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漢永遠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永遠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孫,字宋瑞,又字履善。自號浮休道人、文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永遠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天祥初名云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qū)富田鎮(zhèn))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
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狀元出身的宰相文天祥,幾百年來,受到世人的欽仰。有人贊揚他說:身任相國,扶顛持危,文天祥和諸葛亮是相同的,但他慷慨盡節(jié);舉義倡勇,殺身不異,文天祥和張巡一祥,但他位至宰相!懊嗔沂,合為—傳,三千年間,人不兩見“。這個評價是恰當?shù)。文天祥在中國歷史上,是著名的宰相,英勇節(jié)烈之士,他的事跡足以彪炳千古!
勤苦攻讀 大魁天下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出生在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xiāng)富田村的一個地主家庭。其父文儀喜愛讀書,常常手不釋卷,經(jīng)史百家,無不精研;天文、地理、醫(yī)藥、占卜等書,都廣為涉獵,在鄉(xiāng)邑中以有學問著稱。他對文天祥的教育非常嚴格,又延名師教導,因此文天祥在少年時候,已廣讀詩書,對經(jīng)史的鉆研成就尤大。
十三世紀初,蒙古族在我國北方發(fā)展、強大起來,在鐵木真(成吉思汗)的領導下,統(tǒng)—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族的汗國。蒙古貴族驅(qū)策嫖悍強勁的草原鐵騎,橫行歐亞大陸。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文天祥出生的前兩年,金朝滅亡后,蒙古發(fā)動了征服宋朝的戰(zhàn)爭,陜西、四川、朔北的許多州縣,都被蒙古軍隊所占領。后來由于蒙古大汗窩闊臺病死,諸王爭權奪利。才大部撤兵。淳祐十一年(1251年),蒙哥繼任大汗后,蒙古軍隊又大舉攻宋,在鄧州(河南鄧縣)、毫州(安徽毫縣)一帶駐扎重兵,南宋又面臨著嚴重的威脅。
對于嚴峻的時局,少年的文天祥深為憂慮。有一天,他懷著沉重的心情信步來到吉州學宮,看到歐陽修、楊邦父、胡銓這位本朝的名臣、志士的遺像,不禁肅然起敬。他暗下決心,要以他們?yōu)榘裣,作一番事業(yè)。當時戰(zhàn)火還沒有燃燒到江西來。他還能在縣學讀書。不久,他轉(zhuǎn)入白鷺書院學習。這所書院的主持人歐陽守道,道德文章都受到人們的推祟。文天祥在他的教誨下,學業(yè)大進,品德也受到鍛煉。更加成熟了。寶祐三年(1255年)文天祥二十歲那年,考中吉州貢士,取得了參加進士考試的資格。第二年,他到南宋的首都臨安(浙江杭州)應考。
在禮部的考試中,文天祥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但還應參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試。殿試的“御試策”這篇文章,主要提出四個問題;為什么天災頻繁、人才匱乏,兵力薄弱、“虜寇”入侵?文天祥運筆如飛,洋洋灑灑,一氣寫了將近一萬字。他直言論政,一針見血地指出:天災的發(fā)生是民怨招來的,從皇帝到各級官員巧取豪奪,貪而無厭,人民怎能不痛苦呢?人才匱乏的根本原因是士風敗壞,士人或追逐名利,或空談性理,對國家的恥辱和人民的痛苦漠不關心,國家重用這種人,有才能的人就被見棄了。兵力的薄弱是國家財政困難造成的,財政困難則是因為皇室、大臣和寺觀揮霍浪費,如果天下之財專供軍用,就不會兵力不足。他對這三個問題的見解都是正確的?上Φ谒膫問題,文天祥出于階級偏見,作出了惜誤的答案。他認為少數(shù)民族的入侵,是“盜賊”蜂起,也即農(nóng)民起義的結果。文章回答這些問題后,又要求皇帝采納逆耳的忠言,重視社會的公論,使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國家強盛。
黃榜張貼出來后,文天祥取上了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不幸他父親文儀去世,文天祥應在家守制,不能出仕做官。
出任地方 政績顯著
文天祥出任職事,起先是主管建昌軍(江西南城)仙都觀,這是一個閑整使。不久他奉旨除秘書省正字,這是前科狀元例行擔任的職務,主要工作是為朝廷草擬文書?闭淖种囌`。這個職務他擔任了將近兩年。在這期間,他還兼任景獻太子府教授,講解四書五經(jīng)等輿籍。文天祥開始當?shù)胤焦,是景定三?1262年)被任命知瑞州(今江西高安)。
