聾發(fā)聵的討論來。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筆鋒突轉(zhuǎn),提出了一個古仁人之心來,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從這里開始看作者是怎樣逐步深入地闡發(fā)他的思想的。請想一想:作者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提出: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fā)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 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guān)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guān)系。那么跟什么有關(guān)系呢?
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guān)系。他們是為民生疾苦而憂心忡忡。
、 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樂后古仁人才會快樂?梢娝麄兊幕驊n或樂完全是隨天下人的或憂或樂而轉(zhuǎn)移的。這就是作者所認為的古仁人之心。
、 提問: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樣推出這個警句的?
討論并歸納: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shè)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后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shè)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闡明古仁人之心的內(nèi)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shè)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設(shè)問后而警句出現(xiàn),給人印象極深。
、 提問: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討論并歸納: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fā)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任途進退的原則,表現(xiàn)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鑒和教育的意義。
這種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實際也許并不存在。聯(lián)系第一課時介紹的有關(guān)作者的資料,說一說作者為什么要議論這種實際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為己任,常說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梢娺@種先憂后樂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從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愛民的行為看,確實不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囑寫《岳陽樓記》的機會,提出這種理想化的人物來,正是為了假托古人,自寫懷抱,表明自己本來就不為個人的進退、榮辱而悲喜,雖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決不改變,同時也包含著對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問句的形式表達,自勵勵人,委婉含蓄。
三、朗讀全文
1、要求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領(lǐng)會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以及具有音樂感的語言特色。
2、背誦前要理解文章層次結(jié)構(gòu),這樣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內(nèi)容,快速背誦。下面請同學們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
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段):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由此發(fā)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1層(2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2層(3、4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段):抒發(fā)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3、本文語言上有什么特色?
引導要點:首先是散文里具有整齊句式,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對偶、排比、錯綜手法,使文章既有氣勢又富于錯綜變化。要注意,真正好的散文都是跟不散相對稱的。其次,在煉字上也很有特色,如銜遠山,吞長江的銜和吞把客觀事物寫活了,把視覺跟感覺結(jié)合起來了。又如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的觀字用得準確,因為觀是集中目力看,用望,用視,用看,都不合適。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句是千古傳誦的警句名言,值得仔細體會。
四、小結(jié)
敘事、寫景、抒情、議論。
問:根據(jù)前面的分析,課文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指名同學回答,教師按照板書內(nèi)容總結(jié):課文開頭兩段,用概括的語言交待了寫作緣由,進而引出岳陽樓景色特點,及遷客騷人的不同觀感,這是敘事。第3、4段,把岳陽樓不同氣候條件下的景物及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感情,用生動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這是描寫。最后,由感嘆引出作者的見解,點明中心,這是議論。這幾部分內(nèi)容做到了首尾呼應(yīng),過渡自然,取材詳略適當。由敘述引出寫景,寫景中蘊含著感情,富有感性色彩的描寫又有力地襯托了下文的議論。這篇文章采取了敘事、寫景同議論結(jié)合的寫法。本文寫作上的又一特點是寓情于景,景中見情。不難想象,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是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那種氣吞山河的自然體現(xiàn)或者是隱約的比喻。又如霪雨霏霏是憂讒畏譏的形象化,春和景明是其喜洋洋的象征法,都不難從美的境界、美的感受上去領(lǐng)會。名之,本文氣勢磅礴,語言形象、精煉而富于音樂性,是散文,也是散文詩,更是稀有的藝術(shù)珍品。
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fā)揮,談一個人應(yīng)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guī)箴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jié)合起來,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句式上駢散交錯,節(jié)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diào)鏗鏘,使人產(chǎn)生審美的感受。
五、比較分析
登岳陽樓
唐五代·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釋
吳楚:指今江蘇、浙江、湖南、湖北等鴅省一帶。
簡析
大歷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峽,因兵亂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這年冬天,杜甫從公安到了岳陽,這首詩就是登岳陽樓后所作。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凄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關(guān)心。全詩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后映襯,渾然一體。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訴,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杜甫這首五律,寫出他遭受安史之亂后痛苦的心境,也描繪出岳陽樓的雄偉壯闊。1962年,為紀念他誕生1250周年,在岳陽樓下的山坡上,修建了一座懷甫亭,朱德同志為之題名。
問:本文與杜甫詩《登岳陽樓》都是以岳陽樓為題材的,它們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有何異同?
