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圓明園的毀滅》隨感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這話,在聽了王崧舟老師的《圓明園的毀滅》,我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精練的文字描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它的毀滅,旨在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這是一篇向?qū)W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內(nèi)容距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涉及的史料較多,為學生的閱讀帶來一定困難。
從課題可見,本文的教學重點之一是關于“毀滅”的內(nèi)容。然而,縱觀教材不難發(fā)現(xiàn),全文寫“毀滅”只用了一個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圓明園昔日輝煌卻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難點較多。這課書的教學重點、難點和情感基調(diào)的把握是比較難以協(xié)調(diào)的。一般的教師可能將課文第二部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確定為教學重點,將 “毀滅”的內(nèi)容略作處理,原因大致會有這兩個:
第一,昔日的圓明園已不復存在,其精美、壯觀上能通過文中的語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將其確定為教學重點,使其成為語言文字訓練的最佳落腳點。只有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品味語言,才能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向往。
第二,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課文第二部分內(nèi)容教學的成功可為“毀滅”部分的教學埋下伏筆,以愛激恨,從而化難為易,達到使教學結(jié)構(gòu)優(yōu)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但是,這樣一來,有什么樣的弊端呢?教師讓學生一遍又一遍以欣賞的眼光去讀圓明園,去感受圓明園的美,而渾然忘記了國恥,忘記了“曾經(jīng)的心痛”。雖然文字的魅力體悟了,圓明園的輝煌再現(xiàn)了,但是蘊藏于文字背后的深沉的愛與恨被割裂了,透過圓明園輝煌背后的滄桑被湮滅了,這樣的教學,讓人感受“課堂中不能承受之輕”。其實,這篇課文教學時學生的情感應該處于“愛于痛的邊緣”。對于這樣的課文,與其讓我們的學生陶醉在曾經(jīng)的輝煌里,不如讓我們的學生有更多痛徹心肺的體驗?傊,《圓明園的毀滅》既要讓學生感受圓明園“美得讓人心醉”,更應該讓他們體驗“毀得令人心碎”。
曾經(jīng)看過好多老師的設計,試圖在他們的課堂上看出將愛與恨、美與毀和諧地結(jié)合在一起,但是,在他們的課堂上,我依然沒有看到這樣很成功的突破。
就在剛剛結(jié)束的全國新生代教師教學觀摩上,終于,從王崧舟老師的課堂里真切地體會到了什么是“美得心醉,毀得心碎”。下面,就讓我把課的過程大致記錄下來。因為課太精彩,也來不及記全,只能根據(jù)簡單的記錄和自己的回憶整理。請王老師和各位諒解。
一、平淡導入——蓄起滿腔的情感波瀾。
王老師的很多課都有一個精彩的導入,《小珊迪》的故事導入,《只有一個地球》的年度人物評選導入,《長城》中的外國元首的題詞導入,都給人先聲奪人的震撼。但是這一次,他做得很平淡,平淡得以至于仿佛不值得記錄。
師:(深情地)同學們,請拿出你寫字的右手,和老師一起寫《圓明園的毀滅》。(邊寫邊說)圓,圓滿無缺的圓;明,光明普照的明;園,皇家園林的園。就這樣,一座圓滿無缺的皇家園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園林,被英法聯(lián)軍這兩兩個強盜毀滅了。(板書:的毀滅。)請大家來讀課題。再讀課題。
此時,課堂上,老師和學生的神情都非常嚴肅。此刻,我們分明感到,老師和學生都有太多的話想說,(因為學生已經(jīng)對課文作了預習)但是王老師沒有說,學生也沒有說。他們,把心里的話兒蓄在自己的心里,藏在最深最深處。
此時無聲,勝有聲。
二、整體感悟——奠定正確的情感基調(diào)
接著,王老師讓學生讀課文,說說讀懂了什么?
師:同學們,讀了課文第一段,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是我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不可估量的損失。
師:課文一開始就用了幾個不可估量?
生;兩個。
師:(板書:不可估量不可估量)當打開課文,一跳入你眼簾的就是兩個不可估量,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悲痛、憤怒、傷心……)
是啊,那就來讀一讀這個開頭,把你的心情讀出來。
生讀。
師:其實不可估量的還有你們的心情啊(板書:在兩個不可估量后面又加一個“不可估量”)。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讀了文章的最后一段,你又明白了什么?
生(略)
師;這篇文章,最后四個字,就是“化為灰燼”(板書)。請大家說說,什么化為了灰燼?