瑞州在三年前曾經(jīng)被一支竄擾江南的蒙古兵攻破,人民慘遭殺戳。文天祥就任時,城郭蕭然,滿目瘡瘐。他“撫以寬慰,鎮(zhèn)以寧靜”,盡量讓人民養(yǎng)生休息。地方一些不法分子乘戰(zhàn)亂之后,敲詐勒索,殘害百姓?け豺溈v成性,目無法紀。文天祥抓了一些罪大惡極的,處以重刑,又公布法令,秩序根快安定下來了。估還從賦稅收入中,提出一大筆錢,刨立“便民庫‘供借貸和救濟之用。采取這些措施,老百姓受到實惠。都很感激他。在封建社會,地方官被稱為“父母官”,有教導人民之責。文天祥很注意做好這一工作。瑞州有個碧落堂,是著名詩人江萬里住過的地方。江萬里在南宋是主戰(zhàn)派,他的報國丹心很受文天祥的景仰。碧落堂巳剩下斷垣殘壁,文天祥把它修復起來。另有一個三賢堂,是奉祀余靖、蘇轍、江萬里的祠堂,也巳毀于兵災,文天祥給予重建。這些行動,目的在于發(fā)插先賢正氣,純樸教化風俗。文天祥知瑞州,時間雖只一年,卻是政績顯著,頌聲不絕。
就在這時,文天祥受到他人的攻擊誹謗,他罷官回到家鄉(xiāng)。賦閑了五年,直到咸淳五年(1269年),德高望重的江萬里和馬 廷鸞出任左、右丞相,文天祥才又被任命知寧國府(今安徽宜城)。
寧國府地處江南,本是富庶的地方,這時卻是府治殘破,只見一座荒城。更嚴重的情況是經(jīng)過戰(zhàn)亂和南宋政府的殘酷壓迫,剝削,社會經(jīng)濟凋敝,老百姓生活極為困難。文天祥接任的時候,政府已是“稅務無所取辦,惟椎剝?yōu)槊窈Α,老百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不得不首先奏請減免賦稅,同時為老百姓找一些生計,這祥,老百姓才得到喘息的機會。知寧國府才一個月,文天祥就奉調(diào)入朝。宣州父老對他依依難舍,甚至捐錢為他立生祠。他也覺得還沒有為人民做過多少事情,遽然離去,很不忍心。他寫了《宣州勸農(nóng)文》留別父老,勸告老百姓勤事農(nóng)桑,勤教子弟。咸淳六年(1270年)一月,文天祥到臨安就任軍器監(jiān),主管制造武器,又兼祟正殿說書等職。
說書是給皇帝講解經(jīng)史,備顧問應對。文天祥時常借題發(fā)揮,觸及時事,規(guī)勸皇帝,度宗皇帝昏庸無能,沉緬酒色,對文天祥的忠言根本聽不進去。當時宰相賈似道攬權,度宗稱他為“師臣”,對他言聽計從,賈似道更加威福自專,荒淫無恥,日日在他的“半閑堂”中尋歡作樂,或者在西湖上置酒泛舟。有人寫詩諷刺說:“朝中無宰相,湖上有平章!蔽奶煜閷@種現(xiàn)象非常氣憤。許多人趨奉賈似道,他則潔身自好,不和他們沆瀣一氣,又因譏責賈似道,結果被免去了所有職務。
文天祥又回到廬陵故鄉(xiāng),再次過隱士生活。咸淳七年(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建立元朝,遷都燕京,稱為大都,對南宋 的進攻也越來越劇烈。文天祥身在江湖,心存巍闕,對國家大事非常關心。他不愿在國家危急存亡的嚴峻時刻,自己卻在過山林隱逸的生活。咸淳九年(1273年),朝廷終于起用文天祥擔任湖南提刑,主管一路司法。
這時江萬里任湖南安撫大使,知潭州(湖南長沙)。文天祥到潭州拜見江萬里,兩人都非常高興。他們看到軍事重鎮(zhèn)襄陽、樊城失陷,東南受到嚴重威脅,彼此都深為國家憂慮。這一年江萬里已經(jīng)七十六歲了,他無限感慨地對文天祥說:“吾老矣,觀天時人事,當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乎“老成練達的江萬里,慧眼識英雄,看出只有文天祥這祥的人能承擔挽救國家的重任。
任湖南提刑不到一年,文天祥被任命知贛州。為家鄉(xiāng)辦事,文天祥格外勤謹。他主張對人民“不可以威刑懾,而可以義理動“所屬十縣百姓對他非常愛戴。這一年贛州風調(diào)雨顧,年成豐稔,百姓的生活還過得去,因而出現(xiàn)了“詞訟希省”“諸縣民皆樂業(yè),無持梃為盜如宿昔者”的現(xiàn)象。治安情況較好,社會安定,經(jīng)濟也有所發(fā)展。
文天祥到贛州還不到一年,元軍大舉撲向東南,打破了后方的安寧,也結束了他十五年的宦海浮沉,開始了戎馬生涯。
起兵勤王 臨危受命
(1273年)四月,元世祖忽必烈召集大臣議論對南宋進行大規(guī)模的軍事行動,單徒公履等人都認為滅亡南宋,此其時矣!于是忽必烈設立荊湖行樞密院,由史天澤,阿術,阿里海牙主駐襄陽,設立淮西行樞密院,由合丹、劉整、塔出,董文炳主持,駐正陽。他們整頓軍隊,進行出兵的準備。至元十一年(1274年)一月,準備工作就緒,由丞相伯顏、元帥阿術統(tǒng)率,由襄陽水陸兩路進攻東南,由淮西進攻淮東。襄陽的一路,經(jīng)漢水入長江,陷鄂州(今湖北武昌),又以破竹之勢,接連攻下黃州(今湖北黃岡)、蘄州(今湖北薪春)、江州(今江西九江)安慶等地。淮西的一路直取淮東,指向揚州。
鄂州陷落時,臨安受到空前的震動。這時度宗已經(jīng)病死,由他的幼子趙顯繼位,即宋恭帝。趙顯只有四歲,由太皇太后謝氏主持朝政,十二月二十一日,太皇太后下了一道“哀痛詔”,號召各路軍民起兵勤王,保衛(wèi)京師臨安。
由于南宋政治十分腐敗,政權已經(jīng)搖搖欲墜,各地文武將官大都感到元軍鋒銳,無法抵抗,因而存心觀望。響應這個號召,只有文天祥和張世杰兩人。
文天祥是第二年,(1275年)正月十三日才接到這道“哀痛詔”的。他涕泣不能成聲,決心應召勤王,挽救南宋王朝。南宋 人民本來很痛恨元軍的燒殺擄掠,只要有人倡導,就上千成萬參加勤王軍。文天祥又素孚人望,三天之間,就募集了一、二萬人。他把自己的財產(chǎn)充作軍餉,準備糧食,只要命令一到,就開向京師。
