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望岳杜甫的譯文

        時間:2023-06-20 17:46:44 惠嘉 望岳 我要投稿

        望岳杜甫的譯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岳杜甫的譯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望岳杜甫的譯文

          原文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創(chuàng)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不羈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這首詩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注釋

          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岳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里指對泰山的尊稱。夫:讀“fú”。句首發(fā)語詞,無實在意義,語氣詞,強調(diào)疑問語氣。如何:怎么樣。

         、讫R、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內(nèi),后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qū)。青未了:指郁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青:指蒼翠、翠綠的美好山色。未了:不盡,不斷。

          ⑶造化:大自然。鐘:聚集。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

         、汝庩枺宏幹干降谋泵妫栔干降哪厦。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鋸埖恼f法。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曉:黃昏和早晨。極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曉與黃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蕩胸:心胸搖蕩。曾:同“層”,重疊。

         、蕸Q眥(zì):眥:眼角。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由于極力張大眼睛遠望歸鳥入山所致。決:裂開。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⑺會當:終當,定要。凌:登上。凌絕頂,即登上最高峰。

          ⑻。盒稳菰~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岳”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fā)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語氣助詞,這里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chuàng),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可謂匠心獨具。

          接下來“齊魯青未了”一句,是經(jīng)過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沒有從海拔角度單純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崒刺云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的地理特點,在寫其他山岳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岳樓》特別提出這句詩,并認為無人能繼。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腳。一個“鐘”宇把天地萬物一下寫活了,整個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被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現(xiàn)象,可詩人妙筆生花,用一個“割”字,則寫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種主宰的力量,這力量不是別的,泰山以其高度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這里詩人此用筆使靜止的泰山頓時充滿了雄渾的力量,而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在此得到顯現(xiàn)。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皼Q眥”二字尤為為傳神,生動地體現(xiàn)了詩人在這神奇縹緲的景觀而前像著了迷似的,想把這一切看個夠,看個明白,因而使勁地睜大眼睛張望,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現(xiàn)得更為形象鮮明!皻w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

          末句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寫詩人從望岳產(chǎn)生了登岳的想法,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聯(lián)號為絕響,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寫出了雄視一切的雄姿和氣勢,也表現(xiàn)出詩人的心胸氣魄!皶敗笔翘迫丝谡Z,意即“一定要”。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眾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進行對比,表現(xiàn)出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 這就是這兩句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的原因。正因為泰山的崇高偉大不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極頂?shù)南胪旧恚斎灰簿邆淞穗p重的含義。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tǒng)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構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托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更以后出之作難以企及。

          杜甫思想介紹

          用杜甫自己的話來說,“窮年憂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濟時肯殺身”,是他的一貫精神。他拿這些來要求自己,也用以勉勵朋友。他表彰元結說,“道州憂黎庶,詞氣浩縱橫!彼麑牢湔f,“公若登臺輔,臨危莫愛身。”他對裴虬也說,“致君堯舜付公等,早據(jù)要路思捐軀!闭沁@些進步思想,形成了杜甫那種永不衰退的政治熱情、堅忍不拔的頑強性格,和胸懷開闊的樂觀精神,使他成為我國歷史上政治性最強的偉大詩人。當然,這和他的接近人民的生活實踐也是分不開的。

          杜甫出生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傳統(tǒng)的官僚世家,家庭給予杜甫正統(tǒng)的儒家文化教養(yǎng)和務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雄心。所以杜甫稱做官是他們家族的“素業(yè)”——世代相襲的職業(yè),他的各種文化教養(yǎng)以及以后的種種行為都是在為追求仕途事業(yè)和為官行道相聯(lián)系。如他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寫道“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就是一種企望入仕,在仕途大業(yè)中實現(xiàn)自己“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抱負,即渴望在社會實際工作中建功立業(yè),兼濟蒼生。三十五歲以前,是杜甫的讀書和壯游時期。正當開元盛世,杜甫的經(jīng)濟狀況也較好,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時期。從二十歲起,他結束了書齋生活,開始了為時十年以上的“壯游”。在這長期的壯游中,杜甫接觸到我們祖國無比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和壯麗河山,不僅充實了他的生活,也擴大了他的視野和心胸,為他早期詩歌帶來相當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锻馈吩娍蔀榇!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正流露了詩人對一切事業(yè)(包括創(chuàng)作在內(nèi))的雄心壯志。但由于這種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現(xiàn)實,因此,作為一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這只是他的創(chuàng)作的一個準備時期。

