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一剪梅·懷舊》
《一剪梅·懷舊》是元代汪元量創(chuàng)作的小令。全令采用復(fù)沓的形式,用以表達(dá)詞人那種欲說而無從說起的愁緒,全詞如下:
一剪梅·懷舊
汪元量
十年愁眼淚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
一團(tuán)燕月明窗紗。樓上胡笳,塞上胡笳。
玉人勸我酌流霞。急捻琵琶,緩捻琵琶。
一從別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創(chuàng)作背景
汪元量以善琴事 謝太后、王 昭儀(王昭儀:原名 王清惠,能詩)。
宋亡,隨三宮留燕。與幼主及謝太后等被遷往來于上都和大都之間達(dá)十余年。此詞稱“十年”,又有“燕月”句,當(dāng)為1285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詞人與幼主等自上都回大都后所作。
詞人被北遷燕地時在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至此正好十年。
賞析
全令表現(xiàn)的是作者的家國之思。以“十年”開頭,突出地顯示出時間的悠長。詞人將這悠長的時間背景與一雙淚巴巴的.愁眼迭印到一塊,組成了一個耐人尋味、動人心魂的復(fù)合意象。古人有“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中”的名言,在這里,詞人正是將他無限的愁怨與憂傷借這“阿睹”傳達(dá)出來。使令作劈空而起,先聲奪人,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弦。
“今日思家”二句,解釋十年愁眼不開的原因。“今日思家,明日思家”,則是十年來天天思家,卻天天沒有回去的希望。
詞人被這曠日累年、遙遙無期的鄉(xiāng)思所折磨,愁苦之極,徹夜無眠,抬頭所見,唯有“一團(tuán)燕月”而已。常言道“月是故鄉(xiāng)明”,詞人特別點(diǎn)明是“燕月”,意在強(qiáng)調(diào)自己身在異鄉(xiāng)異國的事實(shí)。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由月而念及故鄉(xiāng);蘇軾的“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由月的運(yùn)行而寫出人的不眠。
這首令寫月,實(shí)兼以上二家之長,而一個“燕”字對渲染身居異鄉(xiāng)敵國的凄傷情懷尤其有力。一團(tuán)明晃晃的燕月已使詞人愁上加愁。樓上、塞上卻又傳來陣陣胡笳聲,真是“那堪更聽邊城角。邊城角,又添煩惱,又添蕭索”(《憶秦娥·風(fēng)聲惡》)。月是“燕”月,笳是“胡”笳,不眠之夜的所見所聞,都莫不勾起詞人國破家亡、離鄉(xiāng)別土的痛苦,將他的愁怨之情推向極限。
作者簡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
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jì)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一剪梅·懷舊》】相關(guān)文章:
《一剪梅·懷舊》賞析12-14
一剪梅·懷舊賞析08-06
一剪梅·懷舊原文、賞析10-18
一剪梅·懷舊原文賞析09-23
一剪梅·懷舊原文及賞析07-16
《一剪梅·懷舊》原文及賞析11-03
汪元量《一剪梅·懷舊》11-13
《一剪梅·懷舊》汪元量11-13
一剪梅·懷舊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