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鄉(xiāng)愁》的意境賞析

        時間:2022-09-09 17:02:42 鄉(xiāng)愁 我要投稿

        《鄉(xiāng)愁》的意境賞析

          《鄉(xiāng)愁》中詩人以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轉換組織內容,抒發(fā)深深思鄉(xiāng)之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鄉(xiāng)愁》的意境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xiāng)愁》的意境賞析

          《鄉(xiāng)愁》雖是用白話寫的,卻有著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和韻味。他具有深厚的國學底蘊,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我認為中國人的情操都是從屈原來的,從《離騷》來的!

          他說,“我慶幸自己在離開大陸時已經21歲。我受過傳統《四書》、《五經》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學的熏陶,中華文化已植根于心中!薄叭绻l(xiāng)愁只有純粹的距離而沒有滄桑,這種鄉(xiāng)愁是單薄的!

          在岳麓書院世紀論壇上,當余光中被問及對現在的年輕人有何建議時,他說,我寫詩,寫散文或搞翻譯用了不少文言。文言用得好,可以使白話文多樣化,如同平面中出現了浮雕,引我們產生美妙的回味,有一種追憶、回憶的情感。所以要注意多讀古、詩、詞、曲。有人說都什么時代了,你還讀蘇東坡的詩?我說為什么不可以讀?你知不知道你的日常用語里面都缺不了蘇東坡。你會說,哎,某人啊,我沒有見過他的廬山真面目,這就是蘇東坡的詩啦。你說人生漂流不定,雪泥鴻爪,那不是蘇東坡教你的嗎?你說這位女子啊,絕色佳人,淡妝濃抹總相宜,這些都是蘇東坡留給我們的遺產!对娊洝、《楚辭》的優(yōu)美的詩句都已經進入了我們日常的成語。這就是民族的遺產。沒有這些成語,沒有這些名句,我們的生活會暗淡得多。

          拓展閱讀:鄉(xiāng)愁教學資料

          解題

          鄉(xiāng)愁,是中國詩歌歷久常新的主題。閱讀此詩,首先呈現給讀者的是四幅鮮明而又具體的生活畫面。同時,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濃郁而又強烈的感情,詩人的鄉(xiāng)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聯想、想象,用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等形象表現鄉(xiāng)愁,抒發(fā)對故土深深的思念之情。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一的強烈愿望。

          本詩作者余光中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v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白玉苦瓜》序)詩人的《鄉(xiāng)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xiāng)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xiāng)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本詩集單純美與豐富美于一體,物象集中明朗,不枝不蔓,意境幽遠深邃,內容豐富含蓄,能誘發(fā)讀者多方面的聯想。

          結構分析

          全詩共4節(jié),以時間為順序(即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以感情為線索,以大體相同的詩句和格式,反復詠嘆,使情感逐層加深,由思鄉(xiāng)、思親升華達到思念祖國。詩歌的結構寓變化于統一之中,既有各小節(jié)的均衡、勻稱,又有小節(jié)內長短句的變化,使詩在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

          第1小節(jié),幼年求學,母子分離,借書信以慰別情。

          第2小節(jié),成年后,告別新婚妻子,離鄉(xiāng)背井,天各一方。

          第3小節(jié),生離死別,母子不得相見。

          第4小節(jié),同胞難得相聚,國家不能統一。

          語意理解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小時候離家讀書,通過寫信的方式,來向母親訴說心中的思念,所以鄉(xiāng)愁是小小的郵票。這思念的對象既是母親,也是故鄉(xiāng)。在這里,故鄉(xiāng)即母親,母親即故鄉(xiāng)。

          “長大后,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長大后,為生活所驅遣而奔走他鄉(xiāng),這時候,除了對母親的思念,又增加了對愛人的惦念,所以,那縷縷鄉(xiāng)愁,便只有寄托于那一張張來來回回的船票。

          “后來啊,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到后來,時空的隔離再也得不到溝通,一方矮矮的墳墓,把我與母親———生者與死者,永遠地隔開了。

          “而現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現在那一灣淺淺的海峽,不僅把我與祖國故鄉(xiāng)隔開了,而且無法逾越。到這里,詩人的鄉(xiāng)愁得到了升華,由個人的思鄉(xiāng)之情上升到深沉凝重的家國之情。

          寫作特點

          1.托物寄情,使思鄉(xiāng)之情、家國之情有所依托,這種方法可以增強詩作的藝術感染力。

          2. 意象單純而又豐富。詩歌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它們是單純的,明朗、集中、強烈,沒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亂的蕪蔓之感;它們又是豐富的,含蓄、有張力,能誘發(fā)讀者多方面的聯想。在意象的組合方面,以時間的發(fā)展來綰合意象,可稱為意象遞進。