生:……
師;是啊,這……一切都化為灰燼,你又有什么感觸呢?(連著板書兩個化為灰燼)。讓我們讀讀文章最后一段。
黑板上出現(xiàn)不可估量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化為灰燼化為灰燼化為灰燼
不知道各位老師在看到這板書的時候有什么感覺?王老師開始板書前面兩個不可估量的時候,我納悶為什么要連寫兩個——這不是重復么?但是當王老師將上述板書全部寫出來的時候。我真的被震驚了——觸目驚心啊!這么了不起的圓明園,就這樣被毀了……
然后,王老師繼續(xù)引導學生談談除了開頭和結(jié)尾,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分別從建筑宏偉與文物珍貴的角度談了圓明園舉世聞名的原因。
縱觀這個整體感知的教學板塊,我以為王老師處理得比較奧妙。表面上看起來,好象先談第一段,接著談結(jié)尾段,然后談中間,牽引的痕跡比較濃。事實上,我以為此處正是發(fā)揮教師引領的妙筆。正如我在本文開頭提到,一旦放開來讓學生談,他們很可能陷于對圓明園的自我陶醉之中而忘了這輝煌背后的恥辱。而王老師這樣做,正是把課文的情感基調(diào)進行總體的定位,在毀滅的前提下談曾經(jīng)的.輝煌,其情感是痛的同時追憶曾經(jīng)的愛。這樣一處理,整個課堂情感氛圍就營造得比較成功,為接下來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三、深情追憶,抒發(fā)曾經(jīng)的自豪之情
緊接著王老師抓課文第三段,很巧妙地帶著學生去“追憶輝煌”。妙在何處?其一,問題精妙。王老師先讓一個孩子讀第三段,其余孩子找找,作者寫圓明園連著用了幾個“有”字?找到后讓學生用一口氣說七個“有”;接著王老師又問,要寫盡圓明園,得需要幾個有啊?學生說無數(shù)個有,然后王老師請學生在課文里找依據(jù),說說為什么需要無數(shù)個有?學生從“飽覽”、“幻想”、“古人詩句”“……”等地方找出了七條理由。在此基礎上,王老師讓一個學生讀課文,把同學們帶進宏偉的圓明園中去。幾個學生讀得不是很到位,王老師配上課件聲情并茂地讀起了課文“漫步園內(nèi)……”,有了課件和王老師的范讀,學生馬上很投入地讀了起來。這段的教學以讀為主,在讀中學生感悟到了圓明園之大、之美,在讀中學生也充分地體會到了自豪的情感。第二濃淡適宜。葉圣陶先生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說:“我之意見,教師引導學生用心閱讀,宜揣摩何處為學生所不易領會,即于其處提出問題,今學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則為講明之。”“園中的很多景物都是仿照……還有西洋景觀。”這四句話中介紹的景觀有七處之多。如果逐處景觀地講解,不但費時較多,學生還會產(chǎn)生厭煩之意,因為有幾處景觀是他們看過的。因此王老師在處理這部分的時候就讓學生自己去想象。而后面“讀漫步園內(nèi)”這幾個句子則引導反復朗讀,因此,學生不僅認識到了景觀之美,還感受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chuàng)造才能。這種有學有教、有淡有濃的教學是值得提倡的。
四、拓展閱讀,引發(fā)強烈的內(nèi)心震撼
師:請大家再默讀課文,關于圓明園,關于圓明園的毀滅你還想知道什么?
生:(提問,主要內(nèi)容是對強盜的質(zhì)疑,對清政府的質(zhì)疑,關于圓明園的其他一些問題5-6個)
師;王老師這里有一份關于圓明園的資料,這是我在網(wǎng)上下載并整理的,能解決大家的部分問題。
生(讀課外材料
以下為師生就一些讓人震撼的數(shù)字進行對話交流。比如,圓明園生肖塑像的銅首,拍賣價將近一億人民幣。比如圓明園是世界上化時最長的園林——151年。等等。
在交流的過程中,好多學生神情激動。
這個板塊,王老師也處理得甚為巧妙。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源于文本而非節(jié)外生枝,基于需要而非生吞活剝。課外讀物成為解決學生問題的有效載體,而貫穿課內(nèi)與課外的是情感,是對圓明園的深沉的愛。
五、觀看錄象,宣泄噴涌而出的情感
師;就是這樣一座……的圓明園,就是這樣一座……的圓明園,就這樣被“英法聯(lián)軍”這兩個強盜無情地燒毀了。
(播放火燒圓明園的錄象片段,片終,大火不停在畫面飛旋撲閃,并響起《江河水》這首比較傷感的二胡曲子,稍后,屏幕上打出一行字:這把火,燒毀了——————-)
師:請大家拿起筆來,寫一寫,這把火燒掉了什么?
(學生在音樂聲中寫話。然后師生交流。學生寫得很有激情也很精彩,無法一一記錄。還是等哪個看過錄象的有心人來補充吧。)
這個片段是本課教學的最亮點,也是整個教學的高潮。王老師在前面幾個板塊的鋪墊和渲染的基礎上,學生對圓明園的美麗已經(jīng)有深刻的體驗,而這樣美得讓人心碎的東西卻被無情毀滅,學生一直被“壓抑”(事實上是王老師有意在蓄情——蓄是為了更好的噴)的情感,終于有了噴發(fā)的機會。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情動于中而發(fā)于外,其強烈的情感如黃河之水,飛瀉而下。
【聽《圓明園的毀滅》隨感】相關文章: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06-08
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01-10
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10-05
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09-29
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09-23
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_06-21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學案設計01-10
【熱】《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01-10
21《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2-17
《圓明園的毀滅》有感(15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