提示:兩篇都寫了岳陽樓周圍的景色,也都用了借景抒懷的方法。兩篇的開頭都交代寫作原因:《登》是慕名登臨而作,《記》是應(yīng)約有感而發(fā)。兩篇中間都是寫景!兜恰罚簠浅䱷|南坼,乾坤日夜浮,氣魄宏大,意境廣闊!队洝分械你曔h山,吞長江也有著同樣的氣勢。不過《記》在寫陰雨、睛明景色時,情景相生;而《登》詩三聯(lián)寫自身經(jīng)歷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與次聯(lián)寫景沒有直接聯(lián)系,兩篇最后都抒懷,但《記》是在與前文的悲喜之情對比中提出了先憂后樂的主張,顯示了作者志趣的高遠;《登》詩是由自己的遭遇聯(lián)想到吐蕃入境,邊境不寧,百姓遭戰(zhàn)亂而流離。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同樣于憂時傷亂中見其憂樂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所以,可以說范仲淹與杜甫這兩位不同時代的人,用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詩、文),大致相同的結(jié)構(gòu)(述因──寫景──抒懷),寫同一對象(岳陽樓),表達了大致相同的思想境界(與民同憂樂)。
六、總結(jié)性練習
1、給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陰風怒號( ) 薄( )暮冥冥
浩浩湯湯( ) 岸芷汀( )蘭
郁郁青青( ) 寵辱偕( )忘
嗟夫( ) 屬( )予作文以記之
2、下面譯文中有幾處譯得不正確,找出來并加以改正:
(古仁人)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擔憂,退處民間又為君主擔憂,真是進朝做官也擔憂,退處民間也擔憂。然而他們什么時候才樂呢?他們必定會說憂在天下人之先,樂在天下人之后吧。
3、第3段的寫景、抒情與第4段的寫景、抒情是什么樣的關(guān)系?這兩段對表現(xiàn)文章的中心思想起了什么作用?
4、本文有兩種對偶句,一種是兩句相對,如北通巫峽對南極瀟湘;一種是本句自對,如遷客對騷人。試從文章中各找出幾組對偶句來,并說明它們是怎樣構(gòu)成對偶的。
七、布置作業(yè)
背誦全文。
【總結(jié)性練習參考答案】
1、(略)
2、有兩處譯得不正確:
⑴ 是進亦憂把是譯成真是不對。是是代詞,相當于這,可譯為這(真是)。
、 然則誤譯為然而,應(yīng)譯為(既然)這樣,那么。
3、第3、4段對表達文章中心的作用(略)。
4、兩句相對:
銜遠山──吞長江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日星隱耀──山岳潛形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本句自對:
政通──人和 朝暉──夕陰
遷客──騷人 檣傾──楫摧
虎嘯──猿啼 去國──懷鄉(xiāng)
憂讒──畏譏 春和──景明
心曠──神怡 岸芷──汀蘭
【岳陽樓記教學設(shè)計方案】相關(guān)文章:
《岳陽樓記》教學設(shè)計方案01-06
《岳陽樓記》精品教學設(shè)計方案01-22
岳陽樓記的教學設(shè)計方案01-07
《岳陽樓記》的教學設(shè)計方案01-04
《岳陽樓記》教學實錄06-09
《岳陽樓記》教學后記10-31
《岳陽樓記》教學設(shè)想09-02
《岳陽樓記》教學方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