元軍繼續(xù)沿江東下,群臣、太學生紛紛要求丞相賈似道率兵抵抗。賈似道迫于形勢,不得不親自出征。他抽召各路精兵十三萬,舳艫相銜百里,于二月間到達蕪湖,和從鄂州敗退下來的夏貴會合。伯顏、阿術從江北、江南兩路夾攻,南宋水陸兩軍都遭到慘敗,賈似道乘小船從魯港逃到揚州,后來被罷了官。三月初伯顏大軍進占建康(今江蘇南京)、鎮(zhèn)江、江陰等地官吏都望風而逃,威迫臨安的形勢已經(jīng)形成,臨安第一次實行戒嚴。
這時文天祥的勤王軍集中吉州,要求從速入京。丞相王蝓非常高興,主張速召這支軍隊來拱衛(wèi)臨安。知樞密院(主管軍隊)兼參知政事(右丞相)陳宜中卻從中阻梗,說文天祥是“猖狂”,他的行動是“兒戲無益‘,要他留屯隆興府(今江西南昌)。王蝓一氣之下,離職出京去了。直到七月間,朝廷覺得臨安空虛,才頒旨催促文天祥率兵入京。八月十七日,詔令文天祥為工部尚書,兼都督府參贊軍事,八月下旬,勤王軍抵達臨安。
文天祥作了到前線和元軍決戰(zhàn)的準備,而丞相陳宜中、留夢炎卻畏敵如虎,積極策劃議和。文天祥上疏反對朝廷姑息養(yǎng)奸,并建議把東南一帶劃分為四鎮(zhèn),給地方官以實權,讓他們?nèi)ナ諒褪У。陳宜中、留夢炎不加理睬,文天祥十分憤慨。由于常州告急,平?今江蘇蘇州)受到威脅,文天祥率領勤王軍到平江前線作戰(zhàn)。
勤王軍在初次作戰(zhàn)中表現(xiàn)非常英勇,除守衛(wèi)平江外,文天祥還派出三千人支援常州;窜妼㈩I張全不能很好配合,讓勤王軍孤軍作戰(zhàn),勤王軍在兵力懸殊下,仍然夜以繼日地和元軍浴血苦斗。有一支由尹玉率領的贛州義軍共五百人,遭到元軍的日夜合圍,一直前仆后繼進行沖殺,結果除幾人沖出外,其他全部壯烈犧牲。
元軍元帥伯顏兵分三路加緊發(fā)動進攻,一路沿長江入海,取澉浦、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一路取常州,另一路由建康經(jīng)廣 德攻打余杭縣西北的獨松關。這一路是到臨安的捷徑,宋軍防御空虛,朝廷最為擔心。陳宜中、留夢炎議定調(diào)文天祥駐扎余杭,守獨松關。當文天祥回師余杭的時候,獨松關已經(jīng)失陷。伯顏親率大軍攻陷常州,全城上萬人都被殺死,只有七個人伏橋坎下才幸免于難。三路元軍很快包圍臨安,南宋朝廷或者與元軍決一死戰(zhàn),或者投降,沒有第三條路好走。文天祥和張世杰主張堅守陣地,和元軍作殊死戰(zhàn)。陳宜中一心想要議和,留夢炎看到形勢不妙,偷偷跑出臨安,后來投降了元軍。太皇太后召集大臣議事,來朝的官員只有六人,南宋朝廷已陷于極度混亂之中。
這時閩廣兩路平靜無事,江西、湖南也還有很多地方在宋朝手中,文天祥勤王軍有三四萬人,京師義民可動員二十萬,文天祥和張世杰商議,背城借一,以戰(zhàn)為守。如守不住,則分兩路到江西、兩淮活動,繼續(xù)斗爭。太皇太后和陳宜中加緊進行議和活動,派人到伯顏營中,請求稱侄納幣,準許議和,伯顏不許,求稱侄孫,也不行。太皇太后無可奈何,準備奉表稱臣,歲納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以乞求保存小朝廷。伯顏根本不讓南宋保存朝廷名義,堅持非丞相親自來請降不可,并指定于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十五日到長安鎮(zhèn)商議投降事宜。
丞相陳宜中害怕被扣留,沒敢去議降。朝廷派趙吉甫、賈余慶獻上傳國玉璽和恭帝趙顯的降表,向伯顏請降。表中趙顯已削去帝號,自稱“國主”,并“以兩浙、福建、江東西、湖南、二廣、四川、兩淮現(xiàn)有州郡,悉上圣朝”,把土地也獻出來。伯顏仍要求派宰相來接洽投降事宜。
元軍兵臨城下,太皇太后詔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兵馬,要他出來維持殘局。幾位執(zhí)政大臣在左丞相吳堅的府第計議對策,他們都認為到伯顏營中談判是非去不可的,但誰也不愿去,而屬意于文天祥。文天祥自忖國事至此,不能顧惜一身了。而且他幻想要以大義來說動伯顏退兵,終于決定挺身而出。太皇太后命文天祥和吳堅、賈余慶、謝堂等人到伯顏營中去。吳堅膽小怕事,不敢抗爭,謝堂遇事唯唯諾諾,沒有主意:賈余慶是卑鄙小人,一味奉迎元軍,以求取得新朝官位。這場尖銳的談判,勢必由文天祥來擔任主要角色。他深感自己責任重大,下定決心:不為利誘,不被威屈,不辱使命。
伯顏大營設在臨安郊外的皋亭山明因寺。文天祥到來后,昂首闊步入見伯顏。營中刀槍森列,元軍殺氣騰騰,他槐若等閑,十分坦然。伯顏首先問:“丞相來談投降的事啊?”文天祥不承認是投降,而說是來談判的。他嚴肅地說:“投降是前丞相一手經(jīng)辦的,我一概不知道。太皇太后命我為丞相,先來軍前商量。“伯顏連忙改口說:”丞相來勾當大事,這很好嘛!“文天祥直截了當?shù)貑枺骸氨境械弁跽y(tǒng),衣冠禮樂所在,北朝究竟想把它作為國家來對待呢?還是要毀它的社稷?”伯顏只好說:“皇上(指元世祖忽必烈)的詔書說得很明白:社稷必不動,百姓必不殺!
文天祥義正詞嚴地指出:“現(xiàn)在兩國丞相親訂盟好,你們應當退兵平江或嘉興,把和議情況奏聞北朝,北朝詔令下來后再作續(xù)議!
伯顏正是為了滅宋而來,怎么肯退兵呢?他露出勝利者的踞傲、驕橫的神氣,威脅著文天祥。
文天祥毫不示弱,他以高亢的聲調(diào)繼續(xù)說:“能依我所說,雙方講和,是為上策:不然南北兵禍不已,對你們也沒有好處!
文天祥的強硬態(tài)度使伯顏感到詫異,他從沒有見到宋朝的使節(jié)敢于這祥對待元軍的統(tǒng)帥,但也不相信文天祥不能屈服,聲色俱厲地恐嚇著要把他置于死地。
文天祥毫不畏懼,大義凜然地回答:“我是宋朝的狀元宰相,但欠一死報國,刀鋸鼎鑊,在所不懼!