          杜甫走向現(xiàn)實主義,是從第二期(三十五到四十四歲)十載長安的困守開始的。這是安史之亂的醞釀時期,當權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杜甫不僅不能實現(xiàn)他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抱負,而且開始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屈辱生活,以至經(jīng)常挨餓受凍:“饑餓動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懸百結。”在饑寒的煎熬下,杜甫也曾經(jīng)想到退隱,作一個“瀟灑送日月”的巢父、許由,杜甫沒有回避艱苦,還是堅決走上積極入世的道路。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漸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從而寫出了《兵車行》《麗人行》《赴奉先詠懷》等現(xiàn)實主義杰作。杜甫也曾有這樣的詩句“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功名圖麒麟,戰(zhàn)骨當速朽!庇秩纭罢煞蛩姆街荆部赊o固窮”等,這些詩句無一不反映出杜甫身上那種渴望濟世揚名,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懷大志,但是杜甫的這種理想和抱負建立在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憂患意識之上的。十年困守的結果,使杜甫變成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這才確定了杜甫此后生活道路和創(chuàng)作道路的方向。

          從四十五歲到四十八歲,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賊與為官時期。這是安史之亂最劇烈的時期,國家岌岌可危,人民災難慘重,詩人也歷盡艱險。安史之亂是帶有民族矛盾性質(zhì)的,當時進行的戰(zhàn)爭乃是有關國家存亡的自衛(wèi)戰(zhàn)爭。因此杜甫對待戰(zhàn)爭的態(tài)度也就和以前不同,不是反對,而是積極號召。他哀悼那為國犧牲的“四萬義軍”,他告誡文武官吏要“戮力掃攙槍”,他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一方面還是勉勵人民參戰(zhàn)。由于深入人民生活,并投入實際斗爭,這就使他寫出了《悲陳陶》《哀江頭》《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馬》和“三吏”、“三別”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愛國精神的詩篇,并達到了現(xiàn)實主義的高峰。如他的詩歌《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在這首詩歌當中,詩人站在岳陽樓上,通過遠眺,想到了兵荒馬亂、戰(zhàn)火紛飛的社會狀況,從而憑依窗軒,胸懷家園,不禁涕淚交流。又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倍谶@首詩中,由于聽到朝廷收復失地的消息而驚喜若狂。這兩首詩都是杜甫流落漂泊之時所作。由于安史之亂,社會顯得一片狼藉,所以杜甫無時不期望著能夠平息叛亂,社會歸于安定。因此當他想到國家遭殃,戰(zhàn)火不熄,生靈涂炭的時候就流淚不止,而當聽說官軍收復了薊北,于是又喜極而泣,不能自抑?梢,杜甫的憂來自于國家,喜亦是來自于國家,這就是儒家知識分子身上所具有的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759年七月,杜甫棄官于這年年底到達成都,在成都西郊蓋了一所草堂,開始他最后一期“漂泊西南”的生活。在漂泊的十一年中,他經(jīng)常過著“生涯似眾人”的日子。他愛和勞動人民往來,而憎厭官僚,所以說:“不愛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歸茅宇,旁舍未曾嗔!倍鸥Φ纳钊匀缓芸啵谒攀赖哪且荒,還因為避臧介之亂而挨了五天餓?少F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論怎樣苦,也不論漂泊到什么地方,他總是在關懷著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同時也從不曾忘記或放松自己的創(chuàng)作,在漂泊的十一年間,他寫了一千多首詩!睹┪轂榍镲L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遭田父泥飲》《諸將》《秋興》《歲晏行》等都是這時期最優(yōu)秀的作品。和前期不同的,是帶有更多的抒情性質(zhì),形式也更多樣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創(chuàng)造性地賦予七言律詩以重大的政治和社會內(nèi)容。

          杜甫在四川漂泊了八或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兩三年,770年冬,死在由長沙到岳陽的一條破船上!皯(zhàn)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這是他對國家和人民最后的懷念。

          杜甫生平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于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家世背景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遠祖為漢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杜甫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為晉代大學者、名將杜預之后。不過兩支派甚遠,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預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年少優(yōu)游

          開元十九年十九歲時,杜甫出游郇瑕(今山東臨沂)。二十歲時,漫游吳越,歷時數(shù)年。開元二十三年(735),回故鄉(xiāng)參加“鄉(xiāng)貢”。二十四年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果落第。杜甫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一職,杜甫于是赴兗州省親,開始齊趙之游。

          天寶三載(744)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同游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之后,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過了4年,秋天轉(zhuǎn)赴兗州與李白相會,二人一同尋仙訪道,談詩論文,結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友誼。秋末,二人握手相別,杜甫結束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長安。