          3.令人矚目的形式美。詩的形式美一表現為結構美,一表現為音樂美。在結構上呈現出寓變化于統一的美。統一,就是相對地均衡、勻稱;段式、句式比較整齊,段與段、句與句之間又比較和諧對稱。變化,就是避免統一走向極端,而追逐那種活潑、流動而生機蓬勃之美。詩歌節(jié)與節(jié)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但又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jié),從而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音樂之美主要表現在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使得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而數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4.時空結合。詩歌以時間的變化組詩,以空間上的間隔作為共同的特征,時空結合,使思鄉(xiāng)之情、家國之情更顯深邃雋永。

          內容簡介

          《鄉(xiāng)愁》是現代詩人余光中于1972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現代詩歌。詩中通過“小時候” “長大后” “后來啊” “而現在”這幾個時序語貫串全詩,借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實物,把抽象的鄉(xiāng)愁具體化,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流露出詩人深沉的歷史感。全詩語言淺白真率,情感深切。

          《鄉(xiāng)愁》曾被選入語文出版社中學語文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科書。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詩寫于1972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離開大陸去臺灣。當時由于政治原因,臺灣和大陸長時間的隔絕,致使余光中多年沒有回過大陸。他一直思念親人,渴望祖國的統一和親人的團聚。在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中,詩人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寫下了這首詩。

          賞析

          《鄉(xiāng)愁》是余光中詩集《白玉苦瓜》中的一首,和《民歌》《鄉(xiāng)愁四韻》《羅二娃子》等,同是余光中以民歌風抒發(fā)鄉(xiāng)愁的經典之作。

          余光中被稱為“以鄉(xiāng)愁之詩撼動億萬華裔”的詩人,“鄉(xiāng)愁”是其眾多詩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題!多l(xiāng)愁》對一個抽象的、很難作出描繪卻被大量描繪所覆蓋的主題作出了新的詮釋。在意象上,選用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生活中常見的物象,賦予其豐富的內涵,使原本不相干的四個物象,在鄉(xiāng)愁這一特定情感的維系之下,反復詠嘆。余光中本人曾說,這首詩是“蠻寫實的”:小時候上寄宿學校,要與媽媽通信;婚后赴美讀書,坐輪船返臺;后來母親去世,永失母愛。詩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想到祖國大陸這樣“大母親”,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開朗,就有了“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一句。

          內容上,按時間順序,從“幼子戀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后的“生死之隔”,再到對祖國大陸的感情,不斷發(fā)展的情感,逐漸上升,凝聚了詩人自幼及老的整個人生歷程中的滄桑體驗。不同階段的鄉(xiāng)愁,凝聚兩端的分別是:我——母親;我——新娘;我(生)——母親(死);我(游子)——大陸(祖國)。鄉(xiāng)愁的對象,由具體的“鄉(xiāng)”,到抽象的民族的“鄉(xiāng)”,從地域之鄉(xiāng),到歷史之鄉(xiāng)和文化之鄉(xiāng)。使“鄉(xiāng)愁”逐漸沉淀出豐富的內涵和表現力。

          詩歌在語言上純凈、清淡,淺白真率而又意味雋永!靶⌒ 、“窄窄”、“矮矮”、“淺淺”等疊音的形容詞,用來修飾中心意象,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

          這首詩在藝術風格上,一反詩人早年“現代時期”那種刻意錘字煉句、苦心經營意象和矛盾語法、追求陌生化效果以作驚人之語,在晦澀中求深奧的特點,轉而追求恬淡、圓融的美學風格。以簡代繁,以淡取勝,也算是絢爛之極,歸于平淡。

          作者簡介

          余光中(1928~2017),祖籍福建永春。1947年就讀于金陵大學外文系,翌年轉入廈門大學。同年隨父母去香港,次年到臺灣。1952年從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yè)。1957年主編《藍星》周刊。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主編《現代文學》及《文星》。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1985年返臺任教。已出版詩集《在冷戰(zhàn)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紫荊賦》《守夜人》等。

        【《鄉(xiāng)愁》的意境賞析】相關文章:

        《鄉(xiāng)愁》的意境與韻味09-19

        《鄉(xiāng)愁》意境與韻味08-23

        《鄉(xiāng)愁》的意境和韻味08-27

        《鄉(xiāng)愁》 賞析09-17

        《鄉(xiāng)愁》的賞析09-17

        《鄉(xiāng)愁》賞析09-03

        賞析鄉(xiāng)愁09-14

        鄉(xiāng)愁賞析10-28

        鄉(xiāng)愁經典賞析09-12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