軍營中元軍將官見到文天祥竟是這祥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都十分驚奇欽佩。伯顏和幾個將領進去商量后出來對南宋的使節(jié)說,吳堅,賈余慶、謝全等人回臨安城見太皇太后,文丞相暫留下來,大家商議完畢,即可回去。
這是伯顏的一條毒計,他對南宋大臣的情況了如指掌,吳堅、謝堂等老朽,他根本不放在眼里,文天祥聲望很高,登高一呼,從者敷萬,這對元軍是極大的威脅,如果把他放回去,就會率勤王軍抵抗,對元軍不利,因此伯顏決定把他扣留下來。
文天祥提出抗議,伯顏耍起無賴,笑而不答。文天祥憤怒地質(zhì)問:“我是為商議宋元雙方大事來的,為什么把我扣留起來?”伯顏無法正面回答,叫人把他帶到伴館中,軟禁起來。
第二天,太皇太后派吳堅等人送來降表,伯顏接受降表,南宋朝廷正式投降。文天祥被邀進軍營時,儀式已經(jīng)結束?吹竭@個情景,他怒火中燒,他痛恨滅亡宋朝的元軍,對一些大臣的颥頇無能也很氣憤,特別憎惡那些想當新貴的敗類。
備嘗艱辛 重舉義旗
宋朝一批大臣作“祈請使”,奉表到大都陛見元世祖忽必烈。文天祥也一同去,但他沒有使節(jié)的身份,形同囚徒。押解的元軍對文天祥嚴加防范,而且不時侮辱他。他們一行從臨安出發(fā),沿運河北上,經(jīng)杭縣到平江,又經(jīng)無錫、常州,走了十天才到鎮(zhèn)江。第二天,渡江到瓜州去拜見元軍元帥阿術。一些大臣竭力奉承,唯獨文天祥怒目而視,始終不發(fā)一言。阿術也看得出來,幸好沒有采取特殊的措施。文天祥和他的隨行人員千方百計準備從鎮(zhèn)江逃脫。元軍江防極嚴,所有船只都被管制。到了第九天,居然有一個船戶,敬重文丞相,甘愿冒死送他們到真州(江蘇儀征)。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里,他們從鎮(zhèn)江逃脫,來到真州。
真州守將苗再成對宋朝忠心耿耿,一心想要恢復舊河山,對文天祥的到來十分高興。他認為以丞相、樞密的威望作號召,江淮的宋朝將領同仇敵愾,要挽回頹局是大有希望的。他把考慮多時的想法告訴文天祥:兩淮兵力足以復興,只要淮東制置使李庭芝和淮西制置使夏貴能同心協(xié)力,西面佯攻建康,東面以通州、泰州軍打灣頭、揚于橋兩個元軍據(jù)點,揚州大軍進攻瓜步,真州軍隊直搗鎮(zhèn)江,各路軍隊同日行動,元軍顧此失彼,只要拿下建康,鎮(zhèn)江,兩浙元軍盤有退路,伯顏可以生擒了,文天祥聽了,喜不自制,認為中興機會在此一舉。他連忙寫信給李庭芝,夏貴和各州郡將領。這個戰(zhàn)略是正確的,如能實行,可以沉重打擊元軍,但它巳無法實現(xiàn)了,因為前幾天夏貴已經(jīng)投降,而李庭芝不相信文天祥這祥的重要人物在元軍的嚴密戒備中竟能逃脫,認為他是被放出來賺城的奸細,并移文真州要苗再成加以殺害,苗再成懷疑此事,怕錯殺忠良,只是把文天祥一行十二人騙出城去,叫他們自找生路。
“誤把忠良按劍猜”,被自己人懷疑比被敵人侮唇更難忍受,文天祥痛苦的心情到了極點,他們打算到揚州去和李庭芝說個清楚。也有人反對,說到揚州正好送上虎口。最后他們決定不去揚州。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才從高郵、泰州到了通州(今江蘇南通)。
通州守將楊師亮對文天祥熱情接待,讓他到州衙好好休息。兩個多月來,頰沛流離,這時才能過著比較安定的日子。文天祥把他從寓開臨安到達通州一路上所寫的詩一百多首,編了集子叫《指南錄》,表示心向南方,矢志不移。他還寫了一篇序,敘述自己從離開平扛府入衛(wèi)獨松關到出使北營,鎮(zhèn)江脫險、歷盡艱辛到達通州的經(jīng)過,這不僅是他的一篇簡要的自傳,‘也是極其寶貴的歷史資料。在通州,文天祥獲得一個使他異常興奮的消息:吉王趙罡、信王趙昺在駙馬都尉楊鎮(zhèn)等人的護衛(wèi)下,到溫州重新建立朝廷,挽狂瀾于既倒。陸秀夫,張世杰等也到溫州來。陳宜中本來就逃到了溫州。文天祥由海路到溫州來朝覲二王。從通州揚帆出海時,文天祥佇立船頭,口占七絕一首:“幾日隨風北海游,回首揚于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霸娭斜硎舅闲械某嘧又暮屠^續(xù)戰(zhàn)斗的決心。
經(jīng)過十三天,船從臺州(浙江臨海)靠岸。文天祥由陸路趕到溫州,原來二王巳把大元帥府移到福州。文天祥寫了奏章,派 人星夜送福州行在。主持朝政的陳宜中也派人來溫州,和文天祥商議吉王即帝位事宜。有了皇帝,就象征著宋朝的存在,文天祥完全贊同,并上書勸進,自己暫留溫州候命。
吉王在福州登極,改元景炎,他就是端宗皇帝。信王晉封為衛(wèi)王。陳宜中任左丞相兼樞密使,張世杰為樞密副使,陸秀夫為直學士,文天祥為觀文殿學士、侍讀,朝廷召他立即到福州來。
文天祥脫險來到溫州的消息傳開后,在浙、閩各地的同僚、舊部,不少人趕來溫州和他商議重舉義旗的事。他們準備在浙閩發(fā)展水軍,如能擁有幾百艘海船,則可望收復江淮、浙東失地。楊師亮可在通州一帶策應。文天祥把這一計劃寫信報告陳宜,陳宜中并不熱心,計劃無法執(zhí)行。文天祥親自來到福州,朝廷授予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等職。他沒有受命,主要原因是他不滿左丞相陳宜中的為人行事。臨安被圍時,陳宜中悄然出走,收復浙東,淮東的計劃,又未被采納,這是陳宜中的私心在作怪。因為兩漸是陳宜中為宰執(zhí)大臣時失去的,他想依靠張世杰收回,不讓文天祥得此功勞。宋朝一向重文輕武,張世杰是武將,他收復兩浙,也不可能掌握朝廷大權,陳宜中仍然可以穩(wěn)坐在左丞相的位置上,如果文天祥收復兩浙,成為中興功臣,原來又曾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就很可能獨操朝廷威柄。文天祥是洞察陳宜中這個心計的,因此他上表力辭,朝廷只好改任他為樞密使,同都督諸路軍馬。陳宜中以私心誤大事,南宋末年國家艱危,大臣不能同心同德對付敵人,這就注定了他們必然失敗。