          仕途不順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xiàn)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xiàn)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動亂、揭露統(tǒng)治者的丑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道路。隨著唐玄宗后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天寶六載,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于權相李林甫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婆e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zhuǎn)走權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果。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年正月,玄宗將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寶九載冬天預獻三《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命待制在集賢院,然而僅得“參列選序”資格,等候分配,因主試者仍為李林甫所以沒有得到官職。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余,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戰(zhàn)亂流離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是為肅宗。這時的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今陜西富縣)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加看管,杜甫因為官小,沒有被囚禁。盡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

          時值安史之亂,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fā)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當討伐叛軍的勁旅——鎮(zhèn)西北庭節(jié)度使李嗣業(yè)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愛國的熱情。

          為官時期

          至德二年(757)四月,郭子儀大軍來到長安北方,杜甫冒險從成西金光門逃出長安穿過對峙的兩軍到鳳翔(今陜西寶雞)投奔肅宗,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不料杜甫很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貶到華州(今華縣),負責祭祀、禮樂、學校、選舉、醫(yī)筮、考課等事。到華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悶和煩惱。

          他常游西溪畔的鄭縣亭子(在今杏林鎮(zhèn)老官臺附近),以排憂遣悶。他在《題鄭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獨立》和《瘦馬行》等詩中,抒發(fā)了對仕途失意、世態(tài)炎涼、奸佞進讒的感嘆和憤懣。疏救房琯這件事,杜甫經(jīng)宰相張鎬力救而得釋放。

          但“帝自是不甚省錄”,從此之后,肅宗對杜甫不再重用。這一年九月,長安收復。十一月杜甫回到長安,仍任左拾遺,雖忠于職守,但終因受房琯案牽連,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均在今河南。┨接H。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今河南安陽)之戰(zhàn)爆發(fā),唐軍大敗。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見到戰(zhàn)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zhàn)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

          便奮筆創(chuàng)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并在回華州后,將其修訂脫稿。“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

          西南漂泊

          乾元二年(759)夏天,華州及關中大旱,杜甫寫下《夏日嘆》和《夏夜嘆》,憂時傷亂,詠嘆國難民苦。這年立秋后,杜甫因?qū)ξ蹪岬臅r政痛心疾首,而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西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一帶)。杜甫在華州司功任內(nèi),共作詩30多首。杜甫幾經(jīng)輾轉(zhuǎn),最后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也稱“浣花草堂”。后被嚴武薦為節(jié)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節(jié)縣。

          廣德二年(760)春,嚴武再鎮(zhèn)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將近兩年。嚴武表薦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做了嚴武的參謀,后人又稱杜甫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辭了職。這五、六年間,杜甫寄人籬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說:“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狂夫》)“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zhí)鋿|門。”

          他用一些生活細節(jié)來表現(xiàn)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說他的孩子那種還沒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對父親很尊重,不知夫子禮,餓了的時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禮,餓了就吵著要飯吃,在東門外號哭,到了秋風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敗,饑兒老妻,徹夜難眠,他寫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廣德年四月嚴武去世,杜甫離開了成都。經(jīng)嘉州、戎州(宜賓)、渝州(重慶)、忠州(忠縣)、云安(云陽),于大歷元年到達夔州(奉節(jié))。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顧,杜甫得以在此暫住,為公家代管東屯公田一百頃,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買了四十畝果園,雇了幾個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參加了一些勞動。

          這一時期,詩人創(chuàng)作達到了高潮,不到兩年,作詩四百三十多首,占現(xiàn)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等大量名作。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倍兜歉摺分械模骸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千古絕唱。

          江舟長逝

          大歷三年,杜甫思鄉(xiāng)心切,乘舟出峽,先到江陵,又轉(zhuǎn)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陽,這一段時間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難,不但不能北歸,還被迫更往南行。大歷四年正月,由岳陽到潭州(長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陽),復折回潭州。

          唐代宗大歷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亂,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陽,遇江水暴漲,只得停泊方田驛,五天沒吃到東西,幸虧縣令聶某派人送來酒肉而得救。后來杜甫由耒陽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這時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歸,這時便改變計劃,順流而下,折回潭州。大歷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

        【望岳杜甫的譯文】相關文章:

        杜甫《望岳》譯文及賞析10-12

        杜甫《望岳》譯文和賞析04-08

        杜甫《望岳》原文賞析及譯文注釋12-12

        《望岳》的譯文10-19

        杜甫的望岳02-14

        杜甫 《望岳》11-18

        杜甫《望岳》賞析-杜甫12-23

        《望岳》原文及譯文04-08

        古詩望岳的譯文04-13

        賞析杜甫《望岳》04-1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