文天祥打算到廣州招集兵馬,作北伐的準備。這時元軍進行新的部署,分數(shù)路向南進攻。一路攻占浙閩州縣,一路進兵江,另一路由鄂州南下,取潭州,廣州守將投降元軍,開督府于廣州的計劃無法實現(xiàn)了。
景炎元年(1276年)七月十三日,文天祥到達南劍州(福建南平),這是閩北軍事要地,素有“八閩屏障”的稱號。文天祥在這里組織督府軍,來投效的既有富有謀略的人士,也有久歷戎旅的戰(zhàn)將。開府南劍,規(guī)模、聲勢比在贛州組織勤王軍大得多。
十月,塔出、李恒率領的元軍連陷江西許多州縣,朝廷命文天祥出兵汀州。十一月,督府人員大都采到汀州,文天祥作了部署,派遣趙時賞、趙盂榮取道石城,攻克寧都:派吳浚駐屯瑞金,相機攻取雩都,劉洙在江西策應,鄒飄在寧都起義,里應外合。不幸鄒飄起義失敗,幾個首領遇難,計劃遭到挫折。
這時間刺罕、董文炳率領元軍越仙霞嶺進入福建,陷建寧府(福建建甌),南劍被圍。知南劍州王積翁棄城逃到福安府(即 福州,這時升為府),南劍落入元軍手中。南劍淪陷,行都福安失去屏藩,受到很大威脅。這時宋軍尚有十七萬人,民兵三十萬,還有戰(zhàn)斗經(jīng)驗豐富的淮兵一萬,如果有得力將領指揮,有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元軍在閩江中游決戰(zhàn),誰勝誰負還難預料。
但朝廷無人下這個決心,陳宜中、張世杰驚惶失措,匆匆護送端宗和衛(wèi)王登舟入海,福安隨即陷落。此后,南宋小朝廷設在船上,成為海上的流亡政府。起先船泊泉州港。泉州勢力最大的是阿刺伯商人蒲壽庚。他居住中國幾十年,當上市舶司使,看到 元軍勢大,投降元軍。南宋船艦在泉州站不住腳,開向廣東潮州,不久又移師惠州甲子門(今海豐縣東面?)。從此南宋政府再沒有在大陸上行使中央政府的權力。
閩北、閩東、閩南相繼陷落后,江西局勢也繼續(xù)惡化,這給處于閩西的文天祥增加很多困難。元軍統(tǒng)帥李恒看到文天祥的困境,派降將吳浚來勸降;文天祥宣布吳浚的罪行,果斷地把他處死。督府軍中也有一些人動搖,文天祥正以軍法,局面才穩(wěn)定下采。
景炎二年(1277年)二月,文天祥率督府軍移屯梅州(今廣東梅縣)。五月,經(jīng)過一番整頓后,主力越過梅嶺,開展收復江西的戰(zhàn)役。勤王軍舊部和各地義民紛紛起來和督府軍相呼應,江西的抗元斗爭掀起了高潮。樂安人何時招集一支義軍攻克了崇仁縣。文天祥的大妹夫吉州龍泉縣令孫桌組織本縣人起事,收復了縣城。另一個妹夫彭震龍收復永新縣城。攸縣人吳希爽等在湘贛邊境起義,攻克袁州萍鄉(xiāng)縣。
在這個有利形勢下,文天祥率主力一舉攻克了贛州會昌縣,接著又取得了雩都大捷,并乘勝攻克興國縣,移督府于興國。
一連串的勝利,對各地義兵鼓舞很大。分寧、武寧、建昌三縣豪杰派人來要求文天祥指揮。臨川、洪州、袁州,瑞州義兵也來請求受督府節(jié)制,抗元聲勢越來越大。
文天祥對軍事作了一番布置:派遣督府參謀張汴率領主力部隊直逼贛州城:鄒楓率贛縣義兵攻永豐、吉水,黎貴達率吉州所屬各縣義兵收復泰和。這時贛州所屬各縣已全部克復,元軍被困守在贛州孤城之中,吉州所屬八縣恢復了四個縣。督府軍大有席卷贛南之勢。
湖南的抗元斗爭也日趨激烈。衡山、湘潭、攸縣,新化、安化、益陽、寧鄉(xiāng)等縣,都被當?shù)亓x軍攻克。
元軍從襄陽東下以后,沒有遇到這祥的軍民聯(lián)合抵抗的局面。元軍非常緊張。立即采取對策,開展大規(guī)模的攻勢。八月間,李恒率精銳部隊兼程來贛南阻遏宋軍的攻勢。黎貴達率領督府軍一千多人和民兵數(shù)千在泰和同元軍遭遇,民兵沒有作戰(zhàn)經(jīng)驗,很快就潰散了。鄒飄在水平聚集兵民數(shù)萬,也被元軍所敗。督府軍都是步兵,元軍以鐵騎沖擊,往往很難抵抗,數(shù)萬軍隊,經(jīng)過幾次戰(zhàn)斗,已被擊潰大半。在興國的督府,兵力不多,文天祥只好帶著他們撤退。李恒在背后緊緊追趕,文天祥且戰(zhàn)且退,張汴,趙時賞、劉洙等將領都壯烈犧牲。督府軍幾乎全軍覆沒。
文天祥在江西失敗的同時,南宋流亡政府從惠州甲于門轉(zhuǎn)移到淺灣(今廣東饒平南澳島),元軍水兵進攻淺灣,張世杰率部 和元軍進行一場惡戰(zhàn),沒能挫敗元軍的攻勢。陳宜中、陸秀夫、張世杰護衛(wèi)端宗先后逃到秀山(珠江虎門內(nèi)的虎頭山),井澳和 鋼洲(廣州灣口外海中)。左丞相陳宜中對大局絕望,自己逃往占城(現(xiàn)越南境內(nèi))。端宗在鋼洲病逝,張世杰、陸秀夫立八歲的衛(wèi)王趙昺繼位,陸秀夫代陳宜中為左丞相,張世杰為樞密副使,文天祥仍為樞密使。陸、張在日暮途窮的情況下,對宋朝仍忠 心耿耿。他們覺得鋼洲也不安全,把行朝移到新會縣南八十里大海中的崖山,這是南宋朝廷最后落腳的地方。
文天祥率領督府軍余部,到南嶺過冬后,到處尋訪行朝的消息,終于知道行朝在崖山。朝廷加封文天祥為太保、信國公。
他先是在海豐活動,不久移督府于潮陽。正當文天祥籌劃以潮、惠為依托收復附近失地的時候,元軍水陸兩路進攻潮州。為了避其鋒銳,文天祥帶督府軍退入山中。元軍統(tǒng)帥張弘范的弟弟張弘正率二百輕騎緊緊追趕,到五坡嶺時,文天祥不幸被俘。他服冰片自殺,但沒有成功。督府軍的將領不是被俘,就是犧牲,督府軍從此瓦解了。
浩然正氣 丹心永存
文天祥押解到張弘范的大營中,元軍將官威脅文天祥,要他向張弘范下跪。文天祥厲聲回答:“能死不能跪!”張弘范在皋山伯顏大營中見到文天祥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知道要強迫他下跪是辦不到的。有人提出把他殺掉,張弘范沒有權力殺死這個宋朝的丞相、樞密使,只好說:“殺了他倒成全他得到忠義的美名,以禮相待才能顯出我寬宏大量,不能殺!彼H自為文天祥解縛,并好言相慰,優(yōu)禮有加。文天祥只要求給他一把劍,以自刎殉節(jié)。張弘范對他嚴加防范,不敢把他監(jiān)禁在潮陽,而是囚在一艘海船中,四周不斷有元軍水兵巡邏。
祥興二年(1279年)正月,張弘范率水陸兩路元軍直趨崖山,準備消滅南宋流亡政府。文天祥也被押解到崖山來。
珠江口外,零丁洋上,醞釀著一場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大規(guī)模海戰(zhàn)。就宋元雙方兵力而論,宋軍還略占優(yōu)勢,張世杰的船隊有大小船艦一千余艘,其中有不少巨大的海上樓船,將官兵民共二十余萬。元軍共有大小船只八百余艘,而且有二百艘迷失航向,還沒有到達厘山。張弘范看到宋軍的陣勢,感到這場戰(zhàn)斗沒有必勝的把握,他決定必須智取,盡量避免力敵。
張弘范發(fā)現(xiàn)元軍中一個姓韓的軍官是張世杰的外甥,就派他去勸降,遭到張世杰的拒絕。張弘范竟派李恒元帥到文天祥船中,請他寫信向張世杰招降。文天祥他奮筆疾書,頃刻間寫了一首七言律詩交給李恒,這就是那首著名的《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零雨打萍;士譃╊^說皇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是對元軍勸降的有力回答,李恒無可奈何地拿了這首詩向張弘范復命。張弘范看到這首大義凜然的詩篇,不覺贊嘆說:“好人好詩”。
崖山?jīng)Q戰(zhàn)已經(jīng)不可避免,雙方都在準備。其實元軍有不少弱點:一是兵力較少,二是北方士兵慣于馳馬平野,一登上船就頭昏目眩,嘔吐不止,戰(zhàn)斗力大大削弱:三是船工大都是南方人,心向南方,只要形勢轉(zhuǎn)變,他們是會站到宋軍方面來的。由于近年來張世杰多次失利,他的戰(zhàn)略思想和采用的戰(zhàn)術,都是小心翼翼,力求穩(wěn)當。決戰(zhàn)前,他竟把大船都連結起來,這祥就只能守不能攻,失去了靈活性。
二月初六日,決戰(zhàn)這一天終于到來了。張弘范把元軍船隊分為四隊,向宋軍船隊南北夾攻,宋軍士兵全力抵抗,也無法扭轉(zhuǎn)被動挨打的局面,元軍士氣旺盛,兩軍船只靠近時,紛紛登到宋軍船上,只見宋軍船只繩斷旗落,陣勢大亂。張世杰看到大勢已去,下令砍斷繩纜,突圍出去。戰(zhàn)斗從中午到黃昏,宋軍許多船只已被元軍俘獲。張世杰特別擔心皇帝趙昺的座船,派人駕小船接趙昺到他的帥船中。保護皇帝的陸秀夫擔心混戰(zhàn)之后,來人真?zhèn)文,沒有讓接去;实圩^大,突圍不出,陸秀夫怕靖康故事的重演,他首先叫妻子兒女跳海自盡,又回頭對趙昺說:“國事至此,陛下應當殉國。德枯皇帝(恭帝趙顯)被俘,“受辱已甚,陛下不能再受辱!闭f罷即背負九歲的趙昺跳海壯烈殉國。張世杰率一百多艘船只突圍出去,其余八百多艘都被元軍俘獲。而張世杰突圍后,遇到一場翻江倒海般的大颶風,許多船只沉沒海中。將士要他上岸暫避,被他拒絕,終于墮水犧牲。自此,南宋王朝滅亡。
文天祥自始至終觀察著這場崖山?jīng)Q戰(zhàn),起初,他多么希望張世杰能打一場扭轉(zhuǎn)乾坤的戰(zhàn)斗,事態(tài)卻按照他預見的最壞的結局發(fā)展,使他痛心疾首,無以復加。他在《集杜詩。南!沸蛑姓f:“崖山之敗,親所目擊,痛苦酷罰,無以勝堪,時日夕謀蹈海,而防范不可出矣!“他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坐北舟中,向南慟哭“,他把崖山失敗比作趙長平軍被秦將白起坑殺,把宋朝的失敗歸咎于奸臣誤國。
三月中旬,文天祥被押解到廣州,他正等待著元朝中央政府給他處死的命令,沒有想到張弘范對他更加優(yōu)待。在慶宴會上,張弘范向文天祥敬酒說:“宋朝已亡,忠孝之事盡矣。文丞相如能改心易慮,以事大宋的忠心事大元,大元賢相,非丞相而誰?“文天祥沉痛地回答:”國亡不能救,作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懷有二心茍且偷生?“張弘范勸降失敗,向忽必烈上了奏章。忽必烈命令把文天祥押來大都。
至元十六年(1279年)四月二十二日,文天祥離開廣州,被押送大都。一同被押北上的還有行朝官員鄧光薦,他們一路上論 詩談史,雖然身為囚徒,并不垂頭喪氣,還想有朝一日能夠東山再起。
他們從廣州經(jīng)英德、曲江,越梅嶺進入江西南安(大庚),改走贛州水路,經(jīng)贛州、吉州、隆興,從湖口入鄱陽湖,進入長 江后顧流東下,經(jīng)安慶、池州、魯港,采石磯,六月十二日到達建康。在建康逗留了兩個多月。在建康,文天祥為鄧光薦編了 詩集,取名《東海集》,意為應象魯仲連那祥,寧蹈東海而死,義不帝秦,反映了他們寧死不向元朝統(tǒng)治者屈服的決心。到建 康不久,鄧光薦就病了,往后文天祥要獨自北上。兩位志士要分手時,鄧光薦依依不舍地寫下了一闋《念奴嬌。驛中官別》,贈送文天祥: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斗?照J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萬里,屬扁州齊發(fā)。正為鷗盟留醉恨,細看濤生云滅。睨柱吞贏,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fā)。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這闋詞贊揚了文天祥壯志凌云、百折不回的精神,也為他生不逢時、天不我助而無限惋惜。文天祥也步原韻奉和了一闋:乾坤能大,算蛟龍原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更那寒蟲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堪笑一葉飄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fā)。鏡里朱頗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向江山回首,青山如發(fā)。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文天祥在這闋詞中,表明了自己的心跡。盡管迭遭挫折,最后失敗,仍然要做英雄人物,不向元政府低頭。雖然人形憔悴,而丹心不改。八月二十四日,他繼續(xù)北上,從建康經(jīng)揚州、高郵、淮安、徐州、新濟州(今山東濟寧)、河間,保州(今河北 保定),十月初一日晚上,到達大都。
起初,元朝政府把文天祥安置在會同館里,這里是接待投降官員的。管理人員以美酒佳肴款待,視為上賓,接著,勸降的人接踵而來,而第一個來勸降的就是留夢炎,此人與文天祥都是南宋狀元,官至丞相。他在臨安危急時棄官逃走,降元后,任元朝禮部尚書。文天祥見到留夢炎疾惡如仇便厲聲斥罵,留夢炎只得窘然退下。隨后是瀛國公趙顯,即德祐皇帝,他已被元朝削去帝號,封瀛國公。只有九歲的趙顯當然不懂得如何勸文天祥投降,元朝統(tǒng)治者是想利用君臣關系來制服文天祥。文天祥見到趙顯,跪下痛哭流涕,連聲說:“圣駕請回”,趙顯只好快快而去。
元朝權傾朝野的平章政事阿合馬親自來勸降。阿合馬高踞堂上,要文天祥下跪。文天祥昂首挺立,義正詞嚴地說;南朝宰相見北朝宰相,怎么能跪?阿合馬見文天樣威武不屈,便譏諷地說:“那你怎么會來到這里呢?”,文天祥正言厲色答說:“南朝如果早用我做宰相,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不會來北方了”。阿合馬無言答對,色厲內(nèi)在地環(huán)顧左右說“這個人生死由我……”。文天祥立即打斷他的話,高叫:“亡國之人,要殺便殺,說什么由不由你!”。阿合馬毫無辦法,元政府只好把文天祥押到兵馬司衙門囚禁起來。十一月初五日,孛羅丞相召文天祥到樞密院,再一次勸降。文天祥回答說:“我盡忠于宋朝,宋亡只求速死!憩F(xiàn)出他忠貞不二。孛羅又說:“你們丟掉君王(趙顯),另立二王(趙昰、趙昺),算什么忠臣?”,文天祥答:“社稷為重,君為輕!必昧_再問:“那你干出什么功績了?”文天祥答:“做一天臣子盡一天責,談何功績!”,又說:“現(xiàn)在只有一死,不必再說什么!”
元朝政府知道文天祥是錚錚鐵漢,不能易其心志,于是在牢獄中折磨他。文天祥安之若素,在獄中編自己的詩集《指南后 錄》,又集杜詩二百首,并作題記,這些題記是很有價值的南宋末年歷史資料。
土牢寬八尺,深三丈二尺,四面都是土墻,只有一個很小的門戶,冬天陰冷,夏天悶熱。有一年夏天,下了傾盆大雨,牢 房積水盈尺,水退以后,炎熱逼人,空氣中充滿著濕味,霉味,臭味,簡直使人無法忍受,文天祥居然無災無病,活了下來, 他自己也覺得奇怪。忽然他悟出了真諦:因為自己有精神上的修養(yǎng),這就是孟子所說的“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這種浩然之氣,就是天地間的正氣。有這種正氣,就可以戰(zhàn)勝種種邪氣。于是文天祥提筆寫下了他那篇氣壯山河、千古不朽的《正氣歌》。
元政府一些官員想利用文天祥的聲望來鞏固對南方的統(tǒng)治,又有人提出繼續(xù)勸降。另一些則反對,認為文天祥不死,是留 下一個后患。元朝最高統(tǒng)治者還沒有下最后的決心。至元十九年(1282年)八月,元世祖忽必烈在和大臣議事中問道:“南方,北方宰相誰是賢能?“群臣奏稱:”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昂霰亓蚁轮I,將給文天祥高官顯位,又下令兵馬 司優(yōu)待文天祥,給上等伙食。文天祥拒絕元朝政府給他的優(yōu)待。
這時北方傳說中山府(今河北保定)有人聚眾數(shù)千人,準備打進大都,劫走文丞相。朝廷立即下令戒備。對于文天祥的處置,也到了最后決定的時刻了。十二月初八日,元世祖忽必烈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來到皇宮大殿上,長揖不跪,侍衛(wèi) 官強行他下跪,他仍昂首挺立。忽必烈對文天祥說:“你在這里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慮,以臣事宋朝的忠心事我,當令你在中書省有一坐處(意即當宰相)!
文天祥堅定地回答:“天祥是大宋狀元宰相,宋朝滅亡,只求速死,不當久生!薄安辉府斣紫嗑彤敇忻堋!焙霰亓颐藗髟挕!安荒墚敗薄N奶煜楹敛缓鼗卮!澳阍敢庠趺聪?”“但求一死足矣!”忽必烈無可奈何,只得命人把他帶回兵馬司監(jiān)獄。十二月初九日,這是文天祥就義的日子。這一天,元朝政府派來監(jiān)斬官,率領士兵和樂隊到兵馬司監(jiān)獄來,頓時金鼓齊鳴。文天祥神情泰然地對獄卒說:“我事畢矣!”即被帶上刑具。押到柴市。到了刑場,文天祥問旁邊的老百姓。哪邊是南方?遂即向南打拜了兩拜,從容就義,終年四十七歲。文天祥被殺后,大都街頭巷尾,時常傳出哭泣的聲音。
就義的第二天,文天祥的夫人歐陽氏來收領遺體,在衣帶間發(fā)現(xiàn)這祥一篇附有序言的贊:吾位居將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軍敗國辱,為囚虜,其當死久矣!頃被執(zhí)以來,欲引決而無間。今天與之機,謹向南百拜以死。其贊曰:孔日成仁,孟日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宋丞相文天祥絕筆。
文天祥一生剛直不阿,以國為本、高風亮節(jié),深受歷代人民敬仰。清代秦簧詩云:“破碎河山余正氣,英靈風雨護荒丘!
人物生平
忠鯁不屈
清人繪文天祥像,取自1905年2月《國粹學報》文云孫(后改名天祥),字天祥,于南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1236年6月6日)出生在江南西路吉州廬陵縣淳化鄉(xiāng)富田村(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qū)富田鎮(zhèn))人,是父親文儀與母親曾氏的長子。富田文氏,本為四川成都人,后移居廬陵。
據(jù)史料記載,文天祥相貌堂堂,身材魁偉,皮膚白皙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時,看見學宮中所祭祀的鄉(xiāng)賢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畫像,謚號都有“忠”字,便為此高興,羨慕不已,說道:“如果不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
寶祐四年(1256年),二十一歲的文云孫參加科舉考試,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宋理宗在位日久,倦怠政事,文云孫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文章洋洋灑灑一萬多字,沒有草稿,一氣呵成。理宗覽后,親自選拔他為進士第一?脊偻鯌肷献嗾f:“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鑒,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以為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庇谑,成為狀元的文云孫改名文天祥,改字為宋瑞(又字履善)。中舉不久后,因父親逝世,文天祥回家守喪。
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軍分兵三路,大舉南侵,宦官董宋臣建議理宗遷都。朝臣無人敢非議,唯有時任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的文天祥上書,請求斬殺董宋臣,以統(tǒng)一人心。因建議不被采納,就自請免職回鄉(xiāng)。后逐漸升官至刑部侍郎。此時董宋臣又升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書一一列舉他的罪行,也未被回復。在之后,文天祥出外知瑞州(今江西高安),改授提點江南西路刑獄,再升尚書左司郎官,多次遭臺官議論而被罷職。后來,文天祥奉命掌理軍器監(jiān)兼權直學士院。宰臣賈似道稱自己患病,請求致仕,用以要挾理宗,詔令沒應允。文天祥起草制誥,文辭中多有諷刺之語。當時起草誥命的內(nèi)制沿襲要呈文稿審查,文天祥沒有寫,賈似道不悅,指使臺臣張志立彈劾文天祥,將其罷免。到此時,文天祥已經(jīng)幾次被斥責,于是援引北宋錢若水的例子致仕,當時他才三十七歲。
咸淳九年(1273年),文天祥被起用為提點荊湖南路刑獄,因此見到了前宰相江萬里。江萬里平素就對文天祥的志向、氣節(jié)感到驚奇,同他談到國事,神色憂傷地說:“我老了,觀察天時人事應當有變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擔任治理國家的責任,不就是在你嗎?望你努力!
率軍勤王
文天祥畫像,清葉衍蘭繪]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知贛州(今江西贛州)。期間“諫諍有風烈,治郡持節(jié),廉明有威”。
德祐元年(1275年),長江上游告急,宋廷詔令天下兵馬勤王。文天祥捧著詔書流涕哭泣,派陳繼周率郡里的志士,同時聯(lián)絡溪峒蠻;派方興召集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的士兵,各英雄豪杰群起響應,聚集兵眾萬人。宋廷得知此事,命文天祥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撫使的身份率軍入衛(wèi)京師臨安府。他的朋友制止他說:“現(xiàn)在元兵分三路南下進攻,攻破京畿,進迫內(nèi)地,你以烏合之眾萬余人赴京入衛(wèi),這與驅(qū)趕群羊同猛虎相斗沒有什么差別!蔽奶煜榇鸬溃骸拔乙仓朗沁@么回事。但國家養(yǎng)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衛(wèi),我為此深感遺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將會有聽說此事后而奮起的。依靠仁義取勝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業(yè)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國家就有保障了!
文天祥性格豁達豪爽,平生衣食豐厚,聲伎滿堂。到這時,痛心地貶損自己,把家里的資產(chǎn)全部作為軍費。每當與賓客、僚屬談到國家時事,他就痛哭流涕,撫案說道:“以別人的快樂為快樂的人,也憂慮別人憂慮的事情,以別人的衣食為衣食來源的人,應為別人的事而至死不辭!
主要作品
文天祥生平著作甚豐。除對策、封事等外,文天祥在百忙中不卻友人之所托,寫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志銘,壽序、贊、頌、祝辭、書、啟、跋等各種不同形式的文體。此外,詩、詞最多,除了《指南錄》和《指南后錄》和《吟嘯集》外,還有《集杜詩》200首以及《十八拍》和少量的詞等。此外還有在抗元前的部分詩稿。
《文氏通譜·信國公遺翰》記載:“信公遺稿,在元時類集五十卷。公(文天祥)之孫(文)富刻板傳世,經(jīng)兵燹不全。”文富編輯的50卷本也非全集。《綱鑒易知錄》說:文天祥“居獄四年,忠義之氣,一著于詩歌,累數(shù)十百篇。至是兵馬司籍所存上之,觀者無不流涕悲慟”。據(j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載,文天祥生平有《文山隨筆》數(shù)十大冊,后丟失。元朝時,其鄉(xiāng)人搜訪其作品,編為前集32卷,后集7卷,世稱“道體堂刻本”。今所見的文天祥文集有大量明、清時期的刻本。
文天祥在從政與戎馬外,亦深愛書法、繪畫。他對歷代書法名碑帖皆有瀏覽并臨摹。其字如其人,書作清疏挺竦,俊秀開張,筆筆有法,十分精妙,所見者皆起敬起愛。對紙墨之微,十分講究,亦皆不茍。清人吳其貞在《書畫記》中說,其書法“紙墨所健,是為白鹿紙也。書法清癯,使人心目爽然”,但凡見者,“懷其忠義而更愛之”。傳世書跡有《小青青詩卷》、《篆玉帶硯銘》、《瑞陽帖》、《諸割》、《木雞集序卷》、《謝昌元座右辭卷》(一作《謝昌元座右自警辭》)、《虎頭山詩》與《上宏齋帖》等。
【永遠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相關文章:
大漢永遠的民族英雄文天祥01-29
民族英雄文天祥生平介紹04-03
像文天祥一樣的愛國民族英雄12-08
文天祥介紹04-19
文天祥除夜07-04
文天祥的介紹11-10
文天祥的影響04-15
文天祥的作者04-16
文天祥